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范文

2023-04-24

路由协议范文第1篇

时间:2008-06-03 14:55来源:Internet 作者:admin 点击:

关键字:MSR; Modem; AUX

一、组网需求:

MSR由于处在专网,无法远程Telnet,此时可以通过远程Modem拨入方式进行管理,其中路由器这侧电话号码为1426。

设备清单:MSR系列路由器1台,PC1台,Modem 2个(PC若自带Modem只需一个)

二、组网图:

三、配置步骤:

适用设备和版本:MSR系列、Version 5.20, Release 1206后所有版本。 MSR配置 # //并发配置用户数为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默认是1 configure-user count 5 # //建立本地用户aux,密码aux,类型为终端,级别3 local-user aux password simple aux service-type terminal level 3 # //Aux0接口配置 interface Aux0 //设置为流模式,终端用户必须是流模式,缺省值为流模式 async mode flow link-protocol ppp # //用户接口配置 user-interface aux 0 //认证方式为本地AAA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使能双向Modem功能 modem both # PC超级终端部分配置

1、打开超级终端,创建一个连接名字任意

2、选择呼叫的电话号码和所使用的Modem

3、选择拨号开始连接

4、显示正在拨号

5、拨入成功,要求输入用户名密码,输入aux,密码aux,可以通过命令显示登入成功

6、如果此时有用户使用Console控制,会看到下面的提示信息

%Aug 24 21:46:34:184 2007 H3C DRVMSG/1/DRVMSG: Aux0: change status to up %Aug 24 21:46:43:748 2007 H3C SHELL/4/LOGIN: aux login from aux0 by MODEM

四、配置关键点:

1) 在用户接口下使能Modem拨入或者both;

路由协议范文第2篇

1 实施背景

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总目标中包括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 但学校原有的网络带宽只有10Mbps, 远远满足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 所以本学期开始就实施了一条移动公司的100Mbps的新宽带。原先的10Mbps的宽带走的是九龙坡区的教育城域网。这是两家不同的ISP, 因此学校访问Internet的线路就有两条。

以前的网络实施方法是:

1) 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与城域网;

2) 校园网内采用的网段是172.16.0.0/16;

3) 通过在路由器上做个NAT转换, 将校园网的内网IP地址转换为城域网的IP地址, 在实施过程中, 城域网是对每个IP地址进行流控, 因此为保证校园网内的每台计算机的网速, 就将NAT地址池的地址范围设置为一个较大的网段, 以便每台计算机能转换为一个IP地址;

4) 考虑到网络用户不是每个都对网络设置熟悉, 因此设置了一个DHCP服务器, 但DHCP服务器是做在路由器上的;

5) 校园网与城域网没有跑任何路由协议, 因此路由器上没有其他网络的路由条目, 为使网内的计算机能访问到外网, 在路由器上添加了一条静态默认路由。

路由器的配置如下:

设置路由器的F0/0接口为内网的网关及NAT内部地址接口

设置路由器的F1/0接口为连接外网的接口及NAT外部地址接口

设置默认路由

R1 (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1 (此IP地址为路由器的对端接口的IP地址)

设置访问列表 (标准访问列表)

R1 (config) #access-list 99 permit 172.16.0.00.0.255.255 (99为访问列表号, 100以下表示是标准访问列表的号;permit表示允许通过的意思, 172.16.0.0表示访问列表要过滤的网段, 0.0.255.255这个叫通配符掩码, 与将要过滤的网段的默认子网掩码相反, 也可以叫做反向子网掩码, 把它转换成二进制后, 凡是“0”所对应的部分都要严格匹配, 而“1”所对应的部分不需要匹配。比如说上面这个例子:两个“0”分别对应的数字是172和16, 就是说IP地址的前两节必须是172.16的才被放行通过。这里赘述这么多, 是要在以后通过灵活应用ACL的通配符掩码来划分去向不同出口的IP地址。)

设置NAT转换:

R1 (config) #ip nat pool ccnp 192.168.1.11192.168.1.250 netmask 255.255.255.0 (NAT地址池名称为CCNP, 地址池范围为:192.168.1.11至192.168.1.25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R1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99 pool ccnp (将ACL 99过滤来的内部源地址与NAT地址池CCNP内的外部地址进行一一对应的转换。)

以上就是路由器内的原来配置, 很简单。仔细看一下, 就发现路由器仅仅作为了一个NAT服务器在用, 路由器的强大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2 网络升级提速后的主要目标及实施过程

由于数字校园网的实施, 使得原先的10Mbps宽带远远不够用, 因为数字校园网的方案预计同时在线人数为1000至3000人, 峰值为6000人。这样的网络吞吐量需要更大的网络带宽, 因此我们又新建了一条100Mbps的宽带。

并且除普通宽带上网外, 我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设计了WLAN校园全覆盖, 校园中设立了多个AP接入点, 以方便全校师生能在校园各个地方实现网络浏览。校园网内也实现了全GM速率传输, 这样的网速对使用网络资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便于学生阅览学校的电子阅览资源库。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新旧两条宽带高效的使用起来, 其中急需解决的就是怎样将就现有的网络设置, 在不影响教学办公的基础上实现双出口访问Internet。

2.1 针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 首先确定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 选择不同的网络出口。由于移动通讯网是100Mbps的带宽, 远大于城域网的10Mbps, 因此将城域网的原大多数用户改为走移动网, 一些有特别需求而必须走城域网的维持现状。

2) 如此一来, 原先校园网的网段划分 (172.16.0.0/16) 就显得过大, 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小DHCP服务器的地址范围。走移动通讯网的那部分内网IP地址由DHCP服务器来分发, 但范围缩小为172.16.4.0/16—172.16.7.0/16。而172.16.0.0/16—172.16.3.0/16这个范围的地址保留, 一部分用于配置静态IP地址来走城域网, 其余的待网络进一步升级用。172.16.8.0/16—172.16.255.0/16这个范围暂不使用。

3) 使用路由器的PBR (策略路由) 技术来实现双出口访问外网。

2.2 路由器上实施过程

1) 首先减少DHCP地址池的地址范围, 只限于172.16.4.0—172.16.7.255这个范围

2) 修改原先ACL 99表中过滤的IP地址范围, 因为ACL 99中过滤的是要走城域网的IP地址, 所以先删除掉原来的ACL99, 再增加两条ACL语句, 一条用于过滤走城域网的, 一条用于过滤走移动通讯的。

请注意后两条语句, 它们的通配符掩码的第三节不是0, 而是3。为什么呢?回顾一下前面我给大家介绍的通配符掩码的意义, 0所对应的IP地址部分严格匹配, 1所对应的不匹配。把“3”变换成二进制就是“11”, 那么IP地址第三节的八位二进制里的后两位不匹配, 就是说可以是二进制的“00”到“11”, 换算成十进制就是“0”到“3”, 而前六位二进制数必须严格匹配, 也就是必须是六个“0”, 这样一来在ACL 10里允许通过的就是172.16.0.0到172.16.3.0这个范围。同理, 在ACL 20里允许通过的就是172.16.4.0到172.16.7.0这个范围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20下去算一下) 。

3) 再增加一条默认路由到移动通讯这边。

Router (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192.168.2.1

4) 由于移动通讯目前只给了我们一个公网IP地址, 而且移动的路由器里不会有我们校园网内网的IP地址, 因此内网的IP地址也必须用NAT方式才能访问出去。

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20interface F2/0

内网地址转化为路由器端口地址。

5) NAT方式访问城域网。

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ccnp

仍使用原来的NAT地址池转化要访问城域网的那部分内网IP地址。

6) 定义策略路由的route-map (路由映射) 来让路由器根据条件选择走移动还是城域网。

第一条语句定义route-map的名字和行为 (允许或拒绝) 及标号。

第二条语句在route-map模式下定义匹配20号ACL。

第三条语句定义连接路由器的下一跳接口地址, 这条语句其实就是指定了要走哪条出口。 (20号ACL表中的IP地址的出口是移动通讯。)

这部分route-map的名称还是一样, 但标号不一样以示区别。10号ACL中的IP地址走城域网。

7) 将策略路由具体应用到内网接口上。

路由协议范文第3篇

二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

【实验目的】

进一步理解VLAN概念,掌握解决VLAN间通信的方法。

【实验任务】

1. 2. 3. 4. 5. 6. 按照给出的参考拓扑图构建逻辑拓扑图。 按照给出的配置参数表配置各个设备。

在路由器上创建子接口,选择VLAN包封装格式,并激活路由选择协议。 在交换机中创建VLAN,向VLAN中添加交换机端口,配置Trunk端口。 测试VLAN间相互通信。

【实验任务】

交换机2950.

1台,路由器2621. 1台,PC机. 2台。(在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5.3环境下完成)

【实验背景】

在前面的应用案例中,若各个部门间也需要通信,就需要配置Vlan间通信。

【实验拓扑与配置参数】

图4.6 实验拓扑图与配置参数

【实验步骤】

步骤1 按照图4.6参考拓扑图构建逻辑拓扑图。并按照配置参数配置各个设备。

步骤2 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

10、vlan20 ,并分别命名为v

10、v20: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name v10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vlan 20 Switch(config-vlan)#name v20 步骤3 把交换机端口分配给vlan(Fa0/1划分给vlan10,Fa0/2划分给vlan20),并在Fa0/24端口设置Trunk.: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注意:Cisco中只支持802.1Q协议,所以在这里不用专门来指定封装协议。若要指定协议使用命令: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步骤4 配置路由器子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配置封装模式为IEEE802.1Q,对应vlan号为1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0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步骤5 测试PC0到PC1的连通性。 单击拓扑图中的PC0图标。在弹出来得配置界面中,选择Desktop标签,选择Command P rompt,键入命令 ping 192.168.20.2 PC>192.168.20.2 【实验思考】

1. 子接口是物理接口还是逻辑接口?为什么?

2. 路由器可以配置的带802.1Q封装的子接口数量最多有多少?

路由协议范文第4篇

1 多路径路由技术

在D W D M网络中, 单路径路由技术用最短路径来定义各个路由器的输出, 产生一条最优路径, 将到达的分组数据转到这条路径上来。在实践中, 会产生传输瓶颈, 在路由器的输出端产生阻塞, 增加流量负载, 也不能保证在DWDM网络实现中实现QoS。多路径路由技术利用网络的反馈信息来了解网络的路由信息, 然后根据优先级别的高低来确定转发分组数据。也就是说, 当中间路径的最优节点或最优路径处于忙的状态, 路由器就要查表再找一条路径来转发分组数据。如果所找的这条次优路径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按照预定义的优先级为分组数据寻找下一条次优路径, 直到找到合适的路径为止, 如果都没找到, 向发送端发送通知消息, 具体方案由ISP和用户协商确定。为有效的提供区分服务保证, 我们在网络的边缘路由器上设置多等级服务功能, 可以实现网络对区分服务的支持, 从而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1]。

2 于优先级的动态子通路保护算法 (PASPP)

PASPP算法[2]链路中的物理拓扑结构图映射为可达图, 然后将工作链路分为互不重叠的大致等长的n个子链路, 为每个链路提供保护, 然后利用最短路径算法为已到达的业务连接找到一条代价最小的工作链路, 如果有一条没找到得话, 则连接不能建立。PASPP算法[3]在ASPP算法基础上, 把到达的业务分为高低两个优先级。当业务连接到来时, 如果是高优先级的业务, 直接考虑通路中的剩余带宽, 当剩余带宽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以直接抢占低优先级业务的保护通路来建立连接。如果是低优先级业务时, 若没有高优先级的业务时, 低优先级业务的保护通路直接建立, 如图1所示。

图1所示为一个单光纤、单波长、6节点的D W D M物理网络拓扑, 用一个波长所支持的传输速率作为带宽要求的基本单位, 按PASPP算法, 将业务分为高低两个优先级, 再为高优先级业务见通路时, 可以抢占低优先级业务通路, 设链路 (1, 2) 为某一连接的低优先级保护通路, 占用带宽为0.7单位, 剩余带宽为0.3单位。如果此时到达一个高优先级连接请求{5, 2, 0.6}, 选择路径5-3-2, 5-4-2或5-1-2建立通路, 选5-3-2时, 在为子通路3-2寻找保护通路时, 剩余带宽不够, 选5-4-2在为4-2寻找保护通路时, 剩余带宽不够, 此时又没有其他的空闲带宽可以用, 这时直接占用 (1, 2) 的保护通路, 等高优先级业务完成后, 被中断的低优先级业务通路保护恢复, 如果, 按ASPP算法, 由于业务级别相同, 对于最短路径, 不论选哪条, 通路都不能建立, 舍弃。所以, 对于A S P P, P A S P P两种算法来讲, P A S P P算法对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些, 避免了保护通路的过多中断, 尽量给过于的通路提供更多的保护。

3 基于协商的重叠型路由算法

根据文献[5], 对等模型下的综合路由算法IR以扩大扩大IP/MPLS层和光层维护的数据库规模来提高网络的性能, 这样就加大了重叠模型下顺序路由机制SR与它的性能差距, 为了减小这种差距, 文献[4]提出在IP/MPLS层和光层之间引入一种协商机制 (consulting mechanism) , 这种协商机制可以能够降低标签交换请求的阻塞概率, 又能保持各层状态数据库的独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标签交换L SP请求到达IP/MPL S层, IP/MPL S层入口处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根据它所维护的路由拓扑为LSP计算显式路由。如果入口LSR认为与光层协商建立一条新的光路是有必要的, LSR就会向光层发送包含源目的地址信息的协商消息 (consulting message) 。光层收到协商信息后, 找到源目的OXC的地址后, 可以协商建立一条或多条光路, 这些光路信息可以通过相同的协商信息格式, 从而提高协商机制的效率, ({LSRx, LSRy}, cost) , 其中小括号内对应一条协商光路, 包括协商过程的开销 (cost) , 如果光层找到合适的就给IP/MPLS层一个肯定消息, 这里包括路径, 和建立光路径所需的开销, 当然这只是一种协商, 即使光层有足够的资源也可以给出否定信号。如果没找到合适的, 就直接返还否定信号, 这时将cost的值设置为无穷大就可以了。另外, 导致cost无穷大可能是管理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也可能是缺少资源。但是在协商这一阶段, 不要求光路径进行预留或资源分配, 协商的目的只是简单的通知下当前的光层能否提供所需的空闲资源。光层资源最终是否实际被利用取决于IP/MPLS层的路由算法。协商过程如图2所示。

总的来说, IP via MPLS over DWDM网络中的动态路由问题是个NP[6]问题, 很多文献给出了不同的算法, 各有优缺点。

摘要:DWDM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 (RWA) 是一个NP-C问题, 文中给出了几种动态路由算法。

关键词:多路径路由技术,RWA,标签交换

参考文献

[1] 余一清, 等.基于QoS的WDM网络中多等级服务问题研究[J].计算机及应用, 2003, 9:12~13.

[2] Zhu H Y, Zang H, and Zhu K Y, etal..A novel generic graph model fortraffic grooming in heterogeneous WDMmesh networks.IEEE/ACM Trans.onNetworking, 2003, 11 (2) :285~289.

[3] 孙永飞, 等.一种新的WDM网状网中的动态子通路保护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 (17) :136~139.

[4] 王慕维.IPIMPLS over WDM网络综合路由策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1.

[5] Y.Wang, Tee Hiang Cheng, and S.K.Bose, An Enquiry-Based DynamicService Provisionging Approach forOverlay IP over Optical Networks, Photon.Netw.Commun, 2005, 10 (3) :347~346

路由协议范文第5篇

一、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一般是基于某一厂商的设备进行授课, 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家主流厂商是美国的思科系统公司和中国的华为公司, 在行业中, 这两家主流厂商各有优势, 是网络技术的领导者。联合企业制定教学内容, 对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能够对接职业认证, 引领领域新技术, 满足业界对本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通过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 将理路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角度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同时, 通过企业项目案例引入和分组合作实验, 还能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 借助企业仿真平台eNSP和E-learning在线实验室, 还能促进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为学院提升实验室软硬件平台提供参考方案, 优化现有实验平台。

二、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 实践教学手段改革

实验内容应由浅入深, 将实验内容分为3种类型, 即:基础验证型、探索性和综合性。基础炎症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具体配置命令, 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实验的配置命令和具体步骤。探索性实验分为配置技能实验和故障排除实验, 其中为了训练学生对具体理论及配置命令的掌握, 学生需要自己完成配置命令;故障排除实验是学生根据指导书中给出的故障, 来分析查找故障原因, 并排除故障, 确定排除方法,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被分为小综合和大综合, 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小综合实验要求在平时的实验课上完成, 有交互机综合、路由器综合和交互综合实验;大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颗投入实际应用的中小型局域网项目, 是在课程结束后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践, 并且在实际项目中, 要求学生将课程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起来。

(二) 实验环境应虚实接合

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堂讲授应采取与课堂练习、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一方面, 上课时, 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 要求学生在电脑上安装Packer tracer, GNS3网络模拟器以及Wireshark等抓包分析工具, 布置相应的课堂实验练习, 及时化解学生心中疑问, 通过练习, 使学生逐渐掌握路由器和交互机的有关配置命令, 增强其成就感。另一方面, 针对《路由与交互技术》这门课程, 教师可以先创建视频, 让学生观看视频讲解后, 再到课堂上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 即翻转课堂模式。《路由与交互机技术》的小视频主要针对一些网络仿真及分析工具的使用介绍等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内容, 然后针对难点。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 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操作的理解与掌握。另外, 路由与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后续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 应将原理、操作和演示结合起来, 通过课程的讲授, 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如:通过简单的课件动画, 在讲授内部源地址静态转换NAT中, 可以进行一对一地址转换的讲解, 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在讲解配置时, 为了让学生记住内部源地址静态转换NAT配置的三个步骤, 要指明一对一两个地址, 然后在这两个地址中将清楚A和B如何互换, 并告诉学生要制定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这三个步骤分别为:配置静态NAT映射、配置内部接口、配置外部接口, 最后为了向学生演示出NAT路由器中的相关配置, 应结合案例利用模拟器进行展示。

(三) 实验过程应分组协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应根据学生的情况, 采用分组协作的模式, 首先班级授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通常将邻近几个座位的学生划为一组, 最多8人一组, 增强他们的交流讨论, 通过班级授课方式对基本原理及操作进行讲解, 并且对于表现优秀的组别进行课堂记录, 并纳入到学生平时成绩中。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 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考勤、期末实验考试和期末笔试4部分, 注重实践操作, 兼顾理论的考核方式。其中考勤占10%;期末实验和笔试占20%;平时成绩占50%, 由思科网院E-learning系统中章节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构成。期末实验考试与笔试结合, 可以兼顾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的考核, 课程考核应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 兼顾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向后续科研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实验和CCNA证书实行考核激励加分, CCNA证书代表学生拥有进入行业的敲门砖。

摘要: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性课程之一, 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适应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旨在培养具备网络设备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师。本文主要对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以期能促进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路由与交互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网络工程

参考文献

[1] 耿强, 黄雪琴, 姜文波, 程思宁.基于过程化考核的《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 2018 (3) :98.

[2] 蔡祥, 高宝, 齐建东, 赵方.“交换与路由”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 (3) :73-75.

上一篇:股份合作协议下一篇:文件传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