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小儿辩日范文

2023-09-19

俩小儿辩日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熟练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3、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是六年级的学生。

2、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者逐渐摆脱了实际经验的支柱,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教学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像,引出新课

1、引导:在PPT上展示出孔子的画像,问学生知不知道画像上的人是谁(孔子)。

2、引出新课:没错,这就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但是,孔子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到底有何关系,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二、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试读一遍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接着,请2个学生起来念课文,让其他同学注意这2个同学的停顿和读音。

3、把学生的目光引向PPT(PPT是整篇文言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并播放标准的语音。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老师:英语里有英译汉,其实汉语里也是有翻译的。就好比文言文吧,这是用古人的语言写的,如果不翻译出来,我们就很难理解,更加难体会其中的感情基调。那么在翻译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些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吧。 ●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古今异义:(1) 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 “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 解释为“争辩”。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 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2、既然学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那么翻译起来就简单多了。同学请看上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翻译(看PPT)

● 翻译: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 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知识渊博的孔夫子尚且不能解决两小儿的疑惑,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我们可以多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以不断完善自我。《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教会我们:要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像“两小儿”一样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质疑。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俩小儿辩日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搜集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和()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

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5 分旁白、孔子、一儿 、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五 交流学法,培养能力。

1 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 小结。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六 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看找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下面准备了几分快餐,欢迎你们自行选择。

1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2 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3 手机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4 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一儿:近(大)(小)

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

俩小儿辩日范文第3篇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你知道它查什么部首吗?怎么讲?

辩和辨字区别,辫、瓣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这两个小儿究竟在争辩太阳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

通过预习,文章好读吗?

1、我先来读读好不?范读,注意我的停顿。

我读的怎们样?和平时有什么不同,读文言文的感觉。

2、自己找找感觉。耿老师给个温馨提示

(读准每个字;难句子反复读;尽量试着读出停顿和重音三分钟)

3、我这三个要求做到一个的举手,两个的,三个的 看来越来越少啊。我找同学来读

4、难句子出现了,出示幻灯三个反问句语气

三、理解感悟

为什么字大家读准了,难句子也会了,感觉还是差一点呢?那是因为文章你不理解,那我们就查字典看注释,自己先试着翻译一下吧。

温馨提示(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跟学习伙伴说一说,有疑问的提出来大家来解决)

1、咱们先来攻破难点,大家有疑问的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帮你解决

2、老师出几个词,看看你刚才有没有认真听。大声读出来并说出指的是哪个词或字。

3、下面我读出译文,你来读对应的文言文,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4、通过我们刚才的读和解释,这篇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四、深入体会

我有点糊涂了,文章题目说有两个小儿,可是大家说来说去都是一儿曰,一儿曰?

其实是省略了另一儿曰,还有我认为这句话。这古文啊实在是太简洁了,能省则省啊。所以一会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要加上“我认为”这几个字。

下面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早近午远,早远午近板书

这两种观点正好完全相反。读读第二段,读出反差。

两小儿就两个相反的观点,进行了一场争辩。课文中是用哪两个字体现这场争辩的呢?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呢?比忘记用上“我认为”这几个字啊

1、读原文。这两小儿是针锋相对,丝毫不妥协,感受一下他们的自信!再来读一读。

2、作为现代人用古文总感觉差一点,没有争辩的感觉。那谁用现代语言辩一辩。

3、老师还是觉得不够,再加上点自己的语言。

互不相让啊!自己才是对的,绝不妥协。辩的挺好,但是耿老师总是觉得不过瘾,谁跟我来试试。 有意思吗?你喜不喜欢这两个小儿,为什么?

观察细—会思考—敢于说出来—坚持自己的观点。板书:善于思考 坚持观点

4、既然喜欢,咱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我来分配下角色,老师是孔子。

五、知识无穷

1、面对两小儿的激烈争论,你们能道出其中的奥妙吗?或者说到底谁说的对?

2、下面不妨来印证一下大家的说法。(辅以媒体演示)现代科学常识告诉我们,早中晚太阳跟我们离的一样近。

3、难吗?但是在2000年前确实把孔子难倒了,你从哪里看出把他难倒了?什么叫不能决?所以两小儿笑曰,齐读。

4、孔子是什么人?孔子这个大学问家当着两小儿的面说“我也不知道”!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板书:实事求是

俩小儿辩日范文第4篇

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篇文言文不仅叙述事情层次清楚,而且还蕴含着道理引人思考。

学习这则文言文的目的: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设计理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要多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早晨中午

近大车盖盘盂小远

远凉沧沧凉凉探汤热近

俩小儿辩日范文第5篇

10.《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洛阳伊滨区诸葛镇司马小学 张秀丽

1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板书“辩”字,学生组词。 争辩 辩论 辩斗 辩驳等

2、出示课件图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辩斗”的人是谁?辩斗的话题是什么?

3、适时补充板书课题:两小儿 辩 日

二、明确目标,回顾方法。

讲述:这是一篇文言文,之前学习《夸父逐日》时我们总结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谁来说一下?出示课件

1、读通全文

2、读懂意思

3、明晰道理

三、检查预习,读通全文。

1、指名朗读

2、正音;

孰为汝多知乎

3、听范读,注意断句、停顿。

4、学生试着练习读

5、同桌互读,评价。

6、齐读

四、深入理解,读懂意思。

1、提出学习要求:

讲述: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2、 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车盖”、“盘盂”图片、“汤”的拓展词语“赴汤蹈火”)

5、 增加难度、讲述故事。

五、品读课文,明晰道理。

1、听师读,生找关键句。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生动。而这么生动的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悍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中国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既然辩斗的话题是“日”,那么现在,你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划,找出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2、师生交流,共议辩斗观点理由。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观点)

(理由)

一儿 (观点) (理由)

3、师讲述,指导学生辩斗。

讲述:怎么才是辩斗呢?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持一个观点,另一个人非和你对着干,你说东,他非说西,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呀?假设你和同桌就是文中的两小儿,你们也来辩一辩,放开声音,把这辩斗的味儿读出来。

4、同桌互辩并展示。

5、师评价:他们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讲起话来自然理直气壮,胸有成竹。这真是一场 的辩斗啊!

(激烈 精彩 引人入胜 针锋相对 各执己见 互不相让„„)

6、多种角度,升华辩斗。

师:两小儿这一辩,辩出了什么?(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辩出了他们的观点和思想,辩出了他们的善于思考,辩出了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疑惑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辩出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六、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假如你在场,你支持谁呢?为什么?你能解释两小儿的问题吗?

2、指名学生解释或课件解释。

七、客观公正、评价人物。

1、师引导: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学生从多方面评价。

3、小结。

八、板书设计:

10.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 中 一儿

大(车盖)

小(盘盂)

孔子 一儿

近 不能决也 凉(苍苍凉凉) 热(探汤)

《两小儿辩日》课后反思

围绕着高效课堂,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环节的精心设计

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我仍然精心设计了主线,围绕着“这是一场怎样的辩斗?”展开学习,使本课的环节清晰,教师易于把握,学生印象深刻。开课从 “辩”字导入,为下文理解课文做铺垫。这个导入虽然没有什么花架子,却语文味十足,既检测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有效地将焦点聚焦到本课的重点上。

中间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以“这是一场_______的辩斗”串联,边理解课文,边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辩斗,这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辩斗,这是一场有理有据的辩斗。这样层层深入,既梳理了课文内容,又始终围绕主线进行,形散神不散。

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总结,这场辩斗,辩出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多元化的解读教材

这篇文章故事虽短小,但蕴含的道理不少。除了两小儿活泼可爱,孔子实事求是的人物评价外,还关注了“宇宙无限,知识无限,学无止境”“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而这些道理的得出都是通过深入的文本学习,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自悟得出来的。尊重了学生多元化的知识体验,也使教材的意义得到了拓展,使德育渗透在本课的学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多种方法的朗读指导 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本课教师我采取多种方法常设情境,指导朗读。有指名读、听录音、齐读、辩论读、检查读等等,联系生活体验,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1、教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有样学样,体味朗读的韵味。因为小学生

模仿力较强,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本课老师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点燃了学生的趣,活跃了学生的思,发展了学生的智,给人以美的熏陶,学的榜样。

2、读后点拨。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在读与评中培养语感,提高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与领悟。在评价中,还做到了对语气、语调和语速不露痕迹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做到教学无痕。

3、角色表演渗透朗读指导。课文很短,如果只是反复的指导朗读,必定非常枯燥,而教师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演一演,参加表演的同学大胆创新,“添油加醋”,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对文言的感悟力,既锻炼了学生朗读能力,又实现了全员参与的目标。尤其在表演中,学生把自己置于两个小孩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参与辩斗,自然而然地就注意到了语气、语调的问题。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虽然进行了精心的教案设计,但备课时仍然有欠缺考虑的地方。总结如下:

教学时,让学生用课文原文两个孩子的语言来辩斗,这对课文不是很熟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考虑到这个问题,适当降低难度。或者设计分层练习,能力强的孩子就用古文辩一辩,能力弱的就用白话文辩一辩;还可以让学生先练习原文上一个孩子的话,等熟练了再练另一个孩子的话,然后再合起来辩斗。

还有,学生表演辩斗,教师不能及时对辩斗进行指导,此环节时间过短,学生没能表演尽兴。

俩小儿辩日范文第6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注释

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一词多义

1 其:

⑴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⑵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2为:

⑴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⑵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异义

⒈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⒉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⒊去:

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⒋援:

古义:引,拉

今义:支援,帮助

本文选自

上一篇:数学小报内容范文下一篇: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