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范文

2023-12-15

静脉注射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抽取20例, 分成2组, 每组10例。上肢静脉组 (单日入院) , 男8例, 女2例;下肢静脉组 (双日入院) , 男10例。全部病人所用药物均为升压药多巴胺, 且公斤体重分钟内滴注浓度相同。

1.2 方法

1.2.1 血管选择

重症和急危病人以及慢性患者的应该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争取抢救时间为目的。选择弹性好、直径粗、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如:选择腕关节以上3cm, 肘窝以下2cm范围内的静脉, 也可选择下肢的大隐静脉。而对于慢性病患者, 应按先细后粗、先远后近的原则, 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 不然就会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而导致药液外渗。有条件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针。同时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穿刺部分, 比如老年人皮肤比较松驰, 四肢皮肤弹性差, 血管细而脆, 静脉穿刺比较困难, 那么穿刺前应使血管所在肢体下垂。四肢冰凉者应先进行热敷使血管充盈, 四肢明显水肿的患者则要拇指轻按使血管显现出来。静脉输液血管选择总的原则是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1.2.2 输液器选择

选用7号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

1.2.3 输液技巧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穿刺成功率高, 病人痛苦轻。对于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并且比较明显患者, 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先热敷使血管扩张,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头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对皮下脂肪少患者, 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头皮静脉穿刺的患者以5°角采用直刺, 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 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对浮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合适的穿刺方法, 尽量做到无痛、微痛, 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

1.2.4 评价指标

保持平卧位及测量肢体不变, 使用升压药后, 每3分钟自动测量1次, 评价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输注升压药后血压上升的速度。

2 结果

经上肢静脉输液与下肢静脉输液存在不同的给药后效果、影响治疗及诊断, 见表1。

3 讨论

上肢大血管距离心脏路径短, 用药后能够通过上腔静脉系统迅速进入心脏, 发挥作用, 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心肺复苏、失血性休克、需要特殊诊断用药需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峰值等病人首应选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 重要药物上肢快速补血、补液、便于抢救。疑有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病人, 经其补充的液体可通过破裂静脉漏入腹腔而达不到复苏目的。手术中均有可能压迫下腔静脉, 尤其在处理大血管时, 甚至要阻断下腔静脉, 这些原因都可以使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受阻, 影响抗休克效果。也应优选上肢静脉, 不宜选择下肢静脉。

多发性骨折病人, 尤其对于四肢骨折, 可选择深静脉置管, 如锁骨下静脉置管等, 并固定骨折处, 这样保证检查、治疗、操作方便。但脑血管意外、服毒病人这些病人意识不清、烦躁, 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宜用套管针并建立在易于固定的下肢血管。

摘要:目的 探讨上下肢静脉输液的区别应用, 以便更好地配合临床抢救及其它特殊诊断用药。方法 选择住院病人20例, 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2组, 每组10例。即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 比较2组静脉输液情况。结果 下肢静脉组达到有效药浓度的时间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结论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上下肢静脉输液可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1]。

关键词: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 梁洁.全科护理[J].输液途径选择的新进展[J].FAMILY NURSE, 2009 (29) .

[2] 彭立红, 唐世杰.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7) .

静脉注射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200例行留置针患者, 其中男105例, 女95例;年龄17~78岁, 留置时间24~192h, 穿刺部位:手背部45例, 前臂112例, 下肢静脉留置针30例, 颈外13例;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Y型静脉留置针, 3M公司透明敷贴。

1.2 方法

(1) 穿刺静脉及置管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血管情况, 选取血流快、走向直且粗大, 远离关节与静脉瓣置针, 尽量选取上肢静脉, 一般不选取下肢静脉, 对上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或急重症需要抢救, 可选取颈外静脉;置管患者多取仰卧位, 熟练穿刺技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导管, 采用连续、缓慢、不间断、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 (2) 封管方式:输液完毕后用100mL生理盐水加12500U肝素钠推注2~5mL正压封管, 对输入高渗或者刺激性药物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mL冲洗血管, 然后擦药肝素钠盐水缓慢正压封管, 封管间隔时间为8h。 (3) 健康教育与早期发现静脉炎: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 取得信任, 使患者积极配合, 避免提取重物、禁止淋浴等。输液时在保持体位舒适情况下, 抬高输液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及时观察穿刺部位静脉走形, 出现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改变等现象, 立即拔出留置针, 采用局部50%硫酸镁溶液热敷。 (4) 静脉炎判断标准[1]及统计学方法: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判断标准:Ⅰ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采用SPSS 13.0,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静脉炎发生情况:20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45例, 静脉炎发生率为22.5%, 其中Ⅰ度患者37例, Ⅱ度患者5例, Ⅲ度患者3例。 (2) 静脉炎相关因素:引起静脉炎相关因素见表1。置留时间越长, 发生静脉炎几率越高, 5d以上置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与5d以下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药物刺激性越大, 静脉炎几率越高, 其中药物刺激性大的发生几率为42.7%, 远远大于非刺激药物的6.3%, 差异具有显著性;液体输入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39.0%, 与输入量少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穿刺部位远心端发生几率大于近心端,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众多, 留置针穿刺位置不当, 穿刺技术, 未遵循无菌操作, 输入药物性质、液体量等因素都会引起静脉炎发生, 留置时间的长短、封管不当也会影响静脉炎发生几率。由于下肢静脉瓣多, 重力作用回流慢加之药液停留时间长等多个因素, 肢体远端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几率要高于近端, 下肢高于上肢[2]。静脉炎前臂发生率少于手背部、上肢少于下肢、颈外静脉少于四肢浅静脉[3]。

为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护理应选择血流快、走向直且粗大, 远离关节与静脉瓣置针,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掌握输注药物的渗透压及浓度, 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用药顺序[4];另外要熟练穿刺技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好导管, 严格控制置留时间, 一般3~5d;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采用连续, 缓慢, 不间断, 边推, 边旋转退出针头可以减少静脉炎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200例行留置针患者, 进行临床观察护理, 对发生静脉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78例, 静脉炎发生率为22.5%, 静脉留置针置留时间越长, 发生静脉炎几率越高, 5d以上置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与5d以下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炎发生率与药物刺激性、液体输入量以及穿刺部位多种因素有关, 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留置时间长短、药液输注、静脉选择与静脉炎发生密切相关, 正确操作护理, 早期发现有助于减少、减轻静脉炎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 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10, 14 (11) :1367~1368.

[2] 孔庆仙.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9) :127~128.

[3] 雷丽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文健康文摘, 2009, 8 (32) :220~221.

静脉注射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452例, 其中男295例, 女157例。年龄最小生后1h, 最大为2岁, 平均1.1岁。

1.2 材料

我科采用的是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 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3M透明贴膜。

2 操作

2.1 操作前准备

备齐用物, 评估血管情况。核对床号, 姓名, 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将留置针使用的意义详细的告知患儿和家长, 取得信任和合作。将患儿抱至操作台, 再次核对, 输液用液体排气待用。选择血管, 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易于固定的血管。常规选头皮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等。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效期, 打开, 0.5%碘伏消毒肝素帽待干, 一次性注射器抽2m L生理盐水, 连接一次性静脉针头。针头刺入肝素帽, 排尽留置针内空气, 待用。

2.2 操作

患儿取合适卧位, 尽量将贴膜覆盖范围内的头发剃净, 消毒皮肤待干, 准备贴膜。助手固定好患儿, 协助抽回血。操作者先旋转松动针头套管,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留置针针柄, 左手绷紧皮肤, 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 在血管上方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 进针速度应稍慢且平稳, 防止穿破血管壁, 形成皮下血肿。见有回血时, 降低角度, 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前行0.1~0.2cm, 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 以免穿透血管。右手持针姿势不变, 左手拇指食指轻柔的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 送入血管。试推生理盐水, 如针头部位不隆起, 则慢慢抽出针芯, 用3M贴膜固定, 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如局部出汗较多, 先擦干汗液, 再用贴膜固定。适当固定肝素帽。必要时, 用长胶布或弹力绷带饶头1圈固定。对躁动患儿可戴头网或手戴手套、袜子, 防止抓脱。戴头网者,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留置针夹子处因紧贴头皮, 易造成损伤, 故要将其放置到合适位置, 必要时加小纱布垫隔开[1]。取下注射器, 连接输液装置, 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 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循环负荷过重。

2.3 操作后护理

输液时, 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 刺激性液体和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 宜相互间隔, 且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2]。输液结束后, 5m L注射器抽取2~5m 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封管时夹管部位在靠近透明三通的硬软管结合处[3]。这样可有效的减少血管内的血液倒流至留置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置管期间, 做好全面护理。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特别是体温的观测。穿刺周围皮肤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观察穿刺点局部反应: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反应。留置期间, 及时巡视, 床头交接班。

2.4 健康教育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留置针的一般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在留置期间, 合理保护、加强看护。告诉患儿和家长如发现局部有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通知护士, 以便及时处理。告知患儿和家长, 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 完全可以预防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让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 以减少患儿的痛苦。

3 结果

452例患儿中, 449例保留3~7d, 其余1例为家长私自拿头网, 将留置针拔出;2例为患儿手套脱出将留置针拔出。无一例发生皮下血肿、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家长满意度提高。

4 讨论

(1) 头皮静脉浅表, 易见, 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 提高了护士的信心、减少了患儿痛苦、增加了家长的信任感,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达到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2) 头皮静脉留置针血栓、静脉炎发生率低[4]。提高了护理质量。 (3)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4) 新穿刺的留置针可先抽血, 再输液, 减少了小儿抽血的痛苦, 家长更能理解、接受。 (5) 头皮静脉留置针易于固定, 当患儿躁动或改变体位时, 头皮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和损伤血管。 (6) 操作方便, 有效的减少了护患纠纷。而且方便观察输液部位, 及时了解输液情况。 (7) 头皮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 有效保护血管, 能保持静脉通畅, 减少液体外渗, 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 防止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家长因看到患儿穿刺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密切了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效果观察。结果 留置针易于固定, 留置时间长。结论 该穿刺方法方便、实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体会

参考文献

[1] 冯艳丽.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41~43.

[2] 杜文君, 王海丽.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13) :124.

[3] 牟凌.静脉留置针封管夹不同位置对留置效果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0, 10 (1) :53~55.

静脉注射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00例, 男90例, 女110例, 年龄21~60岁, 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200例, 男121例, 女79例, 年龄20~60岁, 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观察并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输液针的保留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

1.2 方法

1.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护士在置留置针前, 首先评估患者血管情况, 避开皮损部位, 采用七步法充分洗手, 以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消毒面积10 cm×10 cm为最佳, 消毒范围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敷贴面积, 持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

1.2.2穿刺

穿刺应该从血管远端开始, 避开关节、神经与皮肤表面有破损的静脉, 进针角度为15~30°角。缓慢进针, 以免速度过快刺破静脉后壁。在针芯侧孔处观察有无回血, 出现回血后, 压低角度, 平行进针约0.2 cm, 保证外套管在血管内, 右手食指推动接头将套管全部送入经脉后, 撤去针芯, 左手用拇指按压针尖处, 能减少血液向外溢出, 右手持肝素帽, 旋紧与留置针上, 透明敷贴密闭固定。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5 m L生理盐水注入留置针内, 将血液推入静脉, 避免针头内血液凝固造成留置针堵塞失败, 待输液时, 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 将针头插入即可, 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1.2.3 留置针敷药应用及固定

穿刺完毕后, 再对穿刺部位消毒1次, 将透明敷贴与针座平齐固定, 留置针专用胶布要求与敷贴平行, 在胶布上标记置管日期和时间, 由于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银屑病患者的主要特征, 所以需要引起临床护理重视, 经常观察患者皮损情况, 特别是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等, 发现污染必须立即更换, 保证银屑病患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清洁卫生, 减轻患者痛苦。

1.2.4 封管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冲管液用3~5 m L生理盐水, 封管液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2 m L (肝素液浓度为10~100 U/m L生理盐水) 。封管时一边缓慢推注, 一边退出针头, 这样不但可减少封管时静脉壁的冲击力, 还可以保证小开关至针尖部位一直维持正压, 避免出现血液倒流入血管针内堵塞留置针, 留置时间一般4~5 d。

1.3 一次性钢针输液

用常规静脉穿刺法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15~30°) , 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 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推进少许固定。

1.4 静脉炎评价标准

Ⅰ度:穿刺点有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有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没有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有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能触及硬结[4]。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U检验。

2 结果

经U检验, U=204.6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观察组比对照组保留时间长, 见表1。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7, P=0.03, P<0.05) , 可以认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见表2。

3 讨论

银屑病患者由于皮肤鳞屑多, 导致护理输液的很大困难, 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护理工作。从我们观察的病例可以看出:表1显示静脉留置针比一次性钢针输液针的保留时间明显延长, U=204.6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显示静脉留置针比一次性钢针输液针静脉炎发生例数少, χ2=4.737, P=0.03,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明确得出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钢针输液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此外,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 可以有效地保护静脉血管,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病人进行血管穿刺的次数,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使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了;由于留置针在静脉内保留时间较长, 对于手术、危重, 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 从而保证了有效地治疗。

静脉炎发生率肢体远端静脉要高于近端, 下肢高于上肢。静脉炎前臂发生率少于手背部、上肢少于下肢、颈外静脉少于四肢浅静脉[5]。银屑病患者发病部位以头皮最常见, 约占46.9%, 其次为小腿、大腿、肘部、背部和上臂。护理工作者在选择留置针时, 应在注意避开患者的皮损部位的前提下, 选择静脉炎发生率低的部位进行穿刺, 待留置成功后, 护士应对家属履行告知义务, 使患者与家属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 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防止患者因皮肤瘙痒将留置针污染, 并且叮嘱患者与家属不要碰触留置针以免留置失败, 出现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该马上拔除重新留置。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没有出现苍白、红肿、血管有无痉挛及条索状改变, 防止发生静脉炎[6]。

综上, 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易掌握、经济等优点, 是银屑病患者输液的理想途径与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观察并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输液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长 (P<0.01) , 静脉炎发生率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易掌握、经济等优点, 是银屑病患者输液的理想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输液,静脉留置针

参考文献

[1] Schon, M P.and W H Boehncke.Psoriasis[J].N Engl J Med, 2005, 352 (18) :1899-1912.

[2] 郑志忠.银屑病的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 :8-9.

[3] 宋润珞, 张雁冰, 魏风辉, 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 :240-242.

[4] 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10, 14 (11) :1367-1368.

[5] 王志琼.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11, 30 (29) :87.

静脉注射范文第5篇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静脉输液法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常用溶液有5%和10%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常用溶液有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3)碱性溶液: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常用碱性液有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消除水肿。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常用20%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

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有两种。中分子右旋糖酐有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量的作用。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输入后使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多用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和低蛋白血症等。

(3)血液制品: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常用的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

静脉高营养溶液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用于不能通过消化道供给营养或营养摄入不足的病人,可用静脉插管输注静脉高营养溶液的方法来维持营养的供给。其成分主要由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组成。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静脉输液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进行核对(三查,八对)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 (2)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

(3)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配伍禁忌,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

(4)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 (5)携用物至床旁,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排气;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肢体下放小垫枕及治疗巾,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握拳(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静脉,对需要长期输液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7)再次核对及排气,取下护针帽,绷紧皮肤,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

(8)固定针柄,松止血带,嘱松拳,打开调节器(三松)液体滴入通畅,病人无不适后用输液帖固定;

(9)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数;

(10)整理用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数,嘱患者输液时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1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

(12)输液完毕,轻揭胶布,轻压穿刺上方敷贴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休息。

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针头阻塞,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可抬高输液瓶位置。

⑤静脉痉挛,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倾斜溶液瓶,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必要时更换。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1.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另选静脉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局部无肿胀、疼痛,挤压输液管有回血。调整针头或变换肢体位置。

(3)针头堵塞:挤压输液管有阻力、无回血。另选静脉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滴液缓慢,有回血,无其它异常。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

(5)静脉痉挛:滴液缓慢,有回血,沿静脉走向出现疼痛。可局部热敷注射处上端缓解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

滴管无侧孔时,取下输液瓶并倾斜,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同时保证点滴通畅;滴管有侧孔时,折住滴管上端的输液导管,打开滴管的侧孔,空气进入液体下降至所需液面,关闭侧孔,松开上端输液管道。

3.滴管内液面过低

滴管无侧孔时,一手折紧滴管下端长管,另一手挤捏滴管至液面达到所需高度。滴管有侧孔时,折住滴管下端的输液导管,打开滴管的侧孔,液体下降至所需液面,关闭侧孔,松开下端输液管道。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装置有无漏气和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静脉输液常见的故障有: 1.液体不滴; 2.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3.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4.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常见的故障很容易记忆,但是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一般不会让我们直接进行挑选常见的故障类型,常见的考试形式为通过病例的形式,告知患者的临床表现,然后让考生通过分析然后挑选患者为哪种类型的故障或是对故障的排除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对各种故障的特点和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1.液体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

表现:穿刺局部肿胀,患者疼痛明显,挤压输液管无回血; 处理:重新穿刺。 (2)针头堵塞:

表现:穿刺局部无异常,患者一般无自主感觉,挤压输液管无回血而且阻力明显; 处理:重新穿刺。 (3)压力过低:

表现:穿刺局部无异常,患者一般无自主感觉,挤压输液管有回血,稍微放低肢体液体滴下; 处理:抬高输液瓶,或是放低输液肢体。 (4)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

表现:穿刺局部无异常,患者一般无自主感觉,挤压输液管有回血; 处理:调整针尖斜面; (5)静脉痉挛:

表现:寒冷环境中输液,局部无异常,患者可稍有疼痛,挤压输液管有回血; 处理:局部热敷、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2.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处理:将莫菲滴管下方的输液管犯着,将输液袋翻转,挤压莫菲滴管内的液体,使之进入输液袋,但是挤压后应注意莫菲滴管下方的管道内是否有空气。

3.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处理:适度挤压莫菲滴管,使滴管内液面达到莫菲滴管的1/3~1/2即可。 4.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处理:检查莫菲滴管和输液管是否有裂缝、输液管连接时候紧密,必要时更换输液管。 临床上4中故障均较多见,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更多的是通过病理让考生在相似的表现中找出一个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区别,这种区别也正是很多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较为缺乏的,希望今天的总结对考生有所帮助。

常见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输入溶液、药品或输液器医学 教育网原创含有致热原有关。

(3)护理措施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 2)对症处理

3)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原因。

4)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二、空气栓塞

(1)评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

(2)医护合作性问题:肺栓塞,与气体进人血循环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医学 教育网原创头低足高位。 3)氧气吸入。

上一篇:焊接材料下一篇:焊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