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呼吸损耗计算方法范文

2023-12-19

储罐呼吸损耗计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呼吸;气韵;舞蹈表演

一、日常呼吸与舞蹈表演中呼吸的关系

1、日常生活中的“气”(呼吸)

首先,从纯生理上来说,人是一个气囊,有气则轻,无气则沉,人需要在呼吸中生活下去,无时无刻不在一呼一吸中进行这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因此人只要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条件,依靠呼吸作用,把食物作为营养而摄取到人体中来,可是在呼吸不到足够氧气的不佳环境下,人会感到窒息而透不过气来。所以人体需要足够的氧气,才能生存下去,可见,呼吸是人体生理上一分一秒所不可缺少的。

呼吸原来是生命中的一种自在行为,是无需意识操控的“自动化”行为,但人的感观在将外界的刺激反映到大脑皮层后,会影响心律并进而改变呼吸的节律。人所表现出来的果断、踌躇、真挚、嘲讽、关切、淡漠、愤怒等情感都是直接从呼吸中表现出来的,从而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和情感因素。

由于人在社会之中生活,并与其发生种种关系,在社会生活的宏观环境内,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同寻常的生活现象而产生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由于这些情感上的变化要使人适应,因此必须用呼吸的不同去进行调整。有时人因为受到生活上的压抑和痛苦,可以发生大喊、大叫、大哭、大笑的情况,用以排解胸中的苦闷。这种哭和叫、喊和笑就是呼吸的扩大,使其能迅速地“出”与“进”,促进人体心理上的发泄。由人的情感而引发的心理变化也是通过呼吸来反映了。当情感与生理上的正常呼吸发生不适应的情况时,心理上的变化就要引起生理上的调整,让呼吸跟上每一个情绪的变化而发展,从而形成“气”的特点。

2、舞蹈表演中的“气”与日常呼吸的关系

我们发现,在我国汉语的许多词汇中,譬如:“气质”、“气韵”、“气度”、“气概”以及“神气”等等。这类词的共同特点是针对人的品貌而言的。由此证明了“气”是人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在物质,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志趣、节操、神态、韵味及风度。因此“气”在生理上包含呼吸成分的同时又形成了人的风貌之重要因素。“气”被认为是由物质反映到精神层面上的产物。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它与生活中的认识雷同。从而吴晓邦老师正是依据人在生活中生理上对气本质的认识,而明确的将“气”划为舞蹈表演的要素之一。当然艺术来自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舞蹈也不例外,所以在舞蹈表演中的“气”,需要本着人们对生活中呼吸的认识,再经过艺术家的锤炼、分析和创造,之后运用到舞台上的各种角色中去。

古人说:“感物于外,情动于中。”想象和情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中国传统上叫心、意、气。心就是意志,意就是意识,意必须由“气”贯穿下去,我们常说心有余力不足,就是说虽有坚强的意志,可是力不足,因而意就达不到了。懂得“气”就可以知道动作的所以然了。所以,中国称“气”为丹田之气,气藏在丹田,人有了中气,就可以自由行气到身体的任何部位上去,蓄气的目的就是发的要领。这同时也是舞蹈表演上呼吸和动作的关系,即有蓄才有发,有刹住才有流畅。再者,“气”的自由运用和控制是靠人的意识决定的,情感和想象是要控制的。控制气息能使表演者的狂热动作在气的调整中重新冷静下来。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运用时息息相关的。然而,舞蹈者能把生活中人们内心深处的乐与苦,通过舞台上一束花的夸大和缩小,能够让人在最心酸或最快乐的时候真正地流出眼泪来,从而把观众送进另一个幻觉的世界中去。所以,人在“气”的流动中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无论什么动作,无论大和小,强和弱,在动之前都有一个运气的过程,人体力学上称作“气的推动”,有了气的推动,才能形成动的抛物线,才能让肢体做波浪式、冲击式、复线式以及人体的反胴运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肢体动作,从而也形成舞蹈表演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气”(呼吸)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1、“气”在舞蹈表演中对步法的作用

舞蹈步法是完成舞蹈的主要部分。因为它可以让人体在舞台上行进、后退和各种变化,以及旋转、跳跃、翻滚等等。没有步法就没有舞蹈,她在舞蹈表现中是属于形体在移动中的交换和发展,步法必须在动作的整个意义中进行,手、臂、头、肩、胸,都在脊椎的弛缓和硬直的关系下进行。比如:在舞蹈《秋海棠》中,演员一出场时颤颤巍巍的小碎步的步法,并配合着演员的弓腰塌背的体态,眼神的呆滞,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人物就突现在观众眼前了。这都是演员有意识的在“气”(呼吸)的控制下而形成了特有舞蹈步法。而流畅的步法,即可使整个舞蹈似乌云层层滚,也可能是彩云朵朵飘;既能形成急水奔流大江东去之势的阳刚之美,也能幻化为似泉水点滴细水潺涓的柔美。这充分说明在舞蹈表演中,灵活多变的步法往往使舞蹈在表演中更加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2、“气”在舞蹈表演中与“力”的关系

以中国古典舞为例:“气”不仅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更注重“气”之流动形态的体验与模仿。如向上张扩展时身体需要吸气,而下沉的动作则应呼气,腿部动作需提起以减轻负担,许多动作需立腰提胯,有些动作幅度大速度快需吸气,由“冲”、“靠”演变的动作需呼气。钱宝森教授指出:“惊者上提,气者沉”,充分说明了“气”与舞蹈表现的关系,如悲伤时是长吸短吐,动律以旁提为主,欢乐时是快吸快吐,动律以横拧、闪、点为主,愤怒时是短吸长吐,动律以圆加拧、倾为主等等。其实在舞蹈中形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实际上都是由“气"控制的。”力“通过”气“来展示,”气“又顺”力“而来,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讲究气平、气匀、气稳以求意稳、心稳、劲达。同时还讲究力发于腰而达于稍(肢体末端),内心呼吸的感觉必须从身体的中段开始一直贯到眼镜、手臂。以”风火轮“为例,该动作以腰为运动轴,”拧“、”倾“、”圆“、”曲“尽含其中。在下沉预动之前,由气带身,臂部向上提气以做”起法儿“,右臂领向左拧致仰是推气过程;接着一部分气存于丹田,一部分向全身神经末梢投射出去,形成一种刚韧之力;在向右拧倾至左倾曲,含都是沉气的过程,向外投射的气全部存于丹田形成一种柔顺之力。古典舞”气“于动作的关系及其用”气“的规律,分析如下:

(1)刚力:力量强,幅度达,时间短。气比较饱满的在身体中段时间有力的运用和控制,特别是在亮相时爆发力强、吸气有一刹那的凝聚。

(2)跪力:力度一般、爆发力仅次于刚,气是短促的快吸快出,具有明快洒脱之感。

(3)寸力:力度小、幅度小,是稍慢的吸气一瞬间的呼气,富有弹性,小巧凌厉。

(4)韧力:含刚与柔里,呼吸的速度稍慢,比较饱满的有控制地在每一块肌肉中运用,柔软中带有力量。

(5)柔力:舒、缓有序,吸如缕,吐如丝,有控制的绵延伸长,使动作行如流水,轻松自如,总之,只有将“气“的运用和情感表现、用力方法及眼神的运用达到高完善的配合。

3、“气”(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在舞蹈中人物的表演,也主要依靠”气“来直接向观众交流,没有”气“的主导,观众无法追踪表演者,舞蹈表演也失去了对观众的引导作用。如在我国传统表演中,所讲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作用于”气“的概括和要领。如果”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便可发现这个要领发源于运动的范围,在人体头至腹之间,故人的头、颈、躯干便成了人表演最重要部位。在人体的运动中”气“可以找到一条天然的轨道——脊椎。脊椎在人体的结构上像一根支柱,支撑着人的身体。当它受”气“的作用拉成直线时人体硬直,扭曲时则人体迟缓,从而带动和传导给四肢及其他部位,形成了人体形态上无穷的变化。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在舞蹈的表演中正是沿着脊椎这条轨道运行和传导着,把人的脊椎骨比作舞蹈中”一根连接天与地的线“。并且创造以呼吸与脊椎的训练、表现力以及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为基本特征舞蹈表现方式,而成为美国现代舞三大体系之一。这同时也说明,呼吸在任何舞蹈中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已知道,"气“在人体中是一种相当电流的能量。”气沉丹田“可以说”气“在舞蹈表演中的实质。”气沉丹田“中的沉在作低下的解释,其中还含有静、稳的意思。”气“在表演前一刹那,并不是在丹田部位进行新陈代谢的活动,而是保存在那里。这样”气“就转化成为储存在人体中的能量,在表演前,气沉在下丹田(腹脐),正是人体的中位。”气“以此为仓库对保持人生理于心理的平衡,对这一能量运行到其它部位去进行转换,都是最佳位置。储蓄气的目的在于发,随着人呼吸的吐纳与心理变化(思维、感受、情感、性格、能力)的结合,”气“的幅度也跟着扩大和缩小,这是演员便可以抓住这些特质,在舞台上充分发挥出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让观众一目了然,所以”气“的运用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是刻画人物最关键的一环,会对舞蹈形象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刻画人物形象成功与否的精髓。

在舞蹈表演当中,因为表演中人物性格不同,人物身份,职业的殊异,所以他在呼吸用气的方法也不相同,用鼻或用口的方法是根据人的气质来决定的。通过呼吸的长短、延续、速度、大小、重新来区别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日常生活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果断、踌躇、真挚、嘲讽、关切、淡漠、愤怒等情感夸大并集中表现出来,所以便形成了表现各种人物性格时,各有各呼吸上的特点。在表现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运气的运用上也不相同,如:体力劳动者的呼吸比较强,一般用气适口鼻兼用,是劳动的节奏来决定的。而脑力劳动者在伏案写作时,用鼻子呼气,在传统的表演中很讲究”气“的用法,表演女性大家闺秀及有身份地位的人时,都只能用鼻子呼吸,因为用口出气有失端庄。而表现普通人时,气的用法比较自由可以用口鼻通用。但在舞蹈表演中,如果是一个贯”气“于胸、收腹挺胸体姿,这个动作显然是战斗中英勇、自豪的姿态,这在部队题材的舞蹈中经常看到此种造型。如果”气“足而精神虚一些,加上身体斜腰曲背而挺胸,则是一种古代教师爷的架势,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便出现在人们眼前了。恰如其分的将”气“作用于舞蹈表演的动态当中,绘画龙睛般的将人物形象描绘出来,这样”气“(呼吸)就更具体的迈入舞蹈表演范围之内。

这在舞蹈表演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在很多舞者在表演、学习和实际操作当中,并不知道这个关系,所以往往在技术表演上停滞不前,只会一昧模仿,死学动作而不知道人体呼吸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动作学的很僵,动作不合节奏和表情,并且常出现要刚刚不起来,要柔柔不下去,粗不成,细不了,在需要表现轻的时候轻不上去,表现重的时候重不下来,养成表情和肢体上抑扬顿挫不鲜明的毛病。

三、“气”(呼吸)——舞蹈表演中的原动力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中的形象有无魅力?能否激起观众情趣?是舞蹈表演中的关键,所以在刻画万象纷披的舞蹈形象时,如不注意从人物的“气质”、“气节”、“气概”等诸含“气”的因素上入手,便不足以称之为舞蹈艺术的创造。只有这些形象定含这血肉,生动感人,与以往陈陈相因、千人一面的形象有了本质的区别。“气”不仅给舞蹈人物形象以生命,还赋予它特有的心理倾向,“气质”就是表达人物倾向(思想、感情)的要素。发挥好“气”的能力,时刻在人物身上以灌之、充之,其结果方能把握住人物的本质。

表演中的“气节”反过来作用人心理的反映,与生理上给人以心理的节制,这种节制是人物节操的标志,不同的节操可形成不同的个性,所以节气在刻画舞蹈人物形象中,有属于理性的方面。如果能集中突出的将人物生理与心理双反面的“气”表现出来,这个人物的形象便有了“气概”,“气概”受情感与理智的支配。“气度”是衡量人物胸怀的量度,它对刻画人物的风貌也是一个因素。将种种“气”的因素凝聚起来,人物形象的“气韵”也就油然而生了。因为在舞蹈表演中演员表情和肢体上节奏的变化,包括快慢、轻重、大小、沉浮都和呼吸(气)有关系,舞蹈表演中,呼吸形成了人不同的气质、气节和气韵,所以,我们说“气”的运用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会对舞蹈形象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把握住“气”这个表演元素,如:表演中国古代民族英雄时,不按照中国古代英雄所具备的气节、气韵,加以深刻的研究,不赋予这个人无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气概,以及这个具体人物身上烙有的时代、道德、文化的印记。可能这个舞蹈形象会误导程式化的后果,从而模糊了人物特有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舞蹈表演只有牢牢抓住“气”的元素的能动力进行渲染与体现,新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就会应运而生。

还有,如果不重视“气”元素的作用,只是一味的靠形式来进行表演,那么含有洋人气质的古人,染有古人气节的今人会充斥于舞台之上。以至于到最后可能会出项一下情况,如:名噪一时的楚霸王的动作变得与罗马时代的奴隶斯马达克的形象酷为相似,没有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中国英雄豪气与气概。而在表达虞姬和项羽生离死别的爱情之时不非得要无痛无痒的类似芭蕾的双人舞,以至于仿佛没有托举他们之间爱情便不能升华。楚文化本就是一部辉煌的史诗,我们不要非得仰他人之鼻息。还有的舞蹈在表现中国两千年前的大诗人时,却常常成为“功力非凡、腾挪跳跃”的技术性很强的表演,结果诗人文不文、武不武,抹杀了诗人的桀骜不驯浪漫色彩,这种舞蹈表演上的痼疾,也是没有用“气”来这进行人物形象的梳理和刻画,因而不是显得“气”太盛,就是“气”不足。这属于表演上的混沌,这种混沌以成为舞蹈表演上的一种病毒,它的蔓延与扩散的后果,从而直接损害了舞蹈表演的真实性和艺术审美性。

储罐呼吸损耗计算方法范文第2篇

压力容器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产品名称: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

产品编号: 101823-1~2 产品图号: ZKHJ(C)1007-02

设备代码: 21301030020100148/149 容器类别: Ⅲ 类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中矿国际淮南机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1.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特点及用途 1.1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

中文又称: 压凝汽油

工程设计中称这种压缩、降温后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为:LPG。 1.2 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的,有些LPG还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

1.3 液化石油气的特点:

LPG无色(或黄棕色液体),有特殊臭味,有毒。具有易燃易爆性、气化性、受热膨胀性、 滞留性、带电性、腐蚀性及窒息性等特点 1.4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用途:

a. 民用燃气:烹调、烧水、取暖等。

b. 工业用:干燥、定型、发泡、熔化金属、烘烤等。

c. 农业生产:烘烤、采暖、催熟等

2 液化石油气液化气危害特性

2.1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2.2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3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爆,具有麻醉性。

2.4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化石油气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物质遇热源和明火会燃烧爆炸,爆炸极限是1.7%~9.7%,爆炸威力是等量TNT炸药的4~10倍。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3.风险评估报告适应范围和目的 3.1 风险评估报告适应范围

本风险评估报告仅适应产品名称: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产品编号:101823-1~2 ,产品图号:ZKHJ(C)1007-02,设备代码:21301030020100148/149,由“中矿国际淮南机械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制造的产品。

3.2 风险评估的目的: 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性、气化性、受热膨胀性、 滞留性、带电性、腐蚀性及窒息性等特点的介质,并具有毒性。

液化石油气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物质遇热源和明火会燃烧爆炸,爆炸极限是1.7%~9.7%,爆炸威力是等量TNT炸药的4~10倍。

所以本设备本身具有爆炸危险和爆炸能量,以及所含液化石油气介质可能的外泄,所导致的次生危害,都会危害到容器附近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因此;

a. 全面分析本设备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提出防止这些失效的方法和措施,保证本设备在预计使用条件下的本质安全; b. 依据风险工程的理论,系统评价风险的水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c. 告诉本设备的使用用户,说明本设备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以及当发生破坏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便于制定合适的应急预案;

d. 提供足够的信息,保证本设备的安全使用。 这些就是本设计风险评估报告的目的。 4 风险评估报告的依据

4.1 风险评估法规和标准: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包括:

1、

2、3号修改通知)

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4.2 设计依据法规和标准: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4.3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参数;

4.3.1 压力:设计压力:1.8MPa, 安全阀起跳压力:1.77MPa。

4.3.2 温度:设计温度:50℃

,工作温度:常压

4.3.3 设备工作介质:

a. 介质名称:液化石油气(介质H2S≤100mmg/l)。

b. 介质性质:

○1毒性程度:中度危害

○2介质的物理性质:无色(或黄棕色液体),有特殊臭味,有毒。

介质的密度:585㎏/m3。

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和异丁烷。

常温下为气态,比空气重1.5~2倍。

液态时沸点为:—47℃~0.57℃,

由液态挥发成气体,体积扩大250倍,1公斤液化气全部汽化体积可达500升,可形成25立方米的爆炸性气体。爆炸极限1.7%~9.7%,爆炸威力是等量TNT炸药的4~10倍。

闪点为:—104℃~—67℃。

着火温度445℃~497℃,点火能量0.175~0.38mj。 4.3.4 容器类别:Ⅲ类

4.3.5 主要受压原件材料;

a. 筒体:δ=14mm、材质;Q345R 、材料标准:GB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b. 封头:δ=14mm、材质;Q345R 、材料标准:GB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c. 接管采用;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d

锻件采用:JB4726《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4.3.6 主体结构:罐体内径=2400 mm 、总长度=11496 mm

总高≈3337 mm。其余见竣工图。

4.3.7 设备容积:50 m3

4.3.8 设备腐蚀余量:1.2 mm 4.3.9 设备充装系数:0.9 4.3.10 焊接系数:1.0

4.3.11 焊缝检验:

a. A、B焊缝100% RT检测,执行标准:JB/T4730.2, 合格级别/技术等级:Ⅱ/AB.

b. C、D焊缝100% MT检测,执行标准:JB/T4730.4, 合格级别:Ⅰ 4.3.12 压力试验:a. 水压试验压力:2.25MPa, b. 气密性试验压力:1.8MPa 4.3.13 设备载荷:

4.3.13.1 设备使用工况下的载荷;

a. 设备自重:10825 Kg。

b. 设备储存介质质量:22500 Kg。

c. 外载荷:○1 设备上部设置5000×1000的平台、栏杆、一处直立式爬梯,总质量约为1200Kg

○2 其余外载荷可忽略不计。

d. 设备承载的最大载荷:38623 Kg。

4.3.13.2 设备水压试验工况下的载荷;设备在水压试验时装载水的质量为:50000 Kg(其余同2.2.11.1条a、c款),此时设备承载的载荷为:60825 Kg 4.3.14 使用寿命:10年

4.4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强度计算书(产品图号:ZKHJ(C)1007-0

2、产品编号:101823-1~

2、设备代码: 21301030020100148/149)

5 设计主要操作条件工况

5.1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工作环境; 5.1.1 本设计“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应安置在露天场地,良好防护和符合规范的隔离区域,远离明火区,应有良好接地装置和防雷电装置,必要的消防设置。具体参照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和按规划设计要求。

5.1.2 设备表面温度应能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应上部安装喷淋冷却装置,用于高温气候对罐体降温。其表面温度不得大于40℃。具体要求按工艺和规划设计。

5.1.3 最高工作压力:≤1.71MPa。

5.1.4 装卸液化石油气介质时的压力为:≤1.71MPa 5.1.5 安全阀排放压力:≤1.71MPa。

5.2 设备的储存量:设备容积:50 m3,设备充装系数:0.9,最大液化石油气介质储存量为:≤45 m3,设备储存液氨介质质量:≤26325 Kg。不得超量储存

5.3 设备连接的安全附件: 5.3.1 设备连接安全附件主要包括:○1压力表、○2安全阀、○3温度计、○4液位计、○5阀门。

5.3.2 压力表:量程为:0~4.0 MPa,精度等级不得低于1.6级,表盘直径≥100mm,并经校验合格。具体按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8.4条执行

5.3.3 安全阀:具有资格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调试到规定排放压力,并经反复试验合格。具体按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8.1条、8.2条、8.3条执行和TSG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关条款执行。

5.3.4 液位计:显示正确,无误。具体按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8.5条执行

5.3.5 温度计应定期进行检验,具体按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8.6条执行

5.3.6 阀门:开启正确,无泄漏。并定期进行检验。

5.4 设备应设置方便操作平台和爬梯,便于操作和检修。

5.5 连接管道接口应为:HG/T2059标准高颈对焊法兰、带加强环的金属缠绕垫片和专用高强度螺栓组合

6 在设计工况下可能发生的危害在设计工况下可能发生的危害在设计工况下可能发生的危害在设计工况下可能发生的危害

6.1 在设计工况下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定期检验、缺陷判断和安全性评价基本规则: 6.1.1 制造应符合;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图样的要求。 6.1.2 安装、改造、维修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条规定要求。

6.1.3 使用管理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6条规定要求。

6.1.4 定期检验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7条规定和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包括:

1、

2、3号修改通知)要求

6.1.5 在用本期间设备缺陷判断和安全性评价:按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规定执行。

6.2 在满足4.1条后,设计工况下可能发生危害: 6.2.1 泄漏现象:

a. 阀门是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易泄露的部位,阀门的法兰(密封垫片)因老化、开裂、螺栓紧固不均匀等现象损坏而泄漏,泄漏的法兰及密封面又分为阀门前的法兰和阀门后法兰,一般来说,阀门后法兰及密封面泄漏较易处置,阀门前法兰及密封面或阀门根部的泄漏较难处置。

b. 环境开裂 :本设备主要是硫化氢物质介质应力腐蚀开裂,造成的泄漏现象。(在长期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检测中发现,介质液化石油气硫和硫化氢含量都很大。)

c. 装卸介质时,压力变化频率过高,产生的循环失效,例如:密封接口螺栓和丝扣接口疲劳,造成的泄漏现象。

d. 不可预见外来能量的破坏,造成设备损害,造成的泄漏现象

6.2.2 爆炸现象;

a. 由于泄漏造成局部环境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1.7%~9.7%,可能造成爆炸现象。 b. 超压、超量储存、装卸介质,可能造成爆炸现象。

c. 检修时未对储罐内残余介质进行清除和对罐内空间氨气进行置换,罐内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1.7%~9.7%,动用明火和机械撞击产生火花,可能造成爆炸现象。

d. 外来高温(明火)和不可预见外来能量撞击,造成变形和损伤,可能造成爆炸现象。 6.2.3 破损现象;

a. 超期服役,且腐蚀缺陷超过按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安全性评定范围,存在无法在设计工况工作破损现象。

b. 设备连接的安全附件不能正常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破损现象。

6.2.4 变形现象:

a. 两鞍座基础设计、施工存在的缺陷,使用工况下的载荷下产生的变形现象。

b. 超压、超量储存、装卸介质,产生的变形现象。

c. 外来高温(明火)和不可预见外来能量撞击,造成变形现象。 6.3 次生危害现象:人员接触中毒和环境危 6.3.1

人员接触中毒:

6.3.1.1 人员接触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6.3.1.2 慢性中毒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6.3.2 环境危害: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失效模式的评定的评定的评定的评定

7.1

断裂与塑性失效的评定:

7.1.1 评定方法:平面、凹坑、气孔和夹渣缺陷的评定。按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5.3、5.

4、5.5、5.7条(平面缺陷的常规评定)

7.1.2 评定的安全系数:按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5.2条表5-1失效后果一般各系数值取值。

7.2 疲劳失效评定:按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6条进行。安全性评价应满足GB/T19624标准6-10式的要求。

8 、发生危害现象处理措施发生危害现象处理措施发生危害现象处理措施发生危害现象处理措施

8.1 泄漏处理措施: 8.1.1 泄漏防范措施

8.1.1.1 建立储罐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记载卸装介质操作记录和交接班的管理记录 8.1.1.2 设置储罐区环境的液化石油气浓度监测装置,具体要求按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监测记录。

8.1.1.3 不定期用含有一定浓度肥皂水对连接口进行检查。(检查人员检查时,应装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可按6.1.2.2条规定执行。)

8.1.1.4 定期进行检验,并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7条规定和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包括:

1、

2、3号修改通知)要求

8.1.2

少量泄漏措施:

8.1.2.1

关闭介质入口管路的阀门,应立即关闭罐区内的全部储罐的介质入口管路的阀门,同时停止周边全部装置运转操作。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8.1.2.2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应急处理人员现场防护如下:

a.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b.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c.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d. 手防护:戴胶皮防寒防护手套。

e.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区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人员,须有人监护。 8.1.2.3 有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质,以便废弃处理。

8.1.2.4 转移泄漏的容器到安全地带,用含有一定浓度肥皂水对泄露部位进行检测,确定泄露状况(检查人员检查时,应装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可按6.1.2.2条规定执行。),

8.1.2.5

应利用烃泵将罐内液化石油气转入备用液化石油气储罐内存放。对残余罐内液化石油气进行清洗和排放,在用惰性气体置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置换方法应制定工艺,并按工艺操作执行),保证置换后罐内浓度≤0.05%。

8.1.2.6 制定维修方案,必要时应将储罐送交有资格制造厂进行维修施工。

8.1.3

大量泄漏措施:

8.1.3.1 当发现大量泄漏时,除应按6.1.2.1条、6.1.2.3条做应急处理外,还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8.1.3.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液化石油气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液化石油气的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液化石油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8.1.3.3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8.1.3.4 下一步操作可按6.1.2.5条、6.1.2.6条操作来完成。

8.2 燃烧爆炸处置

8.2.1 燃烧爆炸特性:见液化石油气介质的物理性质。

8.2.2 发生爆炸后,应立即关闭罐区内的全部储罐的介质入口管路的阀门,同时停止周边全部装置运转操作。

8.2.3

火灾处理措施

(1) 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2) 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按消防专业的要求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 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具体可按6.1.2.2条规定执行)。

(4) 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5) 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6) 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 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8.2.4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制定抢救和修理方案。并将事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8.3 受伤人员处理措施:

8.3.1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和烧伤,就医治疗。

8.3.2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9 . 使用、维修、改造

9.1 使用管理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6条规定要求。

9.2 安装、改造、维修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条

规定要求。

9.3 改造、维修的注意事项:

9.3.1 要在受压原件上进行更换、焊接等改造、维修,改造、维修后应对设备整体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规范应遵循JB/T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相关要求执行。其余应遵循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钢制压力容器》相关要求

9.3.2 维修时应对储罐内残余介质进行清除和对罐内空间液化石油气采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罐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应≤0.01%。

9.3.3 在储罐区严禁动用明火和金属机械工具操作。

10其它事项

10.1 本报告引用和采取法规、标准在设备使用期间内当有更新、更换,应以最新版本的法规、标准执行,不同之处,应由报告人进行修改和重新编制。

10..2 本报告不作为设备事故评估依据。主要针对设计阶段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其目的是提高设计工作的可靠性。

11 引用相关法规、标准、资料

国务院第373号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质监总局第22号令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释义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问题解答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特函【2009】89号文

关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实施意见”

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包括:

1、

2、3号修改通知)

TSG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HG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HG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附件A

“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消防和专业人员紧急处置措施

A1侦察、检测和解救

A1.1 现场调查;

A1.1.1 接到报警后,进入现场后,要立即详细询问调查现场负责人员,是泄漏还是以燃烧,有无发生局部爆炸,泄漏部位,是气相还是液相泄漏,泄漏量大小。

A1.1.2 调出储罐区的资料,确定储罐区的总体布局,泄漏罐的储量和泄漏罐的实际储量,邻近罐的储量,罐区总储量。周边装置和环境的工况。

A1.1.3 有无采取堵漏措施,有无堵漏设备,是否能够实施堵漏,能否采取倒灌措施。

A1.1.4 要了解和确定泄漏扩散区有无火源,

A1.1.5 测定现场的风力和风向,利用检测仪器测定现场浓度。

A1.1.6 选定消防车的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通道入口,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的部位,使用上风方向水源,在扩散区上风和侧风处选择进攻路线。

A1.2 立即调查现场有无被困和遇难人员,确定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解救无被困和遇难人员。 A2 A2 A2 A2 紧急处置紧急处置紧急处置紧急处置

A2.1 关闭介质来源阀门,制止泄漏,关闭管道阀门时,必须设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A2.2 设立禁戒区,确定禁戒范围,设立禁戒标志,布置禁戒人员,严禁人员出入。并应实施动态检测,要不间断的对上风区和扩散周边区域进行浓度监测。

A2.3 禁绝火源:

A2.3.1 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

A2.3.2 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附近的正在运转装置。

A2.3.3 关闭警戒区内抢险工作人员的手机,切断电话线路。

A2.3.4 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抢险。

A2.4

加强防护

A2.4.1 进入现场或警戒区的队员,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穿密封式消防防护服。 A2.4.2 外围人员要穿纯棉战斗服,扎紧裤口袖口,勒紧腰带裤袋,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

A2.5

喷雾稀释

A2.5.1 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气体。

A2.5.2 抢险人员进行堵漏时,必须设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A2.5.3 对储罐顶部开口泄漏,要用喷雾水枪拖住下沉的气体,往上驱散,使之在一定的高度飘散。

A2.5.4 驱散稀释不准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会产生静电。

A2.5.5 储罐区有蒸汽管线时,可采用施放蒸汽来稀释泄漏的液化石油气。

A2.6 实施堵漏;

A2.6.1 管道和罐体孔洞形泄漏;应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迅速堵漏。或用金属螺钉加粘合剂旋挤堵漏。或利用木楔、硬质的橡胶塞堵漏。

A2.6.2 法兰泄漏:

a. 因螺栓松动引起的法兰泄漏时,应使用无火花工具,紧固螺栓,制止泄漏。

b. 法兰垫片老化,导致带压泄漏,应使用高压注射密封胶堵漏和专用法兰夹具压紧进行堵漏。

A2.6.3 罐体撕裂泄漏;由于罐体材料脆裂或外力作用造成罐体材料撕裂,其泄漏大多呈喷

射状,流速快,泄漏量大。制止种泄漏,可利用专用的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器具塞堵。在不能制止泄漏时,也可采用疏导的方法,将其罐内液体导入其它罐内储存。

A2.7 注水排险:根据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泄漏情况,在采取其它措施的同时,可通过排污阀向罐内注入适量的水,抬高液位,造成罐内底部水垫层,配合堵漏,缓解险情。 A2.8 引火点燃

A2.8.1 点燃措施的基本准则;

A2.8.1.1 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的范围,很可能造成大能量的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危险,危及到其它储气罐,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此种情况,禁止采用点燃措施。

A2.8.1.2 点燃的措施应具备良好安全条件和严密的防范措施,并且在不影响周边的设施和安全的情况下,必须要考虑周全,谨慎进行。

A2.8.1.3 点燃原则;根据现场情况,在无法有效实施堵漏,不点燃必定会带来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而点燃则导致稳定的燃烧,危害程度减小情况下,可实施主动点燃。

A2.8.2 点燃准备;

A2.8.2.1 担任排斥和防护的喷雾水枪到达指定的位置。

A2.8.2.2 检验周边地区有无高浓度的可燃气体(浓度大,不得实施点燃措施)。

A2.8.2.3 使用安全的点火工具,并按正确的战术行动动作操作。

A2.8.3 点燃时机;

A2.8.3.1 泄漏部位必须是罐体顶部,一时无法实施堵漏,而气体的泄漏的范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多只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以及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准备完好就绪的情况下。用专业的点火棒点燃。

A2.8.3.2 罐体顶部破裂,易形成稳定的燃烧,罐体冷却保护后,罐内的气压减少,火焰被吹灭或火

焰被冷却水打灭火,但还有气体扩散出来,如不再次点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时继续冷却时,应果断点燃。

A3 “附件A”说明

A3.1 【附件A“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消防和专业人员紧急处置措施】仅是一份供用户和专业消防人员在应急泄漏事故时参考的资料文件。不具有规定和指导意义。

A3.2

资料内容来源;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4年01期“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着火(爆炸)事故抢险应急案”

作者:孙旭达

2003年湖北省灭火救援学术讨论会文集“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堵漏”

作者:李静波、王伟

河南油田消防支队;肖波、王海燕著“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应用能源技术》2001年1期“浅谈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理”

作者:李慈刚、张延顺 公

上一篇:采购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采购物料交期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