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论文范文

2024-02-28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第1篇

海洋石油工程钻井工艺工程

海洋钻井前先将钻井机械装在定位于海中的平台,钻井工艺基本上与陆地钻井相同。但由于钻井装置和海底井口之间存在着不断动荡的海水,因此海上钻井具有特殊性。

一钻井平台的选择

钻井平台主要分为活动式平台,固定式平台,半固定的张力腿式平台,拉索塔式平台 其主要依据是水深,海底地质条件,海洋环境,钻井类型,后勤运输条件等 活动式平台,由于机动性能好,故一般均用于钻井。坐底式平台特别适合于浅海(10米左右及岸边的潮间区)油田的钻井和采油工作。 自升式平台和半潜式平台主要是供钻井之用,当油田的规模很小而又不宜设置固定式平台时,也可做采油用。活动式平台整体稳定性较差,对地基及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固定式平台整体稳定性好,刚度较大,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小,抗风暴的能力强。缺点是机动性能差,一经下沉定位固定,则较难移位重复使用。桩基平台属钻井、采油平台,工作水深一般在十余米到200米的范围内(个别平台超过300米),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平台。从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来衡量,它都是一种最成熟和最通用的平台型式。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是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平台结构,目前主要用于欧洲的北海油田。这种平台具有钻井、采油、储油等多种功能,水深在200米以内均可采用,最佳水深为100~150米。

半固定的张力腿式平台及拉索塔式平台是两种适合于大深度海域(200米以上)的平台结构。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结构型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仍处于研究试制的阶段。活动式平台,由于机动性能好,故一般均用于钻井。坐底式平台特别适合于浅海(10米左右及岸边的潮间区)油田的钻井和采油工作。 自升式平台和半潜式平台主要是供钻井之用,当油田的规模很小而又不宜设置固定式平台时,也可做采油用。活动式平台整体稳定性较差,对地基及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固定式平台整体稳定性好,刚度较大,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小,抗风暴的能力强。缺点是机动性能差,一经下沉定位固定,则较难移位重复使用。桩基平台属钻井、采油平台,工作水深一般在十余米到200米的范围内(个别平台超过300米),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平台。从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来衡量,它都是一种最成熟和最通用的平台型式。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是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平台结构,目前主要用于欧洲的北海油田。这种平台具有钻井、采油、储油等多种功能,水深在200米以内均可采用,最佳水深为100~150米。

半固定的张力腿式平台及拉索塔式平台是两种适合于大深度海域(200米

以上)的平台结构。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结构型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仍处于研究试制的阶段。

二钻井平台的定位

1 锚泊定位用锚抓住海底,再通过锚链或锚缆拉住平台将其定位。锚泊定位的最大水深可大1200m。

2动力定位利用平台本身的动力装置产生的定向动力,来平衡会是平台偏离标准位置的风力,波浪力和海流力,从而使浮动的未锚定的平台自动保持在一个规定的移动范围内。

三钻井水下装置

其系统组成为:

1引导系统

(1)井口盘:第一个被安放在海底的圆饼形部件。中心开孔,孔内有与送入钻具配合的“J”槽。用于确定井位,并固定水下井口。

(2)导引架结构:有四个导引柱,每根柱上有一根永久导引绳。其作用是导向。

(3)导管:也起导向作用

2防喷器系统:水下井口装置的核心部分

包括:万能防喷器,剪切闸板防喷器,半封闸板防喷器,全封闸板防喷器,四通及压井防喷管线,防喷器控制操作系统等

防喷器系统的控制操作通常是用电力、气动和液压系统组成。液压管线汇集起来形成“管束”,捆绑在防喷器框架上,引向平台的软管绞车上。液压能量由平台上的储能器提供。平台上的控制部分,一般有电动和气动控制系统。电动控制简单、迅速,所以一般情况下尽可能使用电动控制。在发生井喷的情况下,不允许使用电的时候,就要使用气动控制系统。

3 隔水管系统处在防喷器系统的上面。

1)主要作用:

①引导钻具入井,隔绝海水,形成泥浆循环的回路。

②隔水管系统还要承受浮动平台的升沉和平移运动。

2)隔水管系统包括:

伸缩隔水管,隔水管,弯曲接头,张紧装置等

4套管头组根据钻井时要下套的层数,一层套一层,以悬持套管接防喷器。

5连接装置保证井口装置外罩与防喷器之间,以及防喷器顶部与下部的水下隔水管住之间形成主压力密封。常用的连接器为液压卡快式。

使用浮动钻井平台钻井时,导管井段的施工:

第一步,下井口盘,建立海底井口。

将井口盘接上送入工具,然后接钻柱下放,钻柱上套有导向臂。井口盘上有四根临时导引绳,并穿过导向臂的导引孔,也随着下钻而下放。下钻到海底后,坐牢井口盘后,退出送入工具,起钻。

第二步,钻导管井段的井眼。

通过临时导引绳,下入带有钻头的钻柱,准确进入井口盘的内孔,并向海底钻进。钻进时采用海水作洗井液,有进无出,打进的海水带着钻屑返回到海底,钻达预定深度即可起钻。

第三步,下导管并注水泥。

通过临时导引绳,将导管下入,导管的上面接导管头,并装上导引架,导管头内接上送入工具,再接钻杆,用钻杆将导管及导引架送入到海底,导管进入井眼,导引架坐在井口盘上。在钻台上通过钻柱向井内打入泥浆并循环洗井,然后即可注水泥固井,不仅封固导管,而且多余的水泥浆返至海底,将井口盘和导引架牢牢地固定于海底。退出送入工具并起钻,并割断临时导引绳。第四步,下入隔水管系统。

通过永久导引绳,将隔水管系统下入,并利用快速连接器与导管头连接。

四井身结构与钻具组合

井身结构是指由直径、深度和作用各不相同,且均注水泥封固环形空间而形成的轴心线重合的一组套管与水泥环的组合。

井身结构主要由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和各层套管外的水泥环等组成。

1).导管:井身结构中下入的第一层套管叫导管。其作用是保持井口附近的地表层。

2).表层套管:井身结构中第二层套管叫表层套管,一般为几十至几百米。下入后,用水泥浆固井返至地面。其作用是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

3).技术套管:表层套管与油层套管之间的套管叫技术套管。是钻井中途遇到高压油气水层、漏失层和坍塌层等复杂地层时为钻至目的地层而下的套管,其层次由复杂层的多少而定。作用是封隔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4).油层套管:井身结构中最内的一层套管叫油层套管。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取决于油井的完钻深度和完井方法。一般要求固井水泥返至最上部油气层顶部100~150米。其作用封隔油气水层,建立一条供长期开采油气的通道。

5).水泥返高:是指固井时,水泥浆沿套管与井壁之间和环形空间上返面到转盘平面之间的距离。

钻具组合根据地质条件和井身结构,钻具的来源等决定钻井时采用的和种规格的钻头,钻铤和钻杆,放钻杆配合连接起来组成的钻柱。

五钻进钻头钻入地层或其他介质形成钻孔的过程。

1 全井钻进过程

(1) 第一次开钻下表层套管

(2)到预定井深完井;如遇到复杂地层,用泥浆难以控制时,便要起钻下技术套管。

(3)第三次开钻在技术管道内用再小一些的钻头往下钻。

依上述顺序下钻,直钻到预定深度完井,下油层套管。

2 钻进作业

1)下钻将钻杆住下入井中,使钻头接触井底,准备钻井。

2)正常钻进启动转盘通过钻杆住带动井底钻头旋转,借助手刹车刹车,给钻头施加适当的压力以破碎岩石。同时开动泥浆泵循环泥浆,冲刷井底,携出岩屑,保护井壁,冷却钻具。

3)接单根随着正常钻进的继续进行,井眼的不断加深,需不断地接入长钻杆柱。

4)起钻需要更换钻头时便将井中全部钻柱取出。

5)起钻结束,将钻头提出井头,用专业工具卸下旧钻头,换上新钻头。

六固井井壁筒沉到井底找正操平后,通过管路向井壁筒外侧与井帮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相对密度大于泥浆的胶凝状浆液,将泥浆自下而上地置换出来并固结井壁筒的作业。 分为三步

1.下套管

套管有不同的尺寸和钢级。表层固井通常使用20~13 3/8英寸的套管,多数是采用钢级低的“J”级套管。技术套管通常使用13 3/8~7英寸的套管,采用的钢级较高。油层套管固井通常使用7~5英寸的套管,钢级强度与技术套管相同。根据用途、地层预测压力和套管下入深度设计套管的强度,确定套管的使用壁厚,钢级和丝扣类型。

2.注水泥

是套管下入井后的关键工序,其作用是将套管和井壁的环形空间封固起来,以封隔油气水层,使套管成为油气通向井中的通道。

3.井口安装和套管试压

下套管注水泥之后,在水泥凝固期间就要安装井口。表层套管的顶端要安套管头的壳体。各层套管的顶端都挂在套管头内,套管头主要用来支撑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量,这对固井水泥未返至地面尤为重要。套管头还用来密封套管间的环形空间,防止压力互窜。套管头还是防喷器、油管头的过渡连接。陆地上使用的套管头上还有两个侧口,可以进行补挤水泥、监控井况。注平衡液等作业。

七完井

完井(well completion) 钻井工程的最后环节。在石油开采中,油、气井完井包括钻开油层,完井方法的选择和固井、射孔作业等。对低渗透率的生产层或受到泥浆严重污染时,还需进行酸化处理、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才能算完井。 根据生产层的地质特点,采用不同的完井方法:

①射孔完井法。即钻穿油、气层,下入油层套管,固井后对生产层射孔,此法采用最为广泛。

②裸眼完井法。即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裸露的完井方法。此法多用于碳酸盐岩、硬砂岩和胶结比较好、层位比较简单的油层。优点是生产层裸露面积大,油、气流入井内的阻力小,但不适于有不同性质、不同压力的多油层。根据钻开生产层和下入套管的时间先后,裸眼完井法又分为先期裸眼完井法和后期裸眼完井法。

③衬管完井法。即把油层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然后钻开生产层,下入带孔眼的衬管进行生产,此种完井法具有防砂作用。

④砾石充填完井法。在衬管和井壁之间充填一定尺寸和数量的砾石。我们一般所说的完井指的是钻井完井(Well Completion)也就是油气井的完成方式,即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目前石油高校新兴的专业,主要培养满足海洋油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本文分析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从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校间合作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海洋油气工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相对于石油行业其他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专业建设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对于新专业来说,可借鉴的经验极少,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实践探索、办学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基础的夯实。为此,结合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不断总结目前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本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探讨,听取其他院校、其他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宝贵经验,以自己学校教学条件为基础,以培养多元化适应现场工程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探讨今后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践教学现状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新兴学科,广义上包括海洋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专业知识。学生需要在具有良好的工科理论基础上,学习机械材料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以及石油工程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海洋石油公司和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公司,由于两个方向的跨度较大,在实践教学方案制订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两大方向专业知识的需求,势必会增大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同时也对高等院校的指导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洋油气工程与陆上油气工程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工作环境的不同,由于海洋这一特殊环境,海洋油气的钻采及开发工作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平台,如海洋钻井平台、采油平台、和作业船舶等,这些装备与陆上油气开采装备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工作环境的差异,用于海洋钻采技术与生产流程与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由于我国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目前各海洋石油公司采用钻采设备多来源于国外,并且随着海洋石油不断向深海进军,采用的技术不断进步,钻采设备和钻采技术也处于不断研究和更新中。

国内各石油院校多集中于内陆油田地区附近,相对的海洋油气工程教学实践环境缺乏,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境急需建设并逐渐完善。大多数海洋石油企业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主观上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到海洋石油生产一线现场,即海洋平台上实训。另外,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学生去生产现场实习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相反的可能会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场正常的生产秩序,间接的影响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海洋石油企业通常对接纳学生实习持消极态度。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一)完善实践教学方案

东北石油大学制订实践教学方案,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认识实习、地质实习、生产实习和工程实训。其中,认识实习针对大一学生,让学生了解石油生产的全部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石油装备,并初步认识海洋钻井采油平台;地质实习地点为秦皇岛,让学生了解石油开发中涉及到的地质状况;生产实习是让掌握石油生产中涉及的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

对新建专业而言,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目前出台的实践教学方案是基于原有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方案制订的,就其科学性、合理性和严密性而言不够完善。因此,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的研讨和改进,是各项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坚持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和现场单位领导进行座谈,探讨目前采用的实践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点整改方案:(1)根据现场工作需要,增加海洋钻井采油平台上的专用设备和设施的使用实习;(2)在地质实习中,增设海洋结构物构造的认识实习。必须根据在校学生的学时安排、现场工作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计划,努力优化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任务主要靠专业教师完成,只有建设一支教学和实践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才有保障,必须坚持广纳人才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中青年教师。一是加大引进力度,制订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补充新专业师资的不足,特别是要积极引进新专业建设急需的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使新专业的核心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推荐任职教师去现场企业进行短期培训、进修,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陈规,积极争取邀请一线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为本科生讲授一些知识内容,或者舉办一些学术座谈,丰富专业师资队伍。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我校计划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和自筹基金,预计1年时间,建设海洋环境实验室和海洋工程结构实验室,增设创新性实验;增加海洋工程方向的实验设备,更新原油石油工程方向实验设备,设计海洋油气工程方向综合性实验,努力提高创新性,体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平台的实践作用,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购置各种类型海洋平台模型以及海洋钻井、采油、油气集输等生产过程的演示装置,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

2.引入计算机虚拟现实教学。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仿真性、开放性、针对性、自主性和安全性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针对重型工业生产单位危险性较大,避免现场实践的风险,我校计划针对海洋石油的勘探、开采、生产、储存、运输和安全六大关键环节设计仿真多媒体仿真内容,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海洋石油的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内容,获得与真实体验一样的工作经验。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保证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性。

3.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与外界用人单位接触的最直接的方式是校外实践,只有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学生的具体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内容、实习日程、实习岗位、指导人员、以及考核方式等;在实践计划制订时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以小队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实习。

三、合作模式探讨

(一)建立高等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模式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油气事业的蓬勃发展兴起的一门新专业,对于各个高等院校都属于新兴学科。有些高校基于原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发展而来,主要针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结构设计问题;石油院校以陆上的油气开发工程、钻井/采油工程和油气集输工程等石油工程专业学科为基础进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主要针对海洋油气田钻采、生产和开发等问题;另外,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还涉及到石油化工以及海洋环境腐蚀的问题。多学科的交融是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

高等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使高等院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发展自身优势学科的同时,兼顾劣势学科,让学生获取更为专业的教育。

(二)加强合作模式建设

1.高校与高校间的相互合作。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主要针对石油行业,在石油高校开设,而海洋工程专业知识是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重要组成部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主干学科,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海洋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石油工程专业是东北石油大学自身的优势学科,对于陆上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实力。因此,东北石油大学应结合自身优势,考虑高校间联系方便,加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之间的合作,汲取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学经验,适当利用其成熟的实践教学场地,完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2.企业与高校间的相互合作。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有在学生准备实习时才和企业联系,平时校企之间缺乏沟通,实践教学培养和企业实际用人需要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校企合作只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能长期良好地发展下去,学校要和企業定期地进行沟通,如组织企业指导实习的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除了学生实践教学外,学校还可以基于企业平台培养优秀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设立科研课题,共同研究和攻关,为企业创造效益。另外,可以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平台,通过技术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骨干,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共赢,加速高效实践教学的完善。

四、结语

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已经逐步正规化、国际化,而我国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才刚刚起步,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1-7.

[2]刘刚,黄一,张崎,李红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探讨[J].船海工程,2011,40(4):34-36.

[3]李志刚.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船海工程,2011:89-91.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的制造业领域的不断发展,机械加工的技术以及工艺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且随着我国高端的科研产品来对机械设备的制造工艺的基本要求有了提高以后,就需要对机械设备在加工的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科学的、有效的降低,从而来保证机械设备的制造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机械设备的误差来进行研究,并且分析出怎样减少在机械设备加工时的误差。

关键词:机械设备;加工误差;精准度

引言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设备加工的精准度能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并且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差的原因只有两种一种是施工的误差另一种是原始的误差。人为的误差在发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并且机械设备的原始误差主要是分散在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机械设备,就必须要对机械设备的加工误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来研究出怎样将覅机械设备加工时产生的误差的具体措施。

1.机械加工的精准度的重要性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加工的精准度能够直接影响到产品后期的使用性能,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加工虽然以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还是由于人工、技术以及加工的设备等客观的因素,从而使一些机械设备的产品的加工精准度不能够达到产品的实际标准以及基本的需求。为了能够提高我国机械设备加工的全方面的实力,就要对机械设备加工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以及分析,从而来制定出能够控制在加工过程中的出现的误差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原因,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减少、转移以及补偿的传统方式来对其进行误差的减少措施,或者是就地采取减少误差加工的措施。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加工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设备加工的精准度。

2.机械加工产生误差的研究

2.1由于工艺体系的整合从而产生误差

在机械设备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零件很容易受到磨损以及破坏,从而能够影响到整体机械加工的精准度。一方面就是主轴回转中产生的误差,在机械设备加工的情况下主轴是零件配件的基本,一旦由于磨损而导致了主轴的标准出现了误差以后,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机械加工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导轨产生的误差,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导轨主要是能够控制零件的位置变化的,在零件位置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对原材料进行施工的处理。并且在机械设备的导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在安装导轨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误差,这些误差都能够严重影响到整体零件的加工精准度。

2.2由于内应力产生的误差

内应力指的是在原材料进行加工中,没有处理之前存在于原材料内部里的应力。在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由于外部的设备会给零件添加一个重力,并且这个时候零部件会产生产生相对应的内应力,并且在应力的变化下,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会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内应力在传递变化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零部件弯曲或者是变形,从而能够使零部件的加工精准度达不到基本的要求。

在机械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内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受热不均匀所导致的,并且零部件的材料厚度也不一样,从而会导致机械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因为受热不均匀所造成的变形以及产生的误差。在大部分细长的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在对其进行校直的过程中,零部件的内部会产生相对应的应力,从而会造成了零件的弯曲形态。

3.提高机械加工进度的措施分析

3.1利用科学手段来减少原始的误差

在对于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机械设备加工的精准度則需要对机械设备在加工开始之前,就要对误差进行良好的控制。首先就是要保证机械设备在制作过程中的几何精准度,其实就是将零件固定,并且要根据自身的精准度,还有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外力以及内应力的检测进行准确的把控。通过上述的操作环节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来不断地提高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准度,进而能有效地实现在机械设备加工过程中原始误差减少的主要目标。

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常见的,并且要在进行加工之前就对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并且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能够合理的控制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准度。

3.2在加工的过程当中要预防误差出现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对误差的分析以及研究能够非常明显的发现,在加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成本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加工环节的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通过新的操作工艺以及新的操作技术进行创新研发,来对机床制作过程中的精准度以及机床设备的精准度进行良好的把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床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当中运用预防控制的主要方式有:误差分组的处理方式、误差平均法、就地加工法、误差转移法,或者是在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运用比较先进的工艺,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加工时的原始误差。

3.3对误差进行补偿处理

在机械设备生产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加工的精准度,一般都会采用补偿的方式来对误差进行处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首先就是要对机械进行测量,在获取了相关的数据之后利用数据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在加工过程中的实际误差。在找到误差以后将误差有关的坐标输入到轴当中,从而来建立软件补偿。这种操作方式非常的简单,并且能够在对误差进行补偿的过程中调整数据的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机械加工的整体质量。

误差补偿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误差补偿法一种是误差抵消法。误差补偿话就是要保留原有的误差,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误差进行弥补;而误差抵消吧,这是在原始误差和加工误差之间寻找相互关联的点,并且对重复的误差进行抵消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精准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机械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加工的精准度,就需要对误差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要不断地提高机床制作的精准度以及引进先进的工艺,从而来提高机械加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成杰. 基于数控仿真系统的机械加工误差虚拟测量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富永刚.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的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9(09):43.

作者简介:洪霞(1989年11月19日),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江苏南通 职称:初级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

领新(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省 南通市 226001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龚层林,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摘 要:中国已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备的传染病应急制度对完善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可以起到借鉴作用。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在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将石油污染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类管理。依据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报告,通报,公布和污染控制措施。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 应急制度 传染病

一 、中国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现状。

中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石油工业,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立法多为行政法规和规章。规范海洋石油污染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肇事主体的报告和采取措施的义务,以及相关政府应采取得措施,解除或减轻危害的职责。但《环境保护法》制定的时间较早,已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作为一部规范整体环境的法律,具体涉及到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内容较少。而且对于各个环境保护机构的具体职能规定模糊。

《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99年颁布,其对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分工更加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更加明晰,该法中的义务性条款基本上都有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并规定了肇事主体破坏环境的行政罚款的具体罚款幅度。但是该法对于海洋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无具体内容可供操作执行。

中国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其一,主要依靠政策管理石油工业,而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规范性,导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问题。其二,为数不多的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立法中,大多数是效力较低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而且缺乏体系上的合理规划和配套,导致立法体系混乱。其三,立法中关于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大多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内容可供实施。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缺陷深刻影响着实践中石油污染事故的处理,因此完善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对保护海洋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传染病应急制度对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借鉴意义

中国以《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条文为主,配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制度,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传染病应急制度。该套应急制度内容完备严谨,可操作性强。传染病与石油污染同属突发事件,因此通过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对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完善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效果。

(一) 传染病应急制度之疫情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的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在传染病的分类管理上。《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是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①。疫情的报告时限,程序和方式因传染病的分类不同而不同。传染病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疫情的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更有利于控制疾病蔓延,保障公共安全。海洋石油污染中,同样可根据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对海洋石油污染进行分级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30条—33条规定了承担传染病报告责任的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明确了承担报告传染病责任的各机构具体分工,报告的时限,程序以及内容。

(二)传染病应急制度之疫情控制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章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其中第39条规定医院发现甲乙丙三类不同的传染病时分别应如何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了发现传染病或接到传染病报告时,对甲乙丙三类不同的传染病分别应在多少时限内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传染病防治法》第42-43条规定了遏制传染病蔓延的措施。

三、完善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之建议

(一)明确行政机构的职责

海洋环境保护中各机构的职责如下: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以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沿海各级政府领导本辖区内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沿海县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海洋环境监管,承担海洋污染监测、预测、调查、海洋污染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行政辖区内的石油污染事件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负责石油污染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在网络上建立《突发石油污染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二)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传染病应急制度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建立在传染病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海洋石油污染同样可依据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将石油污染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溢油量10吨以下。

(三)信息报告制度

报告的主要内容有污染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等),污染发生简要经过,已采取的对污染的处理措施等。报告时限从发现石油污染到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对石油重度污染,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四)污染控制措施

石油污染肇事主体发现石油污染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首先停止作业,对根据污染情况采取必要的减小和控制污染蔓延措施,并以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登记的方式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填写《突发石油污染件事记录表》,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从发现石油污染到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石油污染或接到石油污染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石油污染进行现场调查,对石油重度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对中轻度污染,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四、结论

本文研究在发生海洋石油污染后的处理应对措施,试为完善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找到解决之道。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机构职责、污染报告和污染控制是应急制度应日臻完善的三个方面,以传染病应急制度为视角是完善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出发点。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较为完善举措能切实弥足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缺陷,协调承担海洋环境保护的各机构职责并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君.论环境保护法中的政府责任.世纪桥.2011(23).

[2] 王汕发.论修改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法制与管理.2000(4).

[3] 万明国,王成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 高贵军,董辉,邓祖昆,周然,马晓江,马昱.河北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的建立与运行.现代预防医学.2005(3).

注解:

① 董扬梅:“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类常识”,搜狐网,http://health.sohu.com/20110811/n316122684.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5月27日。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数控机床加工解放了人力加工,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生产,对提高加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机床设备质量、人员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床加工效率降低。鉴于此,本文对数控机床加工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数控机床加工效率的有效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健全加工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数控设备加工流程、提高对数控编程开发的重视程度三方面来提升数控机床加工效率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对机械化加工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机械加工产品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目前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复杂性,导致传统的加工工艺无法顺应现代化市场对机械行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强数控技术与传统制造加工方式的结合[1],以不断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了提升当前数控机床加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该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案。

1 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的基本概述

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然后融合机械加工的实际操作,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技术可以控制机械加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现阶段发展的真实情况展开分析能够看出,数控机床机械加工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对零件和工艺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使之前加工零件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弥补了之前人工操作中的不足,从而逐步提升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的效率。另外,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使用数控机床技术,可以对机械零件进行一体化加工,从而提高生产的精准度,将各种设备联系在一起共同生产,以此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2 影响数控加工机床效率的重要因素

2.1 缺乏健全加工制度

就目前而言,数控机床加工特别容易陷入盲目追求加工效率的使用误区,故而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业生产技术人员会要求数控机床长时间地保持在告诉运转的工作状态,忽视了数控机床及其相关设备需要规律保养及维护等客观事实,因此一味地追求加工速度往往则有可能直接导致机床出现严重损害。究其原因,这一现象的主要是企业缺乏针对数控机床加工的健全管理机制,未能对机床工作时间、维护周期、检修时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在此情况下也难以直接构建良好的数控机床生产加工循环。

2.2 机械应用水平低

数控机床加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劳动力,但是依然离不开人的主宰,人在数控机床加工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专业水平高的数控机床加工人才能有效的提高机床加工效率,正确的使用机床完成加工。但是从目前数控机床加工现状来看,存在机械应用水平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控机床加工人员专业能力差[2],无法熟练的掌握机床加工,在机械加工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的现象。比如一些加工企业为了节省人工成本,聘用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进行数控加工, 这部分员工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便应聘上岗, 对数控加工存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产生了数控机床加工效率低的现象。第二,对数控加工存在错误的认知。一方面数控加工管理者认知错误,认为数控加工是一项机械化的工作,对人工的依赖性较低,只要熟练之后,都能掌握机械运用,但是事实上,数控机床加工内容复杂、系统,需要专业的学习才能胜任数控加工岗位;另一方面数控加工人员对数控加工工作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数控工作简单,无需认真, 以至于无法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导致工作频频失误,工作效率低下。

2.3 编程程序不科学

数控机床在加工制造产品前需要编写加工程序,从而构建科学的计算机系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机械零件体的尺寸、规格、结构特征以及材料等作为编写程序的依据。在编写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加工制造过程中各项产品的参数,为后续机械加工的程序编写提供数据支持。但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工人使用程序不规范,程序编写过于复杂,操作流程太过烦琐,会导致与数控机床结合生产的过程中产生障碍,从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3 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率的方法

3.1 健全加工规章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地优化数控机床加工管理效能,同时也为了全面提升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应当尽早建立起健全而完善的系统加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从数控机床加工的实施模式、应用流程以及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加以规定并逐步优化,此时加工人员在运用机床设备时也能够有章可循,进一步保障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与运用质量。同样地,在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践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加工规章制度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现有规章制度中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总结实践经验及时分析研判其实际执行效果,进而使得数控机床加工制度能够始终发挥出高水平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3.2 制定科学的数控设备加工流程

机床加工并不是单一的加工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加工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将人解放出来,但是并不意味着机床加工是随意的行为,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流程,来保证机械加工顺利的完成,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来保证加工效率,为此对数控机床加工流程进行了制定[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首先应确定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的选择一方面保证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加工质量,也是制作加工程序的前提,因此科学的选择加工工艺至关重要。第二,机床加工的结构非常复杂,对此应对加工结构进行剖析、研究,明确加工结构中哪些结构可以简化,哪些结构对企业生产有影响等等,通过优化机床结构,来提高机床加工效率。第三, 机床加工包含多个加工程序,每个加工程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如何科学的设置每一个加工程序,使其构成一个有效的衔接过程,对提高机床加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要深入的研究机床,了解机床工作原理,进而来进行机床优化,以有效的发挥机床性能,达到较好的机床运作效果。

3.3 提高对数控编程开发的重视程度

数控加工技术主要是利用可操控的程序对机床的整体加工流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在生产和制造模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将产品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参数预先编写到数控程序,以实现全方位的机械化操作,从而保障零件的加工精度。因为零件的加工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只有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优化加工工序,才能够提高机床加工效率[4]。另外,还要实时管理数字化软件编写程序的可操作性。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程序与机床操作不匹配,应该及时纠正,从而提升数控技术的实用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数控机床加工机械设备的效率,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让企业在日常竞争中快速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企业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大力度对机械生产的过程进行监管、合理选择和配置有关设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机床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数控机床在加工机械设备时更加高效, 在此基础上,推动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产业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云飞,李天宝.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方法简述[J].中国设备工程, 2020,(22):103-105.

[2] 刘光淼.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率的方法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8):60.

[3]贾辉.探讨数控机械加工效率优化措施[J].科技风,2020,(14):77.

[4]何寶旭.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提升途径研究[J].营销界,2020,(13):149.

上一篇:油气储运专业论文下一篇:流体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