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体育器材发展趋势范文

2023-09-23

操场体育器材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1 社区体育的内涵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产物, 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 我国社会的经济, 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自从实施“双休日”以来, 随着余暇时间增多, 人民对余暇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也逐渐加大对社区体育建设资金投入和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的重视。社区体育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 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基础,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 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其核心思想是打破行业、单位的界限, 为社区居民提供易于参与的体育条件, 使居民方便地在驻地附近得到满足, 从而使体育生活化。由此可知, 社区体育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 它还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理解社区体育的性质, 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含义。

1.1 社区体育是社区居民自主活动的群众性体育

社区体育是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 而活动的主体是社区居民, 以往把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看成是社区单位的, 许多社区体协是由社区企事业单位为主构成的, 结果社区体育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职工体育, 许多辞典在解释社区时强调了两个主要因素, 那就是社区和生活, 居住区的主体无疑是居民, 而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生活的组成部分。其次社区体育活动是一种自愿, 自主的体育活动。尽管社区体育活动需要有组织, 有计划地进行, 但它完全是按居民意愿进行的体育活动。

1.2 社区体育是促进社区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社区体育除了体育功能外, 最突出的是它的文化教育功能, 即社区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 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共同意识, 增强社区活性。在社会体制改革, 社区地位日益重要的情况下, 通过开展社区体育来繁荣社区发展, 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利国利民, 促进社区发展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1.3 社区体育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形式

社区体育之所以产生和发展, 其重要推动因素是由于机制转换, 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社区体育与以往群众体育的不同点, 主要表现为它的服务性上。即从一出现开始, 就是以提高服务为主要目的。正是由于社区体育的服务性质, 所以使社区体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2 新世纪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趋势

2.1 新世纪我国社区体育进一步普及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 体育将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普及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 是知识经济时代, 体力劳动将大大减少, 代之而起的是电子技术, 自动化技术的工业化生产过程。这种劳动性质, 要求人们能够灵活, 准确, 协调地控制生产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高度紧张的工作。这种劳动所导致的主要不是生理性疲劳, 而是神经性, 心理性疲劳, 要消除这种疲劳, 根据身心平衡理论, 必须伴以放松性质的体力劳动, 以便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得到调节。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身心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 自觉自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必然越来越多。因此, 21世纪的社区体育将进一步普及化。

2.2 新世纪社区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我国以往那种由政府部门单一办社区体育的局面将会被一种新型的由政府调控, 依托社会, 服务群众, 充满生机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所代替。企事业单位, 街道办事处, 农村文化站将会在社区体育中起着积极的组织作用, 各级社区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将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并从中培养一大批有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的社区体育指导队伍, 成为发展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 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同时, 由于社区成员体育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育将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须, 体质投资和“花钱买健康”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体育消费和体育服务将会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2.3 新世纪我国社区体育更加科学化

社区体育科学化是发展社区体育和提高社区体育活动质量的前提,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 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将会愈来愈多。为了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 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必须加强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21条指出:“实施体质测定制度, 制定体质测定标准, 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根据《纲要》要求, 我国已制定了一套科学实用, 简便易行的各种年龄的体质测试标准, 这套标准的出台, 不仅可以为每个社区成员的科学健身锻炼和制定运动处方提出依据, 而且对监测国民的体质水平, 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也有重要意义。这样必然会使我国社区体育更加科学化。

3 结语

社区体育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生事物, 已逐渐地让人们体会到体育的高品位价值。由于社区体育是人们身边最简单最直接的运动方式, 所以不久的将来, 社区体育的魅力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示, 它必然会超越旧的群众模式, 与其他社会文化更加紧密地相互交融, 为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开创新的空间。

摘要:社区体育在我国是一个逐步被人们认识的全新的概念。它包含有家庭体育、老年社区体育、厂矿、团体、机构、政府组织的体育等, 兼含有职工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本文通过对社区体育的内涵进行探讨, 提出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科学化,社区体育指导

参考文献

[1] 黄渭铭.发展社区体育, 促进全面健身运动更广泛开展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 2001 (2) :1~5.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3] 陈海啸.论社会体育的特点、管理及发展趋势[Z].2002 (1) :8~9.

[4] 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24~25.

[5] 任海, 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产生的原因、现状与问题[J].体育与科学, 1998 (3) .

操场体育器材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在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不再被局限于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 而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此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必然发展趋势

(一) 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都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也并不受重视, 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以及基本体育技能, 很少关注到学生体育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普遍较低,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始终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 伴随着社会发信函的需求, 当今社会衡量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标准便是身体素质良好, 此外, 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也让高职教育工作开始关注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种必然需求。

(二) 终身体育理念的影响与渗透

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时自然会关注到身体的健康情况。于是, 当今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终身体育的理念, 通过体育锻炼来保证身体的健康。纵观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不难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理念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但伴随着此理念的不断影响与渗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必然会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发现,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都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甚至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还保留着多年前强身健体的简单目标, 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长此以往, 必然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教学模式、内容毫无章法, 混乱不清

很多高职院校为积极迎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忽略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强硬的进行改革, 导致现阶段体育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内容还是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 体育教学现状十分紊乱。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一些高职院校利用超强负荷的体育项目, 硬性要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忽略了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再次出现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学生必须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 否则将会接受相应的惩罚。

第二,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杂乱无章, 看似非常全面, 实则毫无效果。体育教师不知道教授给了学生什么, 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体育教师每天按照教学大纲去教课, 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第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毫无趣味,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相应体育项目, 全然不顾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使得学生们慢慢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安排, 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

(三) 体育课程不受重视

高职院校虽然随时都在高喊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教育口号, 但在实际管理与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则被搁置一旁, 院校领导更是很少关注到体育课程的进步与发展。此外, 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因受到经费的限制, 更是不愿意将资本投资在体育教学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上面, 而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是可想而知了。

四、如何有效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要下意识地去转变高职学生的体育理念, 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意识到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此外, 高职院校在学校内要积极开展传播体育文化或者普及健康知识的相关活动, 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二) 以学生为核心, 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完善体育教学内容方面, 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建设, 要时刻将学生作为核心,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既要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 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体育锻炼。

笔者建议,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要适当加入一些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体能水平, 让学生们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为了竞赛, 而是为了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是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三) 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项目, 增强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因此,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丰富体育项目的内容与形式, 可以多增加一些小球类或者休闲类的体育项目, 这类项目一般对个人的体能素质要求不是很高, 而且也更具有趣味性, 因此, 其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 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教学模式需要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 实际性

体育教学要建立在高职体育自身属性之上, 逐渐摸索出一条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第二, 普遍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尊重体育共性, 需要符合所有学生的需求。

第三, 结构性

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是一个有机的成体, 要做到层次严谨, 结构分明, 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第四, 特殊性

体育教学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 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是否能符合学生未来所从事社会工作应用能力的需要。

(五) 全方位结合, 全方位教育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结合的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调整当前体育教学的目标与模式, 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真正需求。要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 要做到全方位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与此同时, 还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锻炼需求的差异性。如果高职院校条件允许, 笔者建议其最好可以彻底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要想完成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任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重新定位、梳理与规划。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将朝着多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也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 但笔者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定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阵地, 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民健康理念的不断渗透,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受到了极高重视, 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更是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园.创新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策略[J].中国培训, 2017 (10) :148.

[2] 温正义.高职教育中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7 (8) :88.

[3] 王桂荣.浅谈职业体能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8 (19) :92.

操场体育器材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1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1 独立学院体育硬件设施条件影响体育教学的开展

由于独立学院的组建是依附公立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为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稀缺, 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等的一种积极尝试。体育设施是制约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造成体育设施紧缺的原因, 是独立学院对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指导思想有失偏颇, 运动场馆、设施的建设偏重为“竞技运动服务”功能, 学校扩招学生与建设体育设施存在着不平衡, 体育学科的地位不高, 原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

1.2 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外聘教师构成, 兼职教师主要是以高校的在职教师, 专职体育教师主要是招聘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外聘教师主要以普通高校退休返聘体育教师为主。独立学院体育师资主要存在年龄分布不合理, 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知识老化, 创新意识不强, 教学任务偏重, 科研水平较低, 学历层次不高, 高级职称比例过低等与高校体育教育实际要求不符。随着办法层次的提升和独立学院的逐年扩招, 合格的师资更加稀缺。

1.3 独立学院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偏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处于一种不稳定, 动态游戈的状态中。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达到增进健康和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的目的, 而有些学生对体育课突出的健康第一, 促进生理, 心理全面发展和具有社会能力形成的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明确, 对体育课存在着偏见, 他们认为体育课对自身的能力没有任何提高, 只会浪费自己更多的学习时间。

1.4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一般都采用大一普修, 大二专修和选项的形式。有关调查研究显示, 这种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落差较大, 无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达不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再加上教材重复, 上课进度不统一, 师生感情难以建立, 成绩的评定与管理不完善等。而且, 大学生入学后体育“断层”现象严重, 目前独立学院仅设两年体育课, 那么, 大学后半段至毕业后走向社会, 势必又形成新的“断层”, 这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2 独立学院的体育教育发展走向思考

2.1 积极投入、开发、利用体育设施的资源

独立学院应该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 面向市场, 多方面筹集资金, 集思广益, 开发新课程资源, 适当增加毕业后与生活息息相关项目的建设与配置, 添置具有地方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与健身、娱乐项目和器材, 建设校园健身路径, 建立新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建设。

2.2 创新和完善适应转型期社会发展需求的独立学院体育师资体系

根据自身的定位, 合理引进人才, 独立学院的体育师资队伍应和学院学科发展目标相结合, 按学院整体工作安排, 重视人才, 珍惜人才, 引进人才。实际操作中, 既可以引用母体学校优秀教师, 可以聘用业务能力较强的退休体育教师, 还应注重吸收引进高学历, 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

独立学院师资结构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倒大, 承担主要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独立学院应该独立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加大培训进修力度, 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制度。通过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 以更好适应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需要。

2.3 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作为独立学院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转变教育观念,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 加强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多元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发展高等体育教育, 就要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当前,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已形成共识。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也是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因此, 体育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正视不同学生身体和运动基础的差异, 将体育理论的考评重心转到对学生体育思想、认识和体育科学基础的考评上来;将运动技能的考评重心转到对教学项目的技术原理、运动价值、运动方法和体育综合能力的考评上来等。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考核与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体育, 以及体育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也应多元化, 不能以唯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不同条件、不同目标和不同对象的教学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促进体育课程内容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合理实用的课程设置模式、体育课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是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前提。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 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社会最有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并且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独立学院体育教育应以一些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传统体育和极富魅力的竞技体育等为教学核心内容, 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 不但掌握了进行某一体育项目锻炼的方法及其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而且也培养了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为走向社会后尽快地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未来, 必须更加注重学校体育与社会的高度文明及素质教育相协调。本文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体育教育的现状, 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 贾宝剑.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8.

[2] 郭惠杰, 黄健泽, 梁森.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7, 9.

[3] 黎文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初探[J].体育师友, 2006, 4.

上一篇:成都市设计院单位名单范文下一篇:创的物业公司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