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论文范文

2023-09-17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法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士官学校学风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初步分析了学风不佳的主要原因,探索了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归纳了组织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

学风对培养士官学员以军政素质和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素质在士官学员能力结构中处于本质层面和核心地位,是在学员基本能力基础上经过整合、积累、验证、叠加和拓展形成的深度能力,是一种深层次、宽层面的综合性能力。学员在校期间,学校通过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为学员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员在军政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获得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产生创新与自我提升的意识,进而逐步培养自我完善的能力。士官学校学风建设直接影响着学员所有课程的学习,影响学员军政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整合、提升与拓展。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实现士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士官学校要持续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学风。没有良好的学风,即使生源再好,师资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完备,学校也难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而良好的学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生源质量不高、教学设施不足等短板,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效果;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求是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员如何做人、做事,让学员终身受益。历届毕业学员在部队的良好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体现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实现着士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士官学校学风现状

(一)教员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教风不正问题

士官学校教员队伍中,个别教员缺乏责任感,对待工作没有敬业精神,对待学员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引导,缺乏教书育人意识,只是简单地把教学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授课时缺乏激情,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效果较差。

(二)学员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对学风的引导上出现了偏差

个别学员队干部认为,学习是教员和学员的事,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他们不是引导学员努力提高学习效果,而是更多的强调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站岗执勤等日常事务,导致学员平时休息时间偏少,严重影响正课期间的学习效果。

(三)学员群体中存在的不良学风

部分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所学未必有用”等现实情况的影响,直接导致部分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存在“混日子”的思想。这些都给士官学校创建优良学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目前学风不佳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巨大冲击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士官学校作为军队院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周围,享乐主义、官僚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也流传甚广,对士官学校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二)士官学员毕业分配体制的制约

现行的士官学员分配原则是哪个大单位来的,原则上就分回哪个大单位。回原大单位后,多数士官学员没有被按专业和岗位对口的原则进行二次分配,2012年,我们对当年毕业的500多名学员进行所学专业和岗位的对口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只有46.8%的学员专业和岗位基本对口,所学专业、装备和岗位完全对口的不足30%。

(三)没有形成培育良好学风的运行机制

因士官学校成立普遍较晚,因部分规章制度不完善和个别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在对教员的管理方面,存在着思想教育不到位、师德建设松懈等问题;在队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日常行政管理、轻教学管理等问题;在学员管理方面,存在着重平时表现、轻学习效果等问题。

(四)学员的吃苦精神不强

目前,在校学员基本全是90后,这部分学员的最明显特点就是,从小在家中是绝对的“中心”,全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围着自己转,平时对娇生惯养习以为常,很少经历过吃苦的滋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后特别容易放弃。在学习和训练压力较大时,相当一部分学员采取了混日子的态度来完成学业。

四、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学习教育,开展多种活动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通过学理论、讲校史、以及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要利用好学员入学、教师节、开展主题教育等时机,大力开展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从我做起、爱校建校、为校争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建立健全机制,搞好渗透结合

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将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体现在学校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办学育人的各个环节,确保风气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而且能够被全校人员自觉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要着眼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改进管理方式,加强教学督导,健全教员、学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强化自我教育,突出典型示范

通过设立网络论坛、校园广播、开辟《士官报》专栏等多种渠道,努力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可以自主参与的讨论交流平台,广泛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活动。同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运用典型人物这一优良风气的模范载体,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广大教职员工受到感召和激励,真正使学风建设入脑入心。

(四)优化人文环境,创建和谐氛围

要通过校园政治环境布置、文化景观建设,以及建立各类荣誉室等途径,积极发挥人文环境对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学风建设有机地融于校园文化之中,激励广大学员奋发进取,勇于拼捕的精神,主动向他们压担子,使他们敢于吃苦,培养他们的“血性”。要通过开展主题突出、催人奋进的文艺演出、书法摄影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同时要大力倡导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际环境,使全校人员能够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五、组织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员齐抓共建

加强学风建设,事关学校建设与发展大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把学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对本单位的风气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分析研究,摸索特点规律,掌握工作主动权。各级领导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努力成为良好风气的实践者、示范者和传播者,处处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全校人员,作好风气建设的表率。

(二)完善具体措施,注重解决问题

各单位要努力在找准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用实劲。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规范入手,认真分析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加强风气建设的具体办法,不断调整完善思想行为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机关各部门要制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措施,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积极热情地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铺好路、服好务;广大教员和学员要认真落实教风、学风建设要求,自觉克服存在的不足。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综合效益

树校风、抓教风、正学风,涉及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紧密联系学校各阶段的工作实际,着眼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要不断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好开学典礼、党日团日等时机,切实发挥好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多种载体的教育功能,大力塑造和弘扬良好的校园风气。要注重抓反复、抓巩固,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营造氛围为途径,以严格管理为保证,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管齐下的建设格局,全面提升学风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明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2]乌斯满?达吾提.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1).

[3]肖小英.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加强高校学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6).[5]韩延明.分层次全员推进学校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3).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学风是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是教风、校风的基础和表现,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构建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原则入手,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权重,并将其用于A大学学风建设中,最后提出提升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

一、引言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包括学校组织保障、学生学习风气、学校学风氛围、学风建设效果内容在内的有机整体。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黄金时期。青年学生的成才都贯穿于良好的学风之中。大学生在优良学风的指引下,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因此学风建设既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所以,如何搞好高校学风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现代意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研究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1.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任何一个指标体系的构建都以一定的原则为前提。高校学风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体现在学风建设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要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能准确反映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为高校的学风建设提供实践参考,规范和引导高校的学风建设,使其充分体现高校发展的自身定位,融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长远规划。

②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体现了指标体系要求综合、全面,但又要尽量避免指标之间的复杂,反映高校学风建设体系的整体要求,要尽可能包含影响学风建设的各主要因素,不能遗漏。

③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些评价指标因其综合性、内涵性强,难以简单地定性判断或量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这些评价指标在实现对定性指标定量分析的同时,也能对定量指标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客观反映指标的内涵和本质。

2.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设定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较多,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在科学性、系统性、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高校学风建设的指标体系。本文将目标层高校学风建设(A)分为四个一级学校组织保障B1、学生学习风气B2、学校学风氛围B3、学风建设效果B4,四个一级指标下面共设置了29个三级指标。

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设置权重。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构造一个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两两比较,按照一定的标度理论,得到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各要素的重要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它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原理比较简单,有较严格的数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决策。得到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及权重如表1所示。表中共分三级指标。

三、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应用

1.A大学学风建设的综合评价的数据准备

基于以上评价体系,本文以A高校的10个学院为例,评价该校10个学院的学风建设状况。该校10个学院的学风建设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按照设定的标准,由等级1-5进行打分。如人才培养方案D1,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明确,培养计划合理,富有个性化,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为5分;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明确,培养计划基本合理,缺乏个性化,课程结构基本合理为1分。再如就业率D29,就业率高于98%的为5分,低于90%为1分。其余标准限于篇幅,正文略。

2.A大学各学院学风建设评价得分

根据上述评价体系设计,对A高校的10个学院的四个一级指标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的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A大学管理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名列第一。经济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等学风建设情况较好,稍稍落后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在该校处于中等水平。电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学风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艺术学院其学生学习风气在最后一名,影响了整体学风建设的效果。

四、提升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工作评价机制,构筑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合力

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育人从思想引导的意识层面到奖惩措施落实操作角度的方方面面,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高校各部门、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相关部门把握工作方向、明确工作抓手的重要方式。制度建设、物资支持是基本保障,课堂纪律等日常管理措施是促进院系、班级良好学风形成的途径,学位授予率、研究生报考率等数据是反映学风建设成效的有力杠杆。通过量化具体的评价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弱项指标,从而形成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2.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以学业规划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大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问题,它涉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使其尽快熟悉和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任务和目标,了解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要点,同时要大力推进学业规划指导工作。学业规划一定程度上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成效体现,学生在辅导员、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制定大学的发展方向和阶段性目标,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明确监督反馈机制,以教风考风端正优良学风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良好的教风对学风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切实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和榜样。考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倡导诚信考试,通过考前动员、填写诚信考试承诺书等方式,使学生首先从思想上树立诚信考试的意识,同时要抓好考试过程中的各环节管理,严格监考程序和制度。做好学风建设过程控制,及时反馈课堂出勤率,客观分析不及格率等指标,履行专业教师在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中的管理教育责任,切实发挥教风考风在学风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努力做到通过良好的考风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

4.完善制度管理,以行为规范强化优良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要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通过制定严格、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良的学风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依靠明确的制度、规范严格的管理管出来的。学校应实行学生日常管理教师参与制,任课教师通过协助辅导员老师参与学生的管理,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引导工作,特别是对于特殊群体,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使他们及早走出困境。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重要的是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及鼓励工作。

5.浓郁校园学习氛围,以优良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是学风建设的催化剂。要优化大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餐厅、寝室等充满文化气息,为大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提供平台,并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和优秀校友来校做报告,举办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同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浓郁学术氛围,以优良学风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润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J].今日科苑,2006(12):101.

[2]苏溪泉.试论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学风建设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124-126.

[3]徐军洲,万灵.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5):177-178.

[4]徐进,惠太望.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嘉兴学院学报,2007(1):89-94.

[5]朱石生.大学生考研热对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17-19.

[6]杨学锋.高等学校学分制条件下的学风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82-84.

[7]张跃飞.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高等学校学风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4):125-127.

[8]孙华.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9]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7.

基金项目:江苏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基于管理机制创新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号:C-b/2008/01/006);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学风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JDXGA201001)。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学风建设是大学的精神面貌反映,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发现,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可以从增加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谢,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入手。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败。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学习倦怠 学风建设 和谐师生关系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外在反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体现,是学校品位的体现和其成熟的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是主题。但伴随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90后”学生开始成为学生主体,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明显,促使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不断进行思考、改善和开拓创新。

1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抽样调查分析——以我校二级学院土木学院为例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土木学院学生厌学的状况及原因,找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以期促进土木学院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土木学院采用福建师范大学连榕老师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土木学院非毕业班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表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730份,履盖土木学院非毕业班的五个专业三个年级。通过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发现和连榕老师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1)学生由于行为不当造成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其中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专业学习的价值判断上,表现出较严重的逃课、不爱听课、不努力、迟到、早退等不良学习行为上。这些都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存在问题,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不够。因此,提高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减少其消极心理的重要问题。

(2)相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理想承诺不够明显,说明大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还不很够,对专业的喜爱更多的是出于直接兴趣,对学习有较强的功利性,对所学专业今后能提供怎么样的空间,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缺少足够的认识。

可见,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同,专业归属感不强,学习的成就感低,无法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如果渴望得到老师在学习上的帮助,而老师的帮助又不够,学生在学习上就没有足够的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肯定会深刻地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可以从增加学生的专业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对专业的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离不开专业教师发挥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着重要影响。他不仅传授的是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专业发展,解惑学生人生方向的指导者。他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败。

2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形成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学校中主要的人际关系。目前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的功能有了新的延伸;学生群体开始出现多样化,个体之间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益突出。所有这些都给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首先由于惯性思维的存在,造成学生缺乏师生沟通的能力,主动性较差。学生在升入大学前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状态,习惯等待老师的关心和安排;“80后”大学生从小在全面呵护中长大,以独生子女居多,形成以我为中心的理念,这也是造成学生交往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改变了沟通交流方式,“宅男”“宅女”不擅长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师生间虽都有交往的愿望,但实际交往的效率并不高。

其次师生交往的方式只停留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敬畏、依从、冷漠、疏远,虽然师生间还存在着相互尊重,但缺少了相互间的理解,彼此间容易形成隔阂,产生距离。这些都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拉近师生的距离,发展师生的情感,也就达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再次师生交流内容单一,情感方面沟通较少。其实师生间更可以通过介绍专业相关知识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交流专业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快乐,进行更深层次的“朋友式”的情感交流,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成长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青少年,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有极其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还要不断吸取新知识,了解各种新现象,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也只有通过对教师的更多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对专业有更多的了解。理性的了解了专业,才愿意深入学习,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教师的提高。

由于师生交往关系的不密切,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程度不够,在学习上的兴趣不大,对学习的动力不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整体的学风建设。

3 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指师生交往中,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尊重,师生共处于一个真善美统一体中。既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舒适的环境,又能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畅通实现,顺利完成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能力的重任。

“师生感情亲密无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我国古圣人孔子不仅热爱关心学生的品德和学业,而且还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健康状况。他为子路、冉有、子贡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时常接济家贫的原宪;冉伯牛患上不治之症,他亲自探望,十分痛苦;颜回病逝他痛心疾首。这些都表现了他与学生休戚与共的感情。因此,情感交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最高境界。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是个体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关键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道德等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营造平等、轻松的教育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倾诉,教师能分担学生的忧愁、分享他们的快乐,讨论学术上的难题,讨论人生、理想等话题,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

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教育与情感沟通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可能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和谐师生的构建。

4.1 拓宽师生交往的渠道,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很多。为了消除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通过QQ、邮件、论坛和手机短信等各种形式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精华,陶冶师生,积极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健康向上的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构架师生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避免出现学生活动老师没时间参加,教师活动学生没资格参加的被动局面,使师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动的乐趣,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4.2 在学生中加强对教师的宣传介绍,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板报,在开学初对开课教师进行密集宣传,如所获得的奖项、参与的科研、教学特点等,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上课的教师。通过各种时间、空间的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教师,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通过网上评教等简单片面的手段误导学生去评价教师。

4.3 建立良好的师生对话制度,提供沟通疏导方式

教师也有喜怒哀乐,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随时都可能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知识的欠缺和人格的不足。学生确喜欢用非理性的标准来完美地要求老师。教师和学生也存在年龄上的差距,可能会产生观念、意识、行为上的不同。这些都需要通过“群体对群体”的交流模式,彼此向对方散发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教学模式、世界观、价值观的观点,并相互接收对方“散发”过来的信息。通过这种沟通,师生互相影响,互相改进,不仅体现了师生双方平等、互尊,彼此更具有亲和力与吸引力,关系更加和谐。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前提,其中教风与学风又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才能够开展好日常的教学工作。本文中,笔者在简单介绍学风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探究。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产生的问题,相应地给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内涵;问题;对策

一、学风的内涵

从理论上来说,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校活动以及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学习风气与氛围。一个高职院校的学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是学校学生学习的水平。因此,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工作的学风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但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下面,笔者就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比较严重以及沉迷于网络现象较为普遍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1、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确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树立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笔者在撰写本文的时候,对某班级的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所有的学生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一的学生有着较为明确的学生目标;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没有太明确的目标。试想,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么在学习中就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9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是注重自己的感受。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同时,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在对学习态度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百分之三十六的人认为自己会好好学习,自认为态度端正,而其他的百分之六十四的学生则自身就认为态度不端正,态度不端正就不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比较严重

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比较严重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考试过程中的作弊现象就是学风建设中的考风问题。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好好学习,到考试的时候才着急,为了能够顺利及格,学生就会想到作弊。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作弊现象。作弊的动机都是为了考试及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试中可以作弊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学生日常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学风建设。

4、沉迷于网络现象较为普遍

沉迷于网络现象较为普遍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按照了校园网,网络比较发达,学生的公寓都可以链接网线,进行上网。90后的很多学生都精通于网络游侠,加之QQ空间、微博等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曾经为了上网而选择了逃课。长久地沉迷于网络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各方面的原因,下面,笔者就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具体介绍如下:

1、高职院校扩招导致学生素质降低

高职院校扩招导致学生素质降低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招的更多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水平和学历没有要求。有的高职院校甚至会招收那种初中没有念完的学生。这样的扩招就会导致学生的素质各不相同,素质较低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学生不能根据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

学生不能根据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是被父母选择的。父母因为学生年龄小,不懂得社会的需求,往往会根据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强制性接受他们的专业。这样的强迫性让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兴趣不大,不利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高职院校教师责任心不高

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心不高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发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以下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前提。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技能以及知识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待大一的新学生,这些学生进入一个与他们之前接触的截然不同的环境,必然是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师更是需要及时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对学生开展学风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确定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额外注意学校的后进生以及贫困生,通过不断鼓励和支持来打消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学习。

2、加强对教学以及考试的管理

加强对教学以及考试的管理是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以及考试的管理,不断完善教学以及考试制度,杜绝学生逃课、教师逃课以及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要求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从周一到周五都要上晚自习,这样的管理方式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使其在晚自习的时候能够完成作业,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心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心是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外在保障。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心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要将高职院校教学的水平放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服务水平。第二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其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举办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研讨会,进一步指出了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好处,让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创新,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团队能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举些简单的例子来说,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学术讲座和各种学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激起学习的兴趣。笔者所在的学校定期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学习竞赛活动,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学风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上文中,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教学以及考试的管理、加强高校教师的教育,提高教师责任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加强学校的学风管理的执行力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旭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学风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朱明;对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李成皓;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才智;2010年15期

[4]叶丽春;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才智;2011年01期

[5]汪华琴;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0年10期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高校的班风学风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思考。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极其重要的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班风 学风 问题成因

班风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不仅由每一位管理者具体实施,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要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齐心协力,协同完成。

班风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学风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长期积累,同时对当今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措施,努力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让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按照社会规范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现就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措施。

一、目前班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为防止某些不和谐社会现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挫伤,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风气蔓延。高校要重点抓好集体舆论,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同学们对集体的归属感。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依托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念和人生态度都发生深刻变化

2.提升教师教风。教师应该进行品德、知识、教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目前,教学中教师的态度、知识更新速度和能力、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都有一些问题,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不相符,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些学生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进入大学的学生缺乏纪律性和自我控制力,寄希望于通过父母亲戚拉关系、走后门;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拿文凭,把学习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今后应聘到一个报酬丰厚、环境舒适的工作单位的筹码;还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优良的班风学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是保证良好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和长期工作。

二、班风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一些混学历、混文凭的学生进入校园,功利化、物质化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风和学风建设。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桥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研究班风和学风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

2.高校师资力量有些许欠缺,一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授课方式上有一些缺陷,知识更新跟不上进度。同时上课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如今“倒书袋”似的教育方式对高校班风、学风建设十分不利。

3.高校扩招制度的实施,生源数量持续上升,质量却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进入大学,没有高考的压力更是轻松自如。更有学生认为交了大学学费,就能获得文凭,也有些学生受家庭影响,认为父母会帮他们安排一切,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追求和理想,最终离开校园时,什么也没学会。

三、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的基本对策探讨

1.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大环境。在新生刚进入大学时,要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氛围。每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不知道如何迅速适应环境。辅导员此时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观念教育,职业指导应纳入教学计划,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积极教育引导学生。

2.采用规范制度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行为,使班集体全体成员都向着制定好的班集体目标奋斗,辅导员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结合校纪校规、《大学生行为规范》等规则,制定与班规相配套的奖罚条例。同时,落实好考勤制度,对旷课、违纪、违规的同学实行严肃处理。

3.培养并规范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仅辅导员一个人努力研究班风学风建设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辅导员的正确指引下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学生干部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形成会发挥重要作用,每个班干部都要树立责任意识,带领班级工作走向规范化,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级,促使和谐班级均衡发展。

总之,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改善学校德育环境的前提。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同步保障;需要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结合学校环境建立好的学习机制;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促进高等学校的班风和学风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多角度地综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莉.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2007(04).

[2]代永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若干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

[3]晏蕾.关于高校良好班风建设的几点措施[J].文教资料,2009(03).

[4]胡宝琴.民办高校班风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2.

[5]郑晓娜,郑州,赵亚风.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一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学风是学校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学风建设,现在国家在大力全面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风建设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必将是首要做好的事情。

回归校园,教育工作者会强烈地感觉到学生的学风在下滑,育人的整体环境不如人意。学生互相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考试代考、重技能轻理论、逃课、迟到、上课睡觉、课堂聊天等等,此类让人痛心的现象数不胜数。面对如此严峻的学风问题,教育工作者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改善育人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事。

一、建章立制是学风建设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一是大力宣传并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新生班级刚成立,就要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班级违纪处罚条例》等详细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对新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规范、监督作用,使学生一入学就有“制度”意识,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制度需注重执行效果的监控和反馈,更注重制度制定过程的民主决策论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之中,并逐渐内化成自觉的行动。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制定《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建造良好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风建设中形成合力,促进教风和学风的不断优化。

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评优条例作用,促进学生重视学习。如通过《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条例》《班级目标管理评定条例》、先进和奖学金等的评选,激励班级和个人重视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三是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以班干部为骨干,以班委会和团支部为组织核心成立多种学习组织。班主任要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从新生入学选拔新班干部开始,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培训会,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班干部定期开展自查和总结活动,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务实、创新、踏实肯干的班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并用自身形象去影响整个班级学风的形成。班干部通过多种学习组织的分工协作,成立由“学习标兵”组成的“扶贫小组”制度,形成一对一的帮扶。

二、良好的环境条件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

(一)加强宿舍管理和建设,由“舍风”促“学风”

大学生的活动和学习空间都是在校园,除了教室以外,呆在宿舍的时间最多。故学生宿舍文化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应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由“舍风”促“学风”:健全宿舍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宿舍环境文化建设,优化宿舍文化活动;分层次教育,变“管”为“疏”;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宿舍文化蓬勃发展。通过“宿舍文化节”活动、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和争先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系部学习,营造重学风的氛围

系部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师调研、实习经验交流会、自考班动员大会、学生主题班会、学风建设活动月等促进教与学协调发展。班级针对学风建设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获得感悟。

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良好学风建设注入活力

大学教育有别于中学教育的地方在于其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管理者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学生眼界、增长新生见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促进班级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要指导学生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和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及早适应社会的工作;开展专业知识竞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办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生活节奏,提高学习效率。上述活动,不仅能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发展自己的平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四、高素质的育人队伍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一)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教育,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90后”学生富有个性,追求自由,考入大学前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呵护和督促。进入大学后,一时难以适应,并引起一系列问题。辅导员和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深入到班级、宿舍、课堂,通过学生干部,全面掌握其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好各种困难和心理疑惑。特别是不断加大对“三困”学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困难生、学习困难生)的关心。

此外,班主任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兴利除弊。网络智能化无疑是大学校园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有力工具。但是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学生不是把上网作为获取信息和学习课程的手段,而是在网上玩游戏、交友聊天,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另外有些不健康网站传播的不良信息,还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有效地、正确地利用网络,并积极抵制网上不健康的信息。首先,加入学生最热衷的领域,如QQ群、微信群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关注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了解各种社会热点现象、文化思潮,并对这些可能引起学生思想变化的信息进行研究,及时寻求对策,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预见性。此外,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把正确的观点、思想灌输给学生。

(二)加强任课老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以教风促学风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身的人品、文品、学风、教风均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大学良好学风的形成,负有直接的责任。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弘扬良好的学风。相信通过全体教育者的努力,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导,以课堂教学和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创新动力,将学风建设贯穿到班级建设的全过程,优良的学风必将形成,我们的教育质量也必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绿色消费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