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2023-10-29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饮食与健康》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定的饮食卫生常识

2. 引导学生检查在积极的饮食习惯,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伤害,掌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3. 在调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树立关注饮食健康、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谈话(课件提供故事图片、教师讲述、学生观察):南太平洋岛国——瑙鲁,面积仅十几平方千米,人口仅6000人左右,这座岛上有取之不尽的鸟粪,这些上等有机肥,每年出口可赚取上亿美元的外汇。丰厚的收入使到过居民过着富裕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吃穿无忧的国家里,高血压、心血管、中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居世界首位,人的寿命平均不到50岁

2.提问:同学们猜一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瑙鲁人没有好的饮食习惯。看来饮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一起研究《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学习活动一:交流自己的饮食习惯,探究习惯的优劣

1.谈话:我们都知道,食物我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也是健康的保证,你能说一说平时你都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哪些食物?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组讨论

(1)如果你喜欢吃的食物就天天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这种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周围朋友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4.教师小结:不错,人的生长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各种营养物质提供的,它们就存在我们日常的各种食物中,所以不能偏食、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5、活动二:研讨洋快餐的利与弊

1.谈话:你们吃过洋快餐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能常吃吗?为什么喜欢吃洋快餐呢?

2.学生交流

3.提问:你能根据你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常食洋快餐对我们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影响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洋快餐口味确实鲜美,但是常吃会导致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常吃洋快餐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

活动三:调查生活中的“垃圾”食品

1.谈话:你知道这些食物中,哪些食物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食用它们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怎样做可以使

我们免受这些食物的伤害?请根据你课前的调查,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汇总记录后选出发言人在班级交流

4.小组讨论

5.班级汇报

6.教师小结:看来,原本在我们生活中不应该存在垃圾食品,而有些商家或我们自己满足我们的“食欲”,而在食品中添加了许多不宜添加的化学物质,使得原本有营养的食物变成了“垃圾”食品,从而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

活动四:了解不当的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方法对健康的影响

1.谈话:生活中我们的家人及朋友在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时常常有如下的现象,请同学们根据你的了解谈谈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生活中你还发现人们的那些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做法会使食物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请同学讨论后,将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讨论

5.小组汇报

6.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以列举实例的方式交流了很多不当的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方法对健康的危害。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科学饮食常识,另外也要做到饭前洗手、正确使用餐具、进餐不说笑等,要注意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活动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1. 谈话:科学饮食很重要,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我们的一日三餐、保证我们身体发育每天所需要的营养,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成长。请同学们根据你多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我们的一日三餐,并为自己或家人制作一份科学、合理的三餐计划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案例研讨

1.谈话:生活中许多人不注意饮食小节问题,例如常有人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下做法存在哪些饮食卫生问题,这些同学的做法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呢,原因是什么?

2.学生分析

3.教师小结:看来饮食安全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重视食品卫生问题,而且要重视饮食习惯和行为的细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四.课外实践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1、使学生认识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2、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教育。

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知道如何健康饮食。 【教学方法】

看视频,实际食材,举例,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食品包装袋,食品饮食卫生教育短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有的同学长得高高大大,十分健壮,而有的同学长得瘦瘦小小,经常生病,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与我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饮食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你们想知道里面的知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这节课中共同研究它吧。

二、 健康伴我成长

观看下列视频,看看视频中的小朋友错误之处

1、 个人卫生

⑴吃东西前要先洗手。

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前认真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 三无食品(现场认识包装袋) ⑴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⑵无生产厂家 ⑶无卫生许可证

3、 饮食习惯

⑵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洗干净,不仅会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⑶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会造成食物中毒。

⑷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避免中毒

⑸不喝生水。

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楚,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一、全校师生提高对食品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食品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每个师生的身体健康乃至宝贵生命,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食品安全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教育。各班充分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学习食品卫生有关知识。

2、严禁学校、班级统一给学生购买食品和发放药物,严禁学校设立食品小卖部

3、严禁学生在校园及校门外10米内吃零食。

4、教育学生如果在家吃零食,应该到正规商店购买,购买时应注意是否有商标、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及是否过期等。

5、禁止在上学、放学途中乱拣别人丢掉的食物吃.如,素不相识的人给的食物一定不能吃。

6、学校食堂炊事员要确保身体健康,必须做到饮用水安全卫生,餐具清洁卫生且每周至少消毒一次,饭菜保证质量,做到蔬菜新鲜、无毒,厨房应做到“三无”(无苍蝇、无臭气、无灰尘)。中心校需在街上吃饭的同学,一定要到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馆就餐,不能随便在无卫生许可证的非法餐馆吃饭。

三、加强检查,督促

1、学校班级要经常检查督促食堂的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检查督促学生的饮食卫生。

2、每周星期二晨会课各班对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发现手、脸等不卫生的同学要督促洗干净,如发现学生头上、身上有寄生虫存在应采取消灭措施,促保学生身体健康。

3、各班要经常观察学生身体情况,发现有生病的同学应询问有关病情,同时督促家长送医院治疗,如发现多人生病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班级向学校报告),并作好病情变化记载。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生个人饮食卫生要求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自己用过的餐具要洗净消毒,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3、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不买“三无”产品。

4、打开包装食品时要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的食品。若食品发粘,有异味,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5、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食品,不饮生水,少喝冷饮,少吃冰冻食品。

6、多吃新鲜水果、疏菜、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

7、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二、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从防止食品受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方面采取措施: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和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如: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有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10

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近期各地又出现的一些重特大事件,包括天津滨海危化品爆炸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湖北荆州商场电梯事件、兰州自来水异味事件等都再次给我国的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件最后都认定为是责任事故,并且都关乎城市政府的管理。某种意义而言,安全天然具有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其中担当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政府管理视角来思考城市公共安全就显得理所应当且切中要害。

一、守土有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责目标

广义上而言,城市任何的安全问题都可以归入公共安全的范畴,因此,城市政府对辖区内出现的安全问题都需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而言,城市公共安全则是指具有公共性的城市安全问题,理论上政府公安系统所需负责的事项都归入公共安全范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从环节上可以分为日常预防、预警准备、应急响应、恢复学习;从内容上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简单的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管理和人为灾害管理,从应急管理角度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四大类。由于安全问题包罗万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公共安全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减少,甚至减除这些安全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一方面,对于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政府应当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不造成损失;而对于可以避免的人为灾害,则应当力争不发生或少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应当将其危害降到最低或零。当然,如何评价损失最低、发生最少等虽然属于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这一程度是基于城市既有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市民素质等来综合评判的,没有相应的情景和试验(城市发展历程无法重复、无法完全复制检验)来证明此时此刻城市安全管理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如果将某一指标与全球同类型城市做比较,则仍可以得到一些参考性的结果。例如,中国建国以来在“直接经济损失/GDP”和“直接经济损失/财政收入”上的指标就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城市发展中导致的大量安全现象既有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以及城市自身具有的高复杂和高密度导致灾害(特别是人为灾害)发生概率大幅提高和灾害影响更加严重的客观因素,更有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社会服务不到位、规划建设不合理、百姓期待日益提升等多方面的主观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具有更大的主观改造空间。

不能保障好城市的公共安全,城市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将失去意义。这正如《全球城市史》的作者乔尔·科特金指出的那样: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大胆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现代城市才能在新世纪生存和繁荣。[2]

二、制度短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瓶颈问题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未能实现制度均衡是我国城市灾害频发、重发、广发的重要原因,而其制度短缺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管理少

2006年随着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政府对应急管理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一案”指应急预案,“三制”指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逐步建立。[3]例如,浦东新区目前已形成一办(应急管理办公室)、一室(总值班室)、一处(区府办应急管理协调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尽管应急管理为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3年浦东接报突发事件803件,成功处置金海路地铁工地事故、“1·6”北蔡上农批火灾、临港上汽物流园区事故、外环线金海路、芳甸路槽罐车交通事故等20余起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以及紧急敏感事件。2014年,新区相关部门成功应对、处置了G1501(外圈)近金海路危化品槽罐车侧翻事故、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事件、洋山港旅游大巴侧翻事故等10余起较大或紧急敏感事件。然而,对于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而言,更为重要的环节在于日常的预防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海浦东新区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尽管大幅压缩了专项规划的数量,但却从更加注重城市公共安全日常管理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增设《浦东新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十三五”规划》。在通常的理解中,由于强化日常预防管理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财物,但由于公共安全问题发生的随机性,人们会觉得“没有必要”,即一旦投入大量精力但事件没有发生,就会被误解为投入成为了“沉没成本”。这一误区在政府管理观念中也时有存在,也导致了公共安全预防管理的“缺位”。确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共安全预防管理往往也是“事件推动型”的管理,即没有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往往对这类灾害的预防不能意识或意识不强。而一旦发生了重大灾难,也才逐渐配置更多的资源到预防管理上。例如,日本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前,兵库县只有3~4位官员负责防灾事务,并且没有专门的灾害管理部门;地震后,兵库县设立了防灾监一职,是该县名列第三的高官,并且设立了防灾企划局和灾害对策局,下设拥有80多名专职防灾官员的防灾中心。[4]但是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理应借鉴先行国家的诸多经验,因地制宜、高效精简地开展安全预防管理。

(二)统筹管理难

城市安全管理是渗透到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每个委办局条线都在自己负责的公共领域内进行安全管理。部门化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专业性,一方面维持各条线业务的延续性。但是,在城镇化深度推进过程中,公共安全的问题复杂性越来越大,管理涉及面越来越广,处置周期也越来越长,这些都对传统条线化管理带来了挑战。例如,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上,目前的格局是它们在进入医院之前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管,而在进入医院后则由医院管理方负责监管,这使得药品医疗器械的全过程监管被划分为几个部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效率。又例如,食品安全的监管、事故的认定工作由卫计委来管理,但执法则等由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如果两个环节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也可能造成监管出现问题。再比如,城市道路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市容环保局负责,但由于在规划阶段由规土局负责,建设阶段由建交委负责,如果各环节衔接不好或标准执行不严,可能造成前道工作留下的隐患落到市容环保局,这种部门间职责的不对等可能降低安全管理的效率。

尽管在目前管理体制中,应急办在信息的及时汇总、上传下达方面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统筹协调作用,但是对于非应急环节的公共安全管理而言,这一体制还难以承担起统一协同的作用。

(三)精准管理弱

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由于全覆盖、全领域的重视可能导致管理成本高昂,需要在日常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明确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因此,提前预防预警的关键是能抓住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分类管理、精准管理来达到“有的放矢”的预防管理。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重点的确认往往更多根据指示或听从领导或依据经验,对于本区域真正个性化、地方性的安全问题则可能被忽视。例如,每次发生全国性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后,往往地方城市政府就将重点放到类似的安全问题领域,而本地区的自身重大隐患可能未能重点关注,这极易导致新的领域的安全重特大事故,这可能也是全国“接二连三”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地方领导可能对本辖区发展情况更为熟稔,工作部门的人员也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地方经验,但是对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方兴未艾的各类新生事物,都催生了诸多新的安全管理问题,如网上送餐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自动售货鲜果汁的监管、网络诈骗、预付卡监管,输入性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危机、跨国犯罪等。

(四)社会共治缺

“保一方平安”作为地方政府的底线职责,确实应由政府负主要责任,但是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公共安全管理中来,不仅是政府“大包大揽”已无力承担、也不能承担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共安全人人有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作为公共安全的“双刃剑”,在增添了安全风险的同时,也通过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文明提升等方式为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多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化企业在安全服务上的高效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在3S、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上的优势对安全管理的支撑,专家队伍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示范带动和精神引领作用,居民在问题及时发现、危险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优势,是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但是在现实运作中,政府往往囿于传统思维习惯、压力型管理体制等原因,往往在所有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和环节都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而缺乏更多灵活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方式。其实,由于城市安全感所具有的相对性,只有通过鼓励全民参与才能更好地配置职责、形成合力,在各负其责中减轻政府负担、提升城市居民对公共安全工作的认可度。

三、治理优化: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方向

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制度上出现的问题,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相统一

一方面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化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编制各类预案清单、3D模拟演练系统、城市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清单等,把危险和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应加快应急指挥和处置的速度,包括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搭建多渠道的安全信息发布平台、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应急救助系统以及生产恢复、精神疏导和善后学习工作。

(二)全面覆盖与聚焦重点相统一

一方面,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摸清城市公共安全的所有隐患,做到地域全覆盖、领域全覆盖,编制城市风险分布地图,并明确各部门各层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汇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问题,以民主化的方式明确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短板和重点;通过智能化和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城市的敏感空间区域,以科学化方式确定重点区域和领域。

(三)顶层设计与强化基层相统一

一方面,从城市整体层面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统一管理体系,包括安全和风险的发现报告制度、处置阶段的指挥调度体系和任务分解机制,安全处置后的反馈评价机制等,要有一个明确的职责分工、权威的指挥调度、高效的协同合作制度。另一方面,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在整合基层安全管理相关队伍、资源和信息技术上,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

(四)政府统筹与多元参与相统一

一方面,强化政府内部统筹的力度,包括建立健全城市应急办、公安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部门(消防)和城市网格办等相关职能机构组成的“3+X”定期会商机制和主要联动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建立公共安全的差别化勤务管控机制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加快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在重点难点领域推进“行刑衔接”。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专家队伍、社区精英和普通老百姓的积极性,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共同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包括设立专家库、咨询委员会、政府购买安全服务清单等。

(五)技术应用与机制创新相统一

一方面充分利用3S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以新技术应用为契机,加快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包括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明确、运转灵活的安全隐患发现机制、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快速应急处置机制、绩效监督考核机制、资源创新使用机制等。

参考文献:

[1]佟志军,等.城市安全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1.

[2]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

[3]谢国权.城市公共安全与现代城市形象[J].中国公共安全,2007(2).

[4]王宏伟.日本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减灾,2009(8).

责任编辑:王 缙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了解连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2年~2016年共检测692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4.42%,其中出厂水合格率为28.61%,末梢水合格率为20.23%;丰水期合格率为25.72%,枯水期合

了解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以来连江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今后农村改水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现对2012年~2016年我县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水样的采集、保存与运输

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

1.2 监测对象

根据《福建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2012-2016年共随机抽取173个供水工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一份,共检测水样692份。

1.3 监测项目

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學指:砷、氟化物、硝酸盐、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消毒剂指标: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

1.4 检测方法与评价

水质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检验。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者,则判该水样不合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样总体检测情况分析

2012年~2016共检测农村生活饮用水692份,合格为169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4.42%,年度合格率分别为15.83%、12.50%、41.67%、29.27%、22.02%,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35.98、P<0.01),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连江县2012年~2016年农村饮用水年度合格情况

2.2 枯水期与丰水期监测结果比较

枯水期与丰水期监测水样均为346份,合格率分别为25.72%、23.12%。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x2=0.634、P>0.05),结果见表2。

表2 农村饮用水枯水期与丰水期监测结果比较

2.3 出厂水与末梢水监测结果比较

出厂水与末梢水监测水样均为346份,合格率分别为28.61%、20.23%,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别(x2=6.58、P<0.05),结果见表3。

表3 农村饮用水出厂水与末梢水监测结果比较

2.4 水质检测项目分类合格情況

692份水样共检测13520项次,总合格率为77.85%,其中毒理学指标合格率最高为100%,一般化学指标为97.94%,感官性状指标为85.48%,消毒剂指标为48.92%,微生物指标为56.89%,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3336.7、P=0),水质检测项目分类合格情况见表4。

表4 692份水样检测项目分类合格情况

3 讨论

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广大地区居民能够用上卫生、安全饮用水而建设的,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连江作为国家农村饮水哨点监测县,通过2012年~2016年692份水质监测数据看,总合格率仅为24.42%,合格的水样主要集中在乡镇及以上集中式供水单位,而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质合格率较低,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表4结果可知影响我县农村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指标和消毒剂指标,其主要原因还是与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缺少水源保护措施,水质净化处理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处理不规范等有关。从表3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供水部门应加强输水管网的维护,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避免在输送过程中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水质的合格率。

为了确保人们饮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安全饮用水,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建议:①加强对供水单位法律宣传教育,强化环境保护,重视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3]②供水单位应加强卫生管理,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饮水安全意识。③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的资金投入,建立水质净化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饮水卫生条件。④卫生部门加强对农村饮水的监督力度和检测频率,确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让广大居民喝上卫生,安全的水。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3]卢翠英,林在生,苏灵.2008年福建省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58-60.

上一篇:教师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