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安全论文范文

2023-05-21

性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十月份是以防性侵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我校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打击为主、预防为本、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方针,从工作实际出发,切实履行职能作用,认真把开展平安创建,预防学生遭受性侵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校预防学生遭受性侵工作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预防性侵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预防学生性侵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加强认识,深入宣传。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宣传学习预防学生性侵相关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校上下形成了预防学生性侵的浓厚氛围。在10月10日的升旗仪式上,我校进行了防性侵安全教育活动,校长代表学校针对防拐骗、防性侵主题进行了讲话,学校安全宣传栏张贴防性侵宣传画报;各班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观看“预防性侵教育片”,使学生明白遇到性侵时如何处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性侵教育活动

1、做好预防性侵安全教育。

通过全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预防性侵犯、预防拐骗教育,由德育主任高鹏主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警觉,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

2、加强教职员工管理。

切实加强教职员工管理,把好入口关,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并将师德教育、法制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加强考核和评价,落实管理职责。特别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品行考核,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员工出现的不良行为。

3、开展隐患摸底排查。

全校统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全面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发现的性侵犯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建立学生性侵犯案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性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

4、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

健全学生请假、销假制度,严禁学生私自离校。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完善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5、密切保持家校联系。

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提醒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要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要让家长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性侵犯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学校要同家庭随时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情况,特别是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时,家校双方要及时沟通,深入了解孩子表现情况,共同分析异常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性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动物源性食品, 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即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及蛋和奶等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与因素。法律规制, 是政府根据相应规则, 通过认可和许可等手段, 对微观经济主体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动物源性食品从“养殖到餐桌”各流通环节, 涉及多方利益相关主体行为, 法律所规制的对象正是这些利益相关者行为, 具体包括相关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行为、相关农产品生产者行为和相关食品经营者行为[1]。法律规制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完善的执行与监督体系。

2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 我国动物源性面临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动物疫病。近年来, 由动物疫病引发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 而我国的动物防疫管理体制、防疫条件和防疫水平尚不能满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发展需求。二是兽药残留及违禁药品使用。近年来, 个别生产者、经营者在动物产品饲养过程中不当使用兽药, 甚至出现滥用违禁药品的恶性事件。三环境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我国少数地区有毒有害的物质的排放量和使用量远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损害, 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而且经由食物链蓄积效应在动物体内残留累积。四是投喂、屠宰、加工、仓储和运输方式不当。五是人为因素。由于目前违法成本较低,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不惜以身试法, 通过伪造检验检疫证明、掺假掺杂、添加禁限用化学物质等手段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 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

3.1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

随着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不断完善。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层面, 一系列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及相关法律相继制定、修改、颁布和实施, 逐渐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为中心、其他法律相互协调配合的动物源性食品法律规制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层面, 我国陆续制定了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详细规定了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污染物限量、生物毒素限量等, 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指标参考和技术支撑;作为质量标准的重要补充, 目前已建立了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执行与监管层面,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由食药监督、农业、质量监督管理、卫生管理等机构的中央部门及其在地方设立的延伸机构在其职责、权限范围内分别负责。

3.2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规制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相对于动物源性食品品种、数量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动物源性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发展仍相对滞后, 相关法律体系呈现“散、乱、差”的特点。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 涉及动物产品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标准少、质量低, 安全认证技术与标准低于国际水平, 检测机构布局不合理, 专业检验检测专家、人才缺乏, 检验水平偏低[2]。三是管理部门权责不清, 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 监管资源分散冲突、相互扯皮现象严重。四是执法力量薄弱、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执法经费短缺、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五是安全风险预警、召回制度等食品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各项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确立时间不长, 由于监管体制、监管机构及信息公开等方面缺少详细规定, 相关制度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

4 完善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建议

4.1 构建法律法规体系

一方面, 要完善立法制度,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明确立法权限和边界, 加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法律解释工作, 明确和厘清法律法规的具体含义和争议、模糊情况的适法依据, 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 构建法律体系, 整合法律资源。建立层次分明、机构紧密、体系协调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以专门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基本立法为核心, 以相关具体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为保障, 以刑法、行政法及经济法等部门法为补充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立体监管。

4.2 健全标准体系

一是将标准体系建设纳入法律规制, 以法律作为标准建设的坚实后盾和执行依据;二是构建科学、健全、协调的标准体系, 宜采纳国际通行的全过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完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配套标准建设;三是将通行的国际标准广泛纳入我国标准体系框架, 如采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和美国等贸易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生产中推行HACCP、GMP管理和监控体系。

4.3 理顺监管职责

首先, 建立统一高效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向以“品种监管为主, 分段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转变。其次, 充分理顺各监管部门职责。应以《食品安全法》中确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为依托, 充分发挥其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监督、协调作用, 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反应迅速的组织机构。最后, 完善行政问责制, 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方式及具体可操作程序, 全面落实监管主体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4.4 提高执法、检测水平

一方面,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既要注重对执法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 强化其业务理论水平、执法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提升其履职能力;又要注重执法人员编制及人员、执法经费的保障, 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办案工具等办案设备, 促进执法和监督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 要加大资金投入, 健全完善食品检测机构, 大力推动兽医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通过对先进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引进, 加强科学检测能力, 充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为行政执法和风险分析提供直接依据。

4.5 完善基本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 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和问题食品召回制度, 有效地分析食品的风险等级, 向社会及时发布相关的食品信息, 及时召回安全系数超标的食品, 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使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免受有害食品的伤害[3]。

4.6 实施全过程监控

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到流通涉及产地和厂区环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防疫、屠宰加工、仓储运输和包装销售等各种因素, 只有做到从源头到终端产品的全程监控, 才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风险, 要加强产地环境监管, 加强“养殖到餐桌”的各环节规范操作与监控。

摘要:近年来, 随着“瘦肉精”“毒奶粉”“红心蛋”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曝光,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不断挑战公众的认知底线, 在严重威胁、影响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的同时, 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规制, 保障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不仅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益的迫切需要, 更是促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食品安全,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 谈珏霞.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过程控制的研究——以江州市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 2013.

[2] 李英海.国内外动物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7.

性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2012 年6 月—2015 年5 月期间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共97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肝动脉的化疗栓塞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共54 例,女性共43例,患者年龄在32~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4±2.40)岁。 属于原发恶性肿瘤为结肠癌的共39 例,直肠癌的共22 例,胰腺癌的共20 例,食管癌共4 例,肺癌共3例,妇科恶性肿瘤共3 例,其它类型恶性肿瘤为5 例。按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6 例,转移性肝癌无糖尿病组患者为对照组41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58.36±1.86)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60±2.05)岁。 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依据为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肿瘤标指物,经病理检查,结果有继发的恶性肿瘤[2]。 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肝功能没有明显的差异。 患者的肾功能也都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1.2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手术前都给予去除感染因素和充分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依据手术中的血管造影结果,科学选择化疗栓塞的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化疗药物使用氟脲苷、卡铂或者奥沙利铂以及足叶乙甙等药物,栓塞药物则选取超液化碘化油和PVA或者明胶海绵,其中,碘油栓塞的剂量在5~20 m L。手术后再给予保肝,制酸、止吐和支持治疗,并且再积极给予抗感染类药物预防感染。 所使用的注射液中,如果含有葡萄糖水溶剂类的药物,即按照短效胰岛素/葡萄糖=1 U/4~6 g的比例使用短效胰岛素,其他的按常规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前空腹血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和对比两组的平均介入治疗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可介入治疗期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0.0 软件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如若P<0.05,则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以后出院,在住院期间没有死亡病例。 在介入术后,绝大部分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腹痛、呕吐、恶心和发热症状,但经过对症支持治疗以后,均得到好转。 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肝脓肿,其中观察组共2 例,发生率3.57%,对照组共1 例,发生率2.44%,该两组患者的肝脓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 经肝脓肿的穿刺引流,均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前空腹血糖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1±2.9)mmol/L、(11.3±3.8)d,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介入治疗次数和可介入治疗期分别为(6.0±2.0)次、(19.2±6.3)月,该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目前,经动脉化疗栓塞(即TACE)在原发性以及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行的实践经验,所以,也基本公认了经动脉化疗栓塞属于没有办法外科手术的原发性以及转移性肝癌的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3]。 但是在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当中,转移性肝癌又合并糖尿病得患者也很多, 特别是以中老年合并消化道等来源的肿瘤患者为数不少。 作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在介入治疗的期间,很可能因为疾病、焦虑和麻醉等因素导致肾上腺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突然增多,从而引发应激性的高血糖状态,结果加重了糖尿病并增加介入术以后感染的危险,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或者非酮症的高渗性昏迷[4]。 在过去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当中, 因为介入科的医师针对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血糖控制往往缺乏一定的经验,在介入术以后,患者因为糖尿病等因素而导致很多并发症, 结果严重影响了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效果, 所以也一直在积极的探索之中。

从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前空腹血糖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1±2.9)mmol/L、(11.3±3.8)d,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介入治疗次数和可介入治疗期分别为(6.0±2.0)次、(19.2±6.3)月,该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移性肝癌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观察组,在介入术之前都很难把餐前的血糖指标控制到正常的范围之内,通常认为糖尿病患者较为安全的血糖水平应当在9 mmol/L以下。 因为在住院期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把血糖调整到安全范围内,这就无形中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也增加了住院费用[5]。 同时我们也看到,因为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后,其可介入的次数有所减少,且平均可介入期也要明显地少于正常血糖者。这和童颖等研究结果[6]基本相符。 这也说明糖尿病属于影响患者介入化疗栓塞效果中的一个较为独立的重要因素。 所以,应当重视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相关患者使用的介入化疗栓塞等问题。

此外,转移性肝癌患者在经过多次的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以后,很可能会发生糖尿病。 等研究报道证明,有部分原发性的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达到数次以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这可能和肝内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也可能因为介入化疗栓塞以后正常的肝组织受到损伤,因为肝功能得损伤,结果在经过多次的介入化疗栓塞治造成肝硬化,并且继发肝源性的糖尿病[7]。 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以后出院,在住院期间没有死亡病例。 在介入术后,绝大部分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腹痛、呕吐、恶心和发热症状,但经过对症支持治疗以后,均得到好转。 说明并发症在治疗中基本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转移性肝癌,糖尿病属于影响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若将血糖控制到安全范围之内,预先去除糖尿的相关危险因素,然后结合血糖水平状况来调整介入化疗栓塞的方案,对于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TACE治疗较为安全,可以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共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观察组56例(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转移性肝癌无糖尿病患者)41例,通过相同的介入治疗,然后对比和观察手术前空腹血糖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并将患者期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以后出院,在住院期间没有死亡病例。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肝脓肿,其中观察组发生率3.57%,对照组发生率2.44%,该两组患者的肝脓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前空腹血糖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介入治疗次数和可介入治疗期分别为(6.0±2.0)次、(19.2±6.3)月,明显低于对照组,该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转移性肝癌,糖尿病属于影响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若将血糖控制到安全范围之内,预先去除糖尿的相关危险因素,然后结合血糖水平状况来调整介入化疗栓塞的方案,对于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TACE治疗较为安全,可以临床推广。

性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是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利。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因此,该文探讨了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步骤,为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

Key words: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alysis;Experimental teaching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学科[1],是许多农林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该课程涵盖了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包括中药及制剂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是中药科学领域的中药组成部分,也是中药及药学专业中药的专业课程[2]。

实验教学是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该理论课程授课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应用该课程进行药物检定的能力[3]。传统的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也逐渐走入高校的课堂[4]。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其目的不仅可以强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5]。本文以“超声波提取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条件优化”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的具体实施方案,来举例说明一下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基础训练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实验项目的常常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忽略了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性,存在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内在联系的弊端。教学模式通常是由实验员上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器皿、试剂以及配制好所需要的试液,所使用的仪器也都基本上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然后实验教师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接着学生们就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内容步骤机械的完成实验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验只是是被动的接受,这樣的实验教学不但枯燥无味,更激发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所谓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选实验用品和设施,自拟实验操作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过程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和实验过程的研究性三个基本特点。这种教学法,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思维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6]。

3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步骤

3.1 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由实验教师讲解开展“三黄片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测定”这项综合设计性实验原理和目的意义,并且介绍实验室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自愿组合,以10名学生组成组成一个大组,再由2~3个人组成一个小的实验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同时,《中药制剂分析》是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对实验要求非常严格,每一步操作都要有定量的概念。因此实验教师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强调实验误差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学生明确选题内容后,根据中国药典,自主查阅与含量测定相关的资料,包括测定方法原理及使用,三黄片的有效成分及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前前处理等。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3.2 启发式引导及实验方案设计 讲课时,实验教师启发式地提出一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问题,由各小组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进行评判,给出正确答案。例如,“三黄片中的有效成分有哪些?”“在测定三黄片中有效成分时,通常有哪些方法”“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本实验中,各小组打算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测定及这种方法测定的优缺点”“是打算选择定性还是定量测定”等等。尤其在对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小组,“是否能完全掌握HPLC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就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各小组会根据各小组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测定方法。确定测定方法后,各小组在回去查阅所选择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在规定的时间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讲述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各小组确定完试验方法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片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小组查阅的文献和资料,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如何将三黄片中有效成分最高含量的提取出来就成为本小组研究的关键。有的同学可能选择单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案,有的可能选择两因素,有的同学还可能选择多因素。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一些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适当组合,可以设计一个正交试验等方案,进而观察不同因素组合时对三黄片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的含量影响。这样在小组的内部又按照不同的因素组合组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实验组小组使用的因素组合不同,得出的实验结果也不同,实验组之间在实验方案设计的时候已经开始进行比较,当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其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学生进行修改[7]。

3.3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设计性实验实施的过程相对验证性实验来说,出现未知现象的可能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各实验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方案开始进行实验,因为相互之间各小组之间是要进行比较,因此他们会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由于前期实施详尽的实验方案设计,各小组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研究者”的角色,有些组所设计实验条件为对样品提取方法超声提取法,明显好于加热回流提取,不仅大大缩短提取时间,而且还提高了提取的效率。在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含量的时候,每组都想得出最好的结果,所以无论是从简单的配试剂,还是从操作方法上都非常认真。像在选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组别,由于小组内部在色谱条件的选择方面又进行了分组,这样在小组的内部又进行了比较,增加了小组内部的兴趣,从而优选出最优的色谱条件。各小组在实验工程中操作娴熟、安排合理,能够主动地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去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指导教师可以在旁边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习惯,也会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给予启发式引导,同时强调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详细做好本实验组数据的原始记录。实施过程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验实践过程相结合,遇到问题都要经过各小组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判断才能解决,因此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提高。

3.4 综合设计性实验结果讨论及成绩考核 实验结束后,对各小组实验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比较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每组学生介绍各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回答指导教师和其他组学生的提问。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能力。例如,在《三黄片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的实验中,老师可能会对采用高效液相色法组别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标准品如何配置及注意事项,如何建立标准曲线的?液相色谱图中的峰图中的前几分钟的峰是什么峰,为什么在标品的检测中也会出现?以及如何通过峰面积算出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等等。同时其他组别的同学也会询问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峰为什么会出现拖尾,有的为什么会出现双峰等等。有的组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为什么会比其他组别的含量高,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思考,从最初的实验设计、到样品的提取、提取方法的选择、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条件的优化等等。学生可以进一步通过查阅药典、文献,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交流,向老师汇报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加了学生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要求各小组自己制作PPT,讲述自己实验设计,其他组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并由实验教师按照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实驗结束后,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自觉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科学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对实验高质量的开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9]。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较为灵活,需要掌握药物分析、中药鉴定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多门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因此考核体系应该灵活化,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都占一定比例[10]。为了公正客观、真实有效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考核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对于课前预习及启发式引导是问题回答及实验设计进行考核。其次,对每组学生是试验全过程的操作、表现进行全程的跟踪与记录,根据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考核。再次,各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上交一份原始真实性的实验报告,报告中的实验数据必须具有原始真实性,尤其对实验结果分析要进行详实的讨论。但在设计性试验中,没有统一的结果,实验教师可以根据以上3方面成绩给出综合评分,这种考核方法不但有利于全面、客观、个性化的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能够较好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综上,《中药制剂分析》设计性实验不仅把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得到了综合运用,而且还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由空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实验的兴趣,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但中药制剂分析中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蔡宝昌.中药制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凡,英锡相,刘威,等.浅谈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88-89.

[3]梁生旺,王淑美,吴明霞.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2003,19(3):27-28.

[4]李艳荣,赵胜男,杜义龙,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2):168-170.

[5]曹纬国,吕志勇,张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62-63.

[6]何照荣,王大成,铁永亮,等.设计性实验中特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8(1):230-233.

[7]黄玉兰,岳才军,刘振华.设计性实验在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112-113.

[8]闻俊,郭凯欣,苏玉怀,等.创新型设计性实验的设置与实施探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6):466-468.

[9]曹敏惠,陈长水,徐胜臻.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17-119.

[10]杨宁线.浅谈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教法探索,2016(2):81.

(责编:徐焕斗)

性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具体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内容,从而为学生构建具有生动性、形象化的课程教学课堂。高中生对于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要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对高中历史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促使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实现有效地提升。此外,高中历史老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要充分地掌握,努力为学生构建高效化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作者将在本文中研究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分类号:G633.51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历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创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理解。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注重,让学生具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怎么关心,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出现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高中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这样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就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高中历史老师要针对当前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问题展开分析,采取有力的解决举措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提升。

1.高中历史课程当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首先,高中历史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的想法,造成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理解。学生也对历史知识不能做到全面地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丧失对高中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其次,高中历史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太重视,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缺乏准确的理解。在学习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就对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的提升构成严重的抑制作用。第三,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频率和成效是越来越低。对于学生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却不能提升针对性的解决举措。最后,在学习中多个问题累积下,这样就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抑制,这样就容易让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丧失信心。这样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效率将会降低,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上面这些问题高度重视。

2.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应用举措

2.1.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高中历史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历史具有正确的认识、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以提问的方式来强化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沟通,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同时,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历史知识。例如,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课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足提问的时间,学生要针对所学的内容及时进行质疑。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努力跟随老师的步伐,不断实现对自己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样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实现全面学习。

2.2.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和研究历史知识。高中历史老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历史知识学习氛围,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学生过程中就因为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样就能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例如,在高中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这一课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等层面来出发,将全班学生可以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分析和讨论。在小组研究模式的应用下,学生的历史思维将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将实现提升。

2.3.在学习中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高度关注,在历史理论知识学习中要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紧密地联系。其实,高中历史很多理论知识是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对此,老师要積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理论知识上实施详细地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日常生活。例如,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习俗和物质生活展开论述。学生在此过程中,将为探究性学习思考出一个更加明确的主题,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样就能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3.结语

高中历史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地优化,从而为学生制定出完善、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高中历史老师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学生将在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将有明确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强化问题意识,以多样化的形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历史知识学习氛围。同时,历史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况,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实现提升。这样打造高效化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周后勤.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8(10):42-43.

[2]刘成喜.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39-40.

上一篇:安全问题论文下一篇:企业网络安全论文

热门文章

性安全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