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2023-09-22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近年来,面对国外资本的垄断性并购,政府在策略上或有缺失,对民族大豆产业造成损害。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加强宏观调控。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国际大豆市场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影响,从其报告的内容,发布的时机及其与美国基金和美国粮油跨国贸易商间的默契看,美国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是成功的。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基本上呈空缺状态。这暴露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如何利用政府资源主动引导市场认识不足。现在极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1)继续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提升我国现代大豆生产体系;(2)完善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大豆交易市场,健全我国现代大豆流通体系;(3)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大豆产业链,做大做强大豆压榨加工业体系;(4)兴建大豆仓储、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大豆现代物流体系;(5)加快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为我国大豆产业“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6)要确定我国大豆的自给率指标,从资源及各方面需求趋势看,大豆自给率大体可定在60%为宜。目前,我国政府应尽快对外资强力渗透我国大豆产业的风险进行评估,运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手段化解外来风险与不利因素。同时应该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从法源上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使国内大豆压榨加工业以及经济安全等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这里,还要强调提出有关“技术贸易壁垒”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加,我国成为了技术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方面要有力打破国外的歧视性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又要主动运用合理的技术。这样,除了可以把有危害

的大豆挡在国门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大豆的进口进度,帮助相关企业进行贸易避险。

2、组建中国油脂企业集团,提高大豆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个产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植根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采用新体制、新机制的企业。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榨油加工厂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设备旧,技术落后。以2004年为例,全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共有890个,年油料总处理量5138.1万吨,精炼油总量1460.5万吨。在企业构成中,国有企业201个,但年处理油料总量只占648.7万吨,平均每个企业的油料年处理量不足3.23万吨。从经济效益情况看,2004年,国有的201个植物油加工企业亏损额高达6584万元。如此弱小的油料压榨加工企业,只能被国外油料压榨加工业的“大鳄”所“弱肉强食”。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要振兴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是无望的。所以,我国急需要培育和组建少数上规模、上档次、体制新、机制活有实力的油脂企业集团。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外资企业在国内只能做大宗交易,还需要依托国内销售网络作代理。针对外资企业的弱点,国内油脂企业要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以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同时还要考虑建立投资基金。组建有若干实力的投资基金,是强化我国大豆市场定价权、抗衡国外势力渔猎中国买家、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力量,这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机构进行整合培育。我国只有培育大型油脂企业集团,才能有机会绕过跨国粮油贸易商直接得到南美的大豆资源,也才能有实力在当地建立以仓储为基础、以物流为延伸的大豆生产供应链,从而避开跨国粮油贸易商所架构的大豆供应链的风险,才能提高民族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3、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振兴民族大豆产业的战略基点

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包括“大豆产业安全”)中赢得主动。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并作为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才能开拓其新的未来和广阔的前景。总之,增强我国大豆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掌握知识产权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应对外来冲击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加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含油率及单产方面的科技研发,以提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延伸大豆产业链,即研发综合开发利

用大豆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像大豆蛋白、保健品与化工产品的研制等,以提高大豆附加值和大豆压榨加工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创新大豆产业信息系统,即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与销的各类信息与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掌握国内、国际大豆的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经营,以灵敏的信息为武器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保障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4、建立大豆产业协会,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共兴民族产业

设想建立的大豆产业协会不同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各种协会。它是由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科研企业和单位,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的代表所构成。它是一个关系大豆产业的大社会性组织,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行业的“小协会”。大豆产业协会定期交流信息、经验、资料,及国内外大豆市场动态与贸易对策。我国必须改进对外贸易的策略,要“政对政,企对企”。大豆内外贸企业必须协调对策,步调一致,共同对外,有效保障民族大豆产业稳定、持续发展,使其在世界上保持应有的前列的位置。

美国战略和营销大师阿尔·里斯指出,与科特勒传统的STP方法不同,现代战略营销的正确方法是PTS。中国大豆产业虽然认识到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并提出在黑龙江设立世界原产大豆保护区,但总是寄希望于得到政策扶持,却不舍得花本钱教育消费者。现在要激发出非转基因与转基因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国内大豆产业就必须转变观念,围绕这一定位进行战略化配称运营。战略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形成整体合力,不断地把有效战术的威力推到顶点,以持续积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压倒性优势。

基于此,踏踏实实做好以下这三件事,中国大豆产业的翻身仗方能稳操胜券。 其一,分化新品类,打造新品牌。把非基因食品作为一个新品类,而不仅仅是一个标榜食品原料来源的卖点。也就是产品的品类名称不能再泛泛地称为“大豆油”、“调和油”、“豆奶”、“豆干”等,而应写成“非转基因大豆油”、“非转基因调和油”、“非转基因豆奶”、“非转基因豆干”等,从而突出新品类,与转基因产品鲜明地区别开来。同时,推出新品牌代表新品类,这些新品牌不再推出任何使用转基因原料的产品,它在消费者心智中就意味着是纯粹的非转基因专家,消费者购买不必担心食品安全。

品类战略是最有力的营销战略,因为人的大脑是靠对事物进行分类来记忆和认识世界的。因此,分化出非转基因品类,就等于宣告对手是转基因产品,消费者自然而然会对比、探求两者的不同,从而掀起品类竞争。千万不要害怕冲突。冲突比自吹自擂更容易进入人们的心智,因为动摇了一个旧观念,人们往往会主动填补一个新观念。

其二,建立反转基因食品统一战线。中国大豆产业要取得对转基因大豆斗争的胜利,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而应联合社会各界,成立反转基因联盟,保护我国原生大豆,如禁止转基因大豆进入东北,避免基因污染;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发动员工、家属成为反转基因斗士,在企业内部营造宗教般的反转基因文化,并以个人身份加入绿色和平组织,或积极参加绿色和平组织的有关活动,免费派发宣传册;说服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油品生产厂家共同推广非转基概念,孤立转基因大豆油、调和油,扩大非转基因食用油市场;与九阳、维维、维他奶等大豆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联合促销;与国际反转基因运动建立联系,相互支持与声援;摸清国外非转基因大豆需求,扩大出口获取溢价,打造我国非转基因原生大豆品牌;不断提高非转基因豆制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构建高、中、低档品牌群,制定非转基因大豆标准,促进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品质升级,推动豆农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掌握收购权、定价权,压缩进口转基因大豆市场,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和市场分析法,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来看,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体育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要素。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市场 经营环境 思考

一、体育产业的涵义

1.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 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 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

2.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界定

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是指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的企业受外部影响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法律、科技等;微观环境是指组成企业基本经营系统的因素。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受居住地、性别、年龄、地形地貌、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经营者就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间、区域、人文、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二、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外部政治形势和状况给市场经营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国内体育政治环境,如政府的各项体育方针、路线、法规、条例以及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以及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法规。如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等。二是国际政治环境,主要指国际上各国经营、管理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具体做法和限制,尤其是对进口、外汇、劳工、电视转播、合同以及政治冲突的影响等。如职业俱乐部地点、数量、运动员流动与分配、门票分配、电视转播、运动员工资等方面做的限制和约束等等。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来说,分析和研究国外各国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中的政治和法规环境,借鉴其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显重要和迫切。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其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它们的经营活动。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将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必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参与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营造大型体育赛事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和影响要素。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展示和宣传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是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第29届奥运会,北京将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从2002年到2008年期间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提供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在举办奥运会之后还将有长期的积极影响,拉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2)产业前后关联性强。重大体育赛事可以带动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我国男子足球队首次参加世界杯足球比赛世人瞩目,由此带来出境观看比赛的人数显著增加,为体育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收益和商机。(3)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我国申奥成功,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强烈的良好影响。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和所营造的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4.体育消费者环境

体育产品或体育劳务市场可分为体育用品市场(各种体育器材、设施、服装、鞋帽等用品)、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信息咨询市场(提供国内外体育书籍、报纸、期刊、情报、信息、音像、文件等信息服务)、体育人力资源市场(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流动、培训等)、休闲体育市场(户外运动、体育竞赛观看、体育旅游等)、竞赛表演市场(运作和经营各种体育比赛、表演等)、体育无形资产市场等7类。体育商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商品的特点,这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5.竞争者环境

体育产业市场中企业所面对的竞争者,主要是解决体育产业市场中同类经营者的市场密度、产品差异和进入难度以及影响程度四个方面的问题。

体育产业市场的密度是指同一类体育产业经营中卖主的数目。体育产品差异是指不同企业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的差异程度。由于体育产品和服务存在差异,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各有特色、相互区别,从而使体育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如耐克公司生产运动服、运动鞋等用品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质量、市场定位、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锐步公司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不但充分注意到了这一差异性竞争优势,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开拓了符合青少年以及女性消费心理的、色彩鲜明和流行款式的运动服和运动休闲鞋,从而确立了适合本公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不但扩大了市场渗透率,而且还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思考

1.发展我国体育产业

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 。

2.优化体育产业市场

优化体育产业市场的实质就是要为体育产业经营环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营造这个良好环境的过程中,政府作为营造主体,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体育产业经营环境的优劣。

3.规范、监管体育产业市场秩序

规范、监管体育产业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环境,首先是各种市场法规的制定不完善,既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市场规范体系,也欠缺一定的应变性,难以适应变化了的体育消费市场状况;其次,在执行已有的法规时执法不严,这既有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低下的原因,也是政府执法意识和观念的缺失;再次,地方政府对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地方保护主义放任自流,甚至同流合污,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市场体系的建立。

4.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

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

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维瑟拉·R·拉奥,乔尔·H·斯特克尔著.张武养等译.战略营销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家体委文件.体计财产字(1995)262号.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C]

[3]王方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任海等:论社会主义条件下体育资源的配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考虑建筑节能环保的几个重要因素。

1 充分注意地区差异的观念

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气候、人文、经济水平均有较大差异。不可能用一种类型设备通行全国。对于引进国外产品应分析其产生和应用的背景与我国的异同, 择其善者而用之。在建筑装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周围建筑的环境。例如:在潮湿的南方, 选择建筑和装修材质的时候要考虑地区气候、温度还有湿度的差异。这样在及其恶略的气候下, 建筑材料能够依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材质, 不会产生热胀冷缩, 或者是不相符合的现象。

2 树立一种建筑材料寿命的意识

一般的建筑材料从使用上面看都有自身材质的使用寿命, 在经历外界气候、温度、湿度, 除去自然界的不可抗力除外。建筑施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材质, 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使用建筑成本最低, 而且相对的使用寿命最高的产品。不要为了外表美丽而采取一些花哨的不实用的一次性投资的建筑材料。一旦建筑本体发生什么事故, 影响的就是建筑本身的存在时间。

所以说, 要树立一种建筑材料使用寿命的意识, 提高建筑本身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的实用性。使用节能型材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免遭来自于建筑本身的破坏。更加有利于人类居住, 使得建筑本身更加适合人类的外部感官。

3 根据不同材质, 多多使用复合型建筑材料

提高建筑本身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比如从建筑的玻璃上看, 以往的建筑玻璃就使用哪种可以抵挡灰尘的一般的制模组成。不管是从材质的透明度、其硬度系数、膨胀系数、对于外部强光的吸收率等这样种种的物理化学指标来看。都有一定的限定因素。现在的高层建筑玻璃, 在材料的选择上, 在充分考虑到以上的硬度、膨胀系数、吸收强光的这些物理和化学指标以外, 还充分添加进了一些适应环境的物理条件。比方说, 使用的玻璃材质密度更小, 重量更加轻巧。安装的时候方便。还有调和一种适应环境的颜色, 来适应不同楼层, 不同办公区域的不同要求。更有一些特殊要求的需要安装一种防爆玻璃。这样玻璃的用途就更加宽泛。而使用材料从最初的笨重的材质, 演化成现在无色无味的环保材料。这无疑是建筑过程中实施环保的一种最实用的方法。

4 地源热泵技术设计

利用地下水、深层土壤和水库、湖泊等深水层受自然季节气候影响小、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 通过水作为媒介, 与地能 (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 进行冷热交换提供热泵的冷热源。冬季地能作为“热源”, 从地下或水中“取”出来, 供给室内采暖。夏季作为“冷源”, 供室内致冷, 同时将室内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 贮存起来作为冬天采暖的“热源”。地源热泵系统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热泵系统等。因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场地状况等有所不同, 需因地制宜地选择设计不同的换热方式。如南京工程学院新建的图书馆, 就利用基地200m处天印湖这个有利条件作为冷热源, 设计地表水热泵系统为图书馆提拱制冷和采暖所需的能量, 具有良好的生态节能效果。

摘要: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居住环境的创造放在首要的位置。不惜花高成本来打造一个舒适的休憩空间, 为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中的人们, 创造一个相对轻松舒适的环境。在居住场所注重舒适的同时, 人们也在从建筑的节能环保方面来做更多的努力。希望达到一种健康和谐的居住条件。在我过, 人员居多, 居住环境相对狭小, 如何在现有的空间内创造出一个相对安逸的、环保的、经济型的住所成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考虑的问题。力主打造更健康、更环保、更节能的居住空间。

关键词:建筑,环保,节能

参考文献

[1]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河北省消耗量定额[J].2008, 7.

[2]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008年9月第一版[S].中国计划出版社.

[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宣贯辅导教材 (GB50500-2008) [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9.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摘要:当前我国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着绩效审计范围狭隘,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制约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的原因出发,力求为完善现有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环保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提供有用借鉴,更好发挥专项资金在保护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和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关键词:环保 专项资金 管理

一、环保专项资金的理论背景

对于绩效审计的定义,国外有较多的权威解释。《英国国家审计法》:“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情况”。《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标,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采用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以便实施监督提供信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认为:“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向用户提供独立的业绩信息和系统的认定保证”。从上述可以看出,国外认为绩效审计涉及对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反面的审计。由于国内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与国外类似,认为绩效审计包括被管理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被审计单位资源利用的效果性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和产出的效果性。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过度的重视以上三个方面,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分配的低效率,因此在公认的绩效审计的评判标准当中,将环保性和公平性作为绩效的标准,即“5E”。

环保专项资金按资金来源和管理渠道,中央财政环境支出资金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财政部每年安排给环境保护部的部门预算。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在审查和评价相关部门或单位财政环保专项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的程度客观地进行评价,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为出台政策法规、理顺体制、健全机制、改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或单位深化经济改革。对自己的绩效审计主要分为项目的设立、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后续的治理和考核。

二、环保专项资金相关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现阶段对环保专项资金的必要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绩效审计与环境风险、公司的发展机会、审计风险和国家制定标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到2014年10月,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篇数为280篇,国内现阶段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的质量还有待提升。对于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构建,只要是建立定量的和定性的评价指标,将其分为指导性的和技术性的评价指标,主要的指标来源是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被公认的标准。首先,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往往与其他环境审计和绩效审计类型的研究混在一起,针对性不强,专门针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屈指可数。其次,大多文献都集中于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但由于影响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的困难性,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选取的指标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尚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并且缺乏研究绩效审计配套管理措施;再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多为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尤其缺乏对我国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践现状和问题的调查以及深层次的案例分析。

三、制约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的原因探索

环保专项资金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历史,但是发展仍不成熟,环保资金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很多的资金仅仅停留在账面上,没有落到实处。

(一)审计范围狭隘

我国的环境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瓶颈”是审计范围通常局限于微观层次,即以特定的环保单位和项目为审计对象,集中于资金运用过程的绩效评价,基本上不涉及宏观、中观层面环保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对资金的配置活动这一前置环节,导致审计评价只局限在资金的“运行绩效”层面。目前大部分理论一般重视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绩效审计相对甚少,特别是对评价指标的关注不够,忽视了资金的“配置绩效”。绩效审计相对而言很少,这与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是相脱节的。

(二)项目申报、资金使用上管理不规范

1.在项目立项上,有的项目申报单位采取编造虚假申报资料、多头重复申报和采取弄虚作假、浮夸滥报等办法,虚拟工程项目以套取国家环保专项资金。

2.环保专项资金在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环保专项资金被大量的挪用,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不善,没有专款专用;某些主管部门以各种名义扣拨专项资金,层层截留,级级揩油或者财政、审计、环保部门应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3.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环节上存在着监管不严、制度不全、重视程度不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导致环保专项资金被挪用和没有及时或分配不到位等问题。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设计一级、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再设置三级分指标对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评价,而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缺乏可行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个性指标的类别难以界定,难以设计通用的个性指标,一般没有适用于全行业的通用指标,各行各业在指标上各行其政,指标使用范围窄。目前在指标设置上主要是基于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两者在运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指标设计比较片面。

(四)环保法规规范空缺,监管不到位

国家间环保专项资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自然保护区、农村环境保护和主要污染物(包括减排和空气污染物),对三方面的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划拨、使用和监管均做出了规范,明确了总的指导指南,但是均从宏观从面出发,没有对微观细节之处做出规定和操作指引,总的来说,法律法规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监管主体独立性差;第二,侧重于资金申请的管理,缺乏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后续的绩效评价;第三,缺乏经济问责制度,验收标准不够明确。

四、加强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环保专项资金是环境保护投资的一项重要渠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监管体系

借鉴目前建立的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如“空间目标”思想构架的基准模型;从财经纪律、分配效率、成本效益等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各财政支出框架;利用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对财政环境保护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加强宣传和培训,贯彻环保绩效理念;设立项目实施效果指标、项目财务评价指标、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和项目社会影响效果等指标,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给定权重,使用专家评判或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打分做出审计评价。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综合的评价方法,为绩效评价审计提供总的指南和评估体系。由于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因此在总的指南上按分类指导、分项评估的方法,为每个行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的分类项目,在每个行业下面分配不一样的指标,以此来建立分级层次体系。

(二)加强环保专项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环保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办法及责任制度,做到应收尽收、全面、足额、及时征收;专项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环保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应坚持“突出重点、专款专用、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项目单位应合理有效使用资金,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和统一,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有利于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健全环保专项资金监管机制

首先要建立环保资金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编制《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在自己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发布;其次,环保资金的申请,项目审核及资金计划的下达和环保资金的拨付都要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最后,环保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项目单位收到环保资金后,应尽快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招投标管理规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

(四)明确投资主体的责任,落实环境目标

落实环境目标,资金是保障。必须基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环境保护事权划分,明确各类主体的环境保护资金责任。在各类主体中,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是相对明确的,但企业是否真正承担起治理投资的责任,则取决于政府的强制力和引导政策。必须通过足够的投入建立起政府的环境监管能力,辅之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才能确保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欠环境账。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应当遵循“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权益”的原则,政府环境事权的管辖范围应当与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相对应。

参考文献:

[1]房巧玲,刘长翠.环境保护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0,(3):22-26.

[2]房巧玲,王宜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4):52-57.

[3]郭建平.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66-69.

[4]何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财务月刊,2009.

[5]刘良慧.对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3,(2):159-160.

[6]刘良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

[7]胡晋湘.刍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8):33-34.

[8]黄溶冰.我国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2006-2011年)——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分析[J].财政研究,2012.

[9]贾卉.加快推进环保资金绩效评价 强化资金效益管理[J].环境保护,2013.

[10]林琨.浅谈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J].环境管理,2008,(7):27-28.

[11]刘金吉等,环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技,2008,(21):59-63.

[12]孙晖,杨玉楠.新农村环保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70-71.

[13]孙兰.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初探[J].法治与社会,2009,(27):60-62.

[14]欧阳沁.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J].审计月刊,2013(9).

[15]杨玉楠,康洪.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23):40-42.

[16]沈会山等.论我国环保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2,(16):136-137.

[17]张颖燕.我国生态建设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作者单位: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该系统内包括各方不同的主客体和不同层次的活动,其机制运作的直接结果是产出的空间转换(指某一产业的生产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和产出效率的变化(生产要素构成和成本构成发生改变,即生产函数发生改变)。本文将从机制角度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效应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机制;产业势能;科技进步

国际产业转移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成为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表象上看,国际产业转移是由众多企业的集体迁移而导致的产业从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的一种活动。从深层次上看,国际产业转移是在科技进步基础上,通过资本为媒介带动生产要素的流动,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

1. 产业势差的变化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周期具有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明显阶段;新产品的创新国最初只在国内生产并消费这部分新产品,此时该产业处在导入期;当该产品国内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厂商增多时,该产业进入成长期;处在成熟期的产业的产品标准化,技术定型化;成熟期结束后产业进入衰退期。产业的演化是不断前进的,但受国家发展水平的影响,会形成同类产业的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国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当某一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处于成熟期后期时,在欠发达国家仍发展较弱,仅处于成长期或是刚刚起步尚处于导入期。

物理学中将高处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与所处的高度决定。同理,也可以认为产业具有“产业势能”,而受国家发展水平的影响,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故而存在着“产业势能差”,简称“产业势差”。 产业势差的变化贯穿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全过程,产业势能的变化是产业势差变化的基础。

在图1中,坐标轴表示产业发展高度,从左到右的大箭头表示产业由低向高的演进方向;E点是X国在坐标上所处的位置,F点是Y国在坐标上所处的位置,根据产业结构升级规律,X国产业发展高度较高;d1表示的是X国与Y国之间的产业势差;O点代表X国向Y国转移的产业在产业发展中所处的阶段。通常认为,O点不会与E点重合,保留部分产业势差的原因很复杂,借用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该问题。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一观点也可转述为:投资国比受资国在多种产业上拥有优势,为了保护自身的绝对优势,它只会从优势最小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转移。现实情况正是如此,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国不会将最有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

2. 科技进步是产业势能变化的物质基础。不同国家产业势能的增长直接受科技水平及其生产力转化的影响。每一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究其发端必定来源于重大科技创新,依照“科学革命——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升级、产业势能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产业势差消长——国际产业转移”的链条循环进行。

没有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就不会有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几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二战”后初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致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结构发生分化。当时的美国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上居于绝对的国际领先地位,美国国内一方面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和半导体、通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向日本等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技术革命的深化致使主要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纷纷加快发展高加工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重化工业和劳动、技能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海外转移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又给了发达国家一次产业升级的机会,发达国家企业把传统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五十多年来的历程证明,国际产业转移离不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每一次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新产品及替代品大量涌现,带来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形成新的产业,而技术进步快的国家能够较好地保持与别国的产业势差。国际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是国家和企业不可违背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科技进步推动各国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增长,产业势能就会不断变化;只要存在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势差,就有机会进行国际产业转移。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某一产业会从产业结构较优、经济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转移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较低的国家。从梯度转移理论角度看,产业结构较优、经济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是高梯度国家,与此对应是低梯度国家。高梯度国家的某一(或某类)产业虽然存在产业势能,如果没有动力因素,产业也不会发生国际性转移②。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产业移出国的企业,任何国际产业转移都发端于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因此企业的逐利性是推动国际产业转移最直接的动力,国家间的经营利差是企业进行国际迁移的直接动因,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诱发因素。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企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伴随着产业势能的变动,企业经营发展的国内环境也在变化,企业需要不断作出战略调整。从企业层面来看,国际产业转移是企业空间扩张,企业再区位(relocation)和区位调整(location adjustment)过程,是大量企业跨国界迁移的结果。

史密斯(D. M. Smith)的盈利空间界线(spatial margins to profitability)理论对企业迁移的解释如图2所示,纵轴代表着收入和成本;空间收入曲线(spatial revenue curve)是一条直线,用SRC表示;空间成本曲线(spatial cost curve)是U形曲线,用SCC表示;SRC和SCC的交点M1和M2是企业盈利的空间界点。M1和M2之间的任何区位都是盈利的,其中P点是最大盈利点,代表最优区位。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发展条件的变化,空间成本曲线由SCC变为SCC′,盈利空间界点由M1和M2变为M1′和M2′,最大盈利点由P变化为P′。过去的最优区位P点将成为企业的亏损点。企业要想实现盈利目标,并把利润率提高到目标盈利水平之上,就必须把企业迁移到新区位。企业迁移不仅取决于来自现有区位的推力和来自目标区位拉力,还取决于迫使企业留在现有区位的阻力,其中包括由于迁移所造成的固定和可变成本的损失,维持现有劳动就业关系的需要,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以及管理者旅行成本的增加等。显然,当来自现有区位的推力和来自目标区位的拉力加起来足够大时,企业才会克服各种阻力做出迁移的决定。

当在国外其他区位开展经营能比现有区位开展经营获得更多利益时,企业就会考虑进行生产区位的跨国界迁移,进行对外产业投资。微观个体的行为是宏观形势的变化的基础,当为数众多的企业都做出类似迁移决策时,便形成一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潮流。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企业追逐利润的产物,也是企业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国与国之间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上的差异和由此产生的产业势差,使微观主体获得了通过向国外转移产业获得利润的机会。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和模式

1. 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美国经济学家赫希哲的贸易动态分析模型有助于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该模型继承了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的思想。在贸易动态分析模型中,采用贸易量(进口、出口)来考察国际产业转移情况,模型把世界贸易国分为三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西欧各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各国)。图3是对该理论的形象表述。

图3中横轴代表时间(以T表示),纵轴代表新产品的贸易量,原点O的上方代表净出口,原点O下方代表净进口。从O到T1为发达国家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无出口,仅满足国内需求。从T1开始产品逐渐成熟,发达国家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小国,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从而刺激了其国内厂商模仿或引进技术。从T2时起发达小国开始国内生产以替代部分进口产品,满足国内需求,进口下降;这时发达国家开始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该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T2阶段以后,产品在创新国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成本与价格成为竞争的关键,发达小国国内重合产业开始建立,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逐渐缩小,成本劣势凸显,国内生产和出口下降,产业开始向发达小国转移。至T3时期,发达小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该技术,开始大量生产,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部分返销给发达国家,部分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发展中国家逐渐地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进行国内生产,减少该产品的进口。至T4时期后,发达国家成为净进口国。至T5时期,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经完全标准化,非熟练劳动力成本成为产品价格竞争的重要武器,于是该产业逐渐向工资率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是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实现的,后两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往往与国际产业转移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难以区分③。国际产业转移发端于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形式上也是一种国际产业投资活动,但不是所有的国际产业投资行为都具备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国际产业转移不同于国际直接投资,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区别:第一,国际产业转移是一种新的国际产业投资活动。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国际产业投资都会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它是在一段时期的国际产业投资活动后,随着东道国产业的成长,导致的活动性质的突变。第二,这种突变体现在,当国际产业投资活动发展到某一时刻,继续进行的产业投资活动的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这些产品出口输回转移国,替代转移国国内的产品生产,并占领其它国家市场。这是国际产业转移与之前的国际产业投资活动的典型区别。

2. 对现有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的总结。传统的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国家转向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国家。而且基本上是沿着“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顺序进行。发展中国家之间很少发生产业转移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继而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势头和惯性仍在部分维持,继续呈现逐级梯度的特征。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开始被打破,发达国家在向次一级国家转移产业的同时,也有部分产业绕过它们,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跨级梯度转移模式。这为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加快发展、实施赶超战略提供了机遇。当前,随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产业的平行移动,原来流向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开始转而流向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国际产业移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会向落后国家转移某些边际性产业,加入到产业国际转移的行列国当中。此时,国内既有产业的移入,又有产业移出,存在着产业转移的双向移动。这一点在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曾做出过解释。

产业从高位置国家转移到低位置国家,并不是产业发展的倒退,而是再次给予该产业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该产业有助于协助产业承接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动态的,产业势差也在不断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中,既有逐级梯度转移模式,即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落后国家,也有跨级梯度转移模式④。原有的逐级梯度转移模式,加上跨级梯度转移模式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平行转移,使得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多级推进的特征。

四、国际产业转移的效应

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和产业承接国两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正、负两种效应。

1. 对产业转移国的影响。当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不再具有竞争性时,将这些产业转移出去,可为那些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得到加强,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势差。而且,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转移,只是生产环节的转移而不是利润中心的转移。跨国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仍然留在国内,转移到国外的产业每年都会有巨大投资收益汇回国内,这部分收益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中,有利于维持产业转移国的收支平衡。

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可能产生的负面效用,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产业转移会影响移出国国内就业水平,由产业外移带来的失业问题在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国际产业转移会可能会削弱移出国的技术优势。国际产业转移意味着包括技术在内的所有必备生产要素转移到国外,技术本身具有渗透和扩散效应,产业承接国借此可以学习部分先进技术。第三,国际产业转移会造成移出国产业“空心化”。从理论上讲,这种现象只要移出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来取代移出产业就完全可以避免,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避免。但从各国长期和整体的经济发展来看,其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归根到底,国际产业转移为移出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2. 对产业承接国的影响。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国际产业转移能够为承接国带来投资转移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就业扩大效应等积极影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客观上会给承接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跨国公司通过对价值链进行分拆,掌握核心高增值业务,而把非核心低增值的生产、营销、物流和非主要框架的设计、研发活动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不仅有效缓解国内“产业空心化”的不良影响,还能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由此,产业转移国居于价值链的高端,承接国居于价值链低端;转移国保有高增值业务,承接国从事低增值业务;转移国降低核心技术的外溢效应,承接国更多地只享有非核心技术的外溢效应。不仅如此,发达国家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还会管制和干预国际产业转移,特别对于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出口和技术转让进行严格限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外溢效应⑤。这种局面客观上强化了转移国与承接国之间在技术水平的差距,限制了承接国承接产业的发展速度,维持并拉大承接国与转移国之间的产业势差。

其二,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存在很强的产业转移移入需求,为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而对移入产业未加筛选。例如,发达国家为了降低国内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困扰,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外转移。承接国承接这些产业的同时,也承接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后果,降低了国内福利水平。国际产业转移并不只是单纯的经济活动,对国家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利益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国际产业转移机制中包含了转移国、承接国、企业、产业等众多的主、客体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等多层面的国际、国内经济活动,是一个较复杂的经济系统。在国际产业转移机制中,由各国产业势能相对变化而引发的产业势差的消长为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科技进步是产业势能变动的基础,每一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企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的逐利性是推动产业进行国际转移的最直接动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表现形式,也是国际产业转移正式开展之前的准备活动,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一定程度的国际直接投资之后。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对转移国和承接国将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加入世界一体化潮流提供了机会,其变化和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机制的研究能使我们对国际产业转移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在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抓住当前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投资活动中的机遇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向,也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 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4期。

② 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

③ 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④ 原小能:《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⑤ 胡俊文:《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及变化趋势——对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规律的探讨》,《国际经贸探讨》2004年第5期。

(责任编辑 陈孝兵)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第6篇

者:专业班级:学

号:指导老师:

王浩权

国贸201003班

20100304

二○一二年五月

论文题目:动漫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目 录

中文摘要 ................................................................................................................................... Ⅰ 中文关键字 ............................................................................................................................. Ⅰ 英文摘要 ................................................................................................................................... Ⅱ 英文关键字 .............................................................................................................................. Ⅱ 正文

1 问题的提出 ............................................. 1 2 相关文献综述 ........................................... 2 2.1动漫经济市场产生的条件 ............................................................................................. 2 2.2中国经济市场下动漫的类型及风格 ........................................................................... 2

3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4 3.1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 ............................................................................................. 4 3.2中国动漫的辉煌成果 ...................................................................................................... 5

4 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7 4.1 动漫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 7 4.2 政策扶持方面的不足 ..................................................................................................... 8 4.3 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 9 4.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 10

5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11 5.1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 11 5.2 未来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 .......................................................................................... 14

结论 .................................................... 15 参考文献 ................................................ 16 致谢 .................................................... 16

动漫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指导老师 王庆)

摘要:随着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兴起,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存在的还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都将是动漫产业潜在的消费群体。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巨大产值及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动漫产品将拥有超千亿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本文通过介绍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动漫的市场前景作出分析,及如何发展好中国动漫市场的经济。 关键词:动漫市场; 动漫发展 ; 动漫的潜质

- I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对动漫产业从未像现在这样热情似火。伴随着互联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继IT业之后,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据说中国内地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发展动漫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正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抢占动漫高地:上海建设国产原创动漫发行平台,杭州意欲打造“动漫之都”,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正雄心勃勃地建立动漫产业园,广州市更是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

应该看到,动漫产业已经进入“内容为王”时代,也就是说,真正的动画是内容产业而不是加工业,各种动画形式都可以出精品,关键是内容。《功夫熊猫》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曾表示,高产不一定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高速路,绕开“从创意到财富”的产业规律,大量“短平快”作品只能降低行业的整体水平。《功夫熊猫》故事从创意到成形,花了整整13年,而眼下国内动画片制作充斥着大量的“短平快”作品,势必降低中国动画的平均水准。生硬说教、故事低幼、虚假造作是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的普遍意见,其他诸如画面不美、动作僵硬、对白无趣更是让观众感到难以理喻。或许,对于观众而言,谁都愿意欣赏优秀的动画片,而不是看它是否贴着“国产”或“海外”的标签。由于海外动漫能够激发想象力,愉悦身心,开拓视野,因而更能吸引小观众们的“眼球”。

长期以来,国产动漫之所以难以吸引人的“眼球”,是与国内的创作环境相关的。我们知道,文化产品的灵魂在于创造和想象,如果创作空间受到打压和限制,作品就很难活力充沛、富有激情。本文对如何提高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的提出几点看法,对国产动画来说关键要解决国内动漫产业在创意和内容制作上的缺陷。动漫创作不要拘泥于传统,要敢于幻想、敢于夸张,神似重于形似。动漫制作机构、教育机构、播出机构、评论机构要形成合力,激发、保护创新思维和创新作品,为动漫创作者提供开放型、包容型的创新空间。同时,进一步扩大国产动漫题材的选择范围。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名著名篇文化资源,尽管由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原因,可能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动漫创作者通过认真研究现代人的欣赏特点,善于运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定能使传统的题材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

相关文献综述

2009年9月正逢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这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文化产业诸多产业类群中,动漫产业始终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类群。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动漫作品激发的欣赏现象、所激荡的市场风云在最近10年文化产业发展中镌写了深刻的印记;而且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推动的动漫产业新型业态与运作管理的变革,在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动漫产业还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与世界动漫发展潮流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动漫业对外开放、走出国门,与世界动漫作品风潮共舞的矫健步履。从收集的文献来看,关于动漫市场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2.1动漫经济市场产生的条件

凌芳(2003)指出,卡通也好,漫画也罢,我们一概统称为“动漫”。这是个没有明显年龄界限的市场,上至三十好几的青年男女,下到十几岁的稚嫩少年,没有不钟情“动漫”市场。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身影遍布在玩具店,文具店,精品屋,甚至服装店等地方。顾绣敏(2008)认为,动漫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利润和高风险的产业。作为一种投资密集型产业,其前期的动漫形象创意和塑造投入需求大,好的创意和动漫形象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持续冲击力,能锁定消费者眼球而获得高额利润;反之就会丧失市场,前期投入功亏一篑,构成巨大的经营风险。其次是与科技结合紧密,对人才需求量质高。动漫是网络和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动漫作品的创作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于既懂艺术又有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大,除了前期的创作和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后期衍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营销策划人才及其他相关行业的人才。最后衍产品多,营销周期长。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很多,使得整个产业链的营销周期拉长,获取丰厚的利润。 2.2中国经济市场下动漫的类型及风格

张黎民(2006)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动漫市场的动漫的特点是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

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谭玲(2006)动漫产业中指出,早期的中国动漫就是连环画册,俗称“小人书”,一般都描绘着古代名著,以图画和旁白构成,风格以白描写实为主。衰落前的中国动画风格在民族化的基础上也各有千秋,因动画类型的不同风格各异。有水墨画类的国画风格,如齐白石的《小蝌蚪找妈妈》;有剪纸风格,贴纸风格,如《鱼盆》;木(布)偶风格,《阿凡提》等。

张立军(2007)世界动画艺术史中指出,中国漫画洗心革面的第一枪是颜开的一本《雪椰》,从此之后,中国动漫算是迎来吐故纳新的时期。从此,中国动漫人开始了反传统中国式风格漫画,学习日本欧美风格,一批新的漫画人浮出水面,如《小山日记》的陈翔,《我们的鸦片战争》、《幽灵列车》的作者郑旭升等。同时,漫画刊物《画书大王》的诞生为这一批新漫画人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空间。这个时期被中国动漫人称为“中国第一次新漫画革命”时期,无数喜爱漫画的国人看到了中国动漫崛起的希望。无奈,随着《画书大王》因版权问题停刊后,第一批新动漫人又被迫沉寂了。同时期,一个新的名词逐渐被国人所了解,这便是港式漫画,由动漫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完善的香港、台湾漫画家创立。画风趋向写实,人物造型笔挺顺直,故事情节以武侠为主。因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故事性背景为古代中国,很容易被国人接受,于是刚出笼便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此外,同期的中国动画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当时正赶上“优秀动画展播”计划,一部分制作精良的作品得以问世。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它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

和《魔方大厦》,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哈哈镜花缘》等,都在原本中国式风格上有所创新。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1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了,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大闹天空》的短片,在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从那时起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1956年,一群东北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受命到上海组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年,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

但在8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改革开放之后。电视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另外一方面开始有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动画业也受到了一个巨大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一方面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大片。另一方面就是销售体制上的改革,以前从制作完成后的审批到销售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口。国内外片子全部的发行都由中影公司来做。价格也不是根据市场票房定的,而是国家规定的。电影制片厂真正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简单的制片厂,从开始制作就已经决定了销售。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

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现在的新说法叫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这个概念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形成的,但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却很少,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漫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原创不够,缺乏有影响的作品。因此制片方和投资者对于这个产业的投资都很谨慎,虽说都知道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缺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动漫行业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从投资到回收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资金方面还是很缺乏。 3.2中国动漫的辉煌成果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

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这部动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导演的,片长长达120分钟,分上下两集。这部片子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现在已发行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优美凝练的人物造型,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还有戏曲音乐的完美结合,充满浪漫想象的细节处理,真不愧是中国动画的顶峰啊„„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

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动漫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动漫产业链中,生产——刊登/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有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产业链的完整,决定着动漫业的良性成长。然而我国动漫产业却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4.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动画生产的各环节中,前期策划和脚本缺乏创造性想象力,使一部动画的灵魂——故事性毫无建树,一些极端老套的故事情节再三推出动画,很难迎合国人需求。后期合成推广的力量也不经人意。如配音方面的想当然和故事情节格格不入,成品动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到位,是产品的知名度无法预测。因美国日本的动漫加工业公司在中国云集,从有利的一面考虑,也算是间接对中国动漫培养了技术人才。所以,中国动画片中期的制作加工能力比较强,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产业格局。

而由于前期创意的简单化,没有经过细致分析和市场研究,创作的动画片往往与市场脱节,更谈不上衍生产品开发了。许多国产动画片在创作生产时,难以形成环环相扣、良性循环的再生产格局。 4.1.2 产业链形成条件不足

中国动漫产业链条存在缺失,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制作、经营、发行体系,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开发方面更是显得滞后。国内也有单项做得好的动漫制造商,但却因为零散而没有衔接成链,出现了销售平台的不足。

近年在国产动漫只是动漫书刊、动漫展这些能直接和读者交流的低端产品比较突出,然而产业升级后劲不足。按照国际惯例,动漫产业的70%利润是由音像出版和衍生产品开发这部分实现的,中国动漫业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动画片赢利主要依靠电视台购买,这样一来使得动画制作陷入被动。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电视台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播放动画片,一边是制作精良深受国人喜爱的国外动画片,一边是不尽人意的国产动画片,结果可想而知。况且,播出国外动画片不仅可以取得高收视率,而且可以得到境外动画制作机构支付的一定的播出费用。这些原因导致电视频道不播放国产动画片,致使中国动画的制作需求受到影响,制作出来的动画片没有地方接收,势必影响产量。

其次,有些电视台只播放自己制作或其下属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完全的自给自足。自己生产出来的动画片就一定能播放,这样无竞争的结果就是质量得不到保证。

局限于电视播出,导致制作出来的动画片播出几次后便丢弃,严重的资源浪费。一部动画片从构思到最后制作完成,是个费时费力的工作,属于高成本,制作完成后仅仅是依靠电视台购买,如何实现投资回收。中央电视台每分钟500元的收购价是全国最高的,一般地方电视台每分钟收购价仅8元、10元,至多不超过30元,然而一部国产动画片的成本是每分钟两万元左右。靠电视播出无异是让动画投资人的钱打水漂。 4.2 政策扶持方面的不足 一个产业的兴盛与政府出台的扶植政策密不可分,动漫产业也不例外。近年,国家出台了《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作为扶持政策,其中对动画制作行业实行减免税收,要求各电视台播出的国外动画片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等内容,看似好像对中国动漫产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实际效果不如人意。

4.2.1 政策施行环境不成熟 在产业市场没有成型的情况下,国家出台的这些有利政策有如空中楼阁,得不到施行。政府鼓励投资人投资动画产业,将开发其周边产品的生产权以与投资人,看上去好像是即有利于动画片的生产,又利于投资人的赚钱,还有利于产业的巩固,是个三赢的举措。实际上,因推广环节的受挫,生产出来的动画片很难在更多的电视台播出。没有广告效应,够不成一定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生产周边产品也起不到什么品牌效应。

此外,鼓励投资方面的政策占了主要部分,其他如接收或销售部分很少提及,导致一些非行业投资人在看到大量优惠待遇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以为用钱就能砸出一部国人满意的动画片,只重视动画制作生产,没有看到是否符合时市场需求。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成品卖不出去,让投资人对动漫产业失去信心。 4.2.2 具体措施空洞 “省会市,计划单列市以上的电视播出机构,须开办动画专栏或开辟动画时段,每月播出不少于300分钟的动画片节目,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每月播出不少于900分钟的动画节目。上诉各台每月播放的所有动画节目中,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总量不得少于60%。”诸如这样的强制摊派,没有建设性的意义。

首先中国国产动画片供给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片源少,即便强制播出没多久便会捉襟见肘,具个例子,中央电视台的少儿频道已经将《西游记》播放了十几遍,真的是因为这部动画片很优秀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众多地方电视台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实施,他们以各种理由推拖以饶开文件限制。比如制作水平不符要求这一项就能挡下千万国产动画片,因为电视台也知道国产动画片的质量。就限制国外动画片播出一项来看,这不是解决国产动画片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办法,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就调整动画产业机制,以“鼓励”、“支持”等模糊字眼衍生周边产品的开发,没有对具体举措做出足够声明,很难令业内人士响应。 4.3 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动漫产业早已不是新兴产业,然而至今为止,作为产业链条中最基础的制作环节依旧薄弱,技术人才的匮乏是主要原因。2002年动画专业院校仅仅为北影动画学院,和吉林动画艺术学院两家,其他开设动画系的学校也比较少,虽然现在各大学专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但就人才培养方面依旧存在问题。 4.3.1 教育体制的问题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形同虚设。就高中课程来说,每星期体育两节,音乐、美术高一才有,而且每星期只有一节,况且这些课对学生的水平提高完全没有作用,音、美类高考生只有在业余时间拜师学习或参加大学设置的培训班才能满足自身提高,以动漫作为高考专业的学生更是连培训的地方都没有。 保守的美术高考对于动漫人才也是制约。传统的美术教法根本不适合放在动漫上,美术高考不论美术专业,一律“老三样”,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动漫的认识和制约学生自身创作,让学生的早期风格受到打击。

即便在大学,动漫课程所用参考书明显与时代脱节,教法死板,只注重技法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4.3.2 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师资力量却没有改进。原因有几个方面。除去几家以动画专业为主的院校外,其他院校开设动画专业,一是看到动漫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开设可以吸引生源。二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所以,动画专业并没有得到院校的重视。就现在的动漫教育界而言,教师基本都是自学成才,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当然,这是受当时条件制约。但因为如此,一个教师一个风格,一个教师一个教学方法,使学生很难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动画专业的教师待遇不高,致使业内很少有专业人士挤身入教育领域。待遇低,使现有的教师纷纷做外包,接私活,无法专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4.3.3 教学硬件欠缺 在各院校中,教学硬件的欠缺也很严重,即便是像北影这样的动画重点学校也是如此。学校以为有个电脑室就算是对动画专业最大的投资,其实不然,根据动漫种类的区别,硬件设施也有所不同。作为CG这种电脑插画或是数字动画的制作才有用到计算机的地方,即便是学校有计算机,对于数字动画的制作要求也很远。比如华纳公司的《僵尸新娘》,便是传统的人偶制作动画,计算机的使用在后期合成中才有。学校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其他类型的动画片设施考虑不足,是学生创作受到制约,并误导学生认为只有数字动画才是主流,一窝蜂的选择单一类型,对我国动画类型多元化建设起到不利影响。 4.3.4 其他问题 受世俗观念影响,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动画专业不是出路,这和中国动画指定对象低龄有关,常常能听到家长诸如“这么大了还看动画片”等语论。学生选择院校,家长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家长的观念守旧,动画院校生源问题就很严峻。另外,社会上开设的动画培训鱼龙混杂,纷纷以赢利为目的,不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这也是制约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的一个因素。 4.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动漫作为产业形式存在,势必会受到盗版的冲击。漫画作为书籍盗版,动画作为音像盗版,周边产品作为品牌盗版。中国盗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4.1 对国外动漫产权保护不足

早期的漫画周刊《画书大王》在没有取得版权的情况下连载国外漫画,后因

版权问题被叫停。然而就是因为这次盗版,才带来了第一次“新漫画革命运动”的兴起。在当时来讲,《画王》对国外产权的盗版,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被叫停,但国家好像尝到了这种不用进口也能丰富市场的甜头,此后出现的其他书籍和音响制品存在的侵犯国外知识产权的情况,国家并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或是大力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讲助长了盗版问题的猖獗化。

到了现在,尽管出台了相关法律,但由于盗版问题多年来的积累,变的一发不可收拾,中国产权在国际上产生不良影响。《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曾对外宣称,取消《哈》系列四以后的版本在中国上市,原因就是中国的盗版问题。国外好的作品不愿意进来,国人只得通过盗版才能看到,引起恶性循环,也阻碍了中外动漫的交流与学习。

4.4.2 对国内动漫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对于国外产权盗版,国内产权也存在盗版。然而,国家对打假或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不健全,仅仅是经济处罚或没收销毁盗版制品,起不到治本的作用。在加上执行起来存在的这些那些的问题,即便是经济处罚也无法到位,甚至有的地方城市从本地经济利益考虑,对盗版者熟视无睹。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挂着“蓝猫”头像的服装、书包、文具、童鞋等假冒产品充斥国内市场,盗版者所攫取的利润为正版经营的9倍。由此可见盗版对动漫产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5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着众多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国动漫的发展,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民族动漫的发展之路,首先得解决中国动漫画产业现存的问题。 5.1.1 转变国人观念

要想解决现有的问题,首先必须观念上有所转变,如果要把动漫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发展,国家必须让国人知道,什么是动漫,什么是动漫产业。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国产动漫制作理念。要让更多的国人知道,看漫画,看动画片的不全是小孩子;漫画书,动画片也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能看的。利用新闻媒体对于动画人和动漫工作多做宣传介绍,让不了解的国人知道,动漫制作行业是一份科技含量较高的职业。学校应该对动漫专业做更详细的解释说明,让考生家长知道,报考动漫专业也是有着广阔的前途。

5.1.2 变革动漫教育 产业以人为本,没有人才,一切发展都是空话,中国现在必须对培养动漫人才方面做些变革。

第一,在小学中开设一些让学生了解动漫知识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现在的小学生也算是漫画的主要读者之一,看漫画是正当的课外娱乐活动,学校不但不应该制止,还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了解这方面更多的知识。国家是培养从事动漫行业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消费群体,让孩子从小喜欢看动画片,长大的喜欢做动画片,国家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中学增加一门动漫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对未来就读的专业做出更广泛的选择。高中美术生培训应该有一些对动漫方面专业性的教育,美术高考对报考动漫专业的考生加试动漫专业题。不能让美术考生进了大学才知道动漫是怎么回事,或是从小自学成才的动漫方面优秀的学生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考试项目而上不了大学。

第二,鼓励建立动画专业院校或开设动漫画专业,在教学质量不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机构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

第三,各大专院校应该正视开设动漫专业的目的,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创造型和技术型兼备的学生上。不能死搬书本,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硬件设施上要有所增加,不是几台电脑就了事,对粘土动画、布偶动画、剪纸动画等,应配有相应的设备和零件,让学生有亲手制作动画片的体验,也让他们明白,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不单单是靠电脑就能完成的。

第四,规范教师力量。首先,在颁发动画教师资格证上,国家应该严格把关,让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其次,提高教师待遇,并禁止教师在代课期间从事其他兼职工作,使之专心从事教学工作。

第五,整顿社会上云立的各种动漫培训班,关闭没有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宣传优秀的动漫培训基地。

第六,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不能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美国日本等国动漫加工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工人,适当的提高动漫行业内人才待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5.1.3 调整产业结构

动漫产业要寻求发展,必须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把原本只将依靠制作图书

音像产品作为回收成本,转变为衍生周边产品作为赢利的主要手段。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将产业链完善,以便创造更多收益。 增加动漫产量和质量以便填充国内市场的空白,早期可以通过量来弥补不足,到中后期便可精简数量,提高质量,动漫产业制作方面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调整国产动漫针对人群的年龄层次,制作更多适合青少年人群甚至成年人的动漫作品和产品,刺激市场,拓展消费群体。

通过细致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做迎合大众需求的动漫产品,前期策划和脚本环节中注入新的活力,突出作品的故事性,中期的制作部分做到加工型到创作型的转变,加强后期的合成,配音、特效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加大音像产品的宣传力度,使产品更有影响力,注册品牌商标,以广告的形式推广品牌效应。大力开发周边产品,扩大周边产品种类,回收资金扩大再生产。形成一套完善的制作、经营、发行体系。

一个成熟的动漫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畅通的产业价值链。动画产业的链条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影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在这些环节中,动画片创作生产是龙头,如果没有优秀的动画片及其成名的卡通明星,一切开发和经营都是空话。

在国外,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动漫创作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做出优秀的衍生产品。动漫产业成功的运作,在於动漫创其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布局以及协同调配。美国《变形金刚》白送给中央电视台播出,但他们却凭借出色的玩具设计理念、无处不在的销售网点,超前的品牌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多年来已经从变形金刚的相关产品中赚走了中国近50亿元。

动画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视或电影的播映和之后的系列产品开发这两大板块。而电视播出、电影放映又是与图书光盘、其他衍生产品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部动画片播映成效的好坏,必然影响到它的产品营销。实际上,影视播映本身就是一种最广泛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因此,播映阶段在动画产业链条中处於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这轮影响力的营造,后续的延伸开发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而各种衍生产品的开发却是动画产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因为品种多,销量大,

只要善於经营,真可以一本万利。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总是把动画制作、影视播映和产品开发这三个主要环节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的确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经验。 5.1.4 促进动漫产业的体制改革

以前,对动画制作单位的管理,注重他的事业性质,忽视了经济价值性质,因此,动画制作单位的任务就是制作动画片,,至于能不能收回制作成本能不能赚钱等无需考虑。这种管理方式,不但使制作机会丧失了活力,使动画制作经费都依赖上级拨款,更使动画事业陷入只投入不产出的恶性循环中,制作机构再动画产业化运营中居于主体地位,激发制作机构的活力对动画产业化至关重要。国有制作机构有多年的制作经验,制作水平较高,但市场化程度较低,所以要着重对国有制作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提高动画机构的制作活力,树立效益意识,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改变国产动画依赖拨款的现状,使其重视市场,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提高制作水平,增强经营能力。

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动画集团,是做大做强动画产业不可或不缺的一步。经营了几年的市场洗礼,已有部分动画公司崭露头角,各地也尽力发展动漫基地。可这些仅是动漫产业中的一个方面,动画产业中的漫画,游戏等衍生产品不能实现较好的衍接,单个动画公司的制作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整合部分动画公司,让它们优势互补,提高效益,促进行业的整体繁荣,实现卡通的跨媒体传播。这也有利于开新的卡通市场,制作出针对不同群众群体的动画产品. 中国动画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有很大程度受动画分配制度的影响。许多动画、漫画创作者因为收入较少甚至入不敷出而转向电影、美术等行业。改革分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行业人才流失现象,提高动画的制作水平。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如给剧作、创意人员一定的股权或根据动画的市场销售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利於吸引优秀的创作人才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解决动画剧本少、剧本质量不高、创意平庸的难题。 5.2 未来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 中国动漫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弥补了当前缺口,中国动漫依旧可以掀起波澜。

5.2.1 原创之路 中国动漫要走原创之路,好的原创造来自好的创造力,只有发展原创,才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效应。一个产业的一般模式都要经历临摹,然后再到原创,再

到产业竞争力这个过程。中国过去的动漫产业主要投入加工业上,而忽视了原创。现在,各种制作团队的原创慢慢多起来,但这些公司缺乏相关积累,包括剧本、市场和经验,相信,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原创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国家要培养创造型和技术型兼备的人才,不能只看技术不看创造。要知道,技法只是手段,而思想才是灵魂。只有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走原创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5.2.2 品牌之路

通过国外“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可以知道,动漫品牌起到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视。国家应该在未来首先设立一两部“中国制造”的大品牌国产动漫作品,作用一是给国人读者观众信心,刺激市场的需求;二是可以为其他动漫创作做借鉴作用,三打响国际市场。 5.2.3 国际之路

国产动漫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本国市场内,更应着眼世界。现在很多国产动漫多是与国外合作制作,成为合作关系,以国外提供创意和制作技术,国内提供加工类劳动力。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国际之路,合作是现阶段的表现,以合作学习制作或管理方法。但是,未来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创作完成在国际上站的住脚的优秀动漫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国动漫走出国门。 5.2.3 民族之路

中国动漫发展到今天,风格已呈现多元化,在此基础,国家应该把突出的重点放在民族风格的动漫作品上。动漫画的民族化发展是中国动漫产业的灵魂。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弘扬我国优秀的动漫传统文化。中国动漫可创作的题材异常丰富,文化典籍、民间故事、风土人情,都是动漫创作应该立足之地。背离传统文化,动漫创作或多或少有抄袭剽窃之嫌,在中国动漫仿日仿美的今天,更是应该制作出高水平的民族风格动漫,起到引导性作用。同时,动漫创作应该尽可能多地借鉴当代流行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动漫精品。

结 论

中国动漫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无论是风格上、技法上、制作水平上都有巨大的飞跃。但因国际市场冲击,中国动漫现已渐渐衰落。然而,中国动漫不是一滩死水,只要方法措施得当,依旧会再起波澜。面临现阶段的种种挑战,

中国动漫已经做好了准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足产业、发展创新,给中国动漫注入新的活力。相信中国动漫一定能度过难关,再创辉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民族化、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M]海洋出版社.2007.36. [2] 谭玲.动漫产业.[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 朱清华.全球化语境下的动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57. [4] 张黎民.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5] 刘轶.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6] 张田田.中国动画发展策略.[J].新闻前哨.2007.57. [7] 王海椿.中国动漫要建自己学派[N].中国青年报.2006. [8] 章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11). [9] 李子蓉.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 [10] 周惠来.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路〔J〕.光盘技术.2007,(3). [11] 中野晴行.动漫创意产业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2] 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3] 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4] 刘轶.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15] 陶莉. 日本动漫出版及其对发展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J]. 出版科学. 2007,(03) . [16] 焚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海洋出版社.2005. [17] 张春节.迪斯尼与蓝猫动漫营销模式之比较研究[D]. 厦门大学. 2007 . [18] 倪轶容.“动漫热”背后的“冷出版”从杭州国际动漫展管窥本土动漫出版现状[J].2007. [19] 汤兆志,张辉. 浅谈动漫的版权保护[J]. 出版广角. 2011. [20] 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范文下一篇: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