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技术论文范文

2024-03-01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插秧技术推广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为我国的插秧技术推广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插秧技术推广;困境;分析

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中,机械化程度还不够完善。水稻插秧的机械化水平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实现我国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以及提高水稻插秧的机械化水平是我国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实现的愿望。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稻插秧技术在基础推广与发展方面一直停滞不前。本文主要总结了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

1.1 水稻插秧育秧技术要求较高

在水稻插秧育秧技术的推广中,尤其是机械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其技术要求较高。许多农民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愿意使用机械插秧技术。而机械插秧是水稻种植技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这种插秧模式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的播种面积较大,其标准化的要求较高。想要实现机械插秧,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首先,想要使用机械插秧,需要一块标准的水稻插秧地,水稻的秧苗需要均匀的分布。第二,水稻的秧苗需要健壮,并且无虫害,满足水稻高产的要求。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户家庭均采用家庭劳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户更加偏好传统的插秧技术,机械化的插秧技术成本较高,对于收入低下的农户家庭并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这就导致机械插秧技术不能够在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1.2 机械插秧的技术限制

机械插秧所选择的秧苗一般是带土移栽,秧苗的年龄在15~20天,叶龄在3.5~4之内,秧苗的高度在12厘米~17厘米。若地里的水越深,机械插下去的秧苗就不会露头,这时就不能够使用机械进行插秧。在插秧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降雨量的影响,在秧苗的插秧季节无法提供其需要的水量,就导致秧苗不能正常插秧;等到降水足够之后,秧苗又生长壮大,而机械并不能够采用大秧苗进行插秧,这样插秧机就成为了摆设。

1.3 稻田中的水利灌溉设施落后

在大多数的稻田中,用于供水排水的系统比较落后,农田中不能够做到自如的供水和排水,使得农田中的水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就为插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无法控制好水的深浅,使得水稻插秧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1.4 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较慢。受到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插秧模式,且没有办法去创新和改进现有条件下的插秧模式,改良水稻的种植环境,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稻插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

2 解决水稻插秧基础难以推广的有效措施

2.1 加快土地流转的推进进程

要将土地集中在比较优秀的种粮大户中去。过去,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率,国家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劳作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大的农业需求,这种家庭式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中,对土地进行集中的管制,才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技术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进。

2.2 改良供水及排水系统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政府就要设立专项中的资金,对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农田实现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推广的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要,对农田实行随时灌溉随时排水,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满足农户对插秧的要求,进一步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2.3 加强水稻插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就要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农民配合推广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水稻插秧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插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机械插秧技术,让农民群众主动的改造水稻的种植环境,为机械化的水稻插秧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结语

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实施,有效的帮助了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的插秧,最大程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了插秧的效率。机械插秧可以代替人工插秧,这样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广大农民的双手,尽管机械施工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相信经过我国广大农机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改进,机械插秧技术的前度将会更加光明。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人员还需要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大力的推广新型的水稻插秧技术,以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又好又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梁素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及前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06).

[2] 单付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5).

[3] 陶明德.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势及不足[J].农机科技推广,2013,(02).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 培育质量符合机插秧要求的适龄壮秧

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特点是定穴、定量、宽行、窄株和浅插, 对秧苗质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应培育好质量符合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求的秧苗。目前, 化州市主要釆用大田淤泥软 (硬) 盘育秧技术, 简单方便, 易于操作。

1.1 选择秧田

选择排灌、运输方便, 土质松软非沙质水田作为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 (80~100) , 为确保有充分时间晒硬秧床, 早造于播种前3~4 d, 晚造于播种前2~3d耕整秧地。秧床畦面宽130~140 cm, 畦高15~20 cm, 秧沟宽50~70 cm, 秧田要做到“实、光、平、直”。“实”就是畦面沉实不陷脚;“平”就是畦面平整;“光”就是畦面无残茬杂物;“直”就是秧畦整齐沟边垂直。秧畦做好后要保持半沟水, 既可使沟中泥浆不板结, 便于播种时取用, 又可晾畦面。

1.2 选择秧盘

按大田面积计, 667 m2播种育秧20个, 育种盘规格一般选用58 cm×28 cm×2.5 cm、底孔直径0.25~0.3cm, 切忌使用无孔秧盘。摆铺要求边边相叠, 摆好后可用手轻扫盘面以使盘底与秧床泥面充分接触。

1.3 播种及管理

一般早造3月上旬、晚造7月上旬播种。667 m2大田用种一般为1.2~1.7 kg。按常规抛秧盘水田育秧技术进行管理。机插秧苗要求根系发达、苗壮、茎粗、叶挺色绿、均匀整齐、无病虫害。叶龄3.0~4.0叶, 早造15~20 d, 晚造12~15 d, 苗高10~20 cm, 苗高15~18 cm。插秧前2~3 d控水控炼苗, 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按排起秧时间, 做到随运随栽, 插秧前床土含水量35%~45%, 秧根盘结不散, 提起不散, 以利于插秧。运送秧苗不挤伤、压伤, 至田头应卸下平放, 让秧苗自然舒展, 利于机插。

2 高标准进行机械化插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种釆用插秧机按农艺规范要求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作业过程, 机插秧质量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因此, 高标准插好秧是水稻夺取高产的关键。

2.1 抓好大田耕整质量

机械化插秧移栽的是小苗, 插秧深度在1~2 cm, 以浅栽为宜, 提高低节位分蘖。因此, 机械化插秧对大田耕整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大田耕整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插秧的质量, 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而无物, 做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 泥浆沉实, 水层适中。整地后保持1~2 cm深水层2~3 d, 进行适度沉实, 即可薄水机插。这样有利于浅插, 防止漂秧和倒伏, 提高插秧质量, 利于夺取高产。

2.2 机械化插秧作业

1) 机插秧作业前, 要求机手对插秧机进行检查调试, 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将插秧机的秧箱移至导轨的一端, 然后装好秧苗。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的农艺要求, 调整插秧深度、穴距和取秧量, 进行田间试插。经反复调试直至符合要求, 再进行田间插秧作业。

2) 插秧作业质量。插秧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为确保取得高产, 要求做到插苗均匀, 深浅一致, 行距一至, 插秧深度在1~2 cm, 移栽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及其基本苗要求, 通过调整插秧机的株距保证基本苗, 667 m2大田栽插基本苗1.5万~1.8万穴 (常规稻每穴苗数3~5株、杂交稻每穴苗数1~3株) 。作业质量要达到如下要求:漏插率<5%, 伤秧率<4%, 漂秧率≤3%, 勾秧率≤4%, 翻倒率≤3%, 均匀度≥85%, 作业覆盖率≥98%, 以确保实现高产、稳产。

3 水稻机械化插秧大田管理

相比常规人工插秧或抛秧, 机插秧釆用中小苗, 秧田生长时间短, 秧龄短, 抗逆性较弱。同时, 机插伤根, 导致返青慢, 初期分蘖缓慢, 后期加快, 最终茎蘖反比抛秧或人工插秧多, 无效分蘖多, 成穗率低的特征。因此, 釆取相应管理措施, 肥水管理以“前稳、中控、后促”为原则, 早期稳定促进秧苗早发稳长, 早分蘖, 增加低位分蘖, 提高成穗率, 争取足穗、大穗, 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3.1 施肥管理

机插水稻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与常规插秧相似, 应重施基肥, 多施P、K肥, 早施分蘖肥, 釆取“少吃多餐”的原则, 分次施用分蘖肥, 穗肥以促花肥和保花肥相结合, 以促花肥为主。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以化肥为辅, 即猪、牛粪等15~22.5 t/hm2、过磷酸钙300~375 t/hm2、碳铵375~450kg/hm2作基肥;一般早造于插7 d、晚造于插后5 d施一次回青肥, 施尿素112.5 kg/hm2, 达到促早回青、早分蘖。同时, 插秧前未进行过药剂灭草处理的, 可结合施肥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早造插后11~13 d、晚造插后9~10 d可施用分蘖肥, 施尿素150 kg/hm2, 达到促分蘖、多分蘖、早够苗目的。早造插后18 d、晚造插后15 d左右, 可视秧苗长势施一次壮蘖肥, 分蘖肥切忌过多、过迟以免造成群体过大, 影响成穗和大穗的形成;穗肥具体时间和施肥量要视水稻生长和天气情况而定, 若叶色较深, 可不施, 若叶色正常而退淡, 天气睛好, 早造可施尿素60~75 kg/hm2和氯化钾75~112.5 kg/hm2;晚造尿素75~90 kg/hm2和氯化钾75~105 kg/hm2;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8~20 d施用, 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追施尿素30~45 kg, 不宜过多;水稻出穗后, 早造一般不需再施肥, 晚造叶色明显落黄的, 可每公顷用尿素7.5 kg加磷酸二氢钾2.25 kg加水60 kg进行叶面喷施。

3.2 水分管理

机插移栽后要及时灌水, 保持浅水层, 以护苗活棵;插后2~7 d可间歇灌溉以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宜浅水勤灌, 以促根促蘖, 力争早分蘖、低位蘖。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80%~90%时开始晒田, 但一般不要重晒。倒二叶抽出—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 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养根保叶, 防止断水过早。

3.3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 按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大田主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机插后40~50 d防治纹枯病一次, 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等, 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4 对策及建议

化州市要加快推进水稻插秧机械化进程, 今后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农民、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等到机插现场观摩学习, 到使用机插的田块看机插秧苗长势, 让他们提高认识, 从感性到理性接受机械插秧。二是抓好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学到机插相关技术。三是搞好示范引导, 循序渐近, 积极稳妥向前推进。四是加大购机补贴政策落实, 促使一些水稻生产大户投资购机。此外, 政府还可通过优惠政策大力引导专业户、个体户购置农机, 走多方投资的路子, 推进化州市水稻插秧机械化进程。

摘要: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后的一项技术革命, 具有省工、省力、高产和高效等优点。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大田管理, 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和稳产的必要条件。笔者通过近年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践和探讨, 介绍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 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大田管理

参考文献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水稻机械化插秧标准模架育秧技术研究

摘要 通过制作模架改变机械插秧育秧方式,既解决了软、硬盘育秧投入成本高,又解決了双膜育秧切块费工,切块成型标准难掌握、边角碎料多,种、肥、土浪费大的弱点。使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成本低,投资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秧板利用率高。

作者:蒋家昆 顾纪云 郭永生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有些农民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不了解机插秧技术, 体会不到机插秧技术的优势。由于对于机插秧认知上的缺乏, 使得农民接受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有很大障碍。

有的农民看不到机插秧发展的前景和机插秧潜在的经济增长力, 不愿投资购买插秧机, 也不愿雇插秧机插秧。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 选购机插秧工具或者雇插秧机来完成插秧工作, 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在还没有充分了解与认可这一技术前, 很多农民还是会抱有迟疑和不接受的心理。

有的农民怕麻烦, 图省事, 认为机插秧育苗要求高, 费工费时, 育不好, 机插秧后还得人工补苗, 不如手插秧省事。这还是回到大家对于机插秧认识不足上来。由于对于这一新型技术认知上的缺乏, 会对其效用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有的人认为机插秧产量不如人工手插产量高, 自己不算账, 也不听别人算账。

2 水稻机插秧推广的有效途径

2.1 政府加强推动重视程度

政府加强引导, 并且充分提升对于机插秧的重视程度, 这会很大程度化解机插秧推广过程的各种困境, 能够推动这一技术更快速的普及及被广大农民群体接受。一方面, 政府要合理应用公共资源和宣传媒介, 大力向外界推广这一技术, 将技术的核心等各种问题直观呈现给大家, 化解农民因为对于技术不了解而产生的各种误解。当农民群众可以真正认识到这一技术的优势时, 存在的各种担忧会被消除, 机插秧技术自然会有更广泛的接受程度。

2.2 找准技术推广切入点

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找到有效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推广过程之所以一直受到阻碍, 这一技术在农民群众中的接受程度不高, 这和推广的方式及切入点不当有直接关联。推广模式要符合农民群众的认知特点, 推广过程可以以示范作为主导, 让农民可以直接看到利用机插秧技术的方法、模式, 及这一技术普及后所带来的一系列优越性。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让农民更直观的了解与认识这一技术, 过往的很多认知误区也可以随之消除。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农民更容易接受这一新的技术, 机插秧的普及也更容易推行。

2.3 展开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一方面, 可以让农民群众到现场直接观摩机器的使用方法, 解决农民的各种疑问和误解, 让他们充分了解插秧机的使用模式和使用技巧, 以提升他们的认可接受度。另一方面, 还可以相应的让农民适用插秧机, 并且派遣专业人员去现场指导, 解决使用过程的各种问题。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透过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能够让农民群体最直接的了解机插秧的流程, 他们也可以在使用中消除打消自己的很多疑虑, 对于这一新型技术的认可程度会逐渐产生。

2.4 给予机插秧相应补贴

给予适当补贴,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促进机插秧技术推广力度的方法。很多农民之所以在接受这一新型技术上表现出疑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购买一台机器的花费很高, 即使是租用费用也不低。政府或者地方部门如果能够在技术推广阶段给予相应补贴, 让农民可以更广泛的接纳这一技术, 这会为推广过程带来明显的促进效果。

2.5 大力提升宣传效果

加大对于这一技术的有效宣传, 尤其是对于技术的优势进行普及, 这会很大程度提升农民接受程度。机插秧和传统手作插秧相比有很多典型优势, 农民在没有充分了解的背景下自然会形成一些误区, 也难以真正接受这一新型技术。宣传推广人员可以更多的结合这一技术的优势进行普及推广。由于机插秧具有薄水浅栽、分蘖力强、扩行缩株、通风透气好、基部节间短、抗病虫害能力强, 成熟后穗多籽粒饱满, 稳产高产等特点, 同时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如果能够让农民对于这些优势有充分了解, 并且可以让他们在试用或者借用时直接感受到这些优越性, 这会极大提升农民对于这一新型技术的好感, 接受认可程度也会上升。

2.6 提升水稻机插秧使用率

提升机插秧的使用率, 让机插秧的作业收入更加丰富, 这是提升农民接纳程度和购买率的直接方法。一方面, 要加强前期机插秧使用过程的技术指导, 应当派遣专业的辅导人员对于插秧机的使用过程及方法进行充分讲解, 让农民按照正确的模式使用插秧机。另一方面, 可以逐渐提升机插秧的作业空间, 并且加强后续作物的营销推广, 让水稻作业的收入可以更理想, 这也会潜移默化提升农民对于这一新型技术的接纳程度。同时, 这还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创收, 是一种很好的农业宣传方法。

摘要:当前, 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乃至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但纵观全局, 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极少数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度一直较为缓慢, 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1.1 农民素质问题

在实际的水稻机推广的过程中, 许多的农民并不能完全的掌握水稻机的使用技术。他们对于水稻机的认识不足, 依旧固执的采用传统的水稻插秧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工作[1]。许多农民的水稻田地比较的分散, 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水稻田地, 这种水稻种植方式不利于大型的机械化种植工作的, 农民的素质问题是影响水稻机推广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推广部门推广工作困难

许多基层政府虽然建立了水稻机推广工作站, 但是对于水稻机推广工作并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许多推广工作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 推广人员缺乏推广的工具, 难以进行实质性的推广工作。许多的推广工作站缺乏严格的推广人员管理制度, 造成推广人员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2]。相关部门对于推广工作站的推广人员安排工作也存在着忽视现象, 工作站推广人员少影响推广工作已经成为了极为常见的问题了。

1.3缺乏推广资金给推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农机推广工作站的推广资金是依靠上级政府的拨款进行工作的, 这些经费并不能满足推广工作, 推广工作站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推广的工具。推广部门所在的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向水稻机推广部门提供经费的义务, 推广部门的资金来源途径过于的单一已经成为了影响推广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了。严重缺乏的推广经费使推广部门的推广人员逐渐丧失了水稻机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2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2.1 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认识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

推广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宣传工作水稻机推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要积极的深入农民群众当中去, 要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传递给每一个农民[3]。推广人员在进行推广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等方式, 直观的展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 从而使一些固执的老农民转变他们的思想, 接受水稻机插秧技术, 从而使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

2.2 建立完善的水稻机推广工作站

完善的水稻机推广工作站对于水稻机推广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将建立一个完善的水稻机推广部门作为自身重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水稻机推广部门工作制度, 要严格的安排推广人员的工作时间, 要让他们的工作切实的帮助到农民们。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要使每一个推广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要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稻机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

2.3 加大资金的投入, 给予农民补贴

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水稻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对于水稻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建设好完善的水稻机推广工作站, 让推广人员进行推广工作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推广工具, 保障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4]。政府的资金除了帮助推广人员的推广工作之外, 还要对支持水稻机推广工作的农民进行补贴, 除了使他们享受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之外, 还要使他们认同推广人员的推广工作。

结束语

水稻机推广工作的落实对于当今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的部门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积极的推动水稻机推广工作。水稻机推广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面对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式, 不能有放弃的心理, 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 及时调整工作心态和工作方式, 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到实处。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基本的农作物之一,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工作之一。现今我国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技术问题, 这些问题是影响我国水稻的种植产量的。如何解决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了。就此本文结合实际, 浅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问题及策略

参考文献

[1] 何冲霄, 吴承东, 田大华, 黄一华, 严国红, 孙明法, 姚立生.江苏沿海滩涂机插水稻育秧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 (1) :69-70.

[2] 黄年生, 张小祥, 李育红, 季红娟, 潘存红, 肖宁, 戴正元, 张洪熙.育苗伴侣壮秧肥在水稻机插秧上的应用效应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5) :000092-9.

上一篇:电化教育论文下一篇:平台设计论文

热门文章

插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