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2024-02-17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目的,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技术是农技人员的使命,本文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两方面论述了让土地增产、农民收,进而实现农村和谐可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大豆;玉米

农技推广人员在终端生产的农民和前端科技研发人员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作为农技推广工作者,需要深入到各乡镇、村社、产业基地、农户家中去,通过调查、走访獲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将自身掌握的农技知识推广传授给急需的农户。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农技推广的作用及玉米、大豆相关种植技术,与大家共同进步。

1.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肇源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已成为重要支撑。

1.1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现代农业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因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离不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归根到底要依靠现代科技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普及和应用。

1.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基层农技推广体小组是设立在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十八大要求,农业生产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步伐,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现代农业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

1.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需要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从肇源县农业发展来看,农业工作取得的发展成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全膜覆盖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全区推广,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业发展水平。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大豆、玉米种植技术的要点

大豆和玉米是我县农业种植的两大主产作物。因此,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主抓这两种作物的种植技术推广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2.1大豆种植技术推广

大豆种植主要需要重视重迎茬对大豆产值的影响和大豆落花落荚病的防治。

2.1.1重迎茬对大豆产值的影响及病害防治

连作条件下,大豆单株结瘤个数和单株根瘤鲜重急剧下降,使大豆植株根、茎和叶中氮磷含量随之降低,尤以磷更为明显。根腐病是大豆重迎茬种植中发生最多的病害,因此,在大豆种植中要全面系统推广大豆根部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大豆根腐病发病率总的趋势是重三年>重二年>重一年>迎茬>正茬。大豆孢囊线虫病感病品种无论是土壤中孢囊数和根部寄生孢囊数轮作地都明显低于重茬,孢囊数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加,却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递减。大豆重迎茬使大豆根潜蝇的发生逐年加重。防治大豆地下病虫害和苗期病虫害以种衣剂防治和增产效果最好,吡虫灵、甲拌磷、甲或乙基硫环磷种衣剂防治效果较理想,以八一农大、省农科院、安达产的效果最好。

2.1.2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大豆花荚脱落极为普遍,严重地影响大豆产量。大豆花荚脱落的根本原因是生长发育比例失调,致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另外当枝叶繁茂、株间郁闭时,被遮阴的叶片光合作用削弱,光合产物减少,花荚所需养分不足,导致花荚脱落。在营养生长过弱的情况下,养分积累少,花少荚也少,而且已形成的花荚也会因养分不足而脱落。降低花荚脱落比例的措施和增加大豆产量的措施是一致的,主要是密度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使养分供应合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一致。同时,可以喷洒三碘苯甲酸,能抑制大豆生长,使生殖器官中的生长素含量和有机质供应相对增多,从而起到增花保荚增粒作用。

2.2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玉米种植主要是选种和施肥,只要抓好这两个环节,玉米高产是没有问题的。

2.2.1玉米种子的优选

一般买回来的种子做一下发芽试验,发芽率应该在90%以上。农户买回玉米种子大多数都不挑,虽然说都能发芽,但种子大小肯定是不一致,并且它的混杂也比较多,病虫粒也有。尤其是大小粒不均匀问题,小粒种子也能发芽,也能出苗,但后期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小粒种子种植后苗株长得弱,个头相比其它的小,生长后期小粒玉料种子的产量只有大粒产量的40%左右,有的甚至于都不接棒,减产的幅度也比较大。所以玉米种植中要将选种放在首位,应选个大、饱满的种子为宜。

2.2.2玉米的田间管理

种植玉米要想做到科学施肥,进行土壤化验是必不可少的,了解了土壤酸碱性及营养成份状况后,在进行玉米田间施肥管理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玉米从苗期到抽雄,化肥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玉米的专用肥都是按玉米的需肥规律去配比的,这个比例是比较合适的。

2.2.3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是近几年玉米种植中的新问题,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产量。

(1)防治对象。①玉米苗期虫害主要以防治玉米旋心虫、蛀茎夜娥等蛀茎危害玉米生长点的害虫为主,兼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病毒害虫。②玉米苗期病害,应以防治串珠镰刀菌为病原菌的病害为主,加强对种子传播的病害,立(苗)枯病、缺锌症、君子兰菌病的防治。

(2)防治方法。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着重于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做好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当用药剂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首期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另外,实行轮作,秋季深翻,清洁田园,施用腐熟有机肥,减少虫、菌源。

总之,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需要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农民朋友的配合,所以,只有政府和农民有劲往一处使,才会创建真正意义的新农村。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 忠县大豆生产的现状

重庆忠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无论是春大豆、夏大豆还是秋大豆,都会因重庆忠县特有的自然气候而富含蛋白质,且大豆的品质较高。在重庆忠县,春大豆和秋大豆主要集中于长江的河谷地区,夏大豆集中于拔山的向斜地区。目前,忠县的大豆加工主要以豆腐乳、酱油和醋为主,但由于大部分企业习惯引用东北地区的大豆,所以忠县大豆加工量不足总产量的1/10[1]。

2 忠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般来说,大豆的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在干旱的地区,大豆栽培适合运用行间覆膜、原垄卡、少耕免耕的技术;在洼地、湿涝地区,大豆栽培适合运用三垄大豆栽培方式;而在种植条件较好的地区,深窄密、宽窄密的窄行密植,则是最适合的大豆栽培方式。

忠县属于重庆,地处我国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十分充足,相对湿度达80%,属于湿润的地区,大豆种植条件较好。在大豆种植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可采用窄行密植的大豆栽培技术。这一项栽培技术,吸收了国外大豆种植方式的精华,再结合三垄和原垄卡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深窄密、宽窄密、小垄密三种栽培模式。

在应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时,首先,应选择适合的矮秆或半矮秆的大豆品种,以避免产生大规模的倒伏[2];其次,窄行密植的大豆栽培方式需要较好的土壤条件,只有打破了犁底层,才能保持耕层深厚和地表平整,更快地达到可播种的状态;再次,如果想利用窄行密植的栽种方式实现大豆的高产,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多施肥,在氮、磷肥料都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钾的用量;最后,窄行密植的栽种技术不便于农业机械的工作,所以要依据杂草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除草技术。

在应用窄行密植的栽培技术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大豆品种调整种植密度,选择的大豆品种成熟的时期不宜过早,否则会因浪费了积温而影响大豆的产量。

3 客观因素对大豆生产造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国家的土地下放到各家各户,自此,大豆的生产者的联系开始松散,自产自食、自给自足的现象较为普遍,非常不利于生产的规模化,导致生产出的大豆质量参差不齐,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可能会受到外来资本的强烈冲击。另外,重庆忠县本地所生产的大豆,除少部分用以制作豆腐乳、酱油和醋外,大部分并无他用,有很明显的产品加工结构单一、综合利用率低的现象。

4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的大豆病害有大豆花叶病、大豆根腐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褐纹病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等;常见的大豆虫害有大豆蚜虫、豆天蛾、造桥虫和大豆食心虫等[3]。

4.1 农业防治

4.1.1 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大豆

在选择大豆品种时,不能只关注大豆能否高产,更应避免携带病原体的种子。如果种子的源地大豆病虫害较严重,种子将无法避免病虫害的威胁。所以,在选取大豆种子时,应严格检测,以确保大豆的种子既高产又能抗病虫害。

4.1.2 及时清理带病的大豆株体

在大豆收割后,应将遗留在地里的病残体埋于地下,加速虫害的死亡并减少病体的成活概率。

4.1.3 提高种植技术

想要降低或消除大豆的病虫害,可以从大豆种植时抓起。首先,播种的深度要合理;其次,在施肥时应坚持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最后,注意把握中耕时间,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4.1.4 提高大豆轮作换茬的科学性

为尽可能地降低大豆的病虫害发病率,应提高大豆轮作换茬的科学性,禁止迎茬和重茬。实践证明,经过3 a的科学轮作,大豆根腐病、大豆灰斑病等病症都有大幅的下降[4]。

4.2 化学防治

4.2.1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病虫害,可以选择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在大豆生长的幼苗期,发现虫害及时使用相应药剂,能有效地保护幼苗,药剂可以选择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大豆中期生长阶段,发现病虫害及时使用相应的药剂,可以保护大豆植株的叶子和落花;大豆生长后期阶段,应对病虫害使用相应的药剂,如每667 m2喷洒0.05%的钼酸铵溶液25~30 kg,能保护大豆的叶、荚和粒。

4.2.2 种子包衣

在大豆播种前使用药剂进行拌种,即种子包衣。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上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3∶2的比例搅拌均匀拌种。种子包衣不仅可以较少病虫害对种子的侵害,还能对大豆的主根和幼苗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2.3 化学除草

在大豆的种植区域中,杂草易携带危害大豆健康的病虫源,所以,及时、科学地除草非常有必要。可用50%的乙草胺乳油1500m L对水450kg,均匀地喷于地面[6]。减少大豆中的杂草,可在减少病虫害在大豆中的宿主同时,增加了大豆生长环境的舒适程度,使其有足够的光照,又通风良好,病虫害出现概率自然将会降低。

5 结语

为了实现大豆的高产,在选种、播种、培育等各方面都要多投入注意力,选用最合适的种子品种和最适宜的大豆栽培方式。另外,在大豆各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应利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防治大豆植株的病虫害,尽力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让大豆的生产真正的实现健康高产。

摘要:在我国众多的农作物中,大豆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大豆的地区也较多,但由于大豆病虫害的影响,近年来大豆的产量连年降低。基于此,分析和探讨提高大豆产量和综合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技术,以期尽量避免病虫害,恢复大豆高产。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张玉革,胡绪彬.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2] 位力.宽甸县2013年大豆高产创建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方案[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62-62.

[3] 刘淑君.高产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91,103.

[4] 张明荣,吴海英,何泽民,等.2011年四川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主要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控对策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1(11):8-9.

[5]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等.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3):296-302.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1 种植密度

大豆种植阶段, 要考虑密度问题, 通过一般品种的了解, 密植区域属于暖区, 稀植区域是在寒区, 那么在温度干燥的地带, 要适当的进行密植, 反之对于一些洼地以及冷凉地带要适当的采取稀植策略, 这样一来, 不但实现的种植过程的有效性, 也提高了密度种植过程的针对性, 密植过程要尽量进行平播, 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区间, 这样满足植株之间的合理性。

1.2 栽培管理

大豆的栽培管理十分必要, 合理的管理应该从播种的深度以及播种的时间需求入手, 包括栽培过程中的早播种与深度播种控制等等, 这些都属于栽培管理范畴, 为了提高播种期间的合理施肥, 需要利用科学方式, 保证大豆根系的优化, 同时也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 让肥料能够更好的吸收, 同时, 在栽培管理阶段, 要以大豆的健康生长为标准, 以此提高大豆生产产量。

1.3 种植技术

大豆栽培种植技术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窄行密植, 矮苗的大豆要采用此方式, 在此过程中, 要合理利用此方式, 此时对于播种的深度有要求, 要深浅一直, 同时要选择适合该方式的土壤, 这样一来产量会得到保障。其次, 从三垄种植技术方式看, 这种方式采取的是分垄分层, 将肥料投入垄下, 在利用机械化设备播种, 播种速度得到了保障, 大豆产量也十分可观, 这种方式要求高, 对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标注, 再次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施肥, 要利用该技术的稳定性, 提高大豆产量, 同时也要做到技术开展过程的规范化, 以此提高大豆重视过程的有有效性。

2 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措施

2.1 农业防治

大豆种植阶段主要的虫害有病毒病、灰斑病以及大豆食心虫等等, 为了有效防治, 相关工作人员要利用一些有效的农业防治知识, 在达到防治目标的同时, 要不断完善方式方法, 从而迎合新时期新的病虫害问题。具体应该为:首先选种要严格, 做好播种前的消毒与防虫处理是必要的, 同时要考核相关工作人员是否按科学标注执行, 其次在大豆的播种期间, 明确区域性以及是否重茬等问题, 在轮作换茬基础上, 重点合理的进行科学生产, 这样一来虫害的防治工作会更加顺利, 对于容易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的区域要适当的进行调整种植模式。提高预防效率。

为了促进大豆种植技术的合理利用, 加强病虫害工作的有效防治。在执行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到。其一, 在对其播种初期, 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 适量播种。其二, 在大豆幼苗生长阶段, 需要将一些带毒的植株及时清理掉。其三, 做好大豆施肥工作, 促进有机肥的含量和合理配置。其四,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 需要掌握中耕时间, 保证大豆通透性基础上, 提高其大豆的土壤含量, 降低病虫害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 病虫害得到了很好的预防保证了大豆的生长效率, 可以说在提高保护能力的同时, 还能在整体上提高大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对大豆进行收割期间, 还需要将田间存在的病株及时清理掉, 促进其土地耕翻工作的有效执行。

2.2 化学防治

化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包括对种植进行的药剂包衣等工作, 都属于化学范防治范畴, 在此过程中利用化学药物, 提高了对于幼苗的保护能力, 因不同大豆生长时间有差异, 在化学防治过程也要充分考虑时间问题, 在不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下, 还需要积极合理的选择防治措施, 以大豆生产期间为例, 经常发生病虫害, 那么合理的采用化学喷雾, 在进行有效的化学药剂配比, 预防虫病, 包括预防蚜虫、斑病, 可以利用多菌灵兑水, 在喷洒防治, 也可以利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防治食心虫, 大豆的霜霉病可以通过喷洒甲霜灵实施防治。这样以来防治得以有效完成, 大豆的生产产量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结束语

农业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 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业作物, 要在积极的技术讨论过程中, 不断完善有效的种植技术, 是提高大豆产品品质与产品产量的重要方面, 相关的大豆种植工作人员, 要与实际进行合理联系, 重点明确适合本区域大豆种植策略, 这样一来不断为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尽有效助力。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技术水平的完善与强化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本文以大豆种植技术为例, 重点分析其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防治策略, 结合简明分析旨在提高认识, 也进一步为大豆种植技术的提高尽有效助力。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分析

参考文献

[1] 郭丽娜.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种子科技, 2016 (7) :51-51.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 夏大豆早播低产与晚播高产成因

夏大豆从高产的理论角度讲, 夏大豆应早播。夏大豆在“夏至”之前播种, 光照越来越长, 有利营养生长, 植株相应高大, 荚粒则多。而“夏至”后播种, 光照越来越短, 刺激生殖生长, 开花结荚相应提前, 则植株生长较矮小荚粒少, 相对产量较低, 但比较稳产。但是, 就近几年的夏大豆生产实践表明, 自然灾害对早播夏大豆产量因素影响较大, 易造成危害, 既不稳产、也不高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在淮北地区夏大豆播种适时期, 抢墒抢时, 播种期一般都芒种与夏至之间。早播 (“夏至”前, 下同) 高产不稳产, 晚播 (“夏至”后, 下同) 稳产高产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早播豆田在开花结荚期与当年的高温阶段即7月下旬~8月初连续30℃以上高温热害相吻合, 造成蕾花荚大量脱落或胚珠退化, 形成有棵无荚或有棵有荚无籽的“症青”现象, 在遇到干旱高温, 造成灾害严重。近几年太和县各乡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青”现象。2017年尤为严重。如果此时有较多的降雨, 田间温度持续不超过30℃, 湿度较大, 则蕾花荚不脱落或脱落少胚珠不退化, 产量就高。而晚播田块, 花荚期出现较晚, 一般在8月8日即“立秋”以后, 极端高温出现的机率已很少, 连续30℃以上高温也少或时间很短, 对花荚影响不大, 结荚相对集中, 故高产, 比较稳产。

针对上述情况, 太和县关集、三塔、肖口等镇一些村民就利用这一原理而有意晚播, 即到“夏至”后才播种大豆。最典型的为肖口镇一些村民有意延迟到“夏至”后5天左右播种, 年年获得亩产200~275kg的好收成, 而且所产大豆籽粒饱满, 光滑明亮, 很少病虫为害粒, 我县正扩大示范推广。

2 晚播大豆高产稳产原因

2.1 大豆开花结荚期避开了高温

由于播期较晚, 花荚期已处在“立秋”以后, 极端高温很少, 即是有也很短暂, 持续30℃以上高温也基本没有了, 所以, 对大豆花荚脱落与否影响不大, 脱落很少, 胚珠退化也少, 也就是花荚期避开了高温垫害期。

2.2 以“密”补拙

“夏至”后播种大豆, 光照越来越短, 刺激生殖生长, 促使大豆早现蕾开花结荚, 而不利营养生长, 植株生长矮小, 结荚少。由于播种量的加大, 667m2株数由“夏至”前的15 000~20 000株增加到30 000~35 000株, 弥补了因植株矮小和荚少粒少的不足, 从而提高了产量。

2.3 方便整地播种

秸秆全量还田播种大豆是比较难的技术问题, 麦收后当时还田当时播种, 播种质量提不上去, 而等到“夏至”后播种, 经过一段时间, 秸秆则自然软化开始降解, 便于秸秆土壤紧密触合和土壤沉实, 利于大豆播种和出苗及根系下扎。

2.4 避开了草害和病虫害的高发期

首先是草害, 由于麦收后到播种有20d左右时间, 该出的草已经出来, 紧接着旋耕、整地、播种, 可把这遍草除净。播种后, 由于温度高, 豆子发芽出苗生长快, 加之大豆密度大, 很好的抑制了新生草害的发生, 不需化学除草就可基本解决草的问题, 个别草害可人工拔除, 用工很少。

其次为病虫害, 大豆蚜虫、豆天蛾、蛴螬、食心虫、豆荚螟、紫斑病、角斑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常年相继发生在8月上旬~9月上旬, 而此时正值早播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生长的旺盛期, 与上述病虫害发生吻合, 所以, 一般情况下为害较重。而晚播大豆则避开了上述病虫害发生的盛期, 所以, 发生较轻, 用药较少, 生长的大豆籽粒饱满, 基本无病虫为害粒。

2.5 避开了高温暴晒, 产品质量好

晚播豆成熟一般在10月10日前, 此时最高气温已降至25℃左右, 已无较高温度, 对晾晒大豆有利, 不会出现爆皮、皱皮、皮肉脱离等现象, 起到了提质、提级、提价的作用。

2.6 不影响下茬种植

选用95d以内的生育期较短品种, 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割, 约在10月初, 最迟不迟于10月10日, 所以, 不影响下茬种植小麦等冬作物。

3 晚播避灾技术要点

3.1 选种

选用95~100d之内生育期较短的高产优良品种。应选用徐豆12号、冀豆12号、周豆12号和皖豆28号等。

3.2 播期

播期应为6月18日~28日, 即“夏至”前后5d左右。

3.3 整地施肥

在前茬收获时应用大马力收割机加装大功率粉碎抛撒设备, 将秸秆粉碎 (10cm以内) 并抛撒到位 (全田抛撒均匀, 无成堆成带现象) 的基础上 (如果粉碎抛撒不达标, 再用地上灭茬机旋灭1~2遍) , 到播种前用旋耕机旋耕两遍, 再用小四轮带耙压重物镇压两遍, 达到上虚下实的整地要求。

在旋耕前, 每亩撒施大豆专用肥20~25kg或磷酸二铵10~15kg。

3.4 播种量

每667m28~9kg, 发芽率应达到85%以上, 低于85%的应适当加大播种量。

3.5 播种

在墒情充足情况下, 用常规小四轮带常规20cm行距播种机播种, 播种深度3~5cm, 行直垄正, 不闪籽、不露籽、不堆籽, 全田播种均匀一致。如果播种后地较塇, 应镇压一次。

用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四位一体机播种更佳, 但注意必须在前期桔秆粉碎、抛撒、墒情等到位的基础。

4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大豆播种后及大豆整个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 是晚播大豆避灾高产稳产重要措施, 常言道大豆高产不高产, 在于三份种、七分管, 关键要做好田间管理。

4.1 加强草害的防治

中耕除草能达到灭茬除草、破除板结、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根系生长及大豆根瘤的形成。一般大豆长出3~5片真叶时, 中耕一次, 相隔10d中耕一次, 中耕2~3次即可。

4.2 加强水肥的科学利用

大豆花荚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 是大豆需肥、需水高峰期。这一时期, 科学的利用好肥水, 也是大豆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在初花期结合中耕除草每667m2施入二胺10kg、钾肥5kg, 配施尿素5kg。大豆荚大刀片至鼓粒期施尿素5kg或叶面喷施肥2~3次。花荚期是大豆需水临界期, 次时期如遇干旱, 一定要浇好花荚水。

4.3 加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病虫害主要是起到保护好功能叶、延长光合作用的, 增强有效物质合成。一般播种前每667m2用50%的辛硫磷乳油75g拌种或5%辛硫磷颗粒剂1.5~2kg土壤处理, 防治地下害虫。苗期每667m2用400~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病害。花荚期每667m2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叶面喷施, 防治虫害, 每667m2用40%氧化乐果乳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4 适时收获

要做到时期收获, 大豆宜在叶片基本落光茎荚呈草枯色、豆荚黄色, 籽粒变干, 已与荚分离, 籽粒达半硬, 并呈原有品种色泽, 手摇植株响, 是收获适期。

摘要:文章依太和县夏大豆生产, 分析了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构成因素, 早播高产不稳产的成因, 晚播避灾高产稳产的要素条件, 提出了夏大豆晚播避灾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利用生防菌M1-4与植物激活剂、植物调节剂等复配开发出专用于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的高效种衣。考察其抗病和促生效果表明,生防菌M1-4在种衣剂中不宜超过56d。盆栽试验表明,该种衣剂能够显著降低病情指数,防控效果达到75.2%,地上和地下鲜重分别增加了87%和125%,具有极显著的促生作用。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种衣剂能够降低苗期株高,起到壮苗的作用,大豆叶片、叶柄的鲜重在鼓粒期显著提高,大豆叶面积在初花期、盛花期、荚期和鼓粒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大田应用表明,在宝泉岭和林甸应用分别使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率降低了16.61%和22.48%,死苗数下降了3.59%和6.75%,产量提高了30.01%和32.66%。因此,该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生物种衣剂;大豆疫霉根腐病;病情指数;产量

Key words:Seed coating agent;Soybean root rot;Disease index;Yield

大豆是人类食用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长期的应茬、重茬种植,大豆生产中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1]。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的第二大病害,发病时轻则造成大豆减产10%~20%,重则绝产[2-4]。目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甲霜灵等化学药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害,而且抗性问题也日趋严重[5-7],生物制剂逐渐成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热点。台莲梅等应用木霉菌T115D发酵液,采用喷雾灌根等方法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效果明显[8]。胡方平等从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Z-16,其对大豆疫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9]。申宏波等比较研究了Harpins蛋白、嗜线虫杆菌、“818”发酵液和恩益碧种衣剂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4种生物制剂均有防治作用,其中Harpins蛋白防效最好,防效达75%。但从成本,运输,储存等方面考虑,恩益碧种衣剂因其可操作性强,最易于推广[10]。种衣剂通过包衣种子的方法将药剂施用于作物,是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有效方法[11]。种衣剂技术飞跃发展,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的种子包衣技术与普及程度都很高,广泛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蔬菜等作物上[12,13]。

本研究利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M1-4,复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活劑和大豆敏感营养元素,开发成生物种衣剂,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其生物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以期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大豆品种选用绥农28和东农42。生物种衣剂主要含有0.5%苯并噻二唑、2μmol·L-1烯效唑和1010cfu·L-1放线菌M1-4。

1.2 生物菌稳定性测定 将含有菌体的种衣剂储藏于(37±1)℃恒温箱中,在0、14、28、56、108d后采用稀释涂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各处理中的活菌量,4次重复。

1.3 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大豆选用绥农28,挑选籽粒饱满,大小均一的大豆种子,次氯酸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3次,置于通风处晾干。处理用生物种衣剂以1:25的比例包衣大豆种子,置于通风处晾干,对照以25%成膜剂包衣大豆种子。将包衣的大豆种子均匀播种在田间取回的重茬土壤中(含有2%大豆疫霉菌,菌块与土壤质量比),每个处理4盆,每盆播种10粒种子,保苗6株,重复4次。大豆生长至35d取样,统计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测定地上部鲜重,根鲜重,考查防病效果和促生效果。

1.4 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大豆品种选用绥农28和东农42,分别记为1、2,种子处理方式同盆栽方式,对照记为CK,处理记为T。在2个地点进行,试验地点1位于萝北县(市)宝泉岭分局科研所场乡镇队(记为A),东经130°33′,北纬47°26′,海拔93.8m,土壤种类草甸白浆土,前茬大豆。试验地点2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宏伟乡吉祥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地(记为B),东经125°00′,北纬47°21′,海拔156.0m,土壤类型为草甸黑钙土,前茬大豆。起垄施肥(磷酸二铵180kg/hm2、尿素40kg/hm2、硫酸钾40kg/hm2),田间试验设计采用6行区,行长5m,行距65cm,株距5cm,随机区组,重复4次。5月15日播种,播种方式采用人工点播,管理措施均依据当地高产模式。

在苗期(VC)、初花期(R1)、盛花期(R2)、荚期(R3)、鼓粒期(R6)和收获期(R8)测量叶鲜重、叶柄鲜重、叶面积,收获期测量株高、节长、节粗、单株各类荚数、依据各类荚数的多少计算单株粒数。取样时每个重复取中间行连续不断空10株,每小区收获没有霉变、破裂的种子、称量百粒重。产量依据公式计算,产量(kg·hm-2)=百粒重(g)×单株粒数×每hm2株数/100000。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Office Excel 2010录入和统计数据;差异性显著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法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M1-4菌稳定性测定 稳定性实验表明,37℃下M1-4在种衣剂中56d的活菌数与对照活菌数没有显著差异,108d的活菌数显著小于对照。表明M1-4在种衣剂中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56d,种子处理后需尽快播种,减少菌种活性的损失(图1)。

2.2 生物种衣剂盆栽防效 盆栽试验表明,大豆生物种衣剂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情指数由83.3降到21.5,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75.2%,抗病效果显著。大豆生物种衣剂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极显著增加大豆茎叶鲜重、根鲜重,分别增加87%和125%,同时根冠比显著增加(图2)。

2.3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叶片的影响 作物的生物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4],大豆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15]。生物种衣剂在不同时期对大豆的叶片、叶柄鲜重影响是不同的,苗期对叶鲜重没有显著影响,初花期、盛花期、荚期生物种衣剂处理的叶片鲜重有增加趋势,鼓粒期生物种衣剂显著增加叶鲜重,见表1。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的叶柄鲜重的影响与叶片鲜重相似,初花期生物种衣剂处理叶柄鲜重无显著变化,荚期A1T处理的叶柄鲜重显著高于对照,盛花期所有处理叶柄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鼓粒期生物种衣剂处理的叶柄鲜重显著高于对照,见表2。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初花期和盛花期除宝泉岭的东农42叶面积无显著差异外,大豆叶面积均显著增加,荚期和鼓粒期所有处理大豆叶面积均显著增加(表3)。表明该生物种衣剂有很好的促进生长作用。

2.4 生物种衣剂防效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对宝泉岭和林甸2个地区、2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表明,生物种衣剂处理的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除宝泉岭地区绥农28以外其他生物种衣剂处理大豆死苗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疫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2个地点间发病率也有一定差异,相同处理下林甸地区大豆疫霉病发病率和大豆死苗率均高于宝泉岭,2个地区的病害程度不同。对产量相关指标调查发现,生物种衣剂对百粒重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提高大豆单株粒数,大豆产量,增产24.91%~35.11%,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在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与大豆疫霉拮抗的微生物,科学家通过不断筛选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拮抗菌株用于生物防治[16]。申宏波等研究發现,Hcrpins蛋白、“818”发酵液、嗜线虫杆菌能很好的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但“818”发酵液储存和运输需要低温条件,Hcrpins蛋白成本较高[10]。朱文静等筛选到萎缩芽孢杆菌LSSC3和枯草芽孢杆菌SYST2对大豆尖孢镰刀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温室条件下防病效果在70%以上[17]。本研究的生物种衣剂主要通过植物激活剂激活植物本身的抗逆性,通过添加烯效唑增加根冠比,通过生防菌M1-4抑制大豆疫霉菌的生长,盆栽防效可达75.2%,大田平均发病率由29.48%下降到10.15%,死苗率由9.00%下降到3.92%,表明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效。周媛媛等研究的CN101生物种衣剂能够很好的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防效达46.51%,并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1]。后续刘睿等研究的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应用了4株生防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和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大豆产量提高16.73%[18]。本研究在重茬的田间条件下,应用在林甸和宝泉岭两地生物种衣剂都有很好的增产作用,不同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宝泉岭平均增产30.01%,林甸平均增产32.66%。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正在向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发展,种衣剂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在向多样化,复合型转变,为了更好发挥生物种衣剂的作用,筛选到的生物菌株不仅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土壤条件,并且要能够不受种衣剂的各种成分影响正常发挥作用[19]。本生物种衣剂与其他有效成分的联合使用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如何将多菌种配合到生物种衣剂中以提高生物种衣剂的作用范围和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试验。

参考文献

[1]周园园,王媛媛,朱晓峰,等.生物种衣剂SN101的研制及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效[J].中国油料作物學报,2014,36(4):513-518.

[2]王芳.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养殖技术顾问,2012,6:224-225.

[3]刘世名,李魏,戴良英.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6,35(2):320-329.

[4]代瑞平,刘海.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1,1: 20-22.

[5]楼兵干,张炳欣,胡利强.腐霉对甲霜灵抗性测定及其生物防治[J].植物保护学报,2001,28(1):55-60.

[6]崔林开,李井干,陆静,等.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风险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36(1):47-51.

[7]闫继辰,王媛媛,朱晓峰,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生防细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9:134-139.

[8]台莲梅,刘欣.木霉菌对大豆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9]黄敏敏.大豆疫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机制初探[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0]申宏波,姚文秋,于永梅,等.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大豆科学,2011,30(6):1054-1056.

[11]慕康国,刘西莉,白建军,等.种衣剂及其生物学效应[J].种子,1998,6:50-52.

[12]陈立杰,万传浩,朱晓峰,等.Snea253生物种衣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1,30(3):459-462.

[13]黄志权,于竞.水稻种子包衣技术[J].种子世界,2016,9:3.

[14]杨峰,娄莹,廖敦平,等.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行距配置对作物生物量、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04:642-650.

[15]宫香伟,刘春娟,冯乃杰,等.S_(3307)和DTA-6对大豆不同冠层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7,10: 1867-1876.

[16]孙晓慧,徐鹏飞,张淑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游动孢子侵染野生大豆下胚轴的细胞学观察[J].大豆科学,2017,36(3):430-434.

[17]朱文静,伍辉军,高学文.芽孢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研究[J].大豆科学,2011,04:621-625.

[18]刘睿,周园园,闫继辰,等.新型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田间防效研究[J].大豆科学,2017,36(3):435-440.

[19]刘丽,马鸣超,姜昕,等.根瘤菌与促生菌双接种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44-654.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耕作制度论文下一篇:农耕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