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类论文范文

2023-03-04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1篇

1.1 浅薄的专业认识

我们的学生年龄在20~23岁之间, 这时期入学的艺术类学生认为:在以往的义务制教育中艰苦, 枯燥, 缺乏个性与自信心鼓励的教育使他们备受打击。

1.2 盲从性

一部分学生认为, 在短期的突击艺术学习中得以考上学院, 今后有了出路, 终于解脱了高中时期苦闷的学习压力等认识。在过久的内在抑郁后开始爆发, 肆意地对个性的放纵等现象。在入学的初期, 有些学生在新环境下开始表现出懒散, 过度自由的学习态度。浅薄的专业认识无法提起他们的兴趣, 造成了缺乏专业自豪感、专业方向感、造成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让学生一上来就学习技术性应用, 很容易表现出厌倦、不自信的感受, 所以说在初期的基础型学习中培养学习热情成为重点, 而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学习成为突破口, 在感性多于理性的表达中, 让学生感悟自己的创造力, 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并由此逐步转换为自觉学习的理性认识中。

2 教学中的误区引发了对教改的思路

2.1 教学中的误区之一:盲从电脑技术至上的教学思路, 教学方式教条化

(1) 注重培养多种创新表现方式的主张。

在艺术设计的视觉表像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 并不是单纯的电脑技术就能包罗万象的, 有时电脑技术只是起到多种表现方式的整合作用, 例如CG的表现方式, 就是由“手绘+平面电脑软件+三维电脑特级综合合成”的特色, 在艺术设计中由于其创造性创新性的要求较高的特点, 所以经常性的会应用除电脑之外的多种表现方式。

(2) 艺术设计的主旨先在于主题, 后在于技术表现。

艺术设计的主旨先不在于技术的表现, 而在于表达设计产品的主题。我们做设计的是为了设计产品的主题而服务的, 研究产品的设计体现是否贴切产品主题、表现创造性、创新性、延续性;最后再通过技术表现出来。

(3) 电脑不是万能的。

电脑是代替人脑思考的一枝笔, 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尤为突出, 从艺术设计的定义出发:先有设计想像——其次有计划——再到艺术表现, 可见电脑的应用属于末端的表现应用方式, 其主要在于前期设计思维的精彩与否。

(4) 电脑技术并不是学习瓶颈。

电脑技术并不是瓶颈, 因为电脑技术 (设计类软件) 的开发形成就是为设计师最人性化、便与操作而服务的, 只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都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再者, 电脑软件技术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 对于另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脑技术应用学习则要注重相关技术的关联性应用, 比如电脑三维特效的应用, 面对较为复杂的画面效果表现, 都需要团队合作, 合理分工才能完成复杂的电脑特效。

2.2 教学中的误区之二:忽略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等于忽略了与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相联性

(1) 注重基础科目的训练。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为训练设计思维的形成与艺术表现多样化的感受做铺垫的, 没有扎实的基础能力, 就不能做到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恰当地表达设计主题, 很难在后期去深入设计的深度。

(2) 设计思维基础。设计思维的特征就是它在思维过程中, 有明显的辩证逻辑特征, 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具象、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独创性、关联性、发散性、综合性。独创性:独具慧眼, 不落他人俗套。关联性: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关联性: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综合性:对诸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思维过程。

课堂运用案例:

“苹果落地, 牛顿想到了地心引力, 你想到了什么?”艺术5071班 (5转3) 属于创意小游戏, 用语言、草图绘画、或表演形式表现创意。

学生创意回答如下:“青蛙王子的爱情转换为苹果王子的童话故事”、“后羿射日, 转换为后羿射苹果”、“一大一小的苹果在天平称上的平衡关系, 寓意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爱的比例关系”等。

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达到设计中异质同构的想象思维。

(3) 设计表现基础。注重深入浅出的训练方法, 在传统绘画与设计绘画实践中区别纯艺术感受与设计艺术感受中的差别。设计表现属于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课堂案例:

传统绘画训练:注重客观再现的对象写照, 如图1所示。

设计绘画训练:注重主观再现的对象表达, 如图2、3。

2.3 教学中的误区之三: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1) 综合性学科交互应用学习的趋势。综合性学科的交互应用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平面设计在社会实践的运用中, 如今已经体现为多元化的表现趋势。为了达到平面设计的不同效果, 应用三维特技、影像等效果来塑造多级平面化的关系, 最终成为大视觉的效果感受!

(2) 在艺术设计的学习领域中还要考虑到影响产品设计的其他因素, 如群体的消费分析, 爱好意向等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地方的社会、经济、地理、人文方面的深入了解, 才能给设计师以感悟并制定出让客户信服的设计作品来。这就意味着学习与之相关的市场经济学、营销学、行销学及相关人文学科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正如迪尔诺特在《超越“科学”和“反科学”的设计哲学》中所言, “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一方面, 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 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的活动。”

摘要:在高职类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其技术应用的教学, 一方面也要让学生达到设计思维模式的形成。文章从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两方面阐述了基础课程对设计思维的形成与技术应用并重的重要性, 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又有创新思维, 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设计人员。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设计思维,设计实践,交互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工业设计全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大班额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为教学改革的顺利施行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这不仅表现在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方面,在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适应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差异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了学生的等级差异[1]。

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在对待大量的学生时往往采用相同的方法,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就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导致问题积累情况的发生。因此,只有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别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带来新的契机[2]。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吸引不同层次学生注意力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特别严,不许学生说话、做小动作。上课稍不注意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小学生天真活波、爱说爱动的个性被压抑了,他们上课时恪守规矩,活跃的思维也受到束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学习压抑而没有激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学习时也就没有心理压力,就能发挥出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课前播放《美丽的西沙》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大家了解作为我国海防前哨的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以逼真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巧用多媒体,提前预设,展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多媒体课件形象鲜明、生动,带有节奏的铃声,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一幅幅带着色彩的学习目标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提前预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的层次目标: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两段话。目标展示以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并用鼓励语言告诉大家:这节课谁能完成前两个目标,谁就是很棒的同学;谁能完成三个目标,谁就是最棒的同学,请大家争做最棒的同学!这样一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3 巧用多媒体,模拟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真”感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模拟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增大了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通过Flash生动地再现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相互矛盾的两个结论,并生动展示了比萨斜塔上的验证试验,使所有学生都能深刻地理解伽利略得出的铁球下落速度和重量无关的结论。

教学《捞铁牛》,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充分理解怀丙和尚的方法,笔者同样以动画形式来展现船体随着泥沙减少而上升,铁牛被一点点往上拔的过程。接着让中下等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事情的过程和结果,让优等学生讲解结果和其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美”感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桂林一带的山的特点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了桂林一带山“奇”“怪”“险”的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峰特点。这样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仿佛走进“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5 巧用多媒体,分化重难点,实施分层设问教学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可以分化教学重难点,实现分层次教学。如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要鼓励学生不要静止地看待事物,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船动剑不动的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观察后,在屏幕上出示分层次思考的问题:1)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2)古人用“在船上刻记号”的方法来找剑,错在哪里?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直观、动画图片展示后,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个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提高了课堂效率[3]。

6 巧用多媒体,因生制宜,实现学生分层次作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练习设计要结合学生情况分层次进行。语文练习设计要注重“质”,切忌让学生“一锅煮”。如布置《桂林山水》一课后的作业,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配乐朗读,接着出示几项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1)朗读课文,弄清桂林山水的特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全文;3)能根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他们都很乐意地完成了作业[4]。

综上所述,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并把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改实验中,才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兴趣,从而实现以媒激趣、以媒达标、以媒获“真”、以媒获“美”、以媒提效,实现因材施教,让大班额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

参考文献

[1]丁秀梅.多媒体辅助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97.

[2]鲁春华.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赤子,

2014(24):180.

[3]纪洪霞.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33):278.

[4]杨小平.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次作业布置[J].文理导航,

2014(1):51.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大讨论与实施,中学语文教改的浪潮此起彼伏。近两年来中学语文新课改的春风又吹遍了神州大地。这的确在理论界起到了更新观念,促进教改的作用。笔者曾在教坛耕耘了二十几个春秋,并且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里上下求索,所以对农村中学的教改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其现状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虽投入到了教改的洪流当中,但真正有所建树,取得教改成果的只是凤毛麟角。至今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仍在旧观念上徘徊不前,仍在观望和等待中。在此笔者想谈谈农村中学语文教改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对策。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

1、城乡差别的影响

农村中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投资都比较少,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既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评价机制,更谈不上在农村中学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2、农村中学生源的影响

农村中学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新一轮的高峰期,在这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新生学龄儿童的锐减,预示着三五年后,现有的教师不是缺编,也不是饱和,而是严重过剩。一般的乡村又没有资格和资源办高一级的学校,相反城里的高一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样既有远见又有实力的优秀教师纷纷涌进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转岗的教师留守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样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就无从说起。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机,一味地追求政绩。他们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农村中学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自己短期内的政绩,不得不忽视人性管理,这就很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又转到应试教育上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研究学生学的方法。惟一能检测学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的命运。这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完成上级的指标数。

4、师生创意衰退的影响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只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语文教师也就不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了。他们总结出“千说万说,数据落脚”。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的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学生的生活机械化,教师不思趣味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意性。他们教出的学生共性多,个性少,模仿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动手少,抄袭多,动脑少。有些老练的农村语文教师公开地指出“改一步成先进,改两步成先烈”。这也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症结所在。

二、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对策

1、改变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和名牌学校的上线率。尤其是对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标准应重新制定。

2、给学生一个启发的课堂

所谓启发课堂,就是创造性教学,它是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变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

3、教育政策的倾斜与平衡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改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作点尝试,鼓励城市的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执教,让他们成为农村中学语文课改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同时对这些教师和毕业生给予政治上、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政策倾斜,使他们能安心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相信在上级政策的倾斜下一定能平衡城乡之间的语文教改差距,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综上所述,笔者对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相信我们只要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改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单位:湖北仙桃市西流河一中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4篇

高校教改因素内蒙古民族大学我国高等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建设者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如教学过程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模式,在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仍是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从系统科学理论角度看,高等学校是一个完整、开放且有序的系统,在外部,高校系统接受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政策指导、受到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同时还要接受社会需求的引导;在内部,教学系统是其核心系统(或组成部分)是高校系统实现其教育功能的主要要素,因此,其教改的核心领域是教学系统内部的改革。

教学系统是高校系统的核心系统或组成要素。首先,从教学设计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看,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其次,在高校系统内部,其教学系统还与高校系统内的其他因素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制度建立和监督、学院对学校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度、教研室职能的发挥以及其他辅助教学部门的职能发挥等。也就是说,高校教改实践的主要领域在高校系统内部,首先,其教改实践必须与国家和地区政策相一致、服从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并依据社会需求的引导;其次,高校教改的核心领域是其教学系统内部的改革,但也与其教学主管部门、学院及教研室等相应职能部门密切相关。

下面,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谈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

近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

教改实践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2012年度和2013年度连续两年分别以“课堂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开展了教育质量年活动,使得教师教学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提高;修订并实施了《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课程评选工作,已经有22名教师被评为示范课教师,78名教师获得教学技能奖,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性;并继续对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精品课程、自治区品牌专业和自治区教学团队进行评比,同时加大了奖励力度;制定了《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等。

一、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

有效地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矫正了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过分的专业化的特征,扭转了人才发展片面的趋势。内蒙古民族大学開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基础,强化素质,为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该类课程开设时只对学生提出在若干最基本的学科领域的学分要求,至于选什么课,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决定,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钻研,全面发展。课程主要包括五大模块,即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公共艺术、自然科学类和应用技术,教学方法应重在启发思想,培养自主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学重点应是启迪思路,讲解方法和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于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时调整

在通识教育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校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通识教育类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一和第二学年,每学年学生选修4门,在4年的总学程中,至少要在上述5个模块中选修8门通识教育课程。相应地将各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推至大三全年和大四第一学期,由于原来平均开设在4年的专业课集中在一年半开设,导致学生在大学高年级课业负担过重,影响考研备考和就业准备,而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大。

3.2011版培养方案中的其他问题

在这版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为期3周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和3学分的“实践能力拓展”两门课程,但方案中对课程没有明确规定这两门课程的具体实施办法,这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具体操作,教师不清楚如何有效评价。

二、在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应该向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发展。据此,一方面,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制定2011版人才培养计划时,相应地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从课时上给予偏重;另一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了《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立了师范类和医学类学生技能培训中心,积极参加和主办自治区和国家各级实践技能比赛奖和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该校还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使每位在校本科生均配有一位学业导师,用于指导实践和学习,其反响良好。

但在具体执行时,更应该注重合理化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以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方面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是高校教学的“灵魂”。高等学校大师云集,可再高水平的大师,如果没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其意义为零。因此,教学改革应该以提高教学水平为重要目标。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是:

1.明确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办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该校制定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办法中规定,要在教风方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否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基本要求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否引进本学科最新成果;备课、讲课是否认真,基本理论、概念是否讲授准确,层次是否分明;指导实践环节是否认真;辅导、作业、考试命题是否规范等)、教学方法方面(包括教学中是否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启发式教学;是否注意各环节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板书布局是否合理,层次清楚,字迹规范工整,语言表达简明准确;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学效果方面(包括是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对教师教学进行全方位评价。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结果由学生评估(占50%)、专家评估(占25%)和领导评估(占25%)三部分组成。评估形式主要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搜集评估信息,然后分别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对于评估结果达到“良好”以下的教师,将对其实行停课整改的补救措施。

2.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对于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让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导师,专门负责培养其教学能力,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听课、备课满一整年,经考核合格,方可登讲台。

3.严格多媒体课件的管理

加强对媒体课件的使用和管理,联合专家和学校教学督导严格把关,尤其对青年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考核和筛选,除非必要,否则不允许使用,强迫其提高基本教学技能。其他教师也应根据课程具体情况选用课件,以避免“上课念课件”的情况发生。

4.加强教学奖项的评比

继续开展了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课程评选工作,多名教师被评为示范课教师和获得教学技能奖,为全校专业教师起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自治区教学名师和自治区教学团队不断增加,参评自治区教坛新秀,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层次。

5.加大对教改课题的支持力度

教学改革课题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托,也是其实践方式之一。申请教改课题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但由于该校教师对教学改革课题认识不足,导致对教改课题的申报缺乏热情。

6.加强教研室工作,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教研室是高等学校教师最基本的管理部门、是其教学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教研室负责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专业课教材、组织教学实践、组织教师教学研究和研讨、进行教学检查等工作。其工作内容密切贴近教师日常教学,其内容繁杂,但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内蒙古民族大学制定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教研室工作目标,并每两年对教研室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全校范围内通报表扬优秀教研室,通报批评合格和基本合格教研室,使得教研室工作在相互比较中促进,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良性工作竞争氛围。

在新的社会情境下,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高等学校教育必须随之发生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屹立不倒。高校教改的核心是学科教学改革,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高校系统内部的其他因素也会对高校学科教学改革造成影响。因此,只有高校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要素的协调配合,高校的教改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章伟民.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课题“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因素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成果之一。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研教改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21世纪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为此,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在这场重大改革中,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必须做好教研教改工作。

一、教研教改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研教改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一所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得如何,既能体现学校领导业务素质,也能显示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更直接体现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多数学校提出了“向教研教改要质量”的口号。

1.教研教改能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供理论准备与实践前提。有改革才有创新,改革是创新的前提,要实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教研教改提高认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分析应试教育的弊端,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规,形成一套转轨型方案,把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

2.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学校中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要使其在短时间内转变,难度很大,只有通过教研教改,培训一批骨干,同时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素质教育才能在学校教育中立足并得以实施。

3.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路先锋。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必须有与它相应的理论准备。素质教育由整个体系的形成到实施要靠教研教改为先锋。任何一种教研教改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一项巨大的教育工程,从工程的启动到工程的实施,需要一种内在的动力,而教研教改便是实施工程的动力。根据实际情况,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先导,进行教研教改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探索出新途径,制定出一套新措施,为促进其顺利实施做准备。

二、当前初中化学教研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化学教研的现状是:教师教研观念依然落后,虽然教师们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反省自己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陋习,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一些旧的教法仍根深蒂固。目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讲课时很难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难以做到分散讲授,而过于密集地进行教学;注重抽象的概念知识,给初中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化学学科的学习。很多教师缺乏教研意识,不愿意或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大多数教师没有参与集体的教研活动,也没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少数甚至从来没有写过教研论文,即使是写论文也是走形式,应付上级或学校的要求,教研水平处于低层次。而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化学准备知识相当缺乏,还不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领会和认识生活中的现象,非常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和引导。

就拿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但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这种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三、促进初中化学教研教改的对策

学校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途径,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研究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结构,形成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研究“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生动活泼”发展的新体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的最终目的。

1.把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制度化,加强区域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应该把教研活动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比如可以规定每周六上午为业务学习时间,学校教委、教研室相关负责人员专门负责此事,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加强同校化学教师、同市区其他学校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使得化学教师能更加深入地的研究问题。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上好“三课”的做法,即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使他们走在其他教师的前面,上好示范课;参加工作1-3年的教师上好汇报课;有课题研究的教师要上好研讨课,活动结束,做好多渠道反馈、交流研讨、热点评说等。

2.提高化学教师综合素质,丰富其能力结构。实施教研教改,教师是主导,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化学专业而言,一般要求化学教师应具备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娴熟准确的实验操作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但在新时代,仅有以上能力是不够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新时代化学教师应具备学科综合知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综合性的创造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等。化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初中化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3.强化实验教学,化学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实验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起着直观教学、印证课堂理论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作用,新模式下的化学教育还要求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提出、化学计算的出现,无不是源于化学实验。要使实验教学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

4.化学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现代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电脑这一新时代的工具,在现代教育中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化学教师应打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站讲台”的传统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的图、文、声、像综合表现的能力,创设教学场景,使教学内容能更形象、更生动,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化解教学的重、难点。如制作或利用CAI课件或者利用POWERPOINT,将化学实验中因一些错误操作而造成的后果用电脑动画、电脑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实验的规范操作意识。

总之,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立足实际,认真研究教研教改,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必须进行教研教改。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J].中学教育,2002,(2)

2.初中教育教材编写组.化学[M].北京: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社,2004

3.李健.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员制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2)

4.陈郁章.浅谈如何提升教育科研境界[J].教学与管理,2006,(4)

作者单位:湖南省桑植县利副塔镇八一希望中学

上一篇:高中生论文下一篇:教育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