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通报范文

2023-05-08

测绘通报范文第1篇

工程测量案例 *

隧道控制测量案例 *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案例 *

变形监测案例 *

施工测量案例 *

市政工程测量案例

一、隧道控制测量案例 背景材料

在某新建铁路线上,已有首级控制网数据。有一隧道长10Km,平均海拔500m,进出洞口以桥梁和另外两标段的隧道相连。为保证双向施工,

需要按GPS C级布设平面控制网和进行二等水准测量。

仪器设备:单、双频 GPS 各6台套、S3光学水准仪5台、数字水准仪 2台(0.3mm/Km)、2 秒级全站仪 3台。

计算软件:GPS 数据处理软件、水准测量平差软件。

分析要点:

建立隧道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的正确贯通。隧道控制包括地面和洞内两部分。

原有地面控制点精度、点位不满足贯通要求时,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如点位不满足,则进行加密。平面控制网按GPS C级布设,每个洞口3个点,进洞点和方位点间要通视,如边长小于500 m 应设强制对中观测墩。高程为二等水准,每个洞口 2个点。 GPS控制网采用6台双频GPS观测,二等水准采用 2台数字水准仪分两组观测。

考试样题 单项选择题:

1.长度大于4Km的隧道地面平面控制测量优先采用( C )。 A.导线测量 B.三角形网测量 C.GPS测量 2.二等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为( A )。 A.4√K B.6√K C.8√K 简答题:

1.在控制测量观测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选点埋石、方案设计。 2.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仪器进行测量?

采用6台双频GPS接收机和2台数字水准仪。 3.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

(1)技术设计书

(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3)控制网图、点之记

(4)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资料

(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案例 背景材料:

2 某水库规划为城市供水,需进行水库地区地形测量。测区面积15Km,为丘陵地区,海拔高50~120m。山上灌木丛生,通视较差。需遵照《城市测量规范》1︰1000地形图,工期 60 天。

已有资料:国家二等三角点 1 个、D 级GPS点 1 个,国家一等水准点 2 个。作为平面和高程控制起算点。

坐标和高程系统、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采用54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本等高距1.0m。50×50矩形分幅。 提交成果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3)控制网图

(4)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资料

(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6)地形图

(7)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分析要点:

地形图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格网、控制点坐标等。地形要素包括各种地物(以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表示)、地貌(以等高线表示)。图内注记要素和图廓整饰要素。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绘制成地形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案例

等高线:

等高线是表示地貌的符号之一,它是一定高度的水平面与地面相截的截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等高线特性有: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除了陡崖和悬崖处之外,等高线既不会重合,亦不会相交;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大小成 反比。

导线的平差计算:

城市导线控制测量等级分为

三、四等和

一、

二、三级。

三、四等导线应采用严密平差法,四等以下导线采用近似平差计算。附合导线的近似平差计算是先计算坐标方位角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个转角上;按改正后的转角计算各点的坐标增量,计算坐标闭合差,按边长比例改正各坐标增量后,计算各点坐标。附合导线测量应满足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要求。

地块面积计算:

按直角梯形计算面积,累加求和。

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地面测图的作业流程:

接受任务,明确作业范围、技术要求、上交成果及作业期限;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进行技术设计;基本控制测量,平面控制采用GPS测量和导线测量方法,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图根控制测量进行控制点加密,平面控制采用和GPS RTK和导线测量方法,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方法;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极坐标和 GPS RTK方法;编绘地形图;资料检查和验收;技术总结和提交成果。

考试样题 计算题:

在测区范围内有一六边形地块ABCDEF,坐标分别为A(500,500)、B(920,700)、C(1350,760)、D(1300,940),E(400,1000)、F(360,780),坐标单位米,计算该地块面积。

S =(920 +500)*(700-500)+(1350+920)*(760-700)+ ¡­¡­ +(500 +360)*(500-780)

2 = 295600 ( m ) 简答题:

1.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地形要素包括各种地物(以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表示)、地貌(以等高线表示)。图内注记要素和图廓整饰要素。等高线特性有: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除了陡崖和悬崖处之外,等高线既不会重合,亦不会相交;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大小成反比。 2.图根平面控制点测量常用哪些方法?简要叙述一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图根平面控制点测量常用图根导线测量或GPS RTK测量,确定图根点坐标。图根导线测量的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现场踏勘、布点;导线测量观测;导线点坐标计算;成果整理。 3.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有关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测绘生产单位对产品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查、互查基础上由项目部进行全面检查。最终检查是在全面检查基础上,由生产单位质检人员进行的再一次全面检查。验收是由任务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其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验收。验收包括概查和详查,概查是对样本以外的影响质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带倾向性问题的检查,详查是对样本(从批中抽取5~10%)作全面检查。

三、变形监测案例 背景材料 工程概况:

某地铁将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

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最近距离1.7~1.8 m。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

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变形监测实施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手册》、该工程相关图纸。 变形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⑴ 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沉降测量。

在监测范围内,根据到地铁隧道的远近,在每栋楼分别布设2~12个基础沉降测点和1~4个地面沉降测点;在基坑南侧管线位置布设8个地面沉降测点;在隧道与止水幕墙交叉的2个位置各布设6~8个地面沉降测点。总共布设沉降测点165个。

⑵ 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和沉降测量。

在基坑止水幕墙顶部共布设21个位移和沉降测点,间距15~30m。

⑶ 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

在隧道两侧的82条工程桩中选择20条桩,在其桩顶布设水平位移测点。 变形监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建立高程基准点,埋设6个水准测量基准点,线路长25Km。沉降观测按三等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1.0mm。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按二等水平位移标准建立基准网,共布设12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测角中误差1.8″。采用精密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施测变形点的位移,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3mm。

变形监测频率:

监测时间6个月,分三个阶段:地铁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由于监测时间短,基准网不进行复测。测点在初测后,按其变形速度确定监测频率。变形速度 w,当 w>10mm/d 每天2次,当5

分析要点

变形监测的定义: 变形监测是对变形体进行多次观测,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变形分为两类: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包括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倾斜四种变形。根据变形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性的监测得到,动态变形通过连续监测得到。 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以及倾斜、挠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观测,还包括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的测定,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的测定。

变形监测的特点:

周期性、高精度、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需结合变形体的结构。

变形监测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有精密高程测量、精密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等。空间测量技术,有GPS测量、InSAR技术。专门的测量技术和手段,有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准直测量、正倒垂线测量、裂缝测量、应变测量和倾斜测量等。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技术等。

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

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建模分析等。作图分析是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统计分析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征,分析其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是观测值与设计值或模型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建模分析是建立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研究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变形测量工程提交的成果资料:

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标石和标志规格埋设图、仪器的检校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和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变形监测及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考试样题 多项选择题:

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 B、C、D )。

A.观测的精度 B.变形的速度 C.变形的大小 D.观测目的 E.观测方法 简答题:

1.变形监测除布设监测点外,还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保证变形监测的起始值稳定,有统一的测量基准。工作基点相对于监测点有较好的稳定性,方便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并减少测量误差。

2. 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儿种?

见分析要点: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

3.变形监测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见分析要点:变形测量工程提交的成果资料。

四、施工测量案例 背景材料

某商务综合楼,楼高88层,高度450米,位于商业核心区。为保证工程质量,由第三方进行检测,测量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

分析要点

施工放样的任务:

施工放样是以控制点为基础,将设计图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在实地标定,作为施工依据。对于建(构)筑物的高精度放样,需根据放样的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以及控制点的精度、施工和制造精度进行各级测量精度限差的设计。 常用的施工放样方法:

直接放样方法。高程放样有水准仪法放样、全站仪三角高程放样、激光水平仪法等;角度放样;距离放样;点位放样有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 RTK放样法等;铅垂线放样(经纬仪天顶法、光学或激光铅垂仪法等)。

归化法放样。首先用直接放样方法在实地放出标定后,再精确测定其位置,与设计位置比较求出偏差,然后调整到设计位置。 超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

超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中主要是控制竖向偏差,随着施工进展保证轴线垂直向上引测。还要进行高程控制、倾斜测量、各层面的细部放样、变形监测等测量工作。当施工到一定高度后,要注意日照、风力的影响对超高层建筑物产生的挠曲。 考试样题 简答题:

1.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完成案例中所要求的监测项目,应投入哪些仪器设备,针对进行哪项测量工作?

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高精度全站仪,用于建筑物主体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激光投点仪,用于轴线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2.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

在±0层上以主轴线为中心建立矩形(或十字线)控制网;在各控制点上分别用激光投点仪向上投点,为消除投点仪的轴系误差,可按四等分(或三等分)位置投点后取中点位置;投点后进行投点间的距离检查,与±0层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比较,距离之差应在测量误差范围内。

3.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 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

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通视,其放样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GPS 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测设点的三维坐标,点位精度均匀。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放样,点位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因此,需要高精度放样或在室内、地下工程中放样时,只能用全站仪放样。在野外具有良好的GPS信号,点位精度为厘米级时用GPS RTK放样有很好的优势。

五、市政工程测量案例 背景材料

某市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市与东部卫星城间交通压力日益加重,为此拟建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时速 80Km/h 的城市快速路,线路长12Km。初测阶段,需测绘规划路沿线 1︰500带状地形图,宽度为规划红线外50m,遇规划及现状路口加宽50m,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进行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测绘成果采用地方坐标系和地方高程系。城市已建GNSS网络,已有资料:城市一级导线点和

三、四等GPS点以及

二、三等水准点。

分析要点

市政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

市政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总称为市政工程测量。案例任务是勘测设计阶段,提供道路设计带状地形图。作业流程为踏勘和测量设计、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专项测绘(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质量检查和验收、产品交付和资料归档。 踏勘和测量设计:

测绘单位在接受该项测量任务后,应收集现有资料,组织人员进行踏勘,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的技术设计、组织测量人员和准备测量仪器设备及仪器的检验。 控制测量:

在建筑区,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有条件时也可采用网络RTK、GPS测量方法建立。本项目沿线路施测城市一级附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用网络RTK或图根导线加密图根点。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本项目布设四等水准测量引测一级导线点,用图根水准测定加密图根点的高程。

地形图测绘:

确定测图范围,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测图。居民地和工矿的建筑物应测注散水处、小区门口和单位门口的高程。高架道路、桥梁的桥墩要实测表示。测注桥面、地面高程。永久性电力线、通信线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道路中线与高压线交叉时应测注交叉处地面高及对应最低线、最高线的高程,并标注电压。地下管线检修井应分类表示,并测注高程。实测有特征意义的独立树表示,实测古树并标注编号、树种及胸径。 地下管线调查测量:

地下管线调查包括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整理,采用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对不明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

地下管线图以管线两侧的地形为背景,表示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地下管线图分为综合管线图、各类专业管线图。 线路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是将设计线路放样到实地上,为工程的详细测量工作打下基础,为线路工程平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各项调查测量和施工详细放样提供依据。线路放样是将线路起点、交点、曲线主点、终点在现场实地标定。直线段间隔 150~250米,曲线段间隔 40~60米。

在中线测量过程中,由于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称为中线断链,应作断链处理。 纵横断面测量:

纵横断面测量是在水准测量和中线测量之后进行,根据控制点的高程,施测线路中桩的地面高程,中线穿越道路、建筑物、水域、坡坎等地形变化处应加桩。横断面测量是测量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高程。横断面测量后按一定比例绘制纵横断面图。

考试样题 简答题: 1.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哪些?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有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测井法是量取检修井面到管外顶和管内底、沟内底的埋深,量取井中心到管中心线的偏距。

探测法是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各种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及埋深。坑探法是通过开挖进行实地调查和量测。 2.简述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

见分析要点: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

3.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断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在中线测量中,由于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称为中线断链。

测绘通报范文第2篇

测绘技术是一项运用十分广泛的技术, 其主要运用于军事、工程建筑、地理勘探等重要领域。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新的市场需求及多元化的服务对象都将驱使测绘行业加快改革步伐。由此, 数字化测绘技术正逐步向信息测绘技术过渡。从概念上讲, 信息化测绘集数据采集与共享、决策支持、操作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测绘技术。其主要是依托于互联技术、3S技术、LBS技术、GIS技术等综合技术, 并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化、实时化动态化的社会公共服务技术。从特征方面来看, 信息化测绘技术主要具有信息共享法制化、数据获取实时化、信息服务社会化、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等主要特征。

2. 信息化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联系与差异

2.1 数据获取实时化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由全站仪、GPS、数字摄影测量仪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其采集特点是静态化的。与之不同的是,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数据采集上通常是动态的, 其需要利用地面、航天等数据采集设备, 快速观测并采集数据从而给实现数据获取的实时化。

2.2 信息交互网络化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设备对所测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成图、绘图等操作的测绘技术。在数字化测绘工作中, 其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同时是以局域网为基础的, 其测绘的地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息化测绘技术则需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因此其必然就需要依靠广域专网抑或互联网进行数据广域传输交互, 从而实现地理信息的交互网络化。

2.3 基础设施公用化

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单位及机构, 因此其测绘的基础设施也主要是供专业使用为主。然而信息化测绘技术则是开放化的测绘技术, 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及社会成员, 因此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础设施必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公用化的, 从而才能建设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

2.4 信息共享的法制化与科学化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共享数据, 通常是通过专网及专业渠道流通的数据, 其在共享数据时所面临的风险较低。然而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数据共享面向的广大的社会群体, 那么这就容易产生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及权益隐私问题。由此可见,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向信息化测绘方向发展时, 首先就应该妥善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 并通过立法建立起完善科学的信息共享法规及运行机制, 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法制化与科学化。

2.5 技术体系数字化

正如上文所言, 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意味着就要彻底的跳出数字化测绘基础, 而恰恰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基点从而向更高服务等级发展。单从技术支持层面讲,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二者存在诸多共同点, 如都是以3S技术、通讯技术、信息交互处理技术等为基础的自动化测绘技术, 在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这样的特点依然不会轻易改变。

3. 信息化测绘技术应用新进展

数字化测绘技术向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测绘技术逐渐普及和民用。然而为了有效建构起一种开放化的信息系统, 自然就需要在旧技术基础上开发诸多新的技术。下文我们就一同探究, 数字化测绘技术向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过程中, 新技术的应用进展。

3.1 RTK技术的应用

RTK (Real-timekinematic)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是一种新型的GPS测量方法, 其工作的机制是采取动态化的相位差分技术, 并将测量到的载波相位发送到用户接受, 并即时进行求差结算坐标。不仅如此, RTK技术还能够快速解算出厘米级的精度, 其在信息化测绘技术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各种控制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 为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普及化奠定了基础。

3.2 LBS位置服务技术

LBS位置服务技术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重要部分, 也是实现社会信息化测绘社会公共化服务的关键。LBS技术主要是依托GIS平台、GPS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网络 (如GSM网、CDMA网) 等技术, 从而快速有效的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并为用户提供位置服务的新型技术。

3.3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是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其集合了遥感技术 (Remotesensing, RS)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positioningsystems, GPS) 等位置服务技术, 并实现对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管理与表达等作用, 从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位置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信息化测绘已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之一。现目前, 正是我国信息化测绘高速发展时期及攻坚时期, 我们应该积极完善信息化测绘体系, 进而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绘学科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机遇时期, 及信息化测绘体系建构的攻坚时期。为了推动我国测绘学科向科学化、先进化方向发展, 就需要实现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 并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要求, 全面建成实时性的信息化测绘学科体系。鉴此, 本文即对数学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学科进展作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化,测绘学科,进展

参考文献

[1] 袁带福.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 :2-2.

测绘通报范文第3篇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工程测量中也是如此。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传统测量主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测量时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记录,对所有测量数据汇总后方可获得最终的测量结果。整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作支撑。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测量数据易出现偏差。可见,在工程测量中引进和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测量中易出现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保证定位准确。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也越来越多,同时其面临的工程测量问题也相应的增多。这些问题不仅来源于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因素,同时也来源于复杂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展之前,准确而有效的进行相关工程参数的测量并获得可靠的工程设计项目参考数据则显得尤为关键。这些数据不仅直接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合理设计和如期开展,同时也是整个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而这些数据的准确获得往往是需要依靠较为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技术才能完成。其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项目测量过程中。它不仅可以使工程项目测量工作方便、快捷,同时也可获得更加真实和准确的数据。因此,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首先对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了认识,然后分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的重要优势,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1有关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研究

在进一步展开本文后续内容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有一个根本性的把握与认识,因为只有当这些方面的要点得到把握,最终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价值。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当今行业当中得到了广泛化的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测量行业当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建筑工程测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对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质量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主要集中表现在这些方面: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误差较小,在采用数字测绘技术展开测图的时候,对于400m以内距离展开测图,最大的误差仅仅在2毫米左右,而在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形展开测图,最大的误差在5毫米至14毫米。其次,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极强的便利性,数字测绘技术能够生成相应的测绘数据,并且还能够对这些数据展开记录、传输以及处理等,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很难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对测绘图形展开处理,这样能够达到更加美观、精确、规范的目的,同时都是通过电腦一次合成的,所能够获得的自动化功能极其明显。最后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详细性,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来展开测图工作,能够对各个测绘地点的属性展开全面化的掌握,同时还会根据现场测点编码,在图形上展开标准,这样的测绘信息更加详细,并且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还能够更加方便的予以应用。通过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清楚地了解到,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的确具有诸多的优势,因此注重其应用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信息化测绘时代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GPS测量技术

在数字测绘中,GPS测量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对陆地、海洋和空中进行三维定位的技术,GPS技术主要用于卫星测绘的早期阶段。测量GPS通过卫星捕获、接收、放大信号,然后进行交换处理以获得准确的数据,然后将数据返回给地面人员。GPS系统处理使测量师和制图人员可以为建设项目准备步进点,获得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GPS测量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特别是在大型建设项目中,例如大型石油勘探、电信线路、大坝工程等,这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GPS测量技术可以准确、科学地提供此类基础设施数据。GPS系统可以快速收集和处理数据,并帮助测绘人员找到正确的位置,帮助项目支持数据并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但是,GPS技术并非没有缺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量技术无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单面测量,并且在收集数据时存在数据丢失和被盗的风险。对于在测量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保存文件并及时备份,并且必须找出漏洞以确保项目信息的安全。

2.2原图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时,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对工程测量原图展开针对性的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处理主要分为扫描矢量化、手扶跟踪数字化两种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在经过处理之后,必须要保证原图在尺寸与比例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测得的数据准确性相对较高。扫描矢量化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最明显的优势是测绘效率高,可以保证数据的高精度。但在其他环节可能会出现原图精确性下降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在原图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矢量化的处理可以看作是应急环境下的主要措施,即在原图数字化处理的同时通过矢量化的方法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测量,具有非常好的校准效果。结合工程测量的现状,通常在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对测量原图展开针对性的数字化处理。此时,数字化的处理效果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测绘图纸编制的质量及效果。因此,在工程测量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周围的测量环境以及测量条件,这样才能够保证原图数字化处理技术合理应用。与此同时,还要有效控制整个测量精度,提高测量效率,保证实现原图的数字化。

2.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现场数据的采集,建筑工程地面的测绘,建筑工程土质的测绘以及建筑工程的定位测量等方面。在建筑工程现场数据的采集上,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首先可以对建筑主体的数据进行采集,从而方便后期工程各项数据的使用。其次,利用该技术可以对建筑墙面的数据进行采集,特别是建筑的每一个墙体,都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测绘分析,包括墙体具体的承重参数等信息。再次,利用该技术还可对建筑吊板的数据进行测量,从而绘制出吊板的高度,以方便后续施工。在建筑工程地面的测绘方面,利用数字化测会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地面测绘的精确度,其测量误差可控制在3cm的范围内。同时,通过该测绘技术,可以提供更为高效的测图手段,并形成大比例尺寸的地形图。在建筑土质的测绘方面,通过配置数字化的测量仪器和绘图软件,可有效构建出土质测绘的完整体系,从而降低土质测绘数据的误差。在建筑工程的定位测量方面,利用数字化测绘中的GPS技术,可准确的定位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从而为整个建筑施工提供可靠的定位数据。

结语

简而言之,为了开展现代工程测量工作,有必要在未来的测量工作中不断优化测绘技术,以实现工程测量的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并进一步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楠.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2):249~250.

[2]张春华.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12):124~125.

[3]张瑞.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4):300.

[4]张宝林.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研究[J].科技风,2018(36):116.

测绘通报范文第4篇

1 测绘工程特殊地形的测绘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 存在比较多种类的地形地貌, 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随着逐渐扩大的工程建设规模, 越来越关注项目质量与基础工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 给测绘工程带来较大的难度。由于工程项目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 遇到特殊地形的情况较多, 以往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达到日渐增多的要求, 无法保证测绘结构的精准程度, 所以创新测绘施工技术, 提高测绘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是要提高特殊地区测绘工程的技术水平, 就一定要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 创新出最适合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这种技术把传统的建设项目地形测绘技术当做前提条件, 利用最现代的科学手段实现改造创新的目的, 重要的内容一直延续应用传统测绘工作的基础技术内容。项目建设流程中, 会涉及到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 还涉及到传统的测绘技术, 二者能够在测绘区域获得最真实的地形情况, 为顺利实施项目以及确定施工方案带来精准的地形数据参考。

2 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的要点

2.1 收集与分析资料

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一定要把有关地区资料当做基础, 所以实行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前, 要预先全面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例如, 乡镇房屋密集区测绘时, 要全方位的详细的调查房屋的分布状况、外部风格、材料使用类型等, 收集好所有资料后, 要系统的进行分析与整合。如此一来, 为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提供最合理的借鉴, 帮助测绘工作顺利进行。

2.2 控制测量精度

为了保障测绘效果, 特殊地形测绘一定要非常严格控制好测量精度。比如对乡镇房屋密集的区域进行测量, 测量精度不足, 根本不能详细全面的测量房屋的各项数据, 只能依靠主观的判断来推测, 直接给房屋拆迁以及工程施工方案带来不良影响。因而, 开展特殊地形测绘工作时, 一定要对测量的精度严格控制, 把误差控制到最低, 防止因测量精度不达标带来多种问题, 确保特殊地形测绘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3 GPS

特殊地形进行测绘作业时, 利用GPS技术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优势:依靠GPS技术全方位、精准的对桩位偏心位置进行检查, 作为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点, 同时也是保证精准性的核心。将GPS放样平台引入可以行之有效的落实测量任务, 相对应的增强精准性, 节约更多的时间。另外, 桩位放样测量时, 应用GP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精准度, 把其控制在厘米级的范围当中。

2.4 摄影测量技术

近年来, 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种可靠的测绘技术, 应用应用于城市、建筑工程测绘工作中。在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工作、电力选线以及地籍测绘当中, 也同样有这种技术的应用。而且摄影测量技术同样较为广泛的使用到建筑工程变形监测以及文物保护的领域当中。该测量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内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相应减少, 为摄影测量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应用实践

3.1 旧城镇村社房屋的测绘实践

对于这种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时, 能够不进行野外草图的绘制, 应用下面几种方式将测绘工作完成。第一步, 在旧城镇村社的每一个屋角设置测站, 同时通过测站来实现对测点的测绘;第二步, 将所获得的测绘数据,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置, 综合现场实际情况来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第三步, 保证数据准确无误之后, 实现对地形图纸的绘制。第四步, 再次综合现场的实际情形, 对测绘结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进行核对。另外, 因为全站仪测绘技术具有灵活测量, 测量速度快, 不受到空间与地点的约束的特征, 同时还获取了GPS-PTK测绘技术所不能采集到的数据。针对旧城镇村社房屋进行吹, 能引进全站仪测绘技术以及GPS-PTK测绘技术实现测绘工作。值得关注的是, 一旦碰到居民区无人在家, 无法开展实地测绘工作时, 一定要提前对房屋有关主人进行联系。特殊情形之下, 为了更好的将测绘工作效率提高, 在较高的区域设置好GPS-PTK测绘站, 利用免棱镜全站仪实现碎部点的测绘。

3.2 泥泞地区和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的测绘实践

在一些泥泞的地方, 因为地表裸露, 大多数的测绘工具都不能应用, 即便是具有非常多优点的全站仪, 也会因为有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死角问题无法获得应用。面对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测绘时, 测绘工作人员可以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个地势非常高的位置, 设置了GPS与RTK检测位置, 还需要将免棱镜全站仪引入进来, 如此一来可以对细微的位置仔细进行观测, 实现对总体区域的测量。应用这个思路, 可以全方位的对整块区域进行测量, 相对的所投入的时间以及资金也非常少, 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精准度。

3.3 林木茂盛区的测绘实践

实际的测绘工程施工中很可能会遇到许多种不同情况的复杂地形, 林木茂盛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这样的特殊地形具备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 内部存在较多的茂盛树木, 造成一定范围里的隐蔽与密集程度, 为测绘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直接对测绘数据的准确程度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测绘工作, 工作人员具有非常高的警惕性, 先要对区域内部高度与角度实现检测, 科学合理使用GPS-RTK技术, 在仪器信号符合要求下做好检测地形数据的工作, 避开茂盛林木给信号带来的不良影响。正是因为林木茂盛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测绘工作者在测绘中根本不能深入现场实现测绘工作, 必须要应用导线推进断面的形式实现对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严格按照现场的现实情况, 挑选出最适宜作业环境的测绘仪器设施, 关注整个流程中的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准确的操作方法来应用测绘仪器, 大大提升测绘数据的精准程度, 而且测绘工作人员要确保测绘数据运算流程的精准程度, 仔细核实, 确保测绘数据精准度, 极大程度上提高测绘质量水平。

3.4 人口建筑密集区域的测绘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 给测绘工作带来不便。在城市区域开展测绘工作时, 工作人员应尽量选用全站测量仪器, 并使用相配套的辅助工具, 合理应用全站仪镜头, 确保哦测绘数据信息测量与收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全站测量仪器具有适用范围广泛、测量效率高等特点, 而且, 全站测量仪受时间、地点影响较小, 与其它测绘仪器相比, 全站测量仪能够采集到其它仪器无法采集到的信息, 能够满足特殊地形测绘工作的要求。此外, 在人口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地方开展测绘工作, 工作者要尽可能的在区域周围的高处把GPS测站设置好, 应用GPS与全站测量仪结合的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测绘测量工作效率, 提升整体的测绘工作质量, 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稳定性, 整个的测量过程较为方便, 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5 针对荒漠、湖泊以及草原地形

荒漠、湖泊以及草原地形拥有较为显著的特性, 这些地方人员稀少, 交通也并不便利。所以一旦要对上述区域进行测绘操作, 就一定要依靠特定的测绘仪器。近年来, 信息化的测绘手段正在全面的融入到针对特殊地形施行的测绘操作, 所以在面对上述大面积的区域时, 一般来说要利用信息化的措施实现测绘工作。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测绘人员可以把测绘站设立到该测区的对应位置上, 对其要全方位的综合近景和棱角全站仪测量的测绘方法。利用RTK设施辅助进行测量工作, 能够获得较高精准度的测绘结论。

总而言之, 针对特殊地形的测量, 工作人员要按照测区的实际情况调整测绘技术, 如此一来可以完整精准的采集到数据, 为今后的工程施工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从当前的工程建设来说, 测绘技术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工程要点。应用全方位的测绘手段, 对于工程建设所处的真实地形全方位的进行明确, 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手段。可是现实情况是, 大部分工程自身处于特殊性非常强的地形位置上, 这样的情况明显加大了测绘难度。在这其中, 山区、滩涂以及荒漠地形都是典型的特殊地形。所以在涉及到特殊地形时, 要利用与之相对应的测绘技术来展开测绘工程, 保证其可以全方位的提高测绘结果的精准程度。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建勋.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 (07) :92-93.

[2] 李宾.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7, 14 (34) :39-40.

[3] 李晓.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分析[J].经贸实践, 2017 (14) :275-276.

[4] 段建国.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 2017 (09) :238+241.

测绘通报范文第5篇

1. 测绘技术有关概述

由于我国地质工程建设规模逐渐加大, 地矿测绘工程队测绘技术的利用越发广泛, 相关人员对地矿测绘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大。因在有关测绘测绘中, 数据结果会受诸多因素所影响, 因此, 地矿测绘为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 而相关测绘工作也会随着地矿工作建设的推进而逐渐深化。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地矿工程测绘技术受到了巨大波动, 测绘技术不断变化, 许多新兴技术在地矿测绘项目中应用越发广泛。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利用与发展, 诸多测绘新技术得到了空前利用。比如, 利用在地矿工程建设中的3S技术, 便切实提升了测绘工作的准确度, 同时, 还会减少测绘人员的工作量。测绘新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地矿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平, 推动测绘数据现代化的进程。

2. 地矿测绘工程中的测绘新技术的特点

2.1 自动化特点。

将测绘新技术利用到地矿测绘工程中十分重要, 其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投入力度, 还能减少人物力投资, 对地矿测绘工程效益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测绘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智能性, 将其合理应用到各个方面, 可以有效加强工程整体智能化标准。如将其引用到物体测量中, 能够有效分析测量对象的性质与周边环境特点, 对相关信息采集与整理, 对测图人员, 加强绘图工作的实效性与准确性, 以推动地矿工程测绘工作有序完成。

2.2 数字化特点。

利用测绘新技术对地矿测绘工程进行测量, 在电脑编辑技术的前期下对网络环境、新兴技术进行分析, 以期对新兴地矿工程展开高质量绘图工作。比如, 遥感技术不但可以提升绘图的实效性, 还能推动其充分利用。随着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对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 地矿环境为人们带来了一定差异。因此, 为了有效测量人们的居住环境, 需以遥感技术为中心, 进行不同程度的勘察工作, 却拨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物力与人力成本控制。

2.3 资源多样化特点。

将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矿测绘工程中, 可以全面分析测量对象, 对周遭环境特点仔细研究。对于所测的信息与数据需反复使用与查看, 保证在具体绘制图纸中, 可以对工程整体起到帮助。

2.4 高效化特点。

在工程测绘中, 测绘新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数学技术在地质检测中应用, 可以有效控制所造成的误差。在实际测量中, 有效运用遥感技术, 也能起到降低误差的作用, 加强其他技术利用率, 在此种方式下, 不但可以确保地矿测绘工程水平, 还能维护其准确性。

3. 在地矿测绘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遥控技术的利用。

合理应用测绘新技术能够有效加强地矿测绘工程质量, 如此, 便能够在地矿测绘工程中利用遥感技术。因不同地形图所获得的比例有所不同, 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 可以为地矿测绘工程大众奠定坚实基础。目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进步, 诸多行业也开始利用遥感技术。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际应用中, 需对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勘察, 获得真实且准确的图像信息, 不断可以实现广泛利用遥感技术, 还能实现人力、物力节约。遥感技术的优势, 若合理应用到旅游行业中, 能够推动旅游行业全面发展。

3.2 数字化技术的利用。

数字化技术比较常用到全站仪中。此技术主要存在于同测站中, 能够有效测量工程距离与角度, 也可以对相应坐标进行计算。相比于普通测量技术, 全站仪可以一次测量多个数据。除此之外, 该技术计算性能极强, 可以节省诸多人力与物力, 实现电子记录, 推动储存工作、输出工作自动化, 进而在整体上降低测绘难度。

3.3 GIS技术的利用。

测绘新技术的普遍利用, 合理利用GIS技术能够全面勘探目前的地质矿产资源, 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实效性, 并加大管理和开发, 实现全方位应用。在地矿测绘中, 对GIS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可以在地矿工程的勘测过程中, 进行数字化工作, 还能在地理信息的应用下, 保证地理信息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3.4 GPS定位技术的利用。

GPS定位技术不单单能够应用到地矿测绘工程中, 还能利用到公众日常出行中, 更能在手机中进行定位工作。GPS定位技术的利用可以为社会公众安全出行提供有效依据, 所以GPS定位技术具有的性能有很多。比如:GPS终端、监控平台等, 推动GPS定位技术大范围使用, 在地矿测绘工程中利用不但更为广泛, 还能实现地表移动, 以确保构建地矿工程控制网, 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对于地矿测绘工程而言, 合理利用GPS定位技术十分重要, 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机基础, 也是满足社会公众出现需求的关键, 为此, 相关人员需给予其高度重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地矿测绘工程来讲测绘技术应用十分重要, 其是确保地矿测绘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 也是保证我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基于此, 有关部门需给予测绘技术高度重视, 促使其存在的效用与价值在地矿测绘工程中充分的发挥出, 为加强地矿测绘工程的实效性做铺垫。

摘要:本文主要以浅谈地矿测绘工程中的测绘应用创新为重点进行阐述, 结合当下地质测绘技术有关概述为主要依据, 从遥控技术的应用、GIS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GPS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这四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其目的在于加强测绘技术在地矿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质测绘,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金秋.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 2014 (11) :5-5.

[2] 张弈.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 2015 (10) :50-51.

[3] 李卓.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2 (30) :105-106.

上一篇:通报表扬下一篇:表扬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