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范文

2023-04-12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范文第1篇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5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范文第2篇

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课题: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1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

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

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

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 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 ... ...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序数和基数的区别;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加深对“前后”的意义的理解,并建立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巩固数的组成、正确完成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计算。

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游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要有要求,一是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二是大家在游戏中要学到数学知识,大家能做到这些要求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到数学乐园里做游戏。(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副“数学乐园”的全景图并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老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数学活动,情境体验

1、分组、熟悉游戏规则

师:大家看,数学乐园里可真热闹,我们先两人为一组,用“剪子、石头、布”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按游戏规则来玩。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2、分组游戏。

老师把做好的游戏卡片发给每个同学,大家按照游戏规则开始游戏。

指一名同学与老师做示范。 学生分组游戏,老师巡视。 学生游戏结束后,师生交流。

三、分析评价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大部分同学很快完成了每一部分的问题,顺利过关。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每一关中,哪些问题给你造成了困难,为什么?

第一关的第一个问题是:几和几组成8,这个不难,看哪个同学能全部写出8的分成?

学生写,之后汇报。

师:非常好,大家不仅能写对,还写的分全面。 师:第二关的内容包括数数和位置的知识,这一关,让你在哪停了一下?

有的学生可能说数错轮子的个数,原因是忘记了另一面也有同样数量的轮子。

师:是啊,考虑事情要全面,不能只数图中看得见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想一想。

其他几关有难解决的问题吗?或者说,哪些问题你很感兴趣? 学生把自己不会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师:同学们把数学乐园里容易出错的地方都找到了,并且会分析出错的原因了。同学们真棒!在这次游戏中,同学们觉得对哪些问题回答的又快又对呢?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结束之后,再和学生交流得失,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出色完成的部分,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课外延伸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范文第4篇

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比一比

(一)比多少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

6、动手摆一摆

(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

1、物体有长短之分

(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 (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a用眼睛看

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 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 d用尺子量

3、小结:我们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有一个特点:一般要把要比的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4、做一做

(1)同桌在学具袋或笔盒中任选1样物体比长短,并说一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2)比一比自己哪只手大?同桌比一比谁的手大?比一比谁的手臂长?谁的脚掌长?比一比你们想比的东西。

5、比较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2个物体怎样逼长短,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们3件东西,你会比出谁长谁短吗?请从笔盒中拿出3支铅笔,自己比一比,你知道哪枝最长吗?(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懂得3个物体的比较方法与2个物体的比较方法是一样,并体会到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三)比高矮

1、初步感知高矮

(1)找2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从而对高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找2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讲台前分开站,让学生判断高矮。学生不能一眼看出,组织学生在私人小组中讨论由什么方法可以比出高矮。

生:可以背靠背比一比;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可以让两人脚跟靠墙,被挺直,在头顶的地方做个记号,用作记号的方法比身高。

(3)小结:高矮实际上也是属于比较物体长短的问题。在实际中,人们习惯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把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作彼长短。比高矮时,大家要站在同一高度,不能踮脚,也不能屈腿。

2、做一做 (1)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高谁矮,并说说你们是怎样比的? (2)四人小组排排队,从矮到高,说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巩固练习

【提高练习】

3、画一画

(1)画的〇比☆多

☆☆☆☆

(2)画的〇比□少3个 〇〇〇〇〇

4、把5枝铅笔按长短的顺序排列起来,哪一枝应该排在中间?请把它的序号圈出来。

【附巩固练习习题答案】

【基础练习】

1、(2)(4)

2、

3、

【提高练习】

课堂小结

在这一单元里面我们学习了1---10的数字和比一比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等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中的奥妙和乐趣是无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好数学。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大家再积极再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

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数一数 比一比 数一数

比大小

比长短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范文第5篇

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比一比

(一)比多少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

6、动手摆一摆

(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

1、物体有长短之分

(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 (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a用眼睛看

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 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 d用尺子量

3、小结:我们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有一个特点:一般要把要比的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4、做一做

(1)同桌在学具袋或笔盒中任选1样物体比长短,并说一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2)比一比自己哪只手大?同桌比一比谁的手大?比一比谁的手臂长?谁的脚掌长?比一比你们想比的东西。

5、比较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2个物体怎样逼长短,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们3件东西,你会比出谁长谁短吗?请从笔盒中拿出3支铅笔,自己比一比,你知道哪枝最长吗?(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懂得3个物体的比较方法与2个物体的比较方法是一样,并体会到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三)比高矮

1、初步感知高矮

(1)找2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从而对高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找2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讲台前分开站,让学生判断高矮。学生不能一眼看出,组织学生在私人小组中讨论由什么方法可以比出高矮。

生:可以背靠背比一比;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可以让两人脚跟靠墙,被挺直,在头顶的地方做个记号,用作记号的方法比身高。

(3)小结:高矮实际上也是属于比较物体长短的问题。在实际中,人们习惯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把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作彼长短。比高矮时,大家要站在同一高度,不能踮脚,也不能屈腿。

2、做一做 (1)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高谁矮,并说说你们是怎样比的? (2)四人小组排排队,从矮到高,说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巩固练习

【提高练习】

3、画一画

(1)画的〇比☆多

☆☆☆☆

(2)画的〇比□少3个 〇〇〇〇〇

4、把5枝铅笔按长短的顺序排列起来,哪一枝应该排在中间?请把它的序号圈出来。

【附巩固练习习题答案】

【基础练习】

1、(2)(4)

2、

3、

【提高练习】

课堂小结

在这一单元里面我们学习了1---10的数字和比一比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等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中的奥妙和乐趣是无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好数学。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大家再积极再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

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数一数 比一比 数一数

比大小

比长短

上一篇:初二数学下学期总结下一篇:七年级数学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