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心得体会范文

2023-04-25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灵堂内,悬挂着抗美援朝英雄五烈士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的遗像;左右两侧的柜橱里,陈列着烈士们的革命遗物,有副军长蔡正国烈士带有血迹、弹孔的军装,勋章等等。烈士墓地里,共有100余座烈士墓,墓形圆而尖,前置石碑,上刻烈士英名及生前光荣事迹。1963年9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下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

军战士铜像。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2 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 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自陵园建立以来,每年前往凭吊、祭扫的国际友人和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基地。

第一位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最后一位来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是1994年安葬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何渠若。何渠若烈士1920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烈士牺牲在谈判斗争岗位上。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

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然后在沈阳入棺装殓。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当年在15军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1953年2月18日,师政治部高干事对他说,上级指示,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遗体,都要运送回祖国安葬。命令他参加寻找烈士遗体、护送烈士遗体回国任务。2月21日夜,耿式全和29师张干事冒着敌机、大炮的封锁,重返中线阵地,寻找邱少云烈士的墓地。

邱少云烈士是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此刻,邱少云已经被烈火烧焦,身体只有小孩大小。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的战士一样,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砖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邱少云烈士遗体挖了出来。

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

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他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耿式全他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棺材,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志愿军烈士陵园。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江苏省泰兴县王官司乡杨伙村人。1922年冬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幼年当过地主家的“牛倌”、资本家的童工。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哥哥先后被地主、资本家害死了,仇恨的种子深埋在心中。他发誓要报这血海深仇,要打碎吃人的旧世界。

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里的树木高大威猛,四季常青。那一棵棵树木就像是一位位战士英灵的守护者,赞扬了他们就不屈精神,为了革命斗争事业,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他们就像这些树,无论经历多少严寒酷暑,都还是一动不动的屹立着。没有人能动摇他们坚强的意志,他们是伟大的,崇高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一座座的墓碑,就是一份份的忠诚。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

拯救祖国,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没有他们,哪来我们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来如今的富裕生活?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斗争而光荣殉职,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热爱他们,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的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代表,他们是神圣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光明的象征,他们是激励我们这些后来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与革命先烈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先烈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新世纪的新一代将继承你们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去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会认真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你们安歇吧!我们会努力的,我敬爱的烈士们。

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我们民族的坚强堡垒;你们,用不屈的灵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们,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自己生命的壮歌!

我们缓缓离开烈士陵园时,发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八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伟大的抗美援朝》是由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打造的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系列节目。纪录片共分为六集,来讲述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在网上看完节目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我也从这部纪录片中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加深了对这段史实的了解。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迄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是十分重要的。

抗美援朝这场在现今看起来高瞻远瞩、极高的战略意义的战争,在当时对于毛泽东决定出兵与否时,是十分艰难的,他的心情更是复杂。60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且要解放台湾,那时的我们决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战事 但朝鲜战争本来是一场内战,但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帝国主义就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迫不及待地进行武装干涉。“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出兵。这完全是一场正义之战,不仅出师有名,而且正气干云、十分必要。连苏联都不愿意与美国进行正面对抗的战争,中国30万志愿军入朝参战,将自己置身在寒冷陌生的环境中,与美国展开了较量,牺牲之惨烈,惊世之崇高。

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无数次的战役。战争过程中的惨烈、环境的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战士们边打仗边负重行军,一夜间走70多公里,像孙占元黄继光那样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枪眼,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雪地里零下40度的严寒,战士全部冻死,依然是俯卧在机枪边,瞄准的战斗姿态,血肉模糊的战士永远会从土中中冲出来,继续战斗。这样的精神即使是对手都感到敬佩,一位美军军官日记里写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视死如归、流血不流泪、众志成城的中国志愿军的苦战终于换来了胜利。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而中国志愿军无数牺牲的中,其中绝大多数都不到30岁,其中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战士们的鲜血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我们不得不承认胜利的代价是高昂的。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设备下,志愿军拿起枪杆、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让美帝国主义的威胁远离我们的边界。殊死搏斗的他们对每一位中国人都有恩。2015年3月21日,中国第二批6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了祖国并对他们进行了安葬仪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经历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的沧桑的脸时,我的内心被触动了,我想那便是英雄的模样。他们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取得胜利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斗的战士们,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感动了中华大地华夏的无数子孙,他们的功绩不会淹没于时光的流逝中,我们应永远铭记。

到现在为止,仍有许多人质疑这场战争,他们觉得中国的牺牲太大,中国不应该出战,我只能认为他们目光太狭隘了。抗美援朝战争及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使朝鲜免遭了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保卫了世界的和平,同时也有力地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出了新中国应有的的国际地位,他们再也不能轻视我们,认为中国落后所以不堪一击。有了这次教训,美国的轰炸机从不敢靠近中国边界,他们不愿与中国再次交手。再者,若整个朝鲜半岛都受美国控制,中国将面临一种可怕的安全环境,美国的威胁近在咫尺,虎视眈眈地望着鸭绿江。这不仅仅是援助朝鲜,这是一场唇亡齿寒的战争,它为中国赢得了年的和平建设环境。所以抗美援朝是十分必要的,它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在即将迎来建国六十五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了这次极具教育意义的红色之旅。

到达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们,心中不禁肃严起敬。

纪念塔对面就是抗美援朝纪念馆,进入纪念馆,第一眼我就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总司令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题词下握手的雕塑,对面的墙上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和另外三种文字,我虽不认识,猜想应该是同样的意思。

展馆共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抗美援朝战争馆,反映1950年l0月至1953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歌颂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二部分:抗美援朝运动馆。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第三部分:中朝人民友谊馆,反映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第四部分:英雄模范烈士馆,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缅怀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四年的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那个令世界震惊全中国瞬间陷入哀痛的日子已过去了四年。却让人觉得犹如昨日,心中那种沉沉的感觉依然存在着,仿佛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为力,无力预防那天灾,无力阻止死亡,同样无力阻止62年前的那场战争······

2012年5月12日的今天天是阴沉的一如我的心情,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1)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

1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62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

2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3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1)本句描写来源于http:///txy/

民心网()4

原文链接: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1)本句描写来源于 民心网() 原文链接:

5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上一篇:五中全会心得体会下一篇: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