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范文

2023-09-17

西江月范文第1篇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枝,另一枝,有“使……‘别枝’”之意。

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xi&agra一ve;n):出现,展现。

【翻译】

树上睡梦中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醒了,以为天亮了,从一根树枝跳到了另一根树枝上;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送来蝉儿的阵阵鸣叫。田野里稻花的芳一香阵阵飘来,喧闹的蛙儿好像在诉说着丰收的年景。

天边偶尔还可以看得见点点星光在闪烁,转眼之间山前竟然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来。赶紧避雨吧,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拐过一段弯路跑到小溪的桥上,嘿,土地庙树林边的那家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眼前。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一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采取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他一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悉了乡村生活。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 “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一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似乎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西江月范文第2篇

(一) 《西江月》的文化背景

《西江月》是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 用作词调,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另有《西江月慢》。《西江月》调名源于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清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 犹存此调, 但虚谱无词, 兹以柳永词为准, 五十字, 上下片各两平韵, 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 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 押侧声韵, 如平韵押‘东’字, 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须用对仗。

今天, 我们赏析的是辛弃疾作词, 傅雪漪作曲的古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 以功业自许, 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 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雄健为主, 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特别是当他退隐江西带湖之时, 农村词是他著作中风采突出的一个方面。

傅雪漪先生自1939年起学习昆曲艺术, 工昆曲小生, 师从侯瑞春、高步云、沈盘生、包丹庭诸人, 曾主持北平昆曲学会。1957年以来, 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国留学生部任教。傅先生一生钟情并致力于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演唱和教学, 共创作了50多首古典诗词歌曲。他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古谱, 有的基本保持原作风格, 有的则加入新元素, 如部分古诗词歌曲加入了戏曲元素, 使作品富有韵味, 可歌可演, 《西江月》就属于此类作品。傅老师创作的旋律多采用传统五声调式, 节奏变化丰富多彩, 曲式结构的选择上与诗词的内容相得益彰。另外, 中国音乐学院的王淑芬老师把傅先生的作品发扬光大, 出版了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和教学教材等, 对推广古诗词歌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阕: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下阕: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全篇用了夏天夜晚一晴一雨两个镜头, 上半写晴, 下半写雨,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真是一片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中轻云漂浮,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二) 音乐特点

1特色润腔

a装饰音

这首古曲音乐上最大的特点是装饰音的运用, 几乎每句都有, 以倚音和上波音为主, 装饰音要唱得轻巧、自然, 声音技巧运用上要哼住, 焦点集中, 顺着声音通道唱, 一带而过, 圆润婉转, 切勿刻意为之。有些装饰音谱面未标示, 演唱时也得加上, 如:“明、别、惊、鹊、夜、鸣、里、片、星、外、茅、边、转、见”字都要加上前倚音。另外, 还有“风”、“山”、“店”、“路”字加上波音。

b“顿腔”又叫“疙瘩腔”

装饰音的合理体现以及“疙瘩腔”的运用是古曲类作品十分重要的特色之一, 把握其特点, 是学习演唱古曲的必修课之一。

2音调的变化

该曲有些字沿用了近代中古音韵的咬字方法, 它基本是唐韵以来的广韵以及后来的洪武正韵, 中国宋代以来的歌大多是如此咬字切韵。如:“蛙声”的“声”念“sheng”和“xin”之间;七八个的“个”念“go”;山前的“前”念“cian”;忽见的“见”念“sian”。这些沿袭昆曲发音咬字的特点, 给全曲蒙上了一层古音古韵的色彩。

(三) 演唱特点

这首古曲的唱法借鉴了戏曲发声技巧, 不宜开得过大, 焦点集中, 强调咬字, 力求把字头字腹字尾交代清楚。“明月”两字轻唱, 月字略一收, 不要拖, 再慢慢吐出“别枝”, 开篇节奏稍自由。在这里他引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主要描写的是夏日的夜景, 白天和夜晚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静”字, 表达看到在夏夜享受宁静时感受到的幸福田园生活, 夹带着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因此在声音力度和音量大小、强弱上要控制好一个度, 不能打破夏夜的意境。先闻其声, 后察其物, 从“惊鹊”开始节奏上板, “惊”字要唱“顿腔”, “鹊”字下滑音的演唱如抛物线一般, 圆润舒展无棱角。“清风半夜鸣蝉”, 则是先戚其风之飒然, 然听蝉鸣之嘶咽, 演唱随着音乐节奏上板舒展开来, “清风、鸣蝉”描写的是一种动态的景, 这里不要唱得很死板, 特别是咬字不要咬得太重, 气息流动、音乐线条流畅, 唱至“鸣”字, 声音略带些弹性, 把夜晚不想惊扰蝉鸣的心态给体现出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夜深独行, 无人共语, 但听得田间一片蛙鸣, 这句寓意着丰收之气象, 应在情感上往前推进, 让人体会出丰收果实的喜悦之情。依照整体形势, 应该把握好情感上的循序渐进, 不可一味的将情绪立即推向高潮。夏日微风拂过, 这一句从嗅觉和听觉两部分入手, 演唱者需同感同受地把夏夜的宁静和美好体现出来, 从心底而发的热爱田园生活的愉悦, 给人一种映入眼帘的代入感。

词的上阕寥廓夏景的描绘, 以美好渐收, 下阕却以波澜变幻、柳荫路回取胜了。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 由于情境的转折, 在音乐间奏上有个过渡, 把一片阴云, 忽然飘雨的景色引申过来。紧接下阕开头, 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 运用对仗手法, 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这是全曲声音情绪最强烈处, 两个乐句用了切分、附点、擞音、顿断的旋律和节奏, 体现出晴空乍变的场景, 与行人感到骤雨将至的焦急, 这里可做大“橄榄式”的音乐强弱处理。忽然想起“旧时茅店社林边”可以避雨, “茅店”二字要稍作强调, 既能体现出当时词人担心雨大又害怕找不到茅屋的急切心情。但究竟还要走多久呢?没有料到, “路转溪头”, 突然就出现在眼前, 从焦急一变为惊喜, 此处一个小间奏 (垫头) , 是惊喜, 是“哎呀!就在这里”这个潜台词的代言。“忽见”, 行腔一顿一松, 进一步刻画了行人的欣慰, 从文词到旋律、唱法, 都是灵活、生动, 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意趣的玩味, 回味无穷。

近年来, 古曲受到了音乐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如:《西江月》、《一翦梅》、《长相知》、《杏花天影》等古曲作品都被收编在许多音乐学院的教材中。另外, 古曲作品也成为考学应试中的必唱类歌曲, 这些复兴传统的信号让人欣喜。此外, 姜家锵老师一直钟情于古曲的演唱与教学, 身体力行地推广着古曲演唱事业的发展;像哈辉老师、何怡老师所演唱的琴歌, 也是古曲表现形式之一, 他们都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一直努力着。文化复兴不是口号, 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的红火, 《国家宝藏》的再创新高, 让我们看到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及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我们都应以“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宗旨, 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 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巧妙地把古人的智慧引入到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 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 既不失趣味性, 又适当还原了诗词的独特意象, 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有“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岂不妙哉!

摘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 经过江西上饶黄沙道时写的一首词, 它是我国优秀古曲作品之一。本文通过《西江月》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音乐及演唱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来诠释古诗词歌曲的优美、谐合及文学价值, 以及它独特的表演风格。学习演唱古曲,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体现。

西江月范文第3篇

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航道是广西内河运输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的竣工, 加快了联通我国大西南和粤港澳的“水上高速公路”建设, 对广西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于长洲水利枢纽建成后在正常水位下, 库区航道线形发生了较大变化, 姑翁滩以上至桂平枢纽坝下河段成为重要整治河段。长洲枢纽以下至梧州界首20km河段为天然河道, 自上而下分别有龙圩水道、洗马滩和鸡笼洲三条滩险, 此河段是重点整治河段。为了今后航道航标维护和航道整治工程的需要, 2010年11月, 我们根据上级下达测量任务书要求, 对长洲水利枢纽上下游河道进行部分滩险测量和航道图测量。具体测量内容如下。

(1) 对东门沙、羊栏滩、鲫鱼滩、力江沙、三沙姑翁滩五条滩进行1∶2000比例尺滩险地形图测量及1∶500比例航道图测量。航道图测量范围为:长度自滩的上深潭起至滩的下深潭止, 宽度自航道中心线左右各测100m。 (2) 对泗化洲尾至梧州界首河段进行1∶2000比例尺滩险地形图测量。 (3) 对龙圩水道、洗马滩、鸡笼洲共三条滩险进行1∶500比例尺航道图测量, 测量范围为:长度自滩的上深潭起至滩的下深潭止, 宽度为自航道中心线左右各测120m。

2 测量任务的特点

(1) 航道测量一般安排在枯水期进行, 属于季节性很强的工作, 在枯水期间必须完成全部的外业工作, 时间紧迫。 (2) 每条滩1∶500比例尺水深测的范围不一, 宽度有的200m有的240m, 长度3km~5km不等, 为带状区域。 (3) 所测量的区域大多数处于现行主航道上, 测深船在船舶过往频繁的航道上横行比较危险。 (4) 水位是影响测量成果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航道水深测量要求与水位同步观测。

3 测量仪器的配备

(1) 双频GPS-RTK接收机V8CORS型4台套。

标称精度:静态:平面为±2.5mm+1ppm;高程为±5mm+1ppm。

RTK:平面为±1cm+1ppm;高程为±2cm+1ppm。

(2) 数字化测深仪HD-27型2台。

标称精度:测深±2cm+0.1%, 测深范围:0.3m~300m。

(3) 配置中海达测绘仪器公司开发的海洋测量软件、后处理软件和编辑成图软件。该套软件具有测线设计、测船导航、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4) 日本索佳全站仪1台。

标称精度:测距精度为±3mm±2ppm;最大测程为3700km;测角为2″级, 最小读数1″。

4 外业测量

此次测量时间紧, 任务重, 而且具有行业的特殊困难, 为了提高外业测量工作效率, 顺利完成该项测量任务, 我们实行分组作业, 分为控制、地形测量组和水深测量组。我们还投入了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并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4.1 控制测量

本次测量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主要是在原有的桂平至梧州河段Ⅳ等导线控制和二级导线控制的基础上, 对测区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本次图根控制共布设了30个图根点。

利用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在工作中, 除了要注意常规的问题外, 我们还做到以下几点。

(1) 基准站设置完毕, 一定要在附近控制点上进行检测对比, 确认测量结果可靠后才开始下一步测量。 (2) 为了提高图根控制测量的精度, 我们选择基准站的作业半径控制在3km以内。 (3) 在测量时, 测图根点上必须精确架设移动天线, 并量取天线高。 (4) 在观测过程中, 采取对仪器复位的办法, 观测8~10组数据, 各组数据 (坐标、高程) 较差值小于2cm, 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坐标、高程值。

4.2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我们经历了大平板仪测图过渡到全站仪测图, 一直到今天的GPS-RTK数字化测图。笔者见证了测量仪器从落后常规型发展到今天高科技智能型的历史, 特别是最近几年, GPS-RTK具有常规仪器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仪器价格的回落, GPS-RTK测量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应用。

升级使用先进测量仪器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在本次测量作业中, 对滩险陆上地形、露出水面的礁石和半淹没状态的碍航礁石均采用GPS-RTK进行测量。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不仅收获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还真正领略了GPS-RTK进行地形碎部测量的优点。

(1) 测量操作简便。每一碎部点的测量, 跑点员立直接收天线轻轻按下键就可以了。 (2) 水上作业优势更明显。对半淹没状态的碍航礁石测量, 一般需要小艇载人去探测, 其快速准确性是常规测量方法无法做到的。 (3) 作业半径大。几乎能够接收到基准站发射的无线电差分数据信号的地方都可以测量, 不必象常规测量方法那样需要频繁迁站。

4.3 水深测量

水深测量, 前几年我们使用的是单频GPS-RTD水深测量系统, 这种方法平面定位精度为0.75m~3.0m, 高程精度为0.2m~0.3m, 因此, 在测量工作中需要结合水尺观测的方法进行水位改正。在本次测量中, 我们使用的仪器是由原来的单频GPS-RTD水深测量系统升级到双频GPS-RTK水深测量系统, 由于双频GPS-RTK定位实时高程精度在2cm左右, 从而, 取代了水位观测等复杂工作, 使水下地形测量真正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

仪器先进了, 精度提高了,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除按以往经验去做之外, 我们着重考虑水深测量断面线的布设问题。内河航道水深测量习惯将垂直于水流方向布设的断面称为横断面, 通常也是采用横断面施测。在本次测量中,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水深测量断面线布设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工作安全;二是断面间距必须符合测量规范要求;三是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

(1) 航道测量具有行业特殊性, 测量工作全过程, 必须自始至终贯穿安全、按时、优质、高效的工作理念。 (2) 在测绘领域, 拥有先进测量仪器就代表着拥有先进生产力。目前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高科技测量仪器也随之不断问世, 而且价格也趋于合理, 只有不断升级自身的测量仪器才能给自己带来高精度、高效率。 (3) 仪器先进了, 在测量作业中, 除严格按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作业, 确保成果的质量外, 还应根据实际情况, 尝试探索新工艺, 不断改进测量方法, 也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结合采用双频GPS-RTK在西江航道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的实践, 对其中一些作业方法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尝试,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航道,数字化,GPS-RTK,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水深测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康复实习手册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门诊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