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16

单位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建设好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决策坚持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经营的计划和目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益。本文主要分析建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意义,探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

会计监督工作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以相关机构单位有序化、规范化的发展为目的,所构建的总体性监督管理系统。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通过会计监督机制构建的方式,需要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存在于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的各种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使会计监督能够与事业单位既有的会计机制、管理工作机制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为了能够达到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机制的目的,首先需要明确事业单位展开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意义,进而研究事业单位现阶段在会计监督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文即针对以上相关问题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意义

会计监督职能作为事业单位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特别是21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在逐渐完善监督体系,比如说内部监督、政府部门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这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监督工作质量。但也有出现许多监督问题,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弱化,监督力度不足。为此我们要认真探寻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弱化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是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中的必要任务,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各个事业单位的基本义务

《会计法》中明确指出,每个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健全适合自己单位发展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的基本义务。所以,事业单位要遵纪守法,之会计工作方面,切实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的监督制度,指导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2.有利于处理好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事业单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以法人经济实体的身份存在,不断进行自我深造发展和自我约束后再发展。事业单位是充分利用国家拨付的项目款项和单位各自的经济收入来开展各种业务的,旨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证国民资产的价值稳定和增加,从而有效的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状况,管理好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公众的利益。搞好会计监督工作是搞活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保证,对处理好国家、单位、个人的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3.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

现今,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急需完善,防止事业单位内控走于形式,疏漏会计监督制度,会使会计人员更容易违规工作,弄虚作假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将工作有效的完成。做好会计内部监督工作,有利于明确会计人员职责,规范会计人员道德行为,避免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现象产生,防止事业单位发展成本管理无法掌控。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做好监督工作,是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整体控制的强烈要求,是单位会计工作有效运行的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如果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体系视作一个整体的话,会计监督工作机制无疑是这一整体的基础与核心所在。工作人员所关心的重点在于:事业单位所构建会计监督制度与规范的健全性。国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希望能够对会计监督的运行进行综合调控。然而,包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制度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缺失

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所推行的会计管理工作体制来看,会计机构的设立以及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人事调动奖惩工作均是由所在事业单位直接完成的。此种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当个人利益、或者是事业单位局部利益无法与国家整体利益实现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往往会自发性地选择维护个人以及单位的利益,由此可能导致监督会计监督的工作强制性与时效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在事业单位所处市场经济环境持续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往往是通过会计监督指标研究的方式所实现的。然而,受到当前实际工作当中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要性不够不足的因素影响,会计核算的地位仍然凌驾于会计监督工作之上。然而对于会计工作而言,核算与监督是两大平衡性的智能要素,在事业单位当中两者之间不平衡的发展,势必会导致会计机构无法针对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相关财务账目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监督,进而也就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依靠法律,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依靠法律,强化立法力度,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通过法律保障,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会计监督的范围和施行程序,提高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2、加大会计违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会计违规惩罚力度,旨在告诫广大会计人员不许违规违纪工作,起威慑作用,从而减少会计人员不规范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坚决不做事后诸葛亮,紧密联系法律知识,做好会计工作事前预测工作,改进会计监督方法,对会计工作定期分析,整理,总结评价,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出现的问题马上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手段,遵循法律途径,将问题连根拔起,彻底清理。

(二)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是财务管理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要保持权责分明的状态,防止权力过渡失常,责任不明,从而是会计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位应该包括会计、出纳和审核。这三个岗位职能有所不同,但又必须协作才能完成工作,使他们分离又联合,统一又相互制约,形成权、钱、帐三位一体相互制约却又必须紧密联合的监督机制。只要任何一岗位没有按照会计法律规范办事,其它两岗位就不能接收上一岗位的工作成果,这样对会计工作形成了一个较好的监督机制。但是,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会计工作的程序,培訓会计人员会计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特点。

(三)建立与健全外部会计监督的制约机制

1、根据我国不同事业单位的大小,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水平和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分层次的委派式的监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的事业单位可以委派管理能力优秀的监事会或者财务总监去管理;而中小型的可以委派财务总监或者采取会计委派制,让人有所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

2、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要监督好全过程。首先做好事前预防监督,国家相关财政部门要对单位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促使单位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其次,要在做好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和事后的监督,国家相关部门要在会计工作中加大力度追究会计违规违法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严惩违法行为,提高各个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能力,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

(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高素质的具体体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要着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用积极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做好会计工作。

1、在选用会计时,提高入门的标准,严格要求学历、资历和从业资格过关,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文化技能素质。

2、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在教育,认真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会计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益。

3、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会计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事业单位发展的责任心。根據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事业单位制定好适合自己发展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促使会计人员好好学习,认识领悟,切实施行,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坚持廉洁奉公,自己做好财务管理监督工作。

总结

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朝着合法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方向开展,能有效的做好事业单位的经济经营活动,提高各个事业单位的经营质量。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玉进.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J].会计之友,2009,(24):50-51.

[2] 陈瑛.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1,(17):242.

单位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引言

在整个工会的运作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通过发挥工会职能,能够促进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为工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会的长远发展。而工会若想实现自身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则要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因此,工会需要加强对其职能发挥以及财务管理的重视,并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合适的方法,让财务管理与工会职能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借此充分发挥工会财务管理及其职能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工会的长远发展。

1传统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管理制度尚不规范

我国很多工会组织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更多的是遵循上级要求履行工作程序,却没有考虑到预算实施的整体效果。作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工会仍然采用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往往忽略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无效浪费,预算把控质量也没有及时跟进。工会财务监督部门针对财务预算执行也仅仅进行了程序上的签字盖章,并没有切实履行应有的监督职责。此外,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进一步导致了预算管理执行监督缺位。

1.2财务管理意识较低,且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大部分工会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较高的重视,他们往往过于重视资金的收入,而忽视了资产管理,这种情况会提高工会资金支出的隐蔽性,从而影响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前,不少企业收入出现上涨的趋势,也因此,向市级工会上缴的资金也开始上升,这就使得工会的可支配资产规模得到了一定的扩大,不过因为工会管理体制具有独立性,且其自身的财务通常都是由工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事后审计,以至于工会的财务缺乏事前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工会财务资金支出记录的透明性比较低,这样就会对工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即使有些工会在事后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工会财务中的问题,但是其后续的修改以及更正难度也会有所提升。

2加强工会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2.1要增强对工会文化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意识

有些单位管理之所以严重滞后,从根本上分析,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走向市场的思想意识、创新意识。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树立三种观念:一是树立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和依法竞争的观念;二是树立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观念;三是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突出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

2.2强化工会财务监督机制

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使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运行于阳光之下,而且还能够提高职工对工会的信任感。因此,工会需要完善原有的监督机制,并从内部及外部这两方面强化财务监督。就工会自身方面来说,应在内部建立健全审查监督机构,由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对财务经费进行严格审查及监督,确定每一笔资金支出款项的流向,并要求申请经费的人员出示支出凭证,确保每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以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就外部方面来说,工会内部的相关监管人员需要对每笔收支款项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资金流向、具体的应用等,同时还要将其公示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以增加工会财务资金的透明性,让职工能够对工会资金费用的支出应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还能够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高效性。

2.3加强决算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

本着简单易操作的原则,现有工会决算报告信息系统采用的是单机版软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与关联系统的集成、信息获取、汇总、数据分析、传递等,存在着重复录入、需要靠U盘等传递数据的情况。后续,我们要着力在提升决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互联网一键取数、网络汇总平台,提升基层工会决算编报的质量和实效,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2.4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必须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单位领导一定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力度,通过开会、培训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工作。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多以一些案例来加深相关财务人员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与理解,让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深切明白违反法律法规的一些后果,并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单位内部还要制定健全、完善的奖罚制度,对于那些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表现良好、严格按照单位所制定的工作流程进行财务管理的人员给予精神、物质等奖励;同时对于那些因为个人原因为单位造成财产损失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奖罚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制定奖罚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让他们在竞争当中不断的成长,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阶段,一些工会文化事业单位在工作中不结合实际、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有些管理者急功近利,决策过程不民主、不透明,导致项目一哄而上,又很快一哄而下,花钱买教训。工作中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周密计划、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论证,实行民主和科学决策,对投入大、风险大的项目,除了进行一般的可行性论证之外,还要对经济发展环境、技术支撑条件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考量,力求以最小的风险换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新华.浅谈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经贸实践,2017(12):153,159.

[2]陆敏.工会财务管理与工会职能的发挥[J].经贸实践,2019(18):181-182.

[3]马洪慧.“营改增”背景下服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301):120.

单位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水电施工单位作为以施工一线项目为主体的建筑单位,地域分布广泛、各方面条件差别较大,企业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常态的表现形式。文章就目前水电施工单位存在的企业文化发展的独特性特点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详细阐述,提出水电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独特性;重要意义;重要举措

企业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精神财富的,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的特定文化,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以此来分析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以施工一线项目为主体的水利施工单位,地域分布广泛,条件存在差别,施工周期决定项目存在周期,人员流动性强,企业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常态的表现形式,笔者就目前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特点、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升企业文化举措等方面予以阐述。

1  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特点

目前,水电施工单位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市场条件更加的苛刻,各种挑战空前巨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水电施工单位因其既定的客观环境,呈现出企业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要始终以技术支撑为基点,以质量竞争为关键,关注技术层面的提高、改进;要注重加强对人员感召力、凝聚力的集聚;要注重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强化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等。所以水电施工单位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施工企业,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企业文化强化的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凝聚力提升的过程,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分支文化。②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无形指挥棒”,对深化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发展、市场开发等方面均有着引导作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③企业文化能更好地凝聚全员智慧,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之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能激发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之真正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有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3  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水电市场,一方面,水电施工单位不仅要培养勇于超越,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更要将企业精神渗透、积淀,成为企业发展底蕴;不仅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钻研新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更应该坚持准则、以诚立足、以信服人;不仅要随着时势变化,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更要对未来保持敏锐的思维感观,顺势而为,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建设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水电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考虑水电施工地域分布广泛、人员流动性强等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增强企业员工建设的自豪感;以强履约、重合同、守信用为企业发展根本,完善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坚韧、团结、创新、担当为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凝聚企业发展核心力,铸造企业软实力。

3.1  改变管理理念,将培养优秀的现代管理者作为未来

发展的第一要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践行者,也是项目发展的领路人。作为水电行业领路人,更应该跳出琐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确立未来发展理念,并将此种理念宣传、渗透至每一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同时将这种理念融会贯通,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精神,不断的沉淀、吸收,打造成为具有水电施工企业自身特色的分支文化。并将这种企业文化扩展、宣扬至每一位员工,用企业人文文化来管理企业,用企业人文文化图发展,用企业人文文化凝聚人心,这才应是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3.2  以人为本创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水电施工企业发展基石。作为水电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遍布国内国外,项目施工条件艰苦,并且施工地点远离城市,交通较闭塞,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激烈的市场竞争、水电施工单位的生存条件,确定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更为关注人员需求,尊重人员尊严,将更多的关注点转向企业文化人才要素及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水电施工单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人员现状,深刻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始终秉承“员工第一”的原则。坚持面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完善各个层次考评机制,建立合理全面的人才信息评价体系,培养企业人员对企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坚持密切联系职工,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倾听职工心声、集中职工智慧,凝聚职工力量,努力为实现企业梦贡献力量。

3.3  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塑造企业形象

要加强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学习力度,将企业文化牢铸人心,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起到很好思想引领作用。用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全员素养。增强团队思想凝聚,激发创先争优意识,激发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勇于解决问题的魄力;形成“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3.4  不断创新,强化人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恒动力,更是保持企业不断壮大的最根本途径。水电施工单位历经各种变革,只有不断紧随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永葆自主创新的能力,改造自我,弥补缺陷,才会超越自我,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3.5  重诚守信是立身之本

强履约、重合同、守信用是水电施工单位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折射出另一个显著特点。重诚守信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守则,也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的基本准则,只有将诚实守信、强化履约渗透至企业管理、项目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核心,企业才会发展。

3.6  孕发展之本,塑企业之形

水电施工企业已走向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面临着国家推行扩大内需方针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形势,一方面水电施工企业更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以势如破竹之势,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水电施工企业变革、创新,走一条全新的水电发展之路。一方面水电施工企业在发展变革过程中,始终铭记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做行业领路人;始终坚持敢想敢干的魄力,充分展示水电人的个性特征;始终保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精神,做水电施工企业的探路者。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孕育企业发展之本,塑企业发展未来之形,凝聚水电人之合力。

4  结  语

综上所述,水电施工单位在建立和提升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充分考虑自身客观条件,强化管理理念,凝企业合力,注重人才培养,永葆自我创新能力,强化履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整合企业发展凝聚力、真正建立具有水电施工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冯希红.对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探[J].时代经济论坛,2009,(1).

[2] 王锦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言,2006,(8).

单位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但不管是哪一项管理,最终的目标都是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均需要通过财务管理的形式体现出来,因而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财务控制理论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提高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全文在展开论述过程中首先分析了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财务控制理论 建筑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日益壮大,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除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声誉外,施工企业还需要较大的资金作为后盾,但是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是垫资,如果施工项目一旦增多,企业资金短时间内将无法回笼,企业的竞争力将难以保证,对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特别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采用财务控制理论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就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如下:

一、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具体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有利于预算的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财务管理可提高工程预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了资金的使用与回笼,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化的收益;(2)能够促进施工项目的资产管理,减少成本投入,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过程中一些机械设备、固定资产、施工材料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控制,通过合理的分配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3)促进施工阶段成本的核算,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控制,而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阶段的相关成本进行核算,比如:人工费、材料费等,通过核算,可明确成本投入量,结合预算、实际财务管理等可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力度,避免了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投入[1]。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和明确财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主要依据,但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制度却存在着弊端,具体有以下几点:(1)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不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总体相同的情况下还需要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大同小异,缺乏对本企业有实际作用的管理制度;(2)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财务管理中的大部分制度均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应用过程中自然无法保证财务管理需要。

(二)财务数据的被动性

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得到的相关数据,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材料、机械设备等使用的资金量,在相关领导签字后,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合计,进而掌握某一时间段内的资金消耗以及盈利情况等,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获得的数据只是被动的按照相关报销单、材料购置清单等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数据的真实性也无从考察,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也不能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三)财务管理中数据的滞后性

财务管理中通常是在月末、季度末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而且建筑施工企业与其它企业不同,财务管理部门多在公司,现场的成本控制工作则是由现场管理人员完成的,在月末、季度末,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材料管理人员等将会以报表的形式向财务管理部门反映一个月内的资金消耗或者是资金回笼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管理部门获得的数据相对滞后,而且部分数据可能因为时间较长,对于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并不是十分明确。如果施工现场出现质量问题、返工、安全事故等均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是财务管理部门获得的数据相对之后,无法达到控制成本的作用[2]。

(四)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经验、财务控制意识、风险预测等均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但是当前建筑工程财务管理部门中部分人员为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相关经验以及管理水平,部分老员工长期停留在一个岗位上,早已经习惯了日常工作,安于现状,不去参加培训班,也不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这样就造成了财务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无法达到财务管理的高水准。

三、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信息统计中的应用

传统财务管理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财务管理控制的作用,相应的成本也无法控制,对此,可充分的使用预算清单,做好成本信息的统计。也就是在财务管理控制过程中将早期的而预算清单作为重要参考,然后逐项的进行成本信息统计,对于预算清单中的人力资源、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相关预算均做好费用的统计,这样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将统计的信息作为成本核算的参考,将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中的资金量进行核对,除去相关影响因素外,可进一步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调整、改进,提高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二)财务控制理论在工程结算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如果成本投入保持恒定,那么通过增加工程结算,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1)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执行资金的收支制度,既要保证对现场施工人员正常的工资发放,同时还需要留置一定的周转资金;(2)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获得的经济收入需要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既要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入量,同时还需要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出量,及时的对相关资金情况进行核对,分析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效率;(3)工程结束后,应该按照合同要求,及时的结算工程款,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占有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控制好应收款与应付款,明确债权债务的关系,避免工程结算过程中出现坏账。

(三)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费用支出中的应用

通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以及费用支出,可以有效的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支出、费用支出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资金计划,资金计划需要协调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根据资金计划在实际资金管理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动态调节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相关费用支出;(2)做好成本支出以及费用支出的记录,相关记录以及证明等均需要及时上报,证明材料需要真实、可靠、完整。当然费用支出需要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共同保证费用支出的真实性;(3)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费用均需要落实到位,明确用途,同时将实际费用与预算等进行核对,分析实际费用增加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费用支出,前提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3]。

(四)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投入减少与经济效益增加结合中的应用

成本投入减少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增加相结合的方式可最大化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收入,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完善财务制度,在这方面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将原本的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这样每一项任务均有相应的责任人,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能力,然后组织培训学习或者是不同施工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当然在培训内容上不应该仅仅立足于新知识,同时还需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行培训。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内容繁多,但成本控制则是施工管理的目标,而通过财务控制理论的应用以及相关措施可减少成本支出,增加工程收入,进而提高企业的资金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川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05).

[2]金爽.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4(11).

[3]刘亚玲.财务控制理论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

作者简介:范明亮(1982-),男,汉族,河南杞县人,中级会计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单位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各项财政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也获得了进步。但是对于一些不足和问题,依然需要加强认识,从制度、监管、执行等方面改进预算管理的工作方法,提高相关工作水平。

【关键词】行政单位 预算 管理

随着我国行政机构体制改革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实施,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预算管理不足问题的认识,及时调整解决以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行政单位预算管理

(一)行政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概念

行政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指对单位的财政收支的规模、方向和构成进行预计和测算所进行的相关预算管理工作,是按照规定标准将行政单位年度财政收支分别开列计划,反映行政单位日后的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方向。部门预算是行政单位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完成各项工作计划的重要保证。预算编制、执行和审核的正常有序进行是行政单位进行日常工作、达成计划目标的前提,也是预算工作的高效健康进行的保证。

(二)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

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中,预算资金来源于政府税收。然后根据平衡财权与事权的原则向各行政单位分配调拨预算资金。预算资金在行政单位的使用过程中,主要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以及维持行政单位的日常管理运作。行政单位日常管理运作的资金预算,也要根据事权与财权平衡原则,按国家税收与地方税收区分自身的单位隶属性,分别安排相应的资金预算。行政单位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大的范畴中也属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行政单位的这方面职能也要求有相应的资金预算来支持发展。随着我国行政单位的改革深化,对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要求也日渐增多。因此,这方面工作的相应行政单位资金预算管理也要更加重视,加大投入。

(三)行政单位资金预算的主要方向

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行政单位的职能安排综合统筹使用。主要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主,安排相应资金预算推动关系经济发展局势的相关问题解决。对关系民生的社会、环境、服务问题,加大投入和预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要求。

二、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一)预算法制建设工作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行政单位的改革发展,相关的法律部门依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制定和修改相关的预算法律制度,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近几年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形势社会问题的变化比较大,对政府行政单位的相关工作要求更高。与之相比,法律部门制定修改相关行政单位预算法律制度的工作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深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部门改革需要。

同时,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还需加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脆弱,容易受外部因素和突发状况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中,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现实要求。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规范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体系,切实执行规范合理的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和制度,保证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合理,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政府各级行政单位大力推行部门预算管理方法,但是却没有相应完备的预算管理体制来监督约束和指导监管相应预算管理工作,容易引起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产生,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这种没有相应管理体制监督管理的部门预算,其工作成效有限,还可能阻碍行政单位正常职能的发挥。

此外,我国各级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难以协调,地方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具有很强的区域、部门色彩。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协调统一,造成我国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难以进行,也容易带来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适应工作需求的问题。

(二)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是发现解决相关预算管理问题、促进预算管理工作进步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实际效果制度措施。设计完善、执行到位的监督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行政单位预算工作中的问题,惩治违法行为以维护法律秩序,从而保障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保持一致。

我国目前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执行力度上都有待加强。除了要继续保持发挥相关政府权力部门的立法监督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还要大力发展公众和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必要时还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管。以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监管方式,规范监督行政部门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同时,我国的监管机制中还存在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检查不全面,惩治不严格,对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在监督责任的分工明确上,还需要加强相关机制的制定,以规划清晰、责任明确地监管制度,落实好监管工作的执行总结和提高。

(三)对预算绩效管理不完善

1.预算绩效的评价机制建设滞后

经过多年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绩效评价机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绩效评价内容的设置不合理不全面,对绩效评价的作用效果不重视,在执行绩效评价时消极怠慢,不认真执行等问题,都需要加强相关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发展。以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估预算绩效,促进预算工作的发展。

2.对预算绩效的评价对象范围还需扩大

我国的预算绩效评价的选取对象,依然是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择,对于规定之外的评价对象则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实际工作状况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而国家相应的制度规定难以做出调整或者难以全部涵盖,因此必然会有规定不到位、评价对象不具体全面的问题。各行政单位在进行预算工作绩效评价时,只是单纯按照国家或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工作,难免忽视现实工作中的评价需要,造成绩效评价不全面、不彻底,从而影响绩效评价的工作效果。

3.对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设置不合理

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首先要有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设置。设置不合理的评价指标,一方面会影响预算绩效评价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可能引导相关预算工作偏离方向和实际需要,影响预算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中,没有对预算实际工作进行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设置,评价指标比较含糊笼统。在指导评价预算管理工作中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是却缺乏详细有效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绩效指标设置还是注重于预算项目支出方面,范围不全面。

(四)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领导和下属工作人员对部门预算的作用认识不全面不科学,而且没有形成预算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对编制部门预算的工作重视不足,既没有在预算计划中体现年度的工作计划,也没有对做出的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执行。行政单位上下人员对预算管理意识的忽视,导致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部门的资金预算支出难以合理安排,预算工作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预算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在完善监督机制时,首先可以通过扩大监督主体,增加监督方式。在政府内部的监督措施外,尝试发挥专业机构、特定部门的监督作用。例如加强预算工作的后期审计工作,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专业的审计,这样既可以发现预算工作的有关问题加以改进,也可以督促工作人员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专业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能够保障预算管理工作报告的客观公正,也能加强监督主体的独立性。

同时,加强预算工作的信息公开,将审计后的行政单位预算会计报告和执行情况等信息向公众和媒体公布,加强公众媒体的知情权,同时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公众和媒体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更加关注和重视,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也非常在意。加强相关信息的社会公开,既可以防范行政单位的内部疏忽和违法违规,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实际运用效果,也可以满足社会媒体、公众对行政单位预算工作的监督参与要求,促进社会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提高。

(二)加强预算会计体系的建设调整

我国行政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需要进行迫切的改革发展。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体系为基本方向,促进我国行政单位预算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这种体系转变中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发展,不单是要转变预算会计的工作形式,还要建立符合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状况的会计核算方法。在预算会计规范上,要继续进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统一协调工作。规范协调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助于提高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核算工作。同时,对于日常的工作监管和信息公开以及相关机构的审计监察都能更加方便规范。

(三)完善提高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行政单位的预算工作绩效评价,要结合国家规定和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涵盖重要的评价对象、保持指标的适度合理和切实执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建立有效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的必备要素。当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从总体上评价考核某个项目支出的使用效率,缺少对使用环节检查考核,难以保证具体安排支出工作的合理、有效性。而且,规定含糊、责任不清晰的指标设置难以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运用,对特殊的预算工作评价也没有相应指标考核。因此,建设完善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于考核监督行政部门预算工作具有实际的作用,是促进相关工作提高的重要方法。

四、结束语

我国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从制度、考核、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方式方法,从而提高相应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峰.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弊端及改进[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9):163-165.

[2]任丽新.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152-155.

[3]施霞鱼.探析预算管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大观周刊,2011(23):10-12.

作者简介:黄春芳(1976-),女,湖南张家界人,中级会计,本科,研究方向:会计。

(责任编辑:陈岑)

单位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随着“中国梦”的提出,我国面临并正在进行各级政府部门一系列整改,在时代的推动下,各个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将走向透明化、民主化,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更应做好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审计环节上。

关键词:基层行政单位; 资金管理 ;审计

1 概述

基层行政单位的廉洁以及对财务控制的有效与否关系到这个地区长远发展以及当地人民有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作为政府在财政支出上应做出合理的决策,对当地纳税人负责,全心全意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为人民办实事。随着审计覆盖面的不断推广,直到基层行政单位,而对于它们来来说,审计不仅有助于其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规范,也可起到监督的作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2 新时代下基层行政单位的审计控制管理研究

2.1 基层行政单位审计控制现状及的问题

在“中国梦”的号召之下,我国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改革规范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也卓有成效,但是根据近来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负债极为严重,而偿债能力却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也说明,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应从基层单位抓起,不断规范完善。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单位在审计控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层行政单位在对内部审计上的整体认识不全面,内部控制不足,另外在预算控制、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力度不够,从而造成了财务控制与业务活动的脱节,由于在项目预算、核算、审批等环节有控制不力而出现提前透支、项目工程不达标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财务管理的监督而常引起挪用公款、“小金库”、集中购置的固定资产流失等现象。

2.2 基层行政单位审计控制的建议

政府审计也被称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不仅要求关注被审行政单位的财务责任,也要求关注它们的绩效责任。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常需要结合内部控制的以弥补其不足,且可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作用;而且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度,可以起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腐败。对于基层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的作用以及意义则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点:其一是保证财政资金的效用,其次是加强审计职能的发挥。因此,要搞好基层行政单位审计控制管理,应当在审前做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基层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区别,但都要涉及到资产、收入、支出这三个会计要素来反映、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所以在对基层行政单位进行审计时,同样要求严格落实核查具体经济业务,特别是对重大项目要进行重点审计。首先对于资产的审计,即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应重点关注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性、货币性很强而容易发生舞弊的资产,如:在领用报销时,要严格审查其原始票据、报销手续;另外,固定资产的审计也属重点事项,行政单位资产归国家所有而不计提折旧,因此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各事项如应如实反映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基层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即当地政府的上年国家批准下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的其它收入来源还包括:收费和罚没收入;因此在对收入进行审计时需要将重点放在财政拨款是否按照预算经费批准投入,有无截留和挪用的情况的存在,以及收费项目的合法性以及该类项目的收入反映、核算的正确性上。行政单位的支出反映发对预算的执行状况,在对基层行政单位进行审计时需要检查各项经费的开支、使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挤占、挪用、超标情况;对于其它各类开支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严查虚设名目套取资金的项目;在审查固定资产购置上应道先检查其是否已达到政府集中采购的标准,在审批、采购流程是否符合批准。

行政单位获取资金的数额常通过财政票据反映,因而票据常与收入密切相关,在对于票据进行审计时需检查票据的领用、核销是否合法、手续是否齐全、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丢失、乱开、自制等情况。国家对基层行政单位的重要项目投入了专项资金,所谓专款专用,其也限定了该类资金的使用范围,因而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不但是相关单位的资金管理重点,也是审计的重点。在审计时应核查专项资金所对应项目的真实性,检查是否存在用同一个项目申请多次专项资金的情况;是否按批准使用,有无挤占、挪用、套取、提高开支标准的情形。专项资金通常数额很大,涉及的项目对民生、社会常有重要作用或影响,因而在审计时需要对重要项目重点核查。

3 总结

本文探讨了基层行政单位在新时代下的审计管理控制的现状各其普遍存在的不足,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几点需要加强的地方:首先要将审计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发挥更强效用,再者是在对具体业务、活动审计时应从会计三要素:资产、收入、支出出发开展审计工作,另外对于重要项目要进行重点审计;使财政资金得到安全高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俐.《浅析行政单位后勤内部审计与管理》[J].管理观察.2009(12)

[2] 孙国明.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5, (3)

[3] 胡俊成,雷春平.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会计基础论文范文下一篇:铁路通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