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范文

2023-09-20

静脉曲张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从我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需做EVL病人中, 抽查21例, 其中女8例, 男13例, 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52岁。胃镜下检查, 均为红色征 (阳性) 。急诊止血11例, 预防性治疗10例。

l.2方法

1.2.1内镜治疗先用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应用天津医科大学生产的6连发套扎器治疗, 操作时尼龙圈的尾部与套扎器的钩连接, 通过内镜钳道将尼龙圈送至内镜顶端的透明套环内, 套环对准曲张静脉后, 予负压吸引, 当曲张静脉充满套环后, 操作着一边将尼龙圈送至底部, 助手一边拉紧尼龙圈套扎, 扎紧后释放圈套即可完成1次套扎, 然后依次螺旋向上套扎其余曲张静脉。

1.2.2健康教育 (1) 做好入院宣教, 消除病人陌生、紧张、甚至于恐惧的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2]。 (2) 术前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的原理、目的、方法、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交代手术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3) 术中密切观察其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 并做好医护配合。 (4) 术后耐心向病人说明套扎已顺利完成, 使病人进一步消除顾虑, 树立信心。要求病人严格卧床休息2周, 取斜坡卧位, 头高脚低以减轻反流。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尽量避免便秘, 咳嗽, 呃逆, 呕吐等,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引起咳嗽, 有轻度恶心的患者嘱深呼吸, 或看书报等转移注意力[3]。避免屈膝、弯腰、下蹲等动作, 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以防缺血、坏死的组织过早脱落所致出血, 一般坏死组织1周脱落。护士要耐心反复宣教术后

2 周内卧床休息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治疗目的, 卧床休息有利

于改善肝脏循环, 促进肝细胞再生, 严防术后再出血, 确保治疗护理效果。告诉病人不要随意调节液体滴速, 将液体入量严格控制在最低水平, 最大程度避免液体输入对体循环和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将术后液体总量平均分配在24h。向患者及家属宣教, 尽快取得他们充分理解与配合。家属的教育不容忽视, 使他们懂得坚持饮食控制在术后疾病康复中的和重要性, 与我们们共同监督、督促患者严格按饮食计划进食。因为生活方式中最困难和易受挫折的是改变饮食习惯, 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 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 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反复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如将术后适宜饮食的种类和禁忌饮食的种类书面列出, 使患者及家属都一目了然, 心中有数。并加强巡视观察监督, 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 结果

本组2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做EVL治疗病人中, 经过良好的健康教育, 无一例因门脉压升高引起再出血。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各种原因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和复发出血率高的特点。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开展, 使病死率和复发出血率高大为下降。但治疗有效率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健康教育对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套扎病人, 预防术后再出血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套扎病人术后再出血的影响,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1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套扎病人,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做健康指导。结果 良好的健康教育对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套扎病人, 预防术后再出血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食道静脉曲张套扎,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文智, 姜伯.内镜下消化病微创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1:166~117.

[2] 张婷.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现代医院, 2007, 4 (7) :116~150.

静脉曲张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抽取20例, 分成2组, 每组10例。上肢静脉组 (单日入院) , 男8例, 女2例;下肢静脉组 (双日入院) , 男10例。全部病人所用药物均为升压药多巴胺, 且公斤体重分钟内滴注浓度相同。

1.2 方法

1.2.1 血管选择

重症和急危病人以及慢性患者的应该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争取抢救时间为目的。选择弹性好、直径粗、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如:选择腕关节以上3cm, 肘窝以下2cm范围内的静脉, 也可选择下肢的大隐静脉。而对于慢性病患者, 应按先细后粗、先远后近的原则, 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 不然就会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而导致药液外渗。有条件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针。同时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穿刺部分, 比如老年人皮肤比较松驰, 四肢皮肤弹性差, 血管细而脆, 静脉穿刺比较困难, 那么穿刺前应使血管所在肢体下垂。四肢冰凉者应先进行热敷使血管充盈, 四肢明显水肿的患者则要拇指轻按使血管显现出来。静脉输液血管选择总的原则是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1.2.2 输液器选择

选用7号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

1.2.3 输液技巧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穿刺成功率高, 病人痛苦轻。对于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并且比较明显患者, 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先热敷使血管扩张,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头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对皮下脂肪少患者, 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头皮静脉穿刺的患者以5°角采用直刺, 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 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对浮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合适的穿刺方法, 尽量做到无痛、微痛, 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

1.2.4 评价指标

保持平卧位及测量肢体不变, 使用升压药后, 每3分钟自动测量1次, 评价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输注升压药后血压上升的速度。

2 结果

经上肢静脉输液与下肢静脉输液存在不同的给药后效果、影响治疗及诊断, 见表1。

3 讨论

上肢大血管距离心脏路径短, 用药后能够通过上腔静脉系统迅速进入心脏, 发挥作用, 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心肺复苏、失血性休克、需要特殊诊断用药需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峰值等病人首应选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 重要药物上肢快速补血、补液、便于抢救。疑有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病人, 经其补充的液体可通过破裂静脉漏入腹腔而达不到复苏目的。手术中均有可能压迫下腔静脉, 尤其在处理大血管时, 甚至要阻断下腔静脉, 这些原因都可以使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受阻, 影响抗休克效果。也应优选上肢静脉, 不宜选择下肢静脉。

多发性骨折病人, 尤其对于四肢骨折, 可选择深静脉置管, 如锁骨下静脉置管等, 并固定骨折处, 这样保证检查、治疗、操作方便。但脑血管意外、服毒病人这些病人意识不清、烦躁, 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宜用套管针并建立在易于固定的下肢血管。

摘要:目的 探讨上下肢静脉输液的区别应用, 以便更好地配合临床抢救及其它特殊诊断用药。方法 选择住院病人20例, 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2组, 每组10例。即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 比较2组静脉输液情况。结果 下肢静脉组达到有效药浓度的时间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结论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上下肢静脉输液可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1]。

关键词: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 梁洁.全科护理[J].输液途径选择的新进展[J].FAMILY NURSE, 2009 (29) .

[2] 彭立红, 唐世杰.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7) .

静脉曲张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患者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符合人卫2009年版《消化系统急症学》的诊断标准, 共有男性患者31例, 共有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5岁, 其平均年龄为 (43.5±5.5) 岁;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或者黑便。患者出血病因:15例为胃溃疡, 19例为十二指肠溃疡, 17例为急性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出血类型:22例系活动性渗血, 28例系喷血。患者出血量在500mL以下的有16例;在500~1000mL的有22例, 同时出现头昏与乏力以及心悸等症状;在1000mL以上的有7例, 同时出现血压下降与晕厥等临床表现, 5例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于急诊进行内经治疗, 24例以药物喷洒进行止血, 26例以药物注射进行止血。

(1) 准备。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 同时查血常规与心电图, 并及时建立好静脉液路, 以备及时扩充患者血容量。患者心电图如有较严重的异常或者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 在检查中需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备好急救所需药品与器械, 用以预防患者可能会发生的心血管意外以及窒息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2) 止血。药物喷洒止血。15例患者系消化性溃疡与急性的胃黏膜病变所导致静脉性的渗血, 以药物喷洒进行止血。对患者予以8%的冰盐水 (去甲肾上腺素) 进行喷洒止血。在操作时当内镜到达出血病灶处后, 经活检孔将导管送入, 同时调整导管的前端位置并对准其出血灶, 在直视下进行喷洒药物。

1.2.3术后

患者于术后常规进行禁食与留置胃管, 并48h间断进行抽吸以观察其止血的情况, 同时予以保护胃黏膜与抑酸等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显效:患者胃管内的抽出液澄清, 并且无血性胃液, 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 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也较稳定, 能够于24h内止血;治疗有效:患者3d内止血;治疗无效:患者5d后仍未能止血。

2 结果

全部患者的即刻止血率能够达到100%, 并且显效率也达到98.0% (49/50) 。其中24例以药物喷洒进行止血, 23例1次成功, 1例于3d内喷洒2次后成功, 仅1例无效即改行注射止血后成功;26例以药物注射进行止血, 24例1次成功, 1例3d内注射2次后成功, 仅1例无效即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表1。

3 讨论

目前, 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研究也有了大幅度的进展, 尤其是内镜技术不断普及与内镜下进行止血的广泛开展, 患者即刻止血率可高达90%以上[1], 明显降低了其手术率与病死率[2]。在本组中, 患者即刻止血率可达到100%, 并且止血效果显著, 药物喷洒进行止血, 23例1次成功 (95.8%) ;药物注射进行止血, 24例1次成功 (92.3%) , 均提示急诊行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不但有效便捷, 而且创伤性小, 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据文献报道, 应用急诊内镜进行治疗的患者, 其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应用内科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内镜治疗其复发出血率与急诊外科的手术率以及其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单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3]。综上所述, 对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患者于急诊应用内镜进行治疗, 不仅安全有效, 而且方便快捷, 应予临床视患者情况合理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对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患者于急诊应用内镜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全部患者于急诊进行内经治疗, 24例以药物喷洒进行止血, 26例以药物注射进行止血。结果 全部患者的即刻止血率能够达到100%, 并且显效率也达到98.0% (49/50) 。其中24例以药物喷洒进行止血, 23例1次成功, 1例于3d内喷洒2次后成功, 仅1例无效即改行注射止血后成功;26例以药物注射进行止血, 24例1次成功, 1例3d内注射2次后成功, 仅1例无效即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对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患者于急诊应用内镜进行治疗, 不仅安全有效, 而且方便快捷, 应予临床视患者情况合理应用。

关键词:急诊内镜,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止血,疗效

参考文献

[1] 艾合买提·热甫海提, 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急诊内镜治疗临床应用 (附61例临床分析) [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 (3) :377~378.

[2] 杨丽华, 范志宁, 汪宝林, 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治疗体会[C].第五届全国内镜外科研讨会论文集, 2007:131~133.

静脉曲张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例, 女35例, 年龄在32~68岁之间, 平均年龄 (46.25±8.34)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该院的全面检查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30例患者。

1.2 方法

所有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在手术前都要在下肢的静脉皮肤标记切口位置。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要抬高患者的下肢, 减少下肢静脉的血液流动。实验组的患者选择在内踝切口, 切开后分离出大隐静脉, 将静脉腔切开, 向大隐静脉的近心端插入新型静脉剥脱器, 插入到腹股沟部, 再在其卵圆窝处切开, 分离出大隐静脉主干。在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交汇处1.0 cm左右结扎切断大隐静脉, 牵拉剥脱器, 内翻剥脱静脉主干。选择在皮肤标记切口处切开0.3~0.5 cm, 再用丝线结扎[2]。最后缝合所有切口并作消毒杀菌等处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手术, 切口位置选择在内踝或者腹股沟。用金属静脉剥脱器在近端插入, 在插入过程中出现阻碍就另外切口, 一般需要切多个切口, 最后分离出静脉分支。两组的所有患者最后都要进行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的麻醉作用过后, 要积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锻炼, 在床上可以进行踝关节运动, 患者出院后可以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 并建议患者长期使用医用弹力袜进行长期保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时间, 算出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的平均值, 并作出比较。同时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出血、膝部疼痛、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切口积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统计情况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统计入表1:根据实验数据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都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统计情况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术后切口出血、膝部疼痛、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切口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如表2:研究数据表明, 实验组的患者的切口出血、膝部疼痛、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术后切口积血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目前医学的发展, 很多外科手术慢慢的在微创化。大隐静脉患者在手术的选择方面一般选择传统的手术方式, 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在插入剥脱器的过程中会遇到阻力, 需要多出切口, 会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3]。目前, 微创化也应用到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逐渐应用到了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手术中[4]。

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2 min, 而对照组的患者为65 min;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 d, 对照组的为9 d;实验组的平均恢复时间为3个月, 对照组的为8个月。说明采用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还可以加快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实验组的患者无术后切口出血病例, 对照组有6例;实验组的患者无切口感染病例, 对照组的有6例;实验组的患者有1例膝部疼痛病例, 对照组的有8例;实验组的术后切口积血有1例, 对照组的有5例。研究数据充分表明, 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说明采用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采用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痛苦, 增强患者的临床疗效, 加快患者的愈合[5]。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患者在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值得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60例大隐静脉曲张采取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新改革的治疗方法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 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所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无切口术后出血病例, 对照组有6例;实验组有1例膝盖疼痛, 对照组有8例;实验组无切口感染病例, 对照组有8例;实验组有1例术后切口出血, 对照组有5例。结论 采用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加快术后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内翻式,点状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田国伟, 李军.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8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6) :25-26.

[2] Min RJ, Khiinani N, Zimmet SE, et al.Endovenous iaser treatment of saphenous vein refiuX iong-term resuits[J].J Vasc Int Radiol, 2003, 14 (8) :991-996.

[3] 刘小平, 郭伟, 贾鑫, 等.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附500例报告) [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2010, 2 (3) :166-168.

[4] Kianifard B, Holdstock J, Allen c,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ect of adding 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 to standard great saphenous vein stripping[J].Br J Surg, 2007, 94 (9) :1075-1080.

静脉曲张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200例行留置针患者, 其中男105例, 女95例;年龄17~78岁, 留置时间24~192h, 穿刺部位:手背部45例, 前臂112例, 下肢静脉留置针30例, 颈外13例;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Y型静脉留置针, 3M公司透明敷贴。

1.2 方法

(1) 穿刺静脉及置管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血管情况, 选取血流快、走向直且粗大, 远离关节与静脉瓣置针, 尽量选取上肢静脉, 一般不选取下肢静脉, 对上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或急重症需要抢救, 可选取颈外静脉;置管患者多取仰卧位, 熟练穿刺技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导管, 采用连续、缓慢、不间断、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 (2) 封管方式:输液完毕后用100mL生理盐水加12500U肝素钠推注2~5mL正压封管, 对输入高渗或者刺激性药物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mL冲洗血管, 然后擦药肝素钠盐水缓慢正压封管, 封管间隔时间为8h。 (3) 健康教育与早期发现静脉炎: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 取得信任, 使患者积极配合, 避免提取重物、禁止淋浴等。输液时在保持体位舒适情况下, 抬高输液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及时观察穿刺部位静脉走形, 出现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改变等现象, 立即拔出留置针, 采用局部50%硫酸镁溶液热敷。 (4) 静脉炎判断标准[1]及统计学方法: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判断标准:Ⅰ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采用SPSS 13.0,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静脉炎发生情况:20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45例, 静脉炎发生率为22.5%, 其中Ⅰ度患者37例, Ⅱ度患者5例, Ⅲ度患者3例。 (2) 静脉炎相关因素:引起静脉炎相关因素见表1。置留时间越长, 发生静脉炎几率越高, 5d以上置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与5d以下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药物刺激性越大, 静脉炎几率越高, 其中药物刺激性大的发生几率为42.7%, 远远大于非刺激药物的6.3%, 差异具有显著性;液体输入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39.0%, 与输入量少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穿刺部位远心端发生几率大于近心端,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众多, 留置针穿刺位置不当, 穿刺技术, 未遵循无菌操作, 输入药物性质、液体量等因素都会引起静脉炎发生, 留置时间的长短、封管不当也会影响静脉炎发生几率。由于下肢静脉瓣多, 重力作用回流慢加之药液停留时间长等多个因素, 肢体远端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几率要高于近端, 下肢高于上肢[2]。静脉炎前臂发生率少于手背部、上肢少于下肢、颈外静脉少于四肢浅静脉[3]。

为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护理应选择血流快、走向直且粗大, 远离关节与静脉瓣置针,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掌握输注药物的渗透压及浓度, 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用药顺序[4];另外要熟练穿刺技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好导管, 严格控制置留时间, 一般3~5d;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采用连续, 缓慢, 不间断, 边推, 边旋转退出针头可以减少静脉炎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200例行留置针患者, 进行临床观察护理, 对发生静脉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78例, 静脉炎发生率为22.5%, 静脉留置针置留时间越长, 发生静脉炎几率越高, 5d以上置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与5d以下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炎发生率与药物刺激性、液体输入量以及穿刺部位多种因素有关, 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留置时间长短、药液输注、静脉选择与静脉炎发生密切相关, 正确操作护理, 早期发现有助于减少、减轻静脉炎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 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10, 14 (11) :1367~1368.

[2] 孔庆仙.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9) :127~128.

[3] 雷丽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文健康文摘, 2009, 8 (32) :220~221.

静脉曲张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至2009年57例肝硬化患者, 入院前24h有呕血和 (或) 黑便,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冷汗、心率快、纳差、腹胀、上腹不适以及伴不同程度血压下降等表现。无肝性脑病和肝癌。根据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等均诊断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男35例, 女22例;年龄27~78岁, 平均 (51.5±6.7) 岁。肝硬化类型:肝炎后肝硬化44例, 酒精性肝硬化9例, 血吸虫性肝病2例, 其它2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级20例、B级29例、C级8例。估计出血量:6例<500mL, 36例500~1000mL, 15例>1000mL。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 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构成、肝功能分级、估计出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禁食、补充血容量、输血、保肝、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进行基础治疗[1]。观察组静脉注射0.1mg奥曲肽后, 以25μg/h维持48~72h;对照组给予0.1~0.2U/min垂体后叶素, 止血后减量维持48~72h。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呕血、黑粪及再出血等情况, 每日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大便隐血等[2]。

1.4 疗效评价

观察治疗后72h内止血情况, 止血成功: (1) 大便由黑转为黄, 粪潜血阴性; (2) 内镜证实出血已止; (3) 胃管引流胃液无色, 澄清或略呈浅绿色; (4)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稳定或有所增加, 脉搏、血压稳定。上述4项中1项成立则认为止血成功。止血失败:治疗3d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或止血后再出血, 需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或治疗中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比较

(表2)

2.2 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6.5±2.7) 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8.9±3.7)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4例恶心、2例腹胀和2例头痛, 发生率9.76%;对照组出现12例血压升高、10例胸闷、4例恶心和2例痉挛性腹痛, 发生率4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组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和应用垂体后叶素, 然而三腔二囊管需要较长时间压迫止血, 容易造成食管、胃底粘膜糜烂, 拔管或减压时容易造成再次出血, 使治疗失败;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和收缩肝动脉使肝窦内压暂时下降而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3]。但往往需较大剂量 (0.2~0.4U·min) 才能发挥止血作用, 此剂量容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如血压升高、痉挛性腹痛等。我们采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取得了满意效果, 止血成功率高达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止血成功的患者90.24%的止血时间在24h以内;由于止血效果好, 者恢复快, 减少了住院时间, 平均 (6.5±2.7) 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8.9±3.7) d。治疗安全性比较高, 因为奥曲肽对心脑血管无明显收缩作用, 不影响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 不良反应少, 同时也克服了垂体后叶素的不足, 扩大了应用范围, 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9.76%, 而对照组为46.67%。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8肽环状化合物, 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由于奥曲肽第 (1) 、 (4) 、 (8) 个氨基酸并非自然界的氨基酸, 不易受到酶的破坏, 半衰期较天然抑素长30倍, 使其作用更强更持久。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机制: (1) 有多种生理活性, 如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胃肠道和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如可以降低胃运动和胆囊排空, 抑制缩胆囊素-胰酶泌素的分泌, 减少胰腺分泌。从而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的分泌, 减少胃酸对病损胃黏膜的刺激[4]。促进伤口愈合而控制出血;抑制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肽等激素, 降低其水平, 间接阻断血管扩张, 使内脏血管收缩, 降低门脉系统血流速度和血流量, 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2) 降低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可以选择性减少rl静脉及肝脏血流量;减少奇静脉血流, 降低侧支循环血流, 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食管曲张静脉内的压力。

总之,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较垂体后叶素安全有效, 不但可以有效止血, 减少输血, 预防肝昏迷, 肝肾综合征, 且为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圈, 结扎及手术治疗提供条件。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 同时观察组应用奥曲肽, 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 观察各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 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奥曲肽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率高, 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奥曲肽,垂体后叶素

参考文献

[1] 顾而立, 高建萍, 王虹, 等.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预防与治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AASLD) 和美国胃肠病学院 (ACG) 诊治指南[J].肝脏, 2007, 12 (6) :488~491.

[2] 刘继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 3 (11) :1230~1231.

[3] 徐晖, 庄丽维, 刘娜, 等.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 (6) :934~935.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摘抄范文下一篇:乡镇公务员工作打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