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7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武术课程, 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主要表现在课时设置上。通常情况下, 高校会将武术作为学生大学期间某一学年的选修课, 供学生进行选择, 每周安排两课时, 课时较少。就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而言, 这些课时的学习并不能引起学生对武术的高度兴趣, 而且如果碰到恶劣天气, 就无法进行场地训练, 也会给武术教师带来相当大的教学压力。在有限课时中, 武术教师只能采取告诉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甚至会产生得过且过心理。学生在还未消化教师之前所教授知识和技能时, 又必须要学习新知, 这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另外, 我国还有一些并没有设置武术课程, 这也是对我国武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严重忽视。

2、缺乏对学生武术技能的培养

在当前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中, 很多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弊端较多。例如, 难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发展学生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等, 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在高校武术教学中, 很多教师更注重对武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 而对于武术技能的教学, 在存在着一定的忽视性。即使是学习相关武术动作, 也只是老师教、学生学, 要求学生照猫画虎,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这种缺乏严格规范和系统教学安排的教学方法, 也就缺乏了对学生武术技能的培养。

3、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武术教学专业性极强, 这也就要求学校必须配备专业武术教师, 要求其能够掌握一种或者多种武术项目, 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武术教师还要学习能力强, 能保持高度的教育责任心, 根据武术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武术教师要成为一名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 不容乐观的是, 目前我国的高校严重缺乏高素质的武术教师, 甚至还有很多武术教师是有其他专项体育教师兼职而来, 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动作示范不够规范, 也就导致教师无法学到动作的规范和科学, 学习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受伤事件的发生。

二、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思考

1、加强学生对武术的全面认识

传统武术教学中, 教师过度关注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武术技能的学习, 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不能学以致用;在理论教学中, 武术教师所教授知识较为零散和不够深刻, 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 笔者认为,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 武术教师要做到:首先, 理论知识要讲解的深刻而系统,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 并不是只由简单的动作组成, 而是理论和动作有机结合;其次, 教师在技能教学时, 不仅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还要保持武术教学课时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才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加强武术技法体系教学

武术动作教学由两方面组成:套路技术动作和单个技术教学。由于套路技术是一般武术教学的基础部分, 所以很多教师均采取先套路后单个技术教学的教学顺序。但是套路技术动作较为重复,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又由于套路技术教学的推进困难, 使得很多教师开展单个技术教学时只是简单敷衍。然后, 由于学习时间的不断拉长, 学生又逐渐忘记了前面所学的套路动作从而对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造成困难, 而套路技术动作的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套路技术动作和单个技术动作教学进行整体和系统的规划, 对学生进行套路技术动作教学时, 也要加强对单个技术动作的训练, 两种动作教学相结合, 既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 提升学生兴趣, 也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对单个技术教学加强重视, 对其相关技能进行创新, 以摆脱传统的刻板教学, 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从目前来看, 很多教师过度重视结果评价,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 无法促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要认识到, 考核结果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不仅要重点考察学生的肢体灵敏度、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方面, 还要考察学生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抗打击”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合作互助意识等方面, 做到从内到外, 加强学生身心素质。

三、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我们也有一群敢想敢干、专业水平高的武术教师, 笔者相信, 我们武术教师一定能够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材教法,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不仅能够能够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还能使得武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手中发扬光大。

摘要: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 练习武术可以引导学生修身养性, 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还能够传承中华文化。在国家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大形势下, 加强无数学习, 重视武术教学, 是很有必要的。那么, 如何提升武术教学质量, 增项学生兴趣呢?这就是需要教师来仔细斟酌了。本文从关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出发, 发现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军, 邱丕相.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功能的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127-130.

[2] 薛欣, 朱瑞琪, 薛扬.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1) :102-107.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通过对传统武德内容进行思考, 可以发现武德蕴含多种精神品质, 在当前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的教育, 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武德精神的教育, 让学生在进行武术练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武德所具备的内涵和价值, 这样能够提升武术教学的成效性。为此, 高校需思考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武德教育, 怎样让学生对武德内涵进行正确地分析和理解, 通过武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二、高校实施传统武术教学时进行武德培养的意义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得知武德的全称是武术道德。一些学者认为武德是崇尚武德的精神内涵,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在进行武术练习中所应该具备的道德。本文认为武德主要是指在进行武术活动过程中, 人们在武术动作或者是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 不仅包括心性修养方面的认知, 也体现在道德作风和精神境界上的内容。同时, 武术礼仪也是武德的一部分[1]。武德传授是当前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武技传授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武德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让技艺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的融合, 也能够让武德在武术整体教育中实现贯穿。

但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搏斗技术或者是套路等方面的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武德层面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对武德进行正确地认识, 也不了解武德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 部分习武人员会出现不良行为, 对社会风气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推崇素质教育,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立足武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武德教育的分析

(一) 对传统武德内容的思考

武德这一词最早是见于《左传》, 具备军事的意义。武德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推崇武德规范和标准内容, 这样可以对武者和当前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约束和合理的调整。随着社会变迁和各项价值观念的引入, 武德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演变。从最开始的尊师重道、除暴安良等内涵转化为忠心爱国、宽以待人等核心的武德思想[2]。现代人对武德内涵进行理解的时候通常将它概括为忠义仁勇礼等方面, 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项优秀精神继承, 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历史沉渣。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必须要去粗取精, 对武德精神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对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武德教育。

(二) 立足价值转化解析武德内容

传统文化是具备民族性的特征, 大家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理解能力, 也习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对当前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审视。但是传统文化体现出时代性的局限性, 随着当前社会法制建设的完善, 传统武德内涵中所赋予的内容则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如果随意将这些思想内涵融入当代社会建设中, 则会对其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为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现代价值的转换。

“忠”可以定义为爱国守法。忠是武德中的主要内容, 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是武林一项优秀的传统内涵。从价值观的角度对“义”进行分析, 可以认定为成恶扬善的义举。在当前法制社会建设环境中可以在法律条文允许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 或者是伸张正义[3]。对武德中“仁”思想认知是转化为当代的尊师重道。在进行武术练习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尊师重道, 尊重人才, 要尊重教师对自己所带来的教育, 同时更要尊重当前人类文明。

“勇”可以转化为勇敢进取和开拓创新。“勇”体现着武者对崇高目标的一项追求, 并不是对武艺的逞能, 而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所做出贡献的决心。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 也是人们可以成就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此,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 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开拓创新的思想教育, 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约束, 能够以开拓创新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成功。明礼诚信则是对武德教育中“礼”的价值转换。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中, 明礼诚信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名片, 在交往过程中必须要尊重他人, 也需要讲礼貌。例如在武术动作中的抱拳礼则是武术文化的一项重要象征, 更需要严格遵守这项文明要求对其进行规范性的传承。

四、高校在传统武术教学中实现高质量武德培养的途径

武德主要是指在进行武术活动过程中, 人们在武术动作或者是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 不仅包括心性修养方面的认知, 也体现在道德作风和精神境界上的内容。武德培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可以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武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认知。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能得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必须要去粗取精, 对武德精神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对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武德教育。立足当前高校实施武术教育的情况和武德精神的继承思考, 本文认为高校应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促使学生能在武术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武德培养, 强化整体的武术教育质量。

(一) 立足武术礼仪开展武德培养

高校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时要想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武德教育进行正确地理解, 对武德精神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有效地继承。武术礼仪是武德培养的一项重要载体, 高校可以立足武术礼仪开展武德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时,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进行武术学习中所需要具备的礼仪和这些礼仪所具备的含义, 如抱拳礼[4]。通过师生问候或者是以器械辅助进行练习的方式, 让学生可以对武术礼仪进行充分的了解。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通过辅导或者是考核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武德精神的培养。武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武术动作的讲解, 也需要在动作讲解中合理渗透武德精神的讲解, 促使在进行武术动作学习时也能对武德精神开展深度的思考。例如, 武术教师可以考核学生对抱拳礼的掌握情况, 通过抱拳礼的考核增加学生对武德精神的理解。同时, 武术教师也能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武德精神, 感受武术学习中所呈现的尊师重道精神, 也能提升学生对武德精神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武术礼仪进行充分的理解,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教学中加深武德培养的认知。通过实施武术礼仪的教育, 武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武德内涵, 通过礼仪教育增加学生对武术道德的理解。

(二) 以武技传授为载体渗透武德精神

武术传承需要对武者进行崇尚武德思想以及准则的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则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基本功和套路练习过程中形成刻苦顽强或者是永不自满的优秀品质。但是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 部分习武人员会出现不良行为, 对社会风气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武德传授是当前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武技传授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武德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让技艺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的融合, 也能够让武德在武术整体教育中实现贯穿。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立足武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以武技传授为载体渗透武德精神。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散打教育中则需要鼓励双方学生要勇字当先, 具备勇敢无畏的武者精神。同时武术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其他练习方式实现团结互助等优秀精神的培养, 让学生在武术教育中实现讲礼仪信用等习惯培养。武术教师也需要对武术教育的诸多内容进行规范性的讲解和动作示范, 借助系统性的武术教材让学生可以对武术动作和套路进行正确地理解, 也能通过训练增加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武术训练体现出艰苦性的特点, 学习者需开展多次的动作训练, 身体上会受到多种疼痛的困扰, 教师则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不怕艰苦勇于拼搏的武德精神。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实现身体素质的锻炼, 也可以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受到武德的精神和内涵, 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在接受武技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对武德精神开展深层度的思考, 在武技训练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 也能通过武技训练实现艰苦拼搏以及勇于拼搏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培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武德精神进行思考, 也能立足当前时代发展对武德精神进行辩证性的思考, 强化武德精神的渗透效果。

(三) 创建高水准的武德环境, 引导学生吸收健康认知

因为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搏斗技术或者是套路等方面的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武德层面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对武德进行正确地认识。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需要进行开拓创新的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约束, 能够以开拓创新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成功。任何一项教育不仅要通过教育引导者的作用发挥, 也需要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教育环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行为认知和思想内涵。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育时, 要想提升武德培养效果则需要对武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思考, 摆正该项教育所应该占据的位置, 将武德教育纳入武术教学总体目标和学习计划中。通过外在环境所具备的约束性让学生形成一种见武明德的条件反射, 主动吸收武德教育中的健康认知。

同时,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要积极营造愉悦的武术教学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武德教学中的尊重以及民主的内涵, 提升武德教育的实效性。武术教师要想给学生创建武德教育的氛围,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介等方式的运用创建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得到更高层面的武术教学以及武德培养。所以,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也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或者手段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 这样可以提升整体的培养效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武德教育视频或者是相关的影片内容,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武术动作的认知, 也能通过影片内容增加学生对武德内涵的了解, 然后立足现代社会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教育价值的转换, 以当前社会环境为基础对武德内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通过实施这样的武德教育, 武术教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促使学生对武术教学以及武德精神进行深度的理解, 以此树立健康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态度。

五、结论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的教育, 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武德精神的教育, 让学生在进行武术练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武德所具备的内涵和价值。因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可以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武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认知。而高校要想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武德教育进行正确地理解, 应该立足武术礼仪开展武德培养。同时, 高校应该以武技传授为载体渗透武德精神, 培养学生具备勇敢无畏等优秀品质。此外, 武术教师也需要创建高水准的武德环境, 引导学生吸收健康认知。

摘要:高校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 通过进行此项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身体素质的锻炼,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受到武德的精神和内涵, 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心理品质。武德培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可以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武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认知。所以本文主要思考高校实施传统武术教学时进行武德培养的意义, 然后对武德教育进行多重分析, 最后提出几点高校实施高质量武德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传统武术,大学生,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武德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婵娟.论加强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重要性[J].金田, 2014 (5) :135-136.

[2] 黄亚彬.浅谈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 (30) :101-102.

[3] 相金星.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培养的必要性研究——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J].武术研究, 2015 (12) :42-43.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武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武术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体育课形式。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中国武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流派众多, 拳种由古至今发展到百余种, 就是最好的证明。武术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 既要保持民族特色, 又要结合时代, 就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的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 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1.1 武术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1.1.1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 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教与学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 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转变观念, 其次再突破思维、开拓思维。

1.1.2 运用武术运动自身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指出, 人的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 武术的直接兴趣是武术活动本身和武术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意识到武术的目的, 掌握武术知识和技能的结果而间接产生的。缺乏直接兴趣, 会使武术课成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 则使练习者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良好的武术兴趣必须是这两者的协调统一。因此, 针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众所周知, 武术是通过攻防格斗的身体练习来改善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一项运动。它以跌、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运动特点, 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技击乃武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显著特点。在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特点。在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 应结合讲解动作的用途, 剖析动作的攻防含义, 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动作的内涵, 较快的掌握动作的技法, 培养武术意识。通过武术练习, 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满足, 而且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建立起武术与运动的直接兴趣;同时, 随着上述情绪体验的深化, 有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需要。

1.2 武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透视当前武术运动的发展, 出现了练套路不能实践, 练散打不会套路的现状, 造成了能武不能用误解, 学生对学习套路没有兴趣也在所难免, 戚继光曰“既得艺, 必试敌”, 提高武术水平必须将其所掌握的技法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对其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可见套路与散打在武术运动中是不容分割统一体, 套路的形成是源于散打技术, 是多个的散打招式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而成的, 可以说套路中的每个动作都是由散打招式演变而来, 因此套路中的每个动作应具有其攻防含义, 有攻防含义就具有技击价值。教学要挖掘套路中丰富多彩的技击方法来滋养武术的发展, 是武术教学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各种自由组合运动都需要套路来支持, 做到套路与实战训练相结合。例如:太极拳可以和太极推手相结合, 拳术与散打相结合等。再例如通过“学以自用”不但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在武术教学中要深挖武术套路的技击价值, 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3 武术教学中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 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意志、毅力, 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 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它是坚持创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因此, 在武术教学中, 有必要加强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培养, 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国武术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包含有传统文化特色和传统运动特征。从文化形态上说,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从运动形态来说,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一个主干项群。浓厚的“传统”, 给生活在这一传统环境中的人们一种认同感、自豪感。于是, 继承传统、振兴传统、弘扬传统, 成了普受武术传习者乃至国人关注的问题。人们用自己认为得当的方式、从个人的角度为继承、振兴和弘扬武术履行着责任和义务。因此, 在教学中, 可以多向学生介绍武术的概念、特点、作用与发展史, 以及各级学校和社会对武术师资的需求及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对学习武术的渴望, 以唤起学生学习责任感、紧迫感。

2 改进教学方法是根本

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其武术教学内容是以整套规定套路为主, 课堂结构始终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 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较为固定的程序进行规定套路教学, 可所谓“灌入式”教学。教师只专注教会学生套路, 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掌握。学生为了记忆和掌握整套技术动作要反复的琢磨和练习, 如此以来长时间练习规定套路, 学生会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 导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教学本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 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然而教学中“灌入式”教学仅重视教师“教了什么”, 而忽视了学生“学到什么”或者对学生的潜力发展置之不理, 教师讲的过多, 模式化、刻板化, 学生学习就缺乏活力, 教学气氛紧张, 就达不到教学效果。传统的“罐入式”教学尽管在教学新动作阶段有一定的效果, 但却忽视了学生主动锻炼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潜能的开发。因此要深入的研究“教”与“学”的规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直观法”教学, 教师多做示范,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 采取类比教学法是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培养学生积极性思维奠定基础;多采用“情景法”, 有意识的创造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 加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同时,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 正确的引导学生独自创编武术套路动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保障

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 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来进行。教学结果评价体系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体系应科学合理化, 力求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体育专业学生通过对武术课程的学习都得到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 笔者认为, 对于学生成绩考核的评定, 可以由原来多侧重于技术达标逐渐过渡为重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例如, 可以让学生在规定动作类型的基础上自己编排并表演成套基本动作进行考试;以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讨论发言、学习进步的幅度等等, 均可在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力求通过考核, 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创新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怎样有效的将创新教育与武术教学更好的结合?怎样去突破教师原有的定式思维找到更多、更好、更新的切入点, 理出创新思路, 完善创新方案?还有待于更多的教师去深入的研究。总之, 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 在武术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争取在武术的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更大的进步, 继续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摘要:本文主要从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发, 围绕武术教学的创新, 提出武术教学和创新教育结合的对策和建议, 为武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创新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纲.武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武术科学, 2008 (6) .

[2] 郭思危.体育教育专业加强武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行性探究[J].体育世界, 2008 (9) .

[3] 吴耀锋.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网络时代, 2009 (7) .

[4] 张春红.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 2005 (6) .

[5] 郑大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教书育人, 2005 (14) .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当前武术教学出现的问题

1) 武术学校难度大。武术本身的学习难度较大, 招式繁多, 所以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但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兴趣而加入学习武术的行列并对武术没有全面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武术学习的情况下极易退缩, 并且学习越深难度越大, 因此还需要学生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定力, 还需耗费一定的时间, 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所以也未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学校不够重视。武术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较低, 教学时长短、师资力量缺乏、资金投入少造成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场地缺乏等多种问题, 并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重视招式训练, 忽视武术意识的培养。武术历史悠久, 并分为不同的派别, 每个派别的武术招式不尽相同, 并且每种武术都包含了其不同的内涵:文化、美学、养生、哲理等, 而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们只是着重教授学生武术招式而忽略了对武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的讲解, 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的接触某种武术, 对武术招式的遗忘性也会逐渐增大。

二、游戏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和原则

“游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将武术教学内容设计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到相关的武术技能和知识, “游戏教学法”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寓教于乐, 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的教学方式, 具有娱乐、趣味、竞争和教学性同时并存的特点,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 而这两种精神恰好有利于武术的学习, 如此, 进入良性循环,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 注重游戏设计的目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核心, 在不同阶段制定以实现不同阶段课堂目标的游戏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的首位阶段, 教师应充分的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在教学实施的中间过程,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武术技能的培训。第二, 注意学生的安全需求, 游戏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安全度的问题, 在游戏过程中, 对某些相对危险的环节注意时刻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在武术教学准备阶段的应用。就各高校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况来看, 武术是一项运动程度较为剧烈的运动, 使身体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让肌肉提前进入兴奋状态从而避免在进行相关的武术训练时拉伤筋骨, 一般而言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压腿等方式, 也可利用游戏的方式比如击鼓传花等以达到做好课前准备活动的目的。

2) 在武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游戏教学法在武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游戏完成相应的武术动作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调整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将其改编为与游戏相结合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均衡其能力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比赛对学生的武术技能进行考核, 在有竞争性的情况下学生进行武术训练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在武术教学结束阶段的应用。在武术教学结束阶段, 教师应该更加密切的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 通常在教学接近尾声时, 学生会有一种厌倦心理的产生这时, 老师不应该在加强对学生的武术动作的训练, 而更应该通过一些负荷较小、任务较轻的武术游戏帮助学生更好的放松。

四、游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在游戏的分组上, 注意权衡各组力量的大小, 注意比赛的公平性, 力量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应该和力量较小基础较差的同学相互搭配、同组成员相互合作, 最终取得胜利, 并且同时还鼓励了那些力量较小的同学, 不会对武术项目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武术的信心。

2) 游戏教学内容的改进。由于游戏教学法现在正处于探索和实验当中而试验的对象就是参与武术课程的学生, 所以上课之后注意做相关的问卷调查, 询问同学的相关意见, 以追求游戏内容和形式的改进。

3) 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学组织设计要合理, 在教学内容上多融入武术背景和故事的讲解一是为了让同学充分的了解武术, 二是提起同学的兴趣;在比赛形式上追求多样化比如团队比拼、挑战擂台等,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游戏细则,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 并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做出相关的指导, 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五、结语

武术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对于传播中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武术课程, 完善其硬件和软件设施, 教师在遵循游戏教学法相关原则, 依据基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并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对武术精神的传播, 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武术的内涵。

摘要:武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中国武术在世界都颇具影响力,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发展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 而“游戏教学法”在武术教育中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就“游戏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武术教育,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继东“游戏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才智, 2015, 22, 182.

[2] 邢海军.游戏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07:62-63.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种, 为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渠道。大多数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均开设了武术课程, 为民族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窗口。世界上一些发达的体育强国均意识到了加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并且在国家内均有大力发展的体育项目, 如, 柔道来自于日本、篮球来自于美国、跆拳道来自于韩国。目前,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缺乏鲜明的体系,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攻防技术对高校武术教学的影响

(一)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 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 实现了对学生客观喜欢武术向主观喜欢武术方向进行转变,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喜欢上武术这一科目。武术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长, 且门派及种类也较多, 动作主要包括无敌剪刀脚、玉女穿梭、白鹤亮翅、暗香疏影等。学生在学习武术时, 实现了对学生神、精、功、力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的身体更具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在武术教学中, 尽管教师已经为学生做了系统的领做、示范及讲解等训练, 但是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进行武术表演时, 经常会出现动作遗忘, 动作不标准及不规范情况, 导致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大大下降[1]。攻防技术作为武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教师在教学时, 需要对武术动作进行喂招和拆招, 教会学生每个动作的实际应用方法, 以强化学生的动作感悟能力, 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满足学生的武术学习欲望, 促进武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影响学生的运动记忆能力

攻防技术在武术中应用, 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的传授, 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以表象运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大脑中, 加深了学生对武术动作的记忆。通常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动作记忆能力, 会要求学生以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的形式, 来进行对抗练习, 以强化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掌握能力。影响动作记忆效果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记忆意识状态、觉醒状态及记忆材料加工深度三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进行攻防练习期间, 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中, 增强了学生的武术学习积极性, 注意力明显集中, 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武术动作技巧[2]。

(三) 影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 自身独特的训练技巧及运动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武术动作是否标准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效果, 武术动作应具有规范性, 教师向学生明确讲解武术攻防的含义及动作要领。将学生分成双人一组和多人一组进行对抗练习训练,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武术要领和动作技巧, 以强化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掌握, 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武术指导。攻防技术训练中, 其招式主要包括喂招、拆招、相互帮助及相互学习几种, 对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默契具有重要作用。攻防技术在武术教学中应用, 实现了对传统单一化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3]。

三、文化传承背景下"攻防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 武术攻法的应用

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运动形式, 包括套路、功法及搏斗等形式。攻防技术作为武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在文化传承背景下, 为了提升攻防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 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编, 在大学生体育课程中可供选编的武术教学内容包括武术体操、武术游戏、武术防身、武术套路、武术功法及武术保健等。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时, 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 选择不同的武术训练方法。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不能面面俱到, 也不可过于简单化。武术是中国一类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 风格具有多样化特点, 在进行武术教学内容选取时, 应根据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 以完成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武术学习, 实现了对学生武术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武术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 强化了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 提升了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4]。

(二) 攻防技击的应用

首先, 将攻防技术作为武术教育的核心, 若没有攻防, 武术的生命力将会缺失, 便会缺少神气, 变成普通的体操。将攻防技术应用到武术教学中, 为武术动作提供了内在的意向, 是武术产生和创造的主要原因, 实现了对人良好精神品质的培养。其次, 将攻防胜负作为武术者个性品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武术中重视对学生武德的培养, 武德通常在武术教学中难以直观的展现出来, 并且会流于说教和形式。应加大对防攻技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确保能够将武德教育落实到实处, 解决“制”与“被制”及“打”与“被打”之间的矛盾, 攻防技击的负方, 应保持不气馁的心态, 以完成对学生内外兼修武德的有效培养。武术在教学期间, 教师不可向学生传达好勇斗狠这一心境, 需要以攻防技击为核心, 对传统武术的价值进行有效的开发, 以实现对社会实际发展模式的创造, 促进武术文化生命力的提升[5]。其次, 促进传统武术的全面发展。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升高校中的武术教学质量, 应打破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所产生的局限, 树立武术文化教育观念, 对武术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不断的总结, 加大对武术价值进行深入的开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促使武术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形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武术应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 不断整合文化教育功能, 从文化方面对武术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开发, 完善武术文化制度, 以实现对良好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要求武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加大对现代教育学理论进行充分运用, 与文化教育界的同志们开展深度合作, 研究出最新的武术教育模式, 打造出全新的武术文化品牌[6]。

(三) 武术招式的应用

教学贯穿于整体教学的始终,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通过教法能够使教学思想更加实际化和具体化,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桥梁, 是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 在教学发展及改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 应不断改变教学方法, 将体验法作为武术中的一项特色教育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应加大对音乐辅助教学法、武术口诀教学法及讲授武术教学法的应用。其中, 体验法在武术课程教学中应用,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武术攻防技击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武术学习的乐趣, 增强了学生的习武热情, 实现了锻炼身心及增强体质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武术教学中应用。由于武术自身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体育项目, 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 将其与武术的本质相结合,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来促进武术新颖性及独特性的提升, 使武术更具东方特色[7]。

四、结论

武术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人们对该项运动项目的重视度不高, 导致武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 为了提升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效果, 需要在文化传承背景下, 将防攻打技术应用到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去, 明确攻防技术对高校武术教学的影响, 阐述文化传承背景下攻防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针对武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 提出合理化的教学措施, 强化学生对武术健身知识及武术专业技能的掌握。

摘要: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及广泛的受众群体。具有观赏、健身、防卫一体的运动特征, 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 武术被各大高校纳入到体育课程中去, 大多数人看到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和观赏价值, 但是却忽视了武术的攻防技击性这一本质, 学生在学习武术时也仅是一味对动作进行模仿, 却不能深刻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 无法实现对武术中中国文化精神的弘扬。因此, 为了实现对武术的传承, 需要在文化传承背景下, 以“攻防技术”为主, 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

关键词:文化传承,攻防技术,武术精神文化,团结协作

参考文献

[1] 孙楠楠.全纳教育环境下的高校武术教学研究[J].武术研究, 2019 (1) :64-66.

[2] 李杨, 王夏伟.高校现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反思[J].武术研究, 2019 (1) :67-69.

[3] 张庆超.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武术研究, 2019 (1) :70-72.

[4] 杜雪琪, 林小美.高校武术教学质量提升对策的SWOT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 2019 (1) :66-70.

[5] 徐万均, 张道毅.高校武术教学中民族精神的传承研究[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8 (12) :89+84.

[6] 刘立英, 宋同顺, 沈友青.高校武术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3 (4) :93-96.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借助课程教学进行推广

首先, 课程作为一种接触新鲜事物的捷径, 武术散打运动的推广从课程着手, 而武术散打的推广成效, 主要看的是所学之人对武术散打运动的态度。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事物最好的引线, 所以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 借助高校课程进行教学和宣传, 利用课堂教学游戏等, 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散打, 了解散打的发展, 从而了解我国武术散打文化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教学生基本动作要领, 同时也要教导学生武术散打的文化[1]。在教学中除基本动作外还可以发展锻炼学生的灵敏、速度、爆发力等素质。树立学生“学武先修德”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传达武术散打武德的时候, 以仁、义为核心进行教学, 树立学生正确的内涵修养、道德品质等, 并以此为契机, 传授学生正确的武术散打理念, 教导正确的散打动作,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基本的步法拳法开始教学, 先让学生适应武术散打的强度, 锻炼学生的体质, 接着学生在充满了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体会自己的改变, 然后教师再将散打与其他流行运动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推广, 例如武术散打需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判断力, 所以教师可以将武术散打与跆拳道一起进行教学而且两者技法很多相似;再者对于女生来说更应该学习散打, 因为当今社会鱼龙混杂, 女生应该有足够能力自卫, 所以教师可以将防身术与武术散打结合教学,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下, 提升学生的自卫能力。

二、通过俱乐部进行推广宣传

俱乐部是学生接触武术散打最常见的地方, 在校外有很多的武术散打俱乐部, 那里经常会有小型的比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比方说放假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散打俱乐部进行观赛, 在激情的比赛间感受散打的激情, 感受武术散打的博大精深。另外, 学校也可以建立散打社团, 吸引一些热爱散打的学生, 定期举办散打活动, 例如武术散打交流会,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散打运动的热情, 活跃各大高校的文化氛围, 同时还可以在校园进行散打比赛, 比赛的形式不必太过单一, 比如可以进行散打舞表演比赛、散打切磋比赛、散打文化知识竞赛等。通过各种比赛和活动来宣传和推广武术散打运动,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 强化各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2]。

三、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推广

高校是育人的圣地, 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殿堂, 而武术散打不只是一项简单的运动, 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各大高校实行对武术散打推广, 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变成武林高手, 也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打架, 而是因为武术散打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需要被人尊敬和传承, 所以为了让我国传统文化不被遗忘在岁月中, 各高校对武术散打越发重视。进行多元化的推广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其中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推广,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散打文化的学习, 经过长期的影响, 学生们逐渐的自动加入武术散打活动中。比方说, 定期的开展校园文化节, 可以把武术散打作为主题,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武术散打的各种表演, 例如根据某个散打人物进行剧本编辑, 传扬散打文化, 亦或者举办电影节, 通过观看与武术散打相关的电影, 进行对武术散打活动的推广, 同时还可以观看各种散打比赛,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一般, 激发学生激情澎湃的心情, 进而推广武术散打活动[3]。

四、结束语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通过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多元化推广, 了解我国武术散打文化底蕴, 通过教学动作的讲解和训练, 使学生能够强身健体自卫, 而且还能够磨炼意志, 同时增加了学生的生命力, 另外通过课程教学、俱乐部、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推广, 提高了学生对武术散打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同时达到了推广的效果, 传承我国武术散打文化。

摘要:中华武术博大精深,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 为了把我国文化传承下去, 各大高校将散打引进教学, 一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二来能强身自卫,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高校采取多元化推广, 本文将武术散打运动从课程、俱乐部以及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推广传承, 使各大高校的学生能够了解散打本质, 传承我国武术文化。

关键词:武术散打,多元化,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1] 樊小伟.利用网络游戏推广武术散打运动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2.

[2] 柯英俊, 宋梁.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及推广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9 (5) :158-160.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改论文范文下一篇:风险基础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