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

2024-03-05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第1篇

姓名: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李瑞敏

师爱无痕润物无声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李瑞敏

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万次的说教。所以,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只要我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些温馨的记忆,只要跟我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只要他们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一、言传身教 以班为家

很多时候,我总是把自己的班比喻成一个家,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也都能自觉地去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努力。为此,我还精心组织了一次“我们是一家人”的主题班会。首先,我播放了《我们是一家人》的歌曲,而后,我还动情地朗诵了歌词: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听着歌词,学生们也都融入了温馨的氛围当中,爱的种子,家的概念也在悄无生息中播撒在了学生心田。之后,我又特别制定了一条班训:“走进七(10)班,七(10)班是我的,走出七(10)班,我是七(10)班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当然,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平时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经的很多次,总是我捡起地上的纸屑;总是我整理讲桌上的物品;总是我擦掉地上的污渍;总是我把一个个饮料瓶装进垃圾袋里......而现在,这一切都由学生替我做了。每天,当我走进教室,

看到整洁的地面、干净的黑板、整齐的桌凳、明亮的玻璃,心中总会升腾起些许的欣慰和感动。我相信,只要班主任从心底里爱这个家,爱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这个家就一定是温暖的、和谐的、充满正能量的。

二、真诚关爱温情感人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所以,我用心去关爱着我班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真诚、给他们信任、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温暖、生病时给他们买药;冬至时让他们回家吃饺子;平安夜时给他们分苹果;回家没钱时给他们路费......我相信,心灵总是会感动心灵,爱心总是会传递爱心的。真的,不知不觉中,班里出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场景:有人受伤时,会有搀扶的双手、小心的呵护;有人问题时,会有耐心的讲解、真诚的鼓励;有人生病时,会有关切的眼神、细心的照顾......后来的许多次,学生也给了我很多感动:一个棒棒糖,一张小贺卡,一根蜡烛,一个苹果,一块月饼,一贴暖贴......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礼物,但每一份礼物可都是孩子们一颗颗真诚的心呀!我真的希望,班里的这种感动会一直延续下去。就这样,你感动着我,我感动着他,每一天都发生着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的事情。

三、理解尊重静等花开

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和理解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获得了教育上巨大的成功”。是啊,对于那些后

进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正是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静心等待吗?其实,无论学生学习怎样,他们都是一朵朵可以绽放出无穷美丽的花朵。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他们花开的时刻罢了。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跟我说:“李老师,今天我儿子背会了一篇英语短文,他说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放下电话,我心里忽然有一种负罪感。这个学生,我本来已经想放弃了,可后来想了一下,还是在周五放学的时候,给他写了一个字条,想做一下最后的努力。字条是这样写的:“胜过昨天就是进步,战胜旧我就是自新,相信自己,就能创造最美的风景!”有时,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真的会成为转化他们一剂良药;老师对他的鼓励,真的会有无穷的力量;我也真的没有想到:他能这么快就背会了本学期以来的第一篇英语短文,并且,还那么急切地想把这一消息告诉我。那一刻,我惭愧极了,在以后的许多天里,我都在反省:对于后进生,我所能做的不是放弃,不是把学生逼到死角,更不是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而应该是怎样让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让进取的秧苗在他们心中成长,给他们雨水,给他们阳光,静心等待他们花开的灿烂!

四、携手并肩花香满园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需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没有任课老师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班主任真的是孤掌难鸣、寸步难行。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帮数学老师提前分发试卷;会帮语文老师检查学生作业;会在英语老师没来的时候,提问学生英语单词;会在每一位老师上课之前提醒学生预习老师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一份耕耘,总是会有

一份收获,只要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一年来,我们班得到了所有任课老师的好评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考取了年级总分每一名,本人也被年级和学校推荐为优秀班主任。如今的我,每天都能呼吸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感受着静等花开的幸福;体验着教育工作者的快乐!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第2篇

秋去南飞,春来北归,来去有时,矢志不渝。

我如今3200岁了,这一辈子,做过许多事情,见过许多人,还说过许许多多的话。可说来说去啊,都只一些大道理,临了了也终究是个不会讲故事的人。可道理,都是讲给别人听的,所以,渡了好多人,唯独渡不了我自己。如今,我不想说道理了,说多了也没意思,如今,我想说个故事。说什么故事好呢?我年纪大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依稀只有点模糊的光影,唯一件,记得清楚。每当我去回想的时候,就像那些年人类喜庆日子里才扎的走马灯上的画,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学生接触言语材料,接受言语教育的同时,无不受到字里行间的人物、事件、景色、数据中表露的思想、情感、道德、事理的耳濡目染,或真善美、假恶丑的影响,而这些熏陶感染、浸润影响又往往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要渗透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对文本情景的感悟,对文本具体人物形象的理解,对生动情节的感悟,对精美语言的剖析品味等各种形式的熏陶感染,在无痕之中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

【关键词】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如同欣赏音乐一样,我们阅读文章时,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被它感染。新课程强调“文道结合”,对“文”与“道”赋予了新的内涵,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学生接触言语材料,接受言语教育的同时,无不受到字里行间的人物、事件、景色、数据中表露的思想、情感、道德、事理的耳濡目染,或真善美、假恶丑的影响,而这些熏陶感染、浸润影响又往往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要渗透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对文本情景的感悟,对文本具体形象的理解,对生动情节的感悟,对精美语言的剖析品味等各种形式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

一、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要教师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如《一夜的工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金色的鱼钩》、《火烧圆明园》等。在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生能更好的走进文本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在学生聆听教师对时代背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源,实施德育教育。1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针对该文的时代背景做了介绍。学生在了解了文本的时代背景后,在教师富有感染的语言的影响下,就更容易走进文本。同时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使学生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二、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播放了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让没有去过桂林,没有游历过秀丽的桂林山水的学生,入情入境,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与动人。因此,学生未入文而先生情,油然而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自豪之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品词品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不仅具有良好的知识性,而且文本的字里行间中都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因素。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品味,那么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思想上得到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窃读记》时,教师让学生重点品读文中作者迫不及待地读书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品与读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如饥似渴,对读书的热爱。同时学生在思想上也会受到熏陶,产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四、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课文中人物形象丰满,往往能给人以道德上的感染,思想上的启迪。这类文章一般是选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介绍,语言中流露着对所介绍人物的崇敬和爱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高尚的品质,从而产生敬仰之情,感染自身。《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悟结合的教学方式,抓住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五个教学点,依托文章内容和语言去朗读、感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了人物整个活动的过程,体会了细节,五壮士的形象逐渐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充分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从而学生得到情的感染,并产生自我的情感。

五、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认真朗读课文,才能原汁原味地吸取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在朗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的朗读,这样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描述了作者家乡美丽秀丽的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色彩清新而明丽。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的插图、音乐,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来朗读课文的第

一、

二、三自然段。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作者家乡美丽的景色跃然于学生的眼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简单的文字变成了动听的歌曲、连绵美丽的画卷、祖国壮美的河山、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六、语言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形成和完善独立人格。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巩固知识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仅学生的语言素养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文本中所感染到的道德情操将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生:金钱。

生:权利。

生:好处。

师:联系你的生活想一想“鱼”指的是什么?

生:没人知道分数判错,能多得几分。

生:没人发现,就闯红灯。

师:遇到这些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生:主动找老师改回分数。

生: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师: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相信一定也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请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我”或父亲说几句话,或写几句话送给你的同学、朋友。

通过读书、语言实践与交流,同学们明白了要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此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际来思考诱人的“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结合了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的优秀作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学生接触言语材料,接受言语教育的同时,无不受到字里行间的人物、事件、景色、数据中表露的思想、情感、道德、事理的耳濡目染,或真善美、假恶丑的影响,而这些熏陶感染、浸润影响又往往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要渗透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对文本情景的感悟,对文本具体人物形象的理解,对生动情节的感悟,对精美语言的剖析品味等各种形式的熏陶感染,在无痕之中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

【关键词】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如同欣赏音乐一样,我们阅读文章时,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被它感染。新课程强调“文道结合”,对“文”与“道”赋予了新的内涵,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学生接触言语材料,接受言语教育的同时,无不受到字里行间的人物、事件、景色、数据中表露的思想、情感、道德、事理的耳濡目染,或真善美、假恶丑的影响,而这些熏陶感染、浸润影响又往往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要渗透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对文本情景的感悟,对文本具体形象的理解,对生动情节的感悟,对精美语言的剖析品味等各种形式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

一、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要教师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如《一夜的工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金色的鱼钩》、《火烧圆明园》等。在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生能更好的走进文本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在学生聆听教师对时代背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源,实施德育教育。1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针对该文的时代背景做了介绍。学生在了解了文本的时代背景后,在教师富有感染的语言的影响下,就更容易走进文本。同时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使学生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二、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播放了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让没有去过桂林,没有游历过秀丽的桂林山水的学生,入情入境,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与动人。因此,学生未入文而先生情,油然而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自豪之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品词品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不仅具有良好的知识性,而且文本的字里行间中都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因素。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品味,那么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思想上得到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窃读记》时,教师让学生重点品读文中作者迫不及待地读书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品与读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如饥似渴,对读书的热爱。同时学生在思想上也会受到熏陶,产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四、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课文中人物形象丰满,往往能给人以道德上的感染,思想上的启迪。这类文章一般是选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介绍,语言中流露着对所介绍人物的崇敬和爱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高尚的品质,从而产生敬仰之情,感染自身。《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悟结合的教学方式,抓住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五个教学点,依托文章内容和语言去朗读、感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了人物整个活动的过程,体会了细节,五壮士的形象逐渐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充分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从而学生得到情的感染,并产生自我的情感。

五、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认真朗读课文,才能原汁原味地吸取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在朗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的朗读,这样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描述了作者家乡美丽秀丽的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色彩清新而明丽。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的插图、音乐,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来朗读课文的第

一、

二、三自然段。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作者家乡美丽的景色跃然于学生的眼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简单的文字变成了动听的歌曲、连绵美丽的画卷、祖国壮美的河山、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六、语言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形成和完善独立人格。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巩固知识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仅学生的语言素养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文本中所感染到的道德情操将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生:金钱。

生:权利。

生:好处。

师:联系你的生活想一想“鱼”指的是什么?

生:没人知道分数判错,能多得几分。

生:没人发现,就闯红灯。

师:遇到这些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生:主动找老师改回分数。

生: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师: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相信一定也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请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我”或父亲说几句话,或写几句话送给你的同学、朋友。

通过读书、语言实践与交流,同学们明白了要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此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际来思考诱人的“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结合了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的优秀作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第5篇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一个有志之士, (其志向和意志) 必须弘大刚强, 因为他担负的责任很重并且达成目标的道路很长远。把仁义当做自己的担负, 还不算不重吗?这个担子必须一直承担下去, 到死才可以放下, 还不算不远吗?孔老先生想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将“德行”放在首位, 要有志向, 还要有担当。

《左传》上也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意思是,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 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 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因此把“立德”摆在第一位, 是因为做人做事都是从做人开始。

由此可见, 立德树人自古以来都是我们学校育人的共识和底线。

说到学校育人, 大家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老师, 想到课堂, 的确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 它主要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载体, 辅之以语文、历史等学科为补充。但课堂德育易受到老师的价值观、情绪、认知能力的影响, 某些时候课堂德育教育效果就非常有限, 有时甚至是负面的。这就需要我们学校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弥补。

因此学校德育应从国家意志战略高度, 动用学校可动用的一切力量,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正能量的教育, 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更是义务。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应以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为素材, 对学生进行过程化的、生活化的、系统化的养成教育;

第二是应以学校文化和当前社会为背景, 对学生进行向上、向善、向美的公德教育;

第三是应以学生的成长感悟和以时代要求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可能一说到学校德育, 很多人会想到空洞的说教, 许多的制度和规则的约束。本人以为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 更不是用制度和规则去惩戒, 而是让学生从经历的每一个活动, 每一件小事中, 每一个细节中完成自我成长、自我超越、自我累积, 让人生哲理和生活规则春风化雨般的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知, 在感知中内化, 让有形的教育走向无痕。

换句话说, 德育也不只属于校园, 它还属于生活, 属于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体验。我们要让学校德育从校园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学会自主和选择, 使德育有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坚持让学生做事, 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甚至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让学生在活动中细细体验和深刻感知, 更要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存在感、价值感, 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 让这些正能量长久积累并内化成习惯, 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 也是其品德的形成过程, 更是我们的“立德树人”过程。

我们知道做好一件事容易, 把一件事经常性地做好, 就是不容易。同样学校开展一个活动容易, 要经常开展活动, 要经常开展好德育教育活动就会受到学校人力、智力、物力、财力方面支撑的困难。所以学校应根据季节特点, 力所能及地坚持以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为基础, 举办丰富多彩的, 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切和时代主题的学生活动。并且学校要将这些活动固化下来, 每年的对应时间举行这些活动, 要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活动的不断的体验和感知, 不断强化, 在无声中将学校的德育意志给学生内化、吸收、践行。

在坚持这些活动的同时, 也就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更是学校的一种文化。

当然活动要精心设计和安排, 要让我们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可体验性, 下面是本人设计的以年为周期的学校活动, 并在本校实施了一年以上, 应该说取得了一点小收获, 希望能对各位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月:安全文明卫生月。1) “我与雷锋共成长”主题班会。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它自然朴实无华, 体现雷锋同志的人生理念, 现代中学生需学习这种理念。2) 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持续推动) 。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文明卫生好习惯是你一生用不尽的财富,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捡起身体边一块垃圾时就给自己的品格加了分, 认真完成一次作业时, 就为你成长加了一块砖, 学习这些好习惯, 成就我们的好人生。3) 法制安全生命教育周系列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安全是我们的底线, 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保护生命安全, 普及安全常识是我们责任。4) “美丽铁中爱我校园”系列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 是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地方。让我们的“绿丝带行动”将校园变迁更干净、美丽、宁静吧!5) 最美教室布置评比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 干净、整洁、宁静的教室是一个班文化和精神的体现, 让教室成为一个养德、启智、怡情、育美的心灵家园。

4月:律动青春。1) 运动校园。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生命因运动而美丽, 青春因运动而多彩。2) 主题班会课观摩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人生的列车没有回返的车票, 奋斗, 已无须理由。走在求学路上, 我们要有自信, 把失败的压力转变为前进的动力。在青春的路口, 我们要走好前方的每一步路。3) 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青春的我们热情奔放, 青春的我们个性张扬, 青春的我们豪情万丈, 世界因为我们而精彩, 让我们一起来唱响青春!4) 传承国学精神, 做文明中学生。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国学渊源流长, 底蕴深厚, 博大精深。它对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风气、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 感恩尽孝的传统美德大有裨益。

5月:多彩的五月。1) 学校艺术节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在德育教育的同时,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 心理教育活动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 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学会创造幸福, 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

6月:有理想的你最美。1) 我的理想, 我的梦。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毕业的同学奋斗在六月, 成功在六月。非毕业班同学明白, 成功是从找到目标开始。2) 把最美留给母校倡议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每位毕业班同学, 我们要像以前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依然像以前一样遵守学校纪律;依然像以前一样参加学校的每一次活动;依然像以前一样做好每一次卫生;依然像以前一样同其它年级学弟学妹一起友好相处, 望着你们远去的背影, 我们能够说, 每一个背影都是美丽的。

9月:规则校园。1) “校规在我心中”校园公约宣传、宣讲、比赛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让学生知晓校园规则, 感知规则, 敬畏规则, 内化规则、践行规则。2) 师恩难忘, 教师节庆祝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以声声真诚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爱, 以堂堂专注的学习表达对老师的爱, 以次次认真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爱, 以天天的文明守纪表达对老师的爱。把对老师的爱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自觉。

10月:祖国家园。1) 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或征文大赛。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活动过程,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活动的重点, 把爱国、爱家、爱校作为重要内容, 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对祖国的情感。2) 寝室文化节。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在这里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动手, 寝室也可以像家一样温馨;在这里我们朝夕相处, 一起承担忧伤, 一起分享成长快乐!3) 德育大讲坛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明德励志习惯”为主题。

11月:做自己的主人, 做生活的主人。1) 践行自主管理, 学生全员“三自主管理”全员培训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对学生的管理不应只是老师约束学生, 而是学生自我约束, 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并体验学校管理, 让学生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2) 学生自主管理论坛。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班长谈对自主管理的理解、认识;分享班级开展自主管理的经验、教训。

12月:我的诗歌我和梦。1) 诗歌文化节。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原创诗歌大赛、诗文朗诵、诗歌情景剧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2) 法治宣传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依法治国与我们同行。

1月:感恩亲情。1) 元旦庆祝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新年新气象, 新的希望, 新的付出, 新的收获。2) 书信传真情活动。学生体验和感知方向:父母常年在外, 为我们奔波吃苦, 可因为缺少沟通而疏远;感恩父母, 向父母汇报成长, 请父母回家过年。让行动内化为对父母的感恩。

当然我们还在适时创新我们的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些活动我们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 我们利用的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兴趣的活动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在意的是学生在互动、自发中内化成习惯;我们希望的是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知, 在感知中成长, 在成长中践行;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德育活动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让我们的德育教育从有形走向无痕。

摘要:让学生从经历的每一个活动, 每一件小事中, 每一个细节中完成自我成长、自我超越、自我累积, 让人生哲理和生活规则春风化雨般的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知, 在感知中内化, 让德育教育从有形走向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范文第6篇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班主任对学困生的理解不同。有的把调皮的、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学困生, 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 而且也并不犯什么大的错误;有的把学习成绩一贯不太好的学生视为学困生, 但这些学生未必就不下功夫;有的把有过违法犯罪、受过处分的学生视为学困生等等。

学困生, 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学困, 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学困, 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我们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首先要了解学困生, 了解他们生活环境、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状况、成长过程等等;要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我们不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就无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想尽一切方法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总体来说职业中学的学困生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如家庭不和睦、父母过分溺爱子女或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

第二, 学生本身无法承受一定的压力, 如初中升学考试失误的压力, 职中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压力等。

第三, 学校教育的失误, 如教师对有缺点的学生信心、奖惩不公平或教师不能为人师表等。

第四,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如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或犯罪分子的诱惑、腐蚀和教唆等。

职业中学的学困生最大的特点是年龄将近成年, 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教育工作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使我真切体会到对职业中学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要循序渐进, 才能使学困的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

1 转化——点燃学生头脑希望的火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的确,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 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 信其道, 效其行;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 “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 就能转变差生, 使他们茁壮成长。

转化学困生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应与全体课任老师形成共识, 对差生应采取“倾斜政策”, 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 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其次, 班主任在关爱多一点的基础上, 分析学困生心里因素, 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 避免“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一般说, 学困生主要是遇事不够理智, 感情容易冲动, 在失掉约束时容易行为失当而造成恶果。因此要教育学困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 学会约束自己, 遇事要冷静, 行为要讲分寸, 要求他们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再次, 要进行制度约束, 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上要加强考勤制度, 杜绝学困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机会。要求班内课任老师及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 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学困生, 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最后, 争取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使他们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形成大、好、浓的氛围, 大大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同时, 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不但要看他们原来的“后”, 更重要的是看到他们现在的“进”, 培养起自我发展的信心, 使他们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教育真理。对于差生来说, 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他们自身发展的力量, 教育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发展并培养这种力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转化氛围是转化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 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尤其是对那些初中表现差、受到老师冷淡的学生, 进入职业学校后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关爱, 用教师真诚的关心、关爱和热情的帮助, 建立起师生深厚真挚的感情。师生交心, 打开学生紧闭的心灵之窗,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与殷切期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步的基础, 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动力。如郭志荣经常旷课, 有事也不请假, 通过多次谈话了解到家庭经济拮据, 又爱慕虚荣, 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省下钱买衣服, 饿了就躲在宿舍睡觉, 对他的教育转化从学好知识, 毕业找到好工作, 就有好的经济收入入手, 多次借钱帮助他度过难关, 碰伤了给他买药经过多次帮助慢慢地被教育转化, 知道有事请假, 并且本学期提出了入团申请。

3 注重家庭的配合, 从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的监督环境

高中生年龄处于16~18周岁间, 受外界影响较大, 其中家庭的影响占首位。所以, 积极的家庭教育会对学校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及时、充分地利用电话以及家长到校的机会, 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子女时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4 注重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为他”精神

现在的学生, 在生活上依赖性很强。在家里父母也大多不愿意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逢有时, 大多都依赖家长。再则, 由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得不劳而获的思想很有市场。这就造成了他们鄙视劳动、自私自利、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恶习。针对这种现状, 结合卫生清洁、劳动课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劳动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从劳动中受到教育, 真正合幸福的来之不易, 体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

5 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中, 班主任直接同学生朝夕相处, 面对面打交道,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所以, 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榜样作用则是“润物细无声”。平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做到以德服人, 以能服人。

总之,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既要坚持管理又要坚持教学民主, 保持教师的人情味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情感人, 以爱暖心, 使学生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从而一步步教育转化学困生。

摘要:高校的扩大招生使普通高中热兴起, 对本来已是招生难的职业学校更是雪上加霜。职业学校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纷纷打开校门, 降低招生条件, 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参差不齐, 学困生也相对较多, 班主任如何去教育转化学困生, 这不仅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更是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上一篇:人与自然的观后感范文下一篇:认识台湾本土佛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