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范文

2023-09-20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1篇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花有树还有假山,大家你追我赶,玩的很高兴。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去玩,突然,一不小心掉进了假山边上的大水缸。水缸里满满的都是水,小男孩被吓到了,在水里挣扎着,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快救救我啊……”这时,小朋友们才发现,有人掉缸里了。大家惊慌失措,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胆小的孩子,都吓得哭起来了。

这时,司马光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赶紧想办法,把他救上来。”大家面面相觑,甚是慌张。聪明的司马光正在努力的思考着,“我们都比水缸矮,又不能把他捞上来,要是能把水缸里的水倒出来就好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把水倒出来呢?”小小的孩子不慌不忙,苦苦思索着。当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他高兴的想到,“我可以用石头把水缸砸破啊”,随即他又想到,“万一砸到小伙伴怎么办呢?”.于是他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2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

评议。)

6.(课件出示3)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课件出示6、7)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8)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9)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

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

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10)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

着书朗读。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沉着冷静

持击破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

上一篇:中考祝福范文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