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

2023-09-16

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第1篇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 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 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的品质[1], 并借助这些优秀的品质实现对自身潜能的挖掘, 确保能够逐步获得良好的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理论进行系统的解读, 发现其对积极情绪的研究、积极特质的研究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是三个主要的方面, 也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而对职业幸福感进行分析, 发现其主要是指在相关工作实践中工作个体在自身工作中获得的价值感、愉悦感、安全感和满足感等综合性的情感体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行研究, 就是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综合情感体验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感, 也是一种综合性相对较强, 满意度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行研究, 主要是希望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 并促进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提升。一般情况下, 借助积极心理学的指导能够促进学校管理者针对辅导员工作需求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 使辅导员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提高人格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确保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得到明显的增强。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2]。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必须正确认识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性, 有效促进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凸显, 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一方面,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出现要求制定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为辅导员工作潜能的挖掘和工作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来说, 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特点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极易出现职业倦怠感, 如辅导员在工作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以及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等, 工作内容相对复杂, 劳动强度大, 并且在探索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极易在工作中产生对未来的迷茫感。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下降, 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所以十分有必要针对高校辅导员制定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工作方案, 为高校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 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新要求,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只有具备较强的职业幸福感, 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学生辅导工作中, 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持。因此从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的角度进行分析, 为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稳定发展, 也需要积极贯彻落实提高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工作方案, 进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行逐步强化, 确保高校综合人才培养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一般是其在从事学生辅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产生的积极乐观、持续性情感体验。

对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能够看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出现偏低的情况,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结合当前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探索, 发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工作强度、自我发展情况以及人际关系情况等对其职业幸福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在工作内容相对较为繁琐、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导员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 由于工作前景不够乐观, 辅导员在生活方面存在明显的压力, 直接导致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平衡心理, 对工作的兴趣逐渐降低, 甚至部分辅导员做出消极怠工的行为, 对工作效果造成阻碍, 辅导员在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逐渐弱化, 对辅导员工作的系统优化开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同时, 在实践研究中还发现,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高校辅导员在从事职业工作的过程中难以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 在消极思想的作用下无法对自身工作潜能加以挖掘, 也会影响自身工作成果, 会限制自身职业幸福感的逐步提升。

因此面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自身评价不够科学、自我价值的实现遇到阻碍的情况, 为了有效规避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偏低的情况对其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新时期在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现状, 并对其提供相对科学的教学指导, 争取可以全面系统的改善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有效遏制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全面提高辅导员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偏低的原因

在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偏低的情况形成初步认识后, 要想制定有效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就要探索相关影响因素, 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改善方案, 确保可以对高校辅导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

(一) 部分辅导员职业观存在偏差

调查研究发现,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将自身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观, 而谋生手段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3]。在部分高校辅导员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将辅导员工作作为提供生活物质保障的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兴趣倾向和职业认同等因素, 导致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自身职业幸福感的获取丧失了源泉。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只是在辅导员工作中对学生实施僵化的管理, 所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人文性和生态性, 不仅难以产生较强的职业效能, 也会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获得职业幸福感的进程被阻断。

(二) 社会地位偏低降低职业幸福感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 发现大部分社会成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存在错误的认识, 无法将其与一般性的教师等同, 甚至不认同辅导员作为教师的重要地位, 导致辅导员成为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在这种情况下,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高校辅导员从事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 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甚至会对教师的工作情绪产生消极影响, 最终导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问题,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 虽然已经开始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 但是在现阶段尚未构建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体系, 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晋升方向和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 也会对辅导员自身工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辅导员挖掘自身潜能、优势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获得愉悦感和价值感, 也会对未来职业发展存在困惑, 综合性的积极情感无法得到满足, 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不断努力的动力, 影响工作效果, 不利于辅导员自身发展成效的获取, 也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四) 高校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不足

正常情况下, 高校辅导员在参与自身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自我满足的积极情绪体验, 进而实现对职业幸福感的获取。但是在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 由于学校领导缺乏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辅导员工作, 并且辅导员在高校教师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上, 导致即使辅导员在自身工作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投入较大的情感和精力, 甚至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校也一般不会给予辅导员公正的评价, 这就导致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不足, 阻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获取。

五、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职业的幸福感是辅导员工作的潜在动力, 是辅导员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4]。在辅导员工作中, 只有不断对其幸福指数进行强化, 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工作的内在动力, 使辅导员可以创造性的、积极性的投身于工作实践中, 提高整体工作成效。

(一) 引导高校辅导员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由于工作压力重和责任大等问题, 部分辅导员在实际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很难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职业幸福感的获取也存在难度,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要想促进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就要引导他们获得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在实际工作中, 要帮助辅导员找准自身定位, 确保能够在实际参与工作的过程中接受客观现实, 对工作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挖掘, 并尝试构建全新的工作模式, 获取他人认可。在育人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在获得学生认同和肯定的基础上使辅导员更好的认知自我并对工作成就感加以强化。此外在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基础上, 也能基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同事关系的优化处理进而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实现个人价值, 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获取奠定基础。

(二) 助力高校辅导员培养健康的情绪品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影响着高校育人的质量和效果[5]。但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辅导员在工作中难以形成健康的情绪品质, 会对其自身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也遇到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要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全面系统的分析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 组织他们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助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逐步掌握心理调节、心理疏导的方法, 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养成积极的认知习惯, 能够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有效管理, 有效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此, 在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情况下, 就能对情绪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挖掘, 逐步养成健康的情绪品质, 进而高效完成自身工作, 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创造条件。

(三) 激励高校辅导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获取, 因此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 要注意对激励机制和环境进行优化, 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环境和职业化成长环境加以创新, 同时也要对辅导员的职业晋升渠道进行拓展, 保障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基础, 确保能够借助有效的激励提高辅导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让辅导员在充分享受培训、交流的基础上, 感受到自身发展前景, 进而解决辅导员后顾之忧。在具体工作中, 为了使辅导员保持良好的心态, 还要从社会工作角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促进辅导员工作职能的高效发挥。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行强化, 可以从多角度探索相应的措施, 并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 确保可以有效发挥出具体工作措施的重要作用, 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进而使高校辅导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工作中,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

摘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问题相对较为严重, 要想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优化发展, 就需要针对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行研究, 提出合理的提升建议。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入手, 对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希望能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熊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6 (8) :93-94.

[2] 周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J].考试周刊, 2016 (39) :157-158.

[3] 马鸣.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J].运动, 2014 (21) :86.

[4] 刘慧英, 张丽琴, 包慧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途径[J].大学教育, 2017 (5) :162-164.

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第2篇

初中体育课堂互动目标的设计,是建立在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认知、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充分了解和对体育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因此,体育课堂互动目标是指通过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要获得的发展,即学生在运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具体发展。由于目标统领一切,所以,明确具体的体育课堂互动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师围绕它进行课堂互动内容的选择和互动策略的制定。一般来说,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目标的制定要做到科学、全面具体和切实可行。所谓科学,是指体育课堂互动目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要符合学生的情感规律,还要符合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所谓全面,是指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既要有学生运动参与发展方面的要求,又要有运动技能发展方面的要求,还要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方面的要求;所谓具体,是指体育课堂互动目标要避免出现“提高运动技能”之类模糊不清的笼统表述,而应明确阐述通过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学生在某个项目某个具体技术的所取得的预期效果,如行进间三步上篮技术方面将有哪些具体的预期效果。所谓可行,是指体育课堂互动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使体育课堂互动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制定分层次互动目标,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互动目标只能弹性预设,要兼顾生成,如果互动目标设定太死,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又回到传统体育教师走教案的老路,整个过程都死气沉沉,缺少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缺少精彩和创造力。

2科学有效地选择和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互动内容

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初中体育课堂互动内容是影响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的, 这就必然造成体育课堂互动内容的单一性,枯燥化,竞技化特点。违背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理念,严重背离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几乎是消极投入,初中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要想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实现,这就为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互动教学内容是增加了难度,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就必须有效地选择和优化体育课堂互动内容。不少体育学者认为:优化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科学的整合互动内容资源,总体来说,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如何切实提升初中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程度, 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尽量从学生平时喜欢的日常游戏中提取素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从学校所在地的民间民俗当,乡土历史文化中,挖掘素材,经过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的素材,大力发展乡土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的乡土化水平。第三,开设具有本乡本校的特点,整合体育课堂互动教学内容资源, 从而丰富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化互动需求。第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有绝大部分是呈现的教学内容是竞技性较强的体育互动内容,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及不感兴趣,那就必须通过体育教师的再修改, 再创造, 把它改造为学生易于接受, 比较有兴趣的, 非常容易理解以及师生易于互动的教学内容。如:有一节教程是加速跑,将加速跑改为学生30米或50米的迎面接力跑游戏, 以此提高学生参与互动和练习的兴趣。第五,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重要,教学中为了实现这样的互动教学目标, 把不同的教学内容但具有可替代性的互动内容进行整合加工,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为了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一般选用枯燥的耐久跑, 但体育教师也可选择各种花样的跳绳加上组织较长时间的球类比赛来代替,也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能让学生互动起来并乐在其中。

3科学地、合理地、巧妙地进行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创设

体育课堂互动的创设是指在体育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互动教学目标, 依据体育课堂互动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场地器材实际情况等主客观条件及互动内容资源的特点,从宏观视角看,其包括对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行为策略的具体创设,从微观视角看,其包括对互动组织形式,互动方法和互动手段等的总体考虑。相对于其它学科课堂互动来说,中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复杂得多, 它主要包括根据新授课内容,还是复习课内容来设计互动组织形式,如:新授课以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多,而复习课以生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多,依据不同项目内容来设计互动的组织形式,如:健美操和武术课堂多以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为主, 而球类项目多以学生小组互动组织形式为主, 依据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整体安排来设计互动组织形式, 依据班级学生整体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来设计互动组织。在进行互动方法的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聆听,观看,练习的单向

互动方式,要把常规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法,完整与分解法与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双方交流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互动手段的设计包括如何创设体育课堂互动氛围, 如何抓住体育课堂互动的时机, 如何激发学生互动的动机, 要注重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的体育课堂互动生成的资源,合理幵发是指要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体育课堂生成性资源, 有效利用是指有价值的生成性体育资源要做到物尽其用, 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内容的精彩纷呈,大大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摘要: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是指在“中学体育课堂”的特定情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为了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遵循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规律,从而实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设计策略上给予较深入的研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第3篇

一、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首先, 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英语是与国际进行交流的必备工具, 学习英语并提升英语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 尤其是英语的翻译能力。其次, 各大企业对于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很多毕业者手中虽然握有英语四六级证书, 但是实际的英语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 甚至对本专业的英语文章都无法很好地翻译, 所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急需提升[1]。

二、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英语基础差

高职院校的招生水平和普通高等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而英语翻译又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 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基本功底, 还需要具有对英语的灵活应用能力, 另外对翻译内容涉及到的专业领域也要有所涉猎。所以这就使得英语翻译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 学生往往面临着英语积累词汇较少, 语法理解有分歧, 英语知识面狭窄, 整体翻译水平低下等问题。例如学生在进行直译的时候遇到陌生词汇, 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词汇工具, 并不是结合上下文进行灵活翻译, 所以翻译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漏洞。而且翻译出来的内容也存在着很多的语病。

(二) 忽略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在实际的英语翻译过程中, 需要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进行翻译。因为汉语言文化和英语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 不仅有语法的差异, 词汇含义的差异, 更有语言使用环境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高职英语翻译教师对于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讲解的非常少, 导致学生并不能充分的理解英语翻译中的实际含义和隐藏的深意, 导致学生翻译出来的文章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而且很多高职英语翻译教师自身都对中西方文化知之甚少, 既没有英语翻译的相关工作经验, 也没有外企的工作经验, 从而严重限制了所教学生的英语翻译的学习。

(三) 对英语翻译不够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在英语翻译课堂上, 教师以讲解英语翻译理论和技巧为主, 但是针对性的随堂练习类型以及课后翻译练习题却非常匮乏。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只有期末的翻译笔试或者口语测试, 或者只做英语的综合考试试卷, 而没有专门针对英语翻译的考核题目, 无法很好地反应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甚至很多高职院校将英语翻译作为选修课程, 并没有在全校范围内普及。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已经是英语教学中非常薄弱的环节。第二方面是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师的教学素质偏低, 没有足够的英语翻译能力, 而且英语翻译教师的教学思想非常传统, 教学方法落后, 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职英语翻译的需求, 无法满足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需求。第三方面是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方式非常传统, 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根据教材中的实例, 讲解英语翻译的理论以及相关翻译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确保完成教学进度, 促进课堂学习, 但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较低。

三、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教师强化自身的英语翻译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教师对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有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所以作为高职英语翻译教师, 首先要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 不以四、六级考试为主, 要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英语翻译能力为主, 当学生的英语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自然而然的会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所以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上, 通过翻译能力的练习, 提升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应用能力。而这也需要英语翻译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翻译水平, 通过大量的阅读英语报纸、英语小说或者英语相关专业资料, 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英语文化积累, 掌握英语翻译的各种技巧, 提升对英语专业文章的翻译能力。

(二) 加强英语口译能力的教学

英语口译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而在目前的很多企业中, 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性口译人才。所以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翻译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译。这样的口译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 和对词汇的掌握能力, 更加可以让学生对常用的句型以及短语进行有效的记忆, 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因为口译现场比笔译现场的氛围要相对紧张, 在这种略微紧张的氛围下,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思维,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 促进英语翻译经验交流

要想提升英语翻译水平, 就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获取足够的翻译经验。而学生在英语翻译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所以让学生针对翻译经验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可以拓展自己的英语翻译经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有英语翻译能力强的和英语翻译能力弱的, 让英语翻译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偏差的学生, 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互相探讨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互相给与帮助和鼓励, 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英语翻译能力, 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2]。

(四) 开展英语实践活动

为了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与英语有关的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兴趣, 创造英语使用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举办一场英语辩论会, 例如以“是否有必要加强英语翻译的学习”为题目展开英语辩论, 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自觉提升对英语翻译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对常用的一些句型、语法、短语等进行更深一步的掌握和练习。

(五) 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充分应用到我国的各阶段的教学中。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可以应用更多的教学视频以及教学图片,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 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可以将抽象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形象而具体。而将多媒体教学引进到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上, 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快速回归课堂内容, 可以将枯燥乏味的英语翻译内容转变成充满趣味的、形象的讲解, 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现互动式教学, 从而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元化, 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中, 校方可以搭建专门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 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英语翻译的学习, 提升英语翻译水平[3]。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十分的重要。但是在实际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影响着学生的翻译水平的提升。所以为了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从而更好的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进行指导。重点加强学生的口译水平, 并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加强学生的翻译经验的沟通交流, 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然后再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方式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职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 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工作中, 毕业生经常需要对一些相关英语资料进行翻译, 或者在某些商务谈判中进行口译。所以在高职学习期间, 教师需要重点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重点针对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有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晓红.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 (6) :130-131.

[2] 魏涛.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 (下旬刊) , 2016 (9) :128-129.

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第4篇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开展教学行为, 在投入时间最短、花费精力最少的情况下, 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1,2,3]。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 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实施后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很多差距, 具体表现在:

1) 教师在授课当中, 依然未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 课堂授课的效率不高;

2) 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不大, 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真正明白“学习的主体”的深刻含义, 学习的效率不高;

3)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死寂沉沉的氛围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课堂互动方式单一, 互动程度不够。

总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足, 需要进一步提升。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只有教师认识有效教学理念并掌握实施策略, 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提高教师授课的有效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 必须在备课阶段、教学实施阶段以及反思阶段充分认识自己, 认真备课,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提升自身素质并提高授课水平, 从而最终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要认清自己, 高效备课, 要善于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要认识到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独裁”者。通过深刻钻研教材, 挖掘有用的知识,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不仅局限于同一篇课文或者同一个作者之间的联系, 要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分析;教师要在备课中深入地解读文本,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准备两种甚至多种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预设;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全面分析学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或在某些方面准备好多个教学方案。

在教学实施阶段, 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开放性, 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发挥其自身的活力和创造性。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 学生会经历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建构, 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并向他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具备个体特质的自我体验和独特的个人见解。开放的课堂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组织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教学反思阶段, 教师要认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各方面进行自觉地判断、推理和分析, 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进行自省,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设计进行再思考, 对教学调控能力和学生反映情况深入反思。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 不仅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丰富相关学科的知识, 如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等, 这些知识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此外, 丰富的实践知识也是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师要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把情景知识、策略知识、教学知识融入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2、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考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认知方面, 从不懂到懂, 从未知到已知;情感方面, 从索然无味到兴趣盎然, 从冷漠到热爱。这个过程,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逐步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 最终让学习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综合应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逐渐热爱学习, 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5]。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新课标背景下, 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较强的学习主题意识, 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把学生看作是能思考、会思考, 能活动、会活动的人。只有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主动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3、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双方互动的程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精心组织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有效性。

教师重视强情景的创设, 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首先要明确目的, 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征, 创设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建构新的认知框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点, 设计他们感兴趣的主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的场景中, 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 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增进教学中互动的有效性。

把握每节课的教学进度, 适时引入互动环节。互动要在课堂气氛达到一定的和谐程度时适时地引入,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 教师与学生可以有多个互动的环节, 教师要精心设计这些互动环节以及引入它们的时机。小学生控制自己注意力的能力比较差, 教师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在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之前和学生产生积极互动, 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中互动的有效性[6,7]。

扩大互动的范围, 提高互动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环节, 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扩展互动的方式, 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个观点的不同认识、某个概念的不同体验等, 采用分组讨论或辩论、分组实验和交流等方式, 为学生提供学生之间的互动, 把互动的方式扩展到学生—学生之间,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4、提高课堂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课程教案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要在准备课程教案时,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认真搜集、整理与教学相关的互联网多媒体资源, 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对教材和教案不断进行完善, 及时更新教案中的案例。

利用多媒体资源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对多媒体资源具有特别浓厚的兴趣,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点,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资源, 但同时又要避免学生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多媒体上, 而忽略了对知识点本身的关注, 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小结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对新的教学理念有深刻的认识,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还要进一步发挥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互动的有效性。根据“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这一公式, 有效教学时间越多, 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表达、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切实减少烦琐的讲解和分析以及无意义的提问,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和思考还给学生, 运用适当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阐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指出新课改实施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包括教师在备课阶段、教学实施阶段以及反思阶段的效率提升,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以及创设互动情境、设计引入互动环节的时机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闫宏.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0) :91.

[2] 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3 (4) :24-28.

[3] 仲应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 (A) , 2012 (11) :21-23.

[4] 王东昶.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学周刊, 2017 (4) :67-68.

[5] 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7 (5) :112-113.

[6] 王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4) :296.

[7] 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2) :191.

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建筑工程行业逐步取得优异的业绩, 整个建筑行业呈现一种市场需求上升、行业口碑良好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 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因此, 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逐渐成为行业内每一企业追求的发展目标。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内, 施工质量是衡量某一公司实力的有效指标, 开展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保障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综上, 实际生活中, 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现实意义在于以下几点:一是, 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 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予以监督和控制, 避免因施工技术不佳造成二次重修的情形, 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使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二是, 控制和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设计多方面的管理活动, 其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安全质量问题还是安全生产问题, 都和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 能够给予整个工程项目安全保障, 在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财产损失的同时, 也维护了行业声誉和口碑, 对行业未来健康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可知, 现阶段,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对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标模糊

现阶段,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未能清楚的认识到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存在施工技术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管理人员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 尤其存在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现象, 致使管理人员无法按章办事, 监管处事随意, 对整个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实际生活中, 管理人员的素养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正常运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管理团队素养偏低、缺乏标准的办事规章制度, 容易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较多纠纷,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与此同时, 科学完善、建立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缺失, 会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团队职责无法具体全面, 某些重要事宜无人监督管理, 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同一事宜出现多人监管的情况, 浪费人力物力。因此,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标模糊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良好健康发展产生较多阻碍。

2、对工程使用材料质量重视程度不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哪一环节, 都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实际施工过程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 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管理人员团队对工程使用材料质量重视程度不够, 这一问题的存在, 极大的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实际生活中, 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极为普遍的, 大多数施工企业内部都存在这一问题, 一方面, 是管理者领导者缺乏对材料质量的重视, 未能及时有效的向下传达指示意见;另一方面,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 对项目施工整个过程的各项监管活动缺乏责任心, 部分采买人员为了谋取额外钱财从而购买质量不合标的工程材料, 相应的仓库监管人员或材料审核人员也因工作散漫而未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工程材料的不当之处。

三、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积极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是最能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之一, 现阶段市场上存在的系列监管问题, 其根本在于一套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的缺乏, 从而使多项监管工作未能落实到实处, 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大打折扣。企业内部, 首先需要意识到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从管理者起始, 将公司整体对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传达到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心中, 在参考行业标准、行业优秀先进典例的同时, 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 设计、建立并健全独属于公司发展的一套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实际管理过程中, 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主要应涵盖以下几点:一是, 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环节予以总结归纳, 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设立了相应的技术管理岗位;二是, 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质量, 形成公司内部良好的管理风气。

2、强化岗位职责, 提升监管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依赖于某一人、某一岗位的职责任务, 其管理目标的实现, 更加依赖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 因此, 为更好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应积极强化岗位职责, 确保每一岗位所在员工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实际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 岗位职责强化目标的实现, 不仅依赖于员工自身的自觉自发, 更在于企业内部监管制度的建立健全, 以及岗位发展培训计划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强化各管理岗位职责, 企业内部应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计划, 在强化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 强化提升其岗位专业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企业应意识并重视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强化各岗位职责提升整个项目施工管理质量, 以期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效益, 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 对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并分析行业管理现状, 提出有效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以期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管夕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建材与装饰, 2018 (10) :191-192.

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范文第6篇

1. 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 能够对施工技术水平进行确定

在建筑工程中, 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 有很多复杂的环节, 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产生影响。如果在各个环节中没有对管理进行落实, 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埋下不良因素,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影响。并且, 每个建筑工程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需要不同工种同时进行施工, 因此各种工艺和技术的规划和协调就成为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妥善处理好各项工艺和环节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就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2 及时对技术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

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大, 耗费的材料、人力、物力比较多, 稍微一不注意,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给建筑施工带来影响。而加强技术管理, 就能够做好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期所有要素的管理, 能够及时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发现, 将一些质量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防止引起更大的问题, 降低大型事故的发生概率。

1.3 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 各种创新技术、创新工艺不断涌现, 施工技术也实现了革新, 给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做好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能够使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 从而保障企业在市场中得到长远发展。

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虽然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建筑企业认可,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2.1 做好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筛选

建筑工程的技术经理, 在现场管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是项目实施的第一负责人, 对于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等, 起到重要的协调、管理作用。因此, 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选拔的时候, 应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察。首先, 技术经理必须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并且立场坚定, 能够通过创新的管理方法, 来实现对施工团队的进度控制、材料消耗控制、质量管理, 从而能够对施工现场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其次, 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 并且与各个单位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 对施工情况进行改善。最后, 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中涉及到很多专业和单位, 并且与水电工程、土建工程等都存在着交叉, 因此技术管理人员应对各种冲突进行解决, 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完工。技术管理人员还应对与建筑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都进行深入了解, 从而能够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2 在建筑工程中建立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使所有与建筑工程有关的要素, 能够按照建筑工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 我们应将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 对建设单位的实际要求和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 制定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 对各种制度和标准进行明确, 让所有施工中的行为都能够参照管理制度来进行, 一旦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 在建筑工程中, 我们可以指定《某某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体系》、《某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细则》、《某某工程质量管理奖惩措施》、《某某建筑工程技术操作流程》等等, 对施工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规范, 并对各个分部工程、各个员工的表现进行监督和管理, 如果出现违规的情况要明令禁止, 并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处罚, 严重的应勒令停止工程, 退出建筑工程项目。

2.3 加强对技术资料的审查

衡量一个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 主要是对其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的审查, 如果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确保施工材料的及时、有效、可靠, 那么工程质量和技术水平也一定能够达到规范的标准。建筑企业应定期对工程的实施效果、工程进度等资料进行搜集, 确保技术措施有效可行, 并对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承包给管理等效果进行审查, 及时对其中的偏差进行处理, 确保施工效率。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 也要开展自检、互检, 并且在每道工序完成之后, 都要进行质量检测, 在达到技术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工序, 从而确保施工技术管理效果能够得到落实。另外, 为了能够使员工及时对技术资料进行搜集, 应引入奖惩制度,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对技术资料的审查效果。

3. 结语

当前, 建筑工程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技术管理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并积极对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的逐步增大, 施工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的趋势。为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 我们应注重对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在本文中, 我们将对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探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升,措施

参考文献

[1] 杜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研究[J/OL].建筑知识, :1.

[2] 赵玉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讨[J].门窗, 2017, (04) :102.

上一篇:图书馆馆管理信息系统范文下一篇:提升基层党建创新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