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论文范文

2024-02-21

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教师上课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更加系统化的认识和了解,再者就是对于我这次设计的知识点,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在设计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但经过思考,经过讨论,经过修好,最终完成,使我对这类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次的课程设计,加上之前的教育实习,让我感慨很多,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不仅仅是所谓的理论实践知识,更多的是结合了自己特点的东西。做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出色的老师更不容易,在设计一个课时,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想到怎么教,而且要想到让学生怎么学。总之我们要为学生怎么才能学到知识为出发。

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 正交试验方法的主要优势以及应用原理

1.1 应用优势

其主要应用优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在较多的试验条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较强的典型试验方案, 同时, 需要通过对这些选出方案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从中寻求出最佳试验方案或者是最佳试验条件, 并可以根据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并从中得出相关的其他信息和有关因素。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还在电力工厂的化学应用中具有其他广泛作用;不论对于原水的处理还是对于离子交换处理设备的调试等, 都可以提供促进作用;不论是对于锅炉清洗而言, 还是对于冷水技术处理腐蚀现象的过程中, 正交试验方法都可以使用较少的试验过程来得到最为优化的解决方式。

1.2 基本原理

正交试验方法是研究以及处理多因素试验的有效办法。正交表格自身具备的一定的平均分化以及系统可比的特点, 能够在一定的考察范围内, 选取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试验并做到平均抽样。这样就可以通过较少次数的试验从而得到最为优化的解决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设计, 可以与其他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比较, 能够切实发挥出其自身代表性强以及效率高的特点。

2 设计及应用

2.1 研制混凝剂

混凝剂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p H值、水的温度、接触的介质以及混凝剂剂量等都会影响其混凝的效果。针对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或水质, 可以直接测量得到原水温度, 在设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决定接触的介质, 且决定后不能变更, 所以剂量的确定只能根据水的p H值和混凝剂的理化性质来进行。判断混凝效果是根据去除有机物的效率和水残留浊度来进行的。

2.2 调试处理离子交换水设备

处理离子交换水的设备, 其出水水质、经济性和运行的周期都是由设备的再生效果来决定的, 而再生效果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干扰, 如再生液的浓度、用量、种类、流速, 进液的时间, 原水水质、温度, 交换树脂的破碎、老化和跑漏等。为了得到最佳的再生效果, 必须通过试验分析各个因素, 确定最佳的控制参数。在实际的运行工况中, 其运行的条件存在差异, 各工厂通常都会先在设备上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实际的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调试水处理设备, 不仅能够减少试验的次数和调试时间, 还能够得到最佳的再生条件, 提升设备的经济性。

2.3 化学清洗锅炉

化学清洗锅炉的过程中, 酸既能溶解沉降物, 还能够溶解基体金属, 保证金属管壁不受到腐蚀和破坏。在对锅炉沉降物进行清洗时, 理想的情况应当是溶解过程的速度越快越好, 而技术腐蚀的过程越慢越好。所以在对清洗介质进行选定后, 要利用试验对清洗参数进行确定, 如清洗的时间、温度、流速和介质浓度等。清洗药品的选择要根据锅炉的结构、材料和水垢的溶解性、成分等进行考虑。选定介质后, 就可以进行清洗的动、静态试验, 清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交试验通过静态模拟试验来设定各个因素的水平, 试验的结果能够评分判断清洗后管样的实际清洁程度。

2.4 腐蚀冷却水

循环利用冷却水的过程中, 除了温度会升高, 还会存在微生物生长、腐蚀和结垢等现象, 若没有妥善处理循环水, 发电机组的运行就无法实现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最常用的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就是投加水处理剂,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 会时常出现下述情况:其一, 同样的药剂在不同的循环系统中, 处理的效果差异较大;其二, 同样的复合剂在同样循环系统中, 时期不同, 处理效果也具有较大差异, 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 必须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利用相关试验对工况进行调整, 达到理想的循环水处理效果。对处理剂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冷却水浊度、Fe离子含量、杀菌剂和药剂浓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相关的资料和经验进行确定。水处理剂的评价指标有两种, 分别是管材的腐蚀指标和水质稳定指标, 分析两个指标的结果, 可以通过综合评分和综合平衡的方式, 选定正交表来进行试验。

2.5 其他应用

在酸洗锅炉后, 确定最佳的复合钝化剂工艺条件、研究腐蚀和防护发电机内冷水的方案、研究凝汽器铜管以及测定交换树脂容量等方面的工作都能够应用正交试验设计。

3 结语

正交试验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 其能够应用于研制混凝剂、调试处理离子交换水设备、化学清洗锅炉、腐蚀冷却水以及其他工作中, 通过正交试验能够对各个因素的具体水平进行确定, 对方案和指标进行优化。相较于传统的方案, 正交试验对效率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并且能够应用于研究新生事物的工作中, 保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摘要:化学研究和生产过程在火力发电工厂的实际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能够改革以往的传统工艺以及试验全新的研究方法, 需要反复进行多因素的研究实验等, 如何合理安排多因素的试验过程, 是一个较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正交设计是处理和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已经在电力工厂的应用中被广发使用。本文结合国内以及国外的相关资料全面概述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和方式, 以及其在电力工厂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电力工厂,化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喻为民, 胡晶晶, 李俊.正交试验设计及其在铁氧体配方选择上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3 (18) .

[2] 黄伟.运用正交试验方法提高阴床周期制水量[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2 (05) .

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划分组块模块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完善, 与此同时企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企业想要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壮大, 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而缩短新品开放周期降低成本就是其中一种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笔者将实际中某种产品作为例子, 展开整机可靠性综合试验的研究工作。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方提供取样机预处理部分。实际试验中预处理单元后面设置任务剖面以确保分析仪器主体可靠性的突出, 这里的整机并不是真的一个整体, 而是指的是设备分析单元及其通信部分, 本文中可靠性综合试验包括常见盈利参数综合、可靠性摸底及增长试验的综合。

1.1组成系统分析

光栅对经过样品池的光源发出的连续波长可见光按照波长线性展开以后, 不同波长的光会投影在微镜阵列的不同位置, 微镜阵列的控制可以通过CPU控制程序实现, 通过控制程序进行微镜阵列的编码变化, 然后将通过相应微镜反射的光全部集中在检测器上。检测器的作用就是放大处理采样信号, 再将经过处理的采样信号送至电路AD采集部分, 该部分对放大后的采集信号进行A/D转换后保存相关数据, 同时与上位机通信通过总线接口是吸纳, 上位机软件会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最终得到最后的检测结果。

1.2试验剖面分析

在本次试验过程中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再去恶性试验剖面时遵循相关优先原则:实测环境-相似环境-标准推荐的参考环境条件, 整个检测过程中按照由低到高的产品各层次顺序进行, 为了将产品隐藏缺陷及产生原因彻底暴露出来因此本次试验检测中首先确定环境剖面。整个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进行:检测中既不造成新缺陷又不会对仪器使用寿命产生过多的影响。在这个前提下完成每一层次的试验方法, 确保每次试验的准确性。当然试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需要进行筛选试验, 目的是为了剔除产品早起故障, 确保后期可靠性综合试验的顺利进行。

2试验数据收集及整体性分析

因为在线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可靠性试验样品相对较少, 这是受到本身批量及更新问题的影响形成的。这次只有5台样机用于可靠性综合试验, 这种前提下为尽量提高试验真实性, 就需要全方位挖掘相关信息。

2.1相关数据的收集

这次试验样机并不是新产品, 而是在原产品基础上升级发展而来。这就给本次试验采集数据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数据采集中可以收集老型号产品在近似使用环境下的相关数据, 特别是故障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仪器可靠性的基本数据, 可以在试验设计中参考这些数据, 进而更好的优化理论模型, 起到增长可靠性设计目标的作用。整个检测过程中需要得到厂家的配合, 获得相关数据后并将其用在修正可靠性模型修正的过程中。

2.2整体性分析

在仪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 每个生命阶段都会产生一定的可靠性数据, 为确保预测的可靠性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同类产品的过往数据, 给予新产品最为可靠的预测。这种预测可以方便对比及选择可靠性试验方案;在可靠性试验中得出的相关数据, 又可以在分析产品初始可靠性等中得到应用, 提供相关数据依据确保产品改进及定型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产品个生命周期的数据, 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实现有目的有方向的优化设计工作, 最终实现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在线分析仪器本身有别于其他仪器设备, 本身具有着鲜明的特点, 因此其可靠性试验技术要求极高。实际中为确保可靠性试验数据准确性, 需要做好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收集工作, 利用这些数据对增长模型进行修正, 同时提高实验数据的拟合优度, 确保产品生命周期可靠性工作的一致性, 提供相关依据给设计开发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做好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综合试验优化设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这样背景下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综合试验也得到不断优化。基于此, 本文在分析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综合试验常见问题的基础上, 给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推进试验设计水平的进步发展, 为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仪器可靠性,综合试验,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泽华.参加“在线分析仪器论坛”会议的感想[J].现代科学仪器.2007 (06) :101.

[2] 夏虹;卢祁.在线分析仪器为环境监测助力——专访中国工程院魏复盛院士[J].中国仪器仪表.2008 (01) :89.

[3] 魏正森;魏东.在线分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第四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2011:67.

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 配合比设计方法综述

1.1 配合比设计理论

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是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们经常会发现, 尽管原材料相同但由于配合比不合理或失控造成路面磨损、断板等早期破损现象, 这就说明了配合比设计对于路面使用的重要性。与其它用途的水泥混凝土相比, 路面水泥混凝土属承受冲击、振动、疲劳、磨损的动载结构, 其控制技术指标为弯拉强度、耐疲劳性、耐久性、工作性等。路面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不同于常规静载结构的混凝土, 不仅技术指标不同, 而且有些要求更是严格得多, 因此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体现路面受力和使用特点。

考虑到路面混凝土主要以抗弯拉强度作为设计指标, 其水灰比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来确定。但从路用性能角度出发, 路面混凝土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除了强度以外耐久性也必须重点考虑, 不同工作环境的混凝土对耐久性的具体要求又不尽相同, 需要分别考虑。此外, 还需兼顾体积稳定性、工作性 (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工作性有明显不同的要求) 及经济合理性等。由于目前国内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尚处于试验阶段, 各种材料没有统一的技术指标, 更无规范性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设计出能够体现路用品质的纤维混凝土并非易事。

1.2 半经验半理论设计法

半经验半理论设计法是一种建立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方法基础之上, 对配比中个别参数进行补充而延伸出的设计方法。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 (1) 施工工作性; (2) 强度 (主要是抗折强度) ; (3) 耐久性; (4) 经济合理性。路面混凝土的强度, 应按道路交通等级确定, 本文研究依托工程为某一级公路, 因而设计抗弯拉强度5MPa进行控制, 在初步确定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 进而确定纤维改性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

2 纤维混凝土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及分析

为了探讨纤维掺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等对道路混凝土抗压、抗弯拉强度的影响, 研究中设计了混凝土正交试验方案。

参考纤维水泥混凝土试验的有关经验资料, 正交试验中水泥混凝土配比如下:水胶比=0.4, 粉煤灰掺量采用等量取代法取代量为0~30%, 减水剂掺量为0.3%~0.5%。

根据正交因素选择的特点设计, 选用L16正交试验表。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053-94) 进行所介绍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结果, 对弯拉强度进行计算求出各因_素__水_平__的K__1_j、K_2_j_、K3j、K4j与相应的平均值k1j、k2j、k3j、k4j以及每列的极差Rj, 填入表中。

由图表可知各因素对混凝土28天抗折强度的影响顺序为A粉煤灰>C纤维>B砂率>D减水剂。

粉煤灰随掺量的不同对混凝土28d弯拉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分析可知, 随粉煤灰掺量增大, 弯拉强度呈单峰状分布, 先增加再降低。说明加入适当取代率的粉煤灰对混凝土28d弯拉强度的提高有较积极的作用。但当粉煤灰取代率继续增加时, 反而使抗折强度有所降低。粉煤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活性氧化硅和氧化铝, 粉煤灰颗粒在混凝土中的化学反应属于二次反应, 其反应的激化剂是水泥反应后释放出的氢氧化钙和原来的石膏, 它与水泥之间有一个完全化学反应的剂量配伍关系。因此, 适量的粉煤灰可以与配比中水泥起火山灰作用时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当粉煤灰取代量超过与水泥二次反应的量时粉煤灰则成了降低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砂率对弯拉强度的影响程波动状分布但仍能观察出各个波峰的最高值, 当砂率为34% (B2) , 抗折强度平均值达到6.16MPa。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中砂率的范围选定可知, 砂率是按总表面积原理优选的。砂的粗细程度, 即细度模数与吸附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之间成反线性关系。不同施工方式的路面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是确定的, 维持工作性稳定的前提是包裹砂石料的水泥浆厚度要基本保持不变。砂的粗细不同, 最佳砂率大小也不同。对混凝土配比而言砂率总是有着符合其工作性和强度的最佳砂率, 选定砂率与最佳相差较远就会出现28d弯拉强度的波状变化、抗磨性不足、过粗砂表面细观抗滑构造过深及平整度不佳等问题。

掺入纤维和未掺入纤维对弯拉强度的影响显而易见, 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多, 抗折强度并未随之增大, 甚至在掺加1.8kg/m3时还有小幅度回落。纤维的掺入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掺加的辅特维纤维能提高混凝土的弯拉强度。这主要与辅特维纤维的物理性质有关, 其双纤维系统在混凝土中形成的网状加筋结构一定程度的增强了抗弯拉能力。

减水剂的加入主要目的是为了压制高水灰比对混凝土抗磨性和抗滑构造带来的不良影响, 保证配比的施工工作性。减水剂的加入并非完全有利于弯拉强度的提高, 适量的减水剂的掺加有利于混凝土弯拉强度的提高而较较高或较低的减水剂掺量则有可能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考虑混凝土路面对28d弯拉强度的要求, 综合权衡各正交因素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最终选定后期试验配比中粉煤灰掺量为10%, 砂率为0.34。由于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 同时考虑到纤维掺量与力学性能并非完全的线性关系, 因此选定0.9kg/m3、1.3k g/m3、1.8k g/m3三个掺量作为后期试验研究的纤维掺量。减水剂并非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后期的减水剂掺量选用以满足混凝土工作性为前提。

3 结语

利用正交方法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比进行选择优化, 可以确定拟定的因素对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 便于选择各因素不同水平的最优组合。该过程大大减少了试验量,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取得了科学合理的结论。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程试验的优势总结起来为以下几点: (1) 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试验次数少; (2) 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 (3) 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摘要:本文研究提出聚丙烯纤维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方法。即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为基础, 利用正交方法根据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对各个材料以及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达到尽可能体现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改性要求的目的, 并最终确定最佳配比。

关键词:正交方法,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

参考文献

[1] 程庆国.全国第七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油气田的井场道路应为柏油路, 以满足环保要求, 而柏油路的造价约为100万元/公里, 费用较高, 将钻井液不落地岩屑 (以下简称钻井岩屑) 作为基土, 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区和开采区的道路修筑, 钻井不落地岩屑基土与当地现有地材如砂砾石、红土结合做集料进行道路面层施工, 并对施工后道路的压实度进行测试, 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道路施工需要[1]。

1 原材料

针对钻井岩屑的物理特性要求, 与当地材料和水进行配比, 形成混合料, 对此进行物理 (力学) 性能实验和击实实验。

2 道路试验目的

通过道路路段试验达到如下目的[2]:

1通过试铺各种配比道路试验, 验证适用于道路施工的集料最佳配合比例;2确定面层稳定级配混合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面层稳定级配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各工序机械设备、人员的最佳配置和组合;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 碾压顺序、速度和遍数;5分析总结确定路面基层的标准施工工艺, 使其简便化、造价低、使用广泛、养护简便, 易于在工区推广。6由于基料的物理特性, 基料最好边生产, 边利用, 基料堆放不超过5天时间, 如堆积时间超过5天, 在使用中, 要添加一定的水分和少量水泥, 恢复其粘结力。

3 道路试验准备

1试验道路位置:经现场踏勘及研究, 决定试验路段选择位于榆林市神木县中沟井场道路上。选择试验道路路基路宽5m, 面层施工厚度20cm。道路总长度定为600米。

2道路路基状况及处理:由于试验路段处于榆林市神木县毛乌素沙漠地区, 沙漠风积沙以细沙为主, 含较多中沙和粉粒, 系厚度巨大的地质体, 具有接触式孔隙结构, 不同位置、不同深度风积沙的天然含水率、干密度、抗剪强度、渗透系数及临界比降等试验指标基本接近, 在振动荷载条件下易于碾压密实。

在确定施工路段后[3]:用装载机平整出路床, 使用风积沙填铺, 松铺一定厚度后, 洒水整平, 碾压整平;根据实际路段, 用装载机先进行路床修整, 局部用风积沙处理平整, 压路机振动碾压密实。根据路面试验段长度, 工期为5天。

4 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路面基层试验段开工前, 组织施工人员踏勘施工现场, 针对施工现场原始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认真分析, 对原有路面路基情况认真核对, 明确试验要点。2试验工作准备:要求各项试验数据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3材料工作准备:施工用砂砾石、红土 (地材) 在开工前联系到位, 与实验室取样一致, 基土按试验路段需求量准备到位。4施工人员配备:施工负责人1人, 试验员1人, 压路机操作手1人, 装载机操作手2人, 洒水车司机1人, 普工6人, 配合试验用工、指挥倒车、清理、检查松铺厚度及横坡度、处理离析“窝坑”、控制边部宽度、培土路肩。5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装载机2台、22t振动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6培土路肩:基层施工前, 首先培筑土路肩作为基层摊铺的支挡模板;施工时将满足要求的路肩料按设计部位、宽度、压实厚度上料, 人工整平;摊铺基层碾压完成后, 与摊铺后的混合料一起碾压, 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或压沉值标准。7施工工艺:整理路基—装载机现场拌和混合料—运输摊铺料—装载机摊铺—碾压—检验 (合格) —验收。

5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4]

1环境保护作为施工组织的一部分, 强调环境保护意识, 处理环保事宜。2进行环保检查, 做好施工环保。3严禁在工地燃烧各种垃圾废弃物, 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4对施工区域内的通信、排水等设施, 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护。5工程完工后, 及时清理现场, 施工垃圾及时运走, 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摘要:钻井液不落地岩屑作为基土, 与当地现有地材如砂砾石、红土结合做集料进行道路面层施工, 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区和开采区的道路修筑, 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关键词:油气田,井场道路,钻井液不落地岩屑,基土

参考文献

[1] 赵吉平, 任中启, 刘爱军, 等.废弃钻井物的二次利用和无害化处理[J].石油钻探技术, 2003, 31 (1) :37~39.

[2] 赵瀛华, 方云龙, 张向东, 等.钻井泥浆的开发应用及固化处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1997, 16 (5) :565~569.

[3] 艾光富.废钻井液复合固化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4, 14 (3) :21~25.

上一篇:陶刻艺术论文下一篇:交际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