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

2023-12-16

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英语文学研究现状

对于中国人来说, 英语虽然作为一种外来语言,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却随处可见, 无论是产品的介绍还是西方文化作品, 英语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中国人都曾经经历过段时间的系统英语学习过程在该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通过对最基本的单词音标进行学习, 进而掌握英语的语法, 对英语世界的特殊句式进行掌握和记忆[1], 达到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对更多以英语作为载体的资料和知识进行接触和学习。

想要进行英语文学研究, 首先需要研究者自身具有较好的英语素养, 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基本的英语知识, 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频繁使用到英语, 有较好的语感。只有达到这些基本要求之后, 学习者才能够进行英语的文学研究通过对字面意思的深度思考, 来感受作者在创作这些文字时内心的感情波动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文学所独有的魅力。英语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 沉淀出了太多文学巨著, 其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繁杂不输于任何一门语言[2], 想要真正的对英语文学有一定的研究, 仅仅通过阅读几本英语文学是完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 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 不是研究者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研究者能够掌握大量英语文学内容。

二、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特点

(一) 英语文学中想表达的意象性特征

意象实际上是一种以物易物的类比表达方式, 通过掌握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弱关系, 经过作者的思想加工, 通过对客体进行描述和表达来让读者联想到客体背后的主体内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作者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 但作者在表达这些经历时, 往往会通过艺术加工, 让这种实际存在的生活内容文学化, 给其赋予独特的文学魅力。一个优秀的文学, 绝不仅仅是对具体事物进行简单描述, 而是一定会赋予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其中[3], 需要读者去细致的阅读和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且在阅读和经历的过程中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阅读者所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很多, 例如对该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殊年代背景进行了解, 或者掌握该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中出现了巨大变动, 再或者是掌握该类型文学所共通的特点[4]。想要完成这些内容都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语言学习功底, 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发展脉络, 英语世界的重要概念, 不同时期其代表性作者的创作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涉猎, 并在阅读文学时能够熟练灵活的调用该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 英语文学中想表达的感性特征

与直观的语言描述相比, 使用文学语言, 能够将抽象的事物以更加具体感性的方式进行描述,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 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加入感性色彩, 使对事物的描述过程中, 增加对作者感情因素的添加, 让读者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同时, 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该事物说投入的思想感情。在面对抽象性的概念, 例如生命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 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实实在的事物, 通过联系两者之间类似的地方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将事物写活, 扣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有的文学作品能够活用感官转移[5], 将原本是视觉感知的事物, 通过味觉触觉等形式来进行表达, 使读者在阅读时整个感官能够被调动起来, 有利于读者更加细致的品味文学作品的描述对象, 并且通过感官转移的形式, 能够使读者拥有奇妙的阅读体验, 加深对事物某一特征的记忆和了解。英语文学作品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 其文学流派之多, 写作技巧是复杂, 著名作者影响之深刻都见证了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英语文学作者已经擅长使用目前已知的所有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 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 不仅仅能够感受到英语世界独特的风采, 也能够重温文学写作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小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英语文学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时间受到关注, 英语小说的贡献不可忽视。在进行小说创作时, 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动读者情绪, 也为了能够让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更加饱满, 作者往往会为其中重要的角色单独设计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记住这个人物。为了能够更好的塑造一个角色的特点, 作者往往会为其设计具有明显标识的经典台词或场景, 当这种场景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达到一定程度时, 在接下来的文学描述中, 观众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将某些特定的语言风格和场景设置归类到某一个具体的人物中。

(三) 英语文学中体现的语言情感特征

每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浸透着作者的心血, 作者寄希望于通过作品的, 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更多人进行交流, 出于这样的基础, 在进行文学创作时, 很多时候作者都会无可避免的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波动影射到作品中, 有的作者为了能够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 更具层次感还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改编加入到作品内, 由于生活经历的相似性, 当读者阅读到这一段文字内容的回忆, 两个情感之间产生的共鸣也是文学语言, 情感特征的具体体现。

在阅读情感描述较为丰富的文学作品, 通过多种情感的冲突, 能够使读者直观了解到作者此时的心理感受, 而作为载体的文字在此时则显得空洞无力, 作为载体语言的组成, 仅仅是将作者想要表现出的内容, 尽可能全面的展现给读者, 但是当这个目的达成之后文字本身的存在重要性就会被大大的忽略, 这也是文学作品中情感特征的一种高超表现手段。好的文学作品, 就是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作者想要体现出的情感, 以植观的文字进行描述, 在成功的描述之后当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之后, 让读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依照进行独立思考, 纯粹与读者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进行交互, 在这一过程中是不需要文字的铺垫, 当然想要达到这一程度, 作者的文字功底一定要达到相当水平, 并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具体事物准确无误的描述技巧。

文字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基础, 构筑了文学作品的骨骼, 存在一部分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能够将自己想要描述的世界和思想感情, 通过文字的安排来进行具象的体现, 例如《乡村教堂内的挽歌》, 整篇文章的语言安排与常见的文学完全不同, 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位, 在文字描述上毫无章法。但是如果你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是通过介绍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看法, 那么这样矛盾特殊的文字安排就会显得相得益彰。这种通过对文字形式进行安排, 进而表达出世界观描述的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 但是所能表达出的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四) 英语文学中语言的陌生化特征

由于英语文化中的一些习惯养成与中文不同, 所以在阅读英语文学时, 首先应该对该时代背景下的语言使用习惯进行了解, 以防止在阅读时出现违背常规的情况, 造成不能正确理解作者初衷的情况。一部分作者其创作特征与其他作家不同, 如《尤里西斯》和《喧嚣与骚动》, 就是通过将语言文字的陌生化进行应用, 使文字表面上看似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 但却能够契合小说中人物内心活动, 使整个文学表现更佳。

三、结束语

语言文学作为一种情感上的载体, 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表现, 通过对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特点进行研究, 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文学作为语言使用的终极形式, 能够以高度浓缩的状态展现该门语言的发展脉络、使用技巧、文化内涵以及相关因素。文学是通过对语言进行高度的精炼加上创作者自己的思考而产生的, 想要能够完成合格的文学作品, 首先需要作者自身对于该门语言的内涵和特点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并且能够熟练使用语言, 包括该门语言所含有的相应使用技巧, 例如修辞艺术, 不同使用环境中的使用禁忌。为了能够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 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无误的传递给读者, 就需要作者对于语言拥有较强的使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探究

参考文献

[1] 李倩茹.语言艺术在英语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和体现[J].中外交流, 2018 (20) :54.

[2] 李江雯.英语影视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21 (1) :32-34.

[3] 李丹.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6) :157-159.

[4] 李江雯.英语影视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21 (1) :16-18.

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合理归化就是一种译者在译文语言表达上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与文化内涵的翻译原则。本文在概述英语文学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并具体分析了“合理归化”原则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语文学 翻译原则 合理归化

一 英语文学翻译原则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交流活动达到了空前频繁的盛况。英语文学是西方文化的瑰宝,而翻译在跨文化交际、向国人介绍英语文学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何谓翻译,翻译就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文本材料去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由于中英文学在文化上的差异,使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形成一段障碍,而翻译可以为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架起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可以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搭建一座有效的沟通途径。而翻译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将原文翻译、表达出来的艺术,需要技巧的帮助,需要技巧对其的润饰,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的不断尝试,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翻译工作者所翻译的作品,不可以对原文进行随便地删减,而需将译作保持原意。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将英语复述出来,可以在变化词句的基础上改变原文的表达形式,但是不可以改变原英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意义。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者,在语言把握的高度上,需要深入透彻地理解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在选词造句与措辞使用方面,需要绝对地遵循原作的意义,并且使译文高度地符合原文的语言形式。换言之,从英语文学作品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不管在语言表达形式还是表达意义上,都必须使其与原文中的英语保持高度的相似,而不可看起来像中文式的英文。英语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何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过程中,准确地传达其原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这是获得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合理归化原则作为英语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

著名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于1995年发表的名著《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归化的概念,他提出合理归化是英语文学翻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策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以目的语和目的语的文化作为依托,并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一种翻译原则。在西方,归化的翻译传统,是自古代的西塞罗以及随后的贺拉斯、泰特勒等著名学者都比较认可的一翻译原则,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翻译原则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就是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把英语文化中让读者感到陌生的文化因素、成分转化为中文读者比较熟悉的中文文化内容,并始终着眼于中文文化,使广大中文读者也能够像英语读者一样能够全面、深入地感受到英语文学的文学艺术成就、感受到中文文化的妙趣,并使译文在中文表达上更为符合广大中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当代翻译译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美国知名学者奈达,站在社会语言学一级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翻译,认为翻译必须多站在读者的角度,以读者为服务的中心。他认为,任何信息如果不能真正地起到交际、交流的作用,那么信息将会变得毫无价值。例如,“whit as snow”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成语,在翻译时应该如何处理?按着奈达的说法,世界上有不少地方的读者都没有见过雪,并且其源词中也没有雪这个词汇,如果把其强制性地翻译为“白如雪”,那么很容易形成翻译中的“零位信息”,使对这词汇的翻译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而,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将“whit as snow”翻译为“白如霜”或者“白如蘑菇”,或者与此相似的引申义和喻义。照此类推,也可以将“spring up like mushrooms”翻译为中文的“雨后春笋”,将“make hay while it is sunshine”翻译为中文的“趁热打铁”。

从这个角度去考察英语文学中的信息,当对英语文学翻译时,如果译文中的信息不能够很好地起到跨文化的交际作用,那么对英语文化的译作,也就会是一次失败的翻译。因而,衡量英语文学翻译是否成功,其首要条件之一,就是深入考察当广大中文读者在面对英语文学译作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并对中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一番比较,如果中文读者的反应与英文读者的反应有很大的相似性,那么这会是一次成功的英语文学翻译。由此可见,合理归化翻译原则,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占有极其高的重要地位,对英语文学翻译的成功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要想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我们还有必要共同探讨一下归化与异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原则就像是孪生兄弟,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理归化与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配合之下,可以使译文更为自然、透明、通畅,让读者感觉不到是在译作。合理归化与合理异化之间的区别可以追溯到更为遥远的过去,因为它们二者与早期的直译和意译有关。异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去破除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从而保留原发声语中的异域文化特色。由此可见,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合理异化翻译原则,主要着眼于原文的英语文化,把英语文化成分近似地转换为汉语的形式。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采取合理异化的翻译原则,它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原作、原原本本地反映原文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保留原文中所要持有的英语文化内涵,因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通过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积极应用,可以指引不懂英语的人去了解英语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和异域人们的情感体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主要持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是著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他从解构主要是翻译思想出发,极力反对在英语文学作品仅仅关注译文通顺的翻译原则,极力要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语言上关注译语言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从这个角度去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与“合理异化”原则,貌似它们二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要求译文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中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行文流畅译文的帮助之下,读者能够尽量减少发声语中的文化色彩。从这个角度去看,合理归化翻译原则似乎与异化翻译原则的目的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与异化原则,都处于殊途同归的境况之中。但是,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往往处于主导的地位,据有关翻译专家学者对傅东华先生《飘》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傅东华先生在《飘》中,主要遵循了目的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也就是主要地采取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其中也少许遵守了合理异化的翻译原则、运用了合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是,在傅东华先生《飘》译作中,合理归化与异化翻译原则的遵守,其目的无非是译者傅东华先生为了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合理归化与异化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并无孰优孰劣之别。

三 “合理归化”原则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合理归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原则,往往为广大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者所采用,它反映出一种英语文化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到译语文化中。在我国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采取合理归化这一翻译原则的例子数不胜数。

例如,我国著名英语文学翻译家傅东华在翻译英语名著《飘》时,就严格而恰到好处地遵守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使这一英语名著全面而深入到广大中文读者中,是一部典型的成功英语文学翻译代表作。在《飘》的傅译本中,傅东华先生把作品中的主人公加上了具有典型中国传统语言气息元素的姓,将主人公翻译为“郝思嘉”、“白瑞德”,并在傅译本《飘》的序言中,对合理归化这一翻译原则的目的做了具体的阐述: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归化翻译原则的目的,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趣味精神,而不仅仅追求于原文中的一枝一节。

与此同时,我国早期著名翻译理论与实践家钱钟书先生认为,英语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就是合理归化,将英语文学作品从英语文字转化为中文文字的过程中,在不因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而暴露出牵强附会的翻译痕迹的同时,还能够完全地保留原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风味,这就可谓是达到了英语文化翻译的合理归化境界。让我们来看看钱钟书对合理归化翻译原则在其译文《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中的运用:

原文:“Fie wangling Queen——/Whom every thing becomes,to chide,to laugh,/To weep;who 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r/To make itself,in thee,fair and admired!”

钱译:嗔骂,嘻笑,啼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媚。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的译文中采取了中文传统的古体语言表达形式,巧妙地彰显出了英语原文的神韵。因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合理归化原则的遵循与运用,可以有效地彰显译者的再创造之美,给广大中文读者阅读英语文学大餐时带来理解上的便利,以及文学艺术上的审美享受,更有利于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此外,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老舍,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成功地翻译了萧伯纳的后期作品《苹果车》。老舍在该翻译作品中,对于称谓的处理,坚持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并巧妙地使用了合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原文中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的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广大中文读者。例如,《苹果车》中的这句:“Has he an audience?/No,maam…”老舍先生将其翻译为:

王后:(有点不悦)“他有正式接见的通知吗?”

庞菲理亚斯:“没有,姑娘……”

让我们来分析此例中老舍先生对合理归化翻译原则的运用策略。在西方的人本主义传统文化中,“Maam”这一称谓一般是用于对女王、贵妇人、高级女军官等的尊称,如果翻译为夫人或者女士,这对于王后的称呼都显得不够贴切,而老舍先生将其翻译为“姑娘”却恰当好处地与原文中的意思等值。因为,与英国传统平等的基督教文化不同,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姑娘是皇帝老婆的最高尊称,在宫廷女人中具有绝对的最高地位,并且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素来都强调“仁”、“礼”,要求称谓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的辈分、尊卑、贵贱等,因而,老舍先生将“Maam”翻译为“姑娘”,“姑娘”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王后的尊贵地位,很好地遵守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很好地忠实于原文的思想。

四 结语

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翻译原则,可以较为有效地达到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合理归化就是译者在译文语言表达上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与文化内涵,是一种在英语文学翻译中运用最为广泛、十分重要的翻译原则。因而,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使其在英语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广大读者更便捷地享受英语文学大餐,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之用。

参考文献:

[1] 邓伟:《归化与欧化——试析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的建构倾向》,《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2] 骆贤凤:《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论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3期。

[3] 宋秀芝:《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商业广告和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4] 李丽华、严峻:《政治立场与民族认同的选择——文学翻译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本质》,《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5] 徐泉、王婷:《析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6] 姚丹丹:《从双性同体角度重新诠释〈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的克里奥佩特拉形象》,《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9期。

[7] 张艳萍:《浅析〈苹果车〉中老舍对称谓的归化翻译处理》,《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李嘉贤,男,1976—,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麦琪的礼物》就是其中一篇,尤其是在结尾部分,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创作风格及表现手法使得整篇文章的文学艺术魅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本文通过对《麦琪的礼物》的文学语言艺术进行解读和分析,旨在加深对欧·亨利的写作风格的了解。

关键词: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语言艺术

引言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欧·亨利用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法将故事情节巧妙地铺设开,通过讲述一对生活比较贫困的小夫妻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为了给对方赠送一件圣诞节礼物而卖掉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而两个人由于卖掉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以至于对方送的礼物没有任何用处的故事,揭示了精神与幸福超越了物质这一深刻的主题,即人与人在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爱,也要学着如何去爱人。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欧·亨利独特的语言表达手法以及创作风格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尤其是在结尾处,给人一种经历风雨之后的温暖的感觉。

一、《麦琪的礼物》及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一)《麦琪的礼物》简介

《麦琪的礼物》是通过圣诞节的前夕一对夫妻给对方互赠礼物而引出来的一个故事,这对夫妻在当时美国社会中是生活在中下层人群中的一部分,一对生活很普通的夫妻为了给对方买一件礼物,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用来换钱,而买来的东西对对方而言,都已经毫无用处了。德拉有一头美丽的长发,但是为了换钱给吉姆买一条白金表链,她将自己的长发卖掉了。吉姆一直珍藏的东西是几代相传的金表,但是为了给德拉买她心仪许久的发梳,他将自己的金表卖掉。在最后互相赠送礼物的时候,德拉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发梳,但是发现已经毫无用处,而吉姆得到了白金表链,却已经没有了手表。但是通过这一次经历之后,两个人更加珍惜对方,发现了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于是也加深了对彼此之间的爱,加深了对爱的理解和认识。这部小说表达的主旨摒弃了传统的物质观念,在物质层面之上,还有很多值得人们去关注和珍惜的东西,比如爱情、精神生活等。

(二)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欧·亨利”式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坛上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追捧。因为他善于利用适度地幽默与夸张,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他的文学作品中大都将思想与艺术进行结合,通过虚与实的双重结合,烘托文章的主旨。欧·亨利用文学的方式描绘了很多种类型的人物,这些人物是生活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他的作品还被认为是美国生活中幽默的百科全书。在欧·亨利十几年的创作时间中,他的作品一共达到三百多篇,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诙谐幽默、寓悲于喜是他在小说创作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特征,情节上的巧妙构思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局是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麦琪的礼物》可以说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最优秀、最典型,也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他利用诙谐、幽默、风趣的笔调将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适度地描绘,从而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解读

(一)采用虚实结合、详略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毛七分钱,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在这部作品中,开篇的时候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开篇中德拉对所有的钱数来数去这一动作,很简洁干脆地表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很多人在感情以及生活中抉择。“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这句轻描淡写地描述,说明了德拉与吉姆生活上的艰辛与困难。正是因为这种艰辛才导致两个人最终要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为对方换来一件礼物,因为两个人对彼此都是真爱,即使生活贫困,也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爱。在对德拉卖头发买表链的描述中,作者用大量的文墨来对德拉的内心世界进行描述,从她没有卖头发之前内心的沮丧和焦虑,到卖头发时内心的不忍与难过,到拿到了钱去给吉姆选礼物时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再到后来害怕吉姆看见自己把头发卖掉时内心的忐忑不安,这些内心世界的刻画是作者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我们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可以想象吉姆的形象,尽管文中对吉姆卖掉金表为德拉买发梳这一过程中吉姆的心理变化没有详细的描述,但我们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也可以想象吉姆在卖掉手表为德拉选择发梳的过程中,他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在整部小说中,作者对德拉的行为以及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对吉姆则进行了略写,同时在描写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夸张和虚写的成分,比如“搜索了所有的铺子”“把所有的商店都搅翻了一遍”,目的是要突出德拉在为吉姆选择礼物的过程中的那份心情,虽然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夸张。在整部小说中,欧·亨利特有的那种漫不经心的创作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而描写得很细致,时而又说得比较简略,时而虚时而实,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刻画,来揭示文章的本质。

(二)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

语言是一部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人物心理,还是故事情节,都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通过语言可以将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情感等方面展示出来。个性化的语言是欧·亨利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标志,这部小说体现了欧·亨利幽默风趣的艺术造诣,将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吉姆在看到白金表链时眼里都闪着光,但是恼于囊中羞涩,他最终没能买成表链,在这种背景下整个主题的表达更加明确。在个性化语言中,欧·亨利的创作风格可以概括成“含泪的微笑”,即是用一种含蓄但是又十分深刻的表达方式,对主题进行分析和掌握。整个故事情节本来并不复杂,文章通过语言之间的交织,将德拉以及吉姆在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他们在生活中是朴实、艰辛的。金表和那头漂亮的头发是他们的最爱,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他们别无选择,在卖掉头发和手表的时候,德拉与吉姆也是矛盾的,作者通过深厚的文学功底将那种矛盾的心理体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此同时,也引出了一种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感情,虽然德拉以及吉姆都只是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还有对对方深沉的爱,正是这种感情基础,使得两个人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章的最后写道:“德拉,”他说,“我们把圣诞节礼物搁在一边,暂且保存起来。它们实在太好啦,现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现在请你煎肉排吧。”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吉姆没有了金表,虽然德拉没有了靓丽的长发,但是他们得到了彼此的爱,白金表链是德拉头发的延续,发梳也是吉姆的金表的延续,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其实并没有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只不过将这种珍贵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幻化成为真挚的感情。德拉和吉姆之间的感情对于读者而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力量。

(三)长短句式的搭配

在《麦琪的礼物》中,语言风格表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长句和短句之间的结合,通过复杂的表达方式,将故事的内容诠释得十分到位,加上文中还有倒装句、对等句子等句式的使用,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长句主要是情感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方式,而断句则主要是一种思维运用的方式,短小的句子能够让人感受到主人公想要表达的心理以及情感。比如“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德拉总会让她的头发挂窗外一些天来晾干,只是为了使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这些句子可以表现出德拉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她的长发的描述,可以为后文她卖掉头发时的矛盾心情的出现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融入了一些丰富的情感态度,使得小说的语言魅力更加深刻,为小说有一个自然的结尾提供更好的帮助。

结语

礼物中的情感是蕴含着人性美的,是充满着爱意的。《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一部代表作品,这个标题中有礼物一词,虽然文中也有礼物的赠送,但是这个词语的含义已经得到了升华,这个礼物不仅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礼物,更是一种爱。文章通过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用诙谐、风趣的笔调描写了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展示了一对生活在底层的夫妻之间的小幸福。这对当时美国社会上的一种金钱主义观念是一种批判,当时的美国社会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感情的,但是通过德拉与吉姆之间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真挚的感情存在的,这种感情不会因为贫困的生活而消逝,反而会因为生活的艰辛变得更加醇美。语

参考文献

[1]樊林.“欧·亨利式的结尾”表现手法浅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张贞梅.从《爱的牺牲》和《麦琪的礼物》评欧·亨利的艺术手法[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3]何兆华.从语言分析角度看《麦琪的礼物》及欧·亨利的写作风格[J].文学界(理论版),2011(01).

[4]赵书颖.“含泪的笑”与“含笑的泪”——浅析欧·亨利小说的主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5]黄文杰,蔡昌卓.对历史的颠覆与含纳——《警察与赞美诗》新历史主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3(06).

[6]阮温凌.欧·亨利小说名篇探赏系列之六——魔鬼与上帝之间的亲子之情——欧·亨利《双料骗子》的“强铺垫式”结构[J].名作欣赏,1996(01).

[7]李加义.妙笔生花 构想非凡——欧·亨利小说的写作手法解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8]安玲.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欧·亨利和他的短篇小说[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

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英语语言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作为近几年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对推进当前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运用展开合理的探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英语语言文学 教学运用 探讨

引言

随着教育环境的逐渐改变以及教育需求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展开的模式也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语言并且学会运用语言。但是从目前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情景教学法的的使用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英语语言文学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小问题,其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作用更是日渐凸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情景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1.情景教学法的含义与核心。情景教学法作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造、设立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场景,从而让学生因此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情景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一种集语言、行为、心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借此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入学习状态,最终实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1.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英语人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寻找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定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得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更好的发挥。

因此,教师在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中,既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而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语言文学的课堂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英语学习产生好奇心。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思维能力。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了。如果负责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那么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肯定是无法达到的。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将情景教学法使用在课堂之上则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启发。并促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养成独立学习、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在教学环境中适当的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的存在,并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会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不断的探寻新的知识。而且自信心也能得到有效的增强。

三、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方式依旧传统和落后。从当前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可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法。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学生的地位则显得十分被动,而且双方之间也缺少足够的交流和沟通。

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情绪因为得不到照顾就会变得非常消极,以致于对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的吸收就会变得很慢,学习过程中更是严重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思考,最后只能导致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很多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讲解,虽然这能够让学生很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也无法体会到语言的价值,而这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尤其是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离开了文章的本体,学生通过学习也仅仅只能理解其作品表面的意思,而无法正确把握更深层次的内涵,自然也就不能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构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尤其重要。中国的大学生,即便是那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听、说、读、写基本上都是使用汉语,也仅仅只有在英语课堂才有机会接触到英语的相关知识学习。

因此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谨记在英语语言文学课堂上必须尽量从头到尾使用英语。如果遇到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单词、词组或语句,教师则应该用简单的英语对其进行解释,甚至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等方式来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则能促使学生自始至终都用英语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要知道用英语来交流,这是其它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真实语言情景。

2.综合考虑情景教学法实施的难度。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教学同样如此。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行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尤其是在授课之前,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都比较低,那么对于情景教学法所设置的难度也应该有所降低。

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情景教学法的时间长短,而这则需要根据班上学生注意力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也才能够保证当堂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任务全部按时且有效完成,否则只会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要符合实际情况。所谓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意义同样在于此。因此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尤其要综合考虑当下教学的实际情况。

根据当前英语语言文学的相关教材判断,一定要紧扣其文章内容和主题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而不能有所偏离,否则就毫无意义。其次应该要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其生活化特征,学习起来也不会那么的艰涩难懂。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来判断,比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学生知识水平,学生人数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实行需要借助多媒体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若只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只能理解相关的概念。

但是借用多媒体进行图片、音频、视频的展示则能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这也更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逻辑习惯。

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掌握相关的文学背景是极其必要的,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看相关的时代背景介绍则更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将直观的形象和抽象思维相互结合起来,就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习。

5.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目的就是陶冶学生文学情操,从而使得他们把其中的精髓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且进行合理的运用。因此,为了让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

尤其是在相关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情景教学法应该如何应用,教师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瓶颈。因此教师可以私下多和学生多交流,听听学生的建议,说不定还能另辟蹊径,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该篇英语语言文学课文形成深度理解。

例如,在某篇英语语言文学课文中,有一篇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和进程的内容,如果单让学生机械的背下来,只会加大他们的学习难度。因此,作为教师,得到学生的反映之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对类似的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尽量以图表等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促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语

其实,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关,但追根溯源,还是与教师创造、设立的教学情景有很大的联系。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情景。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并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性,最终达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游翔文.英语语言文学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

[2]张清英.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8.

[3]杨素珍,王晋军.英语语言文学文化论丛[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09.

[4]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03.

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英语课堂留白是教师活化课堂教学思维,给学生更多质疑思考学习的时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和认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思维,增强认知感悟。运用留白就是在激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基础上,注重优化教学策略方法。留白的运用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探究的机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 “留白”艺术 教学效率 方法

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都是满堂灌,教师很枯燥很详尽的把知识点告诉学生,一般都要靠学生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内容。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已经摆在高中英语教学的面前。以往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已经适得其反,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教师把握教学的“度”,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时候,留白艺术教学就应运而生了。留白给学生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想象。

一、英语课堂教学“留白”的主要形式

教师语言的“留白”。所谓教师语言的“留白”,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把话说全说尽,而是留给学生思考、想象、感悟的余地。此外,还可以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寻找课文语言知识点,体会教学要点;在复习课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补充语言知识点和归纳要点;在试卷讲评中让学生回顾解题思路,找出错误原因,掌握解题技巧,而不仅仅是对对答案。

教材处理的“留白”。所谓教材处理的“留白”,是指在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做大胆取舍和适当,对难度较低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理解,即使对新的句型相对集中的课文也不求一步到位,马上进行解释,而是分解突破、多次反复、反复操练,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发生,多“留白”,更多的给学生提供理解、消化、吸收的机会。因此,教学中如果指导学生多次阅读,在每次阅读中都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而不专注于语言形式和语法内容,学生将会在反复的阅读中突破难点,掌握规律。

教学过程的“留白”。所谓的教学过程的“留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学生的操做练习,比如坚持课前三五分钟的说话练习,或值日报告或是即兴演讲或诗歌朗诵;课堂活动中,根据所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组织游戏竞猜等等;结束前让学生回览总结。还可以引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则巡回指导、督促检查。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材料,听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然后指导学生编演多幕场景的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实现教学要求。

二、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实现有效留白

在高中英语课堂,应用留白艺术,一定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教育的更方面因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就表现为有效的设计留白的“度”。对于高中英语的课堂留白来说,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课堂上的留白,不惧怕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话老师就应该掌握好课堂留白的难度和密度。如果英语留白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感,阻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反而起不到预设的作用。反之,过于简单的话,学生就觉得问题没有难度可言,都是小儿科,即使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满足感可言,渐渐的他们就会泛泛回答,出现应付差事的怪现状,提不起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有效的结合教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整合知识与问题提问的形式与内容,做到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收到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同时,如果和教师留白的问题过多,学生就会花费大量的实际用以应付教师的的问题,精神过度紧张,极易出现学习疲劳,不利于学习;反之提问过少,学生没有学习方式的变动,不利于学习情绪的调动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不利于学习。英语课堂留白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密度。

三、实施语言留白,留足时间

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来说,更多的时候都需要学生深入到学习的课文中去,让他们体验和感悟文字背后知识和民风民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提高教学技术,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语言作为师生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得到就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不要把讲授的内容和盘托出,有时候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要讲究语言含蓄,通过设置悬念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暂时性课堂停歇的局限,这其实是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体会和回味已经学习的内容,做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很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和新鲜感。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记住,任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必须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的,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留白艺术正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性和积极性,实现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为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英语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掌握好“教”与“学”的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运用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以便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静楠.英语教学中“留白”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1(01)

[2]张丽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3]胡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留白”艺术[J].池州学院学报,2012(04)

翻译艺术语言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6篇

英国学者杰·汤姆森认为:“文学翻译的真实内涵并不是语言的转换, 更是艺术的交流和再创造。”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 在翻译中, 翻译者要忠实于原文, 从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翻译, 要体现翻译的真实性, 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翻译不能进行再创造。文学翻译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形式, 也是从一种语言的艺术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如果文学翻译只是尊重原文的含义, 而忽略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那么翻译文本就会失去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而译文的艺术特征也难以体现出来。

二、文学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

文学翻译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关注, 在文学艺术研究中, 翻译文学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说明文学翻译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化的过程, 文学翻译也是艺术的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者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而语言的形式好语言的运用习惯正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和生活习惯的具体体现。因此, 翻译者也要了解两种文化所呈现的不同的形态以及语义、语用、语法及语言逻辑思维之间的个性化特征。在文学研究领域, 很多学者都认同“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观点。

例如, 布拉格学派的吉利·列维就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是将两种文化艺术的内涵和美学的体现进行融合, 使读者能够体会到文本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德国学者罗浮·费希特也运用艺术研究的方法对文学翻译进行阐述, 他认为文学翻译是经过翻译者的阅读思考因文化积累之后, 进行的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翻译者是原文和译文的最好的媒介, 但是他不能仅仅转述原文作者的话, 那是拾人牙慧。

三、文学翻译与文学审美艺术特性的融合

1、文学翻译要体现不同民族语言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审美心理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具有独特性, 不同形式和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文学艺术的特征所反映出来的是文学创作者的语言风格、生活体验以及艺术理念。对于文学翻译者而言, 在进行翻译时, 要理解文本的语言内容, 同时也要展现本文的艺术审美特性。理解原文的语言内容才能做到翻译的真实性, 使得翻译能够确切的翻译出原文的内容, 尽可能真实的体现原文的形式;而在进行文学翻译时, 要展现文本的艺术审美特征, 这样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 文学学翻译要将语言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审美性有机融合, 提升翻译文学的艺术美。

文学翻译要体现不同民族语言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审美心理, 不同的民族对文学艺术的美学体现有不同的特点, 如汉族的文学审美更加倾向于含蓄隽永的艺术审美, 在语言形式上则体现为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意义高远;而西方则更喜欢情感奔放的文学艺术审美, 在语言上则体现为追求真实性、再现性。如“天高云淡”这个成语, 中国人看到这个词之后能够想到很多美好的自然风光, 甚至能够联想到很多具有诗意的句子, 而翻译成英文则是“The sky is high, and the clouds are thin”。这句话更加具有写实性, 而缺乏隽永生动的诗意, 这就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性, 而这种差异性则对不同民族的艺术审美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2、文学翻译要体现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特性

在文学翻译中, 翻译者要考虑译文的艺术感染力, 因为翻译者面对的是具有独特艺术特性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中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中, 内容和形式是非常表面的, 在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中, 翻译的文本要能够体现原文的审美内涵以及艺术特征。文学文本中的艺术性也要有所体现, 文学翻译并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的意思, 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这种艺术的创造要体现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特性。

例如,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这个经典句子时:春光在眼前, 奈玉人不见。他考虑到《西厢记》这部戏剧的语言风格的典雅动人、格律精妙, 艺术性超强。因此, 他也运用英文的格律和押韵, 提升了译文的艺术审美性。他是这样翻译的:“With beauties of the spring in view, it gives me not to see her face of rosy hue.”这个译文运用西方文化内涵中的“rosy” (玫瑰) 比作东方文化中的“玉人”, 这是建立在中西方审美差异性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 使得译文的艺术内涵和特性更加深入读者的内心。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不同的文学作品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这与文学创作者的语言风格、生活体验以及艺术理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 也要体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学翻译中, 翻译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明艺术特性的文学文本。而文学文本中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文学文本中的艺术性也具有独特性, 对于翻译者而言, 文学翻译已经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的意思, 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由此可知, 文学翻译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者要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 要了解两种文化所呈现的不同的形态以及语义、语用、语法及语言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做到翻译的真实性, 使得翻译能够确切的翻译出原文的内容, 尽可能真实的体现原文的形式。然而, 对于文学文本而言, 内容和形式只是文学艺术的表面的层次性的东西, 在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中, 翻译的文本要能够体现原文的审美特性以及艺术特征。在翻译中, 我们经常说要忠实于原文, 要体现翻译的真实性。但是,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如果翻译过于真实, 忽略了不同名族语言的差异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那么就会使得译本失去审美价值, 失去独特的艺术特性。因此, 文学翻译要将语言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审美性有机融合, 体现翻译文学的艺术美。

关键词:文学翻译,艺术特征,真实性,再创造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01)

[2] 李菡.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许渊冲英译《西厢记》的艺术成就[J].中国翻译, 2002 (02)

上一篇:贸易经济增长作用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地区经济直接投资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