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4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 每季度压疮管理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对压疮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方法。压疮管理小组还制订了全院统一的量表。如《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图》,《压疮风险评估记录表》,《压疮风险上报指导流程》,《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登记表》,《压疮上报指导流程》,《患者皮肤压疮风险报告单》,《皮肤压疮报告单》,《压疮情况记录表》,《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皮肤压疮筛查表》等等。

3 压疮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培训:压疮管理小组组长制定全年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各科压疮质控护士和护士长,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员压疮的防范意识,提高了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技能,培训的内容:

(1) 压疮管理小组制定的各种量表具体使用方法; (2) 压疮预防知识;

(3) 压疮治疗外用药物和敷料的新进展; (4) 压疮如何护理会诊; (5) 难免性压疮确认。 4 对病区护士的培训:各病区挑护理骨干与病区护士长作为病区压疮联络员参加院内举办的压疮护理新理论与技能的培训班,由各病区压疮联络员承担有关Waterlow量表应用、压疮的预防和治疗、一期和二期压疮的处理等内容的培训,以点带片将压疮防治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压疮护理实践。

5 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病人实施一对一的床边教育与指导,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订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通过教育使病人和家属重视压疮的预防并主动配合参与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6 对压疮患者的介入管理

(1) 压疮的上报:科室对院内发生和院外带入的压疮必须填写《皮肤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责成分管该科室的小组成员到床边进行查看指导,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判定院内发生压疮的性质,如为非难免压疮要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在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上进行讨论,总结经验,作为其他科室的借鉴。

(2) 压疮护理效果跟踪:上报压疮科室护士长每周报告患者压疮的进展情况,主管的小组成员跟踪检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直到压疮愈合或者出院。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护理信息化有助于护理人员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护理信息,提高护理实践工作的运行效率,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就诊的满意度。我院借助于第三方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在护理信息化系统研发上做出了一些尝试,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模块;临床应用;护理实践

信息化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临床护理信息化就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平台实现护理发展变革,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均明确提出:“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

将临床护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研发出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模块是医院实现护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我院在HSI系统、医惠系统、住院标本采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护理工作的实际,在护理信息系统开发上做出了一些尝试。

1 新版医惠护理信息系统

1)原版医惠护理信息系统仅能显示病区基本信息,升级后的医惠护理信息系统在原系统上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其他提醒项目,譬如:各项治疗、各类管路的护理、辅助检查的安排、手術准备等,且这些信息均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此外,该系统支持各科室个性化设置显示内容。2)升级后的系统将入院患者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护理计划单,输血质量监控单,住院患者血糖记录单等纸质表格数字化,且表格填写均设置为选项模式,护士只需要在选项中勾选即可。3)在打开护理病例书写窗口时,界面上显示有医嘱、辅助检查,检验等小窗口链接,点开后,可以将对应的内容自动保存到病例中,省去了人工输入的环节,避免了因人工输入导致信息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4)书写病例窗口采用的是下拉式菜单,在开发软件时,程序员已经提前将护理常见事件、症状及护理措施的选择项嵌入程序,护士在书写时,可以直接调用病人对应的事件、症状,且可以在对应的措施选项中打钩选择,点击存储,会自动生成护理文书。

2 护患定位呼叫系统

护患定位呼叫系统可以帮患者快速准确找到责任护士。譬如:当护士在病区某一病房巡视治疗时,某患者有需求须联系护士,患者只需触动护患定位呼叫系统,护士所在的病房门口绿灯就会闪烁。如果护士在某个病房给患者治疗时,其他病房的患者拉铃呼叫,护士可以利用所在病房内的呼叫系统与其对话,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减少了护士来回走动的频率,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3 患者离床报警系统

患者离床报警系统对于重症不能自理,又缺少家属陪护的患者尤为重要。它是在患者的床上安置重量感应装置,患者一旦离床,系统会立即感应并报警,提醒护士及时巡视患者。患者离床报警系统的使用减少了患者发生意外的可能。

4 护理智能引擎触发系统

护理智能引擎触发系统是将各项常见护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科学设置后嵌入系统内,时间的起始点为医嘱下达时间。如果在规定设置的时间内,未完成医嘱执行工作,电脑内会弹出对话框提醒护士执行。危机值的处理也是同理,会在规定时间内未执行而触发护理引擎,对话框提醒护士及时处理执行。

5 智能输液管控系统

在智能输液管控系统中,护士可以在护办台电脑显示屏直接观察到病房内有多少患者在进行输液治疗;显示不同患者的输液进程,不同的液体余量会显示不同的颜色,提醒护士及时更换输液。此外,系统还会根据输液设置的速度及余量提醒护士有无输液故障。

6 智能语音系统

借助于人机对话功能的智能语音系统能帮助护理人员完成文字信息的录入,护士只要对着麦克风将需要书写的文字信息口头表达出来,智能语音系统将语音信息直接转化成文字信息,大大节省了护士书写病例及各项信息录入的时间。

7 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护理”促进了护理行业的变革,我院开发的分诊导医机器人可以满足引导患者分诊需要,机器人根据患者的主诉推荐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这样可以减轻门诊分诊导医的工作量。病房护理机器人能帮助护士处理一些简单工作,如:开关灯、开关电视、开关窗帘、调整床位角度等,这样有助于提高神志清楚但需卧床的失能患者的生活质量。

8 健康宣传教育系统

考虑到患者和患者家属对自身疾病和疾病护理缺乏认知,我院开发了健康宣传教育系统。医务人员借助信息技术承担各自科室的病种宣教内容的维护和更新,并在科室内的电子显示屏上播放,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直观的健康教育。此外,患者和患者家属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查询相关疾病的专业知识及护理要点。

9 护理管理系统

我院现运行的护理管理系统是在原有护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现运行的护理管理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设置了时间提醒功能,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护理进展,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现系统由以下五个子模块组成。

9.1护理会诊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七个部分组成:1)会诊申请,若科室的病人病情危重或存在跨专科的护理问题,由责任护士或护士长登陆护理会诊管理模块向相关科室或专业组发出会诊申请。2)会诊安排,不需要护理部安排的单学科会诊,受邀科室在接收到申请科室提交的会诊申请后,立即自行安排会诊;如需要护理部统一安排的多学科会诊,护理部在接收到申请科室提交的会诊申请后,根据系统内申请科室的护理会诊目的,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安排会诊。3)会诊接收,具有会诊资质的人员登陆会诊系统、查看会诊通知,并及时处理已安排的护理会诊任务。4)会诊意见下达,会诊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会诊科室进行护理会诊,会诊结束后,由主会诊科室或护理部负责人下达电子会诊意见。5)会诊意见落实情况汇报,申请会诊科室应严格落实会诊过程中提出的会诊措施,并在会诊意见落实评价栏中如实记录会诊措施是否落实,若未落实须说明原因。6)会诊后的评价,申请会诊科室在病人出院前完成护理会诊评价,包括疑难护理问题是否解决和病人转归情况。7)会诊档案归档,护理会诊完成后,申请会诊科室需及时打印护理会诊单和该病人的护理文书,并归档。

9.2重点病人追踪模块

我院护理重点病人追踪模块的追踪对象为危重症患者、压疮高危人群和压疮患者。该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上报,病区有以上患者时,由责任护士网络上报。2)信息上报时间,符合上报条件的重点病人需在24小时内上报。3)护士长审核,病区护士长应在责任护士上报24小时内完成审核并提交科护士长审核追踪。4)追踪管理。通常的追蹤管理人员为科室护士长。根据工作需要,追踪管理也可以实行分级管理。负责追踪的管理人员应在24小时内完成上报重点病人首次追踪,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追踪,但每周必须至少追踪一次。

9.3不良事件上报模块

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相关人员需在24小时内根据发生事件的类型选择相对应的上报表,完成系统上报,通知护士长,经护士长审核,上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在科室上报后24小时内进行审核并提交护理部追踪审核,护理部每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9.4护理病例阅改模块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要求和《病例书写规范》,护士长需对患者病例进行阅改,护理部规定了护士长病例阅改频率,若护士长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改工作,系统会主动提醒护士长。

9.5护理质控管理模块

在医院信息科的帮助下,护理部将护士长管理手册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质量标准嵌入护理管理系统内,护士长可以借助于移动终端随时录入护理问题,也可借助于系统及时掌握护理现状、发现护理质量问题。该模块支持同步生成护理管理手册电子版和月底汇总打印功能。此外,护理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管理权限,可以检查不同层级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10 院外延续护理信息系统

院外延续护理信息系统是由个性化的护理管理导航模块、全程化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块、融合互联网创新服务院外护理辅助决策模块和家庭护士APP等组成。

10.1个性化的护理管理导航模块

通过安装“医务通”护理版手机端软件,使护理人员与管理者随时随地获取所关注的数据和信息,为护理决策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医务通系统软件分为患者信息、动态信息、护理对策查询三部分,可与全院HIS、BI、CIS、医技等系统互联互通,它支持KPI分析与追踪、临床病人信息查询、各类临床动态信息推送等功能,满足了医院内不同类型管理人员信息处理的需要。

患者信息部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辅助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护理文书、护理任务/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可以在终端随时质控;辅助信息包括医嘱、病例、医技报告、护理会诊、不良事件追踪等。

动态信息是指患者出院、入院、转科等信息,护理人员借助于这个模块可第一时间及时掌握病区信息变化。护理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获取护理质量观察指标,为下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拟定对策;该模块支持信息向手机用户端推送功能。

护理对策查询是支持基层护理工作者及时掌握护理部的决策部署,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技改措施等,不同管理角色具有不同层级的访问权限。

10.2全程化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块

我院启动了基于互联网+城市社区的老人“医养结合”“四元联动”护理模型。四元联动是指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共同承担照顾患者的护理创新模式,四元之间已经实现数据共享,构成了无缝对接的闭环管理模式。该模块能显著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实现专业护理不间断,共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院通过与养老机构建立对接系统,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就诊时,全院建立绿色通道系统,进入医院数据库的患者,可以查到患者以往就诊信息及辅助检查系统,可以为患者快速就诊提供依据,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10.3融合互联网创新服务院外护理辅助决策模块

该模块建立起包括全院范围内不同专科的护理人员在内的护士人才资源库,在遇到跨学科的护理问题时,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及专业的护理指导。

10.4家庭护士APP

医院建立起了各专科APP,定期向患者推送专科的科普知识,并通过网络回答患者和患者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提供护理指导,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护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颠覆了传统护理模式,护理信息化具有明显优势:第一、数据信息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二、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保障护理安全;第三、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升护理质量;第四、建立最佳实践知识库,辅助护士科学制定临床对策;第五、数据自动分析和汇总,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思考,将临床护理的内容与信息化密切结合,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及家属受益不断,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作为最终目标。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医院管理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急诊EICU病房是重症患者聚集之地,与普通病房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急症EICU病房当中的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实时监测,不管是对监护设备还是对护理人员,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监测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建立一个有效的急诊EICU管理系统至关重要,通过系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使患者监护工作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该文对医院门急诊EICU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其实际运用效果。

关键词:医院;EICU;管理系统

1 背景

近年来,我国EICU设备得到了全面改善,大型医院基本上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重症患者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管理系统以患者临床护理为主要路线,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建立数据信息资源库,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医务人员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掌握患者病情的同时,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由此可见,急诊EICU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2 急诊EICU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系统设计

EICU信息管理系统的原理是以数字化的形式集成、分析和管理危重病人各种生命体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是以危重病人的监测信息为主线的。通过设备数据接口的相应网络结构,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数据采集。危重病人接受ICU治疗时,心脏、肺、脑、肾、肝等重要器官的生命体征往往处于异常状态。因此,循环、呼吸、代谢、神经、感染等临床信息成为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重点;同时,由于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重症监测项目的患者临床信息和采样频率比普通患者高很多,数据和大信息量的量。除部分观测项目外,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由床边监护仪和其他医疗仪器实时采集。临床信息的实时采集已成为下一步治疗的主要依据[1]。EICU信息系统覆盖在重癥监护的临床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对整个过程的信息流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数据流信息的采集、集成、分析和输出,EICU临床信息数据库的建立、ICU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和自动化,降低工作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2.2 系统功能介绍

根据临床医学的实际需要,EICU信息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要求:1)与医院HIS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和其他临床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病人基本信息、检查结果、处方、医疗数据信息共享。2)监测数据、呼吸机数据、血气分析数据、血液过滤数据集中自动采集。由于通风机经常需要移动,所以需要数据采集方法来满足移动工作的需要[2]。3)从系统中相应的病人中提取医生的医嘱,并自动将其分配给相应的移位。4)根据患者体征收集的数据,生成人体体征曲线。5)生成符合格式要求的相关医疗文件。

2.3 使用效果与模式

20种以上的医学评价方法,如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可用于疾病的定量评估和疗效。建立危重病评分系统,包括APACHE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系统(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危重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估、病情变化评估及治疗效果的支持。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支持TISS评分,给予评分和其他定量评价监测工作,科学指导临床治疗、教学和研究,提高ICU业务水平[3]。由中心服务器收集系统不仅会自动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值(温度、血压、呼吸和心脏等)的临床信息的收集和保存,还可以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PDA)记录尿量、引流液,液体的摄入量,并观察记录完整[5]。医生可以随时查阅病人的课程信息,并完成关键护理评估(APACHE II评分、GCS评分等)。管理系统使用图如图1所示。

3 管理系统建设效果

3.1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护理工作准确性

在同一时间发出了一些医嘱,通过无线网络管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移动护理PDA上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护士可以接收病人在床边,并能及时、准确的多个订单的执行,通过不同属性的命令,根据执行时间和不同护理课程分割,EICU的建议形成一个具体和详细,但也节省了“打印”单医生,护理单元,一个单一的支付时间执行[6]。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由于EICU病房病人病情严重,大部分患者不清楚,不能配合护士检查信息,护士工作繁忙,医生多,重复操作,容易产生疲劳和无聊,导致惯性错误类型认知偏差。护理差错不仅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而且会延误治疗时间或造成医疗事故[7]。使用PDA检查移动护理流程,提高识别腕带,扫描床检查确认订单,因为自动报警功能的腕带信息唯一性、精度和误差,可以发现执行命令的错误,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工作的过程的统一,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现ICU护理过程。

3.2 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ICU是集中监护治疗危重医院科室,危重患者复杂,病情变化快,信息量非常大,对患者及时控制和及时处理的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在各种监测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是人工记录方法,费时,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8]。传统上,ICU护士对病人生命体征的手工记录的要求,测试项目、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各种护理记录的形成,占10% - 15%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和写作的内容,写笔记是不同的铅笔,反复修改,如错误记录错误,反复的复制是增加护士工作量大的录音工作,单位时间内,很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ICIS按照“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基础的,实际的目的,为服务宗旨”的原则,通过病人的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共享、自动生成特护记录,通过比较每24小时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了(2.03 + 0.15小时),减少了护理记录的错误率,从而使护士专注于病人护理,治疗操作,并统一模式的ICU护理记录,数据的快速和准确的实时集成,灵活共享,标准,重症护理记录,实现了ICU护理工作的自动化和现代化[9]。

3.3 降低护理风险

ICU患者通常需要严格控制液体量,强心,利尿、护心功能等,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需要精确的,以前的手工记录遗漏、计算错误等现象,导致液体的摄入量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在危重病人的评估偏差,会误导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判断。与ICIS的护士,只需要根据订单的属性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频率分割成单个的患者接口的执行时间,输入正确的输入液体每小时几毫升,液体量每小时为病人的身体会自动保存累计对医务人员掌握各种药物和患者的液体体积。为观察和分析患者提供动态数据[10]。临床护理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性评估和记录,避免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的风险,提高护士对病人的掌握程度,规范病情变化判断标准,提高ICU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3.4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各项表格的自动生成,显著减少了护士的手工操作的工作量, 是整个工作变得标准化, 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手工抄写造成的数据不准确和数值遗漏, 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11]。 ICIS 预先维护EICU护理记录单模板,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标准化采集、记录,并将护理电子病历永久保存,有助于临床护理信息的全面性,同时也可作为医疗事故和纠纷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科研资料来源,有利于改善、跟进、探索护理方面的新领域。护理组长通过 ICIS 每天只需查阅当日患者EICU护理记录单,便可了解到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过程。科室护理质控小组通过此系统,可自动查阅患者医嘱信息,随时监控护士执行医嘱及护理措施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情况的監控力度以及对危重患者的监护管理水平,实现了 ICU 护理工作的信息化[12]。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医院综合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EICU室是对全院危重症病人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科室,不管是对医务人员还是对医疗设备,都具有十分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EICU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在信息化条件下研究重症监护管理模式对危重病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EICU信息系统是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危重症患者的数字信息管理的实施,通过数字信息系统监测病人的实时记录,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各种护理记录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目前的EICU信息系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理想的信息系统要做到高集成度, 并且做到与医院各个种类的信息系统进行结合, 做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 做到对患者从入院门诊到科室就诊以及各项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的全方位结合, 更加有利于医护人患对患者整体情况的全部掌握, 提高诊治的准确性, 从而实现医院的数字化信息管理, 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安海, 颜乐先, 张和华, 等. 探讨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监护智能报警管理系统的构建[J]. 中国医疗设备, 2016, 31(12):138-140.

[2] 张冬琼, 邓雅文, 王艳, 等. ICU临床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3):130-132.

[3] 柴博微, 欧玉兰, 欧阳红娟. 某综合医院压疮管理的数据分析及实践效果[J]. 全科护理, 2017, 15(6):683-685.

[4] 陆玉萍.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 江苏卫生保健, 2011, 13(3):45-46.

[5] 路阳, 王彦. 重症监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7):418-419.

[6] 米拉·赛尔江. 乌鲁木齐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 新疆: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7] 刘云, 孙洋洋, 孙晓燕, 等. 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 19(12):1180-1181.

[8] 苏嫦娥, 朱林, 范胤璞, 等. 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J]. 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3):28-29.

[9] 徐波, 叶碧玲, 万素珍, 等. 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13):2224-2226.

[10] 包勇. 数字化重病监护病房的建立与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8(19):93-95.

[11] 王春凤. 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79-80.

[12] 陈璐, 奚兴, 陈湘玉. 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10):1022-1024.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预防压疮风险评估

1、对入院患者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首次Braden皮肤评估。

2、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率100%。

3、对存在风险的患者根据院内要求记录于压疮风险评分登记表和预防治疗跟踪表。

4、患者发生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5、对新入院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当天班班评估。

6、所有存在危险的患者按照护理部规定的评估频次进行评估。

轻度危险--15-16分,≥70岁为15-17分,每周评估1次。 中度危险--13-14分。每3天评估一次。 重度危险--10-12分。每天评估一次。 极度危险≤9分。每班评估。

轻、中度危险的患者记录压疮风险评估表并按时跟踪分值变化。 重度危险的患者填写压疮预报表和压疮跟踪表,通知本科室护士长或压疮护理小组成员核查后,再通知院内压疮分管护士长,节假日通知值班护士长。 极度危险的患者填写压疮预报表和压疮跟踪表,通知本科室护士长或压疮护理小组成员核查后,再通知院内压疮护理小组组长,节假日通知值班护士长。

预防压疮措施

1、患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严格交接班

2、定时翻身

3、软枕

4、温水擦浴

5、减压装置

全身减压:气垫床

局部减压:泡沫敷料

水胶体敷料

椅垫

足跟护垫

统一压疮预防采取措施

轻度危险患者采取1-4项措施。 中重度危险患者采取1-5项措施。

遇特殊情况,可加强预防措施。

预防压疮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措施

1、 皮肤清洗:

(1)老年、儿童和水肿患者清洁皮肤时勿用力擦洗,以免摩擦力过大损伤皮肤。 (2)大小便失禁者应随时清洗和更换。

(3)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潮湿度及季节情况每周1-2次用温水清洁皮肤,特别注意保持会阴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清洁。

2、皮肤保护:

减压患者局部受压,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时被动变换体位。每2小时一次,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 (1)对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冻伤。

(2)干燥皮肤的保护:干燥的皮肤易受损伤,对皮肤干燥的患者指导水份摄入的同时建议使用润肤剂。

(3)潮湿皮肤的保护:当患者有各种分泌物时应垫柔软、吸水性好的成人纸尿垫或软布垫,并及时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4)躁动者有导致局部皮肤受伤的危险,可用水胶体贴膜保护。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疼痛是晚期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持续难以控制的疼痛,对病人威胁很大。当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癌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当病人确诊时,多数已失去治愈机会,止痛成为晚期肿瘤病人必须解决的人道主义措施。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4年制定出“三级止痛”方案,近年来并提出“2000年为多数癌症病人解除疼痛”的战略目标。

1、三级止痛方案

(1)Ⅰ级止痛:适于一般性疼痛,用非麻醉止痛剂±辅佐剂(非类固醇类)。即:阿斯匹林300~600mg,每4小时1次饭后(肠溶或加抗酸剂)用。

(2)Ⅱ级止痛:适于持续疼痛或加重,用弱麻醉剂+非麻醉剂辅佐剂。即:可待因30mg+阿斯匹林600mg(约等于可待因30mg),每4小时1次。

(3)Ⅲ级止痛:适于强烈持续疼痛,用强麻醉剂+非麻醉剂+辅佐剂。即:吗啡0.01g+阿斯匹林,每4小时1次。吗啡给药途径:口服、舌下或肛门栓剂。

2、实施原则

止痛标准要求达到夜间无痛睡眠,白天生活活动不痛。

(1)强调按时钟给药,即按医嘱规定时间,每4小时给药1次,不得等待病人要药。实践证明,合理的剂量,准确的给药时间,可以消除80~90%癌症病人的疼痛。

(2)吗啡的剂量需经测试,由0.01g开始,逐渐加量至病人疼痛消除为止。病人疼痛消除以后,药量尚可逐渐减少。因此,需重行评估,作为医生决定剂量的参考。

(3)在某一级给药达不到止痛效果时,不可更换同级其他前物,即应进入高一级止痛方案。

(4)夜间睡前增加药物剂量50~100%,以保证无痛睡眠。

(5)树立癌痛可以控制观念,此方案需落实到基层卫生室和家庭护理。

3、护理措施 (1)做好对疼痛的评估耐心听取病人主诉,检查疼痛部位,持续的时间和强度。

(2)具有良好的医德,病人有权获得充分的止痛。特别需要同情心,及时解除病人的疼痛,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并消除其焦虑。

(3)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拖延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或强调“成瘾”拒绝给药,或注射安慰剂等。

(4)精神过度紧张可使疼痛加重,注意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运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包括按摩,放松疗法,气功,或看电视、听音乐、种植花草等,起到转移作用。

(5)注意病人的舒适,支持疼痛部位,并保持环境安静。

上一篇:对标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采购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