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2023-05-01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一、

教学目标

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调动学生学习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 具体安排

(一)、课程设置,循序渐进。拟定为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增广贤文》;五年级--《千家诗》,六年级--《论语》, 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按时间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二)、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

2、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3、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研讨和学校例会相结合,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4、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三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材、预案,认真检查学生出勤,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采取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定期把检查结果予以反馈、通报)。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本年度将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作一些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⑴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⑵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⑶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⑶学习的成果,如:“收藏”的作品,“国学知识”的短剧、知识竞赛成绩等;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教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促进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与传统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构建适应学生发展和潜能开发、完备而富有弹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体现 “文明 好学 求实 创新”的校训精神及“合格+特长”的办学特色,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㈠、课程目标

1、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人文素养。

2、突出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组织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4、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多重视学生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㈡、学生发展目标

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注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保护童心,给学生能力的钥匙,不给学生思想包袱。

㈢、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内容: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⑴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 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师资和设施等。

2、具体内容: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兴趣和课程是否具有社会适应性,在以下方面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音乐:合唱、乐队、舞蹈 负责人:吴巍松(4个) 美术:国画、素描、油画棒、线描、蜡笔水彩

负责人:毛震球(5个)

书法: 负责人:张子平(2个) 朗诵与演讲: 负责人:刘玲(3个) 科技制作: 负责人:廖曙光(2个) 英语: 负责人:李海燕(4个) 电脑: 负责人:顾青(1个) 体育: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武术、体操

负责人:晏红建(6个) 快乐阅读: 一年级负责人:袁红日 二年级负责人:严丰华 快乐阅读: 三年级负责人:毛贤妹 四年级负责人:曾君丽 五年级负责人:唐末胜 六年级负责人:周练辉 趣味数学: 一年级负责人:张妹春

二年级负责人:曹俊华 三年级负责人:陈双飞

四年级负责人:涂小燕

五年级负责人:何曼桂

六年级负责人:李娟娟

四、教学管理

1.过程管理

(1)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制定长远的教学规划,上交教务处审定。 (2)向全体学生公示校本课程开课计划,学生自主选择门类报名。(优先27个特色班)

(3)课时安排:校本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每周二课时,课程的容量以此数量进行开发。

2.学生管理

(1)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成立新的班集体(教学班),可选出班长配合老师管理班级。

(2)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平时考勤及考试考核情况综合计分,或者给予等级评价(优、良、及格、不及格),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成绩册。

(3)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评教评学,以便及时调整改进。 3.教师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五、考核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

反映(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天桥岭镇第一小学张晓红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我要积极探索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开发学生的记忆力和智力、打好语文基础的目的,不断积淀文化底蕴。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我要牢牢把握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使诵读活动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1、开展“五个一“经典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10分钟晨读时间进行诵读。每周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周上一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每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导处年初提供各年级读书目录);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诗词之最”“读书大王”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

2、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诵读兴趣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诵读兴趣。

我将以《中华古诗词诵读》中的125首诗词为内容在学生中开展古诗朗读、背诵和古诗文知识竞赛。班级自行组织初赛,选拔代表参加年级比赛,评出个人奖和团体奖。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清明节、中秋节来临时,我要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文,开展赛诗会及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得知识,启迪智慧。

将古典诗文与书法学科整合,开展以古典诗文为内容的书法比赛,将古典诗文融入到书法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又使学生受到古诗文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校本课程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校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作为专任教师的我在诵读课中的设计要做到三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差,不喜欢死板板地读,我就要给三字经、弟子规配上动感的图片和动听的歌谣,让孩子们边看边读,边看边唱,就这样在一看,一唱中轻松地背诵了下来。除此以外,我还要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形式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愿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要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如杜甫的《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我让学生给诗配画。在课堂上,我故意让学生教我画画,帮我选颜色。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在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把浓浓的诗情画意,在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生命活力尽情释放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诵读与背诵竞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着实有了长足发展,现对校本课总结如下:

一、总动员调动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之前,我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动员, 教师谈感受,孩子谈想法,亲身的经历,更具有感染力。古诗名句,在文章中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更能显示出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底功。

二、赏名句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师生一起搜集了引用古诗文名句的文章,重点朗读,体会作者的妙用之处,来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引用古诗文的兴趣。

三、觅方法加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指导

首先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诵,终生受益”的思想,引导孩子多读,即可朗朗出声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让孩子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完全适合孩子古诗文的诵读方法。

其次采用了同类连块诵读法,也就是把描写同一类事物或情感的古诗文归类加以比较,再进行分块记忆,这样不但孩子记得快而且记得准,不混淆。比如:描写思念亲人的有王勃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描写具有个性植物的有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青松》;描写朋友间友谊的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描写珍惜时间的有《长歌行》;还有描写春、夏、秋、冬、爱国将领等等。人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是完全适合儿童诵读经典的好方法。

最后,亲身感受法,诵读古诗,一方面是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在体验中感悟一些东西,如:《草》、《锄禾》。

四、多步骤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针对校本课程,为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班分三步走:①背诵;②讲解;③引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发孩子诵古诗文的热情。

首先按照《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计划》进行诵读竞赛活动,通过小组、个人层层竞赛,从面到点,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质到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各种评比和评价激励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这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把它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始终,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为熏陶和感染新一代的少年,让我们携着孩子的双手沉下心来——读经诵典吧!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开发出既有时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

3.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的课程计划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学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已趋成熟的经验进行面上推广,将必须实行但又尚未论证的内容局部试验。在此基础上,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将逐步开发以体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的校本课程。

4.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校特色课程。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校本课程的推广,把握

当代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进行需要评估,制定并审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3、在理论学习、培养的基础上发动教师申报、编写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审议并确立可行性校本课程;

5、进行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校本课程实施是一个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领导重视,创设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1) 组织全体教师理论学习,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3)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抽出资金为教师订购书籍,鼓励教师自我“充电”。

2.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校本课程

(1) 安排课时,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展。

(2) 形成由学校到学生的组织管理系统。

(3) 使各项校本课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4) 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动态。

(5) 定期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

(6)每个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师资水平。

我们将采取谨慎、渐进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倡老师注意收集一些过程资料、注意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并可通过成果展示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

3、设备与经费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提出方案加强图书馆、各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器具,拟设立课程管理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学习、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五、成果表达形式

1、举办校本课程的研究课、观摩课。

2、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下一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