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2023-03-23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而在这其中农用无人机作为更具科技含量的农业作业模式, 在农业科技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来说, 农用无人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不仅具有更好的作业效果, 同时其在提高作业效率, 保障作业安全上面也具有的较大的优势。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系统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 为各类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定位导航以及授时服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包括短报文通信能力在内的关键技术功能上甚至要优于GPS导航系统。

因此, 作为具有战略地位的全球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系统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农用领域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地理信息安全及军农用定位导航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 农用无人机发展现状

农业植保作为农用无人机应用的重点方向, 不断推动着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方面的发展。早在上个世纪国外就通过运用农用飞机来完成对植保作业的技术实施,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无人机技术开始在农业植保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用无人机应用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应用体系, 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才首次将飞机作为植保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进行运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将无人机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航空植保公司不断出现, 未来随着北斗导航技术在农用无人机应用上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航空植保服务行业也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无人机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北斗系统在农用无人机上应用前景分析

3.1 优势

(1) 与西方国家农业生产往往以规模化种植不同, 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地理特征, 从而使得在进行航空植保作业时, 传统的大型飞机在实际的作业效果和费用支出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航空农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对小型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利用将更具优越性。尤其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随着该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无论是在作业效果还是费用支出上都相较于GPS来说更具发展空间;

(2) 与GPS技术主导的农用无人机一样, 植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农用无人机在远程控制上将更具高效性和可靠性。尤其是相对于GPS在进行农业作业时往往会由于在这信号盲区从而无法进行操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可以实现全面覆盖, 包括在对农用无人机技术更具应用需求的偏远山区, 北斗卫星系统也可以为其提供高效的定位导航服务;

(3) 农用无人机作为更具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手段, 将通过科技手段来使得传统农业作业中的潜在危险得以弱化。同时农用无人机提高作业效率上也具有了较大的优势, 而这将对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 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些目标的实现, 都需要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来进行保障和实施。

3.2 政策的推动

作为精准农业体系得以实施的核心技术, 北斗卫星系统通过对空间变化的信息化分析, 从而对我国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并针对农作物生长阶段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包括农业病虫害、生产环境温湿度等方面, 进行实时诊断和分析, 实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农生长环境, 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经济和环境效益提供技术支持。这也使得包括农业部在内的相关单位, 针对北斗导航系统在我国精准农业应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将包括以农用无人机为代表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农业自动化工具顺利列入国家级补贴项目, 从而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4 北斗系统在农用无人机上应用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 不断强化我国的农业信息安全,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施和完善:

首先是充分利用以GPS为代表的国外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农用化发展经验, 从而不断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农用领域的发展以及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立国家级协调机制, 从而由上到下不断推进北斗导航系统的农用化道路;

其次是作为与军事领域应用截然不同的农用领域, 无论是在功能需求还是使用体验上都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领域应用上具有了较大的差异性, 尤其是在农用无人机的应用上, 需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具针对性, 从而可以满足农用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需求。目前虽然北斗系统的农用终端研发领域不断的发展, 但在针对农业领域的终端研发上, 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北斗产品的规范和研发, 从而使得北斗系统在农用无人机应用上可以实现对GPS系统的完美替代。

5 结语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 但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其在农用终端的可靠性稳定性上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相比较在农用无人机应用上广泛使用的GPS系统, 无论是技术的成熟性还是用户群体的认知度, 北斗系统都存在着较大的后发劣势。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 无论是从我国的国防安全需要, 还是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安全的防范都需要北斗系统克服万难, 从而实现对GPS系统的弯道超车。

摘要:农用无人机作为更具科技含量的农业作业模式, 在农业科技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基于北斗系统的农用无人机导航系统将对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农用无人机的分析, 继而论证了北斗系统在农用无人机上的应用前景与政策建议, 希望为农用无人机今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斗卫星,农用无人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农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试验与应用分析[J].简翔成.南方农机.2018 (11)

[2] 植保农用无人机在我场 (安徽大圹圩农场) 推广应用[J].陈从贵.农民致富之友.2018 (10)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1.1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卫星用户终端的日益小型化, 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直播、卫星移动通信三者的差别正逐步消失;通信卫星直播节目的实现, 通信卫星与直播卫星的功能也逐步趋向统一;卫星广播电视逐渐实现交互式发展;地面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逐步实现三网合一, 在这种状况下, 由地下光缆技术、地面微波与蜂窝技术及轨道卫星通讯技术等构成的通信网, 既可以自成系统, 也可以形成不同系统间的无缝连接, 使所有人, 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自由同其他人或机构进行通信。

1.2 应急通信技术

应急通信技术即在应急工作中, 有效整合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 保障应急通信的畅通, 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有限的通信资源建立通话联系。

由于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难以预料, 或者应急事件突发无法提前准备, 应急通讯网络必须覆盖范围较广, 还要有可以支持应急通信的技术;应急事件可能会破坏整个通信网络, 但是应急通信必须得到保障;应急事件可能导致瞬时通信容量达到最大, 造成通信堵塞, 必须避免通信堵塞对应急通信的影响;应急事件对通信能力要求是不可知的, 需要尽量增强各种通信功能。因此, 卫星通信技术由于可以实现高覆盖率、大容量、高速传输、稳定性好、组网灵活便捷等优势, 成为应急事件在选择通信技术时的首选。

2 应急通信技术在防汛中的应用

2.1 应急通信技术在防汛中的应用

应急事件属于突发事件, 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居多, 需要整合卫星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与接入技术、数字集群技术等, 以便保障应急事件现场指挥的通信正常, 增强决策的准确性, 减少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失。

卫星通信技术即利用卫星转发地面上的无线通信站点的信号, 能够实现高清晰、高覆盖率、大容量通信的一种技术。它较少受地面灾害的干扰, 组网灵活方便, 在防汛方面应用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数字集群技术则由于在通信中运用数字信号与编码技术, 具有灵敏度高、传输便捷、保密性好、智能化、高频谱利用率、资源共享等优势, 能够利用该技术实现防汛的移动指挥调度。

无线网络技术具有便携、易于安装等特点, 可以应用于防汛现场有线网络尚未或不易接通的地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的连接, 它能够满足防汛应急现场较多的信息传输, 诸如汛情检测、汛情图像等。

防汛通信车是采用卫星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 对车辆进行改装, 使其具备完善的通信功能, 从而构成一个移动防汛通信系统。

2.2 应急通信在防汛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 我国水利部建有自己的卫星地面站, 利用亚洲卫星二号的1/2波段, 实现部属机关与流域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图像传输与语音通话, 使部属机关与相关省市的防汛信息传输实现快速、高效、及时。从目前来看, 有一部分重点防汛省份已经建立了防汛通信网络, 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 应在全国进行推广, 以便利用便捷的指挥, 及时控制汛情, 使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限度。

一般的防汛通信功能主要为防汛数据传输、防汛图像传输、防汛专用语音通话等。防汛数据传输主要是省市防汛信息向水利部部属机关传输, 部属机关向有关省市传输可以共享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防汛参考的数据资料等;省市与下属各重点防汛单位、相关流域水情中心、水文站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等。

防汛图像传输涵盖异地防汛视频会议与防汛现场的视频监控、汛情图像信息等, 通过对防汛现场的视频监控, 可以使上层机关了解下级部门的防汛实情, 并根据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采用防汛专用语音通话, 将防汛的各级机构用语音业务达成有机联系, 使防汛、水资源的调度与利用更为有序, 也保障了边远山区的基本通信。

目前, 我国大部分省市直属的水利部门都已经建立起防汛综合通信系统, 可以实现数字数据传输、图像资料传输与语音对话, 基本能够保障基本防汛应急与日常防汛管理的需求。

3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构建

3.1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系统要具有的性能:快速、高效、灵敏等, 通过通信卫星将车载站、卫星电话、便携站、固定站进行系统架构。

3.2 系统功能

利用固定站、车载站的数据集成技术, 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图像视频、语音通话功能。车载站与便携站负责收集数据、图像、声音等防汛信息, 将信息传输给指挥中心。固定站作为防汛指挥中心, 利用车载移动站、便携站与卫星电话等系统的功能, 实现对整个防汛工作的指挥与调度。

3.3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工作方式

在洪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 卫星防汛车载移动系统进入防汛现场, 车载卫星天线迅速捕捉卫星信号, 锁定卫星, 利用数字微波技术将现场的信息传输到车载站与便携站, 再由承载站将现场信息传输给固定站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决策, 将决策结果传达给现场, 使现场人员依据指使进行抗洪抢险工作。

总之, 在开展防汛工作时, 洪水可能会对通信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甚至导致地面通信系统中断或瘫痪, 使防汛指挥中心难以及时掌控防汛现场的状况, 导致洪水泛滥, 造成更大的损失。随着我国近年应急事件频发性较高, 要求应急通信必须具有充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 保障应急事件的通信不致中断。通过在防汛现场建立卫星通信网络, 将现场的各种信息传输到防汛指挥中心, 将指挥中心的决策传达到现场, 从而增强防灾的综合能力,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摘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建立与他人的通信联系, 使得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加强防汛工作, 提高防汛综合能力, 减少洪灾危害的损失成为可能。应急通信技术在防汛方面的应用, 可以通过数据、图像及语音传输等业务的实施, 及时分析流域的水位情况, 监控流域的汛情, 并对防汛工作进行布防, 提高防汛的综合能力。在此结合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分析应急通信技术在防汛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构建方案。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应急通信技术,应用,构建

参考文献

[1] 刘念龙.防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J].河南科技, 2008 (17) .

[2] 王海玉.卫星通信技术在防汛中的应用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 2009 (4) .

[3] 王晓航, 张士辰, 徐华.溃坝应急措施和保障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10 (2) .

[4] 闵士权.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卫星与网络, 2010 (1) .

上一篇: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