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2023-05-20

护士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2000年~2006年以来,我院共招收应届本科毕业护士68名。多年来,我院注重实践性教育,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保证了本科毕业护士临床实践的护理质量。

1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改进对本科毕业护士的教育管理

1.1 加强领导,确保教学质量。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1。招收本科毕业目的是为临床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毕业护士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论和技能都有所创新,能解决新理论,新观念,并要锻炼成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临床业务骨干。职能部门要严格招收本科毕业护士的条件。

各科护士长是本科毕业护士的直接管理者。对本科毕业护士的培养是在繁忙的护理与临床教学工作中,在没有脱产老师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目前护理人才普遍缺编,工作和培养人员即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如果计划不周,安排不当。往往出现顶班使用多,而培养指导少的情况,从而提高对本科护士的管理效果。

1.2 发挥优势,促进教学提高。选择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提高教学意识,增强责任心。不仅注重传授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敬业精神。在科里能起到表率作用。

1.3 事实一带一专人带教。根据不同能力的本科毕业护士,落实适合的带教老师具体跟班指导切实纠正了以往那种让轮科护士顶班上岗使用多和任意放手的现象。处理好培养和使用的关系。一带一专人带教可以了解本科毕业的全面情况,因材施教。

1.4 制定培训目标,确保本科毕业护士的轮科质量。根据本科毕业护士轮科要求制定教学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实施目标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2,使教与学都有章可循。如轮到急诊科者应掌握10项急救护理操作技能和14种疾病的常规抢救程序。

2 以提高其整体素质为原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1 本科毕业护士是全方位的塑造和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希望在有带教老师的情况下找到答案,为以后独立当班打好基础。但本科毕业护士个体差异很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除对业务素质培训外,还要全面提高其整体素质。

2.2 增加教学护士编制,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在护理人员缺编的前提下,教学所担当的任务如讲座,查房,操作示范等不可避免地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难免会出现注重临床实践工作而轻视临床教学的现象。增加教学护士编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3 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本科毕业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3.1 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格教学,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所有的技能都要按标准的程序操作,不得有误。

3.2 尊重和爱护本科毕业护士。在工作上视其为老师;在生活上视其为姐妹,建立良好的感情沟通。发现问题正面教育,促膝谈心,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解决。严格考核的同时加强精神鼓励,增加本科护士和其他护士的凝聚力。

3.3 改善本科毕业护士轮科期间的待遇,大多数单位对轮科护士奖金打折扣。她们因为是新同志工资收入也低,这样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本科毕业护士的待遇,稳定求学者的情绪,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她们积极学习的热情,以提高高级护理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芬.量化考核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7~68.

2康英,左永金.三维量化考核在护理人员奖金分配中的应用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58~59.

(收稿日期:2008.7.9)

护士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月参加常规培训的21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0年9月-2013年6月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录用的聘用护士210名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护士长与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及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明显优于常规岗前培训方法,为择优选拔聘用护士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向临床快捷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 聘用护士; 护理管理; 效果评价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Nursing Supervision Using "Pre-job Training of Quasi-Nurse" to Select and Recruit Superior Nurses/CHEN Min,HOU Lan-zhen,ZHOU Hui-l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094-096

【Key words】 Pre-job training of quasi-nurse; Employed nurse; 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Jiujiang 3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31

本院通过举办“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选拔聘用护士,从2010年9月-2013年6月共招收学员210名,完成1年的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转为聘用护士后作为储备护理人员补充到临床各科室工作。通过聘用后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跟踪调查、用人科室的考试和考核、护士长综合测评、护理部质量检查和考评、护士长与护士的双向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3年6月入职1年内的聘用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参加常规培训的21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0年9月-2013年6月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录用的聘用护士210名设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进行“准护士岗前培训班”择优录用,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带教老师的选择 两组护士均按护理部制定的带教老师师资认定规范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沟通交流好等素质高的带教老师进行临床专人带教工作。

1.2.2 护理部培训考核内容制定 护理部的年度理论、操作分层培训计划于年初在医院内网—优质护理栏和办公自动化交流内公示。按照《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考核安排》每3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内容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四版[1-3]。

1.2.3 各病区培训考核内容制定 各病区按照年度制定的《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选择有资质的带教老师对护士进行专人带教,内容为岗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核心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床边案例教学等。科室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试,护士长对新入科护士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带教的质量。

1.2.4 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自行设计《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沟通交流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护理部每3个月进行一次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值为:满意10分、较满意8分、不满意0分3个等级,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和带教水平的提高。

1.2.5 综合考核测评 护理部对护士每半年进行一次科室轮转,所在科室必须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测评(包括理论与操作技能),内容包括劳动纪律20分、服务态度20分、沟通能力20分、工作能力40分,共计100分。

1.2.6 护士长和护士进行双向选择 轮转工作期满后,由科室护士长对聘用护士进行综合测评,内容为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学习积极性、工作适应能力、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助和慎独精神等方面,分别为满意和不满意,同时护士长和护士进行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和使用护士,发挥护士的最大潜能,使护理人才效应最大化。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人数为196人,满意度93.3%,对照组满意度69.0%(145/21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0.552,P<0.001)。

3 讨论

3.1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提高了聘用护士理论、操作考核的合格率 对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新护士实际工作能力、促进新护士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过程[4-6]。经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的聘用护士,由于经历学员培训阶段有资质、经验丰富的老师专人全程带教,培训班期间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为她们树立了榜样,强化了她们热爱护理工作的思想和工作热情。经过一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巩固了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将学校和实习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3.2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常规的岗前培训是聘用护士经过医院两周的集中培训后下到临床科室培训,临床带教老师专人带教,经过3个月试用期,合格者录用。正式聘用后分配到临床科室工作,经过1年的考核和跟踪,带教老师普遍反映在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学习积极性、劳动规律、服务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带教老师觉得带教非常吃力,护士主动学习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有待提高,临床应急能力欠缺。经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的聘用护士,由于经过1年的培训树立了热爱护理工作的专业思想,学员培训期间对内、外等科室轮转工作流程和模式熟悉,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尽快进入岗位。学员培训期间带教老师跟班专人带教,培养了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工作态度,护士掌握了沟通技巧可与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7-8]。

3.3 “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 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的聘用护士,由于学员培训期间培养了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了护士服务理念及职业情感教育。全方位、多角度的学员带教培训模式使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知识与业务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尽快满足临床科室的用人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院每年对轮科和定科护士进行护士长和护士个人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前护士长召开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和酝酿人选,经过对护士进行综合测评和集体讨论后形成意见。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各科室护士长、护士双向选择专题会议,对聘用护士进行双向选择。

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是护理继续教育的前提,是护士从事护理职业第一阶段的培训,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所接受的继续护理学教育。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聘用护士作为护理人力资源储备护理人员的新型培训模式,为护士专业素质快速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发展护士的护理专业价值观。通过“准护士岗前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择优录取聘用护士,由于护理理论考试、操作技能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护士长及护士双向选择满意度明显提高,使临床用人科室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培训质量得到提高,效果显著,尤其是培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护士培训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事实证明,新护士只有通过有目的、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合格、迅速地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参考文献

[1]徐安芬.聘用护士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14-15,17.

[2]陈超.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42-343.

[3]张瑞高.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42(10):286-287.

[4]郭江玲,赵水花.情景模拟在低年资护士入院宣教培训中的运用[J].护理学报,2008,15(11):21-23.

[5]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6]邓少娟,张国龙.区级中医院护士开展新型中医护理培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673-3675.

[7]邹晓峰.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医理论和技能方法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384-385.

[8]陈俐,张恩华,周蕾蕾.岗前培训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189-190.

(收稿日期:2015-11-26) (本文编辑:王利)

护士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纵观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发展现状,并对比国内外差距,不难发现我国的专科护士的概念、资质要求、培养形式、认证标准、工作模式等方面均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针对国内专科护士领域的发展,既需要借鉴外国的宝贵经验,严格规范护理专家的资格认证,又要适合国情,培养富有临床经验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词】专科护士;培养;认证

1990年《美国护理杂志》首次提出专业护理的概念。在特殊岗位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护理技术与知识,并已经完成专业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且经认证合格的注册护士,即为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而护理专家(clinic nursespecialist,CNS)则相对于护理护士而言,要求在临床工作专科领域深度、学历要求、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上达到更高水准,因此有学者称“专科护士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储备力量”。美国的专科护士发展较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和认证系统,在200多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直至20世纪末,国内才开始专注“专业护士”,我国的护理权威人士渐渐着手加强护理专业队伍,力图使护理队伍更专业化,标准化。

21世纪初,专业护士的培养机构逐渐兴起,以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为宗旨,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现就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1专科护士的培养

1.1培养目的及要求

按照专科护士的专业领域及主要角色功能,可将其简单划分为: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教学、会诊、护理管理及变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专科护士的培养目的则在于提高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服务,此外,还可为社会人群提供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提高其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生活管理能力等。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专科护士的培养定位于硕士以上水平的教育,并认为研究生水平的教育才能与之期望的职能相适应。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基于硕士水平的专科护士培养难以适应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尚未有统一的要求。目前朱京慈等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其次培训者至少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再次学历要求以本科层次为主及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其中撰写论文也是培训考核中必备科目。

李亚敏等和钮美娥等调查研究示我国护士大多是大专起点的专科人才,很难选拔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对于ICU护士的专科培训,建议降低学历层次要求,临床工作5年的护士已经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可以作为首要的选拔对象,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足的人才进行专科培训,也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使护理队伍更加专业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专科护士通过培训可以建立知识共享的网络结构,提升业务科研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及研究,优化临床工作程序,改进临床工作技能,不断壮大护理队伍,提升专业拓展空间。我国的护理教育及专业培训起步相对较晚,通过全国专业培训机构的涌起,旨在十几年的时间可以形成属于我国特色的培养机构及认证方式。

1.2培养形式和认证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较繁忙,难以满足培养专科护士所需的时间,为保证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以脱产培训居多,形式上以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两部分为主。2007年,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针对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就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要点等内容进行了规范,以指导各地开展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工作。

钮美娥等对苏州地区ICU护士的专科培训进行了集中式学习形式,其中理论学习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员传授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方面;实践课程则由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两部分组成;因此,最后考核必须达到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双过关才可通过考核。

北京市ICU专科护士的整个培训时间为3个月,其中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学生需要在3个月中完成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临床实习和1篇本专业综述。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形式,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护理学会承担起了认证责任。如北京市护理学会开始承担ICU专科护士部分培养基地的审查和资格认证工作;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香港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危重病学护理文凭学习班”可颁发ICU专科护士文凭。

许春娟等对全国68所三级甲等医院已获得专科护士资格的造口治疗师和ICU专科护士进行了调查,该调查针对是否需要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及应由何认证机构认证护士资格展开,结果发现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其中50.6%的调查对象认为认证机构应为护理学会,45.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认证机构可由多部门联合共同认证;李亚敏等在对深圳4所综合性医院ICU护理人员的调查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即受调查者认为统一的资格认证势在必行,而认证机构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或护理学会。

此外,许春娟等在研究中还发现,7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专科护士需要进行再认证,这与日本现行的专科护士认证注册制度相符,日本的专科护士在获得认证后每5年需再次进行注册。目前,北京护理学会要求获得《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的护士每2年注册一次。

2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

2.1ICU专科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种急危重症及多脏器衰竭患者进行抢救及后续治疗的特殊科室,病情重,無陪护,生活护理及专业护理等,其工作量相当大。因此,有必要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化监护要求的ICU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鉴于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特殊性,ICU护士在能力上应与普通护士有显著区别。如黄津芳等在构建ICU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时发现,与普通护士相比ICU护士在安装、系统评估、发现并修理故障、时间管理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应更具备开放性的态度和适应压力的能力。目前,ICU专科护士成为发展最快的专科护士领域之一。

在ICU专科护士培养的教学模式方面也开展了有益尝试。北京市在ICU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尝试取代以教师为主导的陈旧模式,鼓励与加强学员的主动性,倡导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逐渐培养与塑造学员的重症监护思维。在对经培训的463名护士的效果调研中发现,培训后的ICU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得到了护士长、医生的一致好评及医院管理人员的认可。此外,分阶段教学模式在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结合专科护士培训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培训,并结合个体化教学模式,使专科护士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

2.2糖尿病专科护士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并发症众多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些并发症多是可以防治的。因此,宣传糖尿病预防及保健知识,提倡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有糖尿病专科护士(或糖尿病教育护士),他们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传授给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并处理常见的相关问题,从而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达到了医疗费用,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我国香港地区糖尿病专科护士发展较早,糖尿病专科护士设有门诊服务、接受来自不同转介途径的患者,工作地点不局限于院内,还兼及家居照顾,因此香港的糖尿病护士为糖尿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服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先后设置了糖尿病专科护士,且在培养模式、角色定位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讨。如浙江邵逸夫医院在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时采取了与美方联合培养的方式,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教育者和咨询者角色的驾驭更为娴熟。广东省则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定为本科水平,由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设立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始着手培养研究生水平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江苏省建立了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统一了培训基地的纳入标准,以保证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经培训后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健康教育、并发症的筛查及防治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周佩如等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教育、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蔡令芳等也发现,经过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系统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临床相关指标明显降低。

此外,有研究在糖尿病专科护士对115例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基本知识调查及足部危险因素筛查后,开展了个体化的足部自我护理教育,并且随访发现患者掌握了糖尿病足部护理基本知识,教育改变了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因此,应重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以促进其在教育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2.3其他专科护士

除ICU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外,其他领域的专科护士如手术室、肿瘤、急诊等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经过探索和实践,目前香港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采取了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香港医院管理局和护理院校共同培养。澳门则采取了港澳合作、共同认证的方式来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2008年《手术室护理学》作为国内第一本统一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正式出版,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正逐步规范。

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也在探索中发展,自2007年起,各地相继开设了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如湖北省的肿瘤护理专科护士班、江苏省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课程班等,为肿瘤专科护士的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急诊专科护士方面,2008年江苏省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偏重于护理实践、快速反应及干预、循证护理及急救技术、综合技能、临床实践,基本涵盖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设置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如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等课程。骨科、PICC等专科护士的研究也已起步。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势不可挡,但在高速发展之下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3.1培养和认证方面

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没有出台统一的要求,各培训机构按自己的入选标准培训专科护士,在认证资格上也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这就造成了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认证后的专科护士在认同范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问题。因此,在培养的入选标准方面应尽快达成统一,在这方面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如美国的专科护士分为了两个层次:初级专科护士(specialty nurse,SN)和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两者培养起点截然不同,前者只要求是注册护士,而后者则要求至少拥有硕士学位。日本的专科护士在临床经验上则要求申请者应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特定专科领域工作3年上。

在我国,拥有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尚属少数,对这些护士的培养定位应为临床护理专家。有学者建议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应至少是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对英语水平、临床经验上也要有相应的统一要求。

在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方面,美国对比中国已有显著优势,除了国家许可的资格认证机构一美国专科护士委员会,至少还有67家非政府认证机构,认证项目95种,涉及134个专科护理领域,各机构的认证资格在全国均承认有效。在我国,各种认证机构共同存在,护理学术团体、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护理院校都各自或联合推出了自己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众多认证机构有各自為政之势,经一家机构认证的专科护士有时并不能得到另一家机构的完全认可,这就使专科护士的认证具有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科护士的发展。

因此应尽早确立国家层面的专科护士认证条件并委托统一认证机构,并对各认证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经认证的专科护士进行抽查,确保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3.2工作职责和岗位设置方面

专科护士除应完成普通护士的工作职责(临床护理、临床管理、教育、护理顾问及临床研究)外还要承担者其他职责。如在教育方面,為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实习护生及广大民众提供专科护理培训及咨询服务,广泛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及康复指导,提高自我生活质量。在专科护理顾问方面,要求专科护士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在护理研究方面,要求专护士时刻关注医学发展动态,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相比而言,我国内地的专科护士虽然具备了国外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参与了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临床科研、护理教学、护理专家会诊、典型案例讨论、康复指导、保健宣传、专家门诊等,但其工作职责要求尚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且有些专科护士过多地陷于行政事务或教学工作而不能切实发挥其临床工作的角色。因此,应进一步明确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以促进其职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巧妙处理专科护士多重角色的平衡问题,成为当下研究重点。

当下,对于处理我国专科护士的岗位数量、编制比例、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哪些医院应设有专科护士、专科护士的比例应为多少、专科护士是否与医院级别有关、专科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是否应与普通护士有所差别,差别应为多少等?尚未明确的这些问题势必会对专科护士的发展造成阻碍。刘立捷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护士中只有一半的人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专科护士,近一半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意愿不十分强烈。这与专科护士缺乏明确的相应待遇之间不无关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某一学术团体或某所医院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呼吁相关当局从制度层面给予支持,以鼓励和促进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

4小结

专科护士的概念引入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广大护理同仁们在专科护士的概念、角色定位、职责、培养及认证方面都展开了相应的尝试和探讨,使我国在专科护理领域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着重优先发展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专科护士。

目前,我国对于专科护士的研究逐步深入,从专科护士的概念、设置必要性逐步过渡到培养方式、认证标准及工作模式方面的探讨。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既要有统一标准又要体现地域差异,做到标准化和地域化兼顾,分层培养专科护士。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专科护士发展的过程,相信在广大护理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必将掀开新的篇章。

护士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的效果分析。方法 针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护士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管理,优化护理文件书写、改变排班模式、实施人文关怀、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措施,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护理管理前后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对加强护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

【关键词】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意识

我院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管理,增強了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改进了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选取362名护士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81名护士。针对对照组的护士没有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士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其中两组护士职称、年龄、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没有实施护理管理,护士直接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的护士经过整体的护理管理培训,采取了优化护理文件书写、改变排班模式、实施人文关怀、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措施,然后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3 考核标准 由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一项为我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一项为应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工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5 结果 两组护理人员各工作半年,半年后进行分析比较实施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的改变,主要通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两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2 护理管理方法

2.1 转变观念,营造创优氛围 护理管理者做好科内人员的动员及培训工作,组织观察组所有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相关护理文件,认识创造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具体措施和活动方案,并与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签署“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

2.2 建立工作制度 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病房规范管理等。根据病房的特点,制订和完善各项护理常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事件的应急流程及风险预案。使各项流程与制度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要求。保持病区内的环境整洁、舒适,细节化服务内容,减少各种噪音,规范物品管理,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或抢救时应注意遮挡患者,不仅保护患者的隐私,又可以减少对周围患者的影响。

2.3 工作量分配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调配,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和组合搭配,建立相关护士准入制度,纳入有工作经验的护士以及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以利于各科室人员的优秀率。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的阶段以及当班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负责制的床位安排,每班有1名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责任组长,负责护理质量的检查和指导,并由护士长定期进行抽查。

2.4 细化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要落实“首问负责制”,有原有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服务,注重做到无缝隙的服务,将基础护理内容以套餐形式落实到每一名病人身上。尤其对于患者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更要要落实基础护理。强化落实基础护理应是护理工作的源泉、根基,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2]。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 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3]。对神志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沟通的方式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对疾病战胜的信心。并对家属发放专科专病的宣传资料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了解护理措施和落实的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工作。

2.6 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实施绩效考核 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急救意识、应变能力以及抢救技术,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奖金挂钩,以增强护士的积极性。

2.7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节省工作时间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制定专用护理记录单,简化一些传统的护理书序程序,节约护理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及精力留给为患者服务。

3 讨 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工作满意度是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护理管理中建立健全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士的培训,使护士的各项技能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来,将个人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奖励与惩罚以及技能考核结果等与奖金挂钩,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的积极性,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提高。

3.2 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是指患者所期望的理想护理和其实际接受的护理质量之间相比较的程度,它是评价护理最终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4]。护理管理中通过加强护士资源配置,实施弹性排班,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等,使护士管理病人的时间大大增多,保证了基础护理质量的细化;通过实施首问负责制,护士做到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在无形中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理管理使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从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3.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 动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全体护士、转变原有的护理观念,使护理人员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采取主动服务,主动加强自身专科技能的学习。应用新型的表格式护理文件的书写,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关心患者,夯实了基础护理。弹性排班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增强了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的护理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增强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毛凤菊.落实基础护理难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2.

[2]徐健.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9,2(8):639.

[3]王华英,凌敏兰.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97.

[4]姜岚.提高年轻护士服务意识促进医院建设[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2):192.

护士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2010年1月,卫生部提出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要求医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服务。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生绝大部分将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学校应该培养符合医院和病人护理要求的护士。但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生活护理环节的教育,导致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护生思想,将优质护理服务对接到生活护理教学中,使每一位走向临床的护生都有能力让病人享受到满意的生活护理服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高职 生活护理 对接

2010年1月,卫生部提出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2011、2012年卫生部又分别印发《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医院要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扎实做好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同时,各大医院均已取消护工,生活护理工作全部要由护士来完成。因此,护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就应进行全面的生活护理学习。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生活护理却不如治疗性护理受重视,这与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要为病人提供基础生活护理相矛盾,导致学校培养的护生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护生思想,将优质护理服务对接到生活护理教学中。

一、当前生活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优质护理服务及生活护理的认识

部分教师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认识到生活护理的重要性,更难将优质护理服务对接到生活护理教学中来。在授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治疗性护理教学中,安排的实践课以及考核的项目也多是无菌操作、鼻饲、导尿、各种注射法和输液这些治疗性操作,而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喂饭等生活护理却很少练习,甚至不练习。由于护生缺少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掌握生活护理的技能。

2.护生不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对生活护理学习缺乏积极性

大部分的护生不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生活护理的忽视,导致护生无法认识到生活护理的重要性,最不感兴趣就是床上擦浴、排泄护理这些生活护理操作,学习缺乏积极性。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多是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护生仅单纯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忽略了职业礼仪的运用以及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更没有爱患者的观念。

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没有融入教学的原因

1.老教师教学理念难以转变、青年教师缺少学习机会

一些老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优秀的护士就是快速执行医嘱、准确完成治疗性护理操作,忽略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无新意,对护生的职业礼仪、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更不了解病人需要什么样的护理,医院需要什么样的护士。

2.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排斥

许多护生来高职院校学习护理并非自己的意愿,大多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因此对护理专业不够热爱,甚至讨厌护理工作。而且如今的护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长辈的呵护下和老师的关怀中,少有照顾他人的意识和主观愿望。而优质护理服务所提倡的就是基础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满意的生活护理服务。当护生接触到为病人疏通大小便、梳头喂饭这些生活护理操作时,从心理上产生排斥,认为这是保姆的工作,而自己应该去做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师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教育时,会遇到学生的反感情绪。

三、对策

1.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要想让优质护理服务真正与生活护理教学对接,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打破固有观念。在教学中融入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强调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护生职业礼仪、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的培养。

2.增加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机会

青年教师是将来护理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理念将会对护理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应该走出去,开阔视野,增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进入临床一线顶岗实践,全面了解优质护理的开展情况以及临床的实际需求,将优质护理服务融入到日后的护理教学中,对生活护理教学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认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3.改变教学方法

适当增加生活护理的课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生动感人的事例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增加实践练习课,要求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洗头、剪指甲、梳头洗脸等生活护理练习,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张开嘴、迈开腿,多和病人沟通交流,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感受。将生活护理的内容纳入护生操作考核中。考核时可提供一个病例让其分析,并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考试,重视操作原则、淡化操作流程,不硬性规定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爱伤观念以及职业礼仪的融入上。

4.逐步灌输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初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以提高其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讲座或临床见习等形式,让学生逐渐了解什么是优质护理服务,理解护士的本质是照顾,无论是生活护理还是治疗性护理,都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在实践操作中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病人的痛苦,唤起护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洗头、洗脚的生活护理服务并不等同于保姆工作,而是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对病人的护理服务中的高尚行为,同时也含有很大的技术成分。例如床上擦浴,不仅是单纯地帮助病人擦澡,还要同时观察病人的病情、皮肤的状况、预见褥疮的发生,以及发生褥疮后的护理。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要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当护生感悟到自己工作的高尚并发现其中的“技术含量”时,便会重新认识生活护理意义,真正明白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总之,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与生活护理教学的对接,可以提高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理解及对生活护理的认识,改善其今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基础生活护理服务的态度,让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护生真正成为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优秀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3).

[2]谭维玉,王潮临,吕子静,李凤莲,廖小琼.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护生就业率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3(23).

[3]吴飞盈,廖海涛,韦义萍.在护生教育中增加生活护理教育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3).

[4]庄佳娥,史瑞芬.临床护士从事生活护理的行为意愿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1).

[5]黎敏.浅谈优质护理服务[J].基层医学论坛,2013(24).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上一篇:儿科护士论文下一篇:手术室护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