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技术论文范文

2024-02-03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一种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施工噪音低,无振动,无挤压,对相邻建筑物影响小,设备投入不大的常见的基础形式,由于其是在地面以下进行,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且成桩后也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所以它又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本文简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进行必要的施工过程防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1.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水下浇筑混凝土工艺概述

1.1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的施工步骤

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的施工步骤:

①测量放线桩位→②埋设护筒,钻机准确就位→③钻孔施工(正、反循环孔内排渣)→④孔深达到设计深度,进行第一次清孔→⑤取钻杆,下放钢筋笼和导管→⑥第二次清孔,开始水下浇筑混凝土。

1.2 水下浇筑混凝土工艺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水下混凝土浇筑主要施工过程:

1.开灌,既用一罐混凝土将管孔中泥浆挤出,并保证封住下端管口。第一罐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剪球工艺,根据不同桩径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保证第一盘混凝土灌入时能将导管埋入2m以上的深度。

2.随着第一罐混凝土的注入,连续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以便分阶段拔出导管。导管每节多为2.5米,故每次拔出一节为宜。

3.终止浇筑混凝土前,须确定混凝土面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

4.混凝土实际浇筑要高于设计标高。以便将第一罐开灌使用的混凝土排出,并敲凿掉,确保整根混凝土桩质量。

1.3 水下浇筑混凝土工艺重要性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水下浇筑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测绳受拉伸、湿度等因素影响,所标长度变化较大,须经常校正。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先浇灌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尽可能地快一些,终止浇筑混凝土前,须确定混凝土面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事故探析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2.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造成混凝土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

3.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首先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其次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混凝土浇筑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也就产生提漏。

4.导管被混凝土埋住或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5.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6.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浇筑过程中,须不断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事故。

3. 水下浇筑混凝土质量控制与事故处理

水下混凝土浇注是成桩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桩身质量的最关键的工序。

1.初灌量计算。在开关前要计算初灌量,以确保第一罐混凝土的重量足够将导管中泥浆排挤出去;再者确保第一罐混凝土的体积足以封堵导管底部管口。开灌时, 初灌量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式中:

V -漏斗和储料斗容量;

h0 -钻孔初次灌注需要的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即导管初次埋深h2,h2至少为1m,h3为导管至孔底的距离,h3一般为30~40cm , 当孔底有沉淀时,应将h3适当加大;

h1 -孔内混凝土高度达到hc 时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水压平衡所需高度;

h1 = hw ×Rw/Rc;

hw -孔内水面到初次灌注混凝土面高度;

Rw -孔内泥浆容重(t/ m3 );

Rc -混凝土容重取214t/ m3;

D -钻孔直径, 当有扩孔情况时, 应按扩孔后直径;

d -导管直径。

2.测量混凝土连续到孔底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必须保证该深度达到1.0m以上,这样一方面能使混凝土从导管中顺利流出,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导管外的泥浆倒吸入导管, 在后续混凝土灌筑过程中, 必须及时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情况以及孔内导管的埋深情况, 并做好记录, 从而指导导管的拔出, 拔出导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①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最多不能超过6m , 最小不能少于1m。②导管提升不宜过猛过快, 否则易形成空心桩(导管每节多为2.5米,故每次拔出一节为宜)。总之,既要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又要使导管不会被埋住、卡死。

3.水下混凝土灌筑速度。根据工艺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具有连续性, 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因混凝土初凝而造成的断桩。但速度不能太快, 太快容易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过深, 而造成埋管、钢筋笼上浮等事故。

4.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5.混凝土实际浇筑要高于设计标高。以便将第一罐开灌使用的混凝土排出,并敲凿掉,确保整根混凝土桩质量。

6.对于桩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后压浆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所谓后压浆,就是在浇筑过程中预留一支通向孔底的管子,用于向桩底部注浆,来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桩的变形。

参考文献:

[1]李筱茜. 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控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月

[2]黄福忠, 余德斌.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质量控制. 浙江水利科技.2010年05期

[3]吕益权. 水下浇筑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 山西建筑.2009年09月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本次浇筑箱梁砼强度等级为C50和C45,全部采用商品砼,砼的现场运输采用汽车泵送。以下为本工程箱梁砼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

一、砼的生产供应

一、作业条件

1.设备试运转正常,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必须满足要求(每小时30-35立方米)。

2.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3.全部材料应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

4.搅拌站、浇捣现场和运输车辆之间有可靠的通讯联系手段。

二、对商品砼的质量检查要求:

1.工地现场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公司必须派出质量检查员驻场。 2.混凝土搅拌车出站前,每部车都必须经混凝土公司质量检查员检查和易性合格才能签证放行。坍落度抽检每车一次。

3.现场取样时,应以搅拌车卸料1/4后至3/4前的混凝土为代表。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均应由供需双方共同签证认可。

4.搅拌车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

三、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在现场运输采用汽车泵送。

2.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 1 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如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混凝土予以退货。

二、砼的泵送方案 1.泵送工艺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 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5)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min、管道又较长时,应每隔5min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可采用每隔5min正反转2-3个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min)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三、砼的浇筑方案

一、砼浇筑的一般要求:

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模板预留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 2 再封闭。

2.混凝土自输送泵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设置溜槽。

3.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30㎝。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 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6.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二、混凝土浇筑方案 1.混凝土浇筑的方案 1)模板的冲洗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清洗,并在清洗干净之后对清洗口进行封闭。如有实在冲洗不干净的地方,则必须将垃圾冲散,防止聚集成团。

2)混凝土浇筑的浇筑

第一次浇筑:因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故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控制混凝 3 土的浇筑高度,以防止箱梁内模出现大量混凝土上翻的现象。如出现大量混凝土上翻的现象,必须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除,以方便以后内模的拆除。底板浇筑结束,应及时封闭内模顶板浇筑观察孔;

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从腹板、顶板一次浇筑到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必须严格分层。

3)对预应力管道的保护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漏浆,影响以后钢绞线的张拉,浇筑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对钢绞线进行不断的抽拉,以防止所漏浆液在管道中凝固,抽拉必须到混凝土初凝为止。

4)砼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麻袋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土在砼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常温下每小时浇水两次。

四、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模板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派有专人对模板进行巡视和加固。重点如下:

⑴对于箱梁内模,在浇筑过程之中,必须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上浮现象;

⑵方木之间的空隙必须用斜木楔牢固、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 (3)必须防止模板漏浆现象。

4 2)钢管支架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派有专人对支架进行巡视和加固。重点如下:

⑴支架扣件是否有松动现象; ⑵钢管支架是否存在弯曲现象。 3)混凝土 注意重点如下:

⑴必须保证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密实;

⑵在混凝土的振动过程中,振动棒不得与波纹管接触,以免造成预应力钢绞线的偏位;

⑶箱梁顶混凝土面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免造成桥面铺装层厚度的不够,影响交通安全。

4)沉降观测

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由测量人员布置沉降观测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整个支架体系和模板进行观测,随时注意其沉降情况。

二、现场人员组织名单及职责分工

1、经理部:王礼会、颜拥东

职责:负责现场总协调,包括人员、机械、材料的协调。

2、技术部:李超均、于显锋、王铭宇、黎荣成

职责:负责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及质量的控制。

3、木工值班:郑世忠,4个工人(木工) 职责:负责对模板的监测,并进行加固。

4、架子工值班:杨朝禄,8个工人(架子工) 职责:负责对钢管支架进行监测,并进行加固。

5、钢筋工值班:周义星,4个工人(钢筋工) 职责:负责对施工过程中钢筋位置的修正和复位。

6、混凝土工:刘泽均,18个工人(混凝土工) 职责:负责混凝土的浇筑

7、钢绞线的抽动:李光胜,8个工人(杂工) 职责:负责对钢绞线在施工过程中的抽动

8、试验:余继忠,2个工人(杂工)

职责:负责对混凝土质量的监测,并做混凝土试块和坍落度试验

9、混凝土方量登记:刘远辉

职责:负责对混凝土的方量、级别及到场时间进行登记

10、混凝土下料:4个工人(杂工) 职责:负责对商品混凝土下料及吊装

11、混凝土修面:4个工人(混凝土工)

6 职责:负责对梁体表面进行修正、扫毛及铺设麻袋养护

12、梁体观察孔模板复位:4个工人(木工) 职责:负责对纵向观察孔模板的复位

13、混凝土的调度:颜拥东

职责:负责现场与混凝土工厂的联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运输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14、模板和支架沉降观测:李作武

职责:负责对模板和支架进行沉降观测,时间为每30分钟一次,有异常情况必须向公司汇报

15、电:李根德

职责:负责施工现场的用电,并保证发电机处于正常状态

16、安全:刘华贵

职责: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并经常巡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7、后勤:陈继宇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二、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时间尽量缩短,应在前面砼初凝前,将后面砼浇筑完毕。

三、浇筑时先柱后梁最后板顺序浇筑,浇筑时振动棒先下,做到“快播慢拔”,应使砼不在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为止,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梁时应按20cm~30cm距离进行振捣。对板的振捣应做到“不漏点”,边角造型震到位,宁愿多插一次不能遗漏任何部位,配合看模杠,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四、浇筑完成一定工作面时,应及时找平收光压实,不可出现表面有漏石子、麻面现象。及时覆盖薄膜防止出现风裂,吊模部位在二次收光前拆除,做到表面平整度不超过1cm,高低差部位 台明显,线条直顺,柱头处能上下时及时凿毛,处理干净。施工缝处在浇砼前用砂浆灰铺垫。

五、浇筑完毕后视情况在12h内养护,框柱采用衰薄膜方式进行,板面浇水应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养护次数视温度高低进行,在 光时注意成品的保护,不留有脚印。 蜂窝麻面时不要擅自处理。

六、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止过早上不上料造成板面污染。发现情况及时制止汇报。

交底人: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 强化材料配比的意义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剂拌合而成的非均质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要着重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工作。合理的配合比不仅决定混凝土的强度, 还会对混凝土的泵送、和易性、坍落度和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水化热的量造成影响, 而这些将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2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配比的基本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配比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良好品质首先应该尽量采取措施降低水灰比, 最好不超过0.5;其次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 降低胶凝材料的比重, 尽量采用混合材料代替水泥, 同时合理选择水泥标号;还有调整粗骨料粒径, 保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达到级配良好, 尽量选用粗骨料的用量, 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根据需要掺入适量减水剂和其他掺合料。

1.3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优化配比

(1) 水泥。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质量必须要满足国家标准, 优先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比如,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尽量降低水泥用量, 可以考虑增大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掺加量。当混凝土有抗渗要求时, 其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不得超标。在混凝土中掺加必要的掺和材料, 延缓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同时考虑到混凝土初凝前内部发热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所以应该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保证初凝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

(2) 骨料。

混凝土骨料的选择级配要非常合理。优先选用一些热膨胀系数小、结构致密、有足够强度、含泥量低的骨料, 尽可能多使用粗骨料, 选用10mm~40mm天然连续级配碎石。混凝土骨料要表面洁净、不含杂质;采用中砂和填充大粒径的碎石、毛石等, 含泥量和有机物含量满足要求的砂子、石子等, 减小水泥石总用量, 降低水化热;尽量采用连续级配的骨料, 提高骨料在砼中所占的体积, 大大降低水泥浆的使用量, 不仅能减少收缩, 也能降低水化温升, 从而更好的控制裂缝。

(3) 外加剂及掺合料。

正确、合理的使用外加剂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减少混凝土开裂, 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减水防裂剂可以达到降低混凝土用水量20%以上, 掺加减水防裂剂改善水泥浆的稠度, 相同水灰比可减少相应比例的水泥用量, 并可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 降低塑性收缩, 提高混凝上的抗拉强度。但同时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中采用的外加剂的技术和质量都应该符合国家现行的关于外加剂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外加剂品种的选定和掺加量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水泥的适应性和实际的效果实验进行确定。引气剂也可在高寒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中采用。

具体而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在材料配比方面应该对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进行充分考虑, 选择如减水剂、膨胀剂、引气剂、矿粉、粉煤灰等等。掺入适量的高效减水剂以达到单位用水量最小的目的, 同时要保证施工的强度及和易性, 这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并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意义非常重大。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 可以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微膨胀对收缩进行补偿, 降低了砼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 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和抗裂性能, 达到有效抵抗收缩应力、改善抗渗性和泌水性的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还应该通过实验掺入适量矿粉和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 可以改善砼的和易性, 增加了砼中的胶凝物质, 降低了水灰比,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降低水泥用量, 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 从而达到减少裂缝的效果。

2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

大体积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到:采用搅拌站集中供应, 采用自动称量系统并应经过严格的计量校准, 保证配合比准确;严格控制搅拌时材料的投料顺序, 防止投料顺序混乱或不合理导致搅拌不均匀;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 确保均匀性和和易性;对搅拌好的配料要进行坍落度的检测, 观察和易性, 防止发生分层、离析等现象;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得再掺加任何别的材料, 要根据实际运输线路的长短、交通情况, 合理确定运输方案, 保证混凝土的供应, 实现连续浇筑, 防止冷缝的出现。

3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防止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和推移式浇筑的方法, 保证浇筑的质量。

(1)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该根据砼的和易性和振捣器的性质来决定,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该控制在400mm以内。 (2) 尽量缩短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 施工时必须要在上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下一层混凝土, 最大间隔时间不得大于通过试验确定的砼的初凝时间。如果间隔时间不得不大于初凝时间时, 这时的层面需要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 (3) 推移式连续浇筑法主要适用于工程量大、浇筑面积也比较大、一次连续浇筑的厚度较厚, 而且现场浇筑能力不足的情况。推移式连续浇筑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清除砼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的石子等。层间浇筑的工程中要采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 保持湿润。 (4) 混凝土浇筑时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应该对搅拌场的对砂、石骨料等进行遮阳和降温的工作, 必要时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 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搅拌站尽量接近浇筑地点, 缩短运输距离, 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泵送混凝土, 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5) 在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 在基础突然变化、转折部位, 底板与墙转折处, 孔洞转角及周边部位, 增加斜向构造配筋, 以改善应力集中。在水化温升比较大的基础施工工地, 可采用布置冷却管, 浇捣养护时可以采用流水降温, 带走部分水化热。 (6)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进行振捣, 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 振捣时间为15~30秒,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该小于400mm, 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 以便于消除两层之间接缝, 防止出现漏振, 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明显的下沉、冒泡和泛浆为止。同时要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还应该考虑采用二次振捣, 以防止蜂窝麻面等的产生。

4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早期保水养护不足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耐久性都有不利的影响。养护方法对混凝土膨胀量有很大的影响, 也影响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的效率。潮湿养护补给水分的方法有淋水, 铺设湿砂层、湿麻袋或草袋等, 最好再在表面盖一层塑料薄膜, 这样水既可渗入, 又能起到保湿的作用。保温养护利用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 使结构物在养护过程中, 表面降温速度减缓, 这样就控制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防止混凝土因温度过大引起变形而产生温度裂缝, 所以它养护的关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型、特大型的工程日益增加,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 同时, 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的裂缝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配比,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徐文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建筑工程, 2008.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根据施工要求, 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达到C20~C40, 在此范围内再对混凝土进行选用:同时, 基础的配筋除了要满足科学的构造要求和承受能力外, 还要根据大体积的混凝土配比方法增加相应的承受由于水热化引起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的钢筋, 以钢筋控制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最好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 钢模板有利于混凝土的保温, 同时根据温度控制的要求采取温度控制措施。木模板也可做为保温材料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 首先应对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等进行预算, 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及控制温度的指标, 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 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温度控制指标确定温度控制的措施, 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 确保工程质量。

2 后浇带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物自身因素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混凝土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等。后浇带的主要作用与建筑结构中常采用的沉降缝、变形缝的作用是相同的。但是, 采用后浇带可简化结构设计, 加快施工进度, 节约资金投入。

2.2 后浇带的施工

2.2.1 基础后浇带处垫层的处理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 宜将后浇带处垫层降低50mm~100mm, 并应每间隔50m设置一处积水坑, 以方便处理施工缝、清理垃圾和排除雨水或养护水。

2.2.2 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支设

施工后浇带的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快易收口网模板或铅丝网、钢板网隔断, 并按规定做成企口形式, 也可以采用木模隔断做法, 但是由于后浇带处的钢筋不断, 木模缝隙较大, 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 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木模同钢筋之间缝隙的处理。不可不支模而留成自然槎, 以免影响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

2.2.3 钢筋的处理

施工后浇带钢筋一般贯通不切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 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钢筋在绑扎过程中应严格按图纸及操作规程进行绑扎固定、验筋, 防止钢筋在支设模板及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偏移, 严防钢筋错绑和漏绑。同时, 钢筋保护层也为重点检查的对象。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且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而不要在一个断面上。

2.2.4 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按图纸设计留置垂直缝, 框架梁处的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施工缝用挡板挡死, 挡板之间用钢管 (木方) 撑住, 以保证混凝土在振捣时不倒模及施工缝处为直槎。挡板支设与钢筋的绑扎同时进行。挡板用木方拼接而成, 背部设木方横肋以加强挡板的整体刚度。在钢筋通过处在挡板上锯出豁口, 开口大小与钢筋直径相当。在挡板与梁模板接触处如有较大缝隙可采用胶带等材料封堵, 保证混凝土在振捣时不漏浆, 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成型质量。现浇板处的施工缝用多层胶合板制成同现浇板高度相同的挡板, 在挡板上分别按上下层板筋间距锯出豁口, 豁口大小同钢筋直径相当。现浇板施T缝两挡板分别用斜支撑及定位木条同定, 两者之问用木方撑住保证后浇带的设计尺寸。需注意的是此处的挡板必需保证垂直状态且档板施工是要挂线找直。

2.2.5 施工缝的清理

待楼板混凝土浇筑28天后, 将后浇带以外的现浇板模板、梁帮板梁底板拆除, 但保留后浇带部分板底、梁帮板梁底板不拆除, 以支撑现浇板结构不发生变形。后浇带处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用水板等材料铺盖以防止损坏后浇带边缘的混凝土及垃圾的进入。待允许浇注后浇带混凝土时, 将后浇带处的模板进行仔细的检查及加固保证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与施工缝两侧原有混凝土上下标高相同。施工缝处理采用铁钻子将施工缝处多余的混凝土或木方等杂物剔清并剃成垂直缝。在后浇带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 应将施工缝处底模上的垃圾、水泥浆, 及施工缝表面上松动的砂石和软弱的混凝土层清除干净, 同时还应加以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在浇筑之前用纯水泥浆接浆。施工缝处裸露钢筋上的水泥浆, 水锈等污物应仔细清用铁刷刷除干净, 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

2.2.6 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要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 避免因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变形, 出现尺寸偏差。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应特别注意分层厚度、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和振捣时间。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 采用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 垂直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宜采用钢钎捣实。

2.2.7 后浇带内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 为了防止运料小车将施工缝边缘的混凝土碰坏, 故不能直接将小推车到施工缝边倒放混凝土, 而应将混凝土放在施工缝边1m以外的地方, 用铁锹铲人模内。机械振捣时, 应从中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 以保证施工缝接缝处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后浇带接缝处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认真振捣, 确保密实, 待1h~2h后再抹压收光。

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两边混凝土一个等级, 且应为无收缩混凝土。所以在后浇混凝土中掺人适量微膨胀剂, 以使新老混凝土不致因为混凝土收缩而在施工缝处产生通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振动、冲击。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工作, 覆盖麻袋进行保水养护且不得小于14d。在后浇带两侧或四周用临时栏杆加以维护, 同时留置同条件试块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模板, 还应注意在混凝土养护期间不得遭受较大震动给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带来不利影响。

3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3.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的过程中, 混凝士表面出现泌水的现象十分常见,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有必要及时清理表面的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较人, 泌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 就会影响混凝上的施工质量。

3.2 应及时按温度技术进行保湿养护

(1) 保温养护措施, 为了预防裂缝, 应保证混凝上内外温差和降温的程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2) 温度保持持续的时问, 根据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当拆除混凝土表面的保温隔膜时, 要逐层拆除。

(3) 保温养护过程中, 混凝士表面的湿度是要一直保持的, 主要是为了预防温差裂缝。

保温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 保温养护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以预防裂缝的产生, 其次, 也是为了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 再利用混凝士的抗拉强度, 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 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 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条件, 保证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开展养护工作, 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 以确定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措施。

4 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4.1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是建筑施工的主要环节, 所有材料都要经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 避免分层、泌水、砂浆流失和塌落度变化等现象发生, 我们应对运输做几点要求。

最基本的运输条件是要保证在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再进行运输。当混凝土从运输工具中自由倾倒时, 首先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预防混凝上的损坏。规范规定:混凝士从高处倾倒的高度不得超过2m, 否则, 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工具应协助一起下落, 还应保证混凝土出口与地向的垂直。

4.2 混凝土的运输方法

运输混凝土的搅拌车, 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如果是将混凝土原材料运送到现场搅拌, 则要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等。少量混凝土的地面运输工具一般是手推车。

5 结语

房屋建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并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混凝土施工的的质量控制有很多客观因素, 但是, 只要加强在施工中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 就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问题是能够很好解决的, 其通病、缺陷也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

摘要: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 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 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 日益受到社会人士关注。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已经成为建筑单位关注的重点, 文章通过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方面开展讨论, 详细论述了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施工和混凝土养护等方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上一篇:建筑市场论文下一篇:建筑监理论文

热门文章

浇筑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