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数学论文范文

2023-04-11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1.旺角花园在三井小学的()偏()()°。

2.金城花苑在三井小学的()偏()()°。

二、看图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笑笑家在红红家的正北方向。

() 2.东东家在笑笑家的正西方向。

() 3.红红家离邮局最近。

() 4.医院在红红家的正西方向。

() 三、看图标位置。

根据描述,把各场所的名称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学校在车站正北方向。

邮局在车站正西方向。

商场在车站北偏东45°。

少年宫在车站北偏西72°。

医院在车站南偏西33°。

一中在车站南偏东60°。

书店在车站北偏西28°。

四、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1.熊猫住在森林公园正北方向,小鹿住在森林公园正南方向。

2.小羊住在森林公园正东方向,小牛住在森林公园正西方向。

五、看图描述路线。

根据上面的线路图,说一说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六、看图回答问题。

1路和2路公共汽车都是从火车站开出的。

1.小明从火车站去公园,应乘几路公共汽车? 2.王老师从人民路去第一中学,应乘几路公共汽车?要乘几站? 七、学校举行冬季长跑比赛,比赛路线如下图。

根据路线图描述比赛所经过的方向。

八、想一想,填一填。

1.2路车从()开往()。3路车从()开往()。

2.小明从汽车站出发到书城,应乘()路车,乘()站。

3.小亮从文化宫出发到游乐场,应先乘()路车到()站下车,再乘()路车到游乐场。

4.从花园小区到书城怎样乘车?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北 东 40 2.北 西 30 二、1.✕ 2.√3.✕ 4.✕ 三、提示:根据方向和角度找位置,标图略。

四、提示:根据方向找位置,标图略。

五、去书店:小玲从家出发向北偏西60°走到商场,再向南偏西45°走到书店。回来时方向相反。

六、1.1路公共汽车 2.2路公共汽车 6站 七、学校→幸福村:北偏东80° 幸福村→公园:北偏西45° 公园→学校:南偏西50° 八、1.花园小区 动物园 汽车站 供电局  2.3 3 3.2 广场 3 4.先乘2路车到广场站下车,再换乘3路车坐1站到书城下车。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0.8×0.6=5.5×3= 0.5×0.6= 0.125×0.8= 9.6×0.1= 0.07×0.9= 12.4×0.2= 2.4×5= 14×0.01= 1.5×2= 二、填空题。

1.把4.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450,把9.6缩小到原来的()是0.96。

2.1.8×0.27的积有()位小数。

3.2.33×1.6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4.8.8×1.01=8.8+8.8×()。

5.两个因数的积由212.5变成2.125,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应()。

6.在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2×1.21.2 3.5×5.35.3×3.5 1.2×7.851.1×7.85 7.1.2×2.5+0.8×2.5=×( ),这是应用了()律。 8.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1.2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A.55.5×0.5 B.55.5×0.05 C.5.55×0.5 D.0.555×5 2.求4.8的一半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4.8×0.2 B.4.8×0.5 C.4.8×1.5 D.4.8×2 3.计算36×0.25,最简便的方法是()。

A.36×0.5×0.5 B.9×(4×0.25) C.(40-4)×0.25 D.9×4×0.5×0.5 4.()的计算结果是9.8。

A.0.28×35 B.280×0.35 C.0.035×28 D.3.5×28 5.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A.3×1.21 B.3×12.1 C.0.03×0.121 D.12.1×0.03 6.6.65×0.3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A.1.99 B.2 C.2.00 D.2.0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2.一个数乘0.6,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3.每千克苹果3.5元,买0.9千克苹果的价钱一定比3.5元少。

() 4.两个因数的积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因数。

() 5.5.9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6.0。

() 五、竖式计算。

0.36×2.5=12.5×3.7= 0.15×2.3= 2.85×3.06= 0.54×1.208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7×0.3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89×100.1 4.8×1.25 0.25×1.69×4 3.2×2.5+0.8×2.5 3.2×1.25×25 (8+0.8)×1.25 7.6×3.9+0.76×61 七、解决问题。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1.旺角花园在三井小学的()偏()()°。

2.金城花苑在三井小学的()偏()()°。

二、看图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笑笑家在红红家的正北方向。

() 2.东东家在笑笑家的正西方向。

() 3.红红家离邮局最近。

() 4.医院在红红家的正西方向。

() 三、看图标位置。

根据描述,把各场所的名称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学校在车站正北方向。

邮局在车站正西方向。

商场在车站北偏东45°。

少年宫在车站北偏西72°。

医院在车站南偏西33°。

一中在车站南偏东60°。

书店在车站北偏西28°。

四、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1.熊猫住在森林公园正北方向,小鹿住在森林公园正南方向。

2.小羊住在森林公园正东方向,小牛住在森林公园正西方向。

五、看图描述路线。

根据上面的线路图,说一说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六、看图回答问题。

1路和2路公共汽车都是从火车站开出的。

1.小明从火车站去公园,应乘几路公共汽车? 2.王老师从人民路去第一中学,应乘几路公共汽车?要乘几站? 七、学校举行冬季长跑比赛,比赛路线如下图。

根据路线图描述比赛所经过的方向。

八、想一想,填一填。

1.2路车从()开往()。3路车从()开往()。

2.小明从汽车站出发到书城,应乘()路车,乘()站。

3.小亮从文化宫出发到游乐场,应先乘()路车到()站下车,再乘()路车到游乐场。

4.从花园小区到书城怎样乘车?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北 东 40 2.北 西 30 二、1.✕ 2.√3.✕ 4.✕ 三、提示:根据方向和角度找位置,标图略。

四、提示:根据方向找位置,标图略。

五、去书店:小玲从家出发向北偏西60°走到商场,再向南偏西45°走到书店。回来时方向相反。

六、1.1路公共汽车 2.2路公共汽车 6站 七、学校→幸福村:北偏东80° 幸福村→公园:北偏西45° 公园→学校:南偏西50° 八、1.花园小区 动物园 汽车站 供电局  2.3 3 3.2 广场 3 4.先乘2路车到广场站下车,再换乘3路车坐1站到书城下车。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0.8×0.6=5.5×3= 0.5×0.6= 0.125×0.8= 9.6×0.1= 0.07×0.9= 12.4×0.2= 2.4×5= 14×0.01= 1.5×2= 二、填空题。

1.把4.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450,把9.6缩小到原来的()是0.96。

2.1.8×0.27的积有()位小数。

3.2.33×1.6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4.8.8×1.01=8.8+8.8×()。

5.两个因数的积由212.5变成2.125,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应()。

6.在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2×1.21.2 3.5×5.35.3×3.5 1.2×7.851.1×7.85 7.1.2×2.5+0.8×2.5=×( ),这是应用了()律。 8.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1.2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A.55.5×0.5 B.55.5×0.05 C.5.55×0.5 D.0.555×5 2.求4.8的一半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4.8×0.2 B.4.8×0.5 C.4.8×1.5 D.4.8×2 3.计算36×0.25,最简便的方法是()。

A.36×0.5×0.5 B.9×(4×0.25) C.(40-4)×0.25 D.9×4×0.5×0.5 4.()的计算结果是9.8。

A.0.28×35 B.280×0.35 C.0.035×28 D.3.5×28 5.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A.3×1.21 B.3×12.1 C.0.03×0.121 D.12.1×0.03 6.6.65×0.3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A.1.99 B.2 C.2.00 D.2.0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2.一个数乘0.6,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3.每千克苹果3.5元,买0.9千克苹果的价钱一定比3.5元少。

() 4.两个因数的积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因数。

() 5.5.9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6.0。

() 五、竖式计算。

0.36×2.5=12.5×3.7= 0.15×2.3= 2.85×3.06= 0.54×1.208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7×0.3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89×100.1 4.8×1.25 0.25×1.69×4 3.2×2.5+0.8×2.5 3.2×1.25×25 (8+0.8)×1.25 7.6×3.9+0.76×61 七、解决问题。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做成的。

(二)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

二、

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 —— 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 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 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 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 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 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 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 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 汇报讨论结果。

4、 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 师巡视指导。

6、 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 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 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 汇报预测结果。

3、 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 汇报实验结果。

5、 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 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3、 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 发 出 时 它 们 都 在 振 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 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 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 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 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

36、110和

43、95和

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

1、

2、

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

2、板书课题:6 声音与生活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7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教学建议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 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 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

4. 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

活动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1.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 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 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 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

2. 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力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3. 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2、 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3、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背景资料:

透明可以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1、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 (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2、 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

(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3、 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镜子游戏。提出注意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 教学目的:

1、 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 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 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 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 新课:

1、 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1) 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1) 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

1)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 活动:

1、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 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 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 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的知识和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1) 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 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 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1、 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 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 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 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 交流讨论。

1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 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 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 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 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1、 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 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3、 交流研究,小组演示做法。

4、拓展活动:

尝试用两节电池、两个灯座、两个开关和多条导线,连接出不同的电路。 1) 分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2) 把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用图记录下来。 3) 交流研究讨论。

4、 归纳:

1) 线段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把各种电器的连接方法记录下来的图,叫电路图。 2) 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举例说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2、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以及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电路开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新课:

1、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一些常见的开关。

2、制作开关。

1)分两人小组进行制作开关。

2)启发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注意指导学生在连接开关时,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3、认识电池。

1) 结合书本P39页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 2) 分组讨论P39页图中的电池用在什么地方。

4、拓展知识:说说电池会怎样污染环境,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收箱。

13 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 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 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 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 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 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 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活动过程:

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炮是否亮。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 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指引学生 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活动过程:

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4、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1)、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本节课总结: 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在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危险性及如何安全用电,并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加强学生用电安全意识。

14、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品质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三)能力目标

1、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四)活动目标

4、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5、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6、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子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二、课时按排:3课时

四、 活动材料: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你们见到了什么?有趣吧。知道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你能制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

二、 操作探索 实验1:

步骤1:3人一小组。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住? 2:开始操作。一生进行记录。

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 4:指导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

(二)探索操作

1、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3、 用铁沙再做一次: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地敲击,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再作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4、 对于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要结合实验时进行重点指导。

5、 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第三课时

(一) 导入

磁铁吸引力最强的两端有个名称叫什么?N,S。

(二) 操作

1、 先让学生确定实验地点。

2、 确定哪是北方,哪是南方。

3、 做完第一次操作后让学生换一个地方再进行实验。

4、 一个学生记录。

5、 使学生最终确认条形磁铁停止时,磁铁N极是否指向北方。S极是否指向南方。

6、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磁铁N和S极的含义。

7、 再重复以上实验。

8、 小结。

9、 根据课本提示完成巧取别针的操作。

10、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到的问题。

15、制作小磁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四、其它目标;

能设法将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针

五、课时安排:

本课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人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六、课前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玩具小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将全班学生按二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人。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验,做一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3.教师应该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表中。 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仿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的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课前准备:缝衣针、条形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1.将全班按2至3人分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开始制作活动前,可以由学生猜想磁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导出课题;也可以用“缝衣针可以变成小磁针吗?” 这个问题导入;还可以用生活中钉子被磁化的事例导人。

3.指导学生认清所需材料和教材中的提示,学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具体指导或演示操作方法。(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朝同一方向摩擦。) 4.要引导学生检验缝衣针是否制成了小磁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知识来检验,或用N极指北、S极指南的性质来检验,并找出小磁针的两极。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得出结论:

我的解释是: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的结论是: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预测磁铁 极与 极,接近 。

2.通过实验,我知道磁铁两极靠近时,会发生 。 3.我制作的小磁针,针尖是 极,针眼是 极。 4.我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 个大头针。 拓展知识

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如:铁、钻、镍和它们的合金)。磁性材料(如:铁)中有许多细小的、分散的磁畴,当它们与永久磁铁(体)接触时,这些磁铁会朝同一方向,整齐聚集排列,从而使铁产生磁力,即被磁化。

16、磁的应用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三、科学知识目标

l.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其它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

用1个课时。本课设计了观察图片、分析资料、验证实验、交流讨论等4个活动。

六、课前准备

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能举出3个以上磁铁在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中应用的实例。 2.能发现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磁铁。

3.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可以让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课上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制成课件,演示操作等。) 二.活动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准备,教师应做好启发、组织、指导和调控。首先启发学生指出磁铁在物体的部位,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或演示(实验验证)磁铁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三.课内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1.我找到了磁在 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磁铁的方法: 活动:哪里有磁铁? 活动目的

1。准确判断在一个装置中,哪些零件是用磁铁制作的。 2.能分析出磁铁在一个装置中的作用。

3.能在调查和搜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 教学过程

1、按3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首先由“小电动机、小喇叭和话筒里有磁铁吗?” 的问题引出活动,请学生观看“解剖图”发表意见。然后,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这里为学生提供实物、大头针或曲别针,而检验方法则由学生选择。 3.活动的第二个内容是看图找出垃圾分类机中的磁铁,并引导学生说出“垃圾分类机” 是如何利用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使学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1。能解释磁悬浮列车工作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两条以上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过程:

1.课前启发学生查找磁悬浮方面的资料,以备课上交流,时间约8分钟。 2.采取看图启发的方式导人活动,也可由展示磁悬浮玩具导人,或以问题的方式导人活动,如:比目前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请你说说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你能给大家讲讲磁悬浮列车吗?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交流。

3.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学生用环形磁铁模拟磁悬浮列车的实验。 活动:磁记忆

活动目标:1.能设法查阅更多的有关磁性材料的资料。

2。能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过程:1.全班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活动开始,可用“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 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理解发表意见,展开活动;也可以用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盘等其中一种实物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展开活动

17、传递信息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各种信息的特征对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

2、能编写出一些简单的旗语密码。

3、能设计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4、能说出传递信息需要的基本条件。

二、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导入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拓展活动。

三、教学重点:是旗语传递信息,特别是数字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准确用旗语传递信息。

五、教学过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一些手势、面部表情、唱歌等方式传达各种信息。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

1、 认识标志符号

运用投影仪出示书本上的标志图,提问: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它们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标志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优点?有什么不足?

2、指导学生活动:出示书中某火车站的情景图,让学生找出各种符号,说出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3、学生活动:画出你见过哪些传递信息的符号,并说出各代表什么意思。

4、学习旗语:在教室里把旗语代表的从0到9十个数字,演示给学生。并出示教材的图示,说明各种图形表示什么意义。

5、学习发送简单信息和解答密码: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活动,四人一组完成。活动前提出以下要求:

(1) 求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大约30米左右; (2)并保证接收者事先不知道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

6、本活动是难点,可让学生反复练习。

7、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比旗语传递信息的更好方式。小组汇报。

18、通信的发展

本课从介绍现代通信方式引入,通过分析一组图,帮助学生认识通信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通信的发展趋势为信息转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本课难点是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比较中认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

教学目标

1. 能从图表中发现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 2. 能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3.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转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转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4. 能举例说明通信方式发展的简要历史。

5. 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他们在通信中的作用。 课程资源

廉价的远距离通信是近一百多年的事,通信永远向着“更远、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无论在什么时代,信息对人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古时候,人们就梦想拥有一双“千里眼”和一对“顺风耳”。随着声、光、电、磁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使快速、简便、准确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和广播使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伴随着无线电、通信卫星的发明,电视、便携式电话、电脑相继走进我们的生活。

原始的通信是非常简单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手势、表情和稍后出现的语言。至今,说话仍然是最普遍和最易被接受的通信形式。虽然电话能使相隔遥远的人们互相通话,但它不能替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虽然讲话是进行即时信息交流的好方法,可是它只能维持到声音消失的那一刻。书面文字所能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而且不会在传递过程中失真。自从印刷术发明后,通信业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书使成千上万的人可以了解信息。现代通信起始于19世纪电力能源的发现。最初的电子信息系统是电报,电话与无线电的发明使更快捷、更正确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通信卫星、电脑、电视使通信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根据下图认识通信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能从几幅图中认识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

2、 能分析归纳出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3、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

4、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5、 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它们在通信中的作用。

6、 能描述近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

7、 能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产生哪些影响。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解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通信与现代化通信在功能、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声、光、电、磁在通信上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大约需要10分钟。

2、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表示的从古到今的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如喊话、 站、烽火、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古代通信与现代通信各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从传递信息的快慢和距离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通过排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发展的认识。启发学生讨论,通信方式的发展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大约需要25分钟。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让学生认识多种功能的电话,并组织学生讨论:现有的电话有什么不足?自己希望未来的电话具有哪些特殊功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看看在若干年后,能否变成现实。带进我们的生活。便捷的无线电信息传递,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今天,先进的技术不但可以防止无线电信号产生重叠,也开发了无线电的更多功能。无线电广播可以向全国播送新闻节目,口袋里的对讲机在紧急事故中能起救生作用,便捷的无线电装置可以操纵家庭中从玩具到汽车门的开关。

电话的发明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初的电话只能在同一地区内通话,而同一城市的两部电话间必须要经过接线员的手工切换才能通话。直到1884年,在美国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铺设了一条电话线路后,长途通话才成为可能。1981年自动交换机的发明,加快了地区间接线的速度,也使得电话网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现在,电话线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人们交谈,而且还用来发送文件、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可是电话既有声音,又有图像;移动电话则更为方便通话。

1962年发射的“通信卫星一号”是第一颗实用人造卫星,能转接大西洋两岸的电视广播和电话。今天,成百颗通信卫星飘浮在地球的上空,它们转接着各大洲之间的电话、电视节目和电脑数据。通信卫星取代了成百颗的海底电缆,让世界各地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迅捷。

19、畅想通信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属于学生自由研究的内容。本课包括想象未来通信两部分。教学内容安排较完整地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展开想象,开展自由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在书刊或网络上查阅资料的方法。

2、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未来通信方式。

3、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并能大胆想象未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4、能说出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能说出设计活动要经历确定设计目的、查阅资料纸、交流讨论、个性完善、制出模型等过程。

二、课时安排

共需2个课时。第一课时想像未来通信,布置设计任务;第二课时完成设计,召开展示会,交流设计成果。学生查阅资料要在课前进行。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

2、能有一定根据地大胆想象未来通信的发燕尾服趋势。

3、能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各自对未来通信方式的设想。

4、能够分工收集各种与未来通信相关的资料。

5、能用图的形式把自己组的设计展示出来。

6、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设计结果,并能对本组的设计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7、能在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教学过程:

1、教师应事先准备一些关于现代通信和未来通信的资料 。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通信和未来通信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未来通信发展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未来通信是什么机关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信方式总是向最便利、最快捷、最全面的方向发展。启发思考:自己认为现有的通信方式,比如电话,有哪些不便利的地方,希望做哪些改进?未来的通信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未来通信能够传递冷热、气味吗?教材中62页下图旨在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远在非洲的小朋友通过一种通信装置(方式)与中国小朋友通话的同时,还能闻到中国小朋友桌子上的花香;同时,中国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非洲小朋友那边的气温。

3、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一种未来的通信方式。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四个步骤进行设计活动。找出不足,提出 设计方案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老板上的设计任务书,确定具体的设计任务。可以分成5人小组。小组内既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谁负责整理资料、谁负责画设计图、谁负责汇报交流等,又要有合作,比如确定设计思路,共同设计等。

第二课时 拓展知识

未来智能技术将掌管我们的家庭事务。中央家庭控制系统管理着冷暖系统和电器设备;与网络连接的监视器,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互联网上的电脑监视是否有他人入侵,与因特网连接的数字电视机和音响系统可以随是随地点播电影、电视和音乐节目。 拓展学习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出现的短语和句子:

cap, fit…well fashion, in fashion, turn off 2.能力目标:

学会书信的格式。学习如何在信件中用英语表达感谢。运用一般过去式,讲述曾经发生的事情。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朋友和李明的父母是怎样给他过生日的。学会关爱同学,孝敬父母。 二.教学重点:

1. When you got presents from friends, how do you express your thanks. 2. The style and content of the letter, to show thanks. 三.教学难点:

How to show thanks in English in the letter.

四、自学指导:

(一)、自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Where did Li Ming’s mother get the presents from?

2.

How is the jacket from Jenny?

3.

How about the cap from Danny?

4.

What did Li Ming’s mother and father give him?

5.

Who did they invite to the party? 1

6.

What did they eat? And why?

7.

What did Li Ming’s mother buy?

8.

What did Li Ming’s mother, father and he do when it was time for dessert?

(二)、再读课文,从文中划出你认为重点的短语:

out of fashion 不时髦的 follow the fashion 赶时髦 4.fit...well 非常合适 5.every time 每次 6.turn off 关掉 7.think of 想起

8.look good=look nice 看上去好 9.a thank-you letter 一封感谢信

当堂训练:

一、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 She bought a delicious birthday cake ________ thirteen candles. 2. When it was time _______ dessert, she turned ________ the lights. 3. His father carried the cake _________ the room and he blew out the candles.

2 4. Jeans are _______ fashion in Canada. 5. Li Ming got a letter ________ the post office. 6. When I saw the photo, I always thought _____ you. 7. Many thanks _________ helping me.

二、试将下列短语英汉互译。

1.想起______________

2.和……一样________

3.到……时间了______

4.in fashion________

5.fit...well________

6.try on ___________

7.用……装饰________

8.邮局______________

9.“小”号__________

10.10分钟的步行_____

三、考考你的记忆力,根据句意及首字母补全在本课中出现的单词。1.The style is in f_____ here in China. 2.Red is my f______ colour. 3.The jacket f_____ me very well. 4.We eat n_____ on my birthday. 5.I b______ out the candles on the cake.

四、慧眼识珠,单项填空。 1.I can’t decide where ______. A. to go

B. go C. going

D. went 2.Shall we go to _____ a film tonight? A. look

B. read

C. see D. watch 3

3.The accident happened ______ a cold wet morning. A. to

B. on

C. at

D. in 4.There was ______ a small card in the box. A. nothing

B. something but C. nothing but

D. everything but 5.Yao Ming is one of the ______ on the Chinese basketball team. A. most famous player B. famous players C. most famous players D. famous player 6.Good luck ______ your maths! A. to B. with C. for

D. on

8.-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the birthday party?

-______. A.Sorry,I’m busy

B. I’d like C.Yes, I’d like

D. Sure, I’d love to 9.-______ do you go to the cinema? -Once a month. 4 A. How many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far 10.-Happy New Year!

-________ A. Same as you

B. Thanks,I will C. You, too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由朗读到诵读,同时逐渐强化情感体验。我让学生课前搜集长江的相关文字资料,先从数字上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学习诗歌时让学生再结合视频资料去感悟内容,用具体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来认识长江,体会长江那无穷的力量和如母亲般的情怀。

☆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有生命的、和人们思想感情相交融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充满无穷活力的河流,诗歌内容充满深情,在反复的吟咏中,能感受到它的思想性和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学生熟悉的长江开始学习,为后面四篇写景的文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用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祖国的大好风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

单学习诗歌内容,学生可以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但很难从内心深处体会长江的雄伟,所以我结合具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江的特点,也更有利于理解课文,也就能学生体会到诗人语言的优美和准确。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三、精读理解。

四、作业。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2、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生介绍搜集的文字资料)

初读,了解诗歌内容,小组内共同解决生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

2、观看视频《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3、看完视频后,再读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哪句诗体现了出来?

4、学完课文后你想说什么?

1、有感情朗读,背诵。

2、拓展:搜集其他有关长江的诗,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说听后的感受

先自己学习生字词,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成员共同解决

从视频中具体形象的了解认识长江,为长江的波澜壮阔、无穷力量、源远流长而赞叹。

结合视频、诗歌说出自己对长江的赞美。

歌颂长江,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让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

先感受长江的雄伟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更直观的了解长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上一篇:数学学年论文下一篇:数学认识论文

热门文章

冀教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