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校长工作总结范文

2023-05-23

校区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 新校区团学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新校区周边社会环境复杂

新校区往往远离繁华闹市, 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远低于中心城区水平, 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状况较差。交通、卫生、文化、餐饮、商业、娱乐等社会配套设施滞后, 缺乏都市气息和氛围。周边刚刚离开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 利用高校人口密集的商机, 私设摊点、开设不规范的网吧、不正规的超市等。新校区内往往是边建设、边使用, 校园内甚至还有施工队, 人员结构复杂。新校区周边环境复杂, 存在安全隐患, 团学工作责任重大。

1.2 新校区设施较新, 但不完善

新建校区建成的时间不长, 无论教学设施还是生活设施大部分都是较为先进的, 这给新建校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 由于校区规模大, 建设内容多、周期长, 所以许多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一般不能短期建好、建全。有的高校新生入学后, 新校区内边建设、边运行, 校区工地痕迹明显;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因建设问题影响学生正常入学的现象。这就造成新建校区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不完善, 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他们昔日对大学校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由此造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落、和学校的对立情绪等, 使团学工作难度明显增加。

1.3 教师与学生的联系相对较少

沟通和交流是师生之间的桥梁, 是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也是团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校区一般建在城市新开发的区域, 交通不够便利, 教师上下班来去匆匆, 只有上课时间才与学生共同相处, 难以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 教书育人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加强, 而是大大削弱。由于负责团学工作的辅导员要面对几百位学生, 因此与学生深层次、心灵层面上的沟通交流稀少, 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1.4 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较弱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 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 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文化的多领域、多学科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 具有时代特点的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作为一个扩建的新校区, 由于校区分散, 学生分布在不同的校区, 人力、物力投入不足,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 校区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较短, 整体性的校园文化短时间之内难以形成, 使校园文化的各项活动在空间上不能有效地统一起来, 各种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活动是团组织的灵魂;团组织只有通过丰富多彩、健康的活动, 才能吸引青年、壮大组织, 实现组织目标;而青年也只有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才能不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实现自身价值。

1.5 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

进入大学后, 没有了中学期间频繁考试的压力, 失去了学校和家长的严格管教和具体指导, 但人际交往范围迅速扩大, 视野很快开阔, 加上不同地区的传统和文化的影响, 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 使很多学生无所适从。身处新校区, 无法通过师生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处事能力, 因而面对多元化选择时, 往往显得茫然无措, 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加上新校区的信息量明显不足, 也给高校的团学工作带来了挑战。

1.6 工作队伍的效率降低

由于两校区或多校区办学、学生人数增加, 学生教育管理的战线拉长, 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同一事务以往只需要一人, 现在则往往需要两人或多人才能完成, 并且校区间的往返开会、请示等也在无形之中使工作量成倍增加, 办事效率降低。而且学生工作者在最初面对新校区时, 惯有的工作环境、工作秩序被打破, 认同感、归属感不强。造成团学工作多停留在日常事务的处理应对上, 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够, 效率下降。

2 新校区团学工作对策分析

2.1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目的, 建立起一支能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思想业务过硬、工作勤奋、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是新校区团学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进一步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将优秀团学工作教师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 充分肯定团学工作的贡献, 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持续发展。

2.2 加强团学工作网络建设

创新教育载体, 建立健全团学经常性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学校团委和各个校区团组织要充分利用校园网、QQ、飞信、U圈圈、高校通, 实现各自网站、网页互联, 互相之间要保证信息畅通, 以信息的速率和针对性弥补空间距离和年级界限所带给团学工作的挑战。积极参与网上BBS的讨论和网上谈心, 加强网上思想意识的导向, 公布团学工作人员的电子信箱, 解答学生的疑难和困惑。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营造有利于高校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网上思想文化氛围。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植和优化校园环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软件, 它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成长成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新校区应在如何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学生在心灵上对新模式、新校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上下功夫, 全方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创独具特色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可以以条块结合, 多重覆盖的模式, 依托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 延伸老校区传统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新校区特色开展局部区域文化, 营造主题鲜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可以探索独立举办各种联欢会、征文比赛、体育比赛、各种演讲比赛等等, 设立素质课堂, 播放名家讲坛光盘等。也可以探索把学校的大型比赛的一些赛程安排在新校区举行, 这样不但可以传承传统校园文化, 而且可以有所延伸, 在短时间内启动校区新兴的校园文化氛围, 逐渐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新品牌。

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新校区的团学工作应该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职有权有位有为, 增设专门编制, 引进专业人员, 配置专用设备, 建立以专业人员为核心、团学工作人员为骨干、学生心理协会为基础的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大力宣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五学教育”, 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的危机干预。对心理档案中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追踪研究, 对特殊群体学生, 如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学生等进行心理干预,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对心理问题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的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 将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5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积极指派有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业教师做社团指导教师, 一方面加强对社团建设和活动的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对社团活动的发展方向予以全面的把握和充分的引导。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以教师优秀的品格、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广大学生, 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人格的完善、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6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桥梁纽带作用, 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 使学生组织真正成为辅助学校管理的骨干力量, 更好地发挥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 为新校区团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途径。强化对学生骨干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由团学工作人员亲自组建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校园广播台、大学生艺术团、青年志愿者等各类学生组织, 制定各种章程及工作职责, 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各种调研活动, 并借鉴外校的经验和长处, 为学生组织开展工作和自我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团学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 直接为学生的成才、发展服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团学工作运行模式将是高等教育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对于指导共青团工作和团学活动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就需要在遵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 全面开展政策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手段进行创新, 及时矫正多校区团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开创多校区团学工作新局面。高校新校区的建立, 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只有主动顺应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 才能保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多校区办学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随着新校区办学局面的出现, 使得高校团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对高校新校区团学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 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团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雷晓春, 文辉, 刘晓文.高校新区学生活动模式的思考[J].教育管理, 2009, 2.

[2] 杨欢欢.高校新建校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校区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

(一)山东大学可在274个学术型学位授权专业和8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我校2011年招生专业目录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含接收推免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与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二级学科)名称前凡注有“★”号的学科专业为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的我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的学科专业为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请考生报考时注意区别。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进修过本科主干课程6门以上(须提交成绩单原件,成绩合格),通过大学英语四级(CET-4)水平考试,并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位)或在公开出版(带cn号)的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符合所报考专业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

(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

(一)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

(一)中第

1、

2、

3、

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

(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各专业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领域外均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跨学科报考。

(四)各专业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领域外均接收推免生。

四、报名与确认

(一)所有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报名时间遵照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

(二)报考我校单独考试、强军计划的考生,以及在济南地区报考我校的统考生报名时必须选择山东大学报名点并在山东大学考点参加考试,选择其它报考点无效。其他考生可在报名系统中选择相应报名点并参加初试。

(三)网上报名后,考生须根据报名点要求交纳初试报名考试费,并在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现场确认。

(四)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五)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并参加现场确认,考试类型选择“推荐免试”,否则,将取消其推免生资格。

五、考试

(一)初试

初试根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二)复试

1.学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及考生考试情况确定复试基本要求,达到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复试,不参加复试的考生不予录取。

2.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复试具体要求见我校各招生单位复试方案。

3.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还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我校部分专业对跨学科考生要求加试,加试方式均为笔试。各类加试科目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栏。

4.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将取消其复试及录取资格。

5.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须参加体检,体检由山东大学校医院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复试时间、资格审查时间、体检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进行。

六、调剂

(一)报考我校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满足相近专业复试基本要求

的条件下,可调剂到相应专业参加复试。

(二)接收报考外校考生调剂的具体实施办法与要求以教育部文件和我校相关规定为准。

七、录取

(一)学校将根据考生初试与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状况,综合考虑,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二)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其中,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硕士和工程硕士中的软件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统考生只能录取为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

(三)拟录取为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培养协议书。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均须调档审查。不签订协议或档案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四)学校统一将所有拟录取的考生报教育部进行录取检查。录取检查合格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我校在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实行硕博连续培养制度。通过考生自愿报名,学校择优选拔,部分优秀新生可被录取为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

八、学习年限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九、奖(助)学金

(一)凡录取为我校非定向和定向的研究生均免除学校规定的基本学习年限内的培养费。

(二)录取为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入校后均享受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助研”奖学金。

(三)我校设有20余种奖学金,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用以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在校研究生,最高奖励金额10000元/生。

(四)学校设立优秀生源科研启动金,对毕业于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统考生将择优给予特别奖励。

十、违规处理

(一)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我校将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二)对在当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并通知考生本人所在单位。

(三)作弊考生的有关情况将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并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一、其他

(一)所有专业均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港澳台地区考生免考政治理论,无招生计划限制,录取类别为自筹经费。

(二)我校不提供往年试题,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初试、复试及加试科目参考书均由考生自备。

(三)请考生及时关注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获取与我校招生相关的最新信息。

(四)本简章未尽事宜或与国家相关文件冲突之处均以国家相关文件或规定为准。

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历史学科传承久远、积累丰厚。丁山、栾调甫、顾颉刚、钱穆、吕思勉、尚钺、张维华、华岗、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黄云眉、郑鹤声、赵俪生、陈同燮、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孙思白等著名历史学家曾经在此任教,在先秦秦汉史、魏晋隋唐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并为山大赢得了“文史见长”的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科有了更大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学位制后,山东大学历史学科是国务院审批的第一批博士点和硕士点。目前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硕士点1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省级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专业2个。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专业和研究方向,如道教与中国科技史、文化产业管理等。学院目前有在职博士生导师26人(含兼职博导8人,合作博导8人)。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是国家“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111”人才建设引智基地,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以及清史工程、中国文明探源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关系国家及地区重大文化与学术建设工程的课题。与美、日、韩、英、加、德、法等国家及台港澳地区的20所著名高校的相关专业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设有韩连琪、王仲荦、张维华及中国文化产业4项学术基金,奖励支持优秀研究生。

硕士生复试方案

一、学术型研究生

1.复试办法:

(1)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成立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根据各招生专业的实际情况,组成由指导教师参加的复试小组,对所有上线考生集中进行统一的复试;

(2)学院所有硕士招生专业,复试时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3)各复试小组按百分制为复试考生打分,并根据分数排出名次;

(4)为切实保证生源质量,对同等学力考生,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除加试的科目外,在复试时必须对其知识面和专业素质,尤其是本科主干课程和综合技能进行严格考查;

(5)根据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和国家统考课的成绩,按专业列出拟录取名单和名次,张榜公布。

2.复试笔试科目: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中外史学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中国考古学;

历史地理学专业:中国古代史;

历史文献学专业:历史文献学;

专门史专业: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专业:世界史;

中外关系史专业:中国古代史;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概论;

档案学专业:中国档案史;

宗教学专业:宗教学概论。

3.面试内容:

专业综合知识。

4.拟录取排名:

拟录取名次由以下公式换算录取成绩后由高到低排列:

拟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2×95%+外语听力成绩

5.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中外史学史:《中国史学史纲要》,王树民著,中华书局出版2001年版;《西方史学史》,张冠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编定组,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或1989年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朱绍侯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王文泉、刘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世界史:《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概论》,李思屈、李涛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事业史》,周雪恒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二、专业学位

1.复试办法:

(1)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成立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根据招生专业的实际情况,组成由指导教师参加的复试小组,对所有上线考生集中进行统一的复试;

(2)复试时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3)复试小组按百分制为复试考生打分,并根据分数排出名次;

(4)为切实保证生源质量,对同等学力考生,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除加试的科目外,在复试时必须对其知识面和专业素质,尤其是考古、文物与博物馆方面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查;

(5)根据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和国家统考课的成绩,列出拟录取名单和名次,张榜公布。

2.复试笔试科目: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中国考古学;

3.面试内容:

考古与博物馆专业综合知识、文物鉴别常识;

4.拟录取排名:

拟录取名次由以下公式换算录取成绩后由高到低排列:

拟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2×95%+外语听力成绩

5.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校区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二○一五年十月

第一章

承包项目概况

一、用餐人数:公司平时在食堂用餐的员工约260人。

二、食堂面积:食堂面积约800多平方。

三、食堂设备:食堂所需的炉灶、桌椅、蒸饭设备、碗筷、冰柜、保洁柜等所有设备设施均由招标方提供。承包方需提供相应的押金,承包期满后,在设备无损坏的情况下,招标方将设备保证金予以全额返还。

第二章

承包经营要求

一、承包期限: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年。

二、承包方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公司领导,并制订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严禁出现任何破坏公司工作秩序的行为。承包方在合同期内若不能严格执行合同,经就餐员工的问卷调查及公司会议的决定,公司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并取消其承包资格,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承包方负责。

三、承包方须使用计算机收费刷卡系统,就餐员工预交的费用由承包方统一收取。

四、承包方负责食堂的饮食安全卫生,签订合同时还须与公司签订饮食安全卫生责任状。公司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如在承包期内发生食物中毒等重大责任事故,损害就餐员工身体健康,影响公司声誉,承包方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公司有权无条件终止合同,并没收押金和租金。

五、承包方如果是企业法人,则承包方须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办理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承包方为个人的,由公司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属于承包方的员工,与公司不存在任何雇佣、委托等劳动关系,同时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由承包方负责。如用电、用水等不注意安全引起生产事故,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承包方承担全部责任和必要的经济补偿,公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承包方必须严格履行承包合同要求,不得在中标后转包或分包给他人经营。

第三章

承包费用

一、承包期限内的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费用均由承包方自行承担。

二、承包方中标后与公司正式签订《食堂承包合同》时,需向公司支付押金10万元整,租金10万元整。

三、各种规定缴交公司的费用,承包经营者应于次月五日前一次性交清,如逾期不交者,

每逾期一日,须加收滞纳金0.5%。

第四章

承包经营要求

一、承包方的资质要求: 1.承包方须具有三年以上从事餐饮行业或职工食堂承包工作经验,拥有2名以上厨师,拥有食堂工作人员3人以上。

2.承包方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健康证。

3.如承包方为企业法人,还需须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质文件(以上文件均要求盖红章)。

4.承包方要严格按照《职工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管理要求进行经营,并承诺按《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执行。

二、其他有关规定:

1.承包经营前公司有关部门对现有设备、厨具用具等财产进行评估,由承包经营者确认。承包合约期满,解除承包经营关系后,应将设备、厨具用具完整归还公司。如有损坏或丢失应按价赔偿。

2.承包期间承包者对经营场所的基础设备改动,门面及内部装修,需报公司审批后方能实施,经费由承包经营者自负。承包期满,承包者不准拆除、改动原有项目。 3.承包经营期间设备的维修和有关厨具用具更新添置的开支由承包者自负。 4.雇用人员的体检、办证及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征收的各种费用由承包者自负。 5.雇用临时工的社保费由承包者向市有关部门交纳,正式工的养老保险由承包者支付。 6.公司行政部将定期组织用餐员工对伙食状况进行评估(无记名投票,投票过程承包者须参加),如达不到规定标准者,限期承包者进行整改,如在限期内无法达标则根据情节轻重处以5000—10000元罚金,每年评估不合格达三次以上者,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扣除20%的押金。

7.承包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餐饮卫生要求》等有关饮食卫生规定,防止出现饮食事故,做好安全生产和安全防火工作,防止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否则一切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由承包者负责,并赔偿公司的一切损失。

8.承包经营者必须遵守公司作息时间,夜间营业时间不超过23时,中午13时以后,晚上21时以后营业场所应按时关闭,不得影响员工的休息。

9.承包经营者必须在所投标经营场所规定的范围内合法经营。按甲方规定的加工、生产、销售的流程进行加工、生产和销售。

校区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 教务主管在校监(股东监事)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安排组织本校区的日常教育培训工作。拟定组织实施教学培训工作计划,及时总结落实教学各种方案的完成,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如:新进教师的培训、说课、备课、教学常规工作安排、教学会议的组织、教学工作计划及实施、教学教研开展等;

二、要学习精通教学管理业务,熟悉各年级现行教材版本,按照教学培训计划和每位学生的需求落实教学任务。

三、熟悉每一位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授课风格,熟知每一位学生的学科弱点和性格习惯,针对性配对教学。不定时地进行听课,了解上课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

四、认真听取和搜集授课教师反映的情况,分析总结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教学培训工作;

五、在日常排课过程中必须准确、及时、提前通知教师和学生双方,如遇变化做好调课再行落实,不得出现教学资源浪费;

六、做好对专职教师转正、晋级、评优等方面的考核材料整理,并提出意见;

七、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师等方面的各种业务会议,总结促进教学培训工作;

八、收集整理有关教学方面的各种资料,分类归档,并向校监(股东监事)提出合理化建议;

九、做好学员的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交流工作,重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培训补习状况;

十、检查教师执行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检查教案、说课、教研笔记,考核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明确教学进度、要求、规范,并检查落实。

十一、组织开展教育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公司的业务培训,如示范课、培优课的教学活动;

十二、开展师徒结对帮带活动,有计划培训新入职教师,根据市场实际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一支敬岗爱业、教学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

十三、做好培训品牌宣传招生增效工作。

校区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新校区选址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校址位于大兴区黄村卫星城芦城高教园区,南临清源西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总用地63.51公顷(合952.6亩)。该地块被十字形规划道路划分为四块,形状规整,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黄村镇中心3公里,地块西侧和南侧分别与芦城工业开发区、市第三体校隔路相望。

新校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63.51公顷(合952.6亩) 总建筑面积: 35.0924万平方米

(其中:一期建筑面积: 16万平方米,

二期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容积率: 0.7 绿地率: 40—45% 建筑密度: 30%

建筑控制高度: A-09 60m;A-03 30m;A-04 30m;A-10 30m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2006年5月,学校正式启动新校区规划设计工作,7月7日-11日,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作品公开展示评选。

2006年7月16日,学校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

2006年9月15日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颁奖。

2008年9月1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调整讨论会。 2008年10月29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报批版征求意见会。

2006年7月7日-11日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举行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作品公开展示评选活动

2006年7月16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

2006年9月15日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颁奖

2008年9月1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调整讨论会

2008年10月29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报批版征求意见会

总平面图

交通与绿化规划

新校区总体规划鸟瞰图

基础教学楼

基础教学楼作为新校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综合体,是学校一期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基础教学楼建筑功能将满足全校

一、二年级本科生(3500学生)、研究生公共课程基础课教学需求及相关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等工作需求。基础教学楼建筑综合体由:公共教室资源;文法学院;理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简称计信部)及公共开放空间五部分功能组成。其中,公共教室资源为面向全校开放管理;文法学院、理学院、计信部三个单位既有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实验实习课程,又有各自的教学科研、办公要求,尽可能相对独立布置,设独立出入口,便于管理;公共开放空间为基础教学楼公共教室资源人流集散活动空间,同时兼具交通联系,学术交流,休息活动等功能。

基础教学楼各部分用房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宜采用分区间多方向设置出入口,便于使用、管理。根据各类使用功能合理组织大量人流疏散。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总建筑面积:47865平方米

地上5层:39603平方米 地下1层:8262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经管-环能学院

经管—环能学院建筑组团是学校一期建设重要的教学建筑。该组团建成后将满足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简称经管学院)和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简称环能学院)两个二级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毕业设计、实验实习等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需求,同时满足教师日常办公、科研的工作需求。建筑组团设置有地下机房与地下停车库。

建筑面积:23072平方米

地上5层:21493平方米 地下1层:1579平方米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金工-电工电子实训中心 新校区金工、电工电子实训中心作为一期建设中实践性教学重要功能建筑,承担着全校学生金工和电工电子的通识教育及实训任务。因功能类似,按一个建筑单体考虑设计,但分区应相对独立。

(1)金工实训中心

金工实训中心是培养大学生机加工实践能力的基地。主要包含车、钳、洗、刨、磨、钻、铸造、电焊等实训工种。另外,设置数量不等的现代数控机床和金属加工设备。设置一定数量的相关工种和成果展示区,能够对机加工技术的发展沿革进行展示和说明及展示学生成果。

金工实训面向全校,每学年培训本校学生20个班级约660人次,每期培训2个班,时间为2~4周(根据专业而定),共用2个学期20~40周完成。

(2)电工电子实训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是培养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基地。主要分为电工实训和电子实训,包含照明电路、配电箱柜的组装与调试,焊接技术,电子装置的安装与调试等实训内容。设置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展示区,能够对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沿革进行展示和说明,以及学生成果展览区。

电工实训面向全校,每学年培训本校学生1500人次左右,每期培训2~3个班,时间为1~2周(根据专业而定)。电子实训面向电信学院,每学年培训本校学生280人次左右,每期培训2~3个班,时间为1~2周。 金工和电工电子实训中心两部分用房相对独立,应根据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出入口,便于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根据各类使用功能合理组织人流、物流。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金工、电工电子实训中心除应能满足相应的功能外,同时应考虑与邻接的机电学院和电信学院组团在建筑外部空间及建筑形式上形成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

大型机床设备和有较大震动的机械应安置在首层车间,车间内要安装5吨天车,设置1.5吨货运电梯。金工实训中心要考虑设备的出入;加工原料和废料的出入及存储;外部要有良好的交通通道。

建筑面积:4849平方米 建筑层数:4层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生宿舍楼

(1)学生宿舍布局宜采用公共内走廊式布局。设公共盥洗、卫生、淋浴及其他生活设施。

(2)学生宿舍建筑面积按生均10m2标准设计。

(3)每间寝室按4人布置,面积不大于26m2,设置阳台。寝室内布置桌/床组合家具,净高不小于3.05m。

(4)首层门厅应按高档公寓门厅设计,首层设前台管理办公室(值班室) 30 m

2、贵重物品寄存室 15 m

2、会客室 30 m

2、网络控制电子信息屏。

(5)宿舍各层公共卫生间、盥洗室间数及位置,公共走廊应合理布置,面积适当高于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平面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寝室的影响。

(6)各层布置一处自助淋浴间。

(7)学生宿舍用电应照明、插座(按生均5孔布置)、空调(电扇)分路控制单室计量并有安全保障措施。寝室与公共空间用电亦需分路控制管理。

(8)每间寝室电话、电视、网络(每间寝室按6个信息点布置)综合布线。学校根据需要适时开通。 (9)学生宿舍公共空间布置广播、监控摄像、烟感报警及消防设施。

(10)学生宿舍每层设电供开水间,垃圾储运室(含垃圾道)。 (11)学生宿舍每层设不少于30m2的交流活动室。

(12)学生宿舍应注重安全防护设计,包括外立面防攀爬、消防疏散、逃生、用电保护等。

(13)学生宿舍装修标准:地面采用水磨石,盥洗室采用通长水池;男卫生间小便池选用不锈钢通长小便槽;卫生间墙面贴瓷砖;其他公共部分做油漆墙裙;门窗造型应坚固耐用,安全环保节能。

1-4#学生宿舍楼

总建筑面积:27734平方米 建筑层数:6层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5#学生宿舍楼

总建筑面积:12902平方米

地上9层:11769平方米 地下1层:1133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生综合服务楼(6#)

学生综合服务楼位于新校区学生宿舍区的核心位置。该项目与环境设计形成整体,建成后将满足学生课余生活服务、休息、娱乐及课外活动等功能需要。同时,学生综合服务楼地下及部分地上建筑用于学生宿舍区设备用房及物业办公用房,由于新校区建设分期实施,综合服务楼的使用功能应具备调整的可能性。

总建筑面积:3995平方米

地上1层:2363平方米 地下1层:1632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生食堂

学生食堂作为新校区一期建设中重要的功能性建筑,担负着为一期学生教职员工提供就餐场所的功能。同时应考虑与邻接的经管环能学院组团在建筑外部空间及建筑形式上形成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

建筑使用功能应满足新校区一期建设规模教职工及学生约4500人的日常就餐的需要。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各使用空间应满足《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08版)》的要求。

总建筑面积:5997平方米 建筑层数:3层

设计单位:北京林产工业设计研究院

青年教师公寓

青年教师公寓作为学院教师居住建筑,注重建筑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建筑美学特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总平面设计充分考虑人流方向及人流量,合理组织人员及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地上设置适量临时停车位便于使用、管理和人员疏散。根据建筑功能组合及设备条件合理布置楼层空间。根据使用需求可在必要位置设置电梯满足建筑无障碍设施条件。建筑单体造型新颖,特色鲜明。

总建筑面积:17384平方米

地上9层:15692平方米 地下1层:1692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体育场及看台

体育场建筑是新校区一期建设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唯一一座标志性体育建筑。

体育场将满足全校学生(一期3500学生)体育教学及研究生、教职工体育锻炼的需求,并应综合考虑远期体育馆及运动场地建成后举办高校运动会、地区性体育比赛的可能性。

本项目设计任务包含两部分内容: 1.场地总平面设计 (1)设计人在校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内人、车交通流线,合理安排进出体育场和看台建筑的出入口位置。

(2)在约1.7公顷的用地上布置一个标准足球场和400米标准跑道、100米和110栏标准跑道,以及跳远沙坑和其他室外运动训练器械的空间,在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举行高校运动会田径和足球比赛的可行性。

(3)场地周围应考虑夜间照明,满足学校晚间体育训练的需要。考虑安装室外电子大屏幕。

2.看台建筑设计

体育场看台建筑主要由露天看台、室内跑道、体育用房、管理办公用房、公共浴室等主要内容构成。其中公共浴室供全校职工日常使用。

(1)看台按照2000席设计,满足学校集会和举行各类比赛观赛的需要。在看台视线最佳的中心位置设置容纳80-100席位的主看台,举办重要活动时可考虑通过临时搭建的方式组建带桌的主席台。主看台上方设置遮阳雨篷。

看台下部及周边用房应按照使用功能进行动、静分区,合理组织各功能区域,形成既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又联系方便的统一整体。同时,作为体育建筑和学校集会的场所,设计人应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流线组织,在方便使用的同时避免人流过度集中,造成疏散拥堵。建筑空间应力求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室内跑道是保证学校全天候体育教学的重要设施之一,设四条110米直线跑道,两侧及两端设置必要的运动缓冲区。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室内跳远和跳高场地,并考虑必要的热身和训练器材摆放场地。此部分空间应保证充分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及适当的冬季采暖条件,场地布置应便于器材出入,便于清扫保洁。

室内跑道空间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将来举办足球比赛时临时改造成相应比赛用房,以及赛后恢复成原来场地的可行性方案。

体育用房包括体育部办公用房、各类健身房、运动员更衣室、器材室、体质测试室等,根据各用房使用性质,应保证位置合理、使用方便、流线顺畅,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管理办公用房作为体育教学的后勤部分,应保证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办公环境,方便相关人员出入。

总建筑面积:5114平方米

地上3层:3414平方米 地下1层:1700平方米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后勤综合办公楼

后勤综合办公楼是新校区后勤部门集中办公的场所,集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等面向学生及教职工的服务功能,以及园区能源、安保、消防等校园管理综合职能,在充分体现人文理念的同时,实现园区内环保节能型的科学管理。

总建筑面积:4521平方米 建筑层数:4层

上一篇:期末校长工作总结下一篇:校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