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

2024-02-28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要更好的胜任电视台播音主持这一岗位,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关键。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与节目所要营造的氛围、风格以及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节目需要去探讨如何提升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文章的核心表达。

【关键词】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力

引言:电视播音主持连接了电视与观众。因此具有优秀语言素养的播音主持能够强化电视与观众的思想联系,其优秀的语言能力通常具有新颖、独特、富于感染力等特征,能够游刃有余的诠释电视台节目所要传达的观点,高效达成节目与观众的情感沟通。这是电视播音主持所需要正确认识的。只有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不断提升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与效果。

1. 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含义

播音主持有多种类型,电视播音主持是其中的一种。由于电视节目感官元素更加多元,因此对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有其独特的内涵:(1)语言表现力衡量一位播音主持的主持技巧。因为电视播音需要有专业的语言表现技术,例如播音过程中停顿的技巧、换气的技巧以及重音的运用都会为播音语言增添不同程度的情感色彩。(2)语言表现力是丈量一位播音主持的职业素养。由于电视播音主持与传统的播音主持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主持的模式脱离了播音稿。这要求电视播音主持要配合节目效果做语言表达,这对播音主持的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相应的需要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支撑。若脱离节目表达的核心、形象来随意表达看法,就会使得主持效果脱离节目形象从而大大降低播音的效果。(3)语言表现能力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质量。直观的表现是对收视率的影响。播音主持人作为电视与观众的沟通,承担着节目价值观的传达使命。因此具有深度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感染能力能够正确的表达节目的价值观,从而紧密节目与观众的练习达到对节目收视率的影响。

2. 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2.1 语音问题

合格的普通话是电视播音主持的基础要求。语言语音的标准往往影响着观众的理解能力,另外一方面电视播音主持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重任。因此良好的普通话能力往往能够使播音主持变得更加专业。然而仍然存在一部分电视播音主持出现普通话用语不规范的问题,这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提升,其错误引导受众的不良影响也会逐步扩大。

2.2 语言表达清晰度差

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语言清晰度能够更好的体现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能力。然而当下电视播音主持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不清晰的问题,这会对节目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语言清晰度低会使观众曲解主持人的表达意思。除此之外,个别的电视播音主持人还出现主持口语化的现象,口语化降低了语言表达的深度能以准确的传达节目的价值观。

2.3 滥用字词

电视往往具备着舆论导向的功能。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能力往往会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因此为了避免播音主持的言论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往往需要电视播音主持避免滥用字词的问题。滥用字词产生的负面语义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等现象,对电视台的形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3. 有效增强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建议

3.1 提高主持语言的规范性

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能力表达需要注意其规范性。其语言能力尤其是要符合普通话的使用规范。普通话的使用涉及到语法、语音及语义等三个方面。往往会有电视播音主持因资历不深导致临场发挥失常从而出现语言表达错误的问题。这是对电视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考验。面对这种情况,播音主持更要注意提高主持语言的规范性,将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成日常表达,字字做到吐字准确、圆润、流畅。这样才能在临场发挥中降低语言的不规范使用。

3.2 提高主持语言的清晰度

要有效提高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清晰度,最为主流的方法是绕口令练习法以及朗读法。经过实践表明,长时间的实践能够有效提高主持人的语言清晰度。首先采用绕口令练习法需要练习者制定相应的计划、搜集各种普通话难点绕口令。前者保障练习者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成语言清晰度的训练目标,后者能够保障练习者全方位克服普通话的表达问题。其次,朗读法也能够对播音主持提高语言清晰度起到良好的作用。长久的运用朗读法进行练习,能够帮助电视播音主持游刃有余的控制自己的语速、节奏与情感,这些都对语言清晰度的表达产生极大帮助。

3.3 注重对不同内容的用词表达

正确的用词表达不仅能够正确传达节目的价值观,也能规避对社会负面的舆论影响。本节将从节目内容的表达以及稿件题材的表达来阐述这一策略。

语言表达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来进行转换。因为播音主持人往往不会只主持一档节目,因此多变的语言风格才能使其更好的驾驭不同的節目。娱乐性节目与新闻类播音主持往往有本质上的差异。以新闻类播音主持为例,其内容往往是对政府要令、会议公报以及社会时事进行报道,因此这一过程中普通话的使用必须书面语化,用词要专业严谨、用句要加强逻辑。针对社会时事类播报内容,可以依据其内容的性质来加入感情色彩。例如奇闻趣事类时事可以增加调侃的语调,用词可以俏皮。而当播报内容属于对社会有危害的,可以增加义愤填膺的情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思考。根据不同节目的内容,语言的用词、情感、神态都可以为语言表达增添优势。

针对不同的稿件题材也要采取不一样的语言表达。电视播音主持往往会给稿件以供播音主持控场,因此播音主持在主持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稿件。稿件往往决定了节目内容的节奏,指导者电视播音主持用适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控制节目现场。对于专业性知识点的表达,需要播音主持严谨用词不夹带主观词汇去诠释。

3.4 其他建议

(1)情感表达能力。要使观众与节目产生共鸣,电视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情感表达才能够顺利与观众产生共鸣?首先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每个人都具备情感的传达能力。只有真实的情感表达才能够引起每位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这要求播音主持在主持的过程中切勿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崔永元就是这方面最好的典型。崔永元作为电视界著名主持人,他的播音语言永远都是真诚且平易近人的,这样的播音无形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真诚的情感表达才能够通往观众的内心。

(2)注重提升自己播音主持的个性化风格。除了在节目中要有真诚的情感表达,也要注意塑造个人的主持风格。随着主持行业与电视行业的发展,主持行业对主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保证主持人在节目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塑造个人风格成为其必要的选项。当然,塑造个人风格首先要基于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再好的个人风格也难以长久。要打造个人的主持风格,需要主持在生活中保持观察的态度。在不断的发现中完善自身学习体系,从而在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中逐渐形成个人的主持风格。

结语:综上所述,要保障电视台节目的质量首先要把控主持人的主持质量。而一位主持人的主持质量与其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电视台节目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面对当下社会不断升级的视听需求,也要不断应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塑造个人的主持价值从而将电视节目的理念完整的传达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兰冰质.新时期播音主持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及培养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8(01):136-137.

[2]沈玉珊.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及发展途径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9):80-81.

作者简介:李曙萍(1969.10.14-),女,汉族,甘肃肃北人,毕业于甘肃农业广播大学,大专,现就职于甘肃省肃北县融媒体中心,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2、试论俄罗斯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

3、论甘肃民间本土音乐的艺术特征

4、论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艺术

5、论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路径

6、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

7、试论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8、论中国古典音乐之艺术美学认知

9、论越剧音乐中的琵琶演奏艺术

10、论音乐艺术中“音”与“乐”的二重性

11、论西北回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12、试论音乐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3、论视唱中音乐表现力的艺术准备

14、论《三个和尚》电影音乐中打击乐的艺术品质

15、试论音乐课中的合唱艺术与排练

16、试论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曲艺音乐课程建设

17、浅论音乐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18、论电影音乐对于电影角色艺术形象塑造作用与价值

19、试论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

20、论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1、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艺术世界”

22、论电影版《复兴之路》音乐与舞台艺术呈现

23、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音乐教育的渗透和培养

24、从黑格尔的艺术象征论再论音乐的象征

25、论音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26、论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与实践中的作用

27、论美育改革下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师范生培养模式

28、浅论舞台艺术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多声部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29、论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

30、浅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审美范畴

31、论四川羌族劳动歌音乐的艺术特色

32、论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夕阳萧鼓》的音乐风格、技巧与艺术个性

33、试论如何提升高校学生音乐艺术素养

34、论电视纪录片《初生之犊5》音乐的艺术特色

35、论钢琴艺术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36、从作品存在方式论音乐表演艺术

37、论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38、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39、《淮南子》中的音乐表演艺术论

40、维特根斯坦论音乐艺术欣赏

41、论从中国扬琴的音乐文化根基看扬琴艺术

42、试论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

43、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异同

44、论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

45、简论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及其启示

46、试论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和师范类音乐教育

47、黑格尔论音乐的艺术本质

48、试论高职音乐教学的艺术欣赏与职业导向

49、论艺术学视阈下的印象主义音乐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唐诗类艺术歌曲的创作概况

我国的唐诗类艺术歌曲的创作历史, 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 分别是:20-40年代、50-70年代、80年代以后, 每个阶段,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们都为艺术歌曲宝库创作了大量的唐诗类艺术歌曲的精品。

1、20-40年代

唐诗类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有: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枫桥夜泊》;黄自的《下江陵》、《花非花》;江文也的 (OP·25) 《唐诗·七言绝句》与 (OP·24) 《唐诗·五言绝句》;谭小麟创作的《自君之出矣》;陈田鹤创作的《枫桥夜泊》;贺绿汀创作的《夜思》;冼星海创作的《竹枝词》;张肖虎创作的《悯农》等。

2、50-70年代

唐诗类艺术歌曲在大陆地区的代表作有罗忠镕创作的《山行》、《秋之歌--绝句三首》、《南陵道中》都属于这一阶段进行探索的创新型作品。除此之外还有马思聪移居美国后, 创作出非常多的唐诗类艺术歌曲, 包括《关山月》、《长相思》、《行路难》、《渡荆门送别》、《将进酒》这《李白六首》;《相见难》 (根据李商隐的《无题》创作) 、《残花》 (根据李商隐的《北青萝》创作) 、《来是空言》 (根据李商隐的《无题四首》创作) 等共计十四首[1]。

3、80年代以后

进入80年代后期, 唐诗类的艺术歌曲创作达到了巅峰, 不断涌现出相当数量的新作、精品。包括先前提到的黎英海创作的《登黄鹤楼》、《春晓》、《枫桥夜泊》;罗忠镕创作的《送别》、《黄鹤楼》、《唐诗绝句五言》;秦西炫创作的《早发白帝城》、《静夜思》、《行路难》窦曼丽创作的《宫词》;黄池创作的《登高》;孙以强的《宿王昌龄隐居》、《赠卫八处士》等等。其中当属黎英海创作的《登黄鹤楼》、《春晓》、《枫桥夜泊》反响最大, 也最为经典。本文也就这三首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展开讨论。

二、唐诗类艺术歌曲创作技法

1、旋律发展手法

1) 模进

模进也称之为移位。有上行与下行模进、首调或转调模进两种方式。比如黎英海创作的《春晓》, 从琴谱上来看, “花落知多少”对应的旋律正好是“夜来风雨声”所对应的下行二度严格模进。通俗来说, 下行的模进手法容易是旋律松弛, 但是却很容易体现出深沉的思想情感[2]。“花落知多少”更多是对诗人内心深处惆怅之感的抒情表达, 而“夜来风雨声”更多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因此从外景转入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们也更能体会下行二度严格模进给旋律带来的效果, 就好比将人的感官由外向内带动, 最终安静的落在听众的心中。

2) 呈递

呈递也俗称为“鱼咬尾”, 是民间特别是江南一带惯用的创作手法。它主要通过构成下句与上句相同结音的方式, 给听众带来余音环绕、绵绵不断的音响效果。比如在黎英海的另一部作品——《枫桥夜泊》中就娴熟运用了呈递的手法。像《枫桥夜泊》本身这首词, 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江南苏州城的凄美场景而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呈递手法来演奏, 更能体现江南小调的韵味, 激发苏、宁、杭、沪一带听众的情感共鸣。

2、创新的写作技法

1) 调性游移手法

调性游移手法是唐诗类艺术歌曲创作里较为常用的写作技法。在黎英海创作的《枫桥夜泊》中就有鲜明的体现。从琴谱中我们不难发现, 每一个乐句之间, 都分别有不同宫系统的两组音序, 十分鲜明的刻画出了调性的游移、游离的感觉。虽然在诗词诵读时是“月落—乌啼—霜满天”, 在音乐创作中, 黎英海缩短了“月落”与“乌啼”之间的停顿, 但加长了“乌啼”与“霜满天”之间的停顿。

2) 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

十二音序列的创作技法是由英国著名作曲家勋伯格发明的, 它的核心在于以十二个半音的常规排列或对位变化排列的形式作为根本, 构建出十二个半音的各种序列。在张筠青创作的《静夜思》中就尝试了这一创作技法。在《静夜思》中的散板节拍中, 运用了由“re、mi、fa、sol、la、si、降re、mi、sol”一共九个音阶序列, 这其实是对十二音序列的变体形式[3]。从而达到那种淡化调性的音乐色彩直至无调性的音乐色彩的音乐效果, 使得创作空间更加宽广, 为音乐的旋律增添了新的色彩, 带来了独特新鲜的音响效果。笔者认为这是十二音序列独有的创作优势。

三、结束语

唐诗类的艺术歌曲更具有优美的旋律与鲜明的思想性。比如脍炙人口的唐诗类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来自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的《春晓》、《枫桥夜泊》等, 都为唐诗插上了技巧性的优美旋律的翅膀, 体现了唐诗类艺术歌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音乐魅力。

摘要:在我国艺术歌曲的宝库中, 有一类题材的艺术歌曲较为被音乐家们竞相创作, 那就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之作——唐诗。关于古代诗词类的艺术歌曲的创作, 已经成为了我国艺术歌曲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骄傲的是, 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第一首创作的艺术歌曲就是由青主对《大江东去》改编的艺术歌曲, 这尤其体现出古诗词与音乐之间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唐诗,艺术歌曲,创作

参考文献

[1] 高静.赵季平十首唐诗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J].艺术百家, 2016, 01:233-235.

[2] 纪欢格.曹光平“前卫·中卫·后卫”的作曲理念探析——以三首唐诗艺术歌曲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 03:91-98.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以往教学中应用小说的局限性

第一缺乏深入的应用。传统教学只在某一教学环节中应用设置悬念这一理念, 没有将设置悬念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思政类课程教师也没有对小说的其他艺术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 更没有应用小说艺术理念来设计教学, 将其单独总结成教学模式, 从而以往教学对小说艺术理念就缺乏深入的应用。第二, 缺乏全面的应用。目前小说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也有一些应用, 教师主要是小部分地把小说资源零散地应用在导入或教学过程以及结尾这些教学环节中;而且他们对于小说的应用也很简单, 大部分只引用小说的材料和人物或者是稍微的提及学生们知道的小说, 利用其中的一个人物或者小说的主题内容来为教学服务。但说到底都是小范围地应用小说的资源, 应用时都是比较分散的、局部的。此外, 在以往教学中也没有利用小说艺术手段来呈现课堂教学, 所以传统的应用缺乏全面性。总之,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既没把小说艺术理念贯穿于整节课中, 也没将课整体设计成利用小说艺术理念和艺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案例, 更没有大量应用小说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 所以小说艺术在传统思政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就缺乏深入和全面的应用。

二、小说艺术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的新型应用

(一) 小说艺术理念的应用

它是指对小说的结构和目标的借鉴。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借鉴小说的结构, 即借鉴小说的叙事、情节和结构艺术来达到像小说一样吸引人的目标, 可以使课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叙事艺术是指小说通过生动的叙事来教育人, 能使读者明白道理, 使其深受启发和鼓舞。叙事艺术的应用是指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来教育学生, 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如教师整堂课都是用这种理念来感染学生, 有别于“灌输”, 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情节艺术是指小说通过策划或设计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具体事件来教育人。这些策划包括悬念、矛盾冲突、误会等方式, 它们能时刻维持读者的注意力, 使读者与主人公感同身受, 从而使其受到启迪。情节艺术的应用是指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矛盾冲突和误会使学生能在情感上深受启发, 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教师可在整个教学中设置疑问, 然后藏起答案, 在适当时候揭晓, 使学生的期待心理得到回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知识,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在整堂课设置矛盾冲突, 最终以矛盾冲突的化解收尾, 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能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误会设计教学, 在教学中逐渐将其澄清, 从而使学生破解重难点。结构艺术是指小说通过对开头、正文和结尾的布局来使读者实现美的体验, 达到教育读者的目的。结构艺术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既指在教学中要使得整堂课合情合理、和谐统一, 从而让学生感受思政类课程之美, 教师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 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安排, 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又指教师利用悬念和空白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激发兴趣, 深化情感。这里特指对开头和结尾艺术的应用, 对正文艺术的应用主要是前面谈及的情节艺术的应用, 就地展开论述。如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就可利用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从而使得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可以用两种结尾艺术, 既可以用封闭式使学生升华情感, 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可以用空白式促使学生不停地去思考与想象教师可能不愿讲完甚至不能讲完的问题, 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二) 小说艺术手段的应用

它是指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小说艺术手段来开展教学。小说艺术手段的应用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 应用小说本身的手段是指对小说语言艺术的应用, 就是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 借鉴的是小说语言特色, 使学生学完整堂课既获得深刻的认识, 又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如教师讲课时的教学语言应借鉴小说语言艺术, 使课堂变得像小说一样吸引人, 使学生在思想的海洋里体验知识, 在使用这种手段时应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其二, 应用小说艺术手段是指根据思政类课程教学需要, 师生根据思政类课程教学需要编制的小说。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编写的小说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分为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小说四种类型,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深刻含义进行挖掘和理解, 从中收获知识、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三) 小说艺术资源的全面应用

它是指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 教师大量的、广泛的利用小说资源去开展教学。大量的、广泛的应用也就是将小说的材料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它区别于传统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的应用。这里的小说资源主要是利用除教师和学生外的他人的小说, 利用他人的小说可以根据使用的数量分为同一种小说材料的利用和不同小说材料的利用。

三、思政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小说艺术的模式

(一) 理念类

理念类是指利用小说的叙事、情节和结构艺术理念来设计教学。因为叙事艺术贯穿于情节和结构艺术中, 所以在设计模式时将叙事艺术理念贯穿于小说的情节和结构艺术理念中, 主要借鉴小说的情节艺术理念设计了矛盾冲突式、澄清误会式两种教学模式, 借鉴小说结构艺术理念设计了留白式的教学模式, 借鉴这两种艺术理念还设计了悬念贯穿式的教学模式, 并且把这四种教学模式分别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其一, 矛盾冲突式。它只在教学设计时把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此来实现思政类课程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此模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间的关系, 从而深刻体会亲情、友情和师生情。此模式用于教学要注意设计的矛盾冲突既要来源于生活, 又要高于生活, 它可用于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和有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中。如用于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成长的节拍》《友谊与成长同行》《师长情谊》和七下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课中。其二, 悬念贯穿式。它指在思政类课程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内容设了疑问, 不是一下子给提供答案, 而是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期待状态, 引导学生去寻根究底, 然后在关键处揭晓答案, 接着去为下一悬念埋下伏笔, 然后在关键处揭晓。教学全程中一直通过设置疑问, 进而揭晓疑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此模式有助于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以一个接着一个的悬念使学生不断处于思考中, 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此模式用于教学要注意设置疑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是学生努力了可以回答出来的, 并且也得让学生适度费解, 教学才会更曲折动人。它可用于思政类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法律部分内容的讲解, 如用于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等课中。其三, 澄清误会式。它指在思政类课程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容易混淆或不易理解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从一开始就按学生们的认知去展开教学, 慢慢通过相互探讨交流澄清误会, 最后接近事实。此模式利于学生理解不易的知识, 理清易混的知识点。此模式用于教学要坚持全体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大多数同学都对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有认识上的困难或者是容易混淆重难点。此模式可用于易混或难理解的课题教学中, 如用于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和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等课中。其四, 留白式。它指教师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为提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有理解和吸收知识、为训练学生思维和丰富想象力而在课堂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里的留白是相对于完整而言的半完成状态, 是在教学中教师说了一半, 留下的内容让学生来完成。此方式可用在预习、课中、结尾以及布置作业上, 既可将其分开利用, 也可将其应用于一堂课的始终。此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气氛的调动。留白式用于思政类课程教学时要坚持适时性和适度性的原则。适时性是指留白要“留”对时机, 要计划好各个教学环节中哪个时间留白, 哪个时间结束。适度性是指要把握“留”的程度, 教师应该把握好度, 要适当的留白。此模式可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较多自己看法的课中,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和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等课中。

(二) 手段类

1. 小说语言艺术模式

教师讲课时的教学语言应借鉴小说语言艺术, 使课堂变得像小说一样吸引人。此模式适用于理论性强的教学中, 如去讲我国国情的内容时可借助小说语言去描绘国家的具体情况, 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具有体验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手段可用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教学中。

2. 教师或学生亲自编写的小说

教师可根据教学将小说编为四种不同类型, 并且将它们根据具体的情况用于教学中。其一, 心理类小说。它是针对思政类课中关于青春期心理、情绪和逆反心理等心理部分的内容, 编制用于心理部分教学的小说, 使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和自己有相同心理的人物, 可以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和逆反心理, 勇敢面对各种压力与挫折, 从而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这类小说适合用于课本中心理部分的教学。其二, 道德类小说。它是把思政类课中关于自信、宽容、诚信、公平与正义等人类的道德情感编成适用于教学的小说, 这类小说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人, 从而使学生深受感染, 锻炼意志, 养成德行。这类小说适合用于课本中道德部分的教学。其三, 法律类小说。它指根据思政类课中关于法律的教学内容, 编成适用于教学的悬疑推理侦探型的小说。它是关于破案、犯罪和法律方面的内容, 它的悬念跌出, 给人造成紧张的氛围, 最后使得学生懂得法律常识, 遵循法律办事。这类小说适合用于课本中法律部分的教学。其四, 国情类小说。它指在小说中偏重对我国情况的介绍, 在介绍中必不可少的出现人物、情节等来表现我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 产生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进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类小说可以用在九年级上册的所有单元中。

(三) 资源类

资源式主要是指将除教师和学生外的他人写的小说材料大量的、广泛的用于课堂教学全程中, 从而为教学服务。这里的小说材料既可应用同一种小说的材料, 也可利用不同小说的材料, 使用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来借鉴。第一, 应用小说的情节内容。在课中可用小说资源中生动形象的情节, 从而让学生们体会亲情、友情、恩情及爱国之情。如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讲述着一个个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亲情、友情、恩情、爱国。如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友情、师生和爱国的篇目可分别用在七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中。第二, 应用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表现的良好品质, 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 能很好地发挥示范和陶冶作用。教学时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让思政类课堂不再索然无味。如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物形象, 可用于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发现自己》的教学中。

本文挖掘了小说艺术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对小说艺术应用到思政类课程堂教学中提出了一些看法, 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重新来吸引学生对于思政类课堂的激情, 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本文从未来教学的角度出发, 针对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小说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小说艺术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的新型应用, 设计了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小说艺术的模式。希望通过这个角度的新探索能给教师一些启发, 不断创新教学艺术化的新型模式, 从而更好的实现思政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小说艺术,思政类课程教学,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俐俐.小说艺术十二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2] 冯涛译.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概述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6年10月, 本着“兴教助学、扶贫解困、奉献爱心、树立新风”的宗旨, 以“了解社会、培养公德、自我锻炼、促进成材”为目的, 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 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8000余小时, 先后获得吉林省文化厅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 朝阳区“精准扶贫, 为爱联盟”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 吉林省科技馆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吉林大学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诸多荣誉。

二、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现存问题

(一) 成员个人能力有限, 专业化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内容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捡拾白色垃圾、走访敬老院和福利院、支教等逐渐拓展到扶贫、环保、奥运、红十字、救防、三农、动植物保护等多个方面, 志愿者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 需要不同的专业能力。儿童教育志愿服务需志愿者具备手工、舞蹈、体操等专业特长;历史文化志愿服务要求志愿者拥有专业知识讲解能力;社会教育服务需要志愿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陪伴老人的同时, 帮助其完成心理疏导等等。因此, 各类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要求较高, 但当前志愿者存在水平参差不齐、个人能力有强有弱、协调工作不够完善等问题, 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出现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

(二) 归属感较低, 参与积极性弱

目前, 很多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 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总结, 开展活动也很零散, 导致志愿者没有形成较强的群体归属感。社团凝聚力弱, 活动影响力较小, 志愿者参与热情不高, 也没有产生一种贡献自己力量、服务于社会的归属感。以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 个别临时活动需要志愿者数量较多, 然而人员安排不足, 加之天气和距离因素, 志愿者不愿意前往服务岗位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提升社团归属感, 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则成了志愿服务类社团长远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 社团资金紧张, 供应不足

目前,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经费来源相对单一, 多来源于学生自主募捐、学院团委资助和少部分的商业赞助, 然而总体来看经费较少。社团开展各类活动, 无论从场地、培训、通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 没有资金支持难以开展大型活动, 无法更好地提供服务。学生社团要学会自力更生, 走社团市场化发展道路, 努力提高寻求商业赞助的能力。不再单纯依靠学校“输血”, 而是充分挖掘社团成员的人脉资源和自身的智力文化优势, 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寻求商业赞助。志愿服务类社团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资金问题, 形成良性循环。

三、志愿服务类社团改进措施探索

(一) 积极开展培训, 进行专业化差异化建设

要想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水平需要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增强成员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帮助成员通过各种方式来更加了解志愿服务对象, 从而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制定合理的志愿服务类型, 进行专业化和差异化建设, 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专业化和差异化建设方面,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具有一定可借鉴性。2015年至今, 协会开展了南某殊儿童教育小学志愿服务项目, 与朝阳区南湖小学合作, 对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特殊儿童进行手工艺品制作、舞蹈、体操、绘画的志愿活动。活动分为四个小组, 分别为:手工组两组, 舞蹈一组, 体操一组。手工锻炼孩子们的手部灵活性, 舞蹈帮助孩子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成效。

(二) 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规范约束

目前, 诸多志愿服务类社团制度并不完善, 活动参与完全靠志愿者的自愿自觉。而这种道义性的约束弹性较大, 约束力度较小, 不利于团队的长远发展。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理应优化各项制度, 制度和道义性并行, 以此推动社团发展。“志愿服务类社团应做好自身制度建设, 明确成员准入与退出、权利与义务、财务管理等具体事宜, 为志愿者购买活动保险, 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失误或损失行为有相应的免罚或轻罚制度等等, 这些管理上的规范可以增加志愿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志愿者纳新起, 就要建立完善的纳新标准, 严格把关, 吸收真正有志愿服务志向的优秀人才;在日常工作中, 完善绩效制度, 对成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考评, 活动参与进行签到制度等;在团队建设上, 日常的请假、例会、培训等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 使得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唯有以合理的制度进行监管,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团的稳定发展。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从成立之初便设置了详细的职能分工制度、绩效考评机制、选举制度、财务制度等, 促进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 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成员积极性

积极性的提高, 需要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根据志愿者的日常表现进行表彰, 定期开展表彰大会, 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 颁发优秀志愿者奖项等, 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 使得各项活动的参与度和荣誉感形成正比, 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需要建立各种激发个人内在需求的激励机制, 通过制度设计一方面强化对志愿者提供持续性志愿服务的激励, 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由于具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如:社教活动——“湿拓丝巾献母亲”、吉林省博物院清明祭扫活动、“多彩大学生活”之参观书画展览、建校70周年校庆基础园用餐志愿服务等, 都有近百人的参与量。目前协会内5人获吉林大学年度优秀志愿者, 10人获艺术学院年度十佳志愿者, 25人获艺术学院年度优秀志愿者, 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氛围。

(四) 重塑品牌形象, 增强成员归属感

社团品牌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要从长远的眼光出发, 塑造社团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建设一方面便于宣传, 提升社团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 也可以培育成员的归属感, 带来一系列积极效应。在活动前期, 做好宣传工作, 在线下进行布展、海报、展板、横幅等, 线上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宣传, 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使得线上线下形成良性沟通, 提升社团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在活动之后, 也要积极搜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反馈, 努力改进工作。同时, 要积极与媒体进行联络, 加大宣传力度。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与省内各类媒体, 校内吉林大学电视台等媒体合作, 带来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同时, 社团也开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JLU艺院青协”, 定期发布活动信息, 推送优质原创文章, 弘扬优秀志愿者个人事迹等, 这些举措, 增强了社团的用户黏性, 提高了社团的美誉度。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纷纷兴起, 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成员个人能力有限、专业化程度不够、归属感较低、参与积极性弱、社团资金紧张、供应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想保障志愿服务类社团的长久发展, 就要从积极开展培训, 进行专业化差异化建设, 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规范约束, 完善激励机制, 重塑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问题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邵明辉.浅谈高校志愿类社团的可持续[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49-51.

[2] 王安东, 周立, 杨珂, 高美兴.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 2017 (9) :135-136.

[3] 毛田惠.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晨之曦社工协会为例[J].智库时代, 2018 (47) :79+83.

上一篇:美育工作论文下一篇:中印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