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工作思路范文

2023-05-15

新员工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摘 要: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审计要求,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审计工作的实效性,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必须建立和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方法和程序,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中心。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 审计软件 内部控制 影响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了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以及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每笔交易都有一个完整的审计线索,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检查会计信息是否公允、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是否一贯,财务收支是否合法。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人员只需录入原始数据,就能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总分类账、明细账,会计信息集中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传统的审计线索中断消失,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对其进行追查也比较困难。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复杂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工作需要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会计电算化下数据处理环节减少,并且由计算机程序自动集中处理,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尤其是许多会计软件有取消出纳签字、取消审核、反记账和反结账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痕修改,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被人非法篡改,嵌入非法程序,使得计算机只会按照给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事项,造成资产的不明流失。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审计的难度。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有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构成。一般控制系统是对系统环境方面的控制;应用控制系统是指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功能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应用程序的审计。应用程序的审计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中比较困难复杂的任务。对应用程序的审计,可以对程序直接进行审查,借助于流程图,用标准的符号和图形等反映处理的逻辑,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间接测试。

3.数据文件审计。对数据文件的审计,可以将文件的数据打印出来检查,也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进行审查,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4.系统审计。系统审计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的审计,它是一种事前审计。系统开发升级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审计人员可以借此学习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系统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是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目前,在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相对滞后,复合型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三、会计电算化下审计标准和准则有待完善

传统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应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四、在动态的会计电算化中进行审计取证比较难

会计电算化的优点是对数据能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某些企业每天都要进行成本和利润的结算,进行生产动态分析,因此系统必须一直处于运作状态,一旦停止工作,将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又不能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五、搞好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一)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由于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电算化审计是综合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的一门边缘学科。在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因此,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

1.注重对高校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审计配套课程的教育。同时适当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西方审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高等学校审计专业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使他们能胜任审计工作;购买必要的审计软件,对复杂的财务软件的审计聘请计算机专家进行辅导,采用这几种培训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要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开发的电算化审计软件更科学更有效。

(二)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绝大多数还是手工审计,实施电算化审计的也只是停留在“使用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严格的说我国还没有较好的与电算化会计软件相配套的审计软件。审计软件是计算机审计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就很难开展实际的自动化审计工作。审计软件的功能应具有针对会计程序本身合法性、正确性的审查功能;具有对机内会计数据文件的一致性、正确性的检查功能;具有验证会计报表的可信程度及会计软件内部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功能;具有审查审计报告、审计文书编制整理功能等,进而解决审计电算化之后的实际问题,做到审计技术与会计电算化同步发展。利用计算机快速分类、检索功能、存储能力编制审计程序,可以进行大量的审计比较、抽样及核对工作,收集审计证据,减轻审计人员工作强度;事先用计算机涉及测试案例后,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程序和数据文件,能够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存储有关法规条例、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等,随时调用,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利用计算机对审计资料进行汇总,编制打印各种统计表、审计文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当务之急是开发审计软件,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系统,研制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和运行环境的电算化审计软件,尤其是数据库的建立,这样才能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提高电算化审计的工作效率,延长电算化审计软件的生命周期。现有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对数据结构不开放,国家应要求会计软件在开发时预留审计的数据接口,各数据库之间按审计的要求设定关联关系,使会计系统的数据能够快速通过接口进入审计系统,有效解决电算化审计系统中输入瓶颈问题,保证审计人员能追踪到审计线索。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应加大对审计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开发或独立开发审计软件。加强国际交流,引进计算机审计软件技术,缩短计算机在审计应用中的差距。

(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传统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标准和准则已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新的标准和准则急需建立。要不断总结现有的电算化审计经验,特别是要加强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一部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方面做出规范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并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保证我国的审计工作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

(四)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建设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特别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准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五)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调整审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数据进行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六)加强审计风险的控制

首先,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控制风险。防范控制风险减少了原始凭证的形成、授权数据输入程序与数据库的修改、输出信息的使用和分配等出现错误或人为侵害的可能性。其次,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为基础的抽样审计,使审计目标从纠错查弊发展到防错查弊、公正与协调,降低审计信息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雪.信息时代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2] 王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 刘蓉.超越会计的计算机审计.广西财税,2008(1)

[4] 侯明花.浅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科教文汇,2009(4)

[5] 赵明.论会计电算化.商业经济,2008(4)

[6] 蔡梦筠.论加强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几个问题.当代经济,2007(6)

[7] 刘全贵,杨敏.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山东机械,2011(6)

(作者单位: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13)(责编:陈博元)

新员工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夏 晓 宴

文章摘要: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既是党的一贯政策,又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军队建设大局的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项让所有人充分享有改革开放成果的民心工程。

全国军队转业干部要求落实政策、维护政治生活待遇等权益的上访活动,从1992年个别地方、少数人上访算起,至今已持续16年之久,且愈演愈烈。上访规模也从个别地方、少数人发展到全国各个省市,成百上千名的军转干部的联合进京上访,甚至是上万名军转干部联名上访,有些地方几千名军转干部围聚省、市党委、政府机关,与警察发生冲突。如: 2009年1月8日上午,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等市2000多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集体到省政府上访,67岁的军转干部陆德录在上访过程中因情绪激动突发心脏病而倒地身亡。2月11日,山东省千余名企业军转干部大规模上访省委要求全面落实解困政策;2009年02月24日,来自山东、北京、广西、云南、山西、河北、四川、湖北、内蒙等十八个省市百余名企业军转干部代表齐聚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大楼前,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反响。

军转干部自从开始上访就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军转干部实际问题的政策和文件,同时也拿出了相应的资金予以解决问题。只是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并没有从源头和实质上去真正落实和解决军转干部反映的问题,致使军转干部的上访势头丝毫未减,并有进一步升级扩大之势。如今军转干部的上访,已与反贪腐、拆迁并列为国内信访的三大热点问题,也成为了地方党委和政府深感头疼的大事。落实政策、正确对待和认真处理军转干部的上访问题,本应是一个政策性很强、很严肃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威信、国家形象和政府诚信的问题,也是取信于民、取信于军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军队建设大局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把军转干部上访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

几百万军转干部为什么会如此执着的上访呢?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理清一下。

一、造成企业军转干部上访的根本原因

1 军转干部上访诉求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就其共性上有如下几点:

(一)、各阶段军转安置的待遇不一

退出现役的军官在安置政策上,自新中国成立后,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1949年10月1日前入伍退出现役到地方工作的军转干部,他们退休后一律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国家把这批军转干部“养”起来了,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都高于或持平国家机关同等工作人员;

(2)、1949年10月1日至1999年底退出现役的军官,他们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由政府统一组织下进行分配的,属于国家“保”起来的一批干部。相当一部分分到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有部分军转干部被分到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企业的改组改制,分到企业的军转干部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工资和工作都现已难以保障;

(3)、2000年以后退出现役的军官,政府规定一律不安排到企业工作,这此军转干部被国家“包”起来了。都被安置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除军转干部个人要求外),同时为了鼓励军转干部自谋职业,政府还大幅度提高军转干部的退役金及配套各种优惠政策。

上述三种转业安置政策,前后两种的安排都较为科学、合理,承认了军转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为军转干部的后半生的生活无忧注入了保障。唯独被“保”起来的这批军转干部,对他们的保障政策始终不能到位。目前上访的军转干部大都基于这些被“保”起来的军转干部。

(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生活待遇差距在日趋拉大

分配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军转干部,总体来说政治、生活待遇等合法权益都得到了保障。这些军转干部既不承担因改革而带来的任何风险,也不用对改革付出任何牺牲,相反是尽享改革的成果,如果不因个人原因的话,他们会享受各种优厚的待遇。尤其是退休后,其退休后的工资及医疗保障等待遇与在职时相差无几;

分配到企业的军转干部,由于军转政策的基本不落实或完全不落实,使他们在政治、生活待遇等合法的权益上受到了严重损害。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其

一、军转干部从“国家干部”一下子沦为了企业的一般员工;其

二、军转干部在职务的安排被大打折扣,大都没有安排职务,这给转业干部在调资、住房、医疗等生活待遇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绝大多数分到企业的军转干部一直干到退休都分不到住房;其

三、工资待遇的不落实。转业干部刚分配到企业时,初次的套改工资,可谓不低。企业的

2 调资是按实际任职等级及职称高低来确定,几年下来军转干部的工资就被拉下来了,如今不少军转干部都已沦为“低保”对象。

(三)、企业的改组、改制以及人为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更加频繁,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相继退出市场。由于保障措施不力,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一夜之间下岗失业,从此衣食住行无着落。这些军转干部都已是50岁上下的人,打工没人要,学技术超过了最佳年龄段,再就业难度增大;由于以前长期的夫妻两地分居,在低工资高奉献的年代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存下钱,想做生意也难,闯市场难度更大。

军转干部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到军营,在军营工作了十几年以上,思想单纯,身正影直,且有着很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观念。到地方后特别不适应,对贪污腐化行为及不正之风嫉恶如仇,对看不习惯和不平之事敢于仗义执言,在工作中难免不去得罪那些以权谋私的企业领导,有的企业领导就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借改革之机来对军转干部进行排斥和打击,从而达到排除异己之目的;

(四)、上级主管部门只管制订政策,执行单位和部门却用实用主义态度随意解释政策

需要企业按照中央的“解困”精神对军转干部落实政策,往往来是很难的。中央及各省市军转政策出台后,能否落实、如何落实,对落实情况如何监督检查,一直就没有具体措施,政策发布后便了事。就是有军转干部上访,上级有关单位下来检查落实情况,无外乎也只是走马观花,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根本不去找军转干部本人了解和沟通。如果没有上级的督促检查,单凭靠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单靠执行单位的自觉性,在企业是很难把军转干部政策落实好的;

企业及有关部门借口企业改革以此否定企业军转干部政策,否定军转干部的合法权益。利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中央军转政策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得。有的地方的军转办不仅不努力去帮军转干部积极落实政策,反而说“分到企业就得随企业,就得按企业的规定办”,致使不少企业的领导视中央政策为儿戏,想落实就落实,不想落实就不落实;

(五)、公然挑战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军转干部安置政策抵触和违抗 “解困政策”已实施达六年之久,中办发(2003)29号、人发(2002)82号文件中的许多政策至今仍然处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对于企业军转干部目前的生存状况,他们也承认“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却认为“这是改革造成的”,不承认是政策

3 不落实造成的。对军转干部反映的问题采取“一推二拖三敷衍”,甚至将来访的军转干部冷嘲热讽和拒之门外。军转干部如此大批量地上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转干部所在单位及当地政府在对待落实政策这个问题上梗阻和不作为所造成的。

公正地说,给企业分配军转干部,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当企业改制以后,自负盈亏,因此说军转干部“解困”的完全由企业来担承也是不尽合理的。有的企业领导对军转干部说,“我承认军队转业干部对国家有贡献,但你对我企业没贡献,凭什么让企业白养活你们?你们是由国家分配下来的,要找也应该去找国家。”在改革开放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光有政策不给钱,让企业自己去落实军转干部政策是很难行得通的。只是我们的这些企业虽然改制了,但也还是国家的企业,不应当以企业的困难就把对军转干部的“解困”之责推得一干二净。

二、军转干部上访访求要求及理由

军转干部在上访活动中提出了一些诉求。从各地所反映的上访材料来看,主要是向上级领导和机关如实反映本地和本单位在落实中办发[2003]

29、人发(2002)82号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求最大化地用全、用足中央对军转干部的解困政策,给军转干部从根本上解决政治和经济上的待遇问题。具体诉求大致有以下点:

(1)恢复国家干部身份,享受相应待遇

同是军队转业干部,分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仍然是国家干部,享受着公务员的待遇,享受着改革的成果,而分配到企业的军转干部,其国家干部身份被剥夺,不明不白地沦为企业的员工,既丧失了国家干部待遇,还得承担改革风险;这对企业军转干部是既不公平也不公正的,应当予以纠正;

要在落实政策的基础上,对在职的企业军转干部,实职务安排,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下岗的军转干部,要重新安排工作;对内退和买断工龄的军转干部,参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退标准办理内退手续,享受相应的待遇;由于职务安排和不合理及相应待遇不落实而使军转干部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2)落实退休政策、医疗待遇及其他待遇

按政策规定提高养老金待遇。对已按工人退休、办理了《职工退休证》的军转干部,要按国家干部重新办理退休手续,改换《干部退休证》,并由人事部门管理,享受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同等退休人员相应的各种待遇。

4 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是由国家批准的,这是国家行为,所以政府对军转干部不能一退了之;军转干部被分配到企业,同样是政府行为,也不能一分了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妥善安置,要对企业军转干部后半生的政治经济生活负责。

三、军转干部之特殊性及军转干部上访之危害性

军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群体,这是由它在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她是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军转干部曾是军队的中坚,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任何一个特殊群体都不所具备的;

当兵就要准备打仗,打仗就要准备牺牲。军转干部在生与死的面前是经受了党和人民的考验的。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的军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的军人。“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只要有了军队,就有了希望”这句话已经在国家的多次危难中得到了印证,这是任何特殊群体都不能做到;

军人舍小家为国家,刚成年就到了部队,青年时代没有花前月下、漫步林荫小道的浪漫;婚后离多聚少,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不能抚养子女,不能孝敬父母,老人去逝大多不能送终。当兵几十年,很少能与亲人要一起过个春节。如此“苦行僧”的生活,这是任何一个特殊群体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对于军人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人民同样也没有忘记。为了保证军转干部的各种待遇,党和政府制订了多部法规,对每一批转业干部,中央领导都要作明确指示,国家都要制订具体政策和作周密的安排。这是任何行业、任何阶层的特殊群体都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党根据我国发展的现状、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所作出的一项重大而正确的抉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被“保起来”的这批军转干部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行为,党和政府没有放弃保障这些转业干部待遇的责任,只是少数地方和单位对中央的政策理解不够、落实不力,对军转干部采取排斥和冷遇。

企业军转干部是依靠政策,按照宪法、党章和信访条例等赋予的民主权利依法上访。他们全是中共党员,完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所执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访并没有任何政治企图,也不危害社会,更不妨碍他人,只是想让自己的政治经济

5 待遇得到合理的保障。如果漠视军转干部的上访,不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和帮助解决问题,将军转干部反问的问题边缘化或忽略化,甚至采取简单粗暴、推三阻四来激化矛盾的话,就会使事态逐渐扩大和升级。可能产生的危害性有如下几点:

(1)、军转干部在部队期间曾担任过一定的指挥员角色,具有组织管理和指挥的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力,问题得不到解决是不会停止上访的。随着时间的拖长,一些退役的志愿兵、士官、退伍兵以及其他困难群体如果也加入到这个上访大军中来,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对社会的稳定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2)、军转干部几乎是清一色中共党员,长期的上访得不到解决,果他们将会认为共产党连自己党员的合法权益都不能保障,这样的话,你能让他们还相信共产党吗?其结果就是对党的纲领失去信心,对党的信念产生动摇。这会严重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形象和威信的;

(3)、军转干部的上访没有任何政治企图和政治主张,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争取,相信党中央和政府能对军转干部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不排除国内外敌对势力也有企图利用上访军转干部中的一些激进人员来达到转变问题性质之目的,由此将人民内部矛盾逐渐转化为敌我矛盾。军转干部都是在部队从事军事、政治等工作十几年以上的特殊群体。如真出现对抗,其危害性就会更大,这绝非危言耸听。

四、如何对待军转干部上访问题

军转干部的上访可说是中国上访大军中的一道独特之景,如今长达十六年之久,从个体上访到群体聚访日趋愈演愈烈,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再也不能漠视不管和任其发展了,一定要把这件事认真处理好。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军转干部如此执着上访呢?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军转干部的安置政策从未发生过改变:

首先,党和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军转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江泽民同志说过:“军转安置工作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件大事;军队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优待;军转安置办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革,但不管怎么改,对军队转业干部还是要‘包’下来

6 的。”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说:“三代领导集体对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没有变。”“具体怎么‘包’,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上保证军队转业干部在社会生活享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荣誉,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就是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住房、医疗保险等。”“我们现行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和办法,基本上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这些制度和办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今天乃至今后仍然是管用的,需要继续坚持。”

其次,建国以来,军队每年都有一批干部退出现役,为了安置好转业干部,中央每次都要出台相应的安置政策。中发[1998]7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还特别强调指出:“军队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宝贵财富。”“退役军官的待遇,是个人对国家特殊贡献的回报,是受法律保护的。除非个人原因(违法乱纪受处置),其它任何改变退役军官待遇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按照中央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各地地方党委和政府也相应地制订了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强调军转干部接收单位要认真地按照上级要求去贯彻落实。

2001年12月28日,国家发布实施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从此,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使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有了法律的保障,减少了地方在安置工作中的随意性,彻底消除了转业干部的后顾之忧。从《办法》发布实施前的安置政策来看,虽然政策年年有,好象一年一个令,但其基本的原则和条文都是一样或大同小异的,政策精神是一贯的、连续的,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既是党的意志的体现,也是党和国家对军转干部的郑重承诺,更是对军队转业干部合法权益的政策保障。党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对加强军队建设和地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军转政策在很多地区得不到落实或没有完全落实这个现实问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这是“改革造成的”,改革是改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做法,到目前为止,中央还从来没有出台任何一项改革法规以此来否定军转政策的,更没有任何领导说过或中央发文说在企业改革中可以不执行军转政策的。因此说,企业军转政策不能落实是接收单位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五、如何解决好军转干部上访这一问题

7 解决好军转干部上访问题,我们的党委和政府应该从政治上和生活上主动去关心他们,和军转干部交朋友,从政策上去考虑也要从人情上去考量,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三点原则:

(一)、不能用改革来否定军转干部政策

军官退役保障与市场改革尽管分属不同、规矩各异,但两者都是通过人的途径来发挥作用的。退役军官虽然人在企业,但不是普通的职工,他们是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国家载体接收的特殊保障对象。企业制度的改革,改的是企业的性质,不是退役军官的属性。不能不加区别地把退役军官当作普通职工来“切割”下岗;

军官退役保障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军队,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为现役军人为国作贡献的肯定和对其后半生能幸福生活的机采取的一项措施;改革是用市场的办法来搞活经济,增强国力。二者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不能用改革来否定保障,同样也不能用保障来排斥改革。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只能用统筹而不能用否定的办法。

(二)、用已有政策的落实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以解决当前问题,加快完善法制以解决长远问题”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细化政策,将中央的解困政策和措施逐一落实到位。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人发[2002]82号和中办发[2003]29号文件精神,这是解决军转干部当前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人发[2002]82号文指出:“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服役期间,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转业到地方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关闭、破产以及改制企业的军转干部,要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优先帮助他们就业。拟实施破产的企业,在进入破产清算的法律程序前,可由企业主管单位将他们调整到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企业和其他单位工作。”

中办发[2003]29号文也着重强调各级政府和组织“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尽快补发拖欠企业军转干部工资等各项费用”。“以省或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基本养老金水平确定补助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的,补贴到平均水平”。

(三)、在稳定政策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军转干部解困长效机制的政策和措施 企业军转干部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帮助这部

8 分人员解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宣发〔2007〕9号文件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家最近出台的有关政策。要按照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实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系统的研究制定出企业军转干部解困长效机制的政策措施,以加大对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力度、用全用足解困政策为指导原则,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企业军转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继续贯彻落实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有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企业军转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军转干部管理。

六、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由于全国各地对军转干部问题解决的幅度和重视的程度不一,目前也没有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模式。过去我们总是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办法,上访一次解决一点,小动小办,大动大办,不动不办。这种挤牙膏式不讲政策的严肃性的工作方法,是造成军转干部屡屡上访产生的主要源头。要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就必须制定好各项政策,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政策到位。

全国各地对解决好军转干部困难问题都已经有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去肯定和借鉴。笔者在这基础上提出一点不成熟看法,仅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人发[2002]82号和中办发[2003]29号文作是处理和解决军转干部上访的指导性文件,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这是解决军转干部上访问题的第一步。在这基础上根据军转干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根本上彻底去解决军转干部的上访问题:

(一)、参照国外的一些作法,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退役军人。对安置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外的退役军官及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使其与原企业完全脱离关系;

(二)、参照《公务员条例》对企业军转干部进行政策性倾斜,对连续工龄满30年的企业军转干部,经本人提出申请,报请上级批准,可以批准退休。退休后的待遇参照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同等人员标准执行;

(三)、军转干部提出的“一个身份,两个待遇”问题,无外乎这只是一个口号,所谓的政治待遇只不过是强调军转干部也应当享有党章中所规定的党员所拥有的权益和义务,只要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不发生改变,我们的政治待遇是有保障的。“一

9 个身份,两个待遇”说白了其核心应该就是一个工作待遇的问题。可根据个人意愿,45岁左右的企业军转干部,以其工作能力和政治表现来作考量,经考核合格后充实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能发挥军转干部作用的岗位上去工作。50岁以上的根据个人意愿调出企业安排内退或安排从事公益性工作。

(四)、对下岗失业或本人有其他要求的军转干部,可以参照自主择业的安置模式进行安排,比照自主择业的退役军官标准进行一定的补偿;

(五)、对已按工人退休、办理了《职工退休证》的军转干部,改办《干部退休证》,参照公务员标准适当提高待遇,给予适当地经济补偿。

以上五点只是笔者的一点粗略想法,我相信,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军转干部反映的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和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解决好军转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的,也能从根本上杜绝已经持续了十六年之久的军转干部上访这个挠头问题。同时这还是一项让所有人都充分享有改革开放成果的民心工程。“军队永远听党指挥!”“军转干部永远跟党走”这将不会只是一句喊在嘴上的空话!

新员工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支部结构现状分析。支部基本概况:机关五支部在岗员工共计23人,其中党员16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占员工总数的80%。其余5人为群众。从文化水平上看,大专以上学历10人占员工总数近50%。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员工9人;40岁—50岁2人;30—40岁9人;30岁以下3人。

分析结果:机关五支部80%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构成了机关五基层党组织结构,党员覆盖面广,有利于支部组织开展工作;从在岗员工的年龄层次及学历上综合分析,机关五支部人员构成相对完善、合理,综合文化水平、整体素质较高,为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支部建设现状分析。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员工整体不稳定因素提升,特别是机关五支部重新调整以来,支部把握员工整体思想动态的难度加大,对此机关五支部紧紧围绕加强支部组织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支部建设现状调研,

通过近几个月的调研,支部基本掌握了系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从自身来讲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失衡,存在“重行政、轻党建”的现象。二是党的活动安排具体落实措施不到位。三是党员干部队伍“老化”,工作中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适用”。四是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存在着“明哲保身”。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如何结合好自身有利条件,提升自身不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前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工作。对此,机关五支部坚持“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是否到位,与是否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队伍密切相关。因此,扩大组织覆盖、优化组织设置、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提升组织工作水平及党建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对此机关五支部在组织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加快扩大组织队伍的步伐,努力使各部门党员覆盖全面,同时结合支部构成特点,设立的支部委员全部为各部门领导,并且针对后勤保障部年轻员工较多的特点,增设一名委员,加强组织队伍的整体全面性。从而,支部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能够做到有点、有面,以

点带面,全面落实,全面开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制。

在新形势下,基层的党建工作必须紧跟公司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制,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机关五支部作为公司后勤保障部门,服务一线、服务生产、服务员工是自身职责所在,而做好服务的前提是自身工作能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作用,是提升工作能力、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有效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同步发展。

其次,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公司先后开展的“奥运反恐”和“国庆安保”工作,在自身严密的组织工作下,对于出现的问题、员工的思想波动需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上做到内容适宜、方法得当、追求效果、落实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做到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创新工作方法,发挥组织职能。

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改革的精神

调整思想观念,以创新的思想改进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而更好服务于企业经济与生产。在实际工作中,支部在加强自身学习以及吸取其他支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只有创新,党建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生命力。

对此,支部针对自身工作特性,坚持从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组织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职能作用,作为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切实将党组织的引导帮助作用,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充分运用工会组织的组织、维权的职能,发挥工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能力,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从而形成以群众为基础,以党员为依托的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一年来,机关五支部针对阶段性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改善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支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前提下,遵循“围绕中心促发展,服务中心顾大局”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机关五党支部

新员工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探索基层行电子设备设备管理工作新思路

电子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统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为使设备的工程技术、设备和财务经营等其他职能综合起来考虑。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行拥有计算机设备数量分布不均恒,种类、型号参差不齐。近几年我行加大了电子化建设资金投入,新购置多批次各类计算机设备优先充实基层支行。但仍有部分支行反映电子设备配备数量不够、老旧设备偏多、不能够满足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加大投入不断补充更新部分新设备是必要的,但支行反映设备不足的问题根源在使用管理上,现有设备资源安排使用不合理,存在部分设备闲置、大马拉小车等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层行在设备安排使用上存在认识误区,存在按人、按业务项目配计算机设备的模糊认识。例如:某支行提出办公室有四名(含驾驶员)配有三台电脑不够用;也有支行因客户部、财会部因业务种类多,提出要求每种业务单独配一台机器。如此按人、按业务项目配计算机设备的想法目

1 /

4前条件下很难满足。二是支行内部部门间设备分布安排不尽合理,这与支行领导对部门工作理解认识有关,也与部门主管工作思路有关。部门间相互攀比谁配备多少、谁配备新旧。三是在设备使用上喜新厌旧,有了馒头不愿吃饼子的陋习做宠,形成新设备大家争抢,老旧设备(经验证仍可使用)弃而不愿用的现象。

为此,我行目前的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我行目前的形式制定系统合理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管好用好当前的电子设备,提高管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我行业务积极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规范管理,开创设备管理工作新局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探索设备使用管理工作新思路。根据我行目前的现实财力,按人、按业务项目配备计算机设备的想法既浪费设备资源也需要更大办公空间,不科学也不现实。抛弃原来“按部门按人配设备、设备随人走”造成设备资源浪费的观念,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按岗位配设备、按业务种类统一选配设备型号,按照部门岗位需求合理配置设备数量,依不同业务需求配置设备性能、型号。定岗、定设备、统一客户端应用系统,确立依岗配设备、按业务需求配机型的思路势在必行。设备按岗位配置,今后岗位人员调整设备原地不动。实践证明此方法是科学、合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二)实行统一调配,规范设备使用管理。基层行作为设备使用管理基本单位,参照部门岗位设置、业务种类、业务量,本着一流设备上一线(指窗口、综合业务系统等)老旧设备不闲置的原则,各基层行把营业室窗口用设备统一型号整齐划一,树立良好窗口形象。业务前后台实行新老设备合理搭配使用,客户综合、会计综合等岗位使用较好设备实现一机多能一机多用,办公室公文、档案岗位统一型号专机专用,县支行各部门使用的设备形成梯次更新、实现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每台设备效能,对老旧设备淘汰更新实行统

一、规范、制度化管理。

(三)统一客户端软硬件运行平台。调整设备实现各行间相同部门、相同岗位配备使用机型全市统一,各行相同专业、相同业务客户端运行软件实现完全统一。首先对客户端计算机设备的历史文件进行清理,删除与业务无关软件资料,彻底清除计算机中部分操作员自行安装的各种与工作无关的软件(音视频、游戏等非工作软件),逐台重新安装经过优化、精简净化的纯业务应用系统,彻底解决客户端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不完整、版本不统一问题,消除客户端软硬件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其次,结合设备调配对各支行每个岗位客户端的计算机设备名称、网络IP地址重新进行统一规划设定,绑定IP地址、启用网络非法接入管理,防止用户私自安装与业务无关软件。

电子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件看似平常的工作,但是由于应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较高,涉及费用开支较大,设备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影响很大。合理调配设备使用优化资源配置,既可以盘活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节约经费压缩营运成本,还可以满足业务需求把“好钢用刀刃上”。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更需要树立全行一盘棋的思想,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使其达到“物尽其用、尽其所能”的效果。合理配置计算机设备同时还可以实现软硬件统

新员工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教文„2011‟149号

XX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XX市教育局2011—2012学年

工作思路》的通知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各中小学、幼儿园,局直各单位:

现将《XX市教育局2011—2012学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XX市教育局2011—2012学年工作思路

XX市教育局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主题词: 教育

工作思路

通知

XX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9月15日印发

XX市教育局2011--2012学年工作思路

2011-2012学年,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兴沁”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全市学校高层次、内涵式发展,促进各项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工作目标

1、创先争优意识再有新提升。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形成“干”字当头、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2、校长队伍素质再有新提升。进一步加大校长队伍管理和培养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有思想、会管理、能坚守、出成绩的教育家式校长队伍。

3、教师队伍素质再有新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培训,努力形成一支教育理念新、师德师风好、业务素质精、教学能力强、教育质量高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4、素质教育水平再有新提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以课堂改革、礼仪教育、长跑活动为抓手,努力培养身心健康、气质优雅、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学生,确保高中、初中质量继续位居焦作前列,一本上线人数有大幅度提升,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有大的突破。

5、县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再有新提升。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全市学前教育水平;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

调整,进一步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进高中管理精细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层次;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争创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市)。

6、民办高校规模再有新提升。在巩固、发展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永威国际职业学院建设和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建设。

二、工作措施

(一)坚定不移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上取得新突破

1、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继续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引领、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勇争一流”的XX精神,统一思想,鼓舞干劲;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制度,第一时间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及时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主要领导讲话、重大会议精神和教育局文件精神,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与上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2、进一步增强争先意识。通过开展“亮牌示范”、“夺旗争星”活动,在全市校长和教师队伍中牢固树立“干字当头、勇争一流”的工作理念,高点定位,创先争优,努力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3、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通过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评选一批先进学校和师德标兵;坚持年度“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十佳学科教师”评选活动等,并加大表彰、奖励、宣传力度,培树名师,带动引领,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坚定不移地打造教育家式校长队伍,在提高校长队伍

素质上取得新突破

1、进一步全面学习蔡林森校长。继续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永威学校跟岗培训,全面学习蔡林森校长的政治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学习蔡林森校长先进的管理思想、教育理念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切实推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

2、提升校长业务素质。坚持以建设校长成长共同体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习,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北师大研究生培训,提高校长队伍理论水平;组织校长研读教育理论书籍,开通校长博客,丰富校长教育思想;坚持举办名校长管理思想研讨会、校长读书沙龙、校长论坛、校长说校等,提高校长管理能力;选派优秀校长到名校挂职锻炼或考察调研,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来沁讲学等,提高校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校长群体,扎实推进教育家办学。

3、强化校长队伍管理。坚持校长代课制度,1000人以下的学校校长和所有中小学的副校长必须代课。制定《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建立校长绩效档案,将每次检查结果和校长分管工作、分包年级、分包学科的教育质量评价等装入档案,作为评先评优、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校长队伍奖惩、任免、交流制度,激发校长队伍活力;进一步完善校长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优绩优酬的工资分配制度等,提高校长政治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

4、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建立以常平学校、山路平学校为主要阵地的后备干部培养基地,每年选派10--15名优秀后备干部,分别到教育局上派锻炼,到山路平、常平等学校挂职锻炼。

(三)坚定不移地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取得新突破

1、培养研究型教师。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明确教师阅读书目,强化教师阅读;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定期开展展评活动,并将优秀教学反思编辑成册,全市学习交流。建立健全市级教研网络、集团教研网络和学校教研网络三级教研网络,分学科开展教研,并选派骨干教研员长期参与指导,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为抓手,通过狠抓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名师成长共同体、网络研修共同体和学术交流共同体建设等,培养名师、骨干教师,以名师、骨干教师的成长带动其他教师专业化成长。

3、强化教师培训。总结、推广永威小学“四个一”教学模式;继续组织全市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到永威学校听课、培训,提高教师课改能力和水平。同时,改革培训方式和内容,寒暑假组织对教师进行教材和课标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架构和课标要求;日常培训以教法培训为重点,组织全市优秀学科教师,通过说课、作课、经验介绍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制定《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严格教师请销假制度,加大对违纪教师的处理力度;对全市每一名教师都建立绩效档案,将每学期师德表现、承担工作量和教学成绩等装入档案,客观、公平、公正记录教师工作业绩;实行末位交流制度,每学年对一定比例教师进行交流,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取得新

突破

1、建立科学的质量测评体系。制定《XX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质量奖评选办法,逐步形成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进小学特色化、初中优质化、高中品牌化建设,促进县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备讲辅批考等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狠抓过程性管理,注重反馈整改,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完善作业体系,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次布臵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3、加强德育工作。坚持正确的培养目标,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重要的突破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努力培养身心健康、气质优雅、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中小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社会是好公民。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在全市中小学推行每天长跑制度,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每天分别坚持跑2000米、1500米、1000米,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学生体质监测体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保证艺术课开课率,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加大课外教育力度,丰富中小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五)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1、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学前教育,通过“公建民营”“乡局共建”“小学举办”等模式,拓宽办园途径,扩大办园规模。在城区,积极筹建1所公办幼儿

园,在农村新建或改扩建5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按标准装修改造2所乡镇幼儿园。

2、提升办园水平。加大教育、督查力度,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鼓励现有的2所公办幼儿园或规模大、质量高的永威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采取挂靠全国“名园”、办连锁园、“结盟”联营等多种形式,提升办园水平,引领全市幼儿园高层次发展。

3、强化幼儿园管理。坚持年审制度,每年定期对各幼儿园进行检查验收,重新审核发证,对不符合办园标准的取消办园资格;继续实施幼儿园等级评估,实行挂牌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实施学前教育证制度,引导家长将幼儿送到正规的幼儿园接受教育,打击非法办园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园舍设施设备、消防安全、幼儿接送等工作的管理,严防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

4、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积极鼓励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更新办园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引领全市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市学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取得新突破

1、创新学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区域联盟”“城乡捆绑”等一体化发展模式,由城区或乡镇优质中小学牵头,组建教育联盟集团。通过互派师资、统一教学、成果共享、捆绑考核等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办学目标。

2、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围绕《XX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积极扩大城区学校总量,加快农村合校并点进度,统筹实施校安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城区,建成新实验中学并实现招生,认真规划沁南新区中小学布局;在农村,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所在地和规模较大的行政村集中,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效益;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15所学校24栋校舍抗震加固项目。

3、均衡师资队伍。通过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臵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公开招聘教师等方式,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继续创新教师交流方式,加强农村体、音、美、计算机等教师配臵,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努力缩小城乡、校际教师之间的差距。

4、关注特殊群体。畅通经商、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就学渠道,确保和城区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力度,关注身心健康;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高中管理精细化,在提升办学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1、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制定《XX市高中品牌化建设指导意见》,督促各高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包年级、包学科,层层落实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层次;加大过程性督查力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专项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高中学校管理、常规教学、

纪律卫生、学生行为习惯和安全等各项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以《教育简讯》形式报市委、市政府。

2、实行目标管理。学年初,明确各高中整体发展目标、年度高考奋斗目标,并进行公示。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和焦作市教育局对各高中的评价情况,对各高中进行奖励。

3、改革评价体制。参照焦作市教育质量奖评价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价体制,以注册人数和中招成绩为基础,每次考试,都对全市高中所有年级、所有班级统一评价,评价到每一个班、每一名教师。评价在后的班级,教师要取消当年评先、晋级资格。同时,实行捆绑评价,校级领导、中层分包班级,学科评价在后的,取消当年评先、晋级资格。

4、加大培优工作力度。创新优秀学生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初高中一体化模式,研究高考相关政策,确保一本上线人数有大幅度提升,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有大的突破。

(八)坚定不移地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在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1、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积极争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普、职分流政策,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分流的宏观调控,扩大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办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

2、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十大产业”,设臵和调整专业,每所职业学校努力创建1——2个全国、全省知名的专业;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导企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到职业学校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双师

型”教师队伍;加大技能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实用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

3、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制订《XX市职业学校德育系列化方案》,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职业现状与发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建设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实训室装备,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我市支柱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九)坚定不移地推进民办高校建设,在提升办学层次上取得新突破

继续服务好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招生等工作。督促学院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积极筹建永威国际职业学院,力争本年度开始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9月实现招生。同时,积极协商、洽谈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分院落户XX。

(十)坚定不移地构筑校园安全体系,在创设平安和谐育人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1、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措施;结合相关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确保不发生一起安全责任

事故。

2、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认真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加强对原计外民师、教育纸厂工人、98级师范生等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杜绝发生赴省、赴京上访事件。

3、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力度。以创建“绿色校园”为载体,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校园绿化新面貌。每年命名一批XX市“绿色校园”,并挂牌表彰。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目标考核。教育局将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学期末、学年末对各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评价,并作为教育局对各单位奖惩、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

2、强化督导检查。由督导室、教研培训中心牵头组成学校管理、教学常规两个督察组,不间断对全市中小学进行督查指导,并将督查结果作为校长年度考核、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3、强化表彰激励。继续设立教育质量奖,加大优秀校长、教师表彰力度,激励先进,激发干劲,形成创先争优、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餐饮工作思路下一篇:仓库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