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集范文

2023-04-22

席慕容诗集范文第1篇

回首的刹那

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地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织出了极有规律的阴差阳错。而在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绳结之中其实都有一个秘密的记号,当时的我们茫然不知,却在回首之时,蓦然间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微笑地领悟了痛苦和忧伤的来处。

在那样一个回首的刹那,时光停留,永不逝去。在羊齿和野牡丹的荫影里流过的溪涧还正年轻,天空布满云彩,我心中充满你给我的爱与关怀。

《印记 》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

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

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总有一些什么

会留下来的吧

留下来作一件不灭的印记

好让 好让那些

不相识的人也能知道

我曾经怎样深深地爱过你

《十字路口 》

如果我真的爱过你

我就不会忘记

当然 我还是得

不动声色地走下去

说 这天气真好

风又轻柔

还能在斜阳里疲倦地微笑

说 人生真平凡

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

可是 如果我真的爱过你

我就不会忘记

就是在这个十字路口

年轻的你我 曾挥手

从此分离

《青青的衣裾》

我是一条清澈的河流

绕过你伫立的沙洲

在那个晴朗的夏日

有着许多白云的午后

你青青的衣裾

在风里飘摇

倒映在我心中

又象一条温柔的水草

带着甜蜜的痛楚

我频频回顾

我将流过不再重回

此生将无法与你再相会

我知道 冬必将来临

芦花也会凋尽

两岸的悲欢将如云烟

只留下群星在遥远的天边

在冰封之前

我将流入大海

而在幽暗的孤寂的海底

我会将你想起

还有你那 还有你那

青青的衣裾

《给青春》

并不是我愿意这样 老去的

只是白天黑夜不断地催促

将你从我身边夺去

到 连我伸手也再无法构及的

距离

《悲剧的虚与实》

其实 并不是真的老去

若真的老去了 此刻

再相见时 我心中

如何还能有轰然的狂喜

因此 你迟疑着回首时

也不是真的忘记

若真的忘记了 月光下

你眼里那能有柔情如许

可是 又好像并不是

真的在意 若真的曾经

那样思念过 又如何能

云淡风轻地握手寒喧

然后含笑道别 静静地

目送你 再次 再次的

离我而去

《山百合》

与人无争 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洁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独的路途上

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

《艺术家》

你已用泪洗净我的笔

好让我在今夜画出满池的烟雨

而在心中那个芬芳的角落

你为我雕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荷

浮生若梦

我爱

何者是实 何者是空

何去何从

《永远的流浪者 》

你尽管说吧

说你爱我 或者不爱

你尽管去选择那些

难懂的字句 把它们

反反复复地排列开来

你尽管说吧

列蒂齐亚 你的心情

我都会明白

你尽管变吧

变得快乐 或者冷漠

你尽管去试戴所有的

复杂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尽管去做吧

列蒂齐亚 你的心情

我都会明白

人世间尽管有变迁

友朋里尽管有

难测的胸怀 我只知道

列蒂齐亚 你是我

最初和最后的爱

在迢遥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远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静地

守护在你的幸福 和

你温柔的心情之外

可是 列蒂齐亚

漂流在恒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却无法传递

流浪者的心情啊

席慕容诗集范文第2篇

一、 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

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 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 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

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在《 双桅船》中,诗的题目“双桅船”,就是用于一种象征手法。诗歌的目的不描写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着双桅船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双重的心态。在语言又上将“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动态画面。整首诗组合自然、意象清新,让诗人强烈的内在情绪得到自然的流露,成功的体现出诗歌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舒婷的诗具有女性的柔美、委婉和细腻,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她选择永不放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开拓和广阔的视野,同时她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因而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及温柔典雅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 《舒婷诗文自选集》 漓江出版社 1997年 [2] 周俊祥 《舒婷诗歌评赏》《福建文艺》1980年第2期 [3] 陈敢、郭剑 《舒婷诗歌艺术浅探》 《广西师院学报》年第3期

席慕容诗集范文第3篇

蔡丽双的诗集《火把》中的爱情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真、善、美和理解、包容、关爱的童话般的理想王国。这里洋溢着热烈的思念,执着的等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般的终身相守;这里弥漫着温柔的眼神,轻声的耳语,令人向往的心心相通……

纵然爱情路上常有坎坷,甚至毫无希望,但仍不会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因为自己心中有爱,纵然爱情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路途崎岖,但仍相信世间有爱,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因为对爱忠诚的人终会幸福,终会遇到自己的那份“唯一”。这是蔡丽双诗歌所抒写的爱情理想,这个理想王国犹如阵阵凉爽的清风细雨,净化着人们的内心。如《痴望》一诗描写的就是少女一人伫立在山岗上,静静地等待恋人的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没有改变,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心帆》中“不属于我的季节,纵有千呼万唤,也撩拨不动我的心弦,但属于我的春风,哪怕只吹一缕花香,便熏陶着我的心灵”,也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尘世中的爱情难免痛苦、伤心,但更多的却是幸福、甜蜜。这是一种美妙的心境:微笑充满双鬓,快乐塞满了心窝,一丝丝暖意,从微小的血管中铺张开来,游遍全身,浸入骨髓。爱是热烈地,深沉地,难以忘却地,令人成长,令人勇敢。《比翼》一诗描写一对新燕在枝头“谛听一支天籁,悠婉低回绕梁”,表现了恋人在一起时,抛开物欲,相互诉衷肠的温馨。《心境》写道“爱与被爱皆是一种甜滋滋,喜洋洋的美妙心境”,也表达了爱情的幸福甜蜜。

从不相识的两个人到渐渐相识、相知、相守,是一种缘分。而“缘是自由的灵犀”(《梦思》),冥冥之中一切似乎都已经注定,心心相通之中,充满着理解包容,灵犀使两颗火热的心交融。《灵犀》一诗就是表现不管时空有多远,只要两人心有灵犀,心心相映,日子也不会孤单。

蔡丽双散文诗中的爱情有如“在梦的星空下,春花香飘上云霄,潜海底”,形成了一幅美好、奇妙的意境。诗人曾经说过,“一篇优秀的散文诗,必须做到情景交融,即寄意在境,以境现意。意和境完美结合,才能使作品形神兼备。意和境的融合,是指实写与虚写的辨证关系。写散文诗,‘我’认为要在实写的基础上进行虚写,即在抒写生活图景中,提炼出情思和哲理。必须做到有虚有实,忽虚忽实,虚实结合,以虚帅实。用虚写和实写的浅白说法,可以加深我们对意和境相互结合的进一步理解。‘我’写散文诗,往往喜欢把意和境掺揉在一起,使意和境能够丝丝相扣,环环相系,相得益彰。”由此可见,营造意境是蔡丽双散文诗创作的思想核心。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意象来探析蔡丽双爱情诗中的意境生成特征。

(一)梦:梦是诗人爱情散文诗中常常出现的境象。梦是人类无意识的象征,诗人好以梦境为抒情环境,倾吐自己的心绪。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将白天的思念带入梦中,给人以思之深,爱之切之感。例如《梦念》、《织梦》、《梦思》等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春:诗人好用“春”字,例如散文诗中“春雨”、“春色”、“春风”、“春江”、“春波”、“春天”、“春光”等,春天代表着万物复苏,阳光普照,给人以温暖之感,诗人以春来喻爱,喻爱的幸福,爱的甜蜜。

(三)星和月:诗人多处用到“星光”,“星辰”,“星斗”等词,星代表着丝丝相思之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静谧的夜空,漫天繁星,勾起了人们的相思,化为无尽的思念,萦绕在周围,同一天空下,相距却那样遥远。同时诗人还写到了月亮,《痴望》中“冷月”、《心帆》中“月光”、《织梦》中“人月双圆”,月亮是团圆之意,诗人使用“月”这个意象,也表现了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心,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花香:诗人在散文诗中多处通过嗅觉描写花香。例如《唯一》中“散发阵阵清香”,《心境》中“满怀温馨,飘逸四野”,《灵犀》中“依然悄悄地吐露着缕缕幽香”,《心帆》中“一缕花香”等。通过感官置换,更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一般把醇芳的香甜比喻成爱情的热烈甜蜜。

(五)江河湖海:例如《唯一》中“沧海浩淼”,《心帆》中“自由自在航翔在爱的海洋”,《展翅》中“春江碧波”,《痴望》中“透望深海”等。诗人把这份情意比喻成海洋,像海洋一样又深又宽又广的深情。

(六)云:例如《心境》中“云屏”,《灵犀》中“云雯”,《展翅》中“彩云”,《比翼》中“风云”等,不禁让人想起了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赞美的是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表达了元稹对妻子的忠贞怀念之感,隐喻夫妻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云在这里代表的是“唯一”之意,诗人在诗中也是引用此意,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总之,诗人通过各种意象营造出的深邃意境,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体现出了诗人内在感觉的幽远与现实之美的飘逸。

蔡丽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素养,善于把诗歌与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地用历史见证爱情,深化爱情诗的内涵。我们不妨具体分析几首诗作中的历史典故,观照其爱情诗的艺术意蕴。

(一)《心境》:“银河的熠熠星光,架起七夕的鹊桥,灿烂着古往今来有情人的百味相思。”七夕的鹊桥是牛郎织女每年约会之处,诗人通过对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描写,来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以古喻今。她还把爱情比作试金石,越磨越亮,闪闪生辉;把承诺比作不回头的箭,忠诚是唯一标准;把爱情比作满园春色,有了理解就满怀温馨、飘逸四野。诗人把爱情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完美结合在一起,现代的诗思与历史的事物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二)《灵犀》:“思念是织梦的摇篮,以诗代酒,邀嫦娥舞袖弄清影。”嫦娥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冷冷的月宫之中,饱受对丈夫的相思之苦,这种相思之情无法排遣,诗人通过对嫦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相思之苦。

(三)《沈园》中“沈园”本是陆游和唐婉爱情悲剧的见证,是令人伤心的场景。主人公内心的无限眷念相思之情,加上无尽的追悔悲愤至今仍笼罩在沈园上空。诗人通古说今地写道:“两颗心在平平仄仄中滴血,爱在长句短句中呻吟”,继而从古代飞跃到现代:“如今,一对对情侣在彩伞下洋溢出呢喃絮语,在桥上流溅出的欢声笑语,能否掩埋古人洒落于沈园的哭泪。”借此顺势问道:“假如真的能够掩埋,那沈园还有什么可以涉足的韵味?为何沈园还能吸引这么多人”。这无疑写出了“沈园”的深层意蕴:沈园正是因为有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才能吸引众多游者,游者们在享受自己甜蜜爱情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当年的悲剧。

诗人把历史典故完美地融入自己的诗歌后,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浑然一体。从艺术思维上讲,就是将感性与理性结合,把真情与哲理结合。诗人对于人生独特的体验、感悟、理解、追求,原本完全属于个人心灵所拥有的,但她把这些人性的内容通过传统的经验性意象表达出来,通过直觉的想象完成哲理的思考,在葱茏诗意中闪耀着智慧、新颖和精妙之光。

《火把》的语言平实秀丽,清新自然,贵在“精”“简”二字。《梦恋》:“梦是不服的相思,一步之跨越浩渺时空,穿梭苍茫征途,守候那耸起的万千风姿,信诚静坐缘分中,时辰接踵飞过,无奈风雨凄迷,寒江锁路,远远不见身影。”诗人把“梦”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性观念实体化,拟人化,写其能够“跨越”“穿梭”“静坐”“飞过”,显示思恋的浓烈和深远,要而不繁,动人心魄。《唯一》:“山重水复的境遇,缘聚在一帆云程中……唯一的倾慕,萦绕在分分秒秒,盈溢于日日夜夜,编制出一个桃花源的仙境”。诗中的“一帆云程”颇富古典美,而“萦绕在分分秒秒,盈溢于日日夜夜,编制出一个桃花源的仙境”表现出了语言新奇之感,给人一种跳动地富有生命和节奏的感觉。《心境》:“架起七夕的鹊桥,灿烂着古往今来有情人的百味相思”,《比翼》:“袅起一幕幕倾慕的景致,窈窕出一袭欲飞之念”、“浪漫在芬芳的空气中”,诗人打破常规语法结构,把“灿烂”“窈窕”“浪漫”等形容词用做动词,造成了一种语言陌生化,它们像点点音符跳动在诗句中,使原本单调的语言充满生机和活力,又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的氛围。

蔡丽双曾说:“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是:形可以散,神必须聚,其核心是诗。散文诗是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在平实中身藏张力,在抒情中蕴涵哲理,以古朴的神韵渲染新颖的风采,并在共性中崛起奇妙的个性,在外在的华丽中闪烁着内在的壮美。”“散文诗,从人间烟火中走进唯爱唯美的艺术境界。”《火把》中的爱情王国也正是这样一个散文诗的世界,丰富的意境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抒情中暗含哲思,古今结合,别有一番韵味。

席慕容诗集范文第4篇

若能乘风远去,我愿一袭青衣,于这尘世,挥手告别,寻一净处,独自生息。或者终日经文诵读。伴于佛前,忘记旧事。奈何世间,感情二字,延伸出曲曲道道,将心束缚。所谓看破红尘,只是镜花水月的残梦一般。所谓结局,或悲或喜,所谓欢喜,一种情绪。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只能做别人的智者,而对于自己,也只好苦笑而已。一颦一笑,一语一曲,都会不经大脑的刻在心底,纵使只是想像中的情节。或许,谁都不是谁的唯一,不过,谁都有自己的唯一,即使,藏在心底。即使,只在过去。

弱水三千,只取你一瓢。时间的风带走了繁华,变更了风景,苍白了年华。而唯一坚守的,是那抹浅浅却深深的痕迹,你的气息,你的光影,不知何时葬在了心底,从此,未挪,未离。一曲离殇葬了天涯,蝶舞悲欢只为相聚。而我,不求不奢,只盼可以静静观望,那份未经风雨的唯一。

陌上花开时,极目遥望,那片苍茫之后是否有着,伊人静立,弯了嘴角,笑那远方,痴痴飞去的比翼。街角繁华,灯红酒绿。眼角保留的唯一一份清晰,便是独留予你。只许夜静无眠时,想着你的一切,带着笑意,渴望在梦里,邂逅那场唯一。又或是,萧萧暮雨时,凭栏静听,品读着红尘里,静谧对喧嚣的一场反击。而你,就在雨里,静静的看着,正如我,闭眼,静静的听着,想着。

席慕容诗集范文第5篇

有些同学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正。

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当你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之后,它就变成是一件很趣味,让我们很愿意去做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了无法言传的快乐。

第一、怎样学好钢笔字?

书法课教学常规的要求:

1、写字时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选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法字帖(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均可);

3、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

4、教学重点:正确的练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懂得怎样的字更好,如果吸取别人书写的长处,改正自己书写的不足);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就是要多看,多讲,多交流,为学生分析这个字为什么写得好,这个字为什么不好看等)。

一、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

钢笔字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像毛笔字那样丰富,但远远胜过铅笔、圆珠笔等其它硬笔。因其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

钢笔字的美,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字形结构和章法格式上。用笔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点画线条就美;造型注意比例、匀称、平稳、均衡、变化和呼应,字形结构就美;整齐而有变化、多样而又,章法格式就美(这些也是欣赏钢笔书法的原则和标准)。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停而不断、直而不僵、流畅自然;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型端正、合乎规范。

钢笔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写和所说的连笔字。它可以牵丝连带、大小参差、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可以极尽变化之能事,容易写得气势连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容易表现出艺术效果。当然,也就容易写快,从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我们今天所要重点交流的正是行书)。

二、当代学生的学书现状

首先,不良的书写习惯难以纠正。

长期以来,钢笔字被认为没有太多的规矩可言,似乎可以随意发挥、不加管束于是,不少同学多年来的不良书写习惯已经定型,到大学期间再纠正实在勉为其难。比如,好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写惯了拘谨的小家子气,往往很难使其开张,由此形成的心理定势让那些书法大家和教授也感到难以挽救。

其次,钢笔字在选择字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钢笔书法不像毛笔书法,有权威性的基础字帖。这些年来,钢笔字帖如雨后春笋,令人应接不暇,但鱼龙混杂,好坏差别大。即使是优秀的范本,也可能因为人们在心理上还不习惯,不善于去评定哪几种可以供初学者使用。我跟上百位同学接触过,发现绝大多数人用的是司马东和司马彦的字帖,其实他们的字并不符合实用性标准,也不符合钢笔字的基础理论(王正良、沈鸿根、顾仲安的不错)。

第三、加强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刻不容缓。

在以“龙飞凤舞”为美的认识前提下,笔画写的杂乱而无序、造作而不自然,当然,审美意识也就极为肤浅。相当大一部分同学的楷书基础极差,起码的线条笔画分辨不清。他们认为楷书不美,太慢、太板,而草书才是美的,写的快,线条无拘无束。他们只盯一个无拘无束,却忽略了“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的道理。这样没有规律的写草书,其效果恰恰是适得其反,反而练不好字了。

当然,钢笔字应偏向流利畅快。如果过多的追求顿挫、回转就失去钢笔字本身的特色了。现在许多钢笔字帖过于追求毛笔韵味,甚至用毛笔技法写钢笔字。它写出的不再是钢笔字的线条,而是一个面(面积的面),特别是横画、捺画,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有跟写毛笔字相近的速度才能达到。技巧纯熟的老师、书法家达到这一效果尚不轻松,更何况一个初学书法的学生呢!而且从实用性看,刻意这样做还有矫揉造作的弊端。

三、怎样练好钢笔字?

第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连的,中小学生练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文化知识的需要;成人练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对美的追求的需要。

我们对练字的需要不是天生的,是靠自己的认识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刻意练字勉强对付,写出来的字肯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写字的兴趣。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练字跟品质也有关系,做不到““忙里抽闲,持之以恒”,练字也就变成一句空话了。

第二,变革旧习惯、形成新笔势。

写字是一种习惯,练字则是改变习惯的过程,是对新的笔画结构和处理方式从了解到掌握,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大家可以在有意识的练习当中,在自觉的改变某些动作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形成这种技能。

第三,将写字与书法分离,先练字后论及书法。

写字以写为主,带有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劳动因素,要求通俗、简洁、快速、容易辨认,讲求实用性。

书法则以创作为主,它可以借助于文字的书写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文化素养,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等,以突出作者个性为主要目的。当然,没有写好字的基本功做前提,书法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因此,为了缩短练字时间,有必要把写字和书法区别开来。先练字后论及书法,这样会少走弯路。

第四,打破“楷书神话”,直接学习行书。

“楷书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要学习行书草书,必先学习楷书;有了楷书基础,行书草书就容易掌握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常识,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神话,经不起检验。即使不能完全推倒,也应该进行修改,就跟《神话》里演的一样,我们应该学习成龙的朋友,把那只怪兽的眼睛摘掉,然后让那个国王老头摔下来,打破神话。

另外,历史上,行书和楷书都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具有各自独特的本质特征,在笔画结构方面有各自的规律。

楷书写的很不错的人行书却很一般,而行书写的很好的楷书也很一般。这些现象不但表现在我们学生中间,也经常在一些著名书法家(毛笔)身上或者全国性书法大赛获奖的成功者身上表现出来。

当然,先写好楷书对行书会有帮助。但是,由于楷书用笔严禁,法度森严(刚才说钢笔字的特点时已经说过了),学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就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练钢笔字”了。再说平常记笔记,做作业,由于时间的要求,大家照旧是用自己不规范的行书,刚刚学到的一点楷书笔画和范字又被冲散了。如此以来,楷书没学好反而挫伤了自信心,落了半途而废。

因此,我们应以行书的眼光看行书,以行书的方法练行书,打破神话及定式,找到有效的、省时省力的训练方法,写好写快钢笔字。

第五,关于临摹。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临摹不是整篇誊写,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心里;临摹是一种思索,一种比较,一种记忆。从形式上,它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也是每个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相对与毛笔字而言,钢笔字重结构不重笔画,因此,临摹时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

读帖是临摹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读懂了、看细了,才会写得像、记得牢。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结构、章法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形似、神似,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人懒于摹写(就是描着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学书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帖”、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只“临”不“摹”,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做到所描之字与字帖上的字笔画完全重合,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第六,对于不太美观的字体已经定型的同学的一些建议。 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补,在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字体上打主意,这样常常是“好的没学到,坏的没丢掉”,以致越练越难看。

那么,这些同学应该怎样练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笔画练起,然后练结构。为什么要练笔画?因为,虽说钢笔字最重要的是结构问题,但毕竟结构也是由笔画组成的,连横平竖直一点都保证不了,肯定影响字的美观。

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必要时把字帖上的字分解成单个笔画和部首来练;要注意横平竖直;要注意中锋行笔、力至笔端;要注意结构的平行、参差原则,向字心聚力;要去掉那些多余的牵丝和圆圈。

现在有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是先练上一两星期或者更长时间的正楷来正形;当形正了之后,再选择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临摹(这个方法主要针对那些写字基础非常差的“同学”,而不是适用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关于如何选字帖?我在这儿也举几个例子:如以前的字体拘谨,就选择奔放的字帖;如以前的字体散漫,就选择严谨的字帖;如以前的字体呆板,就选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认真练上两到三个月,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也可以选用毛笔字帖来练钢笔字。

“热情和自信是成功的双翼”。因此,大家一定要树立长远的信心!王羲之就是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发现当代名家钟要等的名著,才改变初学,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书体,对楷、行、草书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四、今后在写字上应注意的问题。

1、要清晰准确;

2、要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

3、由于慢笔写出的字没有神韵,所以提倡用连写的笔势写字,也就是写快写的连笔字;

4、注意行书笔画和结构,追求美观。

《练字三字经》

上一篇:竞选班干部下一篇: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