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意见书范文

2023-04-28

选址意见书范文第1篇

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包括平面布置图等);

二、项目的前期工作函(即省发改委出的文件);

三、占用地块的坐标(80坐标系下的)面积; 县局需要提供的:

一、最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重点项目图(mapgis格式);

二、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三、涉及到地块的规划标准分幅图(mapgis格式);

选址意见书范文第2篇

一、商圈构成及影响因素

商圈(trading area)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言之,就是零售商吸引其顾客的地理区域,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商店的商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主要商圈(primary trading area),这是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商店的55%-70%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

 次要商圈(secondary trading area),位于主要商圈之外、顾客密度较稀的区域,约包括商店15%-25%的顾客;

 边际商圈(fringe trading area),指位于次要商圈以外的区域,在此商圈内顾客分布最稀,商店吸引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商店在此区域内几乎没有顾客。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有:  商店规模。  经营商品的种类。  商店经营水平及信誉。  促销策略。  家庭与人口因素。  竞争对手的位置。  交通状况。

二、商圈划定方法

1雷利法则

在划定商圈方面,美国学者威廉·雷利(Willian J·Reilly)提出了一套法则,•称为“零售引力法则”,也称“雷利法则”。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店的远近而有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最邻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雷利法则的基本内容是: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城镇商店的距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此法则用公式表示如下:

d

Dab =───────

1+ √Pb/Pa

Dab: 表示A城镇商圈的限度(以沿公路到B城镇的里程衡量)

Pa : 表示A城镇人口

Pb : 表示B城镇人口

d : 城镇A和B的里程距离

2赫夫法则

赫夫法则是美国零售学者戴伟·赫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在城市区域内商圈规模预测的空间模型。赫夫法则是从不同商业区的商店经营面积、顾客从住所到该商业区或商店所花的时间及不同类型顾客对路途时间不同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对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商圈进行分析。赫夫认为,一个商店的商圈取决于它的相关吸引力,商店在一个地区,以及其他商店在这个地区对顾客的吸引力能够被测量。在数个商业区(或商店)集中于一地时,顾客利用哪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概率,是由商业区(或商店)的规模和顾客到该区(或商店)的距离决定的,即一个商店对顾客的相关吸引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商店的规模和距离。商店的规模可以根据营业面积计算,距离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大商店比小商店有较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商店比远距离商店更有吸引力。

赫夫法则的数学模型是:

Sj / Tλ ij Pij =

n

λ ∑ Sj / T j=1

ij 式中: Pij: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

Sj: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

λ:通过实际调研或运用计算机程序计算的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性的参数;

Sj / T3.实验法 λ ij :j

商店或j商业区对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 同一区域内所有商业区或商店的吸引力。

 实地调查。  电话询问。  邮寄问卷。  提供服务。

三、商圈分析的要点 1.人口统计分析

这是对商圈区域内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收入情况、家庭特点、年龄分布、民族、学历及职业构成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调研。通过这些统计资料调查,有利于把握商圈内未来人口构成的变动倾向,并为市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有很多渠道可以收集这些人口变动信息,如我国每10年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以各种形式发行。上面除了对每个家庭进行基本的人口统计外,还对一定比例的家庭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计算机统计有关区域家庭住房情况、家庭财产、就业情况和家庭收入等。但是,人口普查每10年才进行一次,而且不能及时公布,因而很难满足商圈分析的需要。此外,零售商也可以从各地的统计年报中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也可以请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帮助收集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圈分析中,要注意分析有没有人口增加的潜在趋势。一个人口逐渐增加的新区开店较易成功,在一个人口逐渐减少的老区开店较易失败。

2.经济基础和购买力分析

在进行商圈分析时,零售商应该考察以下一些经济因素:各行业或各类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运输网络,银行机构,经济周期波动对地区或行业的影响,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在分析中,一个有关需求的指标尤其应引起重视,这就是购买力指数。比较不同商圈的购买力指数,可为发现潜在的消费市场提供依据。

购买力指数 = A*50% + B*30% + C*20% 其中:A:是商圈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去除各种所得税、偿还的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B:是商圈内零售总额;C:是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3.竞争状况分析

商圈饱和度是判断某个地区商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指标,通过计算或测定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指标,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同行业是过多还是不足,以决定是否选择在此地开店。通常位于饱和程度低的地区,商店的成功可能性较高度饱和地区的商店要大,因而分析商圈饱和度对于新开设商店选择店址很有帮助。商圈饱和度指标(IRS)计算公式为:

(C)×(RE)

IRS = ─────────

RF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商业圈饱和指数

C :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营业总面积

4.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为商店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需要相应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与区域内交通通讯状况密切相关,有效的配送需要良好的道路和顺畅的通讯系统。此外,还与区域内软性基础设施有关,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情况的完善程度等,都需要认真分析。

商店位置选择

一、商店选址的原则

1、方便消费者购买。

2、方便货品运送。 3、有利于竞争。 4、有利于网点扩充。

二、商店位置类型的设计

 孤立店

这是指商店独立开店,不与其它竞争对手比邻相设。

优势:无竞争对手;租金较低;具有灵活性;开店费用低;能见度高;有选择和扩大规模的潜力;有利于顾客一站式购物或便利购物;

劣势:如果商店规模不足够大,不易吸引远方顾客,商圈较小;广告费可能较高;在多数情况下,建筑不能租用而必须新建;通常情况下,顾客更愿意去多功能的商业中心区购物。  经规划的购物中心

这是经过仔细规划设计并集中管理的商店群,通常是由房地产公司事先规划设计,兴建完工后再把各铺面出租或出售给零售商等。一个典型的购物中心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主力商店,及各种各样较小的商店,还包括餐馆、快餐店、邮局、银行以及一些游乐场所,适合家庭购物及闲游。

优势:协调规划,商品和服务品种组合合理,拥有完善的设施,宽敞的停车场,各具特色又统一规划的购物中心形象,有较大的商圈,适合家庭购物及消闲。

劣势:这些地方通常租金较贵,营业管理易受限制,竞争也较激烈。  自然形成的商业中心

这是指未经规划自然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这种自然形成的商业中心可以分为中心商业区、次级商业区、邻里商业区和商业街四种类型。

中心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是一座城市商业网点最密集的购物区,吸引着来自整个市区的消费者,包括所有阶层的人。在此开店,可以借商业群体效应吸引较多较远的顾客群,但开办费用一般较高,新建店址难以寻找,这种商业繁华区是百货商店或专卖店的首选地址。 次级商业区(secondary business district,SBD)是分散在一座城市的多个繁华程度较低的购物区域,通常位于两条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至少有一家百货商店或大买场和几家专业店或专卖店,此外周围还聚集许多小商店,这一商业区主要面向城市的某一区域消费者,以销售家庭用品和日常用品居多。在这里设店,交通比较便利,人员不太拥挤,店址也相对好找,但供应的商品和服务不均衡,难以吸引较远的顾客。

邻里商业区(neighborhood business district,NBD)是为了满足住宅区居民购物和服务方便而自发形成的一个小型商业区,主要由若干小商店组成,如标准超市、便利店、冲印店、快餐店、干洗店、美容院等,在邻里商业区设店竞争程度低,最接近顾客,能保持良好的顾客关系,但商圈小,价格通常也不优惠。

专业一条街(string)是由若干经营类似商品的商店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条商业街。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往往会自发形成一条条特色商品街,这是城市发展积淀下来的商业文化,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

三、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1.客流规律  客流性质  潜在固定顾客  流动顾客 2. 周边商店聚集状况  异种零售业的聚集  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  有补充关系的零售业聚集  多功能聚集 3.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竞争店与所开设新店的距离,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势;  竞争店的销售规模与目标定位  竞争店的目标顾客层次特点;  竞争店商品结构和经营特色;  竞争店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4.交通地理条件  交通的便利性。  街道特点。  地形特点。 5.城市发展规划 6. 周围环境 7. 物业成本

四、店址评估

1. 新店营业潜力

新店营业潜力可通过预测商店销售额来确定。这种预测可以根据过去在类似环境中的经验,同行业的一般水平,或者经过调查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来。有一种测算方式比较简单易行,即根据已知的商店商圈内消费者的户数、离店的远近、月商品购买支出比重及新商店在该区域内市场占有率四个因素来估算。

2. 开店投资与经营费用测算

通过商圈调查可以估算新店的营业额,但该新店是否值得经营,还必须把营业额与投资额相比较,评估出损益状况。

 开店前期投资预估  开店后经营费用预估

五、选址分析报告

商店选址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下:

1. 新店周围地理位置特征表述(附图说明); 2. 被选店址周围商业环境和竞争店情况;

3. 新店址周围居民及流动人口消费结构、消费层次; 4. 新店开业后预计能辐射的范围; 5. 新店的营业面积和商品结构; 6. 新店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 7. 新店址经营效益预估。 8. 新店未来前景分析。

六、两种具体的选址方法

1.市场需求与供应密度分析方法

这种选址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市场的零售潜力(需求密度)状况,再结合当地已有的零售商店情况和可供选择的店址(供应密度)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在合适的商圈确定可选用的合适店址的一种选址方法。该方法相对简化了商圈分析内容,对大型商店的选址较为适用。

2.多因素组合分析法

选址意见书范文第3篇

1.常住人口数

2.家庭及构成

3.人口密度

4.教育程度

5.从事行业

6.自然增加率

7.社会增加率

8.家庭人均收人

9.白天流动人口数

10.年龄构成

11.家庭年支出及支出结构

现就一些主要项目分述如下:

1.家庭人口及收入水平

家庭状况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家庭特点包括: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收人状况等。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家庭收人的分配,会明显地影响未来商店的销售。如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则会增加家庭对选购商品数量、质量和档次的要求。家庭的大小也会对未来的商店销售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一个两口之家的年青人组成的家庭,购物追求时尚化、个性化、少量化;而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个独生子女),则其消费需求几乎是以孩子为核心来进行。家庭成员的年龄也会对商品具有不同需求。比如,老龄化的家庭其购物倾向为购买保健品、健身用品、营养食品等;而有儿童的家庭则重点投资于儿童食品、玩具等。

2.人口密度

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或户数来确定。一个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则选址商店的规模可相应扩大。

要计算一个地区的白天人口,即户藉中除去幼儿的人口数加上该地区上班、上学的人口数,减去到外地上班、上学的人口数。部分随机流入的客流人数不在考察数之内。

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为办公区、学校文化区等地。对白天人口多的地区,应分析其

消费需求的特性进行经营。比如采取延长下班时间、增加便民项目等以适应需要。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到商业设施之间的距离近,可增加购物频率。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吸引力低,且顾客光临的次数也少。

3.客流量

一般在评估地理条件时,应认真测定经过该地点行人的流量,这也就是未来商店的客流量。人流量的大小同该地上下车人数有较大关系。上下车客人数的调查重点为:

各站上下车乘客人数历年来的变化。

上下车乘客人数愈多的地方愈有利。

上下车乘客人数若减少,又无新的交通工具替代的情况下,商圈人口也会减少。

根据车站出入的顾客年龄结构,可了解不同年龄顾客的需求。 一般而言,调查人口集聚区域是企业选择立地的重点。如:

·居住人口集聚区。如新建小区、居民居住集中区等。

·日常上班的场所、学校、医院等,乃白天人口集结之场所,也就是人口聚集地区。

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是人们利用交通工具的集结点,也是人口聚集之处。

体育场、旅游观光地及沿途路线也是人们集聚活动的场所。

4.购买力

商圈内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商圈人口收入水平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可通过入户抽样调查获取。比如北京西郊某商厦在立地之初,就对周围商圈一至二公里半径的居民按照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出家庭样本2000个。经过汇总分析,这2000户居民中,人均收入在月千元左右的约占50%,500—1000元的占 20%,1000—1500元的占20%,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0%;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约占10%。由此说明,该地区居民大都系工薪族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企业在选择立地时,应以处于青年和中年层顾客,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可支配收入较多者居住区域作为优先选址为佳。 商圈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一.商圈形态

商圈形态的了解是进行商圈分析的基础,一般而言,商圈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

——商业区。商业行业的集中区,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商店林立。其消费习性为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

——住宅区。该区户数多,至少须有1000户以上。住宅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者群稳定,

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等。

——文教区。该区附近有大、中、小学校等。文教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群以学生居多、消费金额普遍不高、休闲食品、文教用品购买率高等。

——办公区。该区为办公大楼林立。办公区的消费习性为便利性、外食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等。

——混合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混合区具备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多元化的消费习性。

二.商圈的确定

对现有商店商圈的大小、形状和特征可以较为精确地确定。在国外,一般用信用证和支票购物,可由此查知顾客的地址、购物频率、购物数量等情况,国内可以通过售后服务登记、顾客意向征询、赠券等形式搜集有关顾客居住地点的资料,进而划定商圈。

但是对于一家尚未设立的连锁店铺而言,由于缺乏商圈统计的基本资料,当然更谈不上顾客的支持程度了。因此在从事商圈设定的考虑时,可以针对设店地区居民的生活形态及具有关连性的因素为出发点,并配合每天人口的流动情形,深入探讨该地区人口集中的原因,以及其流动的范围,以此作为基本资料来从事商圈的设定。

尤其是一家大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其商围的设定并不像一般小型商店是徒步商圈,可能顾客会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来,因此其商圈乃属于特性商圈,所以对于设店地区内工作、学习的人的流动性、购物者的流动性、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均要加以观察,并配合各有关的调查资料,运用趋势分析以进行商圈设定。

三.商圈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商圈分析的内容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人口规模及特征:人口总量和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拥有住房的居民百分比;总的可支配收入秾格昵戈弄;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到城市购买商品的邻近农村地区顾客数量和收入水平。

(2)劳动力保障:管理层的学历、工资水平;管理培训人员的学历、工资水平;普通员工的学历与工资水平。

(3)供货来源:运输成本;运输与供货时间;制造商和批发商数目;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4)促销:媒体的可获得性与传达频率;成本与经费情况。

(5)经济情况:主导产业;多角化程度;项目增长;免除经济和季节性波动的自由度。

(6)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的商业形式、位置、数量、规模、营业额、营业方针、经营

风格、经营商品、服务对象;所有竞争者的优势与弱点分析;竞争的短期与长期变动;饱和程度。

(7)商店区位的可获得性:区位的类型与数目;交通运输便利情况、车站的性质、交通联结状况、搬运状况、上下车旅客的数量和质量;自建与租借店铺的机会大小;城市规划;规定开店的主要区域以及哪些区域应避免开店;成本。

(8)法规:税收;执照;营业限制;最低工资法;规划限制o

(9)其它:租金;投资的最高金额;必要的停车条件等

下面对上述内容作一具体分析。

先看人口特征分析。关于商因内的人口规模、家庭数目、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年龄分布等情况可从政府的人口普查、购买力调查、统计等资料中获知。可从商业或消费统计公告中查到特定商品的零售额、有效购买收入、总的零售额等资料。

再看竞争分析。在作商圈内竞争分析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现有商店的数量,现有商店的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任何一个商圈都可能会处于商店过少、过多和饱和的情况。商店过少的商圈内只有很少的商店提供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商店过多的商圈,有太多的商店销售特定的产品与服务,以致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一个饱和的商圈商店数目恰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圈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能超过一个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公式求得。

IRS=C×RE/RF

式中 IRS——商业圈的零售饱和指数;

C——商业圈内的潜在顾客数目;

RE——商圈内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

RF——商圈内商店的营业面积。

假设在商国内有10万个家庭,每周在食品中支出25元人民币,共有15个店铺在商国内,共有144000平方米销售面积。则该商圈的饱和指数为…

IRS=100000×25/144000=¥17.36

这一数字越大,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低;该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高。在不同的高圈中,应选择零售饱和指数较高的商圈开店。

第三是对商圈内经济状况的分析。如果商圈内经济很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则零售市场也会增长;如果商圈内产业多角化,则零售市场一般不会因对某产品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发

生相应波动;如果商圈内居民多从事同一行业,则该行业波动会对居民购买力产生相应影响,商店营业额也会相应受影响,因此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圈开业。

商圈分析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确定资料来源,包括销售记录分析、信用证交易分析、邮政编码分析、调查等。

第二步是确定调查的内容,包括购物频率、平均购买数量、顾客集中程度。

第三步是对商业圈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第四步是确定商困内居民人口特征的资料来源。

第五步是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是否在商圈内营业。

选址意见书范文第4篇

一、商圈构成及影响因素

商圈(trading area)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言之,就是零售商吸引其顾客的地理区域,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商店的商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主要商圈(primary trading area),这是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商店的55%-70%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

 次要商圈(secondary trading area),位于主要商圈之外、顾客密度较稀的区域,约包括商店15%-25%的顾客;

 边际商圈(fringe trading area),指位于次要商圈以外的区域,在此商圈内顾客分布最稀,商店吸引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商店在此区域内几乎没有顾客。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有:  商店规模。  经营商品的种类。  商店经营水平及信誉。  促销策略。  家庭与人口因素。  竞争对手的位置。  交通状况。

二、商圈划定方法

1雷利法则

在划定商圈方面,美国学者威廉·雷利(Willian J·Reilly)提出了一套法则,•称为“零售引力法则”,也称“雷利法则”。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店的远近而有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最邻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雷利法则的基本内容是: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城镇商店的距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此法则用公式表示如下:

d

Dab =───────

1+ √Pb/Pa

Dab: 表示A城镇商圈的限度(以沿公路到B城镇的里程衡量)

Pa : 表示A城镇人口

Pb : 表示B城镇人口

d : 城镇A和B的里程距离

2赫夫法则

赫夫法则是美国零售学者戴伟·赫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在城市区域内商圈规模预测的空间模型。赫夫法则是从不同商业区的商店经营面积、顾客从住所到该商业区或商店所花的时间及不同类型顾客对路途时间不同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对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商圈进行分析。赫夫认为,一个商店的商圈取决于它的相关吸引力,商店在一个地区,以及其他商店在这个地区对顾客的吸引力能够被测量。在数个商业区(或商店)集中于一地时,顾客利用哪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概率,是由商业区(或商店)的规模和顾客到该区(或商店)的距离决定的,即一个商店对顾客的相关吸引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商店的规模和距离。商店的规模可以根据营业面积计算,距离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大商店比小商店有较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商店比远距离商店更有吸引力。

赫夫法则的数学模型是:

Sj / Tλ ij Pij =

n

λ ∑ Sj / T j=1

ij 式中: Pij: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

Sj: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

λ:通过实际调研或运用计算机程序计算的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性的参数;

Sj / T3.实验法 λ ij :j

商店或j商业区对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 同一区域内所有商业区或商店的吸引力。

 实地调查。  电话询问。  邮寄问卷。  提供服务。

三、商圈分析的要点 1.人口统计分析

这是对商圈区域内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收入情况、家庭特点、年龄分布、民族、学历及职业构成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调研。通过这些统计资料调查,有利于把握商圈内未来人口构成的变动倾向,并为市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有很多渠道可以收集这些人口变动信息,如我国每10年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以各种形式发行。上面除了对每个家庭进行基本的人口统计外,还对一定比例的家庭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计算机统计有关区域家庭住房情况、家庭财产、就业情况和家庭收入等。但是,人口普查每10年才进行一次,而且不能及时公布,因而很难满足商圈分析的需要。此外,零售商也可以从各地的统计年报中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也可以请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帮助收集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圈分析中,要注意分析有没有人口增加的潜在趋势。一个人口逐渐增加的新区开店较易成功,在一个人口逐渐减少的老区开店较易失败。

2.经济基础和购买力分析

在进行商圈分析时,零售商应该考察以下一些经济因素:各行业或各类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运输网络,银行机构,经济周期波动对地区或行业的影响,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在分析中,一个有关需求的指标尤其应引起重视,这就是购买力指数。比较不同商圈的购买力指数,可为发现潜在的消费市场提供依据。

购买力指数 = A*50% + B*30% + C*20% 其中:A:是商圈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去除各种所得税、偿还的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B:是商圈内零售总额;C:是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3.竞争状况分析

商圈饱和度是判断某个地区商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指标,通过计算或测定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指标,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同行业是过多还是不足,以决定是否选择在此地开店。通常位于饱和程度低的地区,商店的成功可能性较高度饱和地区的商店要大,因而分析商圈饱和度对于新开设商店选择店址很有帮助。商圈饱和度指标(IRS)计算公式为:

(C)×(RE)

IRS = ─────────

RF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商业圈饱和指数

C :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营业总面积

4.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为商店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需要相应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与区域内交通通讯状况密切相关,有效的配送需要良好的道路和顺畅的通讯系统。此外,还与区域内软性基础设施有关,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情况的完善程度等,都需要认真分析。

商店位置选择

一、商店选址的原则

1、方便消费者购买。

2、方便货品运送。 3、有利于竞争。 4、有利于网点扩充。

二、商店位置类型的设计

 孤立店

这是指商店独立开店,不与其它竞争对手比邻相设。

优势:无竞争对手;租金较低;具有灵活性;开店费用低;能见度高;有选择和扩大规模的潜力;有利于顾客一站式购物或便利购物;

劣势:如果商店规模不足够大,不易吸引远方顾客,商圈较小;广告费可能较高;在多数情况下,建筑不能租用而必须新建;通常情况下,顾客更愿意去多功能的商业中心区购物。  经规划的购物中心

这是经过仔细规划设计并集中管理的商店群,通常是由房地产公司事先规划设计,兴建完工后再把各铺面出租或出售给零售商等。一个典型的购物中心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主力商店,及各种各样较小的商店,还包括餐馆、快餐店、邮局、银行以及一些游乐场所,适合家庭购物及闲游。

优势:协调规划,商品和服务品种组合合理,拥有完善的设施,宽敞的停车场,各具特色又统一规划的购物中心形象,有较大的商圈,适合家庭购物及消闲。

劣势:这些地方通常租金较贵,营业管理易受限制,竞争也较激烈。  自然形成的商业中心

这是指未经规划自然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这种自然形成的商业中心可以分为中心商业区、次级商业区、邻里商业区和商业街四种类型。

中心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是一座城市商业网点最密集的购物区,吸引着来自整个市区的消费者,包括所有阶层的人。在此开店,可以借商业群体效应吸引较多较远的顾客群,但开办费用一般较高,新建店址难以寻找,这种商业繁华区是百货商店或专卖店的首选地址。 次级商业区(secondary business district,SBD)是分散在一座城市的多个繁华程度较低的购物区域,通常位于两条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至少有一家百货商店或大买场和几家专业店或专卖店,此外周围还聚集许多小商店,这一商业区主要面向城市的某一区域消费者,以销售家庭用品和日常用品居多。在这里设店,交通比较便利,人员不太拥挤,店址也相对好找,但供应的商品和服务不均衡,难以吸引较远的顾客。

邻里商业区(neighborhood business district,NBD)是为了满足住宅区居民购物和服务方便而自发形成的一个小型商业区,主要由若干小商店组成,如标准超市、便利店、冲印店、快餐店、干洗店、美容院等,在邻里商业区设店竞争程度低,最接近顾客,能保持良好的顾客关系,但商圈小,价格通常也不优惠。

专业一条街(string)是由若干经营类似商品的商店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条商业街。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往往会自发形成一条条特色商品街,这是城市发展积淀下来的商业文化,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

三、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1.客流规律  客流性质  潜在固定顾客  流动顾客 2. 周边商店聚集状况  异种零售业的聚集  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  有补充关系的零售业聚集  多功能聚集 3.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竞争店与所开设新店的距离,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势;  竞争店的销售规模与目标定位  竞争店的目标顾客层次特点;  竞争店商品结构和经营特色;  竞争店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4.交通地理条件  交通的便利性。  街道特点。  地形特点。 5.城市发展规划 6. 周围环境 7. 物业成本

四、店址评估

1. 新店营业潜力

新店营业潜力可通过预测商店销售额来确定。这种预测可以根据过去在类似环境中的经验,同行业的一般水平,或者经过调查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来。有一种测算方式比较简单易行,即根据已知的商店商圈内消费者的户数、离店的远近、月商品购买支出比重及新商店在该区域内市场占有率四个因素来估算。

2. 开店投资与经营费用测算

通过商圈调查可以估算新店的营业额,但该新店是否值得经营,还必须把营业额与投资额相比较,评估出损益状况。

 开店前期投资预估  开店后经营费用预估

五、选址分析报告

商店选址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下:

1. 新店周围地理位置特征表述(附图说明); 2. 被选店址周围商业环境和竞争店情况;

3. 新店址周围居民及流动人口消费结构、消费层次; 4. 新店开业后预计能辐射的范围; 5. 新店的营业面积和商品结构; 6. 新店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 7. 新店址经营效益预估。 8. 新店未来前景分析。

六、两种具体的选址方法

1.市场需求与供应密度分析方法

这种选址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市场的零售潜力(需求密度)状况,再结合当地已有的零售商店情况和可供选择的店址(供应密度)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在合适的商圈确定可选用的合适店址的一种选址方法。该方法相对简化了商圈分析内容,对大型商店的选址较为适用。

2.多因素组合分析法

选址意见书范文第5篇

一、家中一定要有生气,反对死气沉沉,此乃霉运的源头。没有生气的房子,总会让家人压抑,心情郁闷。工作学习方面等都会备受影响,诸事不顺。建议多多栽种常青的植物、或者饲养活泼的宠物类,如一些小猫小狗,从而将原来较差的冷清气氛渐渐改善,达到兴旺的感觉。

二、租或住在父辈贫民区房子内要转运,首先要做一个全新的装修,让旧房子焕然一新,即使是简单的粉刷,也极为必要。特别是上一辈用过的炉灶、睡床、门窗一定要尽快换掉。重新装点门面,令人有种改头换面的感觉。

三、保持房子内外卫生清洁,一间整齐干净的房屋,给人的感觉会积极向上。一些早应该弃用而又舍不得丢弃的推积残旧物件一定要及时清理掉。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放弃一些鸡肋物品,能重新塑造房屋的新气象。

四、书桌一定要尽量摆在能看到远景的窗前,保持工作的时候视野宽阔,有帮助事业前程远大的意头。起床第一眼一定要看到有朝气的东西,如远处新盖的楼房或参天绿叶等。

五、家中摆设应该尽量添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贵重”物品,来增添房屋的“贵气”。从以达到压制“贫困的霉气”,如摆设微型的“老爷车”模型,或者陶瓷花瓶,点缀房屋的布置。

六、挂画也是一种改变家中晦气的好办法,但是画的选材一定要有讲究。最好选择一些勃勃生机的旭日初升、牡丹怒放类图片。一些忧郁的图画,如那些湖岸柳影类让人一看没精神的图画必须拿掉。

上一篇:征求意见函下一篇: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