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实验报告范文

2023-05-05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大陆目前处于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未来工业制造业将逐渐向高端发展,这使得传感器等自动化相关产品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光电传感器作为最基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也同样迎来了光辉的未来。光电传感器在食品饮料生产线、包装机械、机床、电子半导体、立体仓库、安检设施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据捷孚联合(JFUnited)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容量约为

8.4亿元,2011年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容量约为10.4亿元。机械、消费品生产线、电子半导体为应用最多的三个领域,约占据整体的64%。

光电传感器市场集中度明显

大陆光电传感器的供应商超过百家,其中总体数量上占据20%-30%的外资企业拥有着整体市场90%的销售份额,2011年,光电传感器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占行业统计企业数的6%,销售额占整体光电传感器市场的60%,其主要原因是上述企业进入大陆市场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在客户中的知名度也相对较高。各供应商2011年比2010年的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普遍在10%-20%之间,2012年大多数供应商同比持平,少数略有增长或略有下降。因欧债危机外向型企业表现乏力,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制约了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预计2012年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容量约为10.7亿元。

光电传感器未来竞争日益加剧

大陆市场中,外资企业在重工行业拥有较大优势,内资品牌因其价格限制大多数集中在轻工行业,外资品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较高,而内资品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较低。但随着更多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加上外资企业中大多数在中国均有设厂,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的平均价格将呈下降趋势。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5 555 时基电路

陈娟

1007010090

杨茂

100701008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555 时基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对此芯片的正确使用。

2.学会分析和测试用 555 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R-S 触发器等三种典型电路。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示波器

2.器件 :

NE556,(或 LM556,5G556 等)

双时基电路 1 片

二极管 1N4148

2 只

电位器 22K,1K

2 只

电阻、电容

若干

扬声器

一支 三、实验内容:

1.555 时基电路功能测试

本实验所用的 555 时基电路芯片为 NE556,同一芯片上集成了二个

各自独立的 555 时基电路,图中各管脚的功能简述如下:

TH 高电平触发端:当 TH 端电平大于 2/3Vcc,输出端 OUT 端低电平,

DIS 端导通。

TR 低电平触发端:当 TR 端电平小于 1/3Vcc,OUT 端呈现高电平,

DIS 端关断。

R 复位端:R=0,OUT 端输出低电平,DIS 端导通。

VC 控制电压端:VC 接不同的电压值可以改变 TH,TR 的触发电平值。

DIS 放电端:其导通或关断为 RC 回路提供了放电或充电的通路。

OUT 输出端:

表 9.1 TH TR R OUT DIS X X L L 导通 >2/3Vcc >1/3Vcc H L 导通 <2/3Vcc >1/3Vcc H 原状态 原状态 <2/3Vcc <1/3Vcc H H 关断 芯片的功能如表 9.1 所示,管脚如图 9.1 所示,功能简图如图 9.2 所示。

图 9.2

图 9.1 时基电路 556 管脚图

图 9.3

测试接线图

图 9.4 多谐振荡电路

经试验验证表 1 9.1 各项功能均与实验相符。

2. 555 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如图 9.4 所示。

(4)根据上述电路的原理,充电回路的支路是 R 1 R 2 C 1 ,放电回路的支路是 R 2 C 1 ,将电路略作修改,增加一个电位器 R W 和两个引导二极管,构成图 21.5 所示的占空比可调的多谐振荡器。

其占空比 q 为 q=R 1 /(R 1 +R 2 )

改变 R W 的位置,可调节 q 值。

合理选择元件参数(电位器选用 22KΩ),使电路的占空比 q=0.2,调试正脉冲宽度为 0.2ms。

调试电路,测出所用元件的数值,估算电路的误差。

图 9.5

实验中测得: R1=15KΩ、R2=5KΩ、C=0.033uF,由公式:q=R 1 /(R 1 +R 2 )及 T=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得:

q=0.75;T=1.167us 实验总结: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课程:__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完成者: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 实验结果分析: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实验名称:编辑并发送IP数据报

号:一组

角色号:B

名:

级:

号:

期:2014.4.19

一,实验目的

了解IP数据报的格式、观察接收端数据报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 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

MAC层: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

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自定义字段:

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3. 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4. 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5. 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 6. 将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的“生存时间”设置为1,重新计算校验和。 7. 主机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8. 主机A发送第5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9. 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

三,实验结果及现象,说明的问题。

1、网络结构:

说明:本组的IP分配与下图不一致。

IP实际分配情况: A:172.16.0.15 E:172.16.0.12 C:172.16.0.13 B:路由一 172.16.0.11 路由二 172.16.1.11

D:172.16.1.14 F:172.16.1.20

2、同一子网内的实验(未要求): 主机B暂不参与

3、不同子网的实验: 同一子网发送数据:

目的MAC地址:00B0C4-017D49 (主机B) 目的IP地址:172.16.0.13 (主机C)

源MAC地址:6C626D-6DF743 (主机D) 源IP地址:172.16.1.14 (主机D) 发送内容:hello,word 不同子网发送端:

同一子网发送数据:

目的MAC地址:6C626D-6E1AA1 (主机C) 目的IP地址:172.16.0.13 (主机C) 源MAC地址:6C626D-6E1A10 (主机B) 源IP地址:172.16.1.14 (主机D) 接受到的内容:hello,word 不同子网接收端:

不同子网发送信息的现象: 发送过程中经过路由B。

传递的消息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不变。

不同子网由路由连接,故而,发送端发送的MAC地址是路由的地址,接收端的MAC地址也为路由MAC地址。 发送内容没有丢包。 四,思考问题

1、 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

IP地址用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使得将来自源地址的数据通过路由而传送到目的地址变为可能;

硬件地址又称为MAC地址,用于在网络或子网内部寻找一个单独的主机,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MAC地址与网络无关,也即无论将带有这个地址的硬件(如网卡、集线器、路由器等)接入到网络的何处,它都有唯一不变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变,不能由用户自己设定。

使用两种地址的原因:

(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据网络的拓朴结构,而不是根据谁制造了网络设置。若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案建立在设备制造商的基础上而不是网络所处的拓朴位置基础上,这种方案是不可行的。

(2)当存在一个附加层的地址寻址时,设备更易于移动和维修。例如,如果一个以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取得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

(3)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通过ARP

协议目的MAC地址一直在不停地改变,而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源MAC地址不变,直至找到目的IP地址所对应的主机)

五,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还有什么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实验中的问题:拓扑结构故障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学号:20123430074

姓名:贾强强

4.8 实验8 A/D转换器的使用1 实验目的:掌握ADC0809的工作原理。

实验要求:编写0809A/D转换程序,每隔1秒将A/D转换的结果显示在DS3和DS4两位上,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

程序设计:由于读A/D转换的结果和刷新LED都要用到的P0口,因此,如果读取A/D转换结果频率太快,就会出现无法正确显示的现象,解决办法是由定时器T1,定时1秒,每秒启动A/D转换一次。因为T0中断太频繁,为保证T1进入中断可将T1和INT0中断设为高优先级。

程序源代码: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03H LJMP PINT0 ORG 000BH LJMP PPT0 ORG 001BH LJMP PPT1 ORG 0100H

1 START: SETB IT0 SETB EA SETB EX0 SETB PX0 MOV TMOD,#12H MOV TH0,#0FBH MOV TL0,#0FBH SETB TR0 SETB ET0 MOV TH1,#0FH MOV TL1,#00H SETB ET1 SETB PT1 SETB TR1 SETB P3.6 SETB P1.4 CLR P3.6 CALL DELAY1MS

2 SETB P3.6 MOV 20H,#50H MOV R7,#20 LOOP: CALL DISPLAY AGAIN:AJMP LOOP DELAY1MS: MOV R0,#100 LOOP1:MOV R1,#10 LOOP2:DJNZ R1,LOOP1 DJNZ R0,LOOP1 RET DISPLAY: MOV DPTR,#DPDATA MOV A,20H ANL A,#0FH CLR P2.1 MOVC A,@A+DPTR MOV P0,A

3 CALL DELAY1MS SETB P2.1 MOV A,20H ANL A,#0F0H SWAP A CLR P2.0 MOVC A,@A+DPTR MOV P0,A CALL DELAY1MS SETB P2.0 RET DPDATA: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

DB 0F8H,80H,98H,88H,83H,0E2H,0A1H,86H8EH PINT0:

CLR P3.7 MOV P0,#0FFH MOV A,P0 SETB P3.7 MOV 20H,A

4 RETI PPT0: CPL P3.3 RETI PPT1:

MOV TH1,#0FH MOV TL0,#00H CLR TF1 DJNZ R7,RETN MOV R7,#20 SETB P3.6 SETB P1.4 CLR P3.6 CALL DELAY1MS SETB P3.6 RETN: RETI

END 实验心得: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感觉受益匪浅,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

5 到实践,学到很多很多的课堂理论中没学到过的东西,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问题,第

一、不够细心比如由于粗心大意焊错了线,由于对课本理论的不熟悉导致编程出现错误。第二,是在学习态度上,这次课设是对我的学习态度的一次检验。对于这次单片机综合课程实习,我的第一大心得体会就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的首要素质绝对应该是严谨。我们这次实习所遇到的多半问题多数都是由于我们不够严谨。第三,在做人上,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足够坚强,有足够的毅力与决心,有足够的挑战困难的勇气,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上一篇:实验报告格式下一篇:数据结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