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汇报材料范文

2023-06-08

一校一品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二、健全组织

1、领导小组

组 长:刘守其

组 员:张小持及全体班主任

三、基本内容及对象

1.各年级主要利用体育课开展田径教学。 2.利用活动课在各年级开展田径训练。

3.在四至六年级各班组建田径队,开展校级田径运动会。

4.在

四、

五、六年级组建校级田径队,开展田径训练工作,提高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

四、实施原则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二)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高、中、低段确立适宜的内容。

五、实施计划

(一)第一阶段:

1.召开师生动员会,明确目标,全员参与。

2.组织开展“田径”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每天利用体育课、课间休息、活动课等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田径练习;

(二)第二阶段:

1.组织开展“田径”训练活动。 2.开展校级竞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

1.做好“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的总结工作。 2. 将“田径运动”打造成为龙泉小学的亮点活动。

五、实施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田径”活动。

(二)制定田径课堂教学实施内容

推进体育学科特色建设,搞好田径教学,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田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对1—6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田径教学选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和调整。

学校体育课每学期开设田径兴趣班教学,统一规划授课时间,体育教师按照既定课程开展教学。田径课堂教学要求要明确。

1.教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参与兴趣入手,把与田径相关的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 2.教师对田径竞赛教学,跑的摆臂动作等的姿势要正确。 3.切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4. 促进练习有效性,将田径教学内容列入期末考核内容中,作为对体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1.构建以比赛为动力的活动模式,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活动课时间开展班级田径比赛,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田径比赛活动是学校田径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课余比赛是互为联系和互为补充的,它可以弥补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不足,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巩固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科项目教学。

一年级项目: 20*50M往返跑接力

二、三年级项目: 20*100M往返跑接力

四、

五、六年级项目:20*200M往返跑接力

2.开展年级接力竞赛活动,学校每期开展一次竞赛及学生个人一年级一组、二三年级一组、四五六年级一组,开设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项目分男女以时间计算成绩。在裁判员老师的判决下进行的成绩有效,全校张榜公布前三名的姓名及竞赛成绩。

(四)抓好田径队伍建设

以校田径队为突破口,加强年级和班级田径队建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田径竞技水平,促进田径基地建设。

1.校级田径队建制为20人,

五、六年级12人,

三、四年级8人。选人由校队队长和教师共同完成。

2.建立班级田径队,三至六年级各班级均组建班级田径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丰富学生课余活动,为年级、校队输送田径队员。

3.任课教师抓好田径基本功教学,及早发现田径苗子,为班级、年级、校田径队提供可选拔的人才,做好田径梯队建设。

4.校田径队由专人带训(张小持),教师制定训练计划,按计划落实训练。校田径队训练时间为每周

二、四下午活动课,每周三下午三四节课时间兴趣班等。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进行班级考评时,学校把田径开展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1)没有建立班级田径队的;(2)活动课时没有参加田径项目的;(3)没有参加“成长杯”田径赛的。(4)达级考核中,成绩较差的班级。以上四项有一项没有达到的,班级取消先进班级评比资格。

一校一品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篮球体操”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二、健全组织

1、领导小组 组 长:周玉春 副组长:陶续龙

2、指导小组 组 长:朱晓志 组 员:肖春波

三、基本内容及对象

实施“篮球体操”,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初中阶段学习掌握多种体操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我们组有一批有这方面特色教师,我们也要充分挖掘,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熏陶和发展。

活动对象:初一,初二全体学生。

四、实施原则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系统的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二)以广播体操为基础,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篮球体操。

(三)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动作。

五、实施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了解“篮球体操”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篮球体操”活动。

(二)科学设置基本动作、倡导个性发展。

“篮球体操”的活动力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认真组织落实、彰显学校特色。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制课外活动安排表,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四)注重实验研究、确保活动实效。

科研先导,结合实验研究,多出理论成果。

六、实施要求

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采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各班班主任为活动的具体带班组织者,体育教师为活动的指导者,领导小组成员为活动的检查者。在每次活动时,要确保既有组织者的全程带班,又有指导者的适时指导,还有检查者的必要督促,以真正提升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活动安全预案

活动中,组织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八、具体实施计划

2013年3月-2013年6月:学生学习阶段

一校一品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下北罗村位于灵丘东北部丘陵区,距县城30公里,空中草原旅游路环村而过。该村山青水秀,耕地广袤,土肥地整,田畴纵横,台交错,农耕文化浓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为辅。共有耕地4300亩,人均3.5亩。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偏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农民丰富的耕作习惯,造就了谷黍、豆类等杂粮生产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谷杂粮需求日益旺盛,下北罗的杂粮面食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远近文明的特色产品。2010年全村种植杂粮3200亩,约占耕地面积75%,实现产值2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8%,杂粮生产从业人员300多户400多人,人均增加纯收入1950元。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下北罗村的小杂粮因品质好而美名远扬,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品种的老化单一,没有把传统优势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根据石家田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舞龙头、促增收、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我村大力推动农户联合种植,全村胡麻、黍子、谷子、山药都已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既有利于田间管理,又有利于成品粮的销售,村民们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收入也快速增长。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经济

下北罗村对农产品加工作坊、杂粮种植大户进行了整合,培育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入社农户达100多户,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购销一条线的良好发展格局,2010年合作社盈利达30万元。

在杂粮产业发展过程,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认真筛选过滤,瞄准市场行情,寻求经济增长点。下北罗生产的苦荞、小米等杂粮品种质优价廉,但由于其附加值低,一直只是本县居民馈赠亲朋的特产,没有形成产业。为此,在发展杂粮生产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传统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搭上市场经济快班车。2007年初,乡政府以下北罗村优质杂粮为主题制作了《中国杂粮第一乡——石家田》电视专题片,并参加了广东全国名镇博览会、深圳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广泛宣传该村杂粮产品的绿色生产环境,产品优良品质,对提高产品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 狭隘的小农经济严重束缚着下北罗村杂粮产业化发展,乡、村各级政府及时把脉问诊,引导农民放下包袱,号召种粮大户,村干部带头示范,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发展,赋予了杂粮产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全村整合土地300亩建立了杂粮生产示范区,种植谷子、大豆、苦荞,当年的产品全部由灵丘县益寿面食品厂以高出市场价格0.0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生产优质杂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村组织根据地域特点,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晋谷21号、晋黍3号,特别是去年引进谷子品种“张杂3号”、“张杂5号”,亩产600多斤,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口感清香。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2008你那下北罗村谷、黍、豆类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苦荞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去年,应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示范面积5亩,田间表现苗齐、苗壮、穗大码匀,瘪谷率下降。解决了谷子间苗耕作耗工费时的问题,同时抑制了粟灰螟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培育了科技示范户15户,致富带头人20多人。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下北罗村积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协同县农委实施了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灵丘县绿色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基本实现了渠、路纵横,埂塄加固,田堰平整,改善基本农田3200亩,增加农机总动力2500K瓦,配套农机具40台套,打机井一眼,杂粮基地生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北罗村建立起占地6500亩的山西省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肥料资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明显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累计增产32.5万公斤,增加收益48.75万元,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相当于现有基础上节肥20%左右,亩均节约化肥投资3.2元,共节约投资2.08万元,以上各项总计项目区每年总增收节支50.83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节支228元。

下北罗村以3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进行粮食的统一收购、销售,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和成本,市场化的营销模式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包村的县农委多次在农闲时组织了小杂粮专项种植技术培训。去年我村打机井一眼,使部分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大大地增加了粮食亩产量。

五、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重点,以打造绿色杂粮基地为目标,以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以完善合作社经济为龙头,在几年内把下北罗村建设成为我县绿色杂粮生产基地;灵丘东北山的生态畜牧基地;周边城市工矿企业劳务输出基地;农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福地。

上一篇:消防验收汇报材料下一篇:教师培训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