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3-03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

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魏书生教学方法

魏书生的课下“五个一分钟”与课上“十条”

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魏书生老师兼有40多个领导职务,他除了市教委的事务外,还担任着高中班的语文课,还要在国内外讲学、作学术报告,作为市教委主任,他向盘锦市的全体中小学学生提出了每天做到“五个一分钟”和教师课上“十条”的要求。

学生每天做到的“五个一分钟”是:

一、每天在家至少做一分钟的家务。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首先从爱父母和爱周围的人做起的习惯。

二、每天至少写一分钟的日记。要求学生时常劝戒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每天至少唱一分钟的歌曲,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活跃文化生活,焕发学校勃勃生机。

四、每天至少练一分钟的踏步走。使学生步调一致,自我约束,增强凝聚力。

五、每天至少一分钟的记忆力比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些做法具体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某个层面。 教师课上“十条”:

一、每堂课的教案要有备课组长审查签字方可使用。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的习惯。

二、每堂课至少设计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使好、中、差学生都运作起来。

三、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抑制教师上课一言堂。

四、每堂课教师至少给学生10分钟的自己活动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教师要学会对问题的冷处理。

六、一堂课,教师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七、一堂课讲完,提倡学生做课堂总结,教师应虚心听学生听课的感受和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八、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九、一堂课完成后,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要利用课间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获取一些反馈信息,交流一下师生感情,拉近师生关系。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钟祥市教育局精神,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决定在全校推行“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二、“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六步”是指:①情景导入,目标定向;②学案引领,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④启发引导,精讲点拨;⑤系列训练,当堂达标;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三查”是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三、目标任务

通过对“六步三查教学法”这一模式的应用,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价值:

1、模式推广要依附于课堂教学,又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借鉴现有的理论经验指导教学,促进教学,使二者相辅相成的发展与完善。

2、通过实施“六步三查”教学法,来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开发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享受素质教育。

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模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创建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

①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由教务处督导, 制定《旧口小学关于推行“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确立课堂教学的学科实施模式。

②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共同特点,丰富理论储备,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形成共识;深入剖析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外地教育教改经验,研究高效、实效课堂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③结合学校实际,发挥我校资源优势,寻找突破口,确立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的试点班与试点学科,同时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学科老师(含班主任)、学生模式操作的准备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和指导,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起好步和有实效。

④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校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上,到省、市、县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为我校改革实验做理论和实践引领。

2、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3月—10月) ①整体规划,精细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工作。3月份分科开展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并“走出去”到市、县区域先进、典型学校学习、考察,确定实验年级、班级,开展第一阶段探究课展示研讨活动,9月份组织实施第二阶段研讨课展示活动,10月份举行阶段性经验交流。

②专业指导,科学探究。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模式培训、交流、指导,使各学科教师都来深入研究实践、广泛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③在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广泛交流、研讨总结的基础上召开研讨交流现场观摩及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进行课例研究及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和案例上报教育局教研室。

④开展课题开题、主题、报告等研讨活动。课题研究要紧扣活动主题,侧重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新理念、方法、策略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等,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反思深化阶段:(2012年11月——12月)

①总结反思。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的座谈会,宣传学校教改的做法和效果,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②形成长效机制

a、收集教改实验中成功的实施方案、经典课例、优秀论文等成果资料汇编成册。

b、召开成果展示会。

③成果交流,总结表彰。上报活动课题研究鉴定和优秀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及课件成果参加市、县评比活动。在学校内召开经验总结交流大会,推广课堂教学新模式活动的成功经验,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长效机制。

④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验收。

五、具体措施

1、使用范围:暂时在3—5年级每年级定一个班语数两科推行;其它班级和科目可逐步推行。

2、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⑴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对“六步三查教学法”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六步三查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⑵抓实过程。一是抓好导学案的编写。科任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编写好导学案;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熟悉“六步三查教学法”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六步三查教学法”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六步三查教学法”的优化;四是抓好课前两检查:学校安排业务领导或教研组长检查教师的导学案编写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重点加强三项研究。一要研究“六步三查教学法”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六步三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二要研究学校实际,整合创新,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

六、活动保障

推行“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我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这项活动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一) 组织保障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力度,推进过程中及进把握活动动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学校领导要深入活动全过程,带头研讨课、示范课,主持或参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题研究工作。

(二)机制保障

建立考核机制,把“推行“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推进和效果作为全年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过程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三)物质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更新教学设施,支持教师的学习和提高, 对推行“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领导小组 组

长:罗贤奎 副组长:魏厚良

肖 杰

员:肖晓红

侯 坤

田 华

肖仁乙

吴凌丽

周 娟

史银敏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语文组王海洋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考虑到正在课堂中听课的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就是无从谈及;教师还只是在字词句、语法中捣来捣去,让学生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的。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就造成许多切身之苦:听不懂之苦,跟不上之苦,陪坐之苦。由于老师讲课的调子高,而学生本身的基础差,以及学生没有自觉性,最终导致听不懂或不想听,乃至对语文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也就自然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 - 1 -

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 我认为可以从先学后教,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以下就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必要性;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凭借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

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老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不是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去再加以重复,讲得不完整,没有深度,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就更正。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多媒体);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4)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第二、合理的分组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基础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

本次进行的分组合作阅读教学的尝试,是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兴趣,诱发其思维。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想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臵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让学生能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维激发训练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的核心内容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受到激发与启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情感等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1、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与决心。当然会将学习进行到底。

2、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

任务,同学的提问谁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较长的小说、故事等谁能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复述出来,如此等等。教师都是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是在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是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航灯的指引下顺利的航船,志在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证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的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三段”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中学习”。

1、第一段“自主学习”包含目标导学和展示质疑两个步骤。第一步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目标导学自主学习提示,独立阅读教材,获得体验,产生问题,完成基础性知识或准备性知识;第二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并质疑,为师生合作探究打好基础。

目标导学要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呈现出来,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优化课前导学问题就至关重要。优秀的导学问题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课前比较好的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益。

A、关于目标导学的设计 a 、关注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我们在设计导学问题是应该关注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应该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是达到学习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导学问题自主学习,基本上应该达到课程标准和学习三维目标的要求。

b、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我们在设计导学问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首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接触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然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概括。

c 、关注导学问题的“量”和“度”。

在设计课前导学问题应该考虑问题的数量,不能过量设题,以至于学生反感。学生利用课前导学问题自主学习,他们面对的是新课内容,所以设计课前导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不能过难,以至于达不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反而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太容易了,又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在课前导学问题中,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难度题,但要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d 、关注导学问题的形式多样化。

学生导学目标要求的层次是多样化,有知识和能力目标,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每种目标达成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是找到问题是关键要害。”

e、关注导学问题检测的可操作性

在设计导学目标时,要力求可检测的行为动词,如“描述、说出、比较、观察、举例、说明“等类似词语,避免模糊不清、好高骛远或纸上谈兵。

B、关于展示质疑的做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示自学成果并质疑,为师生合作探讨打好基础。 a、让学生树立“展示就是好样的”思想

在新的教学模式初期,学生对展示往往有很大的顾虑:怕出错,怕讲不好,怕同学、老师笑话,不敢展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班级上树立“展示就是好样的”思想,跟学生讲,课堂上展示是允许学生光明正大“犯错”的时候,我们学习的进步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实现的,培养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成功只会向积极勇敢的人点头微笑,只要你敢参与展示,哪怕是你讲错了,就凭勇敢展示的精神,其他同学也会给你掌声,为你喝彩!老师也会给予鼓励,为你加油!做为老师,当学生展示得好,要及时做出激励性、表扬性的评价,或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让他感受到因他而给小组带来的荣誉,因他的表现而使小组增添光彩。

b、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为高质量的展示做准备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就没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知识基础,就不会有你在小组讨论

中与同伴的侃侃而谈,交流切磋,也使你吸收同学丰富思想的机会减少了。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求知欲强的学生往往会认真的自主学习,而另外的一部分学生就要靠另一种动力驱动他自主学习,那就是以第二天,他将要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为动力而进行扎实的自主学习。

c.对学生进行展示培训

展示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准备好自己的知识,语言,声音,展示时要面向大家;声音要宏亮有力,语速适当。避免口头语;表情体态要落落大方,自然得体,避免扭捏;语言要逻辑性强,简洁标准,避免声小罗嗦;板书要规范,过程完整,避免字迹潦草。尽可能用学科专业语言,避免这个这个,哪个哪个,建议每个学生回家照镜子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台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同时要求不展示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讲,听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随时准备质疑,当展示者讲到精彩处要给以赞赏的掌声。

d、用好激励性表扬性评价这一温柔的“武器”

人们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学生展示后,老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学生展示不到的地方,当然学生展示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一定要讲的,讲之前,老师一定先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也就是说,展示的不理想也要找到闪光点进行表扬,比如,他声音很小,你可以表扬他语言逻辑性强,如果前言不搭后语,你可以表扬他站姿标准,精神饱满,如果他一会挠头,一会咬手,你可表扬他声音洪亮,语速适当,如果他知识都讲错了,你还可以表扬他字很漂亮,(也可以表扬他你很幽默,给大家带来快乐)总而言之,找到闪光点给予表扬,学生是很在乎老师的评语,如果你什么都没有说,就无声地打击了他展示的积极性,积极性没有了,展示的质量就不会好,要老师讲解的地方就更多了。这样就又回到原来的一言堂灌输式的教育。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对学生来说,听在耳里,美在心里,给他自信,催他上进,有了自信和上进心,什么事会做不好呢。

e.千方百计创造质疑对抗机会

学生在充分展示的过程中,能出现质疑是很难得的。有效课堂上鼓励学生随时质疑,告诉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并将疑问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掉,提出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呢,第一接球人当然是展示的学生,如果展示学生能很好的回答质疑,则问题顺利解决。但有时质疑提出来后,展示者给予解答后并不能让同学满意,这时同学们的思维都围绕问题而积极思考,看谁能说出令同学们信服的观点来,有的同学就会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积极解决问题,这时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学堂,谁都可以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间的观点有时是不同的,这时大家就会各说各的理,从而出现我们很难得难求的对抗场面。在质疑对抗中,有的同学充满激情地表达自已的看法,有的同学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捕捉瞬间跳跃的思想,也大胆阐释自己的主张,不盲从。

f.学生展示时老师做什么

展示时,我们是放手不撒手,闭嘴不闭心,课上学生是主体,但老师是主导,老师是用心听学生的每一句话,随时准备解决课上的生成问题,欣赏学生的一举一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同时创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理顺课堂环节,当讲则讲就对了。这对老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为适时精讲点拨。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耐心疏导,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而不应像个篮球运动员,问题球来了就接,因为疑惑是教学的最佳时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应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球来了我们老师要像个足球运动员把球踢回去,但是学生来的球和老师踢回去的球不是同一个球,老师的聪明才智和作用就在这里。当然老师也要自行判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C、关于自主学习的操作流程

a、教师提前半天或一天印发导学案给学生。

b、学生利用晚自习、早自习、课外时间根据导学案要求自学教材,明确学习目标,预习学习内容,完成

1 自主学习。自学时,使用双色笔与活页夹这些学习工具。每个学生都应用双色笔作学习笔记,批阅练习,标注易错题,并通过活页夹管好导学案。

c、上课开始,目标重申,课题引入、展示任务的分配与要求。教师引入课题,板书当堂课的课题、目标、重点、难点在黑板右上方或投影屏幕上,并在投影屏幕上出示展示要求。(也可以口述)

d、课堂小组交流与展示,教师穿插点拨、师生评价总结。

e、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解决,如不能完成,可交给其他小组帮忙或在合作学习环节解决。

2、第二段“合作学习” 包含合作探究和精讲精导两个步骤。第三步合作探究由老师、学生共同完成。合作探究设计要求学习小组按“独立思考——代表发言(轮流进行)——其余组员质疑、补充、修正------统一意见,形成共识的程序进行。合作探究过程要满足学生互相沟通,积极对话,互相欣赏,共同提高。还教室给学生,让小组展示他们讨论、探究的成果。第三步老师精讲精导、适时点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让知识得以巩固、生成、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拓展。

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

a、这里的合作探究活动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热闹。这里的活动是要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简言之,活动是为解决课堂的重难点是解决学生的疑难点而设置。教师必须明白此次讨论的目的,对讨论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b、这里的合作探究活动要力求科学。那怎样做到科学?那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甚至课前就了解学生(如:他们的生活体验)了解学情(如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了解学生在现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能达到何种程度,估计他们还需哪些方面的牵引,在科学估计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科学的安排活动的内容。科学的把握好,什么问题值得讨论,怎样安排讨论,要讨论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预期的目标,使讨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在课堂中使学生得到相宜的提高。这样的讨论才是科学的讨论。如,初中英语课教学教师就必须清楚学生们小学英语的基础适宜的安排讨论,不能屈才更不能揠苗助长。

合作探究活动要力求科学有效,那怎样做到有效:

首先,那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学生要怎样做要达到什么目标,该怎样做,必须清楚的告诉学生。如:让学生读课文,就不能只是说“请大家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方向不明确,他们得到的答案也会是五花八门的,这样反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可以说“请大家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或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或说“理清课文线索”这样学生就能一步到位。如:教师要学生走进文本精读课文时,我们不能笼而统之的说“请大家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来读并赏析”然后就分小组讨论。这样学生的讨论小组与小组会答案重复不说,学生的讨论也极容易流于表层,使讨论不深入,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调不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他们钻研的精神。我们不妨可以说“请大家就修辞(或写人写事的方法)方面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来读读并赏析”,如果教师能就一处做具体的示范就更好了,然后才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学习研讨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他们钻研的精神与思维的火花也会在这讨论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其次,教师要高度注重活动反馈。活动中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并达成小组共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预设的结论和忙于自己总结,而疏忽轻慢了学生的展示,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不能一味求快,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新奇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展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对学习有激情的学生都感受到展现自我的愉快。教师鼓励学生代表发言的同时还得导引学生合作补充。导引学生合作补充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与深度。这是生生互动。

再次,接下来是师生互动,在学生的展示交流时教师要适时、适度的点播,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肯定与否定要明确,不能认为只要学生敢说就是好的,就该一赞到底。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能“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非哈姆雷特”。“黛玉”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我们总不能把她想象为“母夜叉”“一丈青”。对于学生的误差教师该纠正还得纠正,我们的学生的展示交流是为防止学生话语权的缺失与教师的一言堂,但该点播时教师还得点播。

第四步老师精讲精导、适时点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活动的实际效果后,教师就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难点教师精讲精导,并将课堂中讨论辨析的问题进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如公式定理或规律的得出,如作文写法的借鉴等等。这里如果学生能归纳就尽量鼓励学生归纳。

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流程:

a、安排讨论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或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新生成的问题组织分小组讨论。要求小组长做好安排,作好记录人,中心发言人等的分工。

b、监督讨论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使人人参与课堂,杜绝个别学生游离课堂的现象。

c、高度重视活动反馈和小组交流,先由第一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然后由第二,三,四发言人进行问题的补充与完善,其它小组也可以补充。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对表现好的小组教师不要吝惜表扬。

d、教师点拨 教师对学生展示中新生成的问题,疑点做点拨透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细究、理解与贯通。为下一环节精讲精导做铺设。

e、教师精讲精导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生成做精要深入的讲解 并指导小组反思总结,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为下一环节达标检测和拓展延伸做铺设。

3、第三段“用中学习”包含过关检测和拓展延伸两个步骤。第五步要求教师精选过关测试题,力求能全面客观地测评学生的知识达成度。此步也可称作知识模仿运用阶段。第六步要求老师根据知识点的初、高中年段总分布,穿插练习历届中考题和中考预测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延伸。此步也可称作知识创新运用阶段。用中学习的过关检测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模仿性训练,做为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广泛收集题型包括常年的中考题型等,接下来老师再把所收集的题进行筛选,筛选出与课题相适应的题,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颖性,梯度性,例如,我们在学习《同底数幂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其本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及其应用,老师我就按层次的设计了三个类型的过关检测题,第一类是直接运用法则的填空题,第二类是感受幂的意义辨析题,第三类是关于法则的逆运用的选择题,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从各个方面得到演练,从而真正的掌握了本节的知识,而用中学习的拓展延伸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创新演练,从而真正的达到举一反三,更深层次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这对老师的选题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我仍以《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这一节知识为例,对于拓展延伸与过关检测一样,我仍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题型,第一层次是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第二层次是把底数推广到多项式,第三层次是把同底数幂的乘法及与方程联系起来,这样通过三个层次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创新是思维得到训练,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2 附:“三段六步”模式教学案例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师寄语: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自主学习】

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措施、作用。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二、展示质疑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它于 年,统一了 流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请问:这些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归纳出来吗?(提示:阅读课本第114页至115页的绿体字回答)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4、北朝的含义: 。 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问 . 【合作学习】

一、合作探究

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勾画的关键字句。

任务二:先独立完成下列单选题,再由师生共同交流质疑的问题。

1、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C.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二、精讲精导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阅读课本115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目和绿体小字归纳)

2、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措施、影响。

背景:

目的:

措施:

影响: 【用中学习】

一、过关检测

1、(11江西南昌卷)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2、(10江苏徐州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3、(10四川绵阳卷)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

4、(11四川巴中卷)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B.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实行汉化政策

二、拓展延伸

材料解析题(11山东青岛卷)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为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1.魏主是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 2.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 . 3.对此改革,你如何评价? 【课堂反思】

1、归纳整理(学生整理笔记,设计框架结构)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你背背我,我背背你

来了一只小螃蟹

举起两个大钳子

他跟我握握手

(指尖在掌心转动) (手腕相互搓擦)

上一篇:国际商务礼仪论文下一篇:水工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