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14

为企业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营管理风险。

在市场环境下, 企业面临着更多经营风险, 这些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受企业所属行业的整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二是来源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方面的风险, 市场是否公平公正的竞争, 合作伙伴是否诚信,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合法合规等。

(二) 市场诱惑风险。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多元文化思想并存, 其中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逐渐影响着大众, 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抵制不住各种诱惑, 未能守住底线, 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 更让企业和国家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十八以来查处的企业腐败案例, 让人沉痛。因此, 市场诱惑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新常态下, 加快企业纪检工作的意义

在市场环境下, 企业加强纪检工作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只有弄清其价值所在, 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好纪检工作, 服务我们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

(一)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后, 我国社会历史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篇章,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亿万华夏儿女伟大“中国梦”的构想, “中国梦”的提出是亿万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更是我们伟大祖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 是基础, 也是保障。企业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能够为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这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企业存亡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 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是否合法合规, 是否民主透明、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廉洁从业等, 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甚至是企业存亡, 因此, 积极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企业民心所向。

企业加大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 实现企业风气的净化, 才能够更好地在企业内部营造民主、公平、公正的环境, 才能够在企业中传播正能量, 树立新风气, 通过这些举措, 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企业和职工更好地贴近在一起, 让职工更加爱护自己的企业, 这是企业民心所向, 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障。

三、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现状

当前, 在我国企业里, 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加大了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力度, 但与此同, 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纪检工作处于尴尬的局面。

十八大后, 我国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但与此同时, 在现实状况下, 很多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依然处于一种被动尴尬的局面, 主要表现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高, 纪检监察工作未能纳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等, 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我国很多企业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时所面临的“窘相”。

(二) 企业纪检工作未能融入生产经营中。

在现实环境中, 我国很多企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时仅是表面现象, 未能紧接地气, 与地气接密度不够, 如:纪检监察工作流程不符合企业实际状况, 流程繁琐, 纪检监察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结合度不高等, 这些使得企业的纪检工作无力,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未能发挥出作用和价值。

(三) 企业纪检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在纪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 纪检干部缺乏, 专业素质不强, 业务不熟等, 这些都造成了纪检工作开展时困境重重, 举步维艰, 不利于企业纪检工作的开展。

四、适应新常态, 服务企业新发展

目前, 我国社会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 作为企业必须要努力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发展需求, 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这样才能更好地得以发展。作为企业纪检工作而言, 也必须要如此。个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纪检工作必须要适应新常态,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新发展。

(一) 准确定位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

作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而言, 要适应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首先必须要准确定位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 只有准确定位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对于企业纪检监察的各种要求。具体来说, 在新常态下, 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民主、公正、公平, 能够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对于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 必须要准确地认识到在新常态下, 企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二) 确定工作重点重心, 有的放矢。

现代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 应该明确重点, 有的放矢,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简单而言, 就是纪检监察工作应该把握好三个方面, 即:人、财、事, 具体来说:一是纪检监察工作要管好“人”, 所谓“人”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应该侧重于企业内的重要岗位和具有一定的职务的管理者, 要加强对这些关系到企业存亡效益岗位上的人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宣教力度, 让他们认识到廉洁自律, 按章办事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二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瞄准企业的“财”, 对于企业资金安全, 资金运营、投融资等领域要加大关注的力度, 注重资金监管的力度, 要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合法合规地运用, 最低限度地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率, 把握好风险管控;三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对准企业的“事”, 所谓“事”就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把关好关系企业效益和社会名誉度的各类重要事项, 如:人事任免、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 严格执行企业重大事项有关制度, “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等, 确保阳光、公开和透明。

(三) 加强企业纪检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于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来说, 要积极加强企业纪检监察人才队伍的建设, 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拉起一支队伍。对于企业而言, 要有一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队伍职工, 职工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首先要建立纪检监察的队伍体系, 明确纪检监察的责任主体, 给予一定的投入。二是要提高队伍的素质, 提升企业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对于能否科学开展好纪检监察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在于要提高从事纪检监察队伍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熟悉本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业务流程。三是要有服务意识。对于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而言, 所谓的“服务意识”就是让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中, 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新常态下, 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 更好地服务企业, 实现企业的科学良性发展, 是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内容。本文围绕着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 就如何适应新常态, 服务企业新发展展开论述, 提出个人的观点建议, 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必须要加快自我的不完善,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强纪检工作的力度, 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 是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必然途径。本文以企业纪检工作为例, 对企业如何在新常态下, 加快企业纪检工作, 服务企业发展展开论述, 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纪检工作的开展, 发挥企业纪检工作的效力等都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企业纪检,新常态,新发展

参考文献

为企业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1 当前气象为农工作的问题

1.1 气象预报准确性不高

由于科技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气象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报的准确性不足,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1]。

1.2 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才少

基层气象部门员工承担的事情多且杂, 且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和管理工作;省、市、县级业务体系中农业气象专职人才缺失, 导致农业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效展开。

1.3 气象预警传播手段落后

传统信息传播通道由于传播方式窄、效率低, 在突遇灾害性天气时, 即使气象部门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农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气象预警信息, 进而影响到抗灾的有效性。因此, 农民在第一时间能接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是进行有效预防灾害的重要保证。

1.4 气象服务产品单一

农业产品种类繁多, 不同品种、地域、生长发育时间都需要提供不同的气象信息。然而当前农业气象服务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针对性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信息覆盖面过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也仅仅局限于关键农时季节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只主要针对小麦、棉花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 而这不仅不符合现代精细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也不能反映其他作物种类的气象信息。

2 做好气象为农的措施

2.1 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 是指在长时间内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并且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 由规范化的程序和行动准则作为保障。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2 农牧区服务的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产品的丰富加强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现有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不断开发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以适应农民农作物生产需求。总之, 必须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对各种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产品进行研发, 丰富气象为农服务的内容。

2.3 加强实地调研, 了解服务需求

由于农民对气象信息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例如, 农作物种植者最关注的是播种时期的天气, 而果树种植者最关注的是果树开花结果时节会不会出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以免影响果树的收获, 导致经济损失。

2.4 加强气象探测平台建设

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各个地区气象探测环境的监测, 以保证获取的气象数据准确率;加强对基础气象科学的研究, 不断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有效率;加强对暴雨、冰雹、大风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 促进气象探测平台的建设。

2.5 采取多元化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气象部门要采取多元化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不断改善传统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加快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网络的建设。

2.6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气象部门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管理、服务工作, 不断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提升气象信息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基础气象知识在农民群体中的宣传力度, 建立规范化的气象灾害防御手段, 构建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各级气象部门间的合作, 避免重复建设和人员的不规范设置, 实现集约化为农服务的目的。

2.7 健全气象为农服务机构

气象部门要加强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组织机构,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机制, 促进气象应急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防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 减轻重大气象灾害可能给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 业务技术是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动力, 气象部门要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的体制变革, 不断加强对气象业务的建设, 重视业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健全农业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体系, 从而保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2.8 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

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灾抗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气象部门必须进一步建设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第一, 加快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 形成大范围的综合业务网;第二, 规范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流程,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的科技含量, 保证其经济效益;第三, 按照我国各个地区农业发展规划要求, 制定人工增雨、防雹的长期规划。

3 对于气象为农服务的几点思考

3.1 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仍需深化

气象防灾减灾机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政府对气象为农服务的经济投资不足, 急需政府加大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投入;社会未充分认识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村等重要场所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进展缓慢;乡镇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气象服务站设备不齐全;气象与涉农部门的合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3.2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不够精细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生产模式逐渐从家庭式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转变, 设施农业如大棚蔬菜、草莓和食用菌等规模不断扩大, 普通的气象服务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生产大户对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对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3.3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传播渠道、手段上仍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不广, 气象预警设施不够;二是农村居民分布相对松散, 通迅方法较落后;三是对农业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足, 农民对于气象知识认知不够, 缺乏防灾意识;四是基层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因此,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加强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力度, 努力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4 结语

气象为农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 不仅能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还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 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由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实施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加大气象为农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的比重, 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地区气象综合能力整体提升的目的。

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 发挥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我国气象为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真分析, 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以保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探讨

参考文献

为企业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1 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

教育、管理、服务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三个基本职能, 在传统的学生工作, 甚至在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学生工作者往往高高在上, 以“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自居, 重视教育、管理职能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服务和引导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教师主导作用, 轻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受教育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和双向互动的运动过程, 但我们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学生看作是“被教育者”和任意塑造的对象,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 重管理, 轻服务和民主。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往往注重按规章制度办事, 而且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强调学生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忽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忽视学生应有的权利, 而不强调管理者的义务和责任, 对学生提供的服务没有明确, 学生在找相关部门办事时本是工作者应该提供的服务却像是求他们办事, 官僚作风严重, 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3) 重制度, 轻感情投入。许多学生工作者只重视用制度规范来管理学生, 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能“管死”或“死管”, 而是要将尊重、信任、爱护学生有机结合起来, 真心地投入感情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没用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所以学生工作者必须变观念, 牢固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 以平等的朋友、学生的人生帮助者出现, 而不是以教育者和管理者面目出现, 师生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彼此合作的和谐关系。

2 改变传统工作方式, 创建服务型新模式

受传统“行政本位”、“教师本位”等思想以及传统工作体制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的方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 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部分工作人员仍然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等学生上门, 很少主动到学生宿舍、到课堂去了解学生动态, 往往处理事情都是在发生后才去救急的被动式的工作方式。学生上门办事, 本来是工作人员的义务和工作, 一些人却把它当作自己手中的权利, 任意处理, 甚至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不能教育、培养学生, 相反它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学生对老师、学校的感情。我在信箱中就有几次次收到过学生反映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方式的意见。其中有一封信讲到“学校这样的老师, 叫我们以后怎样对母校产生好的感情”。所以, 我们一定要建立新型的、服务型的工作方式。一是要主动、积极地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这样许多事情就能在未发生前处理好, 意外事故很可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二是工作人员的态度一定要彻底改变, 平等耐心的对待学生。三是学生工作要建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机制。要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团学组织、自管协会、班级社团的建设中来, 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3 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者素质和服务水平

学生工作者是学生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和直接接触者, 对学生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 特别是90后学生开始步入大学, 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 这对学生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治思想素质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必备素质之一, 也是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和基本素质, 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政策理论水平、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责任心和鉴别力。这样才能够清醒的面对各种复杂局面, 弘扬正气、遏制邪恶, 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 帮助他们分辨是非, 明确方向。其次学生工作者要具备较高品德修养, 并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使高尚的品德素质成为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推动力。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偏不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切实深入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

综合能力素质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必备的另一重要素质, 它包括较高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正确果敢的判断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娴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传媒广泛全面的接触社会, 他们具有独生代的各种特性。学生工作者要能够从他们的言行中分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进而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接着再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使学生与学生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使沟通达到目标。只有具备娴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

健康的身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只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承载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素质。日常繁杂的工作要求学生工作者更应该具备这一项素质。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加强体育锻炼, 葆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基于学生工作者自身的健康的身心开展学生工作,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服务、引导、管理和教育。

学生工作者要提高服务水平, 就必须具备以上3种素质, 所以学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学习, 努力把学生工作队伍培养成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让学生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和再学习, 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以及高科技知识, 把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同时把培训、学习和考核结合起来, 建立起奖惩机制和淘汰机制。

4 学校要为服务学生搭建好平台和提供制度保障

观念的转变、服务型工作方式的建立, 不仅依赖于学生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建设,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一是学校领导、各部门领导都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服务型工作方式。学生工作不只是学工处以及各学院学工办的工作, 而是学校所有部门特别是教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团委、后勤等部门的工作, 所有这些部门都必须协调一致共同为学生服好务。二是学校要为服务学生搭建好平台: (1) 要建立和健全各级团学组织, 特别是要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社团建设, 使这些团体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建设。 (2) 定期召开不同的学生座谈会、师生对话会, 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我院在这方式有两个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是我院实行教授、系主任接待日, 每天至少有一位教授安排一个上午后下午接待学生, 为学生解答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疑惑。二是我院每学期都安排一次班级信息员和学工、教务办的领导、工作人员的对话会, 信息员收集班上所有同学的问题, 然后在对话会上提出, 能解决的我们当场解决, 不能解决的我们作出解释或收集起来集中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这种见面会为学生与有关部门交流提供了平台, 消除了误会, 加深了理解, 比如大多学生反映我校琴湖学生公寓生活不方便, 于是我们将学校的规划告诉他们, 让学生了解我们正在工作, 在一步一步加以完善基础设施。如果学生不知道学校的规划就以为我们没有为学生着想、没有做相应的工作。所以, 我建议学校以学工部门牵头, 包括教务、团委、招生与就业、后勤等门部一起每学期定期召开师生对话会, 充分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需求, 这样才能真正服务好学生, 不然为学生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3) 要公开学生工作者的电子邮箱、建设各门部领导信箱、热线电话, 倾听学生的呼声, 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 而且这些都要落到实处, 有专人负责, 不能有名无实。三是学校要为服务学生制定一定规章制度。学生在校学习要遵守校纪校规, 教师教学要遵守一定教学规章制度, 但行政人员为学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却相对滞后, 我们不能只强调学生要遵守规章制度, 为学生服务同样要有一定制度保障,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 学生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服务型工作模式, 提高服务是关键, 而提高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工作方式到制度的制定;从校领导到各部门领导到一般教职工;从学生的思想到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工处到教务到后勤等各个部门, 所有必须是全校所有部门, 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 因此,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是高校的必然趋势。本文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 改变传统工作方式, 创建服务型新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者素质和服务水平, 学校要为服务学生搭建好平台和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来构建服务型工作模式, 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工作,服务型

参考文献

[1] 冯刚.科学发展观高校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9, 12.

[2] 杨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6) .

[3] 杨克非, 张文君.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与学生工作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 .

[4] 陶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07 (1) .

为企业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志愿服务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志愿服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 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 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探索生活与发现生活, 通过志愿活动来全面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通过志愿活动, 能够在提升实践的过程中,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全面优化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保证学生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证。同时, 志愿服务也能够大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 推动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必然途径

志愿活动的宗旨在于鼓励与提倡奉献, 在奉献中去收获赞美与荣誉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志愿活动的宗旨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相吻合, 并能够切实提升社会发展质量与水平。在具体的志愿活动过程中, 需要积极做好学生同社会交融的工作, 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通过总结与反思来做好社会参与工作, 在形成良好的理论结合实践工作的同时, 全面提升和优化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 真正做好自我教育工作, 保证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循环。

(三) 是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志愿服务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能够行之有效地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避免产生只读书而不会实践的现象。同时, 只有积极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我, 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去服务大众, 在奉献爱心的同时, 更好地去学习与生活, 并切实提升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 保证他们能够切实提升综合素质,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志愿服务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

(一) 服务意识不够强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师范学院等五所院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参与度调查, 其中共收回990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结果来看, 以拓宽社交圈为目的的学生比重为60%, 以提升社会技能为目的的学生比重为70%, 而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为目的的学生仅占3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 在实际的志愿活动过程中, 较多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利己性, 利他性较为缺失。由此可见, 当前大学生服务意识较低, 其思想境界有待提升。

(二) 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在具体的志愿服务过程中, 存在流于形式问题, 使得具体的爱心奉献活动意义性不强。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工作重心在完成志愿任务和拍照录像, 甚至部分学生的志愿活动没能起到积极作用, 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例如, 某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敬老院活动因为声势较大, 严重影响了敬老院的秩序与氛围, 实际效果全无。同时, 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地跟风行为, 在盲目的志愿工作开展过程中, 因为自身专业能力有限, 并且没有考虑地区实际, 使得志愿活动没有任何意义, 严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

(三) 服务活动机制不健全

因为志愿服务自身公益、自愿和无偿等特征, 所以经费问题是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大难题。在相应的志愿服务政策中, 志愿者们需要自行支付食宿、交通等费用, 而高校对于志愿活动实际的经费补贴较少, 需要学生自掏腰包。但是, 部分贫困学生无法独立承担经济费用,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合理、有序的开展。对于部分民办学校而言,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没有任何补贴与资助,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兴趣。同时, 高校间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使得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自主性和积极性严重不足, 其外部刺激性同样不足。

三、志愿服务下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理念, 通过优化和完善相应的政策, 保证其目的性更加明确。只有将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深入, 才能保证大学生更好地领悟思想政治课程, 保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一) 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理念

思想政治是将大学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学习思政课程, 能够保证大学生们正确地树立良好的社会意识, 为个人发展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但是, 因为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一定的历史因素, 使得学生们对其认知有一定错误, 从而产生排斥心理。与此同时, 部分高校教师束于传统, 其课程设计与时代发展不吻合, 教学模式僵化,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意愿。

就大学生自身特点而言, 其内心热情, 富有激情与动力, 他们对于具体的志愿活动抱有良好的态度, 并希望通过公益事业来保证自身才能与爱心的发挥,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更多的赛事活动纷纷进入我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意愿获得了海内外的一致好评。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保证学生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二) 落实体制机制保障, 确保志愿服务理念的落地生根

1. 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反馈机制

针对当前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反馈机制, 通过积极反馈来积累经验和解决问题, 使得具体的奖惩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目前, 志愿服务活动奖励多为精神奖励, 在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同时, 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荣誉感。但是, 因为反馈机制不完善, 使得具体的志愿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知晓,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工作热情, 相关的社会经验无法适时积累。

2. 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 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 部分社会参与者存在较大的利己心理, 在其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 其利他主义特性明显提升, 并且在活动过后, 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随着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 逐渐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志愿服务平台, 通过在线指导与服务, 降低了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难度, 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奉献自己, 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 高校完善招募及培养机制

在志愿服务活动前, 需要建立健全招募机制和培养机制, 通过设置准入门槛来保证整体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 并建立健全评测机制。同时, 需要对志愿者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工作, 保证大学生志愿者们能够更好地投身于实际的活动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宣传力度,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保证相应的服务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并为其带来更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通过积极地鼓励与尊重来保证大学生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服务性。

四、结束语

综上诉述, 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使得高校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 保证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同时, 用志愿活动来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保证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不断践行, 形成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观念, 在优化权责意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 为我国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奠基。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和首要任务, 要全面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通过优化和提升思政课程的全面性, 使其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实际教育成果的检验, 需要从志愿服务角度来进行, 只有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才能全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 全面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本文主要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对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政教育,实效性,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名扬, 韩志强, 徐双燕.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44) :58-59.

[2] 宋镠洋, 李妍.把志愿服务引入思政课堂--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 2018 (12) :124-125.

[3] 彭红.论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的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39 (5) :161-162.

[4] 姜海.提升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2 (4) :34-36.

[5] 李志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 2018 (4) :193.

[6] 刘晓娟.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3) :148-151.

为企业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1 我校志愿服务的现状

近几年, 我校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成功发展了一系列成熟的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 如义诊、助残、敬老、大型活动后勤等。从这些成熟的项目中可看出, 大多数都是偏向于校外, 对于校园内能服务到师生、锻炼到志愿者的项目非常稀少。同时, 每一次换届后, 继任者缺少远见和“种树”精神, 都想方设法在任期内出成绩、见功效, 出现不断地扩张再扩张, 忽视内部的建设。

目前, 校内外项目不均衡, 过分面向社会, 盲目扩张“地盘”, 队伍建设跟不上, 人才流失等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认为,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1 急功近利, 导致志愿服务成为无源之水

一些志愿服务组织, 或多或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工作思路, 导致了校内项目跟不上校外项目的步伐。他们在校内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只听从任务开展活动或只开展基础的清洁卫生、后勤保障等服务项目。虽然这些基础的服务项目能惠及师生的生活, 但不积极创新、突破思维。长此以往, 会让志愿者产生抵触的心理, 渐渐失去参加志愿活动的兴趣。而在校外, 却常常看见他们的身影在各镇街穿梭。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校内的活动不容易见成效, 组织安排略显不当就会面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批评。而校外的活动面向人群广, 服务对象比校内复杂得多, 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赞许, 得到媒体的播报, 在文字总结上也比校内活动总结漂亮得多。

此状况若长期发展下去, 各级组织都涌向校外, 我们校内的志愿文化将越显匮乏。用志愿力量感染到社会群众的同时却丢失了校内师生的支持, 形成一种校外赞许校内寡闻的状况。但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来源于校内师生, 失去他们的拥护与积极参与, 我校的志愿服务难以走得更远, 成为无源之水。

1.2 眼光短浅, 导致志愿服务坐吃山空

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每年实行一次换届, 在每次换届后, 无论是管理、队伍建设还是服务项目上, 往往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想象, 这使得一批优质资源不断流失。

管理缺少远见。很多继任者上任时, 就为组织定下了一个个年度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些项目或工作往往是短暂性的而不是持续性的, 产生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干部眼光的狭隘, 只看到自己任期内的发展, 看不到组织是持续发展的组织, 倘若没有上一届人的铺垫是成就不了下一届人的辉煌。

不积极修炼内功。队伍建设、梯队建设、干部培养往往没有成为组织换届后的工作重心, 原因在于干部缺乏“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牺牲精神, 根本原因在于怕吃亏怕吃苦。大家都知道制度的建设、团队的默契、干部的能力可以成为一个组织能否成功的关键, 但做起来确实是繁琐的、费事的、耗力的。很多组织因为把握不住这些关键, 导致组织成为一个“水肿型”组织, 缺乏凝聚力, 缺乏向心性, 一撮则破。最终导致了人心背离, 留不住好的人才。

项目继承数不多。当前, 我校的志愿者服务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计划, 总是在不断地服务再服务。好不容易创立的一批优质项目, 却随着志愿骨干的实习、毕业, 出现了操作管理上的断层, 艰难创建的基地和服务项目没有很好地坚持建设。粗略计算, 上一批志愿者离校或退出志愿者组织后, 被承接过来的项目仅有20%, 但被服务对象中有80%希望长期接受服务。频繁的变动, 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活动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建设。[1]

在我校的志愿者服务中就存在着这样的例子。校青协的助残服务队, 第一、二届的志愿者工作激情饱满, 思维活跃, 常常能举办质量很高的志愿服务活动, 如与东莞市残联联合举办的助残社区培训、残疾人打字比赛、一人一针绣未来、助残巡回宣讲、蔡边村义演等, 这些活动一一印在了志愿者的脑海里, 赢得了各界的好评, 同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投身到助残行列中。但是随着两届队长的相继离开, 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未能得以继承, 归根到底, 来自于上述的三个方面。新任人眼光不够长远, 总盯住过去的辉煌, 没能想出新思路, 干出新的成绩。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主动去想, 而是被动地等待学校给予的活动, 形成了等活动、听安排的状况。从队伍建设中看, 新的服务队缺乏以往的凝聚力, 而继任者却没能把重心调整好, 回归到基础建设中, 而一心想把队伍做大, 想扩招志愿者, 却没想好招志愿者后可以干什么, 能干些什么。延续至此, 校外项目办不成, 校内项目不想做, 整个服务队没项目可做, 志愿者们自然而然地把这支服务队给遗忘掉, 些辉煌与成就, 只能属于过去的历史。

2 兼修内外, 方能做强做大志愿服务工作

当前, 必须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的状况处理好, 让他们正确的理解好“立足校园, 面向社会”的意思, 把工作上的“内”、“外”关系、组织建设上的“强”、“大”关系处理好。我们认为, 只有处理好“内功与外功”、“做强与做大”的关系, 才能锻造出“兼修内外, 做强做大”的志愿服务组织, 才能使我校的志愿服务事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处理好内功与外功的关系

内功、外功是一种操作方法, 内功就形同武侠小说中的“心经”, 外功则形同“招数”, 光有“招数”没有“心经”的大侠算不上是高手, 只是表面风光, 内里空虚。所以, 我们在从事志愿服务前, 在建设一个服务组织之前, 必须明确好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才能建成内外兼备的组织。

要做好内功的修炼, 关键在于“立足校园”。校园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地方, 也是参与服务项目志愿者的来源之地。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园里, 做到立足校园, 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把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在志愿服务上, 形成浓厚的志愿文化和氛围, 发掘更好的志愿者骨干, 为志愿组织的长足发展做好奠基者。在此基础上, 把握校外机遇, 适当参与、组织社会上的志愿服务, 实现消耗资源低、活动效果好的局面。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立足校园”、锻炼内功呢?首先,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可以实现大部分面向社会的项目, 提供试点的平台、探索的平台。在校内做好组织策划、安排管理等工作, 进而进行活动开展、活动反思, 可以让组织者得到系统的效果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再到社会去开展相应的项目,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结果。就以一个敬老活动来说, 属于一项帮扶弱势群体的项目。看似简单, 但很多组织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情况。那么在开展之前, 可以在校内开展敬老活动, 学校的老教授、附院的老专家还有老师们的老父母, 通过这样一个计划的开展, 相信可以给组织者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把社会上的敬老活动组织得更如鱼得水。其次, 校园里得到的意见往往是最直接的。校园内被服务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同学, 很多时候他们都能反映出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实处。相反, 在社会上开展的服务, 被服务对象往往会顾及到服务者的感受, 即使你的服务给他带来了不便, 他也会顾及到你的感受, 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所以, 在校园内开展的活动, 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反馈意见给志愿服务组织, 让组织得到更多的经验。

2.2 做强再做大

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往往把强、大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出现了华而不实的状况。阿里巴巴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做大的企业也许会瞬间瓦解, 但做强的企业一定会慢慢变大。”我们做志愿服务组织的人也应该把组织像企业一样做, 有鉴于此, 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干部要思考“做强”与“做大”的关系和顺序问题。

要去做强一个志愿服务组织, 应该从内部建设做起。第一步, 须狠抓志愿者岗前技能培训和干部培养。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00名志愿者中, 没有得到培训的占36.5%, 也就是说, 有超过1/3的志愿者是单凭爱心和热情参加服务, 但是并不具备受助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2]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 他们的技能体现了整个服务的层次水平, 出现不懂做、不会做、不体面等现象, 在影响整个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丢失了组织的面子。第二步,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是组织动脉的把握者, 组织走向哪、怎么走都是干部去决定, 培养好一批优秀干部, 无疑为做强组织奠定基础。第三步, 制定完善的制度。制度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所在, 只有制定完善制度的组织, 才不会迷失方向。当前, 我们很多的组织都欠缺健全的制度, 一个项目应该怎么管, 服务时间应该怎样记, 都没有清晰的思路,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到头来总像无头苍蝇一样, 这就是因为缺乏完善、健全的制度。因此, 制定好完善的制度, 有利于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的开展与管理。第四步, 切实保障志愿者权益。要把组织做强, 就要让志愿者对组织产生归属感;要让志愿者对组织产生归属感, 就要切实的保障好志愿者的权益。无论是服务时间、志愿者档案, 还是服务后勤保障、志愿者人生安全, 志愿组织都要想方设法的去维护好, 做到不丢失志愿者的任何一项利益。

做“强”有共性, 自然也有个性。对于不同层次的组织, 我们做起来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做到正在的“强”。对于校级组织来说, 应该积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 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割、多头领导的现状, 对全校志愿服务工作做科学规划和合理调配, 使各二级单位的志愿组织形成特色活动, 促使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真正形成一盘活棋。要经常性召开研讨会议向二级单位通报情况, 避免利益冲突, 活动“撞车”。对于二级单位的志愿组织来说, 要做到“术业有专攻”, 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项目, 逐渐形成特色。有序地发展实践基地, 要在保证活动基地经费和人才的配备的基础上, 成熟一个才发展一个。

只有处理好内功、外功的关系, 兼修内外, 才能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强;只有做强了, 才能谈论做大的问题。在此, 衷心祝愿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做强做大, 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为学校发展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至今,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 显然我们还需要通过全体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把我校的志愿服务事业做强做大。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内外关系

参考文献

[1] 郑彩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志愿者行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4) .

上一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审计部工作总结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