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

2023-09-17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下面有几招能改善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

任何一个孩子,他的各种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利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坐下来,共同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自己遵照执行。

2、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是我们家长的最终目的。家长不可能永远陪读,永远看着孩子学习。甚至到了初中,高中,许多家长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所以,“抓”是为了“放”,大家一定要早作准备。

3、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第2篇

记者向徐小平转述了两个读者反映的问题:一个家长抱怨,他的孩子痴迷于收集耐克鞋,而抵制学习;另外一家的孩子沉湎于游戏而反感高考。徐小平认为,耐克鞋与学习,游戏与高考并不天然冲突,这个冲突里面蕴含着更加深沉的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只有否定这个问题,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徐小平说,家长将表面的一块冰拿给教育专家或让他信任的人解决,而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以前十七八年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你要教会他把握量入为出、看菜吃饭的常识;你也要帮助他理解后果与责任的问题,以及自身整体的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道德品质理想教育的综合体,你想仅靠一个行为一种思维是没法解决问题的。

“无数家长反映的子女问题,其实是家长本身长期实施思想野蛮、精神暴力、人格虐待造成的!”徐小平发挥了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长。他举了自己17岁的大儿子的例子,有一次孩子打游戏与徐小平发生了剧烈冲突,一时赌气,儿子竟然想拒绝参加几天后的一个重要考试。后来儿子参加了考试,但效果很不理想。“我为此一直在忏悔,认为当时如果我更加理性冷静地处理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徐小平说,“可很多中国家长是不知反思不知忏悔的,很多接受我咨询的学生,他们身上的问题,往往是家长长期实行„精神专制‟——比如不准谈恋爱,不准自由选专业、改专业、换工作,不准有自己的思想、爱好、追求等等的结果。”

徐小平认为,家长对孩子身上显露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应该像发现宝藏一样珍惜,像提炼黄金一样去引导。比如,这个学生酷爱耐克鞋,说明他崇拜姚明热爱刘翔,表明他热爱体育渴望生命。适当引导,孩子这种对运动的热爱,就会转化成他上进的动力。徐小平再以儿子为例,孩子想学吹萨克斯管,母亲花了一万元,还四处求人托关系找到专业人士教他。可万事俱备后,儿子变卦,不想学萨克斯管了想改学吉他。母亲大怒,责怪孩子不珍惜自己的心血和付出。而最终徐小平出面,答应孩子的要求改学吉他。“他现在可以用8小时学会一个曲子,可以自弹自唱让女孩流泪。假如当时我们逼迫他死学萨克斯管,可能 1

一个吉他天才就被消灭了。”

在这个社会,总有人歌唱有人自杀,有人是第一名有人是第100名。欲竞争取胜,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承担后果,自我定位,尽早让他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理解选择决定命运:你选择阴郁悲观你的生活就阴郁悲观,你选择幸福乐观你的人生就幸福乐观。这样,他能更快地摸索到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平衡点,就不会出现“要么游戏生,要么高考死”的恐吓了。

而家长刘女士对此不服,“我们这些人虽然被尊称这„总‟那„总‟,但毕竟经济实力还属一般。徐小平的儿子当厨师没问题,因为他有强大的父亲当靠山,但我的女儿应该比我强,不然就白养她那么大了。”

徐小平对此的反应是:13岁的儿子表示要学厨师,他本人从反感到支持,关键不是真鼓励儿子做厨师,而是从儿子这个“做厨师”的爱好出发,鼓励他建立“厨师、餐馆、高级餐厅、连锁餐厅、饮食业、服务业、饮食服务业的管理者、投资者……”这么一个职业思路而已。

“关键是要确立为什么学习”。徐小平认为,在他生活过的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无论贫富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观都是一致的,都强调理想、信仰、人格、品格、道德、责任。最终归属是为社会服务。普通人家也许会更强调一点实用技术挣钱谋生,富家子则偏好一些学制较长的医学法律人文教育。

如果孩子从小就决定为信仰而学习、为梦想而学习,或为穷人而学习,他就不会没有动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我们的远景目标可以是解放全人类,近期目标则可以是为了父母或妻儿。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第3篇

我们父子俩还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是用两个骰子玩,玩法是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如果出现3和4,就把3和4加起来得7分。如果出现2和

4、3和3,就得6分。这时就有再玩一次的权利。把这些分数分别记在纸上,玩3次或5次之后计算一下,决定胜负。

卡尔非常喜欢这类游戏。当然,在儿子投入到这种游戏的乐趣中以后,我仍按罗森布鲁姆教授的建议,每次玩游戏不超过一刻钟。理由是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一次超过一刻钟就会感到疲劳。在这一游戏玩了两三周以后,我们又把骰子改为三个、四个,最后达到了六个。

接着,我们把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的两组或三组、三个一组的三组或四组,把它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并把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挂在墙上。这样一来儿子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非常高兴。更复杂的游戏可以依此类推继续做下去。

为了使儿子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我还经常同他做模仿商店买卖情景的游戏。所卖的物品有用长短计算的,也有用数量计算的,还有用分量计算的,价格是按着实际的价格,钱也是真正的货币。我和妻子常常到儿子开办的"商店"买各种物品,用货币交付,儿子也按价格表进行运算,并找给我们零钱。

就这样,我按照罗森布鲁姆教授的方法教不久,儿子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教学就像流水一样,从算术开始一直到顺利地学会了代数、几何。到后来,儿子就不仅仅是有兴趣了,他简直就爱上了数学。

我想起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有关解决问题的那章,书中的理论是,如果父母和孩子们共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孩子们就更愿意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有趣的主意。我认真学习了书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做了一些调整,以备在我班上使用。

⊙倾听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总结他们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邀请全班同学和我一起进行"脑力风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写下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不做任何评价。

⊙共同决定保留或剔除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2. 我和孩子一起开始解决问题时总抱着很高的愿望。但是当我开始表达我自己的感受时,发现很难不去责备和斥骂孩子。有什么办法吗?

避免责骂的办法之一是避开针对"你"的指责,如"你这孩子永远不……你总是……你的问题是……"用"我"来代替"你",比如"这是我的感受,当……我很生气,我希望看到的是……"只要孩子不受攻击,他们就会不带戒备心理去听你的感受。

3. 我发现,有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时,他们会指责我。比如,我建议"或许我可以那样做",可他们往往会说"你不会的,还记得上次你……",突然地我们就偏离主题,长时间地争论过去发生的事。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吗?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指责你,你可以用一段话让他们回到正题,比如说:"我们不要为过去发生的事情互相指责。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将来的解决办法。"

你真诚的G老师

3. 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时,是否有必要把它们记下来?简单地告诉对方,不行吗?

有时可以,然而,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老师们相当认真地记下来时内心涌起的骄傲和喜悦所带来的无形力量。看到他的话被写在纸上,不是给予他视觉享受,而是激励他继续进行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师专业书籍推荐 【转】 (2010-05-03 09:19:35)

转载▼

分类: 数学教学

作者:马儿

(一)必读书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2、王桐,《美丽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美]T.丹齐克著,《数:科学的语言》,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0年。

4、郑毓信编著,《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

版社,1994年。

5、张奠宙编著,《现代数学思想讲话》,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1年。

6、俄国人著,《直观几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1年。

7、李俊著,《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年。

8、张天孝,《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出版社,199

3年。

9、《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雷玲 略读 ★★★★

10、《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 张兴华 精读 ★★★★★

11、《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郑毓信 精读 ★★★★

12、《数学教育心理学》 章建跃等 精读 ★★★★★

13、《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 孙晓天 略读 ★★★★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 斯苗儿 略

读 ★★★★

15、《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张景中等 略读 ★★★★

16、《数学教育的价值》 黄翔 略读 ★★★

17、《有趣的数学》 李光延 略读 ★★★

18、《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 王培德 略

读 ★★★

(二)参考书目:

本体性知识类的:

1、波利亚著,《怎样解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

2年。

2、张奠宙主编,《数学史选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

3、袁小明著,《数学思想史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

条件性知识类的:

1、张奠宙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张维忠著,《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弗赖登塔尔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

出版社,1995年。

4、李善良著,《现代认知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

2005年。

5、沃建忠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

社,2001年。

背景性知识类的:

1、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

2、《素质教育在美国》

3、珊伊:《我在美国教高中》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5、李泽厚:《论语今读》

6、《道德经》

7、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8、卢梭:《爱弥尔》

9、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10、周国平、余秋雨散文

11、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

12、谢泳:《胡适还是鲁迅》《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1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14、刘铁芳:《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

15、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

16、亨特:《心理学的故事》

17、朱晨海:《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18、各种名人传记

19、肖川、刘铁芳、张文质、许锡良、刘良华等的个人博

(三)专业杂志:

《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育》

楼主楼主听我说,听了我的意见,管保你的班级成绩进步:

你将平时的测验卷考试卷都搜罗出来,看看那些很浅显的题目,一共有多少分。 按照我的经验,大概有60多分左右。

那么,你上课的时候,就别管那些学生根本就学不会的题目,单单讲解和让学生练习他们会的题目。

这是主要手段。

辅助手段:拼命表扬会做了1+1=?的学生,鼓励会做2+3=?的学生。

学生,不管多么差,多么笨,多么死猪不怕开水烫,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是很需要的——甚至是最需要的,他们也许一辈子活到如今,都没老师表扬过,他们从心底里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你要给他肯定,给他表扬,给他前进和奋斗的目标,一点点来,慢慢来。 你要是让他们将卷子上那些你看不上眼的题目都做会了(重要的是你别管那些他们不会做的题目,你明知他们不会做,还要讲,那叫做自寻烦恼,自找死路),那60分的题目都做会了的话,你可以算算,他们的平均分多少?

这是不是进步?

领导才不管你的学生做了那个层次的题目,他只会看你的平均分,他懂个屁!你的成绩进步了,学生就有了信心,学生跟着你,居然从20分上升到31分,他的信心有了,觉得跟着你没错,觉得跟着你有前途,你还怕什么?

我,老东风,将近20年前,教的学生是我们乡下被筛选过几次的最底层学生,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不急不躁,死马当做活马医,一步步来,慢慢来。教了三年初三,用的都是这办法,弄得自己像是当地差生的救星了。

我如今只要回到乡下,这些学生只要知道了我回去,都必须将我灌醉了才罢休。

数学,最重要的是“当堂解决”。

你别相信楼上各位“布置作业”说,课堂上解决不了的东西,你要靠布置作业,基本上就等着

气死吧。

哥之所以是个传说,是哥基本等于没有作业。

我每节课布置的作业,是这一节课必须掌握的重点,一道题,或者10分钟能做完的题。 我最常用的话是:你现在开始做,到下节课上课前做好,放学了回家玩,要刻苦地玩勤奋地玩,明天回来课堂上接着玩的,是不听老师话的差生,你就完蛋了,不如到隔壁班去读,等着老师给你布置作业回家做好了。

当堂训练,减量减难度,学什么练什么靠什么,培养感情(对学科对老师),培植信心,抓住一切机会鼓励表扬学生,将自己所有恶劣的情绪隐藏起来,坚持不懈,必见成效。

关键是落实,把简单的问题落实好,一个都不放弃,即使心里放弃,面上也不放弃。抓住一个不放,不能让让他们有空子钻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第4篇

案例分析:教师应该不懈努力,有条不紊地安排弱智儿童的学习任务。即便是比较复杂的活动,如果踏踏实实进行,由浅入深,大多数弱智儿童也可以接受,弱智儿童是需。要每个人来关注的,我们班的蕊蕊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具有四心:细心,关心,爱心,耐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大的努力,甚至需要付出比母爱更神圣的爱。我和我们班的老师对待蕊蕊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态, 不嫌弃,不放弃,对于她的一点儿进步,我们都会及时鼓励和表扬。每一个孩子包括弱智儿童,都有她的可爱之处。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这些孩子的闪光点,针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和帮助,使他们在幼儿园里能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注,从而使他们回到正常孩子中间来。在对待这些孩子的培养和仅育上我们总结出以下方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倾注以爱,耐心与其交谈,引起她的回应。

态度上像对待平常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真心、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增强正常儿童 对同龄人的关爱与友好接触。与特殊幼儿沟通,必须用自己的关心、爱心、耐心与他多接触,多交流,才能让特殊儿童接纳,她才能与我们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才能使特殊幼儿对其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如果她觉得被老师奚落,自己不被信任和理解,那么他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更不会对幼儿园产生好感了。所以一开学我们就对蕊蕊特别关注,一有空就把他请过来和我们聊聊天,摸摸他的头、抱一抱他,让他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乐意到老师的身边来;再动员其他小朋友多与他交往,对他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消除其自卑心理。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虽然他的语言没有更大的提高,但觉得蕊蕊的心情开朗了,从她蕊蕊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蕊蕊喜欢老师了,能接受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了。每天我们都有晨间谈话点名活动,但蕊蕊不跟我们交流,对我们的提问从没有回应了。也许是不断和蕊蕊交流和询问,有一天突然听到蕊蕊的一声不是很清晰的“到!”。对于他的回答我 们欣喜若狂,立刻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大一点儿回答。他那天开心的笑了好久。于是,每次点名时,她都会回答。即使她的声音依旧不清晰,但她确实进步了。

二、以表扬、鼓励和信任,促其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弱智儿童的心理障碍就像一座座冰山,凿不开,也化不了,这是由于他们不能达到目标 或不能导致在生活中经常体验到孤独、无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怪异的性格,变得不愿与他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倾注一切的爱心去给我们的幼儿-弱智儿童,解除他们压在心底承重的包袱,融化一座座冰山,让他们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正像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那如何用爱心“来化解”他们的心理的障碍呢?第一,信任他们。对于幼儿的所作所为不能 只是一味的排斥和批评,更不能置之不理,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做得好的要及时的表扬、鼓励,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是很难弄到东西,但在弱智儿童心中的地位却是很高很高的,因为,他们太需要他人的赞许和肯定,因此,教师在看到他们

有丝毫进步的时候,更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要相信大拇指的“能力”;而对于那些不近如人意的,也要在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情况下进行辅导,在他们纠正错误过后,也应及时鼓励。第二,附注微笑。教师应该毫不保留自己的每一个笑容、每一次点头,有位诗人曾说过:微笑是阳光,我们要把最美笑容留给他们,我们要把最暖的阳光来照射他们,融化他们,让他们在和蔼亲切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第三,与之交流。教师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与孩子有所交流,要多与他们接近、谈心,了解他们心理的想法,哪怕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表情,都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关注她、爱护她,老师没有忘记她,从而消除自卑感;第四,关心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他们身体不适的时候,甚至在他们大小便失禁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关心、帮助他们,不能嫌弃和厌恶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像妈妈般的关爱,要他们知道师爱等于母爱,师爱重于母爱。教师是植根于幼儿中的,师爱,能够赢得他们的信赖和爱戴,从而迈出了树立自信心的第一步。

抓住幼儿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闪光点,弱智儿童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的闪光点不易被人发现,甚至可以说,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应具备一双慧眼。例如:我们班级中的蕊蕊,她是个弱智的孩子,每天都是不与他人交流,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但是她很喜欢折纸,在我们班级开展的区域活动中,他折的是最好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抓住这个契机让所有的幼儿都看一看她的作品,这时每个同学都对她的作品给予赞许和表扬,此后该生开始有了与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表现,偶尔在上课的时候也举手发 言。后来听她的家长反应,经过老师的表扬后更加的喜欢折纸了,而且越折越好。抓住弱智儿童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是树立他们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契机。

三、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环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弱智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也都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热情负责地去教导他们,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使他们感到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的温暖。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性格,使其开朗、听话,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变化告诉父母、老师、 并心情舒畅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锻炼自己。为了让蕊蕊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我心量让孩子们多与她接触,缩短与她的距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她感到幼儿园就像家一样的温暖,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同伴就跟他的兄弟一样可爱。所以说,良好的集体环境,陶冶着每一个幼儿性情,特别是对特殊幼儿性格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越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比如:每天早晨一入园,我都抱着她,揽在怀里呆一小会儿,摸摸她的头,整整她的衣角,夸夸她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辫子扎的很特别,像个小公主,孩子们也跟她握握手,抱一抱等。让她一进园就有个好心情,喜欢这个大家庭。在每次户外活动中,我们总是给蕊蕊以时刻的关注,加倍的去关心和保护她。因为,蕊蕊走路不是很稳,而且一走路就跑。因此,每次活动,我们都要提醒她慢慢走,让她看脚下。我们一会看不见她,总要相互问一下:“蕊蕊呢?”我让其他的孩子带着她一起玩,虽然很多游戏她都不愿意参加,但是我们都让孩子们不断的在她面前做示范,渐渐她融入了集体中,看着她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笑着玩耍,我们也欣慰的笑了。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加倍地去关心和保护她,让她在享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同时,能够安全、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信心+恒心是关键,真心+爱心+耐心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这是重中之重。每一名幼儿都是平等的,弱智儿童更应该得到教师们的关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幼儿期。“捧着一颗心来”,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时刻激励着我。也许弱智幼儿不能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但他们依然是家长的希望。在他们面前,我们不仅要做严师,更要做慈母,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千万不要忽视他们,要相信他们,真心实意地爱他们,绝不能有“放弃”的思想,只有真心对待他们,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幼儿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精神和心里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

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第5篇

回避法:先定戒烟的日期,并将戒烟的决心告诉周围的人,让大家共同监督。扔掉你所有的烟卷、烟灰缸、火柴和打火机。戒烟初期很难抵抗诱惑,尽量避免到酒吧等容易令你想起吸烟的场所,不去平时买烟的小店铺,不和吸烟的人常在一起。

转移法:烟瘾发作时,你采取自我转移法消除,如离开环境、做些体育运动。加快生活节奏,多找些活干,力争没时间考虑吸烟。想抽烟时,用别的东西转移兴趣的方向,如口香糖、瓜子等。做一些不损害健康且有助于戒烟的行为来取代吸烟,如:织毛衣、做家务、与人聊天、做运动等。当精神紧张时,可采取做深呼吸、肌肉放松练习、做操、散步、冲个热水澡、喝水或果汁等方法帮助减轻压力。

拒绝法:迅速回避和谢绝别人递烟,更得防范他人“下不为例,就这一支”的话语诱惑,告诉别人你已戒烟,不要给你烟卷,也不要在你面前吸烟

戒烟技巧

戒烟方法(一) 1.戒烟从现在开始,丢掉所有的香烟、打火机、火柴和烟灰缸。完全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次数的方法,通常3~4个月就可以成功。 2.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

3.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

4.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

5.抵制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

6.经常想着烟雾中的毒素可能对肺、肾和血管造成的影响。 7.考虑一下你的行为对家庭其他成员的伤害,他们是二手烟的严重受害者。

8.经常想起吸烟的危害及戒烟好处,可以尝试戒烟产品或替代品(如嚼口香糖)。

戒烟方法

(二) 首先,戒烟该如何度过最难熬的前5天?

(l)两餐之间喝6-8杯水,促使尼古丁排出体外。 (2)每天洗温水浴,忍不住烟瘾时可立即淋裕 (3)在戒烟的5日当中要充分休息,生活要有规律。 (4)饭后到户外散步,做深呼吸15—30分钟。

(5)不可喝刺激性饮料,改喝牛奶、新鲜果汁和谷类饮料。 (6)要尽量避免吃家禽类食物、油炸食物、糖果和甜点。 (7)可吃多种维生素B群,能安定神经除掉尼古丁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范文第6篇

怎么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注意以下二点:

第一:抓住时机, 时机越早, 良好习惯就越容易养成。

大家都知道,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幼儿开始, 其实幼儿在一岁、两岁就已经有了极强的模仿大人的行为能力, 模仿你大人的语言, 模仿你大人的行为, 那时就应该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开端了。所以,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在进行, 这样已经不是最好的时机了。

第二:讲究方法, 结合孩子的心理因势利导。

做任何事情都是讲究方法的, 凡事都有规律可遵循, 不能简单化, 更不能粗暴, 要讲究策略,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欣赏的, 希望被鼓励的, 都希望大人认可。我们不应该忽视这种心理的巨大力量。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塑造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多进行鼓励, 多进行欣赏, 多进行表扬, 一句话, 多从正面角度进行。鼓励孩子, 欣赏孩子, 良好习惯已经养成了一半。

总之,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开端, 善始才能善终。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放在人生的第一课。

良好的习惯有了, 怎么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呢?良好的思考是人生成功所必须的。

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思考?

现在的孩子在三岁左右就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也喜欢问为什么, 大人们应该对他们小小的疑问不要漠不关心, 而应该非常重视, 爱提问, 爱思考从另外个角度说是孩子某方面天赋的表象, 只是孩子还没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思考方法。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进行系统科学的思考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孩子思考要把握好时机

孩子的思考最好从三岁开始, 因为那时孩子就已经爱提问了, 孩子此时表现出对外面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 对自然现象非常好奇, 想探寻为什么?我们这时要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不要漠视孩子这些大人看来无知而细小的提问, 因为大家都知道, 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也是从追问苹果落地开始。

2.要从孩子周围熟知的事物培养孩子的思考兴趣。

我们应该从孩子比较熟知的身边的动物、植物、日用品以及自然现象入手进行提问思考, 因为思考需要孩子掌握一系列表象。既然是他们熟知的, 他们会知道这些物品的一系列表象, 即使不知道, 也应该带领他们去细致的观察, 收集这些表象数据。这时思考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引导孩子良好的综合的思考方法。

良好的思考方法有很多种:正向思考、反向思考、纵向思考、横向思考以及整体思考。

比如上面举例的苹果落地思考, 这一系列的思考就包含了正向思考。首先思考苹果已经落地了, 反向思考是苹果为什么不飞到天上呢?这种正反思考的结果就碰撞出苹果落地蕴含的本质, 即引力本质。但是他发现有这种本质后又没有东西可以检验出来, 因为引力是看不见的。为了验证他的真实存在, 他又思考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不落地呢?这就是横向思考。接着他又思考速度越大, 离抛的起始点越远, 是否当大到一定的时候就离开地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运动呢?这就是纵向思考。牛顿思考苹果落地这个现象, 思考引力的时候, 他思考了天上的星星, 思考抛石头等等, 所以他是把万物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的, 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 其实都有内在的联系。在古代叫天人合一观, 在中医叫辩证的全面思考, 而在这里我姑且叫整体思考法吧。

所以一个优良的思考素质必须是一系列思考方法的综合, 而不是单一的。

但是, 如果一个人只会思考, 而没有正确的信仰人生是不会幸福的。那么怎样建立引导孩子正确的信仰呢?

引导孩子学会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找到正确的信仰。

提高一个人的能力还比较容易, 但是让一个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的信仰, 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比这个难度大多了, 因为他跟一个社会的风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个人对人生的思考都有综合的关系。

能形成一个正确信仰的人绝不是随波逐流的人, 都有独立特行的个性, 历代伟人都如此。

现在很多人把金钱、权利做为人生的追求与信仰, 其中在中学生也不泛其人, 很多家长也在无形中宣扬这种观点, 社会也在无形中宣扬这种观点, 网络中也很多出现这种观点。孩子在比较幼小的时候难以真正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于是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种观点。

来自外界的刺激所获得的幸福, 都是短暂的, 如梦幻泡影, 瞬间即逝。

而人生真正的归宿应该是内心的知足、宁静、淡泊与祥和。而不是片面追求金钱与权力。

上一篇: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范文下一篇:家长会发言稿幼儿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