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饮水范文

2023-12-15

全国农村饮水范文第1篇

**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省检查组:

**区地处秦岭深山,丹江上游,为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定贫困县。全区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有耕地万亩,人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人均不足2分。多年平均降水量米,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041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土层薄、质地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的贫困山区。

根据**市水务局于3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区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现将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XX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截止XX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7%,自来水受益人数为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户人口万人,有集中供水点供水人口万人。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达到20吨以上的124处,供水人口万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处,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处,自流工程82处,提水工程42处,有净化设施的43处,无净化设施的81处。全区12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43处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员10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92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全区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万人,其中水井万人,引泉水万人,集雨人饮水窖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万人。

全区还有万群众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其中有万人由于水量不足或水源保证率不够,饮水十分困难;有万人长期喝着高氟、苦咸和污染水,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饮用高氟水万人,主要分布在夜村、闫村、上官坊、蒲峪、杨斜、麻池河、杨峪河等7个乡镇的20个村,饮用苦咸水人口万人,主要分布在麻街和沙河子2个镇的2个村;污染水分布于全区26个乡镇办事处,约万人。造成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的因素主要是: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垃圾、粪便以及农业生产上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周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导致饮用水水质严重超标。另外,大部分山区群众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山间地表水,伴随着大量的腐殖质、微生物严重污染,使得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水质化验肉眼可见有丝状、颗粒状悬浮物,细菌总数超标达2400CFU/ml—4000CFU/ml。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

全国农村饮水范文第2篇

根据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关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检查的通知》(明水水〔2009〕196号)的要求,我局会同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等有关单位对上青乡、杉城镇、梅口乡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了检查,现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上青乡、杉城镇、梅口乡农村饮水安全整乡推进工程,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26万人。上述三批项目总投资534.9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48.9万元、中央新增投资75万元、省级配套29.9万元、地方自筹381.12万元,

1、2007年实施地为上青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3643人,建成供水规模453吨/日,总投资141.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1.9万元,该项目已20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

2、2008年实施地为杉城镇,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865人,总投资244万元,建成供水规模1700吨/日,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7万元、新增中央投资25万元,该项目已2009年3月底全面完成。

3、2009年实施地为梅口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065人,总投资149.42万元,拟建供水规模696吨/日,其中:新增中央投资5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9万元。截止8月30日,已完成投资84万元。已完成麦坑村、梅口村江坑组,大洋村王土段、交洋、上下大洋组及拥坑村温仂坑组全部工程;廖元村湖边、下居洋组,拥坑村际一(三林段)组已完成管网铺设,正进行池体钢筋混泥土浇筑;梅口村黄家坊组正进行管路清理及管床开挖,计划于今年11月底完成。

二、工程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中变更情况

各乡镇在实施整乡推进项目中基本能按照批复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年限来实施。但个别地方因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

1、2007年上青乡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是早期项目,补助标准低,县、乡财力有限,使得项目实施难度大,只能对饮水设施和建筑物加于完善,对急需解决饮用水的村组按设计实施;

2、杉城镇八里桥村,因只有朱家坊自然村饮水不安全,在实施过程中该自然村无法找到合适的水源,须从行政村部引水,从村部水厂引水水量又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只能对行政村水厂进行扩建,致使工程投资增大;

3、杉城镇南会村村庄座落较分散,采取集中式供水不理想,且该村三个自然村水源条件较好且为山涧水,因此,采用分散式供水,故整个工程投资增大。

(二)项目实施情况

在工程建设中,各乡镇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公示制和竣工验收制。

1、执行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村根据批准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的户数和人口、开工与竣工时间等内容在项目区张榜公示,由管理人和受益群众参与施工全程监督。

2、落实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各项目乡镇实行了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项目法人,并在项目实施前,由项目法人组织招标投标和工程实施。由于单个工程的投资较小,且又分散,工程采取邀请招标的办法进行招投标,招标投标在业主的组织下,由各乡镇纪检监察以及发改、水利等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择施工单位,并与工程施工的中标单位均签订正式的合同。

3、狠抓质量监督。由于工程资金不足且又分散,项目实施中没有实行监理制,为了监督工程质量,各乡镇成立了以工程技术人员、受益群众组成的巡回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流动监理,每个村确定专人现场跟班进行质量监督。

4、做好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依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暂行)》,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将验收结果作为下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目前,县里已组织人员对2007年和2008年项目进行了初验。

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在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工程公示制和验收制等“五制”管理,严把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和工程质量管理关。在工程实施中严格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实施,乡镇、村组织人员现场跟班对工程质量监督,我局也落实专人,分片负责,指导工程建设,跟踪检查各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建设进度、质量,确保了工程能按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今年5月中旬,在我县组织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巡查过程中发现梅口乡大洋村清水池建设中,清水池池壁设计为双排钢筋,但施工为了施工方便,认为加大钢筋直径,就可以按单排钢筋布置,巡查人员发现后,立即制止,并责令其整改。从这次检查情况看,各工程的质量基本达到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未发现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等问题。

四、资金管理及到位情况

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县资金由财政直接拔付到项目乡镇,由县财政监督,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从检查情况看,2007年、2008年资金都已到位,2009年中央新增资金已到项目乡,省级配套资金已到县财政。各乡镇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比较规范,没有发现挤占挪用和贪污腐败现象。

五、建后管护落实情况及效益情况

2008年我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11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使用水户协会真正担负起管护责任,县政府下发了《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宁县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规定(试行)的通知》和《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人员考核细则》,明确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主体、范围及管护经费等。在这次检查中投入运行的供水工程基本都是用水协会在运作,确定了管护人员及管护办法。

在工程建设时,实行“一户一表”,供水工程投入后,全面推行用水计量和“抄表到户、一票收费”的末端水价制度,收费标准由0.1—1.0元/吨不等的价格收取。如南会村的白鹭滩自然村,由于该自然村在景区附近,很多村民开设了家庭宾馆,旅游高锋期用水量增大。村里决定对受益户每月用水量在10吨及以下的,按0.3元/吨标准计收,每月用水量超过10吨的,超过部分按1元/吨标准计收。

由于各级高度重视,加之农民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建设和投入力度大,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目前各工程的运行情况看,供水工程坚持24小时供水,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使1.26万人喝上了安全自来水。项目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发挥了工程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表示满意和认可。

六、存在问题

1、局部季节性缺水问题凸显。近年来气候变化大,连续干旱,致使山涧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大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与农业争水,使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为此需增设备用水源。

2、水利技术人员匮乏。根据规划,在全县范围内需要进行全面性建设;但目前乡镇水利技术力量受限,需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应对全面建设的形势。

七、今后的工作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工程的补助力度,同时充分发动全县群众,大力拓宽建设资金的投、融资渠道,逐步推进一体化净水装置,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2、抓好工程建设。以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为主线,抓好工程建设。一方面是在前期要搞好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保证供水工程的设计合理、完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是在建设中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及材料的使用关,采取土建工程公开招投标、由受益乡、村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管材项目比价采购等的方式,保证供水工程的质量。

3、督促做好水源及水厂厂区防护。在我县的山区地形,发源于各山涧的溪水是全县各村饮水工程主要的水源点。根据要求,水源点的保护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事牌;在取水点上游,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产、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4、加强建后管理。通过用水户协会的规范运作,针对我县已建供水工程存在着“重建轻管”等现象,我县确定2009年为用水户协会“规范运作年”,通过加强财务培训、业务培训等方面,在用水、管水方面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建管并重、良性运营”的运作模式,使供水工程能长续利用,造福人民。

全国农村饮水范文第3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今年河南省已投23.68亿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0日 05: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记者7月4日获悉,省财政厅近日再次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8.61亿元,至此,今年省财政厅共分三批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20.61亿元,加上市县配套金1.21亿元以及群众自筹1.86亿元,今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已达23.68亿元。这将让508万农村人口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财政下达的总计20.61亿元资金中,中央补助资金16.7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3.88亿元。

我省是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的省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连续多年成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将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中央补助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涉及17个省辖市、139个县市区、783个乡镇。自今年2月中央下拨第一批建设资金以来,省财政厅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分配资金,及时划转中央投资预算,积极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水利基金,千方百计筹措省级配套资金,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在财政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55亿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7261处,解决了11865个行政村、17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按照《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总投资168.9亿元,规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2999.7万人,学校师生人口630.3万人。

全国农村饮水范文第4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今年河南省已投23.68亿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0日 05: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记者7月4日获悉,省财政厅近日再次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8.61亿元,至此,今年省财政厅共分三批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20.61亿元,加上市县配套金1.21亿元以及群众自筹1.86亿元,今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已达23.68亿元。这将让508万农村人口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财政下达的总计20.61亿元资金中,中央补助资金16.7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3.88亿元。

我省是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的省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连续多年成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将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中央补助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涉及17个省辖市、139个县市区、783个乡镇。自今年2月中央下拨第一批建设资金以来,省财政厅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分配资金,及时划转中央投资预算,积极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水利基金,千方百计筹措省级配套资金,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在财政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55亿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7261处,解决了11865个行政村、17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按照《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总投资168.9亿元,规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2999.7万人,学校师生人口630.3万人。

全国农村饮水范文第5篇

一、我县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国土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856 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42 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8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00㎞,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河流长度4.6㎞。全县现有在册灌溉水库67座,山塘7714口,大小堰渠14912条,各类防洪堤岸35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09处,总装机12.8万千瓦水电站150座。

总体来说,我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深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溪流及水库水。河水、溪流流速及 1

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水、溪流、水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1、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

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2、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3、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4、水的放射性指标。

三、农村饮水安全应有长久之计

(一)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防治并重,完善相关体制。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全国农村饮水范文第6篇

近几年,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服务民生、打造节水型社会为宗旨,抢抓新的历史机遇,全力服务、兴水惠民、改善民生,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北长80.4公里,东西宽34.5公里。全县总面积1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5万亩。全县辖12个乡镇、4个办事处,54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1.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35万人。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59.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3亿元,农民人平年纯收入为12026元。

我县自2005年开始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九年的发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240.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690.6万元,省配套资金1576.53万元,市、县及群众自筹1976.35万元。共完成了97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17.59万农村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占农村总人口的36.38%。到目前为止,全县“十二五”规划内还有5.9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未得

到解决。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做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工程效益。我县2005年开始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水利局统一调度、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责任明确,积极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 “政府组织、水利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并落实了分级负责制,为强化责任落实,有项目的乡镇与县政府签订责任状,各乡镇按责任状履行职责,做好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处、群众自筹资金等相关工作。同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3、程序规范,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工程建设严格实行“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督促参建各方切实履行职责,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受益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对大于30万元的土建和安装工程按要求进行了公开招标,管材统一由县水利局组织公开招标采购。工程实施过程中,县水利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施工。

- 2

前集中供水工程。二是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由永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而我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给排水专业人员较少,加上近年来饮水工程多,设计任务重,造成了大多工程设计时间较仓促,大部分技术方案没有进行方案比较。且大部分工程以初步设计阶段成果进行施工,后续没有进行技施设计,导致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细节问题出现偏差较大,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三是申报项目与下达的计划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部分项目群众积极性不高,前期工作被动,自筹资金难以到位。有的项目指标减少,设计工程量不能全部完成,导致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施工阶段的问题

⑴、工程进度较慢。一是矛盾纠纷多。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且需要协调乡镇、村组、电力、公路、通讯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如2012黄田铺集中供水工程,主管沿207国道铺设因迟迟没有得到公路部门的行政许可、当地村民的不支持配合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对集中安装自来水,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等靠要”的想法,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甚至有的农民觉得没必要花钱改水,认为自家手压井使用方便,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导致部分农民不配合、入户不及时、接电不及时等情况,影响施工进度,更有甚者还阻挠施工。

⑵、资金缺口大。一是补助标准偏低。我县属于丘陵

- 4

3、建后管理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还没有出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没有设立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基金,大多数饮水工程移交后要依靠当地群众管理,但缺乏水厂管理经验,无相关技术人员,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二是水质难保证。我县广大农村地县,由于水源地规模小,分布散,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由于政府安排的农村饮用水质检测中心专项经费不够,县水利局只有水质检测技术人员而没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多为有偿服务,一些村镇由于难以承担水质检测费用,导致农村饮用水开展的常规水质检测工作难以开展,给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建议

1 、修改完善全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尽快修编“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再次给合我县实际。结合我县的可饮用水源分布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将拟建工程与已建的饮水工程相结合,争取实现供水管网覆盖全县,有条件的地县采取并网供水、联网供水,逐步推行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要紧紧抓住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市、县财政要有适当的配

上一篇:全国俄语大赛范文下一篇:青奥题目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