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但在班级管理中,有关德育工作的实施难点也非常多,例如:学生配合度较低、德育工作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学校制度不健全,家庭德育教育的缺乏等等,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本文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找到一些使得德育工作得以完好实施的策略。

关键字:班主任;德育工作;常见的难点;对策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常见难点

中学的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中学生正

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整个中学中德育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最主要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1.1学生的配合度低、工作难以深入学生心中

在我国现行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考试,对自身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从不关注。而且,从直接利益上来看,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学生对德育工作从心底里产生了排斥的情绪。加之中学生本身处于青春叛逆的阶段,是和老师产生代沟最大的时候。在思想上和周围的一切不大融合,对德育教育的工作也不理解、不支持。学生的不支持、不配合,让班主任的工作很难进行,工作很难深入人心。这也是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最大的难题。想要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1.2学校德育制度不健全

德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见到成效的。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学中由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是重中之重,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方案和教育机制,只靠班主任的单方面的德育教育,不仅最终的效果特别小,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难度也加大了不少。

1.3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这么多年一来,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大部分孩子从小在家里受到多人的溺爱,家庭教育观念守旧偏激,过度的保护孩子,忽视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重物质轻精神,这样一来,出现了严重的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的德育教育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解决德育工作难点的策略

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可塑性较强。所以说,中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合格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以及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困难重重,难以发挥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以下,笔者将就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面对的各种难点谈一下解决策略。

2.1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做管理者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从19世纪瑞士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说,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以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模式,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模式转换,在这种教育思想转化的大趋势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鉴于此,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应随着这种教育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自己做主,把权利下放到学生自己的手里,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不配合老师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管理能力,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做管理者”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新兴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更有效、更积极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也是解决班主任德育工作难点的有效措施。

2.2开展德育活动、自主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活动具有多鲜明的教育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能使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受到充分的、全面的教育培养,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在丰富他们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每一次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中,首先要制定好德育活动的目标,要把活动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能通过活动掌握知识,锻炼自己,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比如:游乐表演、调查研究、交流探讨等多种活动形式。在把权利下放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开展大量的德育教育活动,自主的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工作中来。在活动中,老师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势,因势利导,委以每个学生重任,并培养、引导,激励其去获得成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3班级老师团结协作、让德育工作无处不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于各科教师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如果两相脱节,彼此拆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班主任要及时的把自己的管理设想、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等与任课老师分享,个每个老师经常沟通和交流,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保持步调一致,取得他们的配合。俗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只手难撑青天”。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与众人的力量相匹敌,所以说,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与班级其他老师共同合作,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开创良好的额班级管理局面,让德育教育工作充满课堂、校园,无处不在。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 成绩,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中学教育正处于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班主任与其他任课老师团结协作,努力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工作。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困难重重,但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文化传承者的老师也能迎难而上,克服所有困难。

参考文献:

[1]张仁华,夏宇尘,秦建红.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困惑、难点与对策;[M];江西教育科研;2007.

[2]梁茵.德育中“人”的密室与回归;[M];东北师范大学;2002.

[3]邓春梅.切实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2.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中职生现状;养成教育

对青少年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夯实的基础,是我们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就是对其开展品德教育的活动。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将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准则转变成其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

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包括家庭育德、学校育德、社会育德等形式。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发展迅速,产生许多不良的风气,对中职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变得艰难。中职生正处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而存在,需要教师在德育方面给予关注。

一、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不仅是物质上的,意识形态、各种文化也在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新的价值观逐渐形成。许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事件,道德标准受到置疑,种种变化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困难。新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德育素质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在教给他们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后,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重视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和工作。

二、中职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少年过渡的时期,年龄普遍偏低,不能够独立、正确地认识事物,会发生一些青少年犯罪行为,教师应当帮助这个时候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学校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有一部分家长也认同教师的做法。因此,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德育教育,严重地影响到中职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1.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学习不够刻苦。上课不认真听讲,出现逃课、打闹等不良现象。

2.与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记忆力较差,存在差距。

3.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灌输式教育接受不了,成绩较差。

4.存在读写困难生。思想理解上存在偏差,不能融入集体生活、学习当中。

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学校应当注重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职生,社会的好感度和认知度相对较低,这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中职生较早地接触到社会,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其身上肩负着社会给予的责任。中职生的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不能应对社会的考验,很容易给其思想和能力带来错误的引导,导致其容易犯错,易形成错误的社会观、价值观。

中职生学习不够努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同时受到社会的影响,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过度地强调自由,不受约束,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纪律观念低下,不能按照职业的纪律和规范要求自己。

四、中职生德育教育

1.起始教育

在新生入学前,将其组织起来进行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向学生宣传道德原则,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精神,帮助其完善人格,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以后开展德育工作打下基础。

2.养成教育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执行人,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做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给学生树立榜样。结合专业文化内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规范其学习规律。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富有德育色彩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展开知识技巧的培训。拓展课外活动,安排专门的教师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具有多项能力。

3.自我教育

进行实训实习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且是提高其综合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也促进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纪律、劳动观念、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联系学生的实习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结合生产实践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执业行为习惯。

总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找到合适的方式,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给中职生创造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海彬.对如何开展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2]相丽.谈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编辑 李建军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通过“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调研活动,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學生工作干部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教师社会实践相结合;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走进企业 思想政治教育

为巩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五年来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结合当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2010年暑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组织开展“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以下简称“三走进”)调研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学院党委重视、全面部署“三走进”调研活动

2010年7月15日学院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通过《2010年暑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调研活动方案》,从调研目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主体、调研部署、调研要求、调研经费、调研领导八个方面全面做了部署。

加强调研领导。为确保“三走进”调研活动深入开展,学院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部署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确保按期完成调研任务。

保障调研经费。调研组成员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按照学院差旅费规定执行,在所在部门经费报销,由于调研经费得到保障,调研活动顺利完成。

2 “三走进”调研活动的具体做法

2.1 明确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

调研目的:利用暑假组织人员集中开展“三走进”调研活动,目的在于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学生家庭,获取生动、真实的第一手工作资料,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走进企业,收集最新用人标准和信息,开拓新的学生就业渠道和领域。

调研主题:这次调研以服务学生成才和顺利就业为根本目标,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2.2 确定调研对象和选派调研主体

各二级学院共选取90名陕西籍的农村学生作为调研样本,重点是家庭经济困难、相对后进 、有心理问题或品学兼优的学生。各二级学院选派两名学生辅导员和宣传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学生工作部共抽调36人,搭配组合成18个学生“家访”调研组,每组2人,1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为学生工作干部。要求每组面对面向家长反馈调研对象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家庭困难、生活、学习、心理等实际问题。校企合作处、就业指导处划定省外企业分布区域,重点走访有我院毕业生的32个大中型企业,新开拓联络32个规模较大、专业对口的企业作为就业基地和校企合作发展目标。就业指导处、校企合作处选派7名业务骨干,各二级学院选派党总支书记或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共16人,组建8个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至少每组“回访”4个毕业生工作企业,了解学生工作状况,收集企业对教育教学意见,搜集企业用人信息,洽谈校企合作意向,巩固合作成绩。同时每组至少开拓联络4个与我院专业密切联系、规模较大的新企业作为就业与校企合作的新增长点。

2.3 调研部署

整个调研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动员筹备阶段(7月10~15日)。学生工作部提供90名“家访”学生名单、家庭住址、学生基本情况,安排落实调研人员。就业指导处提供32“回访”企业的地址和联络信息,32个新拓展就业企业的分布区域与专业属性,安排落实调研人员。宣传教育部协同各有关部门展开“三走进”调研活动动员大会。第二阶段:调研阶段(7月19~8月15日)。26个调研组自行安排时间,认真开展调研。第三阶段:总结阶段(8月15~25日)。各组整理调研笔记、形成高质量规范的调研报告。第四阶段:评优阶段(8月25~9月10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统一收集调研报告,组织校外专家遴选优秀调研报告。第五阶段:交流阶段(9月15前)。学院团委9月15日前汇集、编印26份调研报告成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果、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纪实展示并归档;宣传教育部9月中旬召开“三走进”调研活动总结暨优秀调研报告交流大会,扩大成果受益面,积淀集中调研经验。

3 “三走进”调研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干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这两支队伍存在“两张皮”现象,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实际工作脱离。本次调研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搭配成组,就是克服“两张皮”现象,发挥各自优势和便利条件,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实际、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日常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师社会实践相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具有综合教育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社会实践,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巩固、检验理论学习成果;提供与劳动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机会,培养热爱劳动与劳动人民的思想”。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的学科”。②2005年2月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 “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③我院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输,沿用一个教室、一名教师、一本教案、一只粉笔、一本教材的‘五个一’方法”④,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调动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缺少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次调研活动, 18个学生“家访”调研组前往陕南、陕北、关中贫困山区、边远地区调研,主要对象是各种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问题、相对后进或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8个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调研活动共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四川、重庆、北京、天津6个发达地区,通过调研,获取了大量丰富、生动、真实的第一手感性工作资料,增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结合。我院现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理论性强,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因此我院主要安排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操作性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因此,我院安排学生工作干部担任兼职教师。我院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和学生实际结合,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现实问题、心理问题,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搜集大量第一手感性材料,为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提供丰富素材,更通过调研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学生及家长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心理等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院是高职院校,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通过调研,走进企业,获得了鲜活的就业工作资料,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发展。“三走进”调研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解决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为其排忧解难,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

(5)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我院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从事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非常重要。我院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情况,授课内容案例要尽可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也要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指导价值也会得到彰显。《意见》指出 “把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人力资源、实习基地资源、教师与学生时间资源等的有限性,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组织进行实践教学确定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⑤而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借助专业实践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渗透于专业实践活动中。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次“三走进”调研活动,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由宣传教育部牵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处、校企合作处、教务处、财政处、各二级学院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健全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不能给予态度的认可、行(下转第94页)(上接第89页)动的协同和制度的保障,那么,缺少了学生家庭和社会配合与支持的学校教育就只能是‘五加二等于零’”。⑥学生的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有社会和家庭原因。要解决学生这些实际问题,单单靠学校是无法解决的。要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共同参与解决。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企业也要与学校协调,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育人的局面,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调研活动是我院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开展此次“三走进”调研活动,不仅是对我院教师、干部的锻炼,而且对加强我院今后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资料,全面提升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本文系2011年机械工业高职与中专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项目编号SZ11B018】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郑永廷,刘静.高校德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成效与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08(3):7.

② 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13.

③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Z].2005-02-07.

④ 王伟,程亮,高永格.素质教育下的“两课”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20):101.

⑤ 孙镇平.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62.

⑥ 匡促联.德育效力弱化的原因及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8(3):56.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家庭体育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逐渐兴起,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体育角落。本文通过对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目前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对象的不均衡、国外研究关注不够、家庭体育开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较少、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匮乏等问题。同时也对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家庭;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Key words:Family;Family sports;Research status;Developing tendency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合形式。家庭的健康幸福,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亲情、娱乐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家庭体育活动能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又排解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给家庭成员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与支持,成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改善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了从1994年到2005年底已经发表的有关家庭体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百余篇。对其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1 家庭体育的内涵

体育从区域和时空视角可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1]这种划分把握人生各阶段的体育特点,也构成了终身体育的渠道。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比,家庭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家庭体育”的概念,关于家庭体育的界定也存在多种解释。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种界定是从健身活动的对象、场所、时间、内容、目标五个要素构成家庭体育内涵的,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2]另一种界定涉及活动的动机、内容、组织形式等,并不介意其体育活动的地点是否在家庭内,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3]

2 对国内外家庭体育研究的概述

2.1 对国外家庭体育的研究

在百余篇的期刊文章中,只有两篇文章涉及国外家庭体育的内容。一篇是94年沈阳体育学院刘德佩翻译日本金崎良三《日本家庭对高中生参与体育的影响》,主要是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兄弟姊妹的数量和结构、排行顺序等家庭因素对子女参与体育的影响。另一篇是03年闫丽慧《浅议国内外家庭体育健身的兴起与新理念》,文章侧重于体育理念的分析,对于国外家庭体育现状只是100多字的介绍而已。

除了上述的两篇文章,有关国外家庭体育的介绍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及有关家庭体育研究的硕士论文。如:赵海燕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湖北省大中城市家庭体育形成背景和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中对国外家庭体育的发展、家庭体育的形式有相对详细的叙述。

2.2 对国内家庭体育的研究

2.2.1 有关“家庭体育”的论文发表量

从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的研究共计103篇,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量大大增加,占到总量的80%。其中共在核心期刊发表42篇,约占发表总量的40%。可以看出体育界逐渐对家庭体育这一新兴的体育形式加以重视。

2.2.2 有关“家庭体育”论文的分类

从表1可见,我们对家庭体育的理论探索高居于首位,其次是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的说来,调查的地域很广泛,理论探索也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如:99年宛霞的《21世纪中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01年谈晓矛的《开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04年周传志的《家庭体育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但是从表中也看出对于和家庭体育的相关领域还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国外家庭体育的现状、家庭体育产品开发、家庭体育服务等。

3 研究成果

3.1 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地域涉及

全国九省(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广东、宁夏、辽宁、陕西、湖北、)、十余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香港、深圳、成都、西安、乌鲁木齐、东莞、苏州、珠海、武汉、大连、佛山、延安等)和两大经济高速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3.2 论文从内容上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3.2.1 参与家庭体育的动机

各地区家庭参与体育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但增进健康、家人团聚、休闲娱乐是被绝大多数地区家庭所认可的前三位原因。从排序上看,目前大家是把体育的健身功能放在首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注重体育的感情功能和心理调节功能。与城市家庭不同的是农村开展家庭体育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帮助子女寻求出路而参加某项活动。

3.2.2 家庭体育的活动项目

由表2可见,大多数地方的家庭选择体育活动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无资金投入或少资金投入的项目是首选的。活动的项目相当丰富,既有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有丰富多彩的现代体育项目。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选择体育活动项目开始向户外发展。

3.2.3 家庭体育的活动时、空间

从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多在周末节假日,但也受季节时间、心情影响,平日里能坚持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家庭为数不多。在进行家庭体育活动,就近、就便是人们的首要考虑的。因此,房前、屋后、免费广场、公园等是选择比较高的地方。可见家庭体育能弥补场地设施不足或者设施远离居民区的缺憾。

3.2.4 家庭体育的消费

与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相比,有关家庭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并呈上升趋势。因为家庭体育消费将是体育产业中又一支极具开发潜力的“潜力股”。调查显示,体育消费与居民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正相关,家庭体育消费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省份和地区,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目前居民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博弈型消费支出偏高,与近年来兴起的体育彩票不无关系。体育消费的目的有时也为了交际需要或提高自身能力。

4 研究不足

4.1 家庭体育概念的界定模糊

关于家庭体育的内涵主要区别在于家庭成员的数量、进行体育活动的地点和活动的目的三个方面。笔者认为,两种定义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前者没有明确家庭体育的活动对象的人数,活动的地点又太限制;后者虽然将活动对象做了界定,但弱化了家庭体育的目的性。如将两者结合会更好地体现家庭体育的内涵: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内的成员为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根据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目的,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4.2 研究对象的不全面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家庭体育的研究也开展较早。从已有的研究地域上看,大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调查研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庭体育开展关注不够。比如我国中部河南地区就是个空白点。

4.3 对国外研究关注不够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章和一些硕士论文中有少部分关于国外家庭体育的研究报道,再没有更加系统详细的研究。国外的家庭体育开展的较早,加强对国外研究可以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或者汲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相互交流、探讨必定会让我们的发展少走弯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4.4 关于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较少

在所有搜集到的资料中,只有一篇1999年刘江南《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互之间的差异,可以探询差异的原因,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在同等的条件下,能看到更多比较研究出现。

4.5 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薄弱

虽然说农村家庭可能由于观念的、经济的原因在家庭体育的发展上步伐会更缓慢,并且遇到很多城市中不曾遇到的阻碍,但是在我们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体育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4.6 家庭体育的内容体系不清晰

目前我们对于家庭体育的内容研究没有形成体系,家庭体育不仅仅是身体上参与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和心理上全面的健康,去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体育活动只是家庭体育中的一个方面,到底家庭体育的内容包含什么还要待进一步进行探讨。

5 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

宏观上讲,主要有政府对社会体育的关心程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舆论与风俗时尚等。《体育法》的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推进,促使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种新兴体育形式,不可能脱离了社会而独立存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有赖于国家对社会体育的重视,有赖于整个社会体育的繁荣发展。

中观方面,主要有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传播媒介、社区体育氛围、学校体育教育等因素很大程度能影响家庭体育的发展。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严重滞后,与人口相比严重失衡是一突出问题。虽然目前家庭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家庭体育活动有追求活动器材多样性、向室内的体育场馆转移的态势,这对以后体育器材的开发及场馆的建设提出来更严峻的挑战。

微观上的因素有: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文化程度、余暇时间、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体育的开展与效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社会功能。

6 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家庭体育悄然兴起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潮流,家庭体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成为体育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家庭体育的发展将呈以下的趋势:

第一,家庭体育将进一步兴起,活动频繁。

第二,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参与动机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各种组织化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更受青睐。

第四,家庭体育器材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第五,家庭体育人均消费水平明显上升。

第六,家庭体育的功能由强身健体、促进健康的本质功能向家庭教育、调节情感的非本质功能转变。

第七,家庭体育活动的空间将逐渐由房前、屋后、广场公园,向室内的体育场馆转移。同时家庭体育活动向户外发展也崭露头角。

第八,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单位体育等其他体育形式有效结合,形成联动发展模式。

7 家庭体育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家庭体育的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家庭体育功能的转变,挖掘家庭体育的潜力,推动家庭体育与其他体育形式的和谐发展和我国的体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大对家庭体育和投资健身的宣传力度。只有强化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才能使其体育活动行为趋于主动和习惯化。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电视、电台等的宣传和影响,使每个家庭都能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并引导其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13]

3)加大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4)建立健全家庭体育组织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丰富家庭体育活动器材种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和家庭体育娱乐活动;设立家庭体育奖章[14],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

5)把家庭体育提到制度地层面上确定下来。可以像国外一样制定出有如“家庭节”或者“家庭体育日”之类的纪念日,使家庭体育的开展有法律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5.

[2]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6(2):45-48.

[3]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12(6):1-3.

[4]曹士云.对浙江省家庭体育活动等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59-62.

[5]李凤新.内蒙古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5):62-64.

[6]陈海燕.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449-450,464.

[7]曾凡文,肖勇,丁伟祥.江西省城市人口家庭健身消费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48-150.

[8]武国栋,刘晓茹,曹继红.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体育社会化现状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9]刘江南,周在平.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4):77-80.

[10]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意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162-163,194.

[11]曹士云,白莉,等.长江三角洲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与科学,1998(6):35-39.

[12]李燕强,窦国香.珠江三角洲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4):31-35.

[13]郭戈,刘静霞,王耀文.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5(5):139-141.

14]周传志,翟爱民,杨冉.家庭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76-78.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家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要针对目前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防性安全行为教育和安全自救行为教育两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幼儿 家长 安全教育 策略

幼儿好奇心强,好动,爱探究,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弱,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家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据一项调查显示,65.4%的幼儿有过在家玩玩具摔伤的经历;44.7%的幼儿有过沙发上摔下的经历;35.4%的幼儿有过从床上摔落的经历。因此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目前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限制实践活动,轻视教育引导。家长往往偏重对儿童采取限制活动的措施,认为少活动就能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的确,这样做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幼儿是个活泼可爱的能动主体,限制活动不是上等之策。有的家长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让幼儿在户外跑动,不让幼儿互相追逐和玩耍,剥夺了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机会。虽然家长在全身心地呵护幼儿,已尽量减少危险的发生,但应该明白这一点:大人对幼儿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强化幼儿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重言语说教,轻行为训练。家长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时大部分就是给他们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忽视防护危险行为上的引导和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说教,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认知和践行不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环节,知和行有距离。幼儿知道如何做,但如果不加以行动、训练和巩固,他们是不会自然形成相应的安全举动的。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幼儿的行为不会自动生成,也不能由成人传授而获得,只能由幼儿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因此,幼儿安全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家长既要重视幼儿的的安全知识传授,又要及时强化行为训练,才能保证安全教育实实在在的效果。

因此,我们强调,加强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强化幼儿安全防护的同时,更要加强幼儿的防危险行为训练。

二.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探讨

1.预防性安全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所谓预防性安全行为,指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旨在保护自身生命的安全行为。在幼儿午睡前,家长要检查身上有无危险品(如:火柴、小刀、别针、扣子、小珠和玻璃片等),防止异物入口鼻。防止开水壶和烫水烫伤幼儿,开水壶要放在幼儿够不着的位置,幼儿喝的水,要提前凉一凉,等温度适合幼儿吃时再递给孩子。防止幼儿触电,室内电流开关要设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不让幼儿自行开关电灯、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器。教育幼儿不要爬到楼房的窗台阳台上,让他们知道会容易跌下去的。教育幼儿不要把大头针、图钉、曲别针、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进耳朵、鼻子等地方,这样容易落入气管,造成窒息。厨房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安全的地方,火炉、热锅、开水壶、刀叉等都是危险的,应教育幼儿不能在厨房里玩,要注意及时关闭好厨房门。教育幼儿不要玩塑料袋,一旦套在头上会引起窒息,因幼儿在情急的情况下,不会从头上取下塑料袋,若是将袋口拉紧则更加危险。

2.安全自救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所谓安全自救行为,指在出现意外灾害时能沉着应对,学会自救避险,如拨打急救电话,火灾自救,地震避险等。当幼儿独自一人在外被人跟踪时应该引导其做到:往人多的地方走;唱歌或大声喊,引起别人的注意;请警察帮忙。火灾无情,万一发生火灾,要教幼儿打119报警;切断电源,关闭煤气;火势太大,可用湿毛巾等针织品捂住口鼻弯腰逃离;身上着火要立即睡在地上打滚直至火灭。如果接到拨错的电话,家长要引导幼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人;问对方拨的什么号码,如果和家里的不一样,说你打错了,然后挂上电话;不要在电话里和陌生人闲聊,说出家里的状况;如果对方是陌生人,就交给大人处理,若一个人时不可说大人不在家。如果幼儿迷路了,家长要教给孩子:向警察求助;打电话告诉家人自己所在的地点,让家人来接;如果是晚上,要想尽办法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不坐陌生人的车,找不到熟悉的路不要瞎闯,免得越走越远。如果家中没有大人,有人敲门,要引导孩子做到:若对方是熟人,也要打电话问家长,先让他在门外等着,等家长回来后再拜访;对方说家长让他来带你出去,你不能跟他出门。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幼儿园)

上一篇:环境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