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实践论文范文

2023-03-25

小学生科技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对于如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高校都在进行体系改革和路径探索。本文对高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长期任务。对如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高校都在进行着体系改革和路径探索,我院经过几年实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尚无一套完整成熟的对学生科技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与管理方法,缺乏一个务实创新、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安排有专业的指导教师,但真正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的比较少。学生虽有科技创新想法,但受自身知识水平、客观条件等的限制,缺乏行动的信心和创新的毅力,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不多。

(一)课程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院是教学型高校,原来机械电子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先后照搬了或稍加修改联建高校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原来专业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低,难以起到与理论课程相互支持的互补作用。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对实践环节的处理是各自为政,有的实践环节还被省略,这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偏低,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脱离了社会和生产实际,更谈不上实践教学与产业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课堂上只强调教师的“教”,对教师的评价只是根据教师教授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关注很少,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课程内容只局限在传统课程的知识点和课程体系上,缺乏以现实生活为依托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

二、构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和难点

在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我们依照“工程训练为基础、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坚持校内与校外实践结合,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结合,通过课内教学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通过课外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重点是搭建并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五大平台”,即:团队构建平台、创新课程平台、教师指导平台、实践培训平台和保障管理平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建构或参与建构项目、课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如何实现“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项目操作”纵深式培训方式,即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做”相统一。

(一)团队构建平台。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构建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有四种形式:学生自发组成的科技创新小组;以参加科技竞赛为目标而组建的合作团队;围绕特定的课题项目或教师的项目而组建的团队;以校企合作形式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自发组成的科技创新小组主要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呈现,如我院学生会成立的机电创新中心,鼓励学生跨系部、跨学科组成兴趣小组,经常举办学术讲座、聘请专业教师座谈和定期举行课题辅导等活动。机电创新中心成立后,每年5月在宿迁市举行科普咨询会,11月参加宿迁创业文化节展示和宣传机电产品和行业的最新成果和技术。以各系部为依托,以教务处、团委等部门为支撑,依据创建渐进式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开展创新教育。

(二)构建创新课程平台。

在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时,首先加强对理论课的整合,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专业”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纵向化的课程体系,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将创新教育平台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通过增加选修课种类和数量的形式构建专业类的创新教育课程平台。根据需求,可将创新课程体系分为创新知识类、创新能力和素质类两种类型。其中,创新知识类可以与以往的理论课程、通知与基础课程相结合;创新能力和素质类可以与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和阶梯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体现出培养模式的个性化和渐近培养的原则。

(三)教师指导平台的建设。

本着“素质高,业务精,善管理,责任心强”的原则,学院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行导师互动机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制定规划和措施、协调和指挥、提供指导和服务,组织督促和检查等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创新团队先后学习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课程体系,通过复合型培养途径接受培养,渐进完成创新学习和锻炼。

(四)培养方法的改革。

创新训练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主渠道,实践途径以重大竞赛活动或科研项目等各种载体为纽带,加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学生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参与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构建大学生的科研产业化模式。在实践培训平台,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保障管理平台建设。

系部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的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通过建立的创新活动组织体系制定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形成相应的学生奖励、指导教师奖励、院系奖励等激励机制。将大学生创新活动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教师年度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例如,我校每年对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实行综合测评加分的奖励,对相应的指导教师在技术职务晋升时,可视为教学成果加分对待。实行完善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立项的流程管理规范课题申报评审经费指导验收转化的过程,以保证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同时还要采用激励淘汰机制,对学生的创业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创新团队学生实行专业导师与辅导老师共同管理,指导老师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指导任务时,创新团队学生亦可申请更换指导老师。

三、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

(一)推进实验室开放,加强产学研结合,拓宽资金来源,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物质平台。

实验室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我院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扩大开放范围,努力做到开放实验教学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相继建成“机电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高级仿真自动控制实验室”。目前,我院已做到“机器人创新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综合仿真实验室”等周六、周日、节假日全天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学习和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完善机制,加强阵地化建设,为活动开展搭建组织平台。

第一,建立竞赛机制。要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交流成果的机会和平台。“挑战杯”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日渐成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完善校级赛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组织水平,坚持每年都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省、全国如“挑战杯”之类的大型竞赛,以竞赛促建设。第二,建立交流机制。围绕科技竞赛的开展,通过多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科技展览、公开答辩会和编印大学生科技作品集等方式,采用必要的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创新交流活动。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在我院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除了给予学分奖励外,还要在学生评优和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

(三)依托学生科技社团和小组,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以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创新型的文化,必将对学生的创造创新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为了各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更好地开展科研学术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科协(如我院有科技创新中心、应用机器人研究所等)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设立科普宣传栏,制定相关制度,为各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配备一定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避免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从而真正发挥各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也能促进与创造能力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外科技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创造动机有一种激励作用。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宿迁市“五小”发明作品大赛,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江苏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各项学生科技竞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新奖励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结语

我院通过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一步融合,促进了以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二次开发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有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创业素质。

小学生科技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以教育方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纲领,以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宗旨。以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关注“三农”与民生、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为突破口,以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部过程或部分过程为手段,以学生掌握正确的合作探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普及与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二、活动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农业的调查与研究,对土壤样本的检测与分析,对粮食增产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知识、土壤成分检测知识、采用施肥配方与增产等农业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了解农业、研究农业、实践农业活动的部分或全部过程,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调查、操作、检测、实验、分析、总结等正确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次科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关注“三农”与民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感。

4 活动效果目标

通过直接参与活动的全部或部分过程,使学生获得科技实践活动的体验,感受科技活动的乐趣;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农业、民生的关系;树立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富裕,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而奋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身科学技术研究的坚定信念:通过实践、体验农业节能减排,防止或减少耕地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农作物污染。

三、活动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1 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

本次活动所涉及的对象是在校七、八、九年级的全体学生,部分老师和相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共计约600人,其中学生50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0%;教师42人,占我校教师总数的72%;相关科技人员及其他人员约36人。

2 需求分析

(1)活动背景分析

我们孟庄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23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约3.8万人口,只有一个以本地特产——新郑大枣深加工为主的“好想你”民营企业,农民的收入70%来自于农业。虽说农业收入大,但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低下,在种田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产量增加不多,可成本增加不少,使纯收入降低。初步调查显示,正常年份小麦平均亩产500斤左右,按每斤0.90元计算,一亩小麦可收入450元,可成本投入不低于260元,其中种子30元、化肥80元、耕地45元、播种15元、農药20元、灌溉20元、收割40元。这还不包括工值,如果加上农民工值投入。每亩小麦的纯收入则趋近于“0”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不知道该施用哪种肥料、用多少,结果造成土壤营养成分严重失调,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即使国家发放种粮补贴、种子补贴、农资补贴等许多惠农政策补贴。但农资价格也见势上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每月挣500~800元的工资,也不愿在家过“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从而造成部分耕地荒芜。这不但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与国泰民安。为此,在农村进行土壤成分一一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酸碱度(pH值)、微量元素等检测,施肥配方分析和应用施肥配方进行增产增收实验,正确指导农民实施科学种田,培养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在我孟庄地区乃至整个新郑市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基础,已势在必行。这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的殷切希望。我们学校是孟庄镇人才最集中、知识层次最高、实验仪器设备最齐全、实验室标准最高的智能集团,搞好这项活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也有信心。

(2)技术优势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校的503名学生和58名老师都来自于农村,且家中都有责任田,在节假日及农忙时节,学生和老师都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对农业比较了解。

我们学校有本科学历教师29人,大专学历教师25人,有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的化学仪器、设备,物理仪器、设备,生物仪器、设备,地理仪器、设备。有高标准、高规格的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

我们学校与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一直保持着技术业务往来,为了搞好这次科技活动,我们再一次走访了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杨素琴教授和新郑市农业局土肥站的李建峰老师,并征得了他们的支持。

我们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已有10年的历史了,我们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曾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001年8月,《枣树害虫——星天牛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及防治的调查研究》获第六届全国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8月,《非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实验》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入围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论坛“十佳”,同时我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8月,《非化学农业防治蚜虫的实验》科技实践活动获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实践活动”奖。此外还曾多次获得县、市、省的表彰。

(3)试剂、仪器设备分析

本次活动大致需要15种试剂、14种仪器设备和2个土壤检测室。

试剂:乙酸铵、硫酸钾(氯化钾)、酮酸铵、浓硫酸、硫酸、碳酸氢钠、酒石酸锑钾、抗坏血酸、磷酸二氢钾、2.6-二硝基酚、硫酸亚铁、碳酸钾、阿拉伯胶、硼砂、氢氧化钠(烧碱)。

仪器设备:往复式震荡机、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火焰光度计、分光光度计、塑料浸提瓶、容量瓶、50mL容量瓶、三角瓶、10L下口瓶、漏斗、移液管、扩散器、微量滴定管。

实验室:2个。

这些试剂和仪器设备,大部分可由我们学校化学、生物、物理仪器室提供。学校三个仪器室没有的部分试剂和仪器,新郑市农业局土肥站、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给予帮助,还解决不了的,由学校出资或从科研经费中出资购买。

土壤检测室借用我校闲置的2个教室,各65平方米。

施肥配方增产实验所需农具、生产资料、种子等均由配合实验的教师家属提供。

四、开展本次活动的有利条件

1 开展过类似的活动

(1)在1998年2月~2000年7月,历时2年半时间,在新郑枣树研究所的指导下,我校科技兴趣小组开展了《枣树害虫——星天牛的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及防治的调查研究》科技实践活动。

(2)在2003年9月~2004年12月,历时15个月的时间,我构思并撰写了科技实践活动方案《非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实验》。

(3)在2005年9月~2006年12月,历时15个月的时间,我亲自辅导我校科技兴趣小组依据《非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实验》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开展了《非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实验》科技实践活动。

(4)在近几年间,我撰写过3个科技实践活动方案,组织辅导过5个科技实践活动。

2 相关经验

(1)2001年8月,我和马明旺老师辅导的科技实践活动《枣树害虫——星天牛的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及防治的调查研究》荣获第六届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二等奖。

(2)2005年8月,我撰写的科技实践活动方案《非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实验》人选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论坛“十佳”,我同时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的荣誉称号。

(3)2007年8月,我辅导的科技实践活动《非化学农业防治蚜虫的实验》荣获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实践活动奖。

(4)我辅导的科技实践活动和撰写的科技方案曾5次受到省级表彰、8次受到郑州市表彰。

五、活动方案的主体部分

活动方案名称

“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重点与难点

1 活动重点

(1)确保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全部过程或部分过程。

(2)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3)获得科技体验。

2 活动难点

(1)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实施前的酝酿、宣传、发动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和活动实施后的资料整理、报告撰写、参赛、总结、评优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实施前的酝酿、宣传、发动阶段

1 活动时间: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31日,大致需要2个月的时间。

2 活动地点:学校。

3 参加人员:部分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部分老师、科技辅导员、全体学生。

4 活动内容:组建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好几个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建立各级组织,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价。

(1)组建活动领导小组。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此次活动的全面工作,由教导处副主任李新民老师、团委书记孟伟敏老师、政教处副主任高军选老师、办公室主任田明勋老师、后勤处副主任高伟老师和作为科技总辅导员的我6人组成。具体分工为:李新民负责老师工作,孟伟敏负责学生工作,高军选负责班主任工作,田明勋负责社会协调工作,高伟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我负责科技活动辅导工作。

(2)广泛征求意见:小组成员分别走访学校领导、教师和部分学生、镇政府干部、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3)开好几个会议:①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后,召开校务会议讨论,使所有领导深刻认识到此次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并得到全力的支持。②领导组利用周三教师学习时间召开由部分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科技辅导员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部署下一步工作。

(4)广泛宣传发动:教导处利用全体教师会,团委利用学校广播站,班主任利用班会等,展开全面而广泛的宣传与发动。

(5)建立各级组织:在时机成熟以后,建立各级组织:整个活动设1个大队、3个中队、12个小队和若干个小组。

学校设一个大队,由团委书记孟伟敏和我具体负责。一个年级段为一个中队。中队分别由年级组长和该年级的科技辅导员负责。一个教学班为一个小队。小队分别由班主任和一个热爱科技教育事业的科任老师负责。一个教学班根据本班状况可设3-5个活动实施小组。小组由各成员共同推举出来的小组长负责。

整个组织关系详见图1所示。

(6)签订安全责任书:为了使参与活动的全体师生安全得到保障,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科技活动领导组给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辅导员老师给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簽订安全责任书,参与活动的学生与辅导员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

(7)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三级指标:学校对活动领导小组工作进行评价:活动领导小组对每位教师,包括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科技辅导员进行评价,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根据出勤、态度、工作与成效方面。这次评价是一个再宣传、再发动的过程,是一个鼓励的过程,也是夯实下一步工作基础的过程。

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开展这次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校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分为三个步骤:了解农业,研究农业,实践农业。

(一)了解农业

1 活动时间:2011年9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历时2个月时间。

2 参加人员: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老师,约550人。

3 活动方法:调查问卷法、分析研究法。

4 活动地点:学校、辖区各行政村。

5 活动内容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指导、帮助下,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网络室翻阅查找资料,分析研究我国、我省农业地位、现状及与国计民生的关系。

(2)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进农村、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本地区农业种植和收益情况,以及农民经济、养老、医疗、生活等情况。

(3)聘请省农业大学、市农业局、省青少年科技教育讲师团等有关专家到我校做农业的发展前景,现代农业、农业与国计民生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4)挑选10名优秀学生,由3位科技辅导员老师组成培训小组,利用十一长假,到新郑市农业局土肥站进行学习,培训土壤成分检测与施肥配方分析。

6 活动成果呈现与保存

学生在看、读、听、写、思考、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各自写出其调查报告,最后连同调查问卷、日记、活动照片、声像资料等上交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进行存档。

7 评价

评价分为三级指标:辅导员(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针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表现,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每位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按25%的比例,约126名学生进行单项表彰。

这一阶段为开展这一科技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

(二)研究农业

1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日-2012年3月31日,历时5个月的时间。

2 参加人员

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土壤中成分进行测定与施肥配方分析。由于这一步骤对参加人员的纪律性、知识面以及对科技活动的态度等要求都比较高,所需参与人员也相对减少。所以,参加本次活动人员是从第一步活动被表彰的126名学生中选出的100名学生,其中包括进行过培训的10名学生和20名应急候补学生,加上辅导员老师和有关科技人员25人,共125人左右。

3 研究方法

提取法、火焰光度法、测定法等。

4 活动地点

辖区各个村庄、土壤检测室、生物仪器室。

5 活动内容

(1)将80名学生和辅导老师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由8名学生、1名经过学习、培训的学生和1位具有专业知识且经过培训的科技辅导员老师组成,每个小组师生共10人。

(2)每个小组选定1个自然村(学校辖区共10个自然村),按照领导组安排的时间,利用双休日,按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质分别提取土壤样本,并在土壤样本上贴上“xx村、xx土地利用类型、xx地质和检验结果”字样的标签。

(3)在三位辅导老师和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对所提取的土壤样本分别进行速效磷、水解氮、速效钾、有机磷、酸碱度和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和施肥配方分析。尽可能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4)把每个小组对所提取的土壤样本分别进行测定及施肥配方分析后的数据认真详细地记录在土壤检测登记簿上和土壤样本标签“检验结果”栏内。

6 评价

评价分为三级指标:辅导老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根据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纪律、态度与贡献按35%比例给予单项奖励。

通过第二步土壤检测、施肥配方分析等研究农业活动,为下一步活動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实践农业

1 活动时间2012年4月1日~2012年11月20日,历时8个月时间。

2 参加人员

参加本步骤活动人员包括第二步活动中被表彰的学生35名(其中包括应急候补人员5名)、辅导老师6名、参与活动的教师家属等共45人左右。

3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4 活动地点:实验基地。

5 实验活动时间安排

玉米实验:玉米播种时间4月15日前后,生长期100-115天,收获时间为7月底、8月初。

花生实验:播种时间4月20日前后,生长期110-120天,收获时间大致在8月中旬。

大枣实验:大枣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追肥时间一般在4月份和6月份各一次,9月15日前后收获。

6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基地的确定。我们计划设1个实验基地和3个实验区。每个实验区由10名学生和2名辅导员老师负责。为确保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师生安全、时间保证,以及实验的真实、有效和示范性,确保实验无干扰而科学、顺利地进行,我们将实验基地设立在距离学校较近的孟庄村孟伟民老师家的责任田土壤测定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玉米、花生、大枣增产实验。每块试验田分别划出面积相等的实验区和对比区。

(2)与实验基地老师的家属签订实验合同书。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将以学校的名义与其家属签订《实验基地使用合同》,一式四份,由新郑市公证处公证后生效。

7 实施实验

(1)为了不过多影响学生的学习,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要与配合实验的老师家属协商,根据劳动时间的长短,尽量把劳动时间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星期天或节假日。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耽误上课的,由辅导员老师负责协调,且必须经学校教务处、班主任、任课老师同意并批准。劳动结束返校后,学生自己或集体必须挤出时间主动找任课老师补课。

(2)每次活动,每个小组必须有两名辅导老师负责,亲自带队。出发前,辅导老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学生分工、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在行进过程中,两位辅导老师必须随队而行,随时处理行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活动结束时,辅导老师及时提醒学生检查自己的衣物等,确保无误后,以原队形按原路返回。

(3)在每次活动中,辅导老师或配合实验的老师家属除向学生讲清怎么干。注意哪些问题外,要亲自给学生示范,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学得农业技术知识,又能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4)在活动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环节,如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要由配合实验的老师家属和辅导老师亲自操作,学生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例如农药的浓度配比等辅助工作。虽说学生只做一些辅助工作,但安全防范措施也要落实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防范意识。

(5)每次活动结束,辅导老师都要组织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总结,有哪些收获、感悟、经验、教训和体会。

(6)要随时与镇、村、组委会干部联系,并向他们通报实验进展情况,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7)农作物成熟采收时,要及时进行施肥配方增产效果分析。

玉米增产效果分析:采用“五点随机抽样法”,分别在实验区和对比区各采收20棒玉米穗,分别进行长度、粗度、颗粒数、千粒重等方面的测量、计算和分析。进而得出实施施肥配方实验区的玉米增产情况。

花生增产效果分析:采用“五点随机抽样法”,分别在实验区和对比区各采收20棵花生,分别进行双仁果、单仁果的数量,以及单棵平均重量、20棵总重量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进而得出使用施肥配方实验区的花生增产情况。

大枣实验分析:大枣成熟采收时,分别在实验区和对比区随机称重各5千克,分别从成熟比率,1千克大枣数量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得出使用施肥配方实验区的大枣增产情况。

根据玉米、花生、大枣增产情况,并根据当时市场价格,计算出经济效益及增长情况。

8 技术经验推广

如果施用施肥配方能使农作物增长幅度大,经济效益好,我们就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进行宣传、推广。为了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我们将组织五种力量,采用两种方式宣传,使施用施肥配方科学种田高潮在孟庄及周边地区迅速掀起,推广。

五种力量分别是:配合实验的老师家属,用事实体会,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宣传:我校全体学生,特别是亲自参加实验的学生向家长及本村村民宣传;我校全体教师向家属、亲朋好友和到校来访的学生家长以及本村的农户宣传;村干部向本村全体群众宣传;镇农业管理所向全镇各

村干部宣传。

两种形式是:一是组成报告团等形式,利用双休日把检测分析情况,实验增产、经济效益情况,包括数据、图片、实物制成版面、展台在学校、各村巡回展览。二是以传单的形式,把所有内容以文字、图片的形式通过以上五种力量向全社会宣传。

9 评价

评价分为三级指标:辅导老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根据实验情况,对本次实验做出整体、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评价要评出“实验能手”进行单项表彰。

第三步骤活动的实施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第三阶段:活动实施后的资料整理、活动报告撰写、活动总结、评选参赛阶段。

1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1日-2012年12月20日,历时2个月时间

2 资料整理

由孟伟民老师与部分辅导员老师、部分学生负责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包括各阶段各步骤所有有价值的文字资料;由高伟与部分辅导员老师、部分学生负责整理整个活动有价值的图片、声像、实物、挂图等资料,并负责图表、展板的设计与制作;我与部分辅导员老师、部分学生负责工作最后程序的验收与修改。

3 活动报告撰写

由孟伟民、高伟与部分辅导员老师、部分学生负责活动报告撰写,由我负责修改与定稿。

4 由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对本次科技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收获、经验、体会和教训,优点、缺点、成功和不足一一认真总结,为以后的科技实践活动总结出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5 对本次科技实践活动作出贡献的领导、教师、科技辅导员、学生以及相关人员召开大会进行表彰。

6 申报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接受各级评委老师们的验收。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思想波动,想退出活动及解决预案

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个别学生怕耽误学习,个别老师怕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个别家长由于某种原因等因素,造成学生想中途退出活动。这种情况在以往的科技活动中也有发生。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查明原因,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其打消顾虑,排除干扰;二是经过努力,解决不了问题的,也不强人所难,启用后补人员。

2 在进行土壤检测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及解决预案

对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对科学施肥配方分析,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技术性强,虽说我们对参加活动的部分师生进行了专业技术及操作培训,但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将采用三个解决方案:一是邀请省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老师们,或者是邀请新郑市农业局土肥站的老师们亲,临我校指导解决;二是利用电话、互联网邮箱、QQ进行请教;三是带着问题亲自登门拜访。

3 在采用施肥配方实验过程中,与农户发生利害矛盾及解决预案

在采用施肥配方进行部分农作物实验过程中,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所需的生产资料问题、资金问题、实验失败后的损失补偿问题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将采用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按事先协商制订的合同妥善解决;二是依具体情况给予农户一定的损失补助。補助所需费用从研究经费中支出,若没有研究经费或研究经费不足,可从学校科技教育经费中支出。总而言之,不能让农户吃亏,不能损坏我们的声誉,不能违背我们的初衷。

4 安全工作及解决预案

安全工作是第一要务。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好奇、活泼、好动的最活跃时期,在整个活动中,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步骤,难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我们将采取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活动前,辅导老师必须给学校签订《学生活动安全责任书》,学生必须给辅导老师签订《学生活动自身安全责任书》,以加强安全的责任意识。二是每次活动,特别是校外活动和实验,辅导老师必须亲自带队并及时给学生讲清本次活动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必要时,老师要先做示范。三是与学校医务室密切配合,做好安全急救工作。四是每个班级(活动小组)必须配备一个急救箱(包),并配备足够的络合碘、酒精、消毒棉签、纱布、创可贴、止血带和必备的药品药具以及药皂、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急救箱(急救包)、药品、药具由学校医务室提供,短缺的由学校购买或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如遇紧急特殊情况,在做好安全急救工作的同时,在第一时间拨打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新郑市急救电话120,新郑市中医院急救电话62698777,孟庄镇卫生院急救电话62466120。火警电话119,并向学校领导及相关单位报告。

5 环保工作及解决预案

在活动过程中,难免要使用一些器具,如提取土壤样本、采收农作物果实等,尽量不使用塑料袋。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在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要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有效无毒的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粮食污染、土地污染和水资源污染。在灌溉农田时,必须使用移动软管灌溉,废弃大水漫灌,保护水资源。

七、活动的具体结果和呈现方式

1 通过了解农业,使学生对农业、农业与国计民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结果以三种方式呈现:一是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所获得的原始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作为第一手原始资料存档保存;二是活动的体验和认识,撰写成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呈现,有机会可参加论文评选或发表;三是学生活动画面,以照片、声像的形式呈现,可以存档、参赛和发表,或者送达有关电台、电视台作为科教内容进行播放宣传。

2 通过对土壤营养成分的检测和施肥配方分析,使学生掌握检测方法和施肥配方分析方法,了解土壤成分,结果以四种方式呈现:一是所采取的土壤样本,贴上标签及营养成分,施肥配方存放;二是把各村、各种利用类型、营养成分、施肥配方等指示。列成表格的形式,存档并放大;三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存档,有机会可参加论文评选和发表;四是学生的活动画面以照片、声像的形式呈现,可以存档、参赛或发表,也可送达有关电台、电视台作为科教内容进行播放宣传。

3 使用施肥配方进行部分农作物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种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农民的迫切性。结果以四种方式呈现:一是把具有代表性和特殊的实验成果(实物)进行妥善保存和展览;二是把实验成果(实物)及活动画面照片、声像资料进行保存、展览、宣传和参赛;三是把实验结果制成图表,进一步完善;四是把实验活动撰写成论文进行存档保存,参赛、评选或发表。

4 通过资料整理、活动报告撰写,使学生学会文字资料、照片、声像资料的整理与分类,初步掌握活动方案的撰写和修改。结果呈现方式有三种形式:一是原始资料整理分类存档:二是把整个活动画面及成果制成大型展板、展台,向全校师生,向社会展览、宣传;三是撰写科技实践

活动报告,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八、评价标准

本着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持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本次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 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参与人数、参与率、巩固率及学生的参与态度。

(2)对学生在活动中地位的评价,从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培养目标达标评价和预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评价。

2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1)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服务性、普遍性和普及型。

(2)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3 安全工作评价

(1)学生安全意识形成评价。

(2)活动过程中学生安全评价。

4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评价

(1)对时间保障方面的评价。

(2)对人员支持方面的评价。

(3)对资金、设备投入方面的评价。

九、预计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 使学生了解农业、农民、农村,用事实亲身体验接受“三农”教育和农业大国的国情教育。

2 通过研究农业、实践农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科学种田、农业需要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

3 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受到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养成教育,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以及团结协作、合作探究教育。

4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附件:

实验基地使用合同

甲方:孟庄镇一初中

乙方:________

甲方“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活动的开展,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使用乙方责任田_____处,共_____亩,枣树_____棵。

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意想不到的麻烦,甲方特与乙方签订《实验基地使用合同》,望甲、乙双方各守诺言。

甲方職责和义务:

1 实验基地由甲方使用,其中花生、玉米实验区使用时间为4个半月,从2011年4月1日~2011年7月底8月初。大枣实验区使用时间为5个半月,从2011年4月1日~2011年8月中旬。

2 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施肥配方和农药。如需要购买多少哪种化肥,准备多少有机肥,购买多少及哪种农药等。

3 甲方指导乙方施肥、耕地。

4 甲方负责花生、玉米的点播与田间管理,枣树的追肥, 乙方可协助,但必须服从甲方的指导。

5 农作物收获时,甲方有权采收少量的农作物以进行增产分析、经济效益分析。

6 由于技术问题、指导不当,农作物减产而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负责。赔付标准以同类耕地平均标准为准,最高不能超过同类的10%。

7 不计任何报酬。

乙方职责和义务:

1 负责提供一定数量的耕地和进入盛果期的枣树。

2 按要求负责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和生产资料,备足有机肥。

3 按要求负责施肥耕地。

4 按要求协助甲方搞好播种与田间管理、枣树追肥等。

5 提供所有农机具。

6 成熟采收时无偿为甲方提供一定数量的农作物,以进行增产和经济效益分析之用。

7 有权追回一定数量因技术问题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8 一切收益归乙方所有。

“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安全责任书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将于2010年4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开展“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为在活动中确保参加活动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特向学校签订“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安全责任书。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和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并把安全工作列入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议事日程,确保参加活动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按有关规定随时随地向参加活动的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在各中小队建立安全档案,要求各中小队每次活动前要制订安全措施,活动后要有安全总结,使安全警钟长鸣。

四、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辅导老师与活动领导小组签订《学生活动安全责任书》,参加活动的学生与辅导老师签订《学生活动自身安全责任书》。

五、“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必须配备足够的急救箱及急救用品和防护用具。

六、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成员要随时随地到活动现场督促检查安全工作及防范措施。

七、一旦发生安全问题,轻的,由辅导老师或校医救治;重的,立即启动安全解决预案。

八、有关安全事故费用,视其情况,费用在100元以下的,由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负责;100元以上的,学校可给予适当补助。

九、每次活动结束以后,要开展安全单项工作总结和评优。

“走进农业”科技实践 学校领导签字:

活动领导组织组长签字:

年 月

“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安全责任书

为在“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辅导教师特向“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领导组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有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科技辅导老师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制度,要求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要给辅导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按有关规定,随时随地向参加活动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使每个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防范。

四、每次活动都要有具体的安全措施:在活动前要讲安全,要预见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活动中要随时排查安全隐患,活动结束后要总结安全。做到安全工作念念不忘。

五、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每次活动有关安全方面的事务,井装订成册存档。

六、每次活动都要携带急救箱、必备的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具。必要时,要有校医跟随。

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的,由辅导老师或校医救治;重的,立即启动安全解决顸案。

八、安全事故费用一般由学校和活动领导组负责,特殊的,要由直接责任人一一辅导老师出资全部费用的20%。

九、安全问题要随时接受活动领导组、学校的督促检查。

十、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进行安全总结。

辅导老师签字:

科技活动领导组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学生自身安全责任书

在“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中,为了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减少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安全,使此活动能健康顺利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目的,我特向辅导员老师签订学生自身安全责任书:

一、努力学习安全知识, 自觉接受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二、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和各项安全规定。

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远离不安全国素。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四、在活动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照顾,相互关怀,相互帮助。

五、在活动中各个环节,要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合理、有序地操作,不触摸电器、不玩弄利器、不接触农药、不私自开动机器等。

六、每次活动,需要戴安全防护用具的,必须按要求戴好,活动后,要及时消毒清洗、更换衣物等。

七、在外乘车时,要遵守乘车规则,先上后下,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车外,听从司乘人员和辅导老师的指挥。

八、徒步在公路上行走,要排成一行,靠右边行走,不打闹、不嬉戏、不乱队。

九、在搬运、使用玻璃器皿时,千万小心,以防打碎玻璃,伤害身体。

十、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救治,必要时启动安全预案。

学生签字: 辅导老师签字:

年 月 日

小学生科技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助力,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长期稳定脱贫攻坚,防止返贫,是河南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河南省通过以宣传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精准脱贫,促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等方式,构建农业创新体系,为保障高质量脱贫与防止返贫打牢基础。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防止返贫

1河南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发展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创新问题始终是关系河南精准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全局的重大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农业创新体系的路径探索,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整体稳中有进、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其产业化、现代化、创新化发展的实现离不开财政支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紧抓河南省“三农”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地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于强化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从财政资金的统筹、政府的有序推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性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创新性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河南省在创新农村金融政策、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卓有成效,强化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和资金投入。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于精准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在涉农扶持中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投入等。另外,完善财政支农整合机制,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支撑和财政资金引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2不断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作用于农业生产、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形成以农业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注重产学研一体化,集聚科教资源和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多种要素资源的合力作用,提升区域与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型农业发展,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河南通过对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探索,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2018 年河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0. 7%,其贡献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河南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的探索主要体现为:一是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农业无人机用于农机作业,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二是发展智慧农业,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从农场管理、智能灌溉等方面提升农业管理、种植、预测系统等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建立以“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投入、特色服务”为体系的智能农业发展。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发挥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

1.3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近年来,河南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变“望天田”为“吨粮田”。2020 年河南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超过1250万亩,其中,2019年结转项目590万亩,2020 年新建项目660万亩。截止到2020年12月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进一步支撑粮食生产高产稳产。

二是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河南省对于现代农机,装备体系的构建给予政策性支持和具体实施意见。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着力推进畜牧业機械化,加大对于贫困地区和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其次,对于农机装备购置、深松土地作业进行政策补贴,确保作业任务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的组建、农机社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农机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农机装备创新体系。

三是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河南省农产品原料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大省,为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补齐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链突出短板。农业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向全国供应了大约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等。河南通过流通主体的培育、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河南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为河南农产品的“走出去”、农产品资源的流通提供平台。

2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河南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河南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完善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可循路径。尽管河南省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成为现代化农业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结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状况,在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2.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对于优化产品机构、提升质量与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发挥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但在农业生产活动实践中,依然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的状况。

一是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传统农耕模式没有改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农业生产多为个体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较小,综合效应较低,农业合作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现代化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集群程度化较低。目前,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产业集群效應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群的协同作用还受一定条件制约。

2.2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河南2019年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 511万人。据《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统计,河南省共有新型职业农民约53万人。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新型职业农民所占比重还较低,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整体偏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现代化经营普及率较低。从经营生产方式来看,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大批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不足,且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集中于妇女和老人,农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小学、初中的水平,初中文化程度占6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不足20%。同时,缺乏农业创新型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关系着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201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科技进步贡献率比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有一定的差距。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整体.上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也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情况。河南高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等还不够完善。

河南农业科技转化率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以及产业的集群效应较低,特别是产业的核心装备技术水平较低,不能高效率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二是成果转化制度的不健全,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主要体现为科研职业定位不清晰,科研产学协同效应较低,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健全。三是科研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不成正比,科研单位和高校农业科技人才比重较低,且深入基层、驻扎基层的意愿不强烈,不能真正将科学技术作用于农业生产。

3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助力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路径。

3.1 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河南省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划方案,指导农业产业扶贫的实施。例如《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1+N”专项行动方案》,通过科技助力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精准扶贫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据统计,2018年,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达11 911元,年均增长13%,实现全省农业产业扶贫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56万人。

3.1.1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围绕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河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方案,例如《关于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暂行)》《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操作细则暨完善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若干政策的通知》《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暂行)》,推进全省53个贫困县的全面实施。方案对于信贷的施行对象、施行办法等做了具体要求,主要从扩大银行信贷规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建立担保费补助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健全小额信贷扶贫体系。对于有贷款意愿、有一定技能素质和较强信用意识的贫困户,进行政策扶持,同时对于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另外,通过加强风险补偿金管理,保障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实施。

3.1.2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河南省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向与方法。在精准脱贫进程中,河南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地区的农业产业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农业产业帮扶,提高帮扶实效。河南省政府为落实主体培育、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专项的推广进程,制定《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4个深度贫困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取得新进展,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

3.2 以宣传为引导,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为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效性,提升贫困地区脱贫、防止返贫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农业科技实效性的实现。

3.2.1加强思想引导。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河南省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营造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促使贫困户树立积极脱贫意识,拓宽脱贫思路,通过思想引导,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另外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形成接受培训的良好氛围,加强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指导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贫困户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通过向贫困户讲解党和政府扶贫政策,围绕如何脱贫致富、农业的发展形势、农作物种植技术等,使他们脱贫先脱愚,致富先解放思想。围绕市场,整合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贫困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更合适的岗位,建好精准扶贫基地,使贫困户“打工不出乡,收入有保障”“有饭吃、有活干、有钱花”,保障农民生产最大效益的实现。

3.2.2深化农业技术服务。为切实提升贫困地区农技服务实效、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河南省将农技推广服务与产业扶贫任务紧密衔接。一方面,对于农技推广项目进行资金补助,据统計,2020年河南省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投资资金总额为17 980万元。另一方面,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在农技科研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中选取一批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较强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深化农业科技下乡指导以及定点帮扶指导,助力贫困农户产业脱贫致富。另外,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培训,促使农技人员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与素质。

3.3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以往的发展中,河南省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产出较多,但主要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依靠科研单位自身力量的转化应用,由于受到政策和条件的制约,与相关企业、区域对接不够及时有效,且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使得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及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河南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

3.3. 1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培养的农业相关人才不断增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农业的投入逐年递增,且上升幅度逐年增大,农业科技化正在逐步推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属性,各级财政预算在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基本经费的基础,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固定工作经费保并逐年加增,确保科技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根据河南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的设置,同时,让科研工作者为农户和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定点帮扶。再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支持、重点试验田的推进,提升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以及成效。

3.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因素。河南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队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一是推动高等农业科研教育创新发展。要坚持把高等农业科研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主动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统筹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二是加大对河南农业大学等以农为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支持力度,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应用型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三是创新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农业人才。四是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通过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培养经营管理型和创业技术型方向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保障长期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课题: 2021 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后扶贫时代河南省防返贫机制研究》,编号:212400410354; 2021 年度郑州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研学旅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 2021SZK002。

■作者简介: 化新向(1974.11.2-), 男,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毕业于河南省委党校,法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小学生科技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1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建设, 完善组织运行管理体制

为规范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细则》、《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1], 构建了较为完整和上下互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管理机制, 有力保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畅通运行。

1.1 院校两级管理, 确保学生科创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活动校、院两级领导工作组, 全面部署、组织、协调和评价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包括科技竞赛的开展。

校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工作组直属校教学委员会领导, 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处、团委、国资处、科技部、校科协等组成, 负责制定大学生科技活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促进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相关政策和协调相关部处和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有序开展。

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工作组具体负责本院大学生科技活动规划的制定, 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科技竞赛项目申报的组织、指导老师的选派、科技活动基地的建设、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 以及成果的评审工作等。

1.2 建立指导教师队伍, 推动学生科创活动积极开展

学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成为开展学生科创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一是大学生科技活动专家指导和咨询小组, 将一批热心于学生培养工作的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纳入其中, 逐步形成了以教学名师为中坚、以青年专家为后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大学生科技活动发展趋势, 指导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二是大学生科技成果评审小组, 负责对学生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和推荐, 以及认定科创活动学分。

1.3 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基地, 为学生科创活动提供良好硬件条件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资源, 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等, 除保证正常的教学外, 尽量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服务。学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多个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院级“开放实验室”以及数十个面向优秀本科生开放的专业实验室, 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场所, 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构建科学的激励体系, 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动力

为鼓励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激发广大师生的科研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同学参与到科技活动中, 学校建立健全了大学生科技活动与创新实践成果的奖励制度, 相继颁布了《教育教学成果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分认定办法》、《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办法》、《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学生通令嘉奖暂行办法》等文件, 面向不同对象设立了科技创新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等诸多奖项, 每年进行评比和表彰。学校还对指导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与加分, 对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保送研究生或校级“通令嘉奖”等鼓励。

3 打造立体化的科技活动平台, 为学生科创活动营造浓厚校园氛围

学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 以趣味创新性竞赛、专业性科技竞赛、学生科技学术论坛、专业学术会议为载体, 打造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活动平台, 实现了科技创新实践的全员参与和全面覆盖, 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创活动氛围。

3.1 校园趣味创新性竞赛

该类竞赛活动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 是集动手、动脑、想象于一体的趣味性、创造性竞赛。通过指导学生基于某一物品、按照某一设计要求、依据某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开放性的创新设计, 制作一件具有一定功能的作品, 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同时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科技创新的快乐, 感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

3.2 学科门类齐全的专业性科技竞赛

该类竞赛活动主要面向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通过依托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借助学院资源举办, 与专业课程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例如数学建模竞赛、流体力学创新性设计实验竞赛、电子电路设计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CIS形象设计大赛等, 让学生在专业性科技竞赛项目中实现了第一课堂知识与第二课堂实践的有效对接。

3.3 多类别的学生科技学术论坛

该类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例如“本科生科技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沙龙”、“博士论坛”、“创业学子论坛”等多类别、多层次的学生科技论坛, 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同时也让本科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 有更多平台交流和分享科研心得与体会。

3.4 高水平的专项学术会议

学校定期邀请校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介绍各专业领域的学术科技发展前沿。不仅让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 启迪了思维, 同时也为科技研发、学术专攻和学科交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信息来源。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高等院校必须将学生科创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克服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欠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素有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 学生科创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成绩突出。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学校以科技竞赛为龙头,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路、举措与成效。

关键词:科技竞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生科技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一、科技竞赛的作用

科技竞赛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特点, 实现了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的全面考察。因此, 科技竞赛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另外, 科技竞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建立起创新的意识。科技竞赛能帮助学生学习大量的课外知识外,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而且直接的渠道。其次, 参赛过程和结果不可能是顺利的, 少不了不断失败, 不断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 学生也能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态。最后, 科技竞赛活动对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等良好的品质。总之, 科技竞赛不但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更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完善了学生的个人人格。

二、科技竞赛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然,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科技竞赛机制也存在这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一缺乏精准科技创新评价制度。以分数为标准评价制度是很常见的, 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为了追求高分, 学生们无所不用其能, 直接背离了科技竞赛的核心目的, 直接约束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二过分看重参赛结果, 忽视了参赛过程对学生的激励和培养作用, 大部分学生因为过度担心不能达到自己和老师的期望, 而对比赛充满了压力和恐惧, 科技竞赛沦为一个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的一个空口号;三竞赛和现有课程教学体系脱离开来了, 使教师对竞赛的指导演变为对部分参赛学生的额外教学, 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也没能将竞赛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三、建立有效的科技竞赛机制

随着社会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 如何更好地建立一个科技竞赛机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寻求一个能和教学体系完美结合的竞赛机制是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

1、建立一个健全科技竞赛的运行机制

这个机制需要有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两大部分。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对科技竞赛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科技竞赛的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必须制定严格有效的章程和管理办法。制定和健全科技竞赛规章制度, 明确竞赛保障经费、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等是使科技竞赛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力图建立一个有效严格的科技竞赛机制, 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到其中。

2、建设严谨的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队伍是否合格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热情度。因此, 需要选拔科研能力强、高水平、负责任的教师, 组成令人信服的知道队伍。指导老师不仅提供了知识和技术支持, 他们丰富的知识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动力。专业的指导小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视野, 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以浓厚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浓厚的文化环境的熏陶。大学校园的浓厚学习氛围起到重要作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无形中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在校园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提供浓厚的创新学术环境, 使学生体会到研究和探索的乐趣,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础。同时大力宣传, 利用课堂、学校贴吧、广播等各种方式宣传, 让学生能了解并愿意参与到科技竞赛活动之中。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可以重点组织引导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指导参加到科技竞赛之中, 发挥榜样的作用, 使得更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科技竞赛。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激励, 奖励不能以竞赛结果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 更要看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灵活的奖励机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总结

科技竞赛是社会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媒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到科技竞赛, 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又创造了一条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 构建有效严谨的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至关重要, 我们要力图构建一个完善健全的科技竞赛机制。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竞赛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针对现在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问题, 提出了通过展开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构建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十分重要。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业社.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学, 2013, (10) .

[2] 李明江.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25) .

[3] 李延保.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z3) .

上一篇:中小学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