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养殖范文

2023-10-30

黄牛养殖范文第1篇

水貂感冒病的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气候突变时要注意保暖,窝室保持干燥、卫生,防止雨淋受潮。

治疗验方:内服非那西汀10毫克或氨基比林10毫克或四环素20航空,每天1次。肌肉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

黄牛养殖范文第2篇

劳 动 合 同

单位(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 位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员工(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及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签定本合同,并达成如下协议条款,供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合同类型与期限

第七条甲方支付乙方的劳动报酬为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由乙方承担,甲方负责代扣代缴。

第八条乙方在合同期内,由于休息休假、患病或负伤、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生育、死亡等情形所涉及的待遇,以及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期限及待遇,均按国家规定和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第九条甲、乙双方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意外保险方面的规定,参加意外保险。乙方应缴纳的部分,由甲方在2011年7月15日前代乙方交缴,费用由甲方承担,不得扣除乙方正常工资费用。

第十条甲方按照企业薪酬福利制度为乙方提供福利待遇。

五、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十一条甲方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制定操作规程和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危害防护制度;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工作场所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条件,并不断改善。

第十二条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劳动纪律、业务技能、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危害防护等方面基本知识教育和培训。

第十三条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六、劳动纪律

第十四条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和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甲方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给予乙方奖励或惩处。

第十五条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可以依法根据国家和甲方管理的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也可以对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依法进行修改。

七、双方约定的事项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及相应法律责任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第十七条乙在甲方工作时间为一年整,前三个月为见习期每月最低保底工资为_____元人民币,在乙方工作的前三个月,甲方每月有权扣除乙方工资30%作为乙方违约押金,三个月后甲方不得继续扣除任何费用。乙方在甲方工作满一年时即截止到2012年6月12日时,甲方务必把扣除乙方的违约押金全额补发给乙方,甲方也可以根据乙方表现起前把违约押金返回给乙方。

第十八条其他约定:

1、前三个月乙方如果单个工作月未满25天单方违约离职,甲方可以扣除本月所有工资,也可根据乙方工作表现给予适当开支。

2、未满要解除劳动合同而未提前30天通知甲方的,或者自动离职的,甲方扣除的违约金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索要!

八、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甲、乙双方经协商签订的有关协议书,可以约定为本合同的附件,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条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每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的附件作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一条本劳动合同不得代签或涂改,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公章)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 约 人: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牛养殖范文第3篇

摘 要 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波动幅度较大。在影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起促进作用,养殖规模和受灾情况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也存在影响。我国淡水养殖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且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关键词 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产品加工

1 我国淡水养殖的现状及特点

1.1 淡水养殖的现状

1.1.1 淡水养殖的产量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几乎保持直线上升。1978年,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仅有76.2万t,到2011年,淡水养殖产量已经增加到2471.9万t。200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超过了海水捕搜的产量,成为我国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1]。2000年以后,我国海水捕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产量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而淡水养殖的产量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远远超过了其他3种水产品生产方式。

1.1.2 淡水养殖面积的地区分布

淡水养殖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选择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前18的省份作为研宄对象。其中,湖北省淡水养殖的产量最大,达到335.6万t,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13.58%。其次,是广东省和江苏省,占比分别为13.41%和12.16%,前3个省份的累计占比达到了39.14%,说明我国淡水养殖的区域优势比较明显。前18个省份的淡水养殖累计占比达到了96.59%,表明选取这18个省份的作为研宄对象,能够较好地说明我国整个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平[2]。

1.2 淡水养殖的特点

1.2.1 淡水养殖的规模

人均淡水养殖面积年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2007年,由于淡水养殖面积减少;同时,养殖人员的增加,导致人均养殖面积大幅度下降,之后淡水养殖面积开始慢慢增加,而淡水养殖人员的数量几乎维持不变,所以我国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也开始慢慢增加[3]。

1.2.2 淡水水产品加工

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有所增强。2004年,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率仅有6.4%,2007年增加到12.5%,2011年我国淡水产品加工率已经增加到17.0%。并且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不同省份差异较大。淡水产品加工率最大的省份是海南省,达到了62%,其次是湖北省,36%。天津市和四川的省淡水产品加工率最低,不足1%。

1.2.3 渔民的人均纯收入

2004-2011年,我国渔民人均纯收入都是稳定增加的。但是渔民人均纯收入在不同的省份差异较大。2011年,渔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天津市,达到了15 070元/人,其次是浙江省和广西,渔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省份是云南省和湖南省,分别为4 804元/人和5 829元/人,远远低于2011年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

2 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分析

2.1 技术效率的测算值

2004-2011年,18个淡水养殖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952,说明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4]。但是考虑到,我国淡水养殖实际产出的基数大,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提高0.001,对我国淡水水产品实际产出的增加也是相当大的。以2011年为例,全国淡水养殖的产量为1 892万t,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提高0.001,那么淡水养殖的实际产量将增加2万t左右。所以,尽管18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了0.952,但是仍存在提高的空间,且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给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

18个省份2004-2011年的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均在90%以上,但是技术效率波动较大。2007年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低,为0.939;2009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高,为0.963,波动幅度为0.024。并且波动趋势难以预计,2004-2006年,技术效率是上升,2007年跌至8 a中最低点,2008年和2009年增长迅速,2009年达到了8 a中的最高点,然而2010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又下降到0.951,2011年技术效率略有增加。说明,年际之间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2.3 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

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在18个省份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勾的。云南省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低,仅有0.855,其次是天津市;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高是广西省,达到了0.987,其次是福建。

2.4 区域技术效率的时间分布

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6个区域中,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高的是东北,达到了0.972,其次是华南,0.971;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低的是西南,仅有0.904,其次是华北,0.932;华东和华中的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维持在中间水平,分别为0.959和0.951。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波动幅度较大。

(2)尽管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上升空间有限,但由于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基数较大,技术效率的微小提高,都会带来较大的产量增加,所以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在影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淡水产品加工率和机动渔船所占比例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正面的,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人均养殖面积、受灾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是负面影响。

(4)近年来,我国淡水养殖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并且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5)不同地区淡水养殖的投入要素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对不同要素的投入做出适当地调整措施,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政策建议

水产品是城乡居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地位。水产品需求增长迅速且增长趋势强劲,而淡水养殖作为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对保障和提高我国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文研究,为了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高效、高质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淡水加工产业;二是提高淡水养殖的机械化水平;三是养殖方式转变,由散养到精养,四是做好淡水养殖的防灾、救灾工作;五是因地制宜,调整淡水养殖的要素投入比例。

参考文献

[1]陈洁,朱玉春,罗丹,等.中国淡水养殖业的科技瓶颈与突破[J].管理世界,2010(11):61-67.

[2]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63.

[3]代云云,袁永明,袁媛,等.罗非鱼生产技术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4):336-341.

[4]董双林.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分类[J].中国水产科学,2011(l805):1202-1209.

(责任编辑:刘昀)

黄牛养殖范文第4篇

摘要 概述了生态养殖的概念和国内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方法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 畜禽;生态养殖、发展对策

文献标识码A

1 生态养殖概念

生态养殖的核心主张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将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物质循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发展健康养殖,维持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畜牧业发展模式。

生态养殖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提出了近20年,但理解上差异很大,大致上可以分为2种:广义的生态养殖和狭义的生态养殖。广义的生态养殖就是“农-林-牧-渔”模型,种养结合,相得益彰,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综合生产效益。常见的如“猪-沼-果”,“桑-猪-鱼”等。可以说这是前20年生态养殖的主流,这种模式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生态农业”,或者是“以养殖业为基础的生态农业”。而狭义的生态养殖则明确定位于牧场,原则上并不涉及农业林业等范围,其生态理念及生态技术实施的核心就是牧场,从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安全牧场、食品安全牧场、环境友好牧场、生态循环牧场、低耗高效牧场。可以说狭义的生态养殖才是当前养殖业最迫切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养殖业摆脱污染、浪费、生物危机和恶性循环局面,走健康养殖业道路的必然选择。

2 生态养殖模式

2.1自然放牧与种养结合模式如林(果)园养鸡、稻田养鸭、养猪-果树等。主要通过林木、果树、作物等植物种植与畜禽养殖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并利用畜禽粪便,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保持林果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或自然放牧利用昆虫、虫蚁喂鸡鸭,以生产优质果品和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

2.2

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①“鸡-猪-蚯蚓、蝇咀-鸡、猪”模式:以鸡粪喂猪,猪粪养殖蚯蚓、蝇咀等低等动物,蚯蚓、蝇咀生产蛋白饲料粉,其粗蛋白含量高达60%以上,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蚯蚓、蝇咀体内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提高猪、鸡、鹅等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该模式既节省了饲料和药物的投入,又使鸡粪得到了循环利用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②“鸡-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③“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是养殖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2.3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模式畜禽养殖粪便在沼气池厌氧环境中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等再生资源,沼液、沼渣可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同时沼渣还可用于蚯蚓、蝇咀等低等动物养殖,养殖后的低等动物用于生产优质蛋白饲料和提取传统抗生素替代品、生物营养保健液、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生物有机肥用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和种植果、草、花卉等。从而形成以“畜禽养殖一果、蔬、草、花卉-蛋白饲料开发、抗生素替代品研发”的综合利用生态链。

3 生态养殖技术

3.1资源化利用技术养殖蚯蚓、蝇咀等低等动物:蚯蚓和蝇咀等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富含人体和动物所需的各种天然氨基酸和抗菌肽。在西方许多国家,早就有运用人工养殖蝇咀和蚯蚓处理养殖场粪便和城市生活垃圾,再以蝇咀和蚯蚓加工生产蛋白饲料,利用蝇咀和蚯蚓富含氨基酸和抗菌肽的特性来饲养经济动物和开发抗生素替代品和生物保健品。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副产品等农牧废弃物饲养蚯蚓、蝇咀,再饲养畜禽,既能降低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把养殖后的粪便用于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用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低等动物饲养畜禽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畜禽蛋白含量和氨基酸水平,提高畜产品品质;同时还可深加工,开发人体和动物所需的生物营养保健品、抗生素替代品和饲料添加剂。因此,加强对畜禽养殖粪便、农作物副产品、低等动物养殖的研究是提升生态养殖水平,实现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畜禽粪尿处理

3.2.1

营养调控畜禽日粮配方。通过研究畜禽所需的最佳日粮配方及研究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粪便中吲哚、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和粪便的排泄量,起到生物除臭和节料减排的作用,对于改善养殖环境十分有利。

3.2.2综合利用畜禽粪尿。沼气化处理技术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畜禽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通过厌氧发酵和连续池式发酵,使畜禽养殖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经过除臭、腐熟、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变成沼气和活性生物有机肥,使之无害化、资源化。

3.2.3采用生物和化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模式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粪尿中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和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粪尿、污水,保持自然环境的目的。生化处理模式,从采用的工艺技术来看,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等,占地少、适应性广,但投资大、能耗高、运转费用高。

3.2.4采用新型的环境保护型的畜禽舍。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粪尿回收工艺技术,对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

4 对策

(1)因地制宜,从当地环境实际出发,探索循环规律,找出良性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适合生态养殖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和有效发展机制。提高集约化养殖环境控制能力,加强设施建设,建立生态型养殖小区,实现粪污零排放。

(2)积极开发生态饲料,开发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添加剂,逐渐向有机养殖业方向发展。必须将畜禽日粮配合纳入整个生态系统,使畜牧业逐渐走上生态型畜牧业的轨道。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泄量,研究开发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3)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粪便资源的分层次多元化作用。改变直接利用畜禽粪便喂畜禽的做法或利用沼液作饲料,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某些有害物质的超标。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量大,可利用干清粪工艺,将堆肥、厌氧发酵、制作生物有机肥等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利用开发,生产商品有机肥及配制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基质肥,包括生物好氧发酵制造高效活性有机肥、各种栽培基质和营养土,或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作为再生饲料,从而实现畜禽粪便资源的分层次多元化利用。

(4)增强共生系统,发展蝇蛆、蚯蚓等食物链环节,研究和开发再生利用资源,将畜禽粪便、秸秆转化为高蛋白质的动物饲料。专家预测,人工生物链将有可能作为生物工程取代现有的饲料工业生产体系,并作为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加强人工生物链这·薄弱环节,研究生物链上的生物群落,挑选出易于生产的品种,强化培育,形成新的产业链,使饲养的动物获得比自然界更优越的环境,更加充足的饵料,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并获得优质高产。

黄牛养殖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养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化养鸡也逐步增多。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健康食品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追求无公害和绿色、有机畜禽产品作为日常生活肉食品之需要。利用林下田间、山坡地、果园间隙地发展土鸡生态养殖,只要饲养管理方法科学、适当,就能以少量的劳动量付出获取较大的养鸡效益,是克服肉鸡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的有力竞争手段。

目前,养鸡品种多个、养殖方式多样,而土鸡生态养殖不仅是养鸡业的热点,而且也是有效规避肉鸡产品价格低迷的有力竞争手段,该方法是鸡群在生态自然条件下,自由采食杂草、捕捉各种昆虫,通过合理补料、科学免疫防病,以少量的劳动付出获取较大的养鸡效益。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配合先进的科学养鸡技术,实现土鸡生态养殖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其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点:

1 科学选址轮养布局

无论林下田间、山坡地、果园间隙地都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与主要干道保持一定距离,果树园、林带树龄2年以上,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有搭建棚舍地形条件,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为佳。为有利于防病,做到分点建舍(如一个场地有保温育雏舍1~2间、简易遮阳避雨棚舍2~3个、管理棚舍1~2间等)、分群饲养、轮换放牧,即是在一个地方养2~3批鸡后,再转移相隔稍远的地方另建再养,科学布局轮养区域、场地。这样既可有效地保护牧放地内资源,使林地、植被得到可持续利用,又能防因鸡群饲养密度过大、时间过长破坏放牧地植被,或可能引起疫病隐性传播、不时出现患病鸡只。

2 挑选地方良种土鸡

各地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土鸡品种,不同品种土鸡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应,土鸡自我采食能力强,食谱有广泛性,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中高水平,特别适于舍外、野外的生态养殖。因此,土鸡的养殖品种从当地的土鸡种鸡场引进即可,一般饲养项鸡,羽毛色以黑、淡黄色、麻花为好,选白羽土鸡时要考虑到销售地的习俗方可。注意“快大型”肉鸡不适宜该方式养殖。

3 采用特殊饲养方式

1)土鸡生态养殖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染疫、野禽、兽类等侵害,鸡群的健康程度表明饲养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因此,保温育雏舍一定要通风透气、保温效果好、舍内方便采光。要做到:-是雏鸡保温。雏鸡第1周龄温度要求32℃,以后每周下降2~3℃,4周龄内不需放牧;二是限制饲养规模。以每群2 500~3 500羽左右为宜;三是适时免疫。要接种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夏秋季还要接种鸡痘。雏鸡阶段应在饲料中加入防白痢和抗球虫药物。

2)为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日常看管应配合训练口令,如吹口哨、敲料桶等进行归牧调教;在放牧地要人为设置壕沟、障碍物、人字形横栏杠等,用训练口令的方法吆喝鸡群“跑步”,即从场地一侧跑到另一侧,每天二次,上、下午各一次;鸡群晚宿时,天气又睛朗,可驱赶鸡只上树或上横栏栖宿,以锻炼其肌肉韧性,如不是这样,那只是全价料加日常运动的“溜达鸡”,没有成真正的“生态土鸡”,自然也没能取得“土鸡生态养殖的效益”。

3)一个场地养2~3批鸡后,再转移相隔稍远的地方另建再养,至少1月后才能重养。整块林地也可划成几个区域轮牧,一般一批为一轮,以避免场地屡受污染、林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4)放牧补料或训练鸡群“跑步”时,使用的全价饲料或玉米粒必须无霉变、无毒害,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

4 提高环境防控能力

1)鸡群放牧地要有围栏、围网围好,以防鸡只因应激因素走失,也防狗窜入骚扰影响。并定期在围栏外加强防老鼠、蛇害及林间山上小野兽侵害的措施。

2)搞好棚舍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保温育雏舍要及时清理鸡粪,可用0.3%~0.5%的百毒杀带鸡喷雾消毒。4周龄后鸡只在外放牧时,要及时搞好简易遮阳避雨棚舍的卫生,棚舍内可搭人字形三角木架供鸡只栖息,既防鼠、蛇害,又能锻炼鸡飞翔能力,强健其机体。

3)在放养期间,每天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如暴风雨、台风、冰雹等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受寒发病;大风大雨过后放牧时,要事先巡查放牧地,清理死亡的小动物尸体,处置存在安全隐患的断枝、松动石块;在果树、林木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方避开或暂不放牧,以防鸡只食入喷过农药的树叶、青草等中毒。

5 加强兽医防疫意识

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有关疾病的防控工作,是确保土鸡生态养殖成功的关键。土雏鸡1~7日龄内可用鸡新城疫Ⅳ系(或Ⅱ系、克隆30)疫苗,5~10倍稀释滴鼻、滴眼;28~35日龄的脱温鸡每只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3毫升的禽流感疫苗;56~63日龄的中雏可肌注1~2倍量的Ⅰ系苗。其它疫病视鸡群生长状况选择相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正确使用兽药,按照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掌握好停药期,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6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土鸡生态养殖期5个月以上方可,养殖者要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状况,详细记录鸡群的采食、饮水、精神、粪便、睡态等状况。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服药物。同时建立养殖生产档案记录,做到出入有档可追溯。

7 建立市场销售网络

1)鸡只出栏体重在1.5~2.0 kg为好,此时项鸡已接近性成熟,鸡冠、羽毛丰满富有光泽,肉质细有韧性,口感风味较好,适宜煨汤、白条和烧、烤。为了有利于产品上市卖出好价钱,优质生态鸡出栏要尽量避开农村千家万户土种鸡上市的高峰,也不要把肉鸡集中安排在节日上市,以防肉鸡上市数量过多而价跌。

2)建立土鸡生态养殖品牌宣传效应,着力肉鸡产品推介。可利用网络、展览会及媒体大力开展品牌宣传,通过设专卖店、进超市的方式效果最好。

总之,土鸡生态养殖是一项综合性饲养工作,除以上几点外还有疫苗免疫效果、饲料质量、养殖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因此只有牢固掌握、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饲养管理关键环节,才能真正获得土鸡生态养殖的较好效益。(编辑:狄慧)

上一篇:蛋鸡养殖下一篇:海参养殖

热门文章

黄牛养殖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