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文教案范文

2023-06-28

观潮课文教案范文第1篇

灿烂的唐文化

一、唐王朝的对外交往

强盛的唐王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同时,灿烂的唐文化也吸引着周边的许多国家。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首都长安。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为各国使者、商人提供各种便利。

发达的对外交通

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可以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唐朝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条便利的交通线,才使得对外友好交往来得以发展。同时,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南方的广州是自汉朝以来就与海外通商的都市,唐朝时成为南方重要的外贸中心,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云集广州。为了加强,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对外贸易的官署。

唐朝前期,国家安定,对外交往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繁盛的对外交往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在各国中,新罗派往唐朝的使者、留学生及商人的人数是最多的。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很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对外贸易方面,新罗输入唐朝的有马、牛、麻、人参等,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以及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输入新罗。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许多新罗的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唐朝时,日本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也很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有十多次,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来唐的学问僧人数是留学生的三倍半以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佛法,来唐后寻访寺院,问师求法,也参加寺院的各种佛事活动,他们把当时佛教的各主要宗派介绍到日本。唐朝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 “天竺”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佛教就是汉代由印度传入的。唐代,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进行,当时曾有许多僧人前往天竺求经,其中最主要的是玄奘。唐朝输入天竺的物品包括丝、茶、纸、铜、药材;天竺则向唐朝输入甘蔗、胡椒、棉布、宝石、珍珠等。

波斯商人足迹遍布唐朝各地,他们在中国开设“波斯店”,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的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转运到西方,在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出现波斯药材名,近年来西安、太原等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波斯银币,说明唐与波斯商业贸易很繁荣。

从唐高宗时起,大食与中国通使,以后的100多年里,大食派使节来唐达三十多次。大食商人也到中国经商,把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中国的瓷器、唐三彩等也受欢迎。许多大食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当官,还有的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传为佳话。 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同时,唐文化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胡风盛行——中西交融的日常生活

唐时,来自许多地区的人和货物都被唐朝人称作“胡”。这一名称在古代中国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在唐代,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特别是波斯人。

唐代,由于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唐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形成了热衷于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我们称为“胡风”,8世纪是胡食、胡服、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

饮食

唐朝流行各种从外国传来的食物,最流行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胡饼”。西域各族进入内地,改进了对面食的加工方法,胡饼成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此外,还有制作工艺很复杂的油煎饼,外脆内软,香甜可口,往往在宴席上出现。

胡椒是唐代人喜欢的调味品,在当时非常昂贵,被贵族们作为财富囤积。

汉代时西域的葡萄种子被引进内地,直到唐朝,葡萄在人们心目中还保持着与本文的密切关系。葡萄作为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在丝织品上使用,在唐镜的背面也有葡萄纹样式。随着唐朝对西域的征服,酿酒的葡萄被引入,葡萄酒的制作工艺也传入了,变得家喻户晓。

还有不少蔬菜传入唐朝。如来自尼泊尔的菠菜,来自印度的刀豆,以及来自地中海的莴苣等。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高宗时又去学习,学会了制造红糖和白砂糖这两种蔗糖的技能。蔗糖的引进使饮食风味变得更加丰富,加速了各种甜食的发展。

时尚的装扮

唐朝时,中原人穿起胡服和游牧民族的靴子。胡服的款式对唐代的官服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妇女偏爱胡服,曾流行过回鹘装。胡服的翻领也启发了唐代妇女的灵感,盛唐的女装流行垣胸窄袖。而人们出行时,特别是骑马时,都戴着“胡帽”。 与胡服相适应的还有胡妆,在发型方面,许多采自西域胡人的发型,如回鹘髻、堆髻等盛行一时。在城市中,还流行吐蕃的赭面胡妆。城市妇女受波斯风俗影响,用金箔、翠羽剪成钱币的样子,贴在面颊上,称为“钱点”。晚唐时,这样的妆饰还出现了花卉、鸟兽各类图形,有人将这样的薄片贴得满脸都是,也是受到印度、波斯风俗的影响。

活泼多元的休闲娱乐活动 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由于生活安定,人们追求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有竞渡、荡秋千、斗花草等。马球运动来自波斯,在唐代贵族中盛行,也是军队训练士兵的手段,不分男女都很擅长。他们还喜欢喝茶、下棋、赏花。唐代的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盛大的庙会往往吸引各阶层人们的参与,是演戏、赏花的地方,在人们休闲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时有很多季节性的节目,正月十五的灯节最为热闹,长安夜晚不闭坊门,连宫女也能出来观灯。

宫廷设有教坊,搜集民间的百乐歌舞杂技,提供给官民欣赏,抒发情感的乐舞也受到欢迎。唐代官方认可的音乐称为“十部乐”,其中八部都采自西域。在使用的乐器方面,箜篌是印度的古老乐器,琵琶则来自印度与波斯,羌笛最早流行于印度,羯鼓原是匈奴的乐器。

在城市中流行健舞、软舞、马舞等胡舞。健舞中的胡旋舞最富西域风格,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节奏很快,来自中亚的康国,起初是在圆球上起舞,后来在地毯上也可以表演,深得人们的喜爱。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秦王破阵乐》以龟兹乐为基调,再现战争场面;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舞的最高成就,也明显带有胡风。

一、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

唐朝实现了规模空前的统一,并拥有强盛的国力,人们的思想开放,富于探索精神,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并且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诗歌

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唐代最强盛的时期,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足迹遍布南北各地,以豪放的热情、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地的山水景色。像《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如“三吏”“三别”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他的诗批判现实,讽刺官吏奢侈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的困苦。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然后不断修改,直到老人家听懂为止,所以他的诗广为流传。

书法

中国书法在唐朝也达到一个高峰,并且形成新的风格。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创立的新书体称为“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与他齐名的书法家是创立了“柳体”的柳公权,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他们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擅长写草书的有“草圣”张旭和怀素。

绘画与雕塑艺术

随着佛教绘画传入中国,佛画绚丽的色彩和宗教题材给了唐代画家很多灵感,提高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力。著名画家吴道子专画宗教壁画,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著名画家阎立本吸收佛画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表现唐代的时代精神。他还擅长人物故事画,所画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从绘画的种类来看,出现了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则现实生活气息浓厚。

观潮课文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学生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 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

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老师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4、你们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学生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学生字。

(三)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ao(教室),教ji?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 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老师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学生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老师,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 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 冬冬读课文 jia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写给大家看呢?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 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观潮课文教案范文第3篇

灿烂的唐文化

一、唐王朝的对外交往

强盛的唐王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同时,灿烂的唐文化也吸引着周边的许多国家。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首都长安。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为各国使者、商人提供各种便利。

发达的对外交通

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可以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唐朝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条便利的交通线,才使得对外友好交往来得以发展。同时,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南方的广州是自汉朝以来就与海外通商的都市,唐朝时成为南方重要的外贸中心,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云集广州。为了加强,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对外贸易的官署。

唐朝前期,国家安定,对外交往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繁盛的对外交往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在各国中,新罗派往唐朝的使者、留学生及商人的人数是最多的。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很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对外贸易方面,新罗输入唐朝的有马、牛、麻、人参等,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以及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输入新罗。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许多新罗的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唐朝时,日本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也很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有十多次,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来唐的学问僧人数是留学生的三倍半以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佛法,来唐后寻访寺院,问师求法,也参加寺院的各种佛事活动,他们把当时佛教的各主要宗派介绍到日本。唐朝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 “天竺”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佛教就是汉代由印度传入的。唐代,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进行,当时曾有许多僧人前往天竺求经,其中最主要的是玄奘。唐朝输入天竺的物品包括丝、茶、纸、铜、药材;天竺则向唐朝输入甘蔗、胡椒、棉布、宝石、珍珠等。

波斯商人足迹遍布唐朝各地,他们在中国开设“波斯店”,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的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转运到西方,在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出现波斯药材名,近年来西安、太原等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波斯银币,说明唐与波斯商业贸易很繁荣。

从唐高宗时起,大食与中国通使,以后的100多年里,大食派使节来唐达三十多次。大食商人也到中国经商,把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中国的瓷器、唐三彩等也受欢迎。许多大食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当官,还有的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传为佳话。 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同时,唐文化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胡风盛行——中西交融的日常生活

唐时,来自许多地区的人和货物都被唐朝人称作“胡”。这一名称在古代中国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在唐代,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特别是波斯人。

唐代,由于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唐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形成了热衷于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我们称为“胡风”,8世纪是胡食、胡服、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

饮食

唐朝流行各种从外国传来的食物,最流行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胡饼”。西域各族进入内地,改进了对面食的加工方法,胡饼成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此外,还有制作工艺很复杂的油煎饼,外脆内软,香甜可口,往往在宴席上出现。

胡椒是唐代人喜欢的调味品,在当时非常昂贵,被贵族们作为财富囤积。

汉代时西域的葡萄种子被引进内地,直到唐朝,葡萄在人们心目中还保持着与本文的密切关系。葡萄作为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在丝织品上使用,在唐镜的背面也有葡萄纹样式。随着唐朝对西域的征服,酿酒的葡萄被引入,葡萄酒的制作工艺也传入了,变得家喻户晓。

还有不少蔬菜传入唐朝。如来自尼泊尔的菠菜,来自印度的刀豆,以及来自地中海的莴苣等。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高宗时又去学习,学会了制造红糖和白砂糖这两种蔗糖的技能。蔗糖的引进使饮食风味变得更加丰富,加速了各种甜食的发展。

时尚的装扮

唐朝时,中原人穿起胡服和游牧民族的靴子。胡服的款式对唐代的官服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妇女偏爱胡服,曾流行过回鹘装。胡服的翻领也启发了唐代妇女的灵感,盛唐的女装流行垣胸窄袖。而人们出行时,特别是骑马时,都戴着“胡帽”。 与胡服相适应的还有胡妆,在发型方面,许多采自西域胡人的发型,如回鹘髻、堆髻等盛行一时。在城市中,还流行吐蕃的赭面胡妆。城市妇女受波斯风俗影响,用金箔、翠羽剪成钱币的样子,贴在面颊上,称为“钱点”。晚唐时,这样的妆饰还出现了花卉、鸟兽各类图形,有人将这样的薄片贴得满脸都是,也是受到印度、波斯风俗的影响。

活泼多元的休闲娱乐活动 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由于生活安定,人们追求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有竞渡、荡秋千、斗花草等。马球运动来自波斯,在唐代贵族中盛行,也是军队训练士兵的手段,不分男女都很擅长。他们还喜欢喝茶、下棋、赏花。唐代的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盛大的庙会往往吸引各阶层人们的参与,是演戏、赏花的地方,在人们休闲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时有很多季节性的节目,正月十五的灯节最为热闹,长安夜晚不闭坊门,连宫女也能出来观灯。

宫廷设有教坊,搜集民间的百乐歌舞杂技,提供给官民欣赏,抒发情感的乐舞也受到欢迎。唐代官方认可的音乐称为“十部乐”,其中八部都采自西域。在使用的乐器方面,箜篌是印度的古老乐器,琵琶则来自印度与波斯,羌笛最早流行于印度,羯鼓原是匈奴的乐器。

在城市中流行健舞、软舞、马舞等胡舞。健舞中的胡旋舞最富西域风格,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节奏很快,来自中亚的康国,起初是在圆球上起舞,后来在地毯上也可以表演,深得人们的喜爱。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秦王破阵乐》以龟兹乐为基调,再现战争场面;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舞的最高成就,也明显带有胡风。

一、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

唐朝实现了规模空前的统一,并拥有强盛的国力,人们的思想开放,富于探索精神,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并且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诗歌

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唐代最强盛的时期,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足迹遍布南北各地,以豪放的热情、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地的山水景色。像《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如“三吏”“三别”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他的诗批判现实,讽刺官吏奢侈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的困苦。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然后不断修改,直到老人家听懂为止,所以他的诗广为流传。

书法

中国书法在唐朝也达到一个高峰,并且形成新的风格。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创立的新书体称为“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与他齐名的书法家是创立了“柳体”的柳公权,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他们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擅长写草书的有“草圣”张旭和怀素。

绘画与雕塑艺术

随着佛教绘画传入中国,佛画绚丽的色彩和宗教题材给了唐代画家很多灵感,提高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力。著名画家吴道子专画宗教壁画,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著名画家阎立本吸收佛画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表现唐代的时代精神。他还擅长人物故事画,所画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从绘画的种类来看,出现了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则现实生活气息浓厚。

观潮课文教案范文第4篇

1.把握文意,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体会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2.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磬(qìnɡ) 攒(cuán ) 鳌(áo)头琉(liú)璃藻(zǎo)井蟠(pán)龙 金銮(luán)殿鎏(liú)金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修缮(shàn) 诏(zhào)书 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的极其痛苦。 大肆挥霍:毫无顾忌地大量花钱。

迥然不同:很不相同。迥然:显然,清清楚楚地。 2.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3.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4.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另外,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研读分析

1.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第一部分(1-2)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故宫的别称

①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zhě)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②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故宫的艺术风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

第二部分(3-15)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三大殿(4—10)作者重点介绍了太和殿。 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外观上的特点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第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第6节对内景的描写,用得最多字-“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三大殿建在中轴线,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 太和殿的用途是举行重大典礼。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后三宫是用途方面来写的。抓住宫中凤凰图案增多特点来写。 ★★写后三宫,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

★★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是因为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作者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面, 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第三部分()总的概括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写法:首尾呼应

2.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 其次,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第三,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第四,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3.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伸、文化熏陶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

①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②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③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④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⑤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

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五、布置作业

1.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2.在你的语文资料库中设立一个“建筑览胜”专栏,多方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 3.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4.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5.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故宫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

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左右衔连文华、武英两殿。三大殿以北为内廷,内廷又分中、东、西三路,中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是御花园;中路两侧为东、西六宫。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观潮课文教案范文第5篇

1 沁园春·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 包身工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4 《诗经》两首

名著导读

必修2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氓 采薇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并序)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3目录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3 老人与海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6 琵琶行(并序)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第二单元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13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红楼梦》 《高老头》 后记

1 窦娥冤 2 雷雨

名著导读

必修4目录

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

第三单元

8 拿来主义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后记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名著导读

必修5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后记

上一篇:牧场之国教案下一篇:角的度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