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2023-05-12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周燕(1977.12-),女,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肿瘤病理。

摘要:目的:研究贫血、肿瘤病理状况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5-2009年确诊的500例胃癌患者,并对患者进行病史、病历、住院时间等方面的调查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治疗后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得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据调查统计,500例胃癌患者当中,贫血305例,无贫血195例,无贫血患者的生存期为(36.19±1.25)月,贫血患者的生存期为(22.13±2.2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回归分析表明,有无贫血与胃癌患者预后情况无明显联系,肿瘤病理情况(直径、分化情况、肿瘤分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具有肿瘤相关贫血的胃癌患者与无贫血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无贫血患者;肿瘤病理情况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胃癌; 肿瘤; 贫血; 病理状况; 相关性; 预后; 研究; 分析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当中,胃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疾病,根据相关调查统计,目前我国胃癌的年死亡率占30%。胃癌中贫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期,肿瘤病理状况则严重影响着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我国大约有45%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贫血,而在进行化疗手术之后,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可高达85%或以上。可见,肿瘤相关贫血与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非常重要,是目前胃癌疾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虽然有相关调查显示,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与肿瘤相关贫血之间的关系缺少充分的研究,对肿瘤病理情况与患者的预后情况、贫血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肿瘤病理情况对贫血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数据。因此,本文主要对胃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肿瘤相关贫血、肿瘤病理状况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并取得了好的结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2009年确诊的500例胃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男315例,女185例,患者的年龄为(26.25±12.23),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的入选标准如下:(1)排除原发性肝脏、肾脏疾病严重受损等患者。(2)排除相关血液疾病或先天性贫血患者。(3)排除进行贫血治疗患者。(4)排除脾脏功能亢进者。

1.2方法

1.2.1研究中的定义标准采集:本次研究主要按照我国关于贫血的相关定义进行研究分析。关于贫血的定义主要包括:男患者血红蛋白在120g/L以下,女性患者血红蛋白在109g/L以下的均为贫血。贫血主要分成三类,其中包括:正常细胞贫血、低色素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此外,关于贫血程度的划分主要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HB≥90g/L、中度:60

关于肿瘤的病理情况分析,主要可以分成四种类型,本次研究I期胃癌患者110例,Ⅱ、Ⅲ、Ⅳ期为390例。

1.2.2数据收集:对入院的胃癌患者进行分析,主要收集化验前的相关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细胞压积、血红细胞平均容积、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胃癌组织学分型、胃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相关情况建立表格进行记录。并计算出患者的生存时间,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本组主要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胃癌患者贫血情况、肿瘤病理情况、胃癌病理组织分型、胃癌病理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等方面。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贫血分布情况分析:500例胃癌患者中,发生贫血的有305例,未发生贫血的有195例。其中贫血的分布情况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为92例,正常细胞贫血为109例,小细胞贫血104例,详见表1:

表1患者贫血分布情况分析例数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30592(30.16)109(35.73)104(34.09)2.2贫血的严重程度分析:在发生贫血的患者中,轻度贫血为105例,中度贫血为112,重度贫血为88例,详细情况如表2显示:

表2贫血严重程度分析例数轻度(%)中度(%)重度(%)305105(34.42)112(36.72)88(28.85)2.3肿瘤病理组织学分型、癌症分期、分化程度与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之间的关系:病理组织学分型:普通型253例,特殊型247例;癌症分期:I期Ⅱ期122例,Ⅲ、Ⅳ期378例;癌症分化程度:高中分化319例,低未分化181例。详细如表3所显示:

经卡方检验得出,病理组织学分型、癌症分化程度两者与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的关系,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分期中Ⅲ、Ⅳ期贫血率要明显高于I期Ⅱ期,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病理分期、癌症分化程度与肿瘤相关贫血程度分析:本次研究发现,发生贫血的有305例,未发生贫血的有195例。在305例患者中,胃癌I期Ⅱ期患者为49例,Ⅲ、Ⅳ期患者为256例;癌症分化程度高中分化162例,低未分化为143例。病理分期、癌症分化程度与贫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详细如表4显示: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病理分期与肿瘤相关贫血之间构成区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Ⅲ、Ⅳ期患者的贫血程度均高于I期Ⅱ期患者。此外,癌症分化程度与肿瘤相关性贫血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之间的关系特征贫血无贫血合计病理组织学分型普通型147106253特殊型15889247合计305195500癌症分期I期Ⅱ期4973122Ⅲ、Ⅳ256122378合计305195500癌症分化程度高中分化162105319低未分化14390181合计305195500表4病理分期、癌症分化程度与贫血程度之间的关系特征贫血程度合计轻度中度重度病理分期I期Ⅱ期3116249Ⅲ、Ⅳ期749686256合计10511288305癌症分化程度高中分化626139162低未分化425051143合计105112883052.5生存期分析:本次研究主要将肿瘤相关贫血作为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肿瘤相关贫血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无贫血患者的生存期为(36.19±1.25)月,贫血患者的生存期为(22.13±2.26)个月,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本次研究将胃癌患者分成四期进行分析,并在不同的分期中记录患者有无贫血的生存时间。研究发现,I期患者无贫血生存期为(74.25±5.64)个月,贫血生存期为(59.73±6.25)个月,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I期患者肿瘤相关贫血对生存期有着较大影响。但Ⅱ、Ⅲ、Ⅳ期患者肿瘤相关贫血对生存期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胃癌病理分型以及癌症分化程度与肿瘤相关性贫血之间的关系:经过相关研究发现,胃癌在组织学上可以分成普通型和特殊型两种,其中普通型较为常见。根据本次的调查研究发现,肿瘤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数之间的关系,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无论是特殊型癌症还是普通型癌症,与胃癌患者贫血无明显关系。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导致肿瘤相关贫血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治疗的过程中缺乏营养补给。第二,癌症的转移,导致骨髓坏死或纤维化。第三,因此癌症患者机体出血或溶血。

根据本次研究分析得出,患者在患病即Ⅲ、Ⅳ期患者的贫血程度均高于I期Ⅱ期,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患者发生病变,并导致胃腔内发生梗阻现象,导致营养不良。第二,晚期胃癌的红细胞生成素明显不足,导致贫血情况更加严重。第三,肿瘤坏死因子的增加,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多,影响红细胞的生长,导致贫血。

此外,癌症的分化程度主要体现了癌细胞的成熟程度。癌症的不同分化程度,与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之间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0.05)。

3.2病理分期、疾病分化情况与肿瘤相关性贫血程度的关系:当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常常会表现出乏力、困顿、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来讲,更会造成脸色苍白、月经失调、造血机能过低等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在Ⅲ、Ⅳ期中贫血的情况相对较严重,且较容易出现营养性贫血。根据临床分析还得出,癌症分化程度的不同,对患者贫血程度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研究人员就此认为:肿瘤贫血程度患者的构成比与癌症病例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但不能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对癌症分化程度进行判断,以免造成误诊。

3.3胃癌患者肿瘤相关贫血的特点: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肿瘤相关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营养缺乏、癌症的转移、溶血的出现等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本文参考了相关的研究,结合我院胃癌患者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特点如下:

第一,肿瘤相关贫血中,主要表现为小型细胞贫血以及正常细胞贫血,只有极少数部分胃癌患者会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

第二,在进行胃癌治疗前,患者较容易发生肿瘤相关性贫血,几率可达50%以上。

第三,相关研究发现,癌症贫血程度轻、中、重三种程度均可能发生,但轻度和中度贫血较为常见,重度贫血相对较少。该结果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轻度、中度、重度贫血分别为:105例、112例和88例。

3.4肿瘤相关贫血是影响胃癌的预后因素:为了进一步确认肿瘤相关贫血、病理状况、分化程度等方面对患者预后情况,一些研究主要建立了Cox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病理状况、癌症分化程度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因素,然而就模型分析得出,贫血对患者的生存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贫血是胃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对胃癌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贫血容易导致患者的机体组织缺氧,从而改变肿瘤的基因表达,导致治疗出现困难。此外,贫血还会导致患者体内血管转录因子的表达出现错误,使肿瘤血管出现增生现象,加速对患者机体的损耗。因此,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胃癌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普遍出现不良情况,由于血小板与血红蛋白之间的负性关系,导致患者容易患上高血小板血症,该并发症又会一定程度影响着预后情况。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贫血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要明显低于无贫血患者。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表明,贫血较为严重的胃癌患者,一般处于癌症的中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要更进一步明确贫血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必须要对患者的贫血进行纠正,并分析其对患者的主要影响

参考文献

[1]Peter D,Paul S,Raimund J,et a1.Anemia i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in 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 of premenopaus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adjuvant cyclophosphamide/methotrexate/5一fluorouracil chemotherapy[J].Clin CanceRes,2008,14(7):2082-2087

[2]陈飞云.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间的临床分析[D].南昌大学医学院,2009

[3]李睿,于观贞,王喜,等.肿瘤相关贫血、肿瘤病理状况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08:):704-708

[4]秦瑞,吴达荣,胡俊,等.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07-108

[6]蒋晓婷,刘建栋,陶厚权,等.胃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杂志,2005.20(7):411-413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传统的畜牧业要想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品种改良这一过程,伴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家畜改良的工作愈发显得重要,到底改良工作在实际的生产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字:现代畜牧业;品种;改良;探析

畜牧养殖业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大力繁殖具有高质量、高性能的畜禽数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家禽改良工作可以促进良种进化的速度,十分有利于提高畜禽的整体质量,并不断增加养殖效益。

1 关于改良工作的概念

繁殖这一过程是生物通过有性繁殖方式或无性繁殖方式产生后代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生物能够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这种现象叫做繁殖或生殖。改良工作可以促进良种进化的速度,通过改良繁殖可以使动物个体的数量上升,畜群的整体规模增加,以此促进种群的延续和演化。畜禽改良主要应用遗传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遗传的角度出发改良动物,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使畜禽向着更有利于人类所需的方向科学发展,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2 改良工作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家畜改良工作顯得十分重要,做好改良工作也是现代畜牧发展的重要环节,值得思考和探究。

第一,家畜改良的职能作用需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做好常规任务。其常规任务一般分为种畜的鉴定与调剂、良种的登记工作、改良与配种工作,3项常规任务的执行为家畜改良工作打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改良工作的核心部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种源的重要性关系着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此3项工作。

这么多年的养殖经验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畜禽的先天性遗传很重要,这与获取的畜产品数量、畜产品的品质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如果种源不够好,即使外界因素,如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方面再做得多么精心安排部署,也无法弥补遗传上的缺陷带来的损失,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由此可知,遗传因素在畜牧业养殖中的重要位置,并不可替代。

第二,改良工作的首要步骤就是种畜的鉴定与调剂,一般情况下,是适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种畜,再进行鉴定;但良种的登记工作是属于记录体系,要求完整完善的记录,这样做起来能够确保家畜改良工作有具体的数据标准可对比,能够透过相关记录数据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更有利于改良工作的要求,使各项指标更具有针对性,争取获得大的技术突破。从很大程度来说,良种登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良配种是改良工作的重要步骤,这项工作既需要精心的组织安排,又需要良好的技术和服务来保驾护航。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奶牛改良,配种选择人工授精很重要,但是为了保证人工授精的顺利进行,相应的组织与技术就会成为关系人工授精工作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第三,大力开展育种工作,有利于促进畜禽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与增长。对于现已取得的成绩,我们不应该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因为家畜的改良育种是一项工程,且漫长而艰巨,不仅依靠先进的理论和长远的眼光,更需要结合现有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现有品种、开发专门化品系。

第四,通常情况下,要根据市场需求培育新品种,还要进一步推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养殖户家畜养殖的综合水平。因为,科学的饲养与管理更加有利于家畜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绩,不能出现违背实际的养殖情况,养殖人员应积极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多积累经验,以专业、实用的人才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畜禽改良工作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3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家畜改良工作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一途径,不单纯地可以优化品种,进一步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十分有利于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经济和社会两种重要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家畜改良工作属于一项系统而且漫长的工作,需要先进的理念做支撑,还不可缺少的是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因此,该项工作很艰巨,对于建设现代畜牧业具有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和配合,做好畜牧改良工作,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峰.家畜改良工作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8):14-15.

[2]瞿帮军.加强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盘县畜牧业发展[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6):28-29.

[3]汤洋,李翠霞.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模型构建与数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12):92-99.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全面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无锡市也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脚步。本文从生产、市场、技术创新构建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选取13个代表城市,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无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

1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技术转型升级,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稳步增长。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无锡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无锡集成电路设计业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集成电路制造业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集成电路封装业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苏州)。面对新的政策推動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价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水平,抓住发展机遇,探寻如何推动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趋势看,多数学者突出资本、技术以及产业政策的重要性,着重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却忽略了人才因素对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在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主观成分较大,指标体系能够解释产业竞争力的程度十分有限。本文在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全国13个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产业竞争力强弱及影响因素,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建设形成9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并初步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本研究以无锡电子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13个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城市(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深圳、东莞、珠海、重庆、武汉、合肥、西安)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选取的城市具有代表性意义,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各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所用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新产业年鉴,各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网以及各类互联网资源的相关统计数据,最后经作者整理所得。

3 研究方法

3.1 指标构建

本文在综合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征,充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科学、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本研究从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这三个一级指标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选取了11项分析指标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级指标体系。

3.1.1 生产竞争力指标

生产竞争力是决定产业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基础,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的高低强弱是评价电子信息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从生产竞争力角度评价产业的竞争潜力,可以采用资产总额(X1)、总产值(X2)、产业增加值(X3)、企业总数(X4)四个指标。

3.1.2 市场竞争力指标

市场表现是产业竞争力强弱高低的直接体现,直接描述产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结果,直接反映产业竞争力强弱。从市场竞争力角度考察产业竞争力,可采用主营业务收入(X5)、利润总额(X6)、出口交货值(X7)三个指标。

3.1.3 创新竞争力指标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产业技术水准及其创新指标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考察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可以采用R&D经费支出(X8)、科技活动人员数(X9)、专利申请数(X10)、科学技术支出(X11)指标。

3.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对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因子分析法的本质内容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若干关联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公共因子),其中每个公共因子都可以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各公共因子之间互不相关,从而使得这些公共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因子分析法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如下:

将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在实证分析中,一般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如果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时,就认为选取的公共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用公共因子来代替原始变量。

4 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4.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由于原始指标值存在不同的数量级和量纲,不能放在一起直接进行比较,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SPSS软件的运行结果,抽样测度值KMO为0.717,Bartlett球形检验伴随概率p值为0,小于0.05,显著性水平通过原假设,认为原始变量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适合做因子分析。

4.2 提取公共因子

根据因子分析步骤,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公因子个数,各因子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有2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66.241%和25.222%,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1.463%。表明这2个公共因子包含了11个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选用这两个公共因子来评价分析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确定公共因子后,可以进一步得到因子的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公共因子在各原始变量上的影响程度。要想在归纳出公共因子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还需要确定每个公共因子在实际意义。因此,本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得到了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3),与旋转之前相比,各个公因子的代表性变量更加清晰,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公因子的实际含义。

表3是通过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25次因子旋转之后的结果,由表3可知:(1)公共因子1在资产总额(X1)、产业总产值(X2)、产业增加值(X3)、企业总数(X4)、主营业务收入(X5)、利润总额( X6)、出口交货值(X7)、专利申请数(X10)上具有较大载荷,反映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规模因子F1;(2)公共因子2在R&D经费支出(X8)、科技活动人员数(X9)、科学技术支出(X11)上具有较大载荷,反映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技术创新因子F2。

4.3 因子得分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在对公共因子载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得出原始变量的各公因子得分情况。具体表达式如下:

在此基础上,对公因子进行赋权,可以计算得到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公式,表示如下:

F=(66.241F1+25.222F2)/91.463

根据上述模型可计算得出各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单个因子得分及其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排序,如表4所示。

4.4 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结果与评价

将各市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市的综合得分结果(见表4)。表4中的负值代表样本的该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综合竞争力低于13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正直表示高于平均水平。具体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1)無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水平较低,与深圳、苏州等地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因子得分为-3.3768,排名第9位,低于13市的平均水平,产业规模因子包括资产总额(X1)、产业总产值(X2)、产业增加值(X3)、企业总数(X4)、主营业务收入(X5)、利润总额( X6)、出口交货值(X7)、专利申请数(X10)。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原始指标可以看出,无锡市的经济总量相比于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市有较大差距,其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投入、生产总值、营业收入、企业数量等方面均远远小于深圳、苏州等地,产业的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2)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成为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因子得分为-2.3892,低于13市的平均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因子包括R&D经费支出(X8)、科技活动人员数(X9)、科学技术支出(X11),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原始指标可以发现,无锡市的研发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数和科技技术支出指标均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目前,无锡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分别排名全国第四、第二和第三位,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方面来说,无锡市在技术研发投入上不足,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5 结论与对策

本文构建了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中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过将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情况同其他12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13个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与深圳、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其在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都有待提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就提高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调整产业的市场结构,推动无锡企业加大内销力度。由于全球经济的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出口加工型企业对外贸易成本提高,同时欧美为主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大大降低,消费量呈现大幅度萎缩,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受到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市场之一。无锡市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向无锡落地,吸收国内外先进产业技术应用,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加大人力和资本投资力度,扩大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促使企业调整产品市场结构,加大内销力度,积极转型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骨干企业。(2)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无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建立在企业持续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保障电子信息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无锡市电子信息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在产品研发能力方面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摆脱对国外技术和标准的依赖,优化产品生产结构,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或其他信息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积极与上海、苏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加强本地区电子信息企业之间的科技和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各自的优势发展区位。

参考文献

[1] 卢明华.从产业连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4(4).

[2] 王建刚.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力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 2004(4).

[3] 杨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12).

[4] 柴静.东莞电信信息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0.

[5] 吴德进.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J].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13(1).

[6] 刘林青,谭力文.产业国际竞争的二维评价-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

[7] 蒋志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与模式体系构建研究(41430635)子项目长三角产业集聚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与规律研究2015.01-2019.12。

作者简介:曹炳汝(1960-),男,江苏张家港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及物流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马上开始, 经济的增长会带动社会当中的企业的迅速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当中用电量不断的增加, 电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小处讲, 一个城市或者说是一个公司, 往大处讲就是一个国家, 他们的电力资源是不是满足需要关系到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电力资源比较好, 他会促进这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发展。反正, 它将会是该地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的一个大的环境就是电源的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 另外, 电网工程建设也开始全面加快。电力项目的发展所涉及的因素比较的多, 其中一些项目的操作也是比较的困难。因此, 由于其中所牵扯到的因素和环节都比较多, 也比较杂乱, 一定要处理好这个方面的一些关系, 如果其中的那个环节或者因素没有处理好, 将会对整体的项目产生威胁, 从而导致项目投资风险[1]。厂网分开开始各自单独进行工作的时候, 电网当中的一些投资的项目仍然是以投国有电网为主。在企业当中, 一些企业的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够强, 或者说是对风险评估方面不够重视, 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 怎样才能加强对电网相关项目的管理, 实现项目管理的法制化以及科学化对相关项目的实施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2 变电项目风险因子分析

电力输电项目的风险因素或者说是风险因子主要是指一些与一些损害或者是损伤有关的条件, 包括转换条件和触发条件。电力输变电当中的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在电力输变电项目当中, 其风险是贯彻始终的, 并不是在某些地方存在风险我们注意就行, 这样就要要求我们好好的把握输变电项目各个阶段当中的特点, 通过分析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 在对其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2.1 决策阶段

下面我们先从决策阶段当中的技术风险因素来进行研究, 技术风险也要包括多方面的风险其中一个就是信息风险, 在信息风险当中其所涉及到都是一些与地方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等, 这些内容都是电力项目所实施的基础。另一就是技术参数选择风险, 技术方面都是输变电项目当中的关键方面, 是不是能够进行对相关的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 将直接影响着其在以后的投资规模以及在以后大发展当中能够正常的、安全的运行。再就是对供电方案的论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由于刚刚接触当相关的输变电项目, 其中存在着一些系统或者设备具有特殊的技术要求, 个人不能很好的进行相关的操作, 这就要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相关的专题论证, 通过专家的相关论证可以确定或者是保证这个项目确实是实际可行的, 不会让实施者在开始的摸索阶段多走弯路。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关于社会当中的一些风险因素, 社会当中的因素也是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规划风险, 这就要要求在引入该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规划好, 考察好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符合这个地方想一些规定以及当地的一些法律的要求, 这其中要包括该地区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环评风险, 项目的实施一定不要牺牲当地的环境为代价, 环境在我们人类生存当中非常的重要, 为了开展项目去破坏当地的环境, 这样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在实施项目之前一定好对自身进行良好的评价, 如果过程当中所涉及的项目符合相关的环境评估的要求, 这才能够开工建设等等[2]。再就是用户一定要考察好在项目进行时, 拆迁工作能不能正常进行, 拆迁的结果会不会对以后有着不利的影响。再就是项目管理风险因素, 这个风险因素主要是涉及到一些关于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要求, 银行贷款方面的要求, 项目手续方面的要求。总是, 在决策阶段的时候一定要调查分析好与项目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再进行开工, 不然随着项目的开展, 慢慢发现问题, 这样很有可能影响施工的进程, 甚至会造成不堪的严重后果或者说是损失。

2.2 实施前准备阶段

输变电项目在实施前准备阶段同样会考虑多方面的风险因素, 这其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主要技术风险因素, 在这里的技术风险因素当中的信息风险和决策阶段的信息风险有所不同, 这里主要是指对所建项目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招标的信息。另外一个就是技术参数选择风险, 在开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好所使用的设备的相关参数, 这样才是在实施过程当中保证招标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方面。设计变更风险, 在实施前对一些相关的设计进行修改都会影响到下一步的施工以及招标情况, 当大的方面都基本确定的时候, 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 会造成整个方案不能够按照原有进行。在整个时候一定对方案设计进行慎重的考虑。在经济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指财务、融资风险方面的风险。在这里所说的财务相关的风险主要是是指项目当中所涉及到的制造商以及相关的承包商等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另外输变电项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一个项目的良好运行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考虑到, 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正常的运行。

3 结语

本文重点对我国的输变电项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具体的从各个方面对项目当中的所能够遇到的风险因子进行了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就是, 输变电项目作为一个国家的重大项目, 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分析, 才能够认识到各个方面的风险, 这样对项目以后的发展起到指导的作用。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大量的电力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始发展, 相应的电网输变电工程的投资也慢慢增大, 这种形式下如何做好输变电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显得是特别的重要。从电网企业方的角度来考虑, 分析一般的输变电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子, 并且结合实际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对电网输变电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输变电,风险因子,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乌云娜.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5~35.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1 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因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 如气候、植被群落、土壤以及植物种类, 但是还有很多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会受到气候、土壤及牧草本身自身技能的影响, 其他外力因素干扰较低, 但是对于一个固定的区域而言, 其土壤因素、牧草因素都是相对于固定的, 由此可见, 气候因子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二者是相互结合、密切联系的。一个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光、热、水, 从而使植物能够安全生长, 因此要想评价一个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高低, 需要参考以下3个部分:首先, 阳光直接参与到生物圈中, 然后就进行了光合作用, 这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要求;其次, 温度和降水是促进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最后, 气象因子和限制因子二者相互结合就能够为草地资源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1]。

2 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研究

在某一地形中, 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土地面积,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草场, 耕地占的整体比例较少, 但盆地面积最大, 这种土地类型基本属于一种天然草地牧草场, 类似这样的天然草场牧草其草地畜牧业是整个区域的主要经济体, 主要依靠天然饲养牲畜, 草原建设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微乎其微, 但大多数天然牧草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 在实际生长时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3 气候因子的选取原则

通常情况下, 气象因子都选取牧草生长期的4-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 其积温会在0℃以上, 其中水热的综合配置包括了降水量和气温之间的比值, 都是采用4-9月这样的降水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的。其中又包含了2个成分, 其中第一成分最主要的是综合性指标也就是4-9月的平均温度, 虽然整体特征向量值都比较高, 但是二者之间的大小基本是相同的。据相关资料显示, 温度、光照其具有很大的正贡献率, 其中负贡献率是降水, 因此一旦降水就会增加地表温度, 从而直接抑制了牧草的生长。由此可见, 温度、水分及光照三个因素对于牧草的生长具有共同的作用, 尤其是在水分、光照充足时, 气候因子对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成分主要是指向量值较高的积温,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热量条件对于系数的影响最大, 因此对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贡献率最高, 优化做了气候因子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 无论是第一成分还是第二成分对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都有很高的贡献率, 因此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

4 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有效策略

4.1 提升天然草地牧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在天然草地牧草生长的过程中, 要想不断提高其产量, 就必须提升天然草地牧草自身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使其能够积极运用气候因子的因素, 从根本上出发, 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 充分掌握极端及技术和方法, 结合气候因子的因素, 做好对天然草地牧草的监测工作, 包括日常监测和特殊监测, 这样才能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做好天气预警工作, 做好各项自然灾害的防控和管理工作, 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质量和水平, 优化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效果。此外, 草场要组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真正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

4.2 完善天然草地牧草工作制度

在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完善天然草地牧草工作制度, 强化责任问责制度及日常管理制度, 要将责任问责制度落实到位, 落实到部门、个人身上, 进而提高天然草地牧草工作质量和水平。日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卫生管理、草地管理、水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此外, 还要创新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方法,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 从而提高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3]。

4.3 优化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方法

要想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 通过完善天然草地牧草工作制度, 提升完善天然草地牧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更需要优化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方法, 通过创新不同种类的工作方法, 制定一整套管理方案和相关的管理方法, 这样才能够优化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效果, 增加牧草产量。

5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完善天然草地牧草工作制度、提升完善天然草地牧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优化天然草地牧草工作的方法、制定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案、提高草场的重视程度等方法, 并正确的运用气候因子, 这样才能够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总之, 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党和政府、相关草场以及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 正确把握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然草地牧草产量, 优化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效果, 促进我国天然草地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畜牧业得到了充分发展, 这就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期逐步提高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

关键词:气候因子,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恒山, 曹敏建, 李华.种草养畜与内蒙古自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22 (1) :179-182.

[2] 姜丽霞, 王玉光, 孙孟梅.黑龙江省玉米产量预报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 2014, 25 (1) :13-16.

上一篇:俄语论文下一篇:第三方物流论文

热门文章

因子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