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诚信议论文范文

2023-04-21

谈诚信议论文范文第1篇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不履行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我国的银行信贷因一些人的信用缺失, 损失巨大;一些不法从业者为了牟取暴利, 不惜以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 制造伪劣食品, 有毒大米、问题食油、毒奶粉等, 类似事件一次又一次拉响食品安全的警报。诚信缺失不仅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同时也给企业自己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 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更给我们国家的形象蒙上阴影。

因此在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而高等学校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 历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他们的诚信状况如何将对社会风气、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1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高职生的诚信状况也不容乐观, 令人担忧。

(1) 履历造假。例如, 一份资料表明, 在某所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所召开的双向选择会上, 一个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所收到的84份学生自荐表中, 竟然发现有5人同时为本校的学生会主席, 6人同时为某一个班的班长, 其弄虚作假的现象使用人单位极为吃惊和震撼。

(2) 信贷违约。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许多高校, 一些贷款学生不仅不按时归还贷款, 甚至连在校期间有国家贴付50%的贷款利息也久追不还。严重的损害了大学生的信誉, 丧失了基本的诚信道德, 为后续的国家助学贷款造成了障碍。

(3) 一些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 抄袭作业大有人在;考试作弊时有发生。

(4) 获奖证书造假。现在就业压力加大一些学生为了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不惜伪造获奖证书。

(5) 拖欠学费。为给自己买手机, 买名牌不惜花掉父母血汗钱, 谎称学费没凑够。

试想, 如果很多高职生持有这样的诚信缺失的品质走向社会, 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影响?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愈发达, 愈要求诚实守信。当市场经济面临“信用危机”的严峻挑战, 如果不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毕业后走向社会, 将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加剧社会信用危机的危害程度。为此, 必须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 形成自律和约束机制, 寻求大学生回归诚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高校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高校要强化以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以正面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诚信教育培养模式。

首先,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品质修养, 做到正人先正己, 言教先身教。教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否则教师的说教苍白无力, 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坏榜样。诚信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警策、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良好的诚信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其次, 发挥诚信的主体作用, 人是诚信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 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此外, 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 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 使诚信在校园盛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教育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搭建诚信教育平台, 树立榜样, 以点带面,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 强化诚信行为, 让诚信在校园蔚然成风。

再次, 学生日常行为融入教育管理。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将日常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 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考评, 可建立学生的诚信德育学分量化考评制度, 考评建立诚信档案, 每个学期都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 对于诚信缺失的学生加强教育与引导, 使学生在校期间突出的诚信行为和明显的失信行为有据可查。如严格考试纪律, 对于作弊的学生按学校规定进行惩罚, 并对其行为记录在诚信档案中。学校可根据记录的情况, 对于诚信好的学生择优推荐该用人单位。整个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的过程, 是学生自我确立诚信目标、自我教育、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四, 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会“诚信”的魅力和威力,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 形成一种舆论氛围, 让学生时刻受到激励和熏陶, 潜移默化, 从而形成诚信意识。此外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 践行诚信。学校的每一项决策应该公开、公平、公正,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当然,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 我们要营造一个大的诚信环境。树立诚信, 不能只靠个人的道德完善, 它还应该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公众舆论。目前我国公民的规则意识, 包括法制意识、契约意识都很较薄弱。因此,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诚信环境的建设, 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惩非诚信行为, 奖励诚信楷模, 让不诚信者付出代价, 让守信用者享受诚信的回报。如果能成功的营造这样的环境, 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明显好转。

总之, 大力推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是他们在校期间就打好诚信根基, 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要能够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就一定能够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

摘要:针对社会和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 本文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诚信教育,状况,途径及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曼, 袁进升, 韩飞.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4) :164~166.

[2] 李政云.诚信教育路在何方[J].江西教育科研, 2002.

[3] 熊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5) :23~24.

[4] 吕伟珊.教育者诚信是大学生诚信的关键[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16) :15~16

谈诚信议论文范文第2篇

1旅行社的众多违背诚信的行为的几点表现

以“零团费”或“负团费”为幌子,欺骗旅游者参团后,安排大量的时间购物,缩短旅游者在旅游景点景区的时间,以此弥补利润的差价。

做虚假广告,用低价位高标准欺骗旅游者。 等旅游者进入行程后,增加收费或减少景点,或降低服务与接待标准,或更改路线,以此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组团社人数不足时,不经过旅游者同意,私下将客人转卖给别的组团社,当出现旅游纠纷时,两个组团社之间互相推委责任,让旅游者两处碰壁。

有的旅行社为了增加收入,变相出卖经营权,让一些没有经营权的“黑社”挂靠经营,成为其所谓的“门市部”,然后收取租金,而这些“黑社”为了敛财,经营上更是处处陷阱,极大的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将团卖给导游员,收取“人头费”,而导游员为了不亏本和赢利,更注重购物和自费项目,常出现欺客宰客现象。

聘请的导游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 轻服务, 重回扣,忽悠旅游者。

经常拖欠合作单位的钱款费用,甚至影响其正常运转。

2旅行社出现种种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原因

旅行社缺乏品牌意识和长期发展目标, 不懂得诚信经营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旅行社在有关旅游的信息量上, 相对于旅游者有太大的优势, 尤其是各类旅游服务或旅游产品的正常价格和折扣价及其标准,这就使旅游欺诈行为的出现有了可能性。

目前,旅行社业的信誉度较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大多数靠人情与关系来获取旅游合同, 这也促成了旅行社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也使得旅行社的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目前,我国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导游员的报酬体制也不合理, 这造成导游员过分的注重从旅游者身上获利,而忽视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缺乏广泛而强有力的社会监督, 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旅行社协会也不健全,新闻媒体的监督报道力度也不够。

旅行社的不诚信经营行为, 直接损害了旅游者和合作单位的切身利益, 影响我国旅游业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 因此,构建旅行社的诚信体系,势在必行!

3改变旅行社种种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措施

增加旅行社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公布有关旅行社的信息,包括注册资金、业务范围、人员构成尤其是导游队伍情况、经营情况、奖惩情况、被投诉原因、信用等级等等。

建立旅游行业的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和完善,包括:各旅行社、导游员、车辆、司机、景区内酒店等住宿餐饮和娱乐场所及设施、购物场所等,坚决执行通过审批才能入网的原则,并将不合格的及时清除。

规范导游队伍管理,建立更新导游员个人档案,完善导游薪酬制度, 使导游员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加强对导游员的培训,提升导游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推进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自律作用,改善整个旅游行业的信用环境。

增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及时反映和报道旅行社的有关情况,让公众能及时的了解最新情况。

通过网络设立更多的平台,如微搏、QQ、微信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旅行社的监督评价中来, 参与到旅游体验与旅游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中来。

增强旅游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1)认真贯彻执行《旅行社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旅行社的经营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及时有效地处理旅游投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的情况,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对旅行社起到警示作用。 (3)建立完善旅行社的公开考核评价体制, 通过对旅行社的经营情况的总结与评价,建立相应的旅行社信用等级,建立旅行社诚信档案,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布,以此促进旅行社品牌意识的增强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方便旅游者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4)见缝插针式地安排对旅行社管理人员和导游员的培训, 加强对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

相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旅行社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并且以次带动我国整个旅游行业的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旅行社在旅游业中处于龙头和枢纽的地位,目前,旅行社的诚信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旅行社诚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旅行社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可续发展。旅行社自身必须认识到旅行社诚信体系的建立,旅游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和引导力度,社会舆论也要发挥更多的舆论监督作用。

谈诚信议论文范文第3篇

诚信教育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很多院校开始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并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开始将诚信教育加入到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但是, 目前根据本文的调查和研究显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诚信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诚信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 需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诚信教育相关内容的渗透。但是,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将诚信教育加入到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时, 其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虽然财务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都开始认识到将诚信教育加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并且也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更好地指导诚信教育的开展。但是,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理解诚信教育的内涵, 盲目地将诚信教育的内容加入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第二, 诚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一定的计划性特点, 如果将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来, 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 才能够使得诚信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融合, 但是目前依然无法完成这一目标。

(二) 诚信教育的内容无法突出会计专业的特点

诚信教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独特的教学内容, 在对其他相关专业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的过程中, 也会强调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为了更好地促进诚信教育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结合, 需要更好地突出会计专业的特点。然而, 目前诚信教育在渗透入教学的过程中, 无法突出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一方面,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进行的诚信教育与企业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品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 教材中使用的教学案例大多数是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的, 但是目前随着会计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实践, 会存在很多诚信教育的案例。

(三) 诚信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

为了更好地提高诚信教育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教学效果, 需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 从而更好地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但是, 根据本文的调查和研究, 目前诚信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 只安排几节课程, 用来集中对诚信教育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没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第二, 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存在很大不同, 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地配合, 能够让学生从自身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职业素养。

二、诚信教育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 都开始加入了诚信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但是, 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将诚信教育渗透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将诚信教育渗透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诚信教育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分析, 从而能够更好地找出诚信教育内容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更好地明确诚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 在确定诚信教育人才教育目标的过程中, 需要与企业进行充分地合作, 了解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诚实守信品质的要求, 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 完善诚信教育的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促进诚信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更好地完善诚信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 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进一步突出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从而能够使得诚信教育的教学内容, 更好地符合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 才能够更好地将诚信教育渗透入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第二, 需要选择较为典型的诚信教育教学案例, 能够很好地反应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案例, 在以后工作的过程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三) 要完善诚信教育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诚信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的效果,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诚信教育的教学方式, 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促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 选择会计专业中与诚信教育相关的案例,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更好地开展诚信教育;同时, 还需要根据诚信教育的不同阶段, 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第二, 促进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也需要建立相关的考核体系, 从而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 通过上述研究, 我们对于诚信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人才培育、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诚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也清楚的认识到了目前高职诚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重视力度, 不断整合教育资源, 为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持, 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摘要:当前面对新会计准则的广泛实施, 我们需要在诚信教育的作用下, 来结合前期教学改革工作, 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此来适应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才的高要求。为此, 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 围绕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展开探究。通过对会计专业诚信教育问题的分析, 详细介绍了诚信教育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 曹永年.构建诚信体系:会计人员诚信的建设[J].营销界, 2019 (08) :20-21.

谈诚信议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论述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涵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剖析了当前的难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突破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困境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困境;突破

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把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观测点,为大学生积累人生财富,铸就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高校诚信建设体制机制及物质基础欠缺等各方面原因,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并研究相关对策,进而发挥诚信档案对于塑造良好人格的作用,迫在眉睫。

1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原则

客观真实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所遵循的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客观真实性原则。诚信档案只有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状况及日常行为,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学生主体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真正的管理主体是学生,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全程需学生参与,适时需要学生操作。

动态性原则。由于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自我修正在不断改变和进行,有失信行为的学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自我改正,及时进行补救。所以,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也要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使学生时刻警醒自我,持之以恒地树立诚信意识,保持诚信行为。

社会公开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一定要在不涉及学生隐私的情况下,遵循公开的原则,时刻接受社会、学校及学生的监督,尽量向社会公众公开。

2 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正在影响着青年大学生,致使一些大学生丢弃了诚信观念,这必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身正确的价值观、诚信观和道德观,势在必行。

2.2 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要求和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1]。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取决于大学生是否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认知,大学生诚信档案能促使大学生时刻警醒自我,在弘扬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3 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道德品格仍需继续培育和塑造,引导他们锤炼诚信品格,是他们成长成才的方向标。因此,只有建立诚信档案,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才能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3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困惑与难题

3.1 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缺乏重视。2003年上海大学建立了我国首份诚信档案后,各个高校开始探索诚信档案的建设,但始终推行不力,效果不佳。关键原因是高校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仅限于完成上级文件要求,并没有将诚信档案真正运用起来。

3.2 大学生诚信档案监督保障体制不完善。我国大部分高校诚信档案监督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具有监督保障作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只是针对总体信用体系的政策性指导意见,而具体的针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相对滞后。

3.3 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管理体系不规范。部分高校由于其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主体的多样性,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工作推行难度大。诚信档案建设也存在标准缺失问题,许多高校虽然开始探索诚信档案的建设,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诚信标准,档案内容及项目也不尽相同[2]。

3.4 大学生诚信档案材料应用不到位。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在应用上都不够到位。诚信档案在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信用机构间共享。大学生诚信档案材料内容相对简单和片面,且只作为基本数据来保存和记录,导致难以被用人单位认可。

4 破解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难题的对策

4.1 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檔案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专门的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方案、工作目标等,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3]。配备专门人员,建立培训机制;高校要配备专门的诚信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诚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水平;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从源头和根本上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4.2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监督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加强诚信立法,构建具有法律效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全民诚信意识;规范诚信档案法律保障,高校要积极配合立法部门,维护和监督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增强诚信档案建设的物质保障。建议高校设立专项资金、专门机构来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组织实施,切实解决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在推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4.3 健全规范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管理体系。学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政策制度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使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有据可依。促进学生处、教务处、就业中心等多个部门的联合管理,使诚信档案数据内容得到多部门的提供和共享。建立一整套集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诚信行为激励机制及档案记录信息监督反馈机制于一体的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在诚信档案中详细记录大学生的信用程度,进行合理奖惩,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育良好的诚信品格。高校研究制定详细规范的诚信档案记录指标,以诚信档案记录的指标为基础,实现记录信息的规范化收集,并保证信息及记录数据的真实客观。在建立完善的诚信档案评价系统方面,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建立相应的评价规则及设施,对系统中的管理进行权限分配,并利用数据库信息调取的方式来体现大学生的相关信息。

4.4 增加大学生诚信档案材料的适用性。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衔接,与用人单位、银行及其他社会机构等建立有机衔接,增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有效性[4];丰富大学生诚信档案材料的数据及记录内容,规范化地丰富诚信档案材料数据指标和内容,使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得以全面地体现,被用人单位及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充分地认知,从而得到充分的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新时代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2019-SKL-274)。

参考文献:

[1]田道敏.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档案管理,2014(6):83-84.

[2]周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18(6):53-55.

[3]张忠良.高校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探讨[J]档案管理,2015(2):93-94.

[4]吴双,李大鹏.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兰台世界,2019(2):67-70.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来稿日期:2019-10-17)

谈诚信议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诚信 本质属性 行为过程 决策

一、序言

理论界对诚信问题的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从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索,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及对策措施。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管理学的角度,立足于施诺者和承诺者本身探讨在诚信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及实现途径。

二、诚信的概念、内涵及其本质属性

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探索诚信的实现途径,首先从诚信概念入手,明确诚信的概念、内涵及其本质。

(一) 诚信概念

对于传统诚信,理论界一致认为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讲信用、守承诺。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和古人差不多,认为诚信即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行为方式,它表现为一个人在说话、做事和做人方面真诚不欺、信守诺言。

(二)诚信的内涵及其本质

诚信的基本内涵为真诚、诚实,就是保持自己,讲求信用。首先,诚信强调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就是在行事时,发自内心,遵从自我,与内心、自我保持一致性。其次,诚信强调行为上的一致性和言行一致性。行为上的一致性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表现符合诚信的要求。言行上的一致性是指履行先前的言语承诺或其他形式的约定,指现在的自我不违背过去的承诺。

三、诚信行为过程分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人类社会中,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所以,诚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虽然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其他社会生活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受到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正是从这个根本意义上说,诚信的深层源泉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实践。

(一)诚信的主、客体分析

“诚信”,说到底是人的基本规范问题,是人要讲诚信规范,也是人要接受诚信规范,人既是诚信的施动者也是受动者。换句话说,诚信的主、客体是人而不是物。人之所以区别于物,根本依据之一就在于人用意识去判断利害得失。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受制于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其社会规范,同时也对周围的环境发生相应的作用。作为个体的人会把自身的条件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转变为“自我决定”和“社会决定”,即由个体向社会的转变。同时,也因自身条件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形成个体差异。诚信的施动与受动是双向的,而且是对等的,也就是说,个体要享受诚信,就必须先做到诚信。

(二)诚信实现过程分析

从决策的角度分析,诚信的实现由三个阶段构成:作出承诺、履行承诺、兑现承诺。在作出承诺阶段包括承诺的目的、承诺的内容、必要性和可行性、受诺者的诚信状况;还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意外情况和其它相关因素等。只有对上述各项内容作好认真分析与准确评价,使其符合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并且较为恰当,同时对受诺者的诚信状况进行准确识别,才能使所作承诺有较为坚实的基础。本阶段主要考察承诺者的业务能力和决策水平。履行承诺阶段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对承诺事项及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跟踪,所作承诺能否履行的考量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受诺者诚信状况变化的进一步识别及对履行承诺的影响等,如果需要调整应及时与受诺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取得其谅解。本阶段主要考察承诺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兑现承诺是实现诚信的关键阶段,是对承诺者价值观的考验。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考验承诺者的个人品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诚信需要施诺者认真分析、理性计算、准确识别、实时跟踪、及时沟通、积极兑现才能顺利实现。否则就会造成诚信缺失。

四、实现诚信的途径

实现诚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建设,二是施诺者自身修养及决策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环境建设包括政府诚信、完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严格执法和加强监督等方面,由于目前这方面的论述较多,本文侧重于后者进行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个人和企业都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和自主权。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展了、领域拓宽了、交往的频次增加了、环境复杂了。从诚信实现的三个阶段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作出承诺阶段:作为施诺者或受诺者,其身份不断地在管理、生产或服务和生活三个领域进行转换;所处的环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诚信的形成条件、相关因素及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施诺者和对受诺者在专业知识、决策水平、识别能力、自身素质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提了更高的要求,只能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地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决策水平,使承诺或受诺建立在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诚信。

在履行承诺阶段:应积极主动地与受诺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跟踪并发现兑现承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补救。这主要通过增强施诺者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修养来实现。诚信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如果大家都只是报怨、等待、甚至仍然故意失信,诚信的回归将越来越遥远,而且受伤害最大的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自己。

兑现承诺阶段关键是考验人们的价值观,其核心是人们的物质利益观。对待物质利益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对物质利益需求的普遍性。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承认这种物质利益的普遍存在,才有可能正确认识以此为基础的所有道德和政治等问题的实质所在。

二是要正确选择获取物质利益的合理手段。人们在获取物质利益手段的选择上,有合理性与非合理性,或合法性与非法性之分。坚持通过合理的、合法的手段获取物质利益。

三是要理解和实践物质利益与奉献精神的一致性。处在社会群体中的人,个人的利益只有在社会群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与非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一个重要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群体物质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存在,而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为争取维护和实现社会群体利益敢于做出个人的牺牲和奉献。

参考文献:

①焦国成. 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2—4

②蒋旭. 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 《兰州学刊》,2005(6):177—178

③杜木恒. 诚信的经济学分析.《现代财经》,2008(2):9—10

④唐国战. 诚信内涵研究综述.《社科纵横》,2005(8):146

⑤姚景照. 关于诚信的理论思考.《西南大学学报》,2010(7):20

⑥卢希悦. 对我国诚信缺失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1):95—96

(任科社,1958年生,陕西耀县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尹丹,1989年生,河南洛阳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赵雯婷,1987年生,河南周口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

上一篇:中国石拱桥教案下一篇:散文摘抄

热门文章

谈诚信议论文

精品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