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

2023-09-19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第1篇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释放资源效应。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域内现有企业,积极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群体,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扩能升级等有效途径,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用高新技术推动向优势产业延伸,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上实现历史性突破。要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努力在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在对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中培育立县企业,在对资源的集群化整合中扩大园区规模,在延长产业和产品链条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围绕矿渣、废料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依托资源优势,注重发展产业集群。要做优业已形成的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品的提档升级和产业的规模扩张,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向集群集中,做大做强,创优品牌。要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型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资源加工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延伸产业和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促进就地转化升值,迅速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像建平县这样的地区,十年九旱,生态条件脆弱,应当把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措施来抓,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按照“一县一品”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畜牧业。推进乡镇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工作,加快实施交通干线产业带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扩大主导产业品种种植面积,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高效互动。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户纳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来。要加快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早日上市。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三次产业在整个地区经济中的比重,改变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依靠传统方式发展农业的现状。积极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题中应有之义。建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要做强文化这篇文章。要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战略,结合城市扩面增容提质,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第2篇

一、我国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存在的现状

法律援助是司法实践公平性的体现,通过法律援助的实施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司法支撑,弥补城乡地区、低收入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司法差异。在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逐渐完善了自身的产业链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地区也积极融入到互联网经济体系中,主动进行高质量农村经济主体的探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需求。但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农村法律问题从以农村和核心转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进行转型,这就为我国现有的农村法律援助面临新的挑战。

(一)农村经济法律援助数量供需不足

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供给主体是律师群体,我国在2007年以后进一步明确,律师从业者必须具有执业资格证书,这就使得原有的基层法律工作者逐渐退出行业范围,推动律师行业垄断性的形成。根据司法部公布,当前,我国有着执业资格的律师42万人,但是这只是总体的律师数量,而不是能够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数量,其中大部分的律师群体并未投入到法律援助的行列之中。从数量对比来看,我国法律援助的律师只有两万多人,占据整体律师从业者的二十分之一。这就使得法律援助律师数量与整体的援助需求不适应,多数基层乡镇地区法律援助律师只能配置一到两个,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经济法律援助质量有待提升

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援助的质量来看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是农村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短板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以下进行分别阐述。首先,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法律援助的重要主体是社会律师与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法律援助本身的公益性和无偿性,导致部分社会律师在援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难以尽心尽量,甚至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援助开展的质量。此外,由于法律援助机构的在编人员相对较少,在农村经济产业主体遇到需求的过程中,多数法律援助机构难以进行全面的服务,甚至对于农村产业经济主体的法律援助服务难以兼顾,进一步影响到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法律援助的质量。其次,对于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援助服务,还存在“磨刀石”的现象,即社会律师事务所在承接法律援助案件的时候,往往将其交给新手律师进行“练手”。由于刚刚执业的律师或者实习律师在司法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而农村经济方面的司法事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问题,更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援助律师。“新手”律师的经验与农村经济方面司法问题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又进一步导致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质量。

(三)法律援助缺乏完善支撑

乡村产业发展下,农村经济的法律援助开展也需要有法律和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但是就当前来看,农村经济的法律援助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依托是在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而“条例”本身的法律位阶较低,属于行政法规的行列,这就造成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权威性,影响到对法律援助开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在法律援助条例中,尚未专门规定对农村地区以及农村经济的法律援助问题,但是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农村法律问题,如农村内部的土地流转、安置等,以及农村产业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的法律纠纷,这就进一步影响到了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开展。

从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实施标准来看,我国法律规定,法律援助的开展的主要标准就是受援人的经济困难情况,但是对于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主体来看,其与原有标准符合度不够,如产业主体的困难度和受援人的经济困难度两个标准的执行问题。法律援助的开展本身就是针对弱势群体,而农村产业相对于城市产业也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尤其是农村产业经济主体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过程中,更是存在资金不足、规范不足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样需要法律援助的帮助。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从农村经济的实际法律援助情况来看,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准体系存在着弹性不足、门槛较高的问题,部分经济困难的产业主体难以纳入到法律援助实施的对象范围中,这就造成法律援助制度在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覆盖范围不足,影响到法律援助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效。

二、我国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优化策略

(一)充分发挥高校作用,解决法律援助数量不足问题

在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开展的过程中,针对援助数量不足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我国各个高校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为高校法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探索农村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互动的路径。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法律知识,引导其通过实习等方式深入到农村地区,能够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解决提供支撑,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援助资源不足的空缺进行不足。首先,由于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方面有所不足,需要在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专业教师、地方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援助过程中的指导与把关,以此来保证法律援助本身的质量。一方面,各个高校要能够对参与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学生进行把关,如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历层次等;另一方面,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服务案件,发挥教师与法律援助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其次,地方司法部门要能够积极与地方高校进行对接,搭建法律专业学生为农村经济提供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如在高校组建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社团,由地方法律援助机构、高校教师进行指导,在假期时间内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同时,高校和地方司法部门也应当围绕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如根据服务时长、服务质量提供相应的证书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法律援助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开展过程中质量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地方政府、司法部门、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律师等的作用,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此来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援助的需求。首先,应当通过定期培训提升现有法律援助队伍的质量。各地司法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要能够为援助律师制定定期的培训方案,结合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存在的司法问题,围绕问题解决、法律条文、司法程序等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的过程安排相应考核,以此来促进法律援助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升。其次,应当通过支持、引导来组建专业化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团队。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援助,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法律问题,同时也能够及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要能够通过宣传、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社会律师等群体积极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过程中,建设以法律援助机构为核心的,专业化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团队。同时,为了调动社会律师的积极性,政府应当探索实施补贴制度或者购买服务制度,为参与到农村经济法律援助中的社会律师提供相应的补贴,以此来调动社会律师的援助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法律援助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三)健全农村经济法律援助支撑体系

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优化也需要有健全的支撑体系,这主要包括法律支撑和制度支撑,这也是农村经济法律援助良性开展的关键保障。首先,我国要完善当前的法律援助条例,结合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问题和新特色,将原有的援助条例上升至具有针对性的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法律援助法,并对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问题进行明确,如各个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责、社会律师事务所的义务等,从而为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关键保障,更好地维护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其次,要能够围绕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开展,对原有的标准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以此来优化法律援助开展的提供专门的制度支撑。一方面,要能够结合农村经济的特点,出台农村产业主体法律援助的制度标准,如根据农村经济产业主体的债务程度、盈利程度以及地方政策等为标准,确定受援经济主体的范围,提升法律援助为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能够有序扩大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范围,在原有法律援助的基础上,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问题纳入到法律援助过程中,如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问题等,搭建起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网络。

结束语:

在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农村经济体系尚处于探索的阶段,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经济主体的法律纠纷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法律援助对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帮扶与支撑。结合农村经济法律援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与法律援助的良性互动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即政府、高校、律师事务所以及法律援助机构,解决农村经济法律援助过程中的存在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并为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开展提供适应性的法律和制度支撑,以此来保证法律援助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果发挥。

摘要: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与创新的成果体现,在提升农村经济活跃度和发展质量的情况下,也进一步增加了农村经济法律援助的需求。但是,就当前来看,我国农村经济法律援助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核心体现就是数量供需和质量供需的矛盾,本研究结合农村经济法律援助过程中存在着的现状与问题,给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乡村产业,法律援助,现状,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戈.农村法律援助的困境与破解之道[J].人民论坛,2020(15):226-227.

[2] 王嘉怡.完善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J].山西农经,2020(08):18+20.

[3] 王清水.浅析农村法律援助困境与出路[J].法制博览,2020(11):124-126.

[4] 沈丽飞,贾舒琪.当前农村弱势群体法律援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河北法学,2020,38(05):117-125.

[5] 李宁.浅析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现状与完善[J].法制博览,2020(07):222-223.

[6] 鲍先明.新时期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法制博览,2020(07):228-229.

[7] 宁洁.农村法律援助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盐化工,2020,47(01):158-159+164.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第3篇

静宁县人才队伍统计与人才现状全县农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11名,其中高级农艺师7名(大学本科2名,大学专科3名,中专2名),中级职称88名,初级职称416名。全县具有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1543名,其中高级技师9名,技术员1310名,技师224名;八年来,全县共组织招收农函大学员3030名,通过农函大学习,都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专业技术。目前急需工农业园区精通高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善于组织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要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业务员。工业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一般中小型企业为高级1—2名,中级6—10名,初级20—30名;大型企业为高级2—4名,中级15—20名,初级30—40名。农业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层次,农业行业(指大农业)为高级7—14名,中级70—140名,初级560—1120名。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第4篇

1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1.1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都引进了一些新型的技术, 煤化工产业也不例外, 煤制天然气、煤液化合成油以及煤制乙二醇等都是通过新型的生产技术生产的, 并且这些物质也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大大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率。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项目在我国各地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 说明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1.2煤电汽一体化得到较快发展

从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煤电汽一体化得到较快发展, 通过煤电汽一体化的应用, 可以实现对清洁煤的利用和转化, 对废弃物也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从而实现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煤电汽一体化中, 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是最核心的技术, 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环保性。

1.3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

现阶段, 我国煤化工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并且推广到了实际运用中, 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和发展, 甚至在大型化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石化在煤气化装置建设和试生产的过程中, 对于以往生产工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很好的解决, 采取了很多独特的改进措施, 最终使装置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1]。我国的煤化工生产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同时还将这些技术完全消化, 开发出来很多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 包括航天炉气化技术、四喷嘴气化技术等, 在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前景

2.1实现与石油化工的有机融合

现代煤化工企业可以实现石脑油、成品油等石油产品的生产, 还可以生产丙烯、乙烯等等石化产品, 在石化厂和炼厂中, 还可以以合成天然气作为主要的燃料。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会和石油化工有机联合, 采用联产化工产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实现对石油化工的高效、清洁供电和供热, 实现联产化工产品[2]。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会综合考虑产品的需求, 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原料的互补, 不断优化产品的调和, 对公共系统可以进行共享, 最终实现煤化工产业和石油化工的有机融合。

2.2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人们也意识到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煤化工产业依然会取得一定的发展, 煤炭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但是在此基础上, 人们对煤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了更高的重视。所以未来煤化工产业会对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引起更高的关注, 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 也会对能源清洁要求更高[3]。因此, 煤化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会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 采用可以提高能源转化率的技术, 使得生产同样的产品, 可以提高对合成气中有效成分的利用, 减少消耗的能源。此外, 在生产的过程中, 会积极采用节水节能的技术。总之, 在未来, 煤化工产业会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3加快自主技术的开发

我国的煤化工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在很多技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煤化工产业会在已有成功的基础上, 加大自主技术的开发, 实现企业和科研院以及高校合作的模式, 科研院和高校加大产学研究, 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究系统, 不断创新技术和工艺, 实现科学技术资源的共享。通过企业和科研院的共同参与, 可以解决煤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和面临的各种问题, 从而达到煤化工产业的研究技术制高点。

3 结语

我国煤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会实现与石油化工的有机融合, 加强对清洁煤炭的综合利用, 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同时加快自主技术的开发, 最终促进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与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相比,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而言更加丰富, 因此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近年来, 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加强了对煤炭的综合利用以及深加工, 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 促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金亮.关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 2015, 14 (1) :88-89.

[2] 王孝峰, 蔡恩明.我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4, 14 (12) :20-24.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形成路径以及区域分布、产品类型,分析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经营环境恶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政府职能缺位导致盲目发展集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应该制定、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政府;政策

Key words: sports product industrial clustering; development; government; policies

1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是由国际竞争力研究权威,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他指的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接。这是目前对产业集群较为经典的定义[1]。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体育用品产业为主导的由众多中小企业及有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一个经济群落。它是体育用品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席玉宝的研究[2](2005),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特点是生产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并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政策与环境优势。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体育用品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经营销售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网络结构。二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对原材料投入和交通运输条件要求很高,注重资源条件,对知识来源的要求相对较少而对物质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三是集群内的产业分工以横向一体化为主,整个产业集群区域内都是生产或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同构同质现象严重,企业之间通过相互配套形成的产业链条关系十分有限,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处于产品加工型阶段。四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是基于所在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和已有的优势传统产业基础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它的形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区位选择对集群的发展十分重要。五是在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中,虽然企业的规模因行业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以民营企业为主,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六是由于市场对体育用品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往往是通过柔性制造和对供应链管理等创新来满足这一市场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创新不足,技术薄弱,产品多为中低档次。

2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形成的路径

主要有两条:一是市场诱发型路径,一是政府引导型路径。

市场诱发型路径其本质是一种市场需求拉动的内源型的发展模式,是指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利益诱导而自发形成,其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是通过关键性企业或首创企业的“能人示范”效应以及“先行者收益”效应的发挥来实现。所谓“能人示范”效应指一些“能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首先成功地创立了某一类体育用品企业,在这之后它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经验就会通过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等各种非正式的信息渠道传递给其他人,他们也就通过模仿性的学习、“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进入到体育用品产业,逐步形成区域范围内的体育用品企业聚集。“先行者收益”效应是指当先行投身产业者获得了某种“先行者收益”后,因为人们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下去的预期越来越普遍,逐渐产生与吸引一系列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该地聚集而成群。通过这两种效应从而促进形成一种“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聚集”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政府只是一般化地进行宏观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无为而治,并无特别积极主动地作为。通过这一路径形成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一般是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构成,并沿着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所形成的信任和承诺的社会网络向外扩散,许多地区都呈现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组织形态。如福建石狮的彭田村,有“运动服装第一村”之誉。全村有200多家企业生产各种运动服装,几乎家家生产运动服;浙江富阳上官乡是中国“球拍之乡”,有300多家企业生产各种球拍;江苏江都武坚镇是中国“体育器材之乡”,有体育器材生产企业140多家。福建晋江市是中国“运动鞋都”,该市有运动鞋的企业3000家,一个县级市能聚集了如此多的同行业企业,在世界上也罕见[3]

政府引导型路径。政府与有关组织与单位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出清晰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而培育出产业集群。其中政府是产业集群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产业集群的培育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一般而言这种路径主要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三区”作为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其资本的来源是全球体育用品产业转移、风险投资以及国际游资的寻利性流动,往往以有竞争优势名牌大企业为龙头进行带动,产业集群的协作关系更为紧密,企业规模更大。以杭州富阳飞鹰船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国内外技术专家8人(国内技术专家5人,外国知名专家3人),其中原国际赛艇联合会器材委员会主席、国际造船大师一一德国的克劳斯为公司的首席专家顾问。该企业制造的“无敌”牌赛艇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已获各项冠军300余个。“无敌”牌赛艇因此获得国际体育器材博览会金凤凰等十余项殊荣。并且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艇比赛惟一中标产品[4]。目前以这一企业为龙头的年产3000条赛艇的全球最大赛艇生产基地在政府引导下正在富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兴建,预期在2005年8月投入使用。

3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与产品类型

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从省份和产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5省(市)。从企业聚集密度和产品类别上看,运动鞋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晋江、莆田,广东省的东莞,浙江省的慈溪、昆山;运动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石狮、广东省的中山、浙江省的海宁;体育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富阳、苍南,江苏省的江都、泰州,河北省的沧州;篮、排、足三大球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奉化、富阳[5](见表1)。

4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经营环境恶化

一是生产要素资源短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这些地区的工业用地已近于枯竭,导致价格暴涨,水、电、煤等基础生产要素供应短缺,制约了现有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如仅浙江一省,三年间因土地涨价、电力紧张、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的影响,转移到外省、市投资的企业达500多家,转移资金达4000多亿元[6]。其中有许多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这对浙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是不利的。二是产业集群急需的人力资源匮乏。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人才:高素质的企业家,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专业化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人才。如浙江省中小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学习层次低下,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比例,不到从业人员的1/30;经营者反映科技、营销、管理等高素质人才奇缺;企业家队伍普遍是高中程度以下,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知识[7]。三是是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所有制歧视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信用低、不确定性高,所以在国营大型金融机构和地方民营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很低,使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融资无门。四是原材料普遍上涨,低成本比较优势受到挑战。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以及低价格之上,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基础上。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企业贴牌生产(OEM)价格无法相应提高,企业利润极低。如加工一双价值30美元的运动鞋仅获利1美元,每台成本35美元的健身器材,市场价90美元,我们只能收取5美元的加工费。邻国越南具有比我国更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了国外体育用品厂商投资,抢夺我国的定单。五是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影响企业扩张。我国体育用品业是一个出口依存度很高的行业,目前全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已达到30%,其中部分产品,如运动鞋、运动服装、体育纪念品等甚至达到50%左右。出口依存度高说明这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形势的好坏。但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因其产品价格低廉、出口数量大时时面临着反倾销的压力,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威胁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4.2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

就我国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状况而言,基本上还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Low-road)。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协作分工、科研创新能力、区域品牌声誉和网络紧密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因为以往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路径是市场诱发型路径,它造就了集群内的体育用品企业规模小、起点低、技术差、缺乏长远战略观念,多采取的是追随和模仿的策略的特点,因此集群也就表现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纵向分工不充分,以及同一区域内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现象突出的特点,使得产业集群中难以产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政府引导型路径是未来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道路(High-road),因为该路径使得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着眼于全球市场,进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发挥了有竞争优势名牌大企业的龙头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集群内的协作关系更为紧密,企业规模更大。目前该路径是国际上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流趋势,对于发达国家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我国由于政府的引导不力而比较少见。

4.3 产业处于价值链底端

2000年,我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但在出口产品总量中,大约50-60%属于来料加工,40%属于一般贸易,而真正以国产品牌打出去的很少。从国内市场占有情况来看,一些高档体育用品,如我国的高尔夫球、保龄球器材,基本都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美元价格不及国际著名品牌的1/10,国际竞争力较弱。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在体育产业全球分工体系中还多处在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缺乏在上游研发、设计环节、以及下游市场营销环节(如品牌营销)的有效延伸。整个产业集群发展通常是伴随着对产业良好发展前景的预期而发展起来的,从而造成企业大量进入并分布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相同环节,集群内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低水平重复过度竞争,大多定位于国内以及国外中低端市场,产品定位趋同,以低价作为竞争优势,产品同质化竞争、产品利润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很容易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这样的现状,不但很难吸引到以全球价值链为背景的跨国体育用品巨头全方位的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也很难基于国内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进行价值链整合,最终无法摆脱被锁定(Lock-in)在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困局。

4.4 政府职能缺位,盲目发展集群

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制订和引导产业集群规划,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消除产业集群本身存在着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的风险,但是目前各个地方各自为政、行政分割的现象较为严重,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以及区域之间专业分工协作的发展。使集群的分工协作不畅,规模难以做大,集群本身也难以走向高端道路(High-road),而进行有效分工协作、形成规模经济正是我国发展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目的所在。例如占世界体育用品销售额1/3的美国,其体育用品生产厂家仅为1400多家。而据《2001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统计,我国各类体育用品生产加工企业达304万家,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以上的企业只有40家,占总数的213%、占限额以上企业数的1311%,企业规模大多在100~500名劳动力,属于工业集中程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的行业[8]。另一方面政府短期行为严重。许多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抱着聚集财源、打造区域品牌的发展思路,盲目地以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违背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没有从专业化分工、市场细分、价值链延伸、以及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上去思考。造成了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缺乏对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出现只有地理上的“扎堆”而无事实上的“集群”的现象,集群效应难以充分释放,客观上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集群发展被锁定在低端道路(Low-road)。

5 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政策

基于国内外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前文分析,以往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形成,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是无为而治。为了有效地发挥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吸收就业等方面的作用,需要政府对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做出统筹安排和规划,有效地引导产业的发展,合理地配置体育资源,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和产业引导职能。

5.1 完善制度环境

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9]。政府作为重要的制度供给者,首要的职能就是制定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能实施,制定完善且配套的法律政策,保证市场经济的运行。具体举措有:一是针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中民营企业占绝对多数的这一国情,各级政府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尽快在法律上明确“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私人财产权给予明确的定义和保护。努力消除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歧视做法,使法律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可以信赖的保护伞。二是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减少政府收费,降低企业的外部成本。通过进一步明晰工商、税务、技监等职能部门的权限及职责,提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及执法水平,坚决制止对企业的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从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快国企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改造,为民营企业发展腾出空间。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中小企业从传统的家庭制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四是鼓励基础性研究、制订执行保证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如鼓励自由企业制度、创新的分配政策和法律保障等。五是政府应该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要引导各类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实行开放式管理,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同时还应该在机构设置、项目审批、基地建设和市场管理方面进行多项重要的调整和改革,以简化程序,增强服务,进一步优化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

5.2 建立和完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是指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有关的各项政策的总和。根据任保国的研究成果[10](2005),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各项扶持政策,引导和保证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举措同时也促进了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主要做法有:成立高层次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体育产业政策;选择和确定国家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兴办科技体育产业工业园;注重面向市场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体育企业创新能力;利用政府采购计划,扶持本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利用高新技术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重视培养和吸纳体育科技人才;加强国际体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根据这些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国家在制定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政策体系时应放宽财政激励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税收部门要依据国家规定;进一步扶持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逐步完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财税扶持政策。当前我国现行体育产业税收政策以所得税为主,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作用有产业发展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制度。因此,国家应制订有关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形成财税支持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总纲、总政策;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调整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体育用品产业投资基金和企业加速折旧制度支持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建立支持在体育用品企业购买国内外专利和技术咨询等软技术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金融扶持政策,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快制定促进体育用品产业产、学、研技术联盟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体育用品产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向生产力促进中心转型;利用绿灯条款加快以孵化高新技术体育产业为目的体育用品产业科技园区或高新技术体育企业孵化器建设;在中小体育用品企业发展到一定数量和层次时必须扶大扶强,形成一批规模企业、品牌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引领集群发展。

5.3 大力促进创新,积极发挥协同效应

专业化分工协作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得以存在的机制优势,而创新则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本上还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Low-road),竞争优势仍然主要来自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不够细密和有效,创新氛围不浓,技术含量低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政府引导集群发展的重点一是放在提高整个产业的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上,更要关注产业关联度的提高。二是要致力于提高企业家、营销人才、专业化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人才和产业工人乃至劳动力后备军的素质,引导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的持久竞争力。三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实施产业上下游有效衔接,围绕高质量高档次产品进行配套,提升区域产品配套开发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集群内部社会化体系,以提高企业集群协同效应。四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应当主要致力于制度创新、制定产业区位政策、建立和完善专业市场、建设信用体系、开展区域营销以及组建协会、技术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如:鼓励设立创业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就其发展战略、企业结构与运行以及人才评价等做出抉择;鼓励设立资产评估事务所、产权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以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实施区域整体营销,创建区域品牌,建立交易市场。

5.4 发展产业园区,吸引并培育大型企业

根据前文分析,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走向高端道路(High-road),必须要依托于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当前体育用品产业园区是政府组织、实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的基本切入点,它可以最为集中贯彻政府的产业政策并能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各个地方政府应该集中起有限资源,突出重点、优先建设与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优先进行产业园区的建设,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产业集聚。通过建立工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整体开发建设成本,通过集中投资进行水、电、道路、通讯及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可以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实现外部经济,可以推动企业积聚连片发展。从具体实践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体育科技园、技术城、高新体育用品工业园区等政策,以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创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地方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园区工作小组,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决策,通过社会、集体和企业或个人多方集资,积聚资金组建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地方政府作为园区发展的长期规划者、组织实施者,不仅要为入园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还要在运营成本、税费减免、融资、技术创新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同时,地方政府要以区域的高等生产要素,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现代化电讯网络、透明而非歧视的引资政策、高效简洁的政府办事效率等引导和吸引大企业落户园区,包括国际性的体育用品产业巨头,从而有利于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5.5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

面对当前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人才匮乏的局面。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一是建立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以人才战略带动区域的集群发展。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如:技术入股、专利加盟、项目合作、人才互借等等。同时,政府要注意协调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等科技资源,促成集群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三是政府要注意把握知识和技术参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原则,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专门机构正确评估创新及研究开发成果的价值,保障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要明确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向中小体育用品企业转让技术的责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体育用品企业转移,从而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来源。

参考文献:

[1] [ZK(#]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ZK)]

[2][3][5][ZK(]席玉宝,等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6):22-25

[4] [ZK(#]林建君,李建设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4):447-448

[6] 王志莉,叶青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现实探讨[J]特区经济2006, (5):239-241

[7] 宋狄雷浙江省中小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C]北京, 200533

[8] 蔡宝家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31-34

[9] 吴宗杰,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J]经济问题,2003,(6):27-28 [ZK)]

[10][ZK(#]任保国,等构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支持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5,26(5):37-40

[11]张宏产业集群培育的路径与政府作用[J]理论导刊,2006,(5):21-23

[12]胡宇辰,吴群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职能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19-22

[13]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9):5-10,33

[14]鲍明晓加快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对策[J]体育科研,2004, 25(4):1-6

[15]杨明,刘琳我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约束与路径选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8-12

[16]陈林祥我国体育产业布局政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25-28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第6篇

科技馆的建设, 离不开科普产业, 因此我们首先需了解当前国内外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 国外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科普产业主要承担着科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与展品设计工作。国外有许多著名的专业公司从事展馆的总体设计和展厅的场景设计, 以及动手展品的研制, 同时一些科技馆或科学中心也进行科普动手展品的开发工作。

1.1 国外从事科普产业的著名公司

日本丹青社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上世纪50年代, 专业从事展览展会、商业设施及大型项目规划等各种空间的展示策划、设计及施工制作等业务。主要的设计案例有日本科学未来馆、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新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 以及浙江省科技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交通馆等科技博物馆。

美国西屋设计公司 (West Office) 为科学技术中心、博物馆、文化设施等大型场馆提供专业的策划设计。主要的设计制作案例有:为香港科学馆提供展区总体规划, 包括200多项展品, 以及堪称世界之最高达22米的能量穿梭机;为台湾国立科学教育中心的“发现城”完成概念设计, 同时研制大量的互动展项。

英国哈雷·夏普设计公司 (Haley Sharpe) 是一家为博物馆、科学中心和旅游景点提供策划、设计和制作诠释性或互动性展品的专业公司。

德国汉廷根设计公司 (Huettinger) 是有50多年历史的展览工程公司, 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交流中心、博物馆、科学中心、主题公园等。在展项设计和制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参与了超过百项的展览项目, 能制作上千项的单独展品。

1.2 国外科技博物馆开发的科普展品

国外科技博物馆所从事的科普产业工作, 展品研发通常成为最重要的内容。

作为第一代科学中心的代名词的旧金山探索馆,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要靠自己设计制作展品, 并不断推出新思路和新展品。还与政府教育部门合作进行中小学校教师培训, 每年有来自37个州的1万名教师参与了探索馆的展品设计活动。

一些世界著名科技馆在展品研制方面与时俱进, 永不停步。例如有百年历史的德意志博物馆1984年扩建航空馆, 1995年建分馆于波恩, 2003年完成新交通馆, 又设置儿童世界, 展示高新技术。

英国重视科技博物馆巡回展览的展品研制。例如“科学作品”与学生课程有关, 展品包括力学、电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生物学、声学、光学和能源等主题;“探索科学”是专为博物馆、图书馆、科学中心和游客中心设计的, 每两年研发一个新的展览[2]。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临时展览的策划, 例如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恐龙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12名专职人员筹备两年, 策划引进了中国的恐龙展, 展厅内几乎是人满为患, 小观众还趴在地上做竞赛题, 场面火爆。

2 国内科普产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国内现代科技馆建设的迅猛发展, 我国科技馆展示设计与施工及展品研制相关公司亦应运而生, 且得到稳步发展。

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前身为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的“集美设计中心”, 1992年更名为“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 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 已成为中国高校系统“产学研”最成功的典范与标杆, 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基地。主要业绩为广东科学中心、浙江省科技馆、广西科技馆、良渚博物院、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与主题馆等科普场馆的展示设计与施工等工作。

北京众邦展览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 由最初的展览会、商场、企业展厅制作发展到以科技博物馆项目总体策划、展陈内容规划、布展环境设计制作为主的专业公司。主要业绩为参与了中国科技馆二期与新馆、重庆科技馆、黑龙江科技馆、吉林科技馆、贵州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的布展环境设计制作等工作。

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 从事各类展示场馆的策划、设计、工程、管理及各类展项展品的设计制作。主要业绩为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展示设计与施工, 参与上海科技馆、中国科技馆新馆、浙江省科技馆、宁夏科技馆、吉林科技馆的展品研制工作。

浙江科信科普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 为从事现代展示的专业公司, 经营范围涉及展品展项研发设计制作安装、科普场馆的规划设计等方面。主要业绩为浙江省科技馆、中国科技馆新馆、湖州科技馆、余杭科技馆、无锡博物馆等科普场馆的展项研发设计及制作安装等工作。

3 国外科普产业可供借鉴之处

与发达国家的科普产业比较, 国内的科普产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鉴。

3.1 展示高新技术和科学未来

日本科学未来馆于2001年7月建成开放, 是日本最现代的科技馆, 其展示的主题是为公众“描绘21世纪的新梦想”。展品研制和展示的基本方针是:以第一线科学家为中心来进行构思与布置;捕捉人类正在从事的科技活动, 以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为着力点;探索表现深刻的思想的形式;保持对社会与科技关系的持久关注;提供将科技变成容易理解的事物的方法途径[3]。

1995年日本制定科技法, 其中一项基础计划就是建立日本科学未来馆, 未来馆没有采用自然馆与科技史馆那样的展示方式, 而是成为向人们展示日本最尖端科学技术的陈列窗。其使命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社会, 即“让每一个人都展望未来。共同构筑智慧生存的机会”, 并指引公民探索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 在理解科学的前提下与未来对话, 正如其LOGO上标语所说的那样:“了解科学, 世界会因此而改变。”这是日本科学未来馆建馆宗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3.2 贴近公众生活的展览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伦敦科学博物馆, 除了藏有的火车机车、船舶、蒸汽机等工业革命中的珍品, 牛顿、法拉第等著名科学家使用过的各种仪器, 还有大量内容贴近生活的展品, 例如儿童厅的潜望镜、滑轮组、送料机等动手展品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美国的Explorit科学中心以“让观众体验与生活有关的所有的科学议题”为自己的使命, 通过展览设计让观众进行探求式和创造性的展览活动, 并留下个性化和充满乐趣的难忘经历[4]。

3.3 增加智能化与互动性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中生物标本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 并增加了科普内容:按钮昆虫发出鸣叫声并显示发声的原理;用装有复眼的面罩让观众体验昆虫复眼的功能;运用虚拟现实的手段, 增设参与性展品, 如与鸟一起飞翔、高山滑雪、划艇、帆船、骑羊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展项;时光隧道展厅, 跨越时空的旅行, 飞越惠灵顿, 潜行太平洋;模拟新西兰户外活动;在激光中体会未来世界。

展馆除了传统的内容, 还富有时代的特色, 互动性强而大受欢迎。

3.4 信息的多样性与及时性

日本未来馆的标志性展品, 是贯穿一楼到五楼巨大天井中央悬挂着的直径为6.5米的地球仪, 表面粘贴着100万个LED (发光二极管) , 能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例如可以反映出24小时前卫星拍摄的全天地球气象情况, 或者是模拟过去与未来的地球温室效应变化情况;它不仅能反映出地球的情况, 还能反映月球和太阳的情况[5]。

4 结论

2013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束为在《以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 实现我国公共科普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科技馆体系的概念:立足我国国情, 以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 通过增强和整合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能力, 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 并通过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 辐射带动其它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 使公共科普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阶层人群, 具有世界一流辐射能力和覆盖能力的公共科普文化服务体系。

以上报告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信息, 除了各级实体科技馆, 还有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 数字科技馆, 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处于各种不同规模与不同层次的科普产业都可以大有作为, 扬长避短, 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普产业应经常思考的问题:密切关注国外科普产业的发展动向, 积极借鉴国外科普场馆的展示设计与展品设计的先进理念与丰富经验;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跟踪科技前沿动态, 捕捉社会热点, 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应明确从展览的选题、策划、设计、制作的全过程都应把教育性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于考虑, 而不是简单的科学原理的展示;应借鉴国外科技馆办展览时设置的供老师学生使用的指导手册, 充分考虑展项跟学校课程的关联, 以及体验方式与科学知识的拓展延伸等内容;为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应更加重视警示内容, 例如, 文物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等都是科技博物馆面临的迫切课题[6]。

摘要:科技馆的建设离不开科普产业。介绍国外从事科技博物馆策划设计的专业公司, 国外科技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与展品开发, 以及国内科技馆展示设计与施工及展品研制公司的现状与发展, 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差距, 阐述并研讨国外科普产业可借鉴之处。最后得出为建设我国的科技馆体系, 国内科普产业公司应密切关注国外科普产业的发展动向, 积极借鉴国外科普场馆展示设计与展品设计的先进理念与丰富经验;经常思考跟踪科技前沿动态与捕捉社会热点, 把展览的教育性作为考虑的重点, 展览跟学校课程及科学知识拓展延伸相结合, 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的社会作用等方面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科技博物馆,科普产业,现状与发展,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全国科技馆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科协“十二大”事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专题.2010.

[2] 方家增.常设科技展与巡回科技展的设计:中英科技馆论坛的启示之三[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期刊, 2005 (10) .

[3] 赵兵兵.日本、韩国科技馆考察见闻[J].科技馆杂志, 2003 (21) :7-20.

[4] 梅根·伊丽莎白·康齐拉斯.朱兵, 等, 译.什么才是“现代科技博物馆”[C]//中美科普与科技馆创新交流报告会论文报告集.浙江省科协, 2008 (10) :48-53.

[5] 中岛义和.日本科学未来馆面临的挑战[C]//全国科技馆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报告集, 2009.

上一篇: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下一篇:村委会妇联主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