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兴趣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让学生自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对于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兴趣教学法 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让学生自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对于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尊重引导产生兴趣

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其实每个学生都非常在意任课老师对他的关注。当我在课堂上准确地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的时候,他们的表情是先是惊讶,然后是惊喜,毕竟像我这样课时不多、带的学生多的小科老师,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很不容易。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重视和肯定,而他们也因为老师的重视和肯定更加喜欢上生物课,产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重点关注特殊学生。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课堂纪律。八年级有一个男学生,上第一节课我就发现他比较活跃、生性好动,这样的学生成绩会好吗?找班主任一了解,各科成绩都不理想,但人比较聪明。第二次一上课,我就第一个叫出了他的名字,而且告诉他,你是我在这个班上认识的第一个学生,而且我知道你很聪明。没想到简单的几句话,让他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上课听讲专注认真,课堂积极发言,各种活动抢着参加。第二学期开学上第一节课,他就向我汇报,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本班生物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一,自己也考了个高分。对这样的学生重点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扭转了课堂纪律,也改变了我心目中对特殊学生的看法,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优秀人才,就看老师会不会挖掘、发现和培养。

二、爱心激励保持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抓住四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激励。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多表扬、多正面肯定,并进行鼓励加分,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二是考试鼓励。每次考试评价,我多用赞赏期待的语言,让学生胜而激情十足,败而奋起直追。尤其是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更多的给予期待和希望。三是作业批改注重交流。在作业批改中无论是优生差生都全批全改,对学生边线处的倾向性问题和特殊反应及时交流谈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注。四是家访关爱。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关注了解。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适当予以资助。对单亲家庭学生,适度进行心理辅导,健全人格,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正确对待家庭的变化。同时,挤出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中,我与家长深入交流,希望家长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少责骂、多鼓励。通过家访,让这名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学习信心,各科成绩不断上升。

三、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团队学习的合作权。注重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讲解,自我叙述,然后每组推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给他们表演的舞台、展示的机会。虽然课堂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但能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开发智力、交流思想、记住要点、锻炼口才、表现自我、活跃气氛。因为学生能够自己讲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他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而且学生没有任何学习负担,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四、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1.课堂设计生活化。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实物、图片、科教录像、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如生命从何而来?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还有种子为什么会发芽?植物怎样开花结果?树木的落叶等等。每一节课都努力带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每一节课都力争让学生有新的思考,让学生始终充满新鲜感、好奇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实践生活化。充分运用现场体验和生物实验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在生活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参与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比如在讲解植物种子时,就收集桃子、核桃、苹果、辣椒、花生、稻谷等果实和种子,安排学生现场解剖,区分哪些是坚果,认识果肉、果皮和种子的胚芽、胚乳。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认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区分不同植物叶脉、花冠形状的不同。通过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逐渐明白了知识在生活的哲理。

3.社会关怀生活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传递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理念。在持续高温中,向学生讲述人类活动与地球温度升高的关系,导致南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洪涝灾害天气增多、生物栖息受到影响的直接后果。引导学生观察清洁水与受到污染的河水,以及水中生物群体的变化,感受到保护水源、珍惜用水的保水、节水意识。让学生观察化工企业排出的气体、粉尘,听取居民对企业污染排放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

兴趣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实现兴趣教学,让学生以兴趣为引导,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兴趣可以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求知的热情,可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历史学科兴趣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兴趣教学 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而言,兴趣都是最主要的因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需要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来活跃气氛,可以借助幽默的语言来使得整个课程更为放松。作为一种高级的语言,艺术幽默是教师核心素养的体现,通过有效的运用语言艺术可以创造出更加欢快的艺术情境,而在这种氛围下就可以发挥历史的教育价值,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原因,时间地点以及条约等内容,而如果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就会听了后面的内容忘记前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能够为学生点燃兴趣的火焰,通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兴趣为引导可以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在课程中,教师不能用传统较为死板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无法参与到课程中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力量为学生带来更强的信心以及学习动力。

二、联系现实生活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才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策略。应当将历史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相衔接,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标准中所重视的内容,而教师就应当寻求历史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将当前的国际局势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生活现状等都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到其所学的历史是无处不在的,能够与生活产生息息相关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电视电影为引子来开展历史教学。也可以通过新闻网络来关注各地的时事新闻作为课堂补充,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历史教学要能够与生活相挂钩,而不是直接的说教式的教学,要带领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所具备的认识功能,并且通过历史的学习来寻求其与生活中的联系,通过学习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悟与认知,如果僅仅是机械的运用,是无法保证课堂的高效性的。教师需要有机的将课程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现实,同时也能够做到以史为鉴,提高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彰显出来,将学生作为主体,而教师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对其进行引导,同时也应当多与学生开展互动,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就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就能够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的历史教学。

三、布置课堂悬念

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去主动思索和探讨,这样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可以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历史现象的见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求知欲。就比如在对重庆谈判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三封电报图片呈现出来,并且问学生,为什么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底是去谈判的什么?如果毛泽东不去赴约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以及多媒体图片的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接下来学生都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经过学习也能够了解在重庆谈判中蒋介石的“良苦用心”以及毛泽东的巨大勇气。教师在教学之余,也应当与一些具有优秀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并且将之与本班学生的特点相结合,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培养。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以兴趣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够深入到历史知识中去探索,并且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君根.也谈高中历史双语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01)

[2]王德民,周杰.高中历史必修模块的专题关联分析及教学建议[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02)

[3]佘文骅.论高中历史学科中理性精神的培育[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04)

[4]羊霞梅.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发展逻辑[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01)

[5]陆晓先.对高中历史新课标及其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上)[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兴趣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对语文教师来说,阅读教学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情感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无疑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重新获得阅读的乐趣。要达到这一目标,除课外加强指导,还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逐步完成。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也决定了阅读的效果,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才能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逐步提高阅读素养。由此可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概括地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一、通过课前导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导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又叫课前激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学习每篇文本之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未知欲望。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之中经常要介绍作者,通过作者的生平、经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去阅读他的作品。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与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的田园生活;苏轼被贬的经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素材。当然仅仅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逐步使学生的阅读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或者通过听音乐、讲故事等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情境,这些手段无一不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二、融情于课堂教学,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生动传神、亲切幽默,并适当地辅之以形体语言,引领学生沉浸于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用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情与文相融,从中领悟美、欣赏美。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一旦学生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所以说教师一旦将感情渗入教学之中,讲台就不再是一方淡而无味的三尺之地,而是师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的桥梁,是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的小径。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体味到阅读作品的乐趣是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

三、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它主要是通过阅读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并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不能用所谓的标准去评价,只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四、 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老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的语言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受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五、 要加强学生写作积累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而在实际中最让我头痛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是不懂得作文的结构、写作思路,而是无法用最基本的语言把自己要叙述的事件表达完整,语言的准确、流畅、形象生动就更谈不上。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虽然阅读了不少课外读物,却忽视了对语言的积累,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写作缺乏经验,写作水平不高的严重后果。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教材虽然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相结合。我想,只要把阅读写作训练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就一定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

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一点点看法,我想语文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还应是引领学生认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进入真、善、美世界的桥梁,理应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艺术殿堂。当然,中学生还应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在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字艺术殿堂中自由快乐地驰骋。

兴趣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兴趣教学就是通过多种多样、饶有兴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其在获得兴趣的满足中获得英语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里趋向。学生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兴趣,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烈火。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导演,导演一幕幕场景。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授课时要有地道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以及规范的板书。德国教育学家茅司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教师。凡是教师精辟的讲解、生动的描述、风趣的谈吐,都能激发起学生心中层层的智慧浪花。教师要教有兴趣,才能使学生感到学有兴趣。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通过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要讲究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方式、方法等,都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要具有启发性、新颖性、要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好奇心,切忌“满堂灌”,或干巴巴的词语教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不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负担。教师要把自身的个人魅力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学习英语变成他们的一种需要、一种满足,变成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愿学,才能学有所成。

二、课堂教学趣味化、情景化

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所以上英语课时,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假设情景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提供表演素材。如创设去商店买东西、游公园、去医院看病,到朋友家做客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进行训练。还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投影、幻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重视肢体语言的运用,在教授新内容时用优美的动作给学生演示出来,创设美的、新的、乐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操练和实践,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我不仅着力设计教学情境还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是学生对英语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过度的关键。而进行超前对话训练,则是实现这一过渡的有效方法。“循环交际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其核心任务也正是通过一系列旨在培养兴趣的口头练习,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进行超前对话训练的主要工作在于编写对话材料,编写原则有两个:一是坚持阶段性,即开始阶段(着重课堂用语),发展阶段(以课本为序略微超前)。二是實用性。训练途径有三个:一是每周开设专门的口语课,其他正常授课留五分钟教授口语;二是开展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排节目等;三是隔周开设一节作文课,以口头作文为主。由于训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所以一册书刚学一半时,大多数学生对后半部分的内容也略知一二,这种由于成功所获得的心里快感,使学生对英语萌发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天真地认为:学习外语不过如此而已。

三、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化与发展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但它毕竟是人们对某事物情感的倾向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兴趣的局限性表现在它的“情感性”,这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智型”相比,就要逊色得多。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在培养直接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并使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目的动机和远大志向的教育,使其对英语学习的短暂兴趣转化和发展为爱好和志趣,兴趣与理想结合,一定会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英语兴趣教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兴趣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天真活泼,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而兴趣教学,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就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英语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兴趣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小学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兴趣教学的宗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健康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学习方式;

常听到学生说,语文枯燥无味,背课文更有压力,再加上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压抑。那么,对教师来说,怎样改变这一不乐观的现象呢?教师需重视小学这个基础的阶段。对于语文这门开拓性强的课程来说,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授课方式很重要,对本人而言,较看重采用新的方式授课,趣味教学,为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听到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会忍不住去学习语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如讲授《浪花》时,我这样开头的:同学们可能都喜欢花,因为它们很美丽,使人看后赏心悦目。你们见过既美丽又顽皮,还能和小朋友一起嬉戏、玩耍,逗小朋友乐的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这种花――浪花。这时学生有了好奇与疑问,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新知识的状态,学习起来势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呼吸芬芳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激起情感的涟漪,感受到处处都是语文,处处能学习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也是学习语文。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到社区去服务,也是学习语文。这些语文学习方式都是学生所喜欢的,都能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热情。

三、情境融入

情境融入教学方法之一是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教学已经逐步开展,通过屏幕的效果,将学生的分散力集中在多媒体中,促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课文中的形象,通过形、声、图,甚至动画的形式将课文或者古诗中的情境和任务展现出来。好的授课方法不仅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加深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因新鲜的事物而兴奋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使所学的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再现了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情绪,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先呈现给学生一段视频,再现了昔日那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雨果那诗意的语言\"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建神殿,那儿造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清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然后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很好地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学生禁不住问: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呢?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带着一串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 “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结束语:

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与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攻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小学生真正的领略到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一篇:学习体会论文下一篇:教师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